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级基建狂魔——言朝暮(66)
也许只有这个时候,他们才觉得工地上简陋的食堂,透着家的味道。
随医疗队来到菲律宾的记者,将会在接下来几天,走遍中国建设团队负责的工程。
他们刚到瀑帕大桥,就见到了食堂里坐得满满当当的建设成员。
易兴邦穿着蓝白的工服,介绍道:这些就是我们工地上全部成员,利苏登陆没有出现一例伤亡事故,顺利完成了防台防风工作,保障瀑帕大桥的安全。
记者见到这群朴实安静的建设者们,不禁问道:那我们明天可以跟着大家上工地,拍下大家建设瀑帕大桥的景象吗?
可以,不过我们有一个要求。易兴邦道。
记者:?
易兴邦说:帮我们录一段集体合影,放在你们的新闻里吧。
新闻电视台一直在跟踪报道中国援菲的情况。
治疗菲律宾难民的医疗队伍,运送救灾物资的飞机班列,还有记者采访援菲基建队伍的场景。
菲律宾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惨不忍睹的悲情印象。
然而,从基建队伍传回来的建设场景,竟然和国内大干365天的气势相差无几。
四周都是垮塌房屋、洪水倒灌,唯独中国建设队驻守的工地,没有任何损伤。
律风从电视上见到熟悉的单位名称,连吃饭都慢了下来。
新闻采访中,认真负责的工程师,仔细介绍着菲律宾项目情况,有条不紊的语气,深受他的欣赏。
嘿,这不是小易吗?瞿飞端着餐盘坐过来,盯着电视机惊喜道,想不到三总五项不是传说,等他回来,我都要叫一声易总工了。
他语气轻松,显然是在调侃电视机上接受采访的易兴邦。
什么三总五项?律风问道。
瞿飞夹着筷子咧嘴笑,三年当总工,五年项目经理咯。以前小易跟我混的时候,还只是个刚毕业的愣头青呢,这才几年啊,已经是易总工啦。
愣头青?
律风耳边都是易兴邦沉着冷静的声音,一点儿也听不出愣头青的样子。
等律风转头看回电视,刚才皮肤黝黑,戴着安全帽的身影,已经被瀑帕大桥宏伟的身躯取代。
这座桥梁横跨深谷,两岸泥泞的土壤,惨烈的植被状态,一看就遭受了利苏无情的席卷。
但是,瀑帕大桥不仅稳稳立在那里,还没有受到一点损伤。
厉害啊。律风感慨道,利苏刮过去,居然没影响。
怎么回事啊律工?瞿飞眼神戳他,咱南海隧道也没影响!
律风笑了笑,不回他,低头吃饭。
南海隧道没受影响,那是因为南海隧道在中国。
菲律宾远在海外,又遭受利苏直接攻击,建设队伍异国他乡搞建设,还能像在家里搞建设一样保质保量,足够让他开心诧异了。
然而,更令他诧异的在后面。
新闻采访最后镜头,居然是建设成员拉着中国援菲建设瀑帕大桥队伍的横幅,站在大桥工地前。
镜头掠影而过,能让观众看清这一群身在菲律宾的中国建设者。
他们皮肤晒得黝黑,笑容却格外灿烂
瀑帕大桥建设团队,祝祖国繁荣昌盛!
整齐铿锵的声音,震得整个南海隧道的食堂爆发出一阵兴高采烈的欢呼。
同样做桥梁建设的人们,与远在菲律宾的建设团队感同身受。
一场灾难后的播报,完全没有想象中惨烈悲壮,而是怀揣着一股子韧劲和赤诚。
在他们的繁荣昌盛愿景里,荡漾开欢天喜地的气氛。
律风盯着电视机许久,直到新闻开始播放菲律宾其他地区受灾情况,他才愣愣地继续吃饭。
国家政策与国际化紧密相关,在一带一路的政策之后,不只是菲律宾,中国基建队伍遍布全球,在各种技术落后、资源匮乏的地方,发挥着中国人的光和热。
也许是一场台风,让他想的更多。
没有菲律宾的削弱,利苏到达中国会愈加猖狂。
作为邻里友邦,中国援助菲律宾,是在履行国际主义职责,也是在援助自家留在菲律宾的同胞。
这个世界,早就不像过去一样闭塞。
中国人无论在哪里,都有强大的祖国护航。
而中国,持续兑现承诺,展现出泱泱大国该有的责任与担当。
律风随身携带的速写本,已经勾勒了无数船型建筑的模样。
他最终的设计,逐渐脱离了船的印象,拥有迎风烈烈的帆型曲线,和笔直矗立的桅杆造型。
他觉得,这应当就是老师所说的似船非船了。
可以安于一隅,又能随时启航。
像瞿飞所说的年轻易总工一样,走到异国他乡,依旧是中国的铮铮脊梁。
周末休息,殷以乔回到酒店,却发现律风端坐于电脑前,忙碌地建模。
那是一栋银灰色的建筑物,立于崎岖悬崖边。
曲线温和的立面,鼓起轻柔的弧度,盈满了风的气息。
宽敞的平台,一层一层顺阶而下,与它脚底蜿蜿蜒蜒的道路一起,组成了奇妙的延展。
好像一条一条简笔波浪,托起了一艘前行的大船。
这是船型建筑?
律风点点头,手上动作没听,应该算作《山水逍遥》的cbd。
别人家的中央商务区高楼林立。
《山水逍遥》的中央商务区山崖重叠。
每一层裂痕、崖缝,都与大船的船舱相连,与山体牢牢固定,又像能扬帆远航。
好奇怪的意象。殷以乔没见过在山上造船的,你怎么想的?
嗯律风停下点击鼠标的指尖,一艘诞生于永不倒塌的山峰上,自力更生又能救济众生的大船。
诺亚方舟?殷以乔偏偏头。
律风挑眉看他,并不惊讶殷以乔脱口而出西方神话。
但是,律风果断地否定了。
不,这艘不是诺亚方舟。他说,我们的信念里,向来是遇山移山,遇水治水,没有放弃陆地逃跑的传统。所以,这是中国的同舟。
建设于坚不可摧的山峰之上,行驶在目的相同的心胸之中。
无论相隔万里,无论种族国籍,只要齐心协力,便可同舟共济。
殷以乔听完,心中感慨万千。
同舟共济的典故,藏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成语背后,他小时候听爷爷说过。
孙子曾道:哪怕是互相厌恶的吴国人和越国人,同乘一艘船时遇到风浪,性命危急,都会像亲兄弟一般共克难关。
这便是文化里传承下来的同舟共济。
只不过,他没想到,律风会设计出一艘中国的同舟,预示着未来的景象。
同道者,可上救济众生的中国船,携手渡过难关。
像极了如今中国对外的模样,有恩必报,或者以德报怨。
忽然,殷以乔觉得,西方神话里流传许久,独善其身的诺亚方舟远远比不上眼前这艘漂亮的同舟了。
他无奈笑道:看来我的油画画早了,不然你的同舟应该占据中央位置,作为最重要的cbd。
殷以乔一说,律风想起来了,你画呢?
等你忙完回家,我第一个给你看。
南海隧道的项目在这儿,律风至少会待上七八年。
殷以乔忙于设计综合旅游区,更是无暇顾及其他的事情。
因此,那幅尚未完成的油画,一直留在今澄市的家里,等着两位大忙人双双把家还,再进行最后的完善。
律风得到了观画第一人的许可,心里高兴无比。
可他高兴半晌,又想起自己没能送过殷以乔什么东西。
律风没什么擅长的,画画没师兄厉害,衣物装饰的鉴赏水平也赶不上师兄,只能做做拿手的设计了。
于是,他问:师兄,你做完综合旅游区的项目,有没有想过在国内建一座事务所?
嗯?殷以乔困惑看他,我有事务所啊。
虽然正式员工只有他一个人,随时根据工作需要临时雇佣,但是,那确实是货真价实的事务所。
我是指,建一座。律风强调道,设计建造。
像殷以乔这样着名的建筑师,离开c.e建筑事务所后,早就应该拥有自己的专属领地。
不管是繁华商业中心的大楼,还是僻静清幽的别墅区,殷以乔建筑事务所几个字,就该跟光芒闪耀的c.e一样,成为城市的地标。
然而,殷以乔好像浑不在意。
有没有事务所无所谓。他盯着律风电脑屏幕上银灰色同舟,我已经上了你的船,你去哪儿,我去哪儿。
律风有点绝望。
他家平时温柔浪漫善解人意的师兄呢?
这时候不应该立刻领会他的意思,说一句你给我设计么?
夫唱夫随确实很感动,可律风更加的愧疚了。
在他加班熬夜深入南海的时候,师兄到底经历了多少心理建设,才会一点儿期望他送份设计礼物的意思都没有
难道,是他太直男了?!
律风的直男反思还没得到结果。
桌上手机疯狂跳动,宛如瞿飞催他返工。
律风迅速点开,却发现消息框跳动的不是瞿飞,而是他那位时不时聊上两句的澳大利亚老朋友。
大神,我准备来中国!
佐特尔的文字和性格一样雀跃,我想做一场关于中国的音乐会!
第56章 嘤嘤嘤!
佐特尔作为一名澳大利亚华人, 在律风眼中的形象一直是心血来潮艺术家。
当他见到这条消息,心里没有半点波澜,竟然开始算起次数。
嗯,大约, 这是他认识佐特尔以来, 第十一次或者第十二次听说他要来中国吧。
借由回归大自然, 突破自我的佐特尔, 音乐创作更加洒脱。
他深入海洋,横跨沙漠,一直在澳大利亚那片陆地活动,越来越倾向于感知自然。
然而,他无数次在视频里、网络上感慨:好想去一趟中国。
却迟迟没有动作。
他好像一位叶公, 极尽溢美之词, 盛赞远在东方的巨龙。
真正要临近它的时候,又生出恐慌和害怕, 不敢靠得太近。
律风完全理解这样的年轻人。
毕竟,他在英国的时候, 见过不少这样的华人。
他们诞生在英国, 成长在英国,学习着英国的文化习俗,在英国工作生活,不会中文, 不了解汉字。
中国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个挂有祖国头衔的概念。
可他们就算走遍全世界, 也不喜欢来到中国。
也许是近乡情怯,也许是害怕与中国人过于相似动摇他们的信念。
当年,无论律风怎么谈论起中国, 那些华人都不愿继续这个话题,态度敷衍得好像每一个礼貌疏离的外国人。
只不过,律风以为佐特尔会不太一样。
这家伙精通汉语、颜文字,国内论坛网站用得比律风还顺溜。
完完全全中国内核,根本就是当代二次元青年典范。
律风哼哼一声,抬手回答:欢迎欢迎。
看起来热情无比,对待同胞如春风般温暖,事实上心里在想
空头支票,来了再说。
得到了大佬秒回,佐特尔显然特别高兴。
一串语音消息接二连三地发过来。
律风还没等到转文字刷出内容,就听到殷以乔问:瞿工在催你回去了?
不是,一个小朋友。律风赶紧简单回了一个好的,放下手机。
小朋友怎么可能比男朋友重要。
这么多年过来,律风深懂殷以乔的重要,他勾起笑意,装作无事发生般说道:师兄,帮我看看同舟的模型吧。
律风和殷以乔在一起,总能渡过愉快假期。
无论是忙碌于建模,还是讨论《山水逍遥》适用场景,都能够洗掉律风一身疲惫。
周一早上,律风凌晨四点出门到达了立安港机场。
南海隧道建设队伍一行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他们这次是受邀前往宝岛协商后续工程,所以破天荒地没有乘船沿着隧道去宝岛。
而是坐飞机,找宝岛报销。
瞿飞正和翁承先低声说什么,见律风来了,眼睛一亮。
嚯,你背个电脑是要赶文件?
不是。律风笑道,有点私事。开完会需要用电脑,所以就背了。
律风很少背电脑。
瞿飞常常见他,也就是拿个速写本出门,能记事、能画画,还不占地方。
搞得瞿飞有样学样,买了个掌心大的白本子用。
只可惜,师父看过他的跟风行为之后,直言不讳:
律风用速写本勾勾写写的样子像个大艺术家,他就像个海鲜大排档点单服务员。
一行人赶了早班飞机,前往宝岛。
虽然会议过程枯燥,还有宝岛代表慢腾腾拖沓时间,但是也不影响律风愉快的心情。
他频繁往来海峡两岸,算是懂得了小时候学的乡愁。
一湾浅浅的海峡,必须搭乘飞机、乘坐渡轮才能到达彼岸。
每一次前往宝岛的心情,都格外不同。
这一次,是雀跃。
他背包电脑里,是周末跟师兄一起渲染修改的同舟,老师一定会喜欢。
殷知礼在台风之后,没有急于埋头修改大船设计。
而是带着助理一起,走遍了祖国大地。
他走到每一寸心心念念的地方,都会给律风发回视频、照片,仔细讲述自己的感慨与欣慰。
即使殷以乔抗议道自己才是爷爷的亲孙子,也无法换回爷爷固执的心。
按照殷知礼的说法,他只有跟了解中国、深爱中国的孩子,才有共同语言。
所以,律风无比期待老师见到同舟。
这艘由他和师兄一起,传达出对中国深层理解的船舶,也许能够给老师带来新的灵感也说不定。
于是,会议结束之后,律风没有立刻入住酒店,而是前往了殷知礼临时办公地点。
恋耽美
随医疗队来到菲律宾的记者,将会在接下来几天,走遍中国建设团队负责的工程。
他们刚到瀑帕大桥,就见到了食堂里坐得满满当当的建设成员。
易兴邦穿着蓝白的工服,介绍道:这些就是我们工地上全部成员,利苏登陆没有出现一例伤亡事故,顺利完成了防台防风工作,保障瀑帕大桥的安全。
记者见到这群朴实安静的建设者们,不禁问道:那我们明天可以跟着大家上工地,拍下大家建设瀑帕大桥的景象吗?
可以,不过我们有一个要求。易兴邦道。
记者:?
易兴邦说:帮我们录一段集体合影,放在你们的新闻里吧。
新闻电视台一直在跟踪报道中国援菲的情况。
治疗菲律宾难民的医疗队伍,运送救灾物资的飞机班列,还有记者采访援菲基建队伍的场景。
菲律宾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惨不忍睹的悲情印象。
然而,从基建队伍传回来的建设场景,竟然和国内大干365天的气势相差无几。
四周都是垮塌房屋、洪水倒灌,唯独中国建设队驻守的工地,没有任何损伤。
律风从电视上见到熟悉的单位名称,连吃饭都慢了下来。
新闻采访中,认真负责的工程师,仔细介绍着菲律宾项目情况,有条不紊的语气,深受他的欣赏。
嘿,这不是小易吗?瞿飞端着餐盘坐过来,盯着电视机惊喜道,想不到三总五项不是传说,等他回来,我都要叫一声易总工了。
他语气轻松,显然是在调侃电视机上接受采访的易兴邦。
什么三总五项?律风问道。
瞿飞夹着筷子咧嘴笑,三年当总工,五年项目经理咯。以前小易跟我混的时候,还只是个刚毕业的愣头青呢,这才几年啊,已经是易总工啦。
愣头青?
律风耳边都是易兴邦沉着冷静的声音,一点儿也听不出愣头青的样子。
等律风转头看回电视,刚才皮肤黝黑,戴着安全帽的身影,已经被瀑帕大桥宏伟的身躯取代。
这座桥梁横跨深谷,两岸泥泞的土壤,惨烈的植被状态,一看就遭受了利苏无情的席卷。
但是,瀑帕大桥不仅稳稳立在那里,还没有受到一点损伤。
厉害啊。律风感慨道,利苏刮过去,居然没影响。
怎么回事啊律工?瞿飞眼神戳他,咱南海隧道也没影响!
律风笑了笑,不回他,低头吃饭。
南海隧道没受影响,那是因为南海隧道在中国。
菲律宾远在海外,又遭受利苏直接攻击,建设队伍异国他乡搞建设,还能像在家里搞建设一样保质保量,足够让他开心诧异了。
然而,更令他诧异的在后面。
新闻采访最后镜头,居然是建设成员拉着中国援菲建设瀑帕大桥队伍的横幅,站在大桥工地前。
镜头掠影而过,能让观众看清这一群身在菲律宾的中国建设者。
他们皮肤晒得黝黑,笑容却格外灿烂
瀑帕大桥建设团队,祝祖国繁荣昌盛!
整齐铿锵的声音,震得整个南海隧道的食堂爆发出一阵兴高采烈的欢呼。
同样做桥梁建设的人们,与远在菲律宾的建设团队感同身受。
一场灾难后的播报,完全没有想象中惨烈悲壮,而是怀揣着一股子韧劲和赤诚。
在他们的繁荣昌盛愿景里,荡漾开欢天喜地的气氛。
律风盯着电视机许久,直到新闻开始播放菲律宾其他地区受灾情况,他才愣愣地继续吃饭。
国家政策与国际化紧密相关,在一带一路的政策之后,不只是菲律宾,中国基建队伍遍布全球,在各种技术落后、资源匮乏的地方,发挥着中国人的光和热。
也许是一场台风,让他想的更多。
没有菲律宾的削弱,利苏到达中国会愈加猖狂。
作为邻里友邦,中国援助菲律宾,是在履行国际主义职责,也是在援助自家留在菲律宾的同胞。
这个世界,早就不像过去一样闭塞。
中国人无论在哪里,都有强大的祖国护航。
而中国,持续兑现承诺,展现出泱泱大国该有的责任与担当。
律风随身携带的速写本,已经勾勒了无数船型建筑的模样。
他最终的设计,逐渐脱离了船的印象,拥有迎风烈烈的帆型曲线,和笔直矗立的桅杆造型。
他觉得,这应当就是老师所说的似船非船了。
可以安于一隅,又能随时启航。
像瞿飞所说的年轻易总工一样,走到异国他乡,依旧是中国的铮铮脊梁。
周末休息,殷以乔回到酒店,却发现律风端坐于电脑前,忙碌地建模。
那是一栋银灰色的建筑物,立于崎岖悬崖边。
曲线温和的立面,鼓起轻柔的弧度,盈满了风的气息。
宽敞的平台,一层一层顺阶而下,与它脚底蜿蜿蜒蜒的道路一起,组成了奇妙的延展。
好像一条一条简笔波浪,托起了一艘前行的大船。
这是船型建筑?
律风点点头,手上动作没听,应该算作《山水逍遥》的cbd。
别人家的中央商务区高楼林立。
《山水逍遥》的中央商务区山崖重叠。
每一层裂痕、崖缝,都与大船的船舱相连,与山体牢牢固定,又像能扬帆远航。
好奇怪的意象。殷以乔没见过在山上造船的,你怎么想的?
嗯律风停下点击鼠标的指尖,一艘诞生于永不倒塌的山峰上,自力更生又能救济众生的大船。
诺亚方舟?殷以乔偏偏头。
律风挑眉看他,并不惊讶殷以乔脱口而出西方神话。
但是,律风果断地否定了。
不,这艘不是诺亚方舟。他说,我们的信念里,向来是遇山移山,遇水治水,没有放弃陆地逃跑的传统。所以,这是中国的同舟。
建设于坚不可摧的山峰之上,行驶在目的相同的心胸之中。
无论相隔万里,无论种族国籍,只要齐心协力,便可同舟共济。
殷以乔听完,心中感慨万千。
同舟共济的典故,藏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成语背后,他小时候听爷爷说过。
孙子曾道:哪怕是互相厌恶的吴国人和越国人,同乘一艘船时遇到风浪,性命危急,都会像亲兄弟一般共克难关。
这便是文化里传承下来的同舟共济。
只不过,他没想到,律风会设计出一艘中国的同舟,预示着未来的景象。
同道者,可上救济众生的中国船,携手渡过难关。
像极了如今中国对外的模样,有恩必报,或者以德报怨。
忽然,殷以乔觉得,西方神话里流传许久,独善其身的诺亚方舟远远比不上眼前这艘漂亮的同舟了。
他无奈笑道:看来我的油画画早了,不然你的同舟应该占据中央位置,作为最重要的cbd。
殷以乔一说,律风想起来了,你画呢?
等你忙完回家,我第一个给你看。
南海隧道的项目在这儿,律风至少会待上七八年。
殷以乔忙于设计综合旅游区,更是无暇顾及其他的事情。
因此,那幅尚未完成的油画,一直留在今澄市的家里,等着两位大忙人双双把家还,再进行最后的完善。
律风得到了观画第一人的许可,心里高兴无比。
可他高兴半晌,又想起自己没能送过殷以乔什么东西。
律风没什么擅长的,画画没师兄厉害,衣物装饰的鉴赏水平也赶不上师兄,只能做做拿手的设计了。
于是,他问:师兄,你做完综合旅游区的项目,有没有想过在国内建一座事务所?
嗯?殷以乔困惑看他,我有事务所啊。
虽然正式员工只有他一个人,随时根据工作需要临时雇佣,但是,那确实是货真价实的事务所。
我是指,建一座。律风强调道,设计建造。
像殷以乔这样着名的建筑师,离开c.e建筑事务所后,早就应该拥有自己的专属领地。
不管是繁华商业中心的大楼,还是僻静清幽的别墅区,殷以乔建筑事务所几个字,就该跟光芒闪耀的c.e一样,成为城市的地标。
然而,殷以乔好像浑不在意。
有没有事务所无所谓。他盯着律风电脑屏幕上银灰色同舟,我已经上了你的船,你去哪儿,我去哪儿。
律风有点绝望。
他家平时温柔浪漫善解人意的师兄呢?
这时候不应该立刻领会他的意思,说一句你给我设计么?
夫唱夫随确实很感动,可律风更加的愧疚了。
在他加班熬夜深入南海的时候,师兄到底经历了多少心理建设,才会一点儿期望他送份设计礼物的意思都没有
难道,是他太直男了?!
律风的直男反思还没得到结果。
桌上手机疯狂跳动,宛如瞿飞催他返工。
律风迅速点开,却发现消息框跳动的不是瞿飞,而是他那位时不时聊上两句的澳大利亚老朋友。
大神,我准备来中国!
佐特尔的文字和性格一样雀跃,我想做一场关于中国的音乐会!
第56章 嘤嘤嘤!
佐特尔作为一名澳大利亚华人, 在律风眼中的形象一直是心血来潮艺术家。
当他见到这条消息,心里没有半点波澜,竟然开始算起次数。
嗯,大约, 这是他认识佐特尔以来, 第十一次或者第十二次听说他要来中国吧。
借由回归大自然, 突破自我的佐特尔, 音乐创作更加洒脱。
他深入海洋,横跨沙漠,一直在澳大利亚那片陆地活动,越来越倾向于感知自然。
然而,他无数次在视频里、网络上感慨:好想去一趟中国。
却迟迟没有动作。
他好像一位叶公, 极尽溢美之词, 盛赞远在东方的巨龙。
真正要临近它的时候,又生出恐慌和害怕, 不敢靠得太近。
律风完全理解这样的年轻人。
毕竟,他在英国的时候, 见过不少这样的华人。
他们诞生在英国, 成长在英国,学习着英国的文化习俗,在英国工作生活,不会中文, 不了解汉字。
中国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个挂有祖国头衔的概念。
可他们就算走遍全世界, 也不喜欢来到中国。
也许是近乡情怯,也许是害怕与中国人过于相似动摇他们的信念。
当年,无论律风怎么谈论起中国, 那些华人都不愿继续这个话题,态度敷衍得好像每一个礼貌疏离的外国人。
只不过,律风以为佐特尔会不太一样。
这家伙精通汉语、颜文字,国内论坛网站用得比律风还顺溜。
完完全全中国内核,根本就是当代二次元青年典范。
律风哼哼一声,抬手回答:欢迎欢迎。
看起来热情无比,对待同胞如春风般温暖,事实上心里在想
空头支票,来了再说。
得到了大佬秒回,佐特尔显然特别高兴。
一串语音消息接二连三地发过来。
律风还没等到转文字刷出内容,就听到殷以乔问:瞿工在催你回去了?
不是,一个小朋友。律风赶紧简单回了一个好的,放下手机。
小朋友怎么可能比男朋友重要。
这么多年过来,律风深懂殷以乔的重要,他勾起笑意,装作无事发生般说道:师兄,帮我看看同舟的模型吧。
律风和殷以乔在一起,总能渡过愉快假期。
无论是忙碌于建模,还是讨论《山水逍遥》适用场景,都能够洗掉律风一身疲惫。
周一早上,律风凌晨四点出门到达了立安港机场。
南海隧道建设队伍一行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他们这次是受邀前往宝岛协商后续工程,所以破天荒地没有乘船沿着隧道去宝岛。
而是坐飞机,找宝岛报销。
瞿飞正和翁承先低声说什么,见律风来了,眼睛一亮。
嚯,你背个电脑是要赶文件?
不是。律风笑道,有点私事。开完会需要用电脑,所以就背了。
律风很少背电脑。
瞿飞常常见他,也就是拿个速写本出门,能记事、能画画,还不占地方。
搞得瞿飞有样学样,买了个掌心大的白本子用。
只可惜,师父看过他的跟风行为之后,直言不讳:
律风用速写本勾勾写写的样子像个大艺术家,他就像个海鲜大排档点单服务员。
一行人赶了早班飞机,前往宝岛。
虽然会议过程枯燥,还有宝岛代表慢腾腾拖沓时间,但是也不影响律风愉快的心情。
他频繁往来海峡两岸,算是懂得了小时候学的乡愁。
一湾浅浅的海峡,必须搭乘飞机、乘坐渡轮才能到达彼岸。
每一次前往宝岛的心情,都格外不同。
这一次,是雀跃。
他背包电脑里,是周末跟师兄一起渲染修改的同舟,老师一定会喜欢。
殷知礼在台风之后,没有急于埋头修改大船设计。
而是带着助理一起,走遍了祖国大地。
他走到每一寸心心念念的地方,都会给律风发回视频、照片,仔细讲述自己的感慨与欣慰。
即使殷以乔抗议道自己才是爷爷的亲孙子,也无法换回爷爷固执的心。
按照殷知礼的说法,他只有跟了解中国、深爱中国的孩子,才有共同语言。
所以,律风无比期待老师见到同舟。
这艘由他和师兄一起,传达出对中国深层理解的船舶,也许能够给老师带来新的灵感也说不定。
于是,会议结束之后,律风没有立刻入住酒店,而是前往了殷知礼临时办公地点。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