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我在古代画美人(穿越) > 我在古代画美人(穿越)
错误举报

我在古代画美人(穿越)——沈闲辞(24)

    *
    看到闻丞安手中提着的三只鸽子,被他调#教得已经渐渐有了吃货潜质的几人开口第一句话都是要炖了吃?
    闻丞安:
    不,这是用来做信鸽的。闻丞安将鸽笼提起,认真地警告几人,要好好喂养,不要打它们的主意。
    徐云渐却是看着那几只白鸽若有所思,信鸽?用来送信?
    闻丞安点头,驯养后的白鸽是可以的,岑老之前丢过的一只鸽子也自己找回了家,所以,我想试试。
    至于为什么会想起来这一茬,闻丞安没有吭声,但是徐云渐很清楚,是为了自己。
    *
    淅淅沥沥的小雨洒落,闻丞安将鸽笼从院子中提到了室内。
    打开窗户,感受着细雨随风吹到自己脸上的感觉,闻丞安感慨,春雨贵如油啊。
    有了这一场雨,种下去的种子,就会慢慢开始冒头了。
    也不知道今年收成会如何。
    闻家也买了一些田,只不过是雇的佣耕来种植,直接给的工钱,为的就是让佣工们按照闻丞安说的来做。
    在开始之前,闻丞安和苏礼翻遍了能够找到的古籍,再结合闻丞安前一世知道的一些方法,将闻丞安买下来的土地划分成一块块的试验田,就像是闻丞安前一世做实验那样,做各种对照实验。
    比如,加过粪水的和未加粪水的,加了沤过的肥料和使用了生肥的。
    *
    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闻丞安在和老农们沟通的时候,察觉到他们都对闻丞安和苏礼特意寻找出来的那些记载不以为然。
    此时的大启,农民们仍旧是靠天吃饭,风调雨顺才能丰收。
    而老农们种田靠的是一辈一辈传下来的经验,对于他们来说,闻丞安这种书生,完全就是在瞎指挥。
    闻丞安刚知道这些背地里的流言的时候,整个人都有点儿懵,不过换个角度想一想,也觉得挺合理的。
    这就好像有一个不识字的老农,指着一跟闻丞安说这是二一样。
    对于自己熟悉的领域,老农们还是十分自信的。
    也是因此,闻丞安才特意搞出来了那些试验田。
    除了用来验证他们从农书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以外,还是为了种棉花以及辣椒!
    没错,就是辣椒!
    *
    闻丞安仍旧能记得初初见到辣椒时候的场景。
    那时,所有的人都在为棉花而欣喜,陈老更是和妻子取来了之前一直闲置的纺车,和其他巧手的妇人们琢磨如何将棉花织成布。
    只有闻丞安的目光一直落在棉花旁边的辣椒上。
    那弯弯的,红红的,可爱极了的辣椒!
    被闻丞安问起的时候,尤公公笑眯眯地说这是陛下的赏赐,据说是属国献上来的玩物。
    属国?闻丞安眼睛闪的晶晶亮,那,甘蔗呢?
    已经寻到了,只不过甘蔗此物,只能在南方养殖。尤公公也算是皇帝的心腹,对于制糖之事也略有了解,当然知道皇帝对于献上此计的闻丞安十分满意,所以也愿意多解释几句。
    此外,咱家过来,还有一事。尤公公一摆手,已经有两个小侍从搬着一个长条模样的东西走了进来,听说闻先生开了一家书院,陛下特意赐下墨宝,闻先生,恭喜了。
    尤公公的意思是闻丞安咽了咽口水,陛下亲笔?
    正是。尤满斐笑呵呵地道,也没有在意闻丞安的反问,能理解,能理解。
    闻丞安此时整个人都有些晕乎乎的,此时他脑子里就只盘旋着一句话,坑来了丞相的儿子,又到手了陛下的亲笔,我觉得我要火。
    当然,这话闻丞安是肯定不能说出来的。
    反应过来之后,他先是谢过尤公公,接着立刻唤人,小心小心又小心地将这一块陛下亲赐的牌匾挂到了书院的门楣上。
    看着那金光闪闪的山无书院四个大字,闻丞安终于还是没有忍住,戳了戳一旁徐云渐的腰,那个
    闻丞安左右看了看,确定没人能偷听到,这才凑到了徐云渐的耳边,陛下的字,和纪左丞的字,哪个好看?
    徐云渐也是有样学样,在闻丞安的耳边道,怎么?
    我听说,纪左丞的字千金难求,我在想闻丞安顿了顿,算了。
    你这是在故意吊我的胃口?徐云渐点了点闻丞安的鼻子,如果不说
    徐云渐的目光落到了下面,某种意味很明显。
    闻丞安的脸立刻就红了,啊,那个,就是有点儿大逆不道。
    嗯?徐云渐低声道,如果你不解释清楚,或许
    咳咳。闻丞安左右看了看,我就是在想,既然纪左丞的字那么值钱,那他的奏疏,也不知道能卖多少钱。
    徐云渐:
    看着徐云渐满脸的一言难尽,闻丞安无辜地摊开了自己的手,我就说嘛。
    徐云渐无奈地叹了一口气,你和我来。
    干什么?
    让你看看,你自己究竟多有钱。
    闻丞安:?????
    *
    书房中,徐云渐搬出来一摞账册。
    闻丞安看着那厚度几乎有徐云渐半人高的账簿,下意识地咽了咽口水,他的心里涌起了一个想法,但是又觉得不可能。
    直到徐云渐将账簿上的数字一一指给闻丞安看。
    你之前说的那些东西,徐云渐的手指敲打着账簿,无论是玻璃器皿,还是雕版印刷,如今,又要加上白酒、制糖,这其中的利润,你都占了三成。
    闻丞安咽了咽口水,这个会不会太多了?
    毕竟他就只是提出来一个建议而已,各种具体的运作还是靠的徐云渐以及他背后的徐家。
    不,你值得。徐云渐斩钉截铁地道,若非丞安巧思,他人如何能做成?
    这一切,都是你应得的。
    第40章
    将账簿上的内容仔细看过后, 闻丞安发现, 其中利润最大的居然是玻璃制品。
    看清楚一套玻璃茶具还有一套玻璃簪子的价格, 闻丞安不由得咋舌, 这谁定的价格, 也太坑了吧?
    关键是还有人买,这
    徐云渐看了一眼, 道, 这些是陛下用来坑咳,卖给那些高门大族的。
    看着闻丞安狐疑的目光, 徐云渐解释,控制了匠人和产量, 物以稀为贵,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再者, 高门大族底蕴深厚, 只是一套水晶茶具而已,根本算不了什么。
    且比起那些贪墨军粮之人, 我们此举已然十分厚道。
    贪墨军粮?闻丞安的耳朵一瞬间就竖了起来, 你出征的时候被人贪墨过?
    看着徐云渐点头, 闻丞安一瞬间怒气盈胸,这些人实在是狼心狗肺!
    战场上的将士在奋勇拼杀, 结果这些人倒好,居然在后面拖后腿!
    坑的好!闻丞安凶巴巴地道,可以再坑一下!
    徐云渐见闻丞安的反应可爱,没忍住, 他的脸上亲了一下。
    闻丞安捂着自己的脸,我现在正在说正事儿呢!不要动手动脚!
    我没有动手,也没有动脚。徐云渐看着闻丞安,意味深长地道,我只是动了嘴。
    闻丞安:
    不是,他正在说正事儿呢!不要这么不正经的好么!
    都过去了。徐云渐温声道。
    是啊。
    都过去了。
    闻丞安扯着嘴角笑了笑,该死的人也早就死了,当然都过去了。
    沉默了一会儿,徐云渐捏了捏闻丞安的耳朵,那次之后,陛下大发雷霆,所有涉案之人,尽数处斩,以后他们不敢再如此明目张胆了。
    那就是说,暗地里还是会贪墨军粮了?
    水至清则无鱼。徐云渐只说了这一句,就将话题转开了,丞安可有新的想法?
    知道徐云渐不想再说下去,闻丞安于是也顺着他的话道,我想成立一个商号。
    商号?
    嗯。闻丞安道,士农工商,商虽为最末,但却必不可少。
    徐云渐静静听着,不曾打断。
    商人南来北往,将北地的货物运入南方,赚取差价,看似投机,但只要价格设置合理,那就是促进了南北之间的交流。同样的,商人也可以成为最好的探子。
    探子?徐云渐心里一动。
    就好像陛下准备开放的互市。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闻丞安稍稍停顿了一下,道,商人带着货物深入草原,即可市换货物,赚取利润,又可以趁机摸清北地草原的地形,画成一幅幅的舆图。
    徐云渐点头,陛下确实有此意。
    既然北方可以如此做,那么南方为什么不也如此呢?闻丞安看着徐云渐,目光灼灼。
    南方?
    闻丞安点头,北地蛮夷是祸患,但是南方也有土族侵扰袭边不是吗?
    只不过和北方骁勇善战的蛮夷比较起来,南方的土族,难免就有些不够看了。再加上南方多瘴气,兵士们贸然南下,容易感染疾病,得不偿失。
    但是,如果想要丰收,南方就必然要拿下!
    比起北方的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南方有些地区甚至可以做到一年两熟,甚至是一年三熟。
    且南方土壤肥沃,随手洒下种子就能生根发芽,不像是北方,很多地方需要通过施肥来增加土壤肥力。
    而现在,闻丞安记忆里是粮仓的地方,此时正长满了荒草,甚至是被土族占据。
    土族们不事生产,说句不好听的,在闻丞安看来,完全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白白浪费了肥沃的土壤!
    身为一个将种田刻进了基因里的大吃货国人,闻丞安能忍么?
    当然不能!
    徐云渐认真地听着,他没有去问闻丞安究竟是如何知道这些的,因为闻丞安最后只会给他一个答案,书中看来的。
    同时,想起在陛下和各郡郡守的大力推广下,北方已经开始使用小型的农业器具,所以闻丞安又给徐云渐科普了大型机械化生产。
    额,虽然做到闻丞安前一世那么大不太容易,但是如果有心的话,可以几头牛同拉,抑或是几台小型的播种机并排协作。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南方那些肥沃的土地掌握在大启的手里。
    而且,南方不是还能种植甘蔗吗?闻丞安接过徐云渐递过来的水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这糖制作出来之后,不仅仅可以卖往草原,还可以卖到更西面的地方去。
    更西面的地方?徐云渐茫然。
    或许是东西间的商路还没有开通的原因,闻丞安发现,徐云渐对于更西面的地方,了解明显十分不足。
    但是,东西方之间的交流必然是存在的,只不过由于路途艰难,能够从西方来到大启的商人,最后基本上都选择了留下,而后通婚,慢慢地就变得和大启朝人无二了。
    闻丞安虽然知道丝绸之路,但显然现在还不是开启的时候。
    而且,就算是真的要开辟丝绸之路,也可以琢磨一下从海上走。
    这万一要是能顺着洋流去往北美洲,那玉米和土豆等等高产作物就可以期待一下了!
    说起来,洋流是怎么循环的来着?
    闻丞安一面想着,一面在纸上随手画了一幅地图,好在他此时还保留了一丝理智,没有将世界地图给画出来。
    只是简单勾勒出了太平洋的模样,洋流的循环也落入了纸上。
    仔细回忆了一下,确定自己的记忆没错,闻丞安咬着毛笔,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大启能造出来出海的船吗?
    就算是能造出来船,那船员们能顺利地利用洋流到达北美洲吗?
    终于,闻丞安只能是恋恋不舍地暂时放弃前往北美洲的探索,但是往南面探索一下那些偏向于热带的岛屿还是可以的,说不定能发现橡胶树呢!
    和发现北美洲比较起来,还是发现橡胶树更靠谱一些,万一征服了南方之后就发现了呢?
    *
    早就发现闻丞安又开始神游的徐云渐,将账簿一一看完,对正好。等他看完的时候,闻丞安正好回过神儿来,满怀期待地问道,霄满霄满,我们大启造海船的技术如何?
    不如何。徐云渐将最后一本账簿合上,怎么?
    然而得到了答案的闻丞安已经蔫了下去,只觉得自己梦想里的东西全都扑棱棱长翅膀飞了。
    那大启有异域之人前来朝贺吗?我是说黄头发蓝眼睛的那种。
    徐云渐想了想,这倒是有。
    第41章
    闻丞安立刻精神了起来, 居然真的有!他们住在哪里?有没有说过他们是如何过来的?
    那就要问他们的祖辈了。徐云渐道, 除了外貌, 他们现在已经和大启之人并无区别。
    叹了一口气,闻丞安却仍旧不甘心, 或许,可以想办法和那些南来北往的商队们接触一下。
    将此事记在了心里之后,闻丞安转而问道, 这附近有没有楼船?
    航行在海上的船和航行在河里的船是有区别的, 但是闻丞安前世今生都没怎么研究过船舶, 他唯一知道的一件事情就是,为了防止船触礁即沉下去, 船底用木板分割成了一个个的小空间。如此,触礁之后,只撞破了一处船底的小空间, 其余的小空间不会进水,就可以避免沉船的悲剧。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