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山河不夜天[穿越] > 山河不夜天[穿越]
错误举报

>山河不夜天[穿越]——莫晨欢(97)

    两人静静对视,唐慎的心中仿若有一个答案呼之欲出。他好像懂得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不懂。

    这时,王溱轻轻笑道:我不是个清官?

    唐慎一愣。

    王溱一手握着唐慎的手,另一只手轻轻举起,悬在唐慎的额边,轻轻敲了敲他的额头。他的动作温柔至极,没有一点责罚的意思。

    王溱:小师弟到底是在夸我,还是在骂我呢?

    唐慎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被那只手碰过的额角,忽然他缓过神:师兄,你竟又捉弄于我!

    第112章

    余潮生来幽州, 是为了接替唐慎的差事。王溱来幽州, 则是与这二人对交接。如今差事交接完了, 王溱与唐慎一起动身回盛京。因为唐慎受了伤,两人便在幽州多待了几天。等唐慎身子好了点,才上路。

    因为唐慎才受了伤, 为照顾他的身体,马车走得不快。他们走走停停,也算沿途看看风景。就这样花了十天才抵达盛京。王溱先送唐慎回探花府, 下了马车后, 唐慎站定在马车前,无奈地对王溱说:师兄, 你这算不算公器私用?

    王溱面露讶色:小师弟在说何事?

    唐慎:原本只需要五六日的行程,咱们花了一倍天数。这大概就是传闻中的公费旅行吧。

    王溱一愣:公费旅行?这词倒是新鲜。他微微一笑:西北黄沙漫天, 不见碧空。等近了盛京,咱们走的大多是乡间小道, 官道也很少从镇子上走。我竟不知道,小师弟喜欢在这样荒无人烟的地方旅行,也算颇有情趣。

    啊?

    下次定然满足你。

    唐慎:?

    您说了个啥?!

    两人就此分别。

    回到盛京后, 唐慎并没有立刻去勤政殿复职。他去幽州督查银引司, 一去就去了四个月。如今正值六月,盛京燥热不堪,唐慎要先去吏部述职,等过了几道审核程序后才能去勤政殿。

    在幽州时,王溱曾经对他说, 盛京变了,让唐慎需要换好衣裳,不要同往常一样。

    可回到盛京数日,唐慎并没发现有什么变化。盛京城依旧繁华热闹,西起大运河的前门大街上,人流如潮。唐慎还抽空去了趟百宝阁,算是微服私访。百宝阁的客流量渐渐稳定下来,每日都有数以千计的盛京百姓来百宝阁买东西。同时,唐璜还开辟了定制业务。

    去年开始,百宝阁售卖起了琉璃镜子。这琉璃镜能将人照得分毫不差,还比银镜更加便宜,一日间便成了盛京世家豪门的宠儿。然而琉璃镜并非百宝阁真正的高级商品,当年唐慎开设百宝阁,曾经得了赵辅的命令,要为赵辅把皇宫的窗户全换成琉璃窗。

    皇帝自然不会占唐慎的便宜,该付的工钱都是付了的。但这差事实在辛苦,百宝阁做了半年,才办完这件事。只是从此以后,皇宫那一扇扇晶莹剔透的琉璃窗便成了活字招牌。

    王公大臣,哪个进入皇宫后能看不见那干净整洁的琉璃窗户?

    这窗户实在精美至极,当即就有权臣打听到这些窗户是百宝阁的手笔,便派人到百宝阁,也要定制做琉璃窗户。一时间,二品以上的高官权臣中,除了左相纪翁集这种本就出身寒门、又两袖清风的清官,其余官员纷纷要来定制窗户。

    这可是一笔大订单,足够唐璜和姚三忙上一整年!

    唐慎去吏部述职后,又过了两天,赵辅还没传他进宫召见,就出了一件大事。

    御史台察院的监察御史高酩,写折子上奏。在折子上,高御史连列十七条罪状,告了钦天监监正李肖仁一状,将李肖仁的几个徒子徒孙告了上去。早朝上,监察御史高酩痛批几个道士在家乡胡作非为、草菅人命的恶事,要皇帝主持公道,铲除小人。

    钦天监监正李肖仁是四品官,他当时也在紫宸殿中。李肖仁当场就吓得两腿一软,差点就跪下了。但大宋官员不必跪皇帝,所以李肖仁颤抖着双腿,哭天喊地地说自己根本没听说这些事,他并不知道自己那几个徒弟竟然做了这等恶事。

    这并非什么大事,高御史告的主要是李肖仁的徒弟,不是李肖仁。虽说高酩很想把这个谄媚逢迎的假道士掰倒,但他可没抓住李肖仁的把柄,只能从李肖仁的徒弟入手,定李肖仁一个教导不利的罪名。

    赵辅神色晦暗地听他们吵了许久,他轻轻咳嗽一声,引得所有官员都抬头看向他。

    只见御座上,开平皇帝赵辅幽然开口:钦天监监正,可有此事?

    李肖仁脸皮一抖,他走上前:臣并不知晓,但若真有此事,臣定然不会姑息。

    赵辅又对高酩问道:高爱卿看来已经是证据确凿,依爱卿所见,该如何处置?

    高酩非常想让赵辅处置李肖仁,可看赵辅的意思,似乎没打算对李肖仁动手。高酩只得道:臣听陛下所言。

    赵辅挥挥手:那便命大理寺查明真相,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吧。

    原本这只是个小事,李肖仁被赵辅罚了停禄三个月,在家思过。但谁都想不到,这一日后,赵辅突然从定国寺中找来一个和尚。这和尚名为善听,才到不惑之年,在定国寺却是赫赫有名的高僧,传言是下一任住持人选。

    赵辅从来不信佛,只信道,李肖仁为他点亮了长明灯,为他炼制丹药。然而忽然之间,赵辅开始信起了佛。

    旁人信佛信道,都是只信一样,赵辅不同,他两样全信。

    善听和尚被接到皇宫中,为皇帝指点迷津。但他竟然还帮皇帝炼制丹药。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佛家和尚是从来不碰那些道家玩意儿的,可对象是皇帝,皇帝要他怎么做,他就会怎么做。于是善听和尚和李肖仁一起炼起了丹药,传授赵辅长生不老之术。

    赵辅依旧每日上早朝,从不落下,但他的性格越发让人难以捉摸。

    这一日王溱被传唤进登仙台,只见赵辅坐在大殿正中,被三个青铜丹炉包围着。他脱去了繁复奢华的帝服,穿着一身轻飘飘的道袍。三个丹炉中,烈火烹鼎,清风从开着的琉璃窗中吹进屋中,拂过赵辅面前那一排长明灯,将他映衬得更像一个面容清癯的道士。

    王溱站在一旁,并不言语,等赵辅修仙完毕。

    然而这一次,赵辅修完仙后,他没有回后宫,而是亲自拿了蒲扇,到三个丹炉旁炼丹。他抬起手,唤来王溱。他指着一个丹炉,问道:子丰可知道,这鼎中炼的是何物?

    王溱声音清润:臣不知,望陛下告知。

    赵辅笑道:这是善听给朕连的九转丹。每日吃下一颗,朕便觉得神清气爽,好像又年轻了十岁。子丰可想试试?

    王溱抬起头,面露惊讶:臣不胜狂喜。

    赵辅定定看了他一眼,摇头道:诶,这种仙丹,每日就一颗,朕可舍不得赐予你。顿了顿,赵辅道:朕想起当年初次见你的情景了,那是十二年前了吧。你与那余潮生一起站在紫宸殿中,朕点了他为榜眼,你为状元。如今一想,竟然过去这般久了。朕登基三十一年,见过十位状元,可朕只赐予你状元无双四字,你可知为何?

    王溱手指动了动,他镇定道:臣不知。

    因为啊,朕觉着,瞧见你们这些风华正茂的人,仿佛连朕都看得年轻了啊!

    次日,赵辅召见唐慎。他没在登仙台中见唐慎,而是把唐慎叫去了垂拱殿。

    唐慎换上簇新的官袍,跟着小太监一起进殿。他始终低着头,思索王溱昨天晚上对他说的话。这时,只听一道慈祥的笑声响起:景则去了一趟幽州,怎的变得拘谨起来。抬起头见朕吧。

    是。唐慎抬起头,在他视线触及赵辅的一瞬间,他猛地怔住。但他反应极快,根本没人发现他的错愕,他就恢复正常神色。

    只见明亮辉煌的垂拱殿中,赵辅端坐在御座上,他依旧噙着令人难以捉摸的笑容,可他老了!仿佛一夜沧桑,他两鬓多了许许多多的白发。按说以赵辅的年龄,他就算满头白发也不是稀罕事。可让唐慎最震惊的,是赵辅双眼中那骤然没有了的生机。

    以前,赵辅总是生机勃勃。他仿佛觉得自己还年轻,从没觉得自己老了。所以他修建三条官道,他开设银引司。他觉得他还能做很多事。可忽然之间,他好像真正拥有了符合这个年龄的苍老。

    唐慎心想,王溱昨日深夜造访,特意告诉他,赵辅更好相处,也更难相处了。他当时没明白王溱的意思,面对这种伴君如伴虎、生死攸关的大事,王溱自然不会再和他打哑谜。但唐慎问了后,王溱默了默,只道:小师弟若是见了,便知晓了。

    真正见了赵辅一面后唐慎才知道,这种感觉真的无法言语。

    到底是什么改变了赵辅?

    唐慎冥思苦想,只能猜到是太后的死。太后驾崩,皇帝大受打击,所以才变得略显消沉。

    看着这样的赵辅,唐慎心中五味杂陈,说不出是什么感受。

    赵辅:景则去了幽州一趟,可曾见到什么有趣的事?

    唐慎思索片刻,道:臣是江南人,头次去西北,见识到了大漠风光。幽州与我大宋旁的地方都是不同的,风景壮丽,阔然明朗。这般好的地方,臣流连忘返,只是差事已经办了妥当,所以只得回来。

    作者有话要说:  赵辅:知道朕宠信的F4,为什么各个都长得特别好看?因为看到他们,就好像看到年轻时候的朕啊!朕也好看!

    赵璿、赵琼:

    先帝、太后:

    众人:真不要脸!

    第113章

    大漠风光, 朕倒是多年未曾见过了, 景则快与朕说说。

    唐慎恭恭敬敬地将自己去幽州一趟, 沿途看到的壮阔风光与赵辅说了起来。

    赵辅听得津津有味,他转首对季福道:你可曾见过?

    季福苦着脸:奴婢打小就进了宫,陪伴侍奉官家。这一晃眼五十多年了, 还从未离开过盛京。

    赵辅露出吃惊的表情:你竟没出过盛京城?

    季福乖巧地赔笑点头。

    那朕下次去行宫避暑时,带上你。

    季福激动得跪地道:奴婢谢官家赏赐。

    赵辅又回过头来看唐慎,他道:幽州的饭菜, 景则还吃的习惯?

    唐慎:虽不如盛京精美, 却也别有一番风味。

    赵辅笑道:可曾吃到什么别出心裁的美味?

    唐慎心中一动,他思索半晌, 道:确有许多美味,是在盛京难以见到的。很多美食都需因地而行, 比如只有在西北才能长出的胡瓜,还有西北特色的羊肉。臣曾经有幸见过一匹肥美的大羊, 肉质鲜嫩,将其放在火上滋滋慢烤,美味至极。

    赵辅定定地看了唐慎一眼, 他哈哈一笑, 对季福道:你瞧瞧咱们唐大人,说出去是个官这有谁信,怕不是个厨林老饕!景则真是年轻啊,你刚刚加冠,去幽州一趟满口都是吃, 差事办得可妥当呢?

    唐慎立即作揖行礼:臣不敢辜负陛下期盼。接着他又说起自己督办的银引司的差事。

    说完后,赵辅道:景则果然是朕的股肱之臣。

    这话可是大褒之言,唐慎立刻做出诚惶诚恐又不胜欣喜的模样,说了一番场面话。季福也多看了唐慎两眼。他身为赵辅的身边人,自然猜到了唐慎这次去幽州办的差事,并非督查银引司。只是具体做什么,他身为一个太监,还摸不出来。

    以往赵辅宠信唐慎,更多的是把他当作一把好用的刀,没真真切切地把他当作心腹。若是说将唐景则和王子丰、苏斐然等人比起来,那定然是远远不及。可往后起,就未必了。

    季福心道:以后要更与这唐大人打好关系,他们都是为官家办事,所谓君心难测,独木难支。王子丰是个妙人,这唐景则是他师弟,想来也机灵得很,会很好相处。

    赵辅又问了几句,便放了唐慎回勤政殿。

    等到唐慎走了后,赵辅忽然道:朕初次见他时,他才多大?

    赵辅没由来地突然说了这话,垂拱殿中只有两个当值的小太监,还有一个起居郎和一个起居舍人。这四人哪里知道赵辅在说什么,只有季福知道,皇帝说话时若是没特指对象,往往是要他来回应的。

    季福弓着腰,小声笑道:是五年前,那时唐大人好似才十五岁。

    赵辅想了想:是国子监那次?

    正是那次官家去辟雍宫授课。

    赵辅:你瞧瞧他,好像变了很多。这次没等季福回答,赵辅就自言自语似的说道:长高了,也没那般锐利稚嫩了。倏然,赵辅哈哈大笑起来,惹得季福一头雾水,又不敢接话。笑了半天,赵辅笑得眼角全是皱纹,他终于止住了笑意,对季福道:瞧瞧他,现在多像那王子丰!

    季福一愣,心道:哪里像?

    但是他嘴上却连连道:可不是,官家点明后奴婢才发现,像极了。

    唐慎回到勤政殿后,先去见了徐毖。徐毖是他的顶头上司,唐慎回来必须先去见他。徐毖见到他后,立刻让他坐下,还让他喝了碗酸梅汤。

    徐毖:盛京不比幽州,到了六月,烈日如火,你还习惯?

    唐慎谨慎地回答道:下官已经回来数日,早已习惯了。

    徐毖:你回来时,可曾见过宪之,他可还好?

    宪之是余潮生的字。

    唐慎:下官与余大人见过一面,余大人精神很好,也习惯了幽州的风土人情。

    徐毖点了点头,唐慎要走时,他开口道:唐大人,既然你刚从幽州回来,便多看看幽州那边来的折子吧,也看得顺手些。

    唐慎恭敬地行了一礼:是。

    往后怕也没那么多折子能看了。

    唐慎猛地抬头,只见徐毖正捧着一碗酸梅汤,目光温和地看着他。唐慎看不出徐毖背后的神情,他嘴唇动了动,只得告辞离开。

    如徐毖所说,六月中旬,唐慎回勤政殿办差。没过三日,垂拱殿就下了一道旨令,任命唐慎为谏议大夫银引司右副御史,官阶四品。

    这诏令一下来,众人虽说惊讶,但也都是意料之中。

    唐慎今年才二十岁,他十六岁高中探花,四年内官升三品,已经是十分罕见。开平皇帝在位期间,也就一个王子丰升迁速度比他快,就连苏温允都是二十岁升了四品大理寺少卿,二十四岁才升了三品工部右侍郎。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