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级基建狂魔——言朝暮(58)
立安港政府只要是想好好做出旅游区,而不是为了支出财政预算胡乱花钱,那必定会选中殷以乔的设计。
即使律风根本不知道殷以乔会设计怎样的博物馆、怎样的商业楼。
但是膨胀的骄傲感,从他嘴角笑意溢出来。
只要是你想接的设计,就没有甲方不愿意交给你的!
殷以乔没有得到想要的惊讶、困惑,却得到了比想象中更好的赞美。
他迫不及待地问道:你在哪儿?
律风不明所以如实回答,我在立安港。
正好。殷以乔坐在车里,正对着南海隧道项目组临时办公点,我在你们门外。
枯燥得规律的律风,生活中的多数惊喜,都来自他体贴的师兄。
早上开工典礼,下午连轴会议,使得他整个人疲惫不堪。
然而,殷以乔到门外接人,又令他打起精神。
车上播放着舒缓的音乐,钢琴与管弦交织的声音,让车厢更加安静。
殷以乔总能把一切安排得很好。
他们在立安港人少寂静的西餐厅,吃到夜幕降临。
将车停在车库后,再慢慢沿着酒店长廊厅堂,迎着夜风谈论未来的旅游区。
政府做的是长远规划,在一两年内,建设立南海隧道最近的广场,同时移居附近的村民农家。再花上五六年时间,完整地建设整座南海隧道综合旅游区。
有横跨南海的旅游大巴,有与高铁集团合作签订的旅游专列,还有囊括了立安港从古到今,从船舶到隧道大桥的全部历史。
他们很有意思。殷以乔难得会去夸提要求的甲方,每一个都不是立安港本地人,却能条理清晰地讲述出立安港从小渔村发展成沿海港口的历史。抗倭英雄、抗战将领,还有带领小渔村远走海峡船夫故事,他们都能说得头头是道。
好好的甲方乙方碰头会,像极了故事会。
政府领导们气氛融洽的展望着未来,讲述着立安港动人的历史和发展,说得口干舌燥。
哪怕都是外乡调任的领导,也对这片任职的土地充满了深情,脸上赞同与附和同事的表情,绝无半点儿虚情假意。
这在殷以乔看来,是极为不可思议的事情。
却在碰头会上,热情洋溢地发生着。
国内官员与资本政客大相径庭,好像如此广博辽阔的土地,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他们的故乡。
建设好故乡,便是分内之事,必定竭尽全力。
律风听着立安港谋求发展、勇往直前的过去,就跟听中国千千万万城市乡村变迁似的,充满了感慨和骄傲。
一座城市的拔地而起,永远离不开故事里的那些人付出的努力。
他们聊着旅游区的规划,立安港的过去、未来,并没有什么外乡人的隔阂。
到达二十七层酒店,直达殷以乔定下的房间,律风便成为了全世界第一位见到南海隧道综合旅游区的人。
宽大的笔记本电脑屏幕里,透出了沿海城市特有的碧空湛蓝。
拥抱着陆地的弧度,与南海隧道铁灰色快海桥梁紧密相连。
俯瞰之下,城市里隐约透出石青碧绿的生机,金色沙滩、茂密树林,完美保留了立安港现有的自然风景,又在风景之中添上了数笔靓丽和谐的亮光。
宽阔的广场,如同南海浸润陆地,形成的浅蓝内海。
错落环绕的高低楼宇,好似散在浅淡内海旁的岩石、暗礁,被海浪冲刷出尖锐或平坦的边缘,又偏偏在顶层、侧边,带着一抹深邃的绿意。
律风稍稍靠近,就能看清那些微缩的建筑真身。
商业街道以独特的曲线,蜿蜒汇聚,勾勒出银色河流。
五星酒店没有任何市侩味道,反倒令律风觉察出了一点儿树影交错的自然和谐。
博物馆静谧矗立在浅海广场附近,与南海隧道遥相呼应。
这座博物馆不是大多数场馆建筑一样宽阔低矮,而是高出周围一大截。
一层一层如宝塔般堆砌起来,像极了岸边石块铸造的灯塔,在茂密绿色之中,眺望了南海几千年,长出了油绿的青苔。
它奇特的造型吸引了律风全部注意力。
视线以它为准心稍稍外展,就能见到整片区域都被深邃的植被覆盖,偶尔透出的冰冷坚硬质感,如同贯穿海洋的铁灰色大桥散落在岸边的星星点点,汇聚成了一幅完整画卷。
师兄,你在做山水建筑风格?律风能够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自然气息。
那些耗费了大量精力去点缀描绘的景观植物,正是旅游区最重要的主角,它们与蓝天白云一起,交汇出青绿银灰的柔和光亮。
嗯。殷以乔毫不惊讶地肯定道,我做了一点类似于《山水逍遥》的尝试。
融物于景,还城市以自然。
碧海蓝天的立安港,最适合这样色彩浅淡,青绿优雅的格调。
他修长手指划过旅游区的通道,解释着自己的设计理念。
这些矮楼是岩石,高楼是山峰,道路是溪流,广场是海隅。城市的通路,从远处山峰顺流而下,经过旅游区一片片岩石沙滩,积起一滩浅色海域,最终汇聚到南海之中。
美好的景象正如他描绘的那样,最大限度保持了立安港的美丽海色,又保证了四通八达的旅游需求。
律风的视线,一直落在突兀的宝塔型建筑上。
博物馆呢?他问。
殷以乔笑着给出了博物馆的近景,是灯塔。
海洋里的船舶,离不开灯塔的指引。
这里的未来发展,离不开这座架设在南海上的大桥。
清晰详细的设计,能让律风近距离看清层层叠起的博物馆外壁。
复古的石砌风格,每一层缝隙都留有顽强的生命力,编织出一片绿意。
顶层留有宽阔的了望台,好像到了夜晚,灯火就会亮起,为海中乘夜航行的船舶,指引方向。
殷以乔说:博物馆的视野,正对南海隧道。任何走到这里的游客,都能近距离感受到南海的波澜壮阔和隧道桥的宏伟广博。
不止是博物馆,更是绝佳的观景台。
它以灯塔的造型,容纳了立安港两千多年的船航历史。
又继续矗立在这里,注视着这座城市,在南海惊涛拍岸声中,走向下一个千年。
师兄的设计,永远无可挑剔。
他做出的建筑,仿佛落在画布上的笔触,厚重、通透,传达出任何人都能轻松感知的意境。
但是,这片意境不再暗藏肃杀、尖锐的个人风格。
而是像静谧包容的海洋,讲述了他所见的缱绻温柔。
律风想,师兄所见的,一定是南海隧道勾勒出的温柔。
因为威严肃穆的南海铁灰色,只有在中国人眼里,才会显现出与众不同的优雅从容。
这样的想法,比起任何念头都叫他心绪激动。
拥有深爱祖国的情感,师兄的设计绝对能够引发更多人的共鸣。
律风高兴说道:这里建成之后,会是祖国南海边最美的地方。
灯塔和桥梁并肩,蔚蓝与铁灰同行,成为又一种新时代的美好记忆。
第48章 言论特别自由
网络因为各种南海隧道相关的新闻热热闹闹, 永远都有新的消息不断出现。
立安港政府公布了建设综合旅游区后,万众期待的设计图、概念渲染终于登上了立安港日报。
殷以乔亲自设计的建筑,拥有了一整版的牌面。
蓝天大海绿色陆地,惊得民众直呼好家伙!
我以为是国际建筑师建筑设计展, 想不到这么自然清新。
蓝天白云绿树大海, 爱了爱了, 我就喜欢殷以乔这种设计风格。
其实我男神以前的设计都不是这种风格的啊!呜呜呜, 但我喜欢这种不像他的温柔!
建筑语言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懂。
但是殷以乔设计的综合旅游区,任何人一眼都能感受到水天相接的自然和谐。
那种温暖、清新的气息,能从每一片虚拟树叶、建筑模型传递出来。
不需要接受完整的艺术培训,也能从中体会到真正的艺术。
纸媒、网络公众号和新闻台的连番播报,足够全国上下所有关注南海隧道的人, 知道这座温柔自然的南海隧道综合旅游区。
一切顺利的进展, 比照着旁边的南海隧道。
官方公布了设计图的一周后,南海隧道的工地对门, 就搭起了蓝色围栏。
两两相望的工地,形成了一片极为特殊的深色海洋。
外围深蓝, 内里浅灰, 还有数不清的红色货车、吊塔,绿茵茵的建筑防护网。
本该灰尘扑扑的建设场景,却因为五颜六色的建筑工具,变得生机勃勃。
忙碌的车辆进进出出, 吊塔悠然旋转。
等到傍晚黄昏,这一片宽广用人工蓝色搭起来的工地, 成为了立安港沿海散步的居民,常常眺望的地方。
抖音、微博随手搜索,就能见到居民拍摄的休憩中的工地。
殷知礼远在英国, 一边刷手上的短视频,一边给殷以乔分享快乐。
国内的效率果然比我想的更快。
他还没能出发,执行宝岛的检测工作,自己学生和孙子的工程都开建了。
哪怕电脑摄像头根本看不清他手机屏幕的内容,殷以乔端坐在这一边,仍是贴心的好晚辈。
他笑着说:综合旅游区的建设会比南海隧道工程快,到时候爷爷可以去博物馆顶层,亲自看看南海隧道的建设。
我不要去博物馆顶层看建设。
殷知礼脸上写满高兴,我这次要忙宝岛的事情,长期都在国内,小风可以带我从宝岛的工地,逛到立安港的工地!跟你不一样。
爷爷偏心的嫌弃,令殷以乔笑出声来。
然后,他便听着自家亲爱的爷爷,一条一条数着回国规划。
北京雄安新区,我得去瞧瞧。
上海新地标我还没去过现场。
还有武汉、重庆、云南最重要的是,越江新区、乌雀山大桥,一定要小风亲自带我看。
殷以乔安静听,没说话。
爷爷的安排倒是满满当当,可他想到律风每天忙碌的状态,估计爷爷回国,能陪老人家走遍全中国的,也只有他这样的闲人。
但他没有打扰老人的兴致,只是安静地保持倾听。
数完了旅游规划的殷知礼,视线一瞥,问道:小风呢?
殷以乔不着痕迹地笑了笑,他还在南海隧道的工地上,我晚点去接。
中国建设工程的效率,始终令殷以乔感慨。
南海隧道比世界最长隧道长上3.5倍,建设工期反而比最长隧道少了8年。
除了四十多年的技术进步,中国基建速度燃烧的,是一群为了畅通南海兴奋执着的灵魂。
殷以乔苦恼道:南海隧道的工作还是太辛苦了,爷爷您来了,正好带他休息休息。
诶,我可不是来休息的,殷知礼笑容灿烂,眼神微眯,我是来和律风一起建设社会主义的!
爷爷的社会主义笑话永不过时。
殷以乔无奈地看他,都快八十了,就不要学小风一样,燃烧青春了。
你这是歧视。爷爷撇撇嘴回答,怎么你都设计出了灯塔博物馆,还是这么没意思。
殷以乔说:因为一直以来,您觉得有意思的都是小风。
他仅仅作为专业建筑师,给出了符合南海隧道、符合立安港要求、符合律风期待的设计,在律风眼里竟然成为了一种对祖国的深情宣誓。
并且忽然拔高了他的全部深思,和他聊起了一些悲怆雄伟的话题。
中国发生过伟大的战役,历史上值得崇敬的烈士,还有这片南海从战火纷飞到如今神兵守卫的不易。
律风从一座灯塔、一座广场、一座旅游小镇,激动又热情地和殷以乔探讨中国建筑的文化内涵。
唯独没有想过
这座小镇夹杂了什么样的私心,才会变得如斯温柔。
殷以乔只要想起律风认真讲述伟大南海的神情,便止不住叹息。
爷爷,您来了之后,小风一定十分乐意跟您讲故事。
从遥远的南海之战,说到最近的南海巡航。
不知疲倦,乐不思蜀。
宝岛检测项目合作方名单正式公示的时候,也是殷知礼带着团队赶赴宝岛的时候。
网络上沸沸扬扬讨论着这次由国家设计院主导的工程,名单一拉,中国知名建筑集团、建筑设计公司、以及海外十几间着名建筑事务所,共同在列。
c.e建筑事务所成为了里面最亮眼的合作方。
备受众人关注的殷知礼,可是连二十年不变的宝岛人,都听说过的英国皇家大建筑师。
哪怕还有一些人不满检测方多数来自大陆,见到c.e建筑事务所名列其中,也就没了多余的计较,安心等着反馈结果。
宝岛的效率,一向极慢。
然而,国院派出负责的项目组后,一切变得跟中国基建工程该有的速度似的,迅速又高效。
他们到场当天,宝岛这块地方的所有待查豆腐渣工程,就被手段老练的国院,以网络公示的方式,挂在了岛坛示众。
任何有手机的网友,都能随时点进去,查看工作进度与负责公司。
殷以乔和律风站在宝岛机场,和国院众人,一起等候从英国远道而来的班机。
律风在缓慢的网速里,终于刷出了一排排c.e建筑事务所负责的项目,有些愁。
老师的工作量未免太大了一点。
这话爷爷听了肯定不高兴。殷以乔站在旁边,勾起柔和笑意,他还筹谋着检测项目空闲时间,要去国内游,点名要你陪。他精神好得很,事务所负责这些项目绰绰有余。
毕竟是国际首屈一指的建筑事务所。
殷知礼带来的帮手们,都是名声在外的优秀建筑师。
随便哪一位,都能担得起一座大型建筑的设计建造,更何况是小小宝岛的建筑物检测。
律风的担忧有些多余。
可他忍不住。
老师十几年没能回国,难免无法适应国内工作节奏。
恋耽美
即使律风根本不知道殷以乔会设计怎样的博物馆、怎样的商业楼。
但是膨胀的骄傲感,从他嘴角笑意溢出来。
只要是你想接的设计,就没有甲方不愿意交给你的!
殷以乔没有得到想要的惊讶、困惑,却得到了比想象中更好的赞美。
他迫不及待地问道:你在哪儿?
律风不明所以如实回答,我在立安港。
正好。殷以乔坐在车里,正对着南海隧道项目组临时办公点,我在你们门外。
枯燥得规律的律风,生活中的多数惊喜,都来自他体贴的师兄。
早上开工典礼,下午连轴会议,使得他整个人疲惫不堪。
然而,殷以乔到门外接人,又令他打起精神。
车上播放着舒缓的音乐,钢琴与管弦交织的声音,让车厢更加安静。
殷以乔总能把一切安排得很好。
他们在立安港人少寂静的西餐厅,吃到夜幕降临。
将车停在车库后,再慢慢沿着酒店长廊厅堂,迎着夜风谈论未来的旅游区。
政府做的是长远规划,在一两年内,建设立南海隧道最近的广场,同时移居附近的村民农家。再花上五六年时间,完整地建设整座南海隧道综合旅游区。
有横跨南海的旅游大巴,有与高铁集团合作签订的旅游专列,还有囊括了立安港从古到今,从船舶到隧道大桥的全部历史。
他们很有意思。殷以乔难得会去夸提要求的甲方,每一个都不是立安港本地人,却能条理清晰地讲述出立安港从小渔村发展成沿海港口的历史。抗倭英雄、抗战将领,还有带领小渔村远走海峡船夫故事,他们都能说得头头是道。
好好的甲方乙方碰头会,像极了故事会。
政府领导们气氛融洽的展望着未来,讲述着立安港动人的历史和发展,说得口干舌燥。
哪怕都是外乡调任的领导,也对这片任职的土地充满了深情,脸上赞同与附和同事的表情,绝无半点儿虚情假意。
这在殷以乔看来,是极为不可思议的事情。
却在碰头会上,热情洋溢地发生着。
国内官员与资本政客大相径庭,好像如此广博辽阔的土地,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他们的故乡。
建设好故乡,便是分内之事,必定竭尽全力。
律风听着立安港谋求发展、勇往直前的过去,就跟听中国千千万万城市乡村变迁似的,充满了感慨和骄傲。
一座城市的拔地而起,永远离不开故事里的那些人付出的努力。
他们聊着旅游区的规划,立安港的过去、未来,并没有什么外乡人的隔阂。
到达二十七层酒店,直达殷以乔定下的房间,律风便成为了全世界第一位见到南海隧道综合旅游区的人。
宽大的笔记本电脑屏幕里,透出了沿海城市特有的碧空湛蓝。
拥抱着陆地的弧度,与南海隧道铁灰色快海桥梁紧密相连。
俯瞰之下,城市里隐约透出石青碧绿的生机,金色沙滩、茂密树林,完美保留了立安港现有的自然风景,又在风景之中添上了数笔靓丽和谐的亮光。
宽阔的广场,如同南海浸润陆地,形成的浅蓝内海。
错落环绕的高低楼宇,好似散在浅淡内海旁的岩石、暗礁,被海浪冲刷出尖锐或平坦的边缘,又偏偏在顶层、侧边,带着一抹深邃的绿意。
律风稍稍靠近,就能看清那些微缩的建筑真身。
商业街道以独特的曲线,蜿蜒汇聚,勾勒出银色河流。
五星酒店没有任何市侩味道,反倒令律风觉察出了一点儿树影交错的自然和谐。
博物馆静谧矗立在浅海广场附近,与南海隧道遥相呼应。
这座博物馆不是大多数场馆建筑一样宽阔低矮,而是高出周围一大截。
一层一层如宝塔般堆砌起来,像极了岸边石块铸造的灯塔,在茂密绿色之中,眺望了南海几千年,长出了油绿的青苔。
它奇特的造型吸引了律风全部注意力。
视线以它为准心稍稍外展,就能见到整片区域都被深邃的植被覆盖,偶尔透出的冰冷坚硬质感,如同贯穿海洋的铁灰色大桥散落在岸边的星星点点,汇聚成了一幅完整画卷。
师兄,你在做山水建筑风格?律风能够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自然气息。
那些耗费了大量精力去点缀描绘的景观植物,正是旅游区最重要的主角,它们与蓝天白云一起,交汇出青绿银灰的柔和光亮。
嗯。殷以乔毫不惊讶地肯定道,我做了一点类似于《山水逍遥》的尝试。
融物于景,还城市以自然。
碧海蓝天的立安港,最适合这样色彩浅淡,青绿优雅的格调。
他修长手指划过旅游区的通道,解释着自己的设计理念。
这些矮楼是岩石,高楼是山峰,道路是溪流,广场是海隅。城市的通路,从远处山峰顺流而下,经过旅游区一片片岩石沙滩,积起一滩浅色海域,最终汇聚到南海之中。
美好的景象正如他描绘的那样,最大限度保持了立安港的美丽海色,又保证了四通八达的旅游需求。
律风的视线,一直落在突兀的宝塔型建筑上。
博物馆呢?他问。
殷以乔笑着给出了博物馆的近景,是灯塔。
海洋里的船舶,离不开灯塔的指引。
这里的未来发展,离不开这座架设在南海上的大桥。
清晰详细的设计,能让律风近距离看清层层叠起的博物馆外壁。
复古的石砌风格,每一层缝隙都留有顽强的生命力,编织出一片绿意。
顶层留有宽阔的了望台,好像到了夜晚,灯火就会亮起,为海中乘夜航行的船舶,指引方向。
殷以乔说:博物馆的视野,正对南海隧道。任何走到这里的游客,都能近距离感受到南海的波澜壮阔和隧道桥的宏伟广博。
不止是博物馆,更是绝佳的观景台。
它以灯塔的造型,容纳了立安港两千多年的船航历史。
又继续矗立在这里,注视着这座城市,在南海惊涛拍岸声中,走向下一个千年。
师兄的设计,永远无可挑剔。
他做出的建筑,仿佛落在画布上的笔触,厚重、通透,传达出任何人都能轻松感知的意境。
但是,这片意境不再暗藏肃杀、尖锐的个人风格。
而是像静谧包容的海洋,讲述了他所见的缱绻温柔。
律风想,师兄所见的,一定是南海隧道勾勒出的温柔。
因为威严肃穆的南海铁灰色,只有在中国人眼里,才会显现出与众不同的优雅从容。
这样的想法,比起任何念头都叫他心绪激动。
拥有深爱祖国的情感,师兄的设计绝对能够引发更多人的共鸣。
律风高兴说道:这里建成之后,会是祖国南海边最美的地方。
灯塔和桥梁并肩,蔚蓝与铁灰同行,成为又一种新时代的美好记忆。
第48章 言论特别自由
网络因为各种南海隧道相关的新闻热热闹闹, 永远都有新的消息不断出现。
立安港政府公布了建设综合旅游区后,万众期待的设计图、概念渲染终于登上了立安港日报。
殷以乔亲自设计的建筑,拥有了一整版的牌面。
蓝天大海绿色陆地,惊得民众直呼好家伙!
我以为是国际建筑师建筑设计展, 想不到这么自然清新。
蓝天白云绿树大海, 爱了爱了, 我就喜欢殷以乔这种设计风格。
其实我男神以前的设计都不是这种风格的啊!呜呜呜, 但我喜欢这种不像他的温柔!
建筑语言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懂。
但是殷以乔设计的综合旅游区,任何人一眼都能感受到水天相接的自然和谐。
那种温暖、清新的气息,能从每一片虚拟树叶、建筑模型传递出来。
不需要接受完整的艺术培训,也能从中体会到真正的艺术。
纸媒、网络公众号和新闻台的连番播报,足够全国上下所有关注南海隧道的人, 知道这座温柔自然的南海隧道综合旅游区。
一切顺利的进展, 比照着旁边的南海隧道。
官方公布了设计图的一周后,南海隧道的工地对门, 就搭起了蓝色围栏。
两两相望的工地,形成了一片极为特殊的深色海洋。
外围深蓝, 内里浅灰, 还有数不清的红色货车、吊塔,绿茵茵的建筑防护网。
本该灰尘扑扑的建设场景,却因为五颜六色的建筑工具,变得生机勃勃。
忙碌的车辆进进出出, 吊塔悠然旋转。
等到傍晚黄昏,这一片宽广用人工蓝色搭起来的工地, 成为了立安港沿海散步的居民,常常眺望的地方。
抖音、微博随手搜索,就能见到居民拍摄的休憩中的工地。
殷知礼远在英国, 一边刷手上的短视频,一边给殷以乔分享快乐。
国内的效率果然比我想的更快。
他还没能出发,执行宝岛的检测工作,自己学生和孙子的工程都开建了。
哪怕电脑摄像头根本看不清他手机屏幕的内容,殷以乔端坐在这一边,仍是贴心的好晚辈。
他笑着说:综合旅游区的建设会比南海隧道工程快,到时候爷爷可以去博物馆顶层,亲自看看南海隧道的建设。
我不要去博物馆顶层看建设。
殷知礼脸上写满高兴,我这次要忙宝岛的事情,长期都在国内,小风可以带我从宝岛的工地,逛到立安港的工地!跟你不一样。
爷爷偏心的嫌弃,令殷以乔笑出声来。
然后,他便听着自家亲爱的爷爷,一条一条数着回国规划。
北京雄安新区,我得去瞧瞧。
上海新地标我还没去过现场。
还有武汉、重庆、云南最重要的是,越江新区、乌雀山大桥,一定要小风亲自带我看。
殷以乔安静听,没说话。
爷爷的安排倒是满满当当,可他想到律风每天忙碌的状态,估计爷爷回国,能陪老人家走遍全中国的,也只有他这样的闲人。
但他没有打扰老人的兴致,只是安静地保持倾听。
数完了旅游规划的殷知礼,视线一瞥,问道:小风呢?
殷以乔不着痕迹地笑了笑,他还在南海隧道的工地上,我晚点去接。
中国建设工程的效率,始终令殷以乔感慨。
南海隧道比世界最长隧道长上3.5倍,建设工期反而比最长隧道少了8年。
除了四十多年的技术进步,中国基建速度燃烧的,是一群为了畅通南海兴奋执着的灵魂。
殷以乔苦恼道:南海隧道的工作还是太辛苦了,爷爷您来了,正好带他休息休息。
诶,我可不是来休息的,殷知礼笑容灿烂,眼神微眯,我是来和律风一起建设社会主义的!
爷爷的社会主义笑话永不过时。
殷以乔无奈地看他,都快八十了,就不要学小风一样,燃烧青春了。
你这是歧视。爷爷撇撇嘴回答,怎么你都设计出了灯塔博物馆,还是这么没意思。
殷以乔说:因为一直以来,您觉得有意思的都是小风。
他仅仅作为专业建筑师,给出了符合南海隧道、符合立安港要求、符合律风期待的设计,在律风眼里竟然成为了一种对祖国的深情宣誓。
并且忽然拔高了他的全部深思,和他聊起了一些悲怆雄伟的话题。
中国发生过伟大的战役,历史上值得崇敬的烈士,还有这片南海从战火纷飞到如今神兵守卫的不易。
律风从一座灯塔、一座广场、一座旅游小镇,激动又热情地和殷以乔探讨中国建筑的文化内涵。
唯独没有想过
这座小镇夹杂了什么样的私心,才会变得如斯温柔。
殷以乔只要想起律风认真讲述伟大南海的神情,便止不住叹息。
爷爷,您来了之后,小风一定十分乐意跟您讲故事。
从遥远的南海之战,说到最近的南海巡航。
不知疲倦,乐不思蜀。
宝岛检测项目合作方名单正式公示的时候,也是殷知礼带着团队赶赴宝岛的时候。
网络上沸沸扬扬讨论着这次由国家设计院主导的工程,名单一拉,中国知名建筑集团、建筑设计公司、以及海外十几间着名建筑事务所,共同在列。
c.e建筑事务所成为了里面最亮眼的合作方。
备受众人关注的殷知礼,可是连二十年不变的宝岛人,都听说过的英国皇家大建筑师。
哪怕还有一些人不满检测方多数来自大陆,见到c.e建筑事务所名列其中,也就没了多余的计较,安心等着反馈结果。
宝岛的效率,一向极慢。
然而,国院派出负责的项目组后,一切变得跟中国基建工程该有的速度似的,迅速又高效。
他们到场当天,宝岛这块地方的所有待查豆腐渣工程,就被手段老练的国院,以网络公示的方式,挂在了岛坛示众。
任何有手机的网友,都能随时点进去,查看工作进度与负责公司。
殷以乔和律风站在宝岛机场,和国院众人,一起等候从英国远道而来的班机。
律风在缓慢的网速里,终于刷出了一排排c.e建筑事务所负责的项目,有些愁。
老师的工作量未免太大了一点。
这话爷爷听了肯定不高兴。殷以乔站在旁边,勾起柔和笑意,他还筹谋着检测项目空闲时间,要去国内游,点名要你陪。他精神好得很,事务所负责这些项目绰绰有余。
毕竟是国际首屈一指的建筑事务所。
殷知礼带来的帮手们,都是名声在外的优秀建筑师。
随便哪一位,都能担得起一座大型建筑的设计建造,更何况是小小宝岛的建筑物检测。
律风的担忧有些多余。
可他忍不住。
老师十几年没能回国,难免无法适应国内工作节奏。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