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再说杨旭东那里,周安和马晓强终于滚蛋了,他心里还是有些小得意的。在他们学校这一亩三分地儿里,敢跟他做对的,谁也落不了好!
谁敢给他当刺头,剔了就是。没想到过了几天,班里就有消息传出来,说周安和马晓强转到市一中去了。这怎么可能?
两个被他们乡镇中学都开除了的学生,怎么还去了一中?
一中是什么地方?那可是省重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才能进去的好不好?
杨旭东直觉好像有点不大对劲儿。是不是真的,打听打听就知道了。最终,杨旭东确认了,周安和马晓强确实是进了一中。不对啊,为什么啊?这两人可是被他们学校开除的劣迹学生啊。杨旭东百思不得其解。没解不要紧,也不用非得解。杨旭东通过运作,以他们镇中学的名义,给市一中发了份传真,知会了对方周安和马晓强在学校的恶劣行为,强调了他们镇中学被开除的事实。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没有回音。市一中理都没理他们。杨旭东又打电话,询问市一中为什么会接收周安和马晓强,直接被市一中的老师挂了电话,一中对周安和马晓强的维护之情是显而易见了,而且看得出来,态度还特别强硬。杨旭东猛然发现,事情有些超乎自己的控制了。杨旭东实在不喜欢这种感觉。虽说都在教育系统,但是他们一个是镇中学,一个是市一中,所在地不一样,主管部门也也不一样,两家还真没什么交集,杨旭东在心里划拉了半天,在市一中他还真没熟人。不仅他没有,就连他们镇中学的同事们,也都没有。最后,杨旭东灵机一动,找到班里一个比较机灵点的学生,逼着他在周末偶遇了一番马晓强,从马晓强嘴里才套出话来。周安是因为写了篇小说,叫《爱的旅程》,登在有名的杂志上,这才被一中破格招生的。一中老师非常欣赏周安的文采。杨旭东赶紧买了杂志,把《爱的旅程》读了一遍。这是一本中长篇小说,三十万字左右,讲述的是一个叫吴建设的知青回城后创业的故事,还有和家人的一些柴米油盐日常,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歌颂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路线。客观得说,这本小说文笔非常简洁,凝炼,但是,周安才一个初一的孩子,怎么会写出知青的故事呢?还写得这么深刻?
有个不太成熟的想法,在杨旭东心里慢慢成形了。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1216 23:46:49~20201219 12:13:3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虫虫的妈2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7章 心理有阴影的学生(完)
周安过五关斩六将, 在全国奥数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并将代表国家出战国际奥数竞赛。周安这个成绩, 不仅是市一中在该赛事取得的最好成绩,也是他们山洲市取得的最好成绩,市教育局的张局长也是与有荣焉,来学校视察的时候,还特地见了见周安,准备给他鼓鼓劲儿。周安同学的成绩我看了, 非常不错,非常不错。张局长笑得那叫一个笑容可掬。谢谢张局长夸奖,以后我会更加努力的。
你家是哪里的?
虎山县平山镇李铁庄的。
哦, 下面村里的。市一中做为省重点, 也对下面的县里开放一些招生名额的。张局长点点头。好好努力, 争取取得好成绩,为国争光,为咱们山洲市争光,为咱们市一中争光!张局长拍了拍周安肩膀。张局长,我会的。周安严肃地攥了攥小拳头,以示决心。不错,不错,有志气!张局长更高兴了。平时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吗?张局长还是很关心这么一颗好苗子的。有!
张局长楞了一下,说说看。
我希望能解决我的学籍问题。
嗯?
张局长当下就懵了老范, 怎么回事儿?这么优秀的学生, 居然学籍出了问题。老范好歹也是一个省重点中学的校长, 能量不低,怎么就弄不好学生的学籍了?
这个嘛,是这样的。周安同学, 还是你来跟张局长讲吧。范校长道。周安就跟张局长说了他和马晓强被开除的前因经过。还有这事儿?张局长一听,也挺生气的。这多好的一个苗子啊。要不是老范爱才,就这么错过去了?
咱们国家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这位杨老师在我们没有明显违反中学生守则的情况下,上来就开除我们,是不是违反国家的政策?周安又道。其实这个年代,不像后世,对九年制义务教育抓得严,农村里不上初中的一大把。这和经济环境也有关系,算是时代的原因吧。但是,学生都来上初中了,你开除人家,又不占理,怎么说呢,民不举官不纠,要是真较真的话,杨旭东的做法,确实是说不过去的,违反国家规定的。张局长的脸色越来越黑了。周安的成绩在这儿摆着呢,别说是他们市一中,就是想到北京去上学,也有的是学校愿意抢。没想到,差点毁在一个镇中学手里。其实不只我们,我们上届的学生,也有被他到转学的。家长去县教育局投诉,结果,消息都是石沉大海。看张局长这么生气,周安赶紧又补了一刀,直指杨旭东在县里有关系!
放心,这事儿,我一定会查的,到时候一定给你们交待,你呢,好好复习,争取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别的都不用想。张局长又拍了拍周安的肩膀。。张局长又找马晓强了解了一下情况,两人的说法差不多。不过,相对于周安的镇定,马晓强的委屈可就大了,边说边哭,他家里条件也不好,爸爸去外面打工养活他,怎么不给别人捐款也成了错?
他来市里时间也不短了,平时还去周家的店里勤工俭学,见的人和事也不少了,早就不是以前农村里那个傻乎乎的被打都不敢还手的马晓强了。他就一个想法,领导都来了,此时不哭,更待何时啊。而且他还要大哭一场。其实他也确实是委屈,心里憋了很久了,哭得是天昏地暗的,最后,张局长是气呼呼得走的碰上平山镇中学这么一群奇葩,能不生气吗?
回到单位,张局长立马组织开会,指示成立一个调查组,专门去调查这事儿。这还了得,教育部门里藏着这么一害群之马,也不知道他以前祸害了多少学生!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像周安这么幸运,最后能去市一中,能遇到范校长。想想吧,有的学生本来可以在将来大放异彩,结果,刚长成个花骨朵,就被这个杨老师硬生生地掐断了。人生就此拐弯,转入不知名的方向。老师本来应该是园丁,照顾花朵茁壮成长的,就算你不愿意做别人生命里的阳光,最少也要尊重自己的职业,总不能把花都摧残了吧。简直是做孽哦!
想到这个,张局长就特别气愤,查,必须得查!
为什么这种人在这么多前科的情况下,还能在老师队伍里一呆好多年,到底是谁在护着他?一定要一查到底。成立调查组,一方面是职责所在,良心所在,另一方面,张局长也不想看到,有一天,周安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然后记者采访,问,你的愿望是什么呀,周安来一个,他想恢复学籍。那乐子可就大了。到时候他在国际上就出名了哦!还谈什么仕途!
这画面太美,以至于张局长想想就后怕。还好他去视察了一番。张局长暗自庆幸。*
调查组一下来,平山镇中学也炸了锅了。杨旭东教学这些年,口碑还真不是一般得差。他们镇中学的大部分老师,也都是兢兢业业地做得教学工作,对杨旭东这种行为也实在是看不上。要说当老师的,谁也不敢保证说自己一辈子没打过学生,有时候学生太调皮了,上去踹上两脚也是有的。但谁像杨旭东那样啊,把骂学生当家长便饭一样,跟撒酒疯似的,简直不正常。至于学生们,有的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就从家里或者邻居的哥哥姐姐们嘴里听过杨旭东的大名了。动不动就骂人,人,摊上这么个老师,就只能自求多福了。杨旭东能在多次被投诉后,平安无事这么多年,也是有些人脉的,县长是他的亲姐夫。镇中学的校长姓汪,他从心眼里,也是不喜欢杨旭东的。他又不是受虐狂,天天出幺蛾子,竟给领导添麻烦的下属,哪个会喜欢啊。只是,碍于杨旭东的社会关系,杨旭东好多行事,都是他帮忙抹平的,像开除周安和马晓强,他虽然心里不大同意,但是杨旭东坚持,他想了想也就同意了。如今,两人是一根绳上的蚂蚱,那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啊。汪校长暗中也找各位老师暗示了几句,县官不如现管,等调查组走了,大家还得过日子,在这里工作。要是谁说些不该说的,那就不好意思了,会面临什么,你自己想像吧!
而且,他们已经打点好了,调查组过来就是做做样子的。大家要识时务的话,就知道该怎么选择。学生们那里,就更好吓唬了,严肃地叮嘱几句,要想以后还有学上,这段时间管好自己的嘴巴。上了初一的学生,也不是小孩子,什么意思,他们都能听明白的,个别不懂的,找同学问一问,也就懂了。这种事,怎么说呢,毕竟不是说,出了人命案,或者学生受了什么重伤,也不像后世那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很重视,又有校长的威胁在前,老师们三缄其口,也不会有什么良心负担。其实真正说起来,就是杨老师这个人性格有些不讨喜罢了,嘴臭,脾气差,但是,也不算什么大问题吧?要是为此丢了工作,好像也有点惨哈。没必要,没必要。大家抱着这种心理,对调查组都打了哈哈。这么着,杨旭东以前那多劣迹,就算抹过去了。甚至,批上了一层美化的外衣杨老师脾气比较暴,看学生调皮,有时候就控制不住情绪啦,其实人还是很好的。但是,不管怎么哈哈,学校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期间,开除了两名学生,这是真真的吧。这件事情,怎么着,学校也要做出解释。两名学生有什么严重的劣迹吗?为什么没有先警告而是直接开除?
杨旭东的眼眶湿润了。本来,这事儿,我是不想说的。只是唉。杨旭东叹了口气,面露为难之色。几个调查员脸就绷起来了,赶紧说啊,我们还等着回去交差呢。我是教英语的,平时没事呢,爱好文学,爱讲上几笔,有一天,看完新闻上关于一些先进个人的报道后,突然有了灵感,就想着,写点东西歌颂一下咱们的改革开放政策。
几个调查员用眼神示意杨旭东,继续,继续。后来,大概是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吧,中间改了十多次稿子。我给这部小说起名叫《爱的旅程》,后来有一阵,上面来检查,工作忙,我就暂时顾不上,就先把这事撂开手了,等忙完了后,有一天,我正准备找个杂志社投稿的时候发现,我的稿子不见了。
我的稿子,一直是放在我办公室的抽屉里。我和教体育的郑老师,李老师,吴老师共用一个办公室。他们几个平时不怎么来办公室,所以,办公室基本上我一个人在用。因为也不知道自己水平怎么样,怕投稿被拒的话会没面子,也就没给人提过这事,连同事们都不知道我在写作。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批作业,周安进来了,具体是为什么事我忘记了,当时他看到我在修改稿子,很好奇,就问了我在做什么,我一想,也没什么丢人的事,就大大方方告诉他了,还让他帮我保密,他也答应了。后来稿子不见后,我也没多想,觉得可能是自己粗心,落在哪儿了。
再后来,我又凭着记忆,把文章重新写了一遍,正琢磨先投哪个杂志社的时候,却发现,有个杂志社已经把我的文登出来了。我当时第一个怀疑的人选就是周安。
几个调查员对视了一眼,天呐,感觉跟看大戏似的,这情节,那叫一个峰回路转,百折千回的。后来我把周安私下叫到办公室问他,他承认了。只是,他已经发表了,我如果揭穿他,他这辈子就完了,这句身败名裂也不为过,我好歹也是他的老师,总不能看得他这么小的年纪,就毁在这种事上。
说到这里,杨旭东情绪也比较激动。声音有点哽咽。这种事,死无对证,还不是他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先把水搅混再说。他从自己带的包里,拿出一沓纸,这是我的稿子。全文都在这里了。毕竟是我的心血啊。最后一句话说完,杨旭东终于哭出了声。你们能想象那种感觉吧?这本小说,在我心里,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结果,突然有人趁我不注意,闯进我家,狠心把他抢走了。
我虽然放过了他,可心里,倒底是意难平,见到他的时候,偶尔就难免情绪激动,结果,有一天,我在对马晓强同学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周安和我顶了嘴,我一时气不过,就后来的事,你们也知道了,要说这事儿赖我,你们不要怪汪校长,是我执意要开除他们的。有什么处分,我一个人担着就好了。
杨旭东心里庆幸,早在他发现事情不可控的时候,就早早做了准备。如果周安不闹事还则罢了,如果他敢有什么动作,自己一定会把他入深渊的。没想到,这小子还挺狠,居然折腾了市里的调查组过来。只可惜,他还嫩点儿。不知道有句话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谁笑在最后,还不一定呢。各位领导,你们也想一想,周安只是一个刚上初中的孩子,哪里就有那么深刻的人生体验了。这本杂志在这里,你们也看看,就开头那一章,写的是就是知青生活,他哪里懂这些,他知道什么叫知青吗?
汪校长也赶紧给和他一根绳上的大蚂蚱助拳。没办法,如果受处分,大家会一起受处分,这件事说起来,他的责任还大一些,他毕竟是校长嘛,肯定是要负领导责任的。因此,硬着头皮,只能和杨旭东一起,一条道儿走到黑了。调查组的人沉默了。老师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如果真是这种情况,这位杨老师有情绪也不是不能理解哈。辛辛苦苦忙活半天,最后名利,地位都让别人拿走了,就是给他人做了个嫁衣裳,搁谁谁能忍?
看到这位杨老师一笔一笔写出来的稿子,也确实让人心酸哈。而且,就像这位汪校长说的那样,一个刚上初一的学生,知道什么是知青吗?
调查组调查了半天,没想到是这么一个结果。可事实就是这样,回去复命吧。张局长听完调查汇报,先是大吃一惊,。随即叹了口气,唉,这事闹的,还真是
思考了半天,张局长给范校长打了个电话。老范,我吩咐人去给马晓强和周安办学籍的事了,马晓强的学籍,就还在他们镇中学,让还在你们学校借读,周安的学籍,转到你们学校去。
好的,我代他们俩谢谢张局长的安排。范校长笑呵呵地道。老范,当初周安进你们学校,是怎么招进去的?其实他也有点纳闷,周安有这样的数学天赋,为什么还会抄别人的文章。文学特长生啊!
你以前怎么没提?
范校长一听楞了,你和周安刚见面,就说起了他学籍的事,我没来得及张口。
他那个小说,是不是上杂志了?是抄的那个杨旭东的。张局长道。周安确实做错了事,但是,在数学上也确实是有天份,他也不愿意看到一个好苗子,就因为这件事,就此埋没。孩子年纪还小,也就刚上初一,十几岁,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成形的时候,总不能做错了事就把人一棒子死。他们学校,本来就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嘛,不仅是教书,还包括育人。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他还是想给周安一个机会。但是,学校也应该知情,做到对此事心里有数,特别是周安那里,该敲打还是要敲打的。得让他知道,有些事,是底线,做错了就是错了,以后不能再碰了。这,是不是中间有什么误会?不可能吧?范校长听完,也是震惊不已。既然这位杨旭东老师说周安抄袭,意思肯定是说周安抄了他的稿子投的稿,毕竟笔迹他们已经鉴定过了,和周安投稿的笔迹是吻合的。可周安的文采,他是当场考察过的。那天那首诗和词,不仅给学校里别的老师传看过,他也给别的老友们看过,大家的评价都很高啊。首先,这诗和词,肯定不是抄的,如果是,早露陷了。他们好歹也是文化线的,平时阅读量极广,没可能一首好诗好词,他们这么多人以前都没听过。再有,当时就那部小说,周安说的也是头头是道的,思路特别清晰。还有,周安投稿的时间跨度特别大。从开文到完结,时间可不短呐,这位杨老师怎么会把稿子落在周安手里?还这么后知后觉呢?当下为什么不说,而是等到调查组去了才说?
恋耽美
谁敢给他当刺头,剔了就是。没想到过了几天,班里就有消息传出来,说周安和马晓强转到市一中去了。这怎么可能?
两个被他们乡镇中学都开除了的学生,怎么还去了一中?
一中是什么地方?那可是省重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才能进去的好不好?
杨旭东直觉好像有点不大对劲儿。是不是真的,打听打听就知道了。最终,杨旭东确认了,周安和马晓强确实是进了一中。不对啊,为什么啊?这两人可是被他们学校开除的劣迹学生啊。杨旭东百思不得其解。没解不要紧,也不用非得解。杨旭东通过运作,以他们镇中学的名义,给市一中发了份传真,知会了对方周安和马晓强在学校的恶劣行为,强调了他们镇中学被开除的事实。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没有回音。市一中理都没理他们。杨旭东又打电话,询问市一中为什么会接收周安和马晓强,直接被市一中的老师挂了电话,一中对周安和马晓强的维护之情是显而易见了,而且看得出来,态度还特别强硬。杨旭东猛然发现,事情有些超乎自己的控制了。杨旭东实在不喜欢这种感觉。虽说都在教育系统,但是他们一个是镇中学,一个是市一中,所在地不一样,主管部门也也不一样,两家还真没什么交集,杨旭东在心里划拉了半天,在市一中他还真没熟人。不仅他没有,就连他们镇中学的同事们,也都没有。最后,杨旭东灵机一动,找到班里一个比较机灵点的学生,逼着他在周末偶遇了一番马晓强,从马晓强嘴里才套出话来。周安是因为写了篇小说,叫《爱的旅程》,登在有名的杂志上,这才被一中破格招生的。一中老师非常欣赏周安的文采。杨旭东赶紧买了杂志,把《爱的旅程》读了一遍。这是一本中长篇小说,三十万字左右,讲述的是一个叫吴建设的知青回城后创业的故事,还有和家人的一些柴米油盐日常,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歌颂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路线。客观得说,这本小说文笔非常简洁,凝炼,但是,周安才一个初一的孩子,怎么会写出知青的故事呢?还写得这么深刻?
有个不太成熟的想法,在杨旭东心里慢慢成形了。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1216 23:46:49~20201219 12:13:3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虫虫的妈2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7章 心理有阴影的学生(完)
周安过五关斩六将, 在全国奥数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并将代表国家出战国际奥数竞赛。周安这个成绩, 不仅是市一中在该赛事取得的最好成绩,也是他们山洲市取得的最好成绩,市教育局的张局长也是与有荣焉,来学校视察的时候,还特地见了见周安,准备给他鼓鼓劲儿。周安同学的成绩我看了, 非常不错,非常不错。张局长笑得那叫一个笑容可掬。谢谢张局长夸奖,以后我会更加努力的。
你家是哪里的?
虎山县平山镇李铁庄的。
哦, 下面村里的。市一中做为省重点, 也对下面的县里开放一些招生名额的。张局长点点头。好好努力, 争取取得好成绩,为国争光,为咱们山洲市争光,为咱们市一中争光!张局长拍了拍周安肩膀。张局长,我会的。周安严肃地攥了攥小拳头,以示决心。不错,不错,有志气!张局长更高兴了。平时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吗?张局长还是很关心这么一颗好苗子的。有!
张局长楞了一下,说说看。
我希望能解决我的学籍问题。
嗯?
张局长当下就懵了老范, 怎么回事儿?这么优秀的学生, 居然学籍出了问题。老范好歹也是一个省重点中学的校长, 能量不低,怎么就弄不好学生的学籍了?
这个嘛,是这样的。周安同学, 还是你来跟张局长讲吧。范校长道。周安就跟张局长说了他和马晓强被开除的前因经过。还有这事儿?张局长一听,也挺生气的。这多好的一个苗子啊。要不是老范爱才,就这么错过去了?
咱们国家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这位杨老师在我们没有明显违反中学生守则的情况下,上来就开除我们,是不是违反国家的政策?周安又道。其实这个年代,不像后世,对九年制义务教育抓得严,农村里不上初中的一大把。这和经济环境也有关系,算是时代的原因吧。但是,学生都来上初中了,你开除人家,又不占理,怎么说呢,民不举官不纠,要是真较真的话,杨旭东的做法,确实是说不过去的,违反国家规定的。张局长的脸色越来越黑了。周安的成绩在这儿摆着呢,别说是他们市一中,就是想到北京去上学,也有的是学校愿意抢。没想到,差点毁在一个镇中学手里。其实不只我们,我们上届的学生,也有被他到转学的。家长去县教育局投诉,结果,消息都是石沉大海。看张局长这么生气,周安赶紧又补了一刀,直指杨旭东在县里有关系!
放心,这事儿,我一定会查的,到时候一定给你们交待,你呢,好好复习,争取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别的都不用想。张局长又拍了拍周安的肩膀。。张局长又找马晓强了解了一下情况,两人的说法差不多。不过,相对于周安的镇定,马晓强的委屈可就大了,边说边哭,他家里条件也不好,爸爸去外面打工养活他,怎么不给别人捐款也成了错?
他来市里时间也不短了,平时还去周家的店里勤工俭学,见的人和事也不少了,早就不是以前农村里那个傻乎乎的被打都不敢还手的马晓强了。他就一个想法,领导都来了,此时不哭,更待何时啊。而且他还要大哭一场。其实他也确实是委屈,心里憋了很久了,哭得是天昏地暗的,最后,张局长是气呼呼得走的碰上平山镇中学这么一群奇葩,能不生气吗?
回到单位,张局长立马组织开会,指示成立一个调查组,专门去调查这事儿。这还了得,教育部门里藏着这么一害群之马,也不知道他以前祸害了多少学生!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像周安这么幸运,最后能去市一中,能遇到范校长。想想吧,有的学生本来可以在将来大放异彩,结果,刚长成个花骨朵,就被这个杨老师硬生生地掐断了。人生就此拐弯,转入不知名的方向。老师本来应该是园丁,照顾花朵茁壮成长的,就算你不愿意做别人生命里的阳光,最少也要尊重自己的职业,总不能把花都摧残了吧。简直是做孽哦!
想到这个,张局长就特别气愤,查,必须得查!
为什么这种人在这么多前科的情况下,还能在老师队伍里一呆好多年,到底是谁在护着他?一定要一查到底。成立调查组,一方面是职责所在,良心所在,另一方面,张局长也不想看到,有一天,周安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然后记者采访,问,你的愿望是什么呀,周安来一个,他想恢复学籍。那乐子可就大了。到时候他在国际上就出名了哦!还谈什么仕途!
这画面太美,以至于张局长想想就后怕。还好他去视察了一番。张局长暗自庆幸。*
调查组一下来,平山镇中学也炸了锅了。杨旭东教学这些年,口碑还真不是一般得差。他们镇中学的大部分老师,也都是兢兢业业地做得教学工作,对杨旭东这种行为也实在是看不上。要说当老师的,谁也不敢保证说自己一辈子没打过学生,有时候学生太调皮了,上去踹上两脚也是有的。但谁像杨旭东那样啊,把骂学生当家长便饭一样,跟撒酒疯似的,简直不正常。至于学生们,有的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就从家里或者邻居的哥哥姐姐们嘴里听过杨旭东的大名了。动不动就骂人,人,摊上这么个老师,就只能自求多福了。杨旭东能在多次被投诉后,平安无事这么多年,也是有些人脉的,县长是他的亲姐夫。镇中学的校长姓汪,他从心眼里,也是不喜欢杨旭东的。他又不是受虐狂,天天出幺蛾子,竟给领导添麻烦的下属,哪个会喜欢啊。只是,碍于杨旭东的社会关系,杨旭东好多行事,都是他帮忙抹平的,像开除周安和马晓强,他虽然心里不大同意,但是杨旭东坚持,他想了想也就同意了。如今,两人是一根绳上的蚂蚱,那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啊。汪校长暗中也找各位老师暗示了几句,县官不如现管,等调查组走了,大家还得过日子,在这里工作。要是谁说些不该说的,那就不好意思了,会面临什么,你自己想像吧!
而且,他们已经打点好了,调查组过来就是做做样子的。大家要识时务的话,就知道该怎么选择。学生们那里,就更好吓唬了,严肃地叮嘱几句,要想以后还有学上,这段时间管好自己的嘴巴。上了初一的学生,也不是小孩子,什么意思,他们都能听明白的,个别不懂的,找同学问一问,也就懂了。这种事,怎么说呢,毕竟不是说,出了人命案,或者学生受了什么重伤,也不像后世那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很重视,又有校长的威胁在前,老师们三缄其口,也不会有什么良心负担。其实真正说起来,就是杨老师这个人性格有些不讨喜罢了,嘴臭,脾气差,但是,也不算什么大问题吧?要是为此丢了工作,好像也有点惨哈。没必要,没必要。大家抱着这种心理,对调查组都打了哈哈。这么着,杨旭东以前那多劣迹,就算抹过去了。甚至,批上了一层美化的外衣杨老师脾气比较暴,看学生调皮,有时候就控制不住情绪啦,其实人还是很好的。但是,不管怎么哈哈,学校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期间,开除了两名学生,这是真真的吧。这件事情,怎么着,学校也要做出解释。两名学生有什么严重的劣迹吗?为什么没有先警告而是直接开除?
杨旭东的眼眶湿润了。本来,这事儿,我是不想说的。只是唉。杨旭东叹了口气,面露为难之色。几个调查员脸就绷起来了,赶紧说啊,我们还等着回去交差呢。我是教英语的,平时没事呢,爱好文学,爱讲上几笔,有一天,看完新闻上关于一些先进个人的报道后,突然有了灵感,就想着,写点东西歌颂一下咱们的改革开放政策。
几个调查员用眼神示意杨旭东,继续,继续。后来,大概是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吧,中间改了十多次稿子。我给这部小说起名叫《爱的旅程》,后来有一阵,上面来检查,工作忙,我就暂时顾不上,就先把这事撂开手了,等忙完了后,有一天,我正准备找个杂志社投稿的时候发现,我的稿子不见了。
我的稿子,一直是放在我办公室的抽屉里。我和教体育的郑老师,李老师,吴老师共用一个办公室。他们几个平时不怎么来办公室,所以,办公室基本上我一个人在用。因为也不知道自己水平怎么样,怕投稿被拒的话会没面子,也就没给人提过这事,连同事们都不知道我在写作。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批作业,周安进来了,具体是为什么事我忘记了,当时他看到我在修改稿子,很好奇,就问了我在做什么,我一想,也没什么丢人的事,就大大方方告诉他了,还让他帮我保密,他也答应了。后来稿子不见后,我也没多想,觉得可能是自己粗心,落在哪儿了。
再后来,我又凭着记忆,把文章重新写了一遍,正琢磨先投哪个杂志社的时候,却发现,有个杂志社已经把我的文登出来了。我当时第一个怀疑的人选就是周安。
几个调查员对视了一眼,天呐,感觉跟看大戏似的,这情节,那叫一个峰回路转,百折千回的。后来我把周安私下叫到办公室问他,他承认了。只是,他已经发表了,我如果揭穿他,他这辈子就完了,这句身败名裂也不为过,我好歹也是他的老师,总不能看得他这么小的年纪,就毁在这种事上。
说到这里,杨旭东情绪也比较激动。声音有点哽咽。这种事,死无对证,还不是他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先把水搅混再说。他从自己带的包里,拿出一沓纸,这是我的稿子。全文都在这里了。毕竟是我的心血啊。最后一句话说完,杨旭东终于哭出了声。你们能想象那种感觉吧?这本小说,在我心里,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结果,突然有人趁我不注意,闯进我家,狠心把他抢走了。
我虽然放过了他,可心里,倒底是意难平,见到他的时候,偶尔就难免情绪激动,结果,有一天,我在对马晓强同学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周安和我顶了嘴,我一时气不过,就后来的事,你们也知道了,要说这事儿赖我,你们不要怪汪校长,是我执意要开除他们的。有什么处分,我一个人担着就好了。
杨旭东心里庆幸,早在他发现事情不可控的时候,就早早做了准备。如果周安不闹事还则罢了,如果他敢有什么动作,自己一定会把他入深渊的。没想到,这小子还挺狠,居然折腾了市里的调查组过来。只可惜,他还嫩点儿。不知道有句话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谁笑在最后,还不一定呢。各位领导,你们也想一想,周安只是一个刚上初中的孩子,哪里就有那么深刻的人生体验了。这本杂志在这里,你们也看看,就开头那一章,写的是就是知青生活,他哪里懂这些,他知道什么叫知青吗?
汪校长也赶紧给和他一根绳上的大蚂蚱助拳。没办法,如果受处分,大家会一起受处分,这件事说起来,他的责任还大一些,他毕竟是校长嘛,肯定是要负领导责任的。因此,硬着头皮,只能和杨旭东一起,一条道儿走到黑了。调查组的人沉默了。老师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如果真是这种情况,这位杨老师有情绪也不是不能理解哈。辛辛苦苦忙活半天,最后名利,地位都让别人拿走了,就是给他人做了个嫁衣裳,搁谁谁能忍?
看到这位杨老师一笔一笔写出来的稿子,也确实让人心酸哈。而且,就像这位汪校长说的那样,一个刚上初一的学生,知道什么是知青吗?
调查组调查了半天,没想到是这么一个结果。可事实就是这样,回去复命吧。张局长听完调查汇报,先是大吃一惊,。随即叹了口气,唉,这事闹的,还真是
思考了半天,张局长给范校长打了个电话。老范,我吩咐人去给马晓强和周安办学籍的事了,马晓强的学籍,就还在他们镇中学,让还在你们学校借读,周安的学籍,转到你们学校去。
好的,我代他们俩谢谢张局长的安排。范校长笑呵呵地道。老范,当初周安进你们学校,是怎么招进去的?其实他也有点纳闷,周安有这样的数学天赋,为什么还会抄别人的文章。文学特长生啊!
你以前怎么没提?
范校长一听楞了,你和周安刚见面,就说起了他学籍的事,我没来得及张口。
他那个小说,是不是上杂志了?是抄的那个杨旭东的。张局长道。周安确实做错了事,但是,在数学上也确实是有天份,他也不愿意看到一个好苗子,就因为这件事,就此埋没。孩子年纪还小,也就刚上初一,十几岁,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成形的时候,总不能做错了事就把人一棒子死。他们学校,本来就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嘛,不仅是教书,还包括育人。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他还是想给周安一个机会。但是,学校也应该知情,做到对此事心里有数,特别是周安那里,该敲打还是要敲打的。得让他知道,有些事,是底线,做错了就是错了,以后不能再碰了。这,是不是中间有什么误会?不可能吧?范校长听完,也是震惊不已。既然这位杨旭东老师说周安抄袭,意思肯定是说周安抄了他的稿子投的稿,毕竟笔迹他们已经鉴定过了,和周安投稿的笔迹是吻合的。可周安的文采,他是当场考察过的。那天那首诗和词,不仅给学校里别的老师传看过,他也给别的老友们看过,大家的评价都很高啊。首先,这诗和词,肯定不是抄的,如果是,早露陷了。他们好歹也是文化线的,平时阅读量极广,没可能一首好诗好词,他们这么多人以前都没听过。再有,当时就那部小说,周安说的也是头头是道的,思路特别清晰。还有,周安投稿的时间跨度特别大。从开文到完结,时间可不短呐,这位杨老师怎么会把稿子落在周安手里?还这么后知后觉呢?当下为什么不说,而是等到调查组去了才说?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