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纨绔子的穿越历程之三(快穿) > 纨绔子的穿越历程之三(快穿)
错误举报

——(65)

    再说苏卫民这里,这天下班后,得知有自己的信件,当下张圆了嘴巴。这年头,写信收信还是个挺时髦的活动咧,他从小到大都是在机械厂的家属院长大,还没有收过信呢。难道是哪个下乡的小伙伴写的?
    这两年,也有小伙伴们下乡的。下乡的小伙伴们每天劳作,根本没时间也没心情联络大家,他们在城里的,也不愿意去拿自己现在的情况刺人家的眼,大家几乎没什么联系呢。不过既然下乡的小伙伴主动伸出了橄榄枝,他还是要接的。苏卫民拿过信一看,信封还挺厚实。再看邮戳,咦?是从本市寄的。只不过不是他们这个区。这就奇了怪了哎。到底是谁呢?苏卫民摸着脑袋想了想,还真没想出来。哟,卫民,这是谁给我写的信呐?该不会是情书吧?王有福一看苏卫民这呆样,笑着打趣了两句,给我们看看呗。
    你想得美!苏卫民紧紧地攥住了信封,收到怀里。他也不敢确定信里有什么东西,哪里敢给小伙伴看。现在风声有点吃紧,万一里面有什么忌讳的东西,传出去,被有心人做了文章,他们家可就麻烦大了。瞧你那小样儿,八成就是情书吧。王有福伸手拍了苏卫民肩膀一下。就不告诉你!苏卫民做个鬼脸,赶紧往家走。回到家,苏卫民打开了信件一看,里面有几张机械图纸,不过好像只有一半,另外半边应该是被撕下来了。然后里面还有一封信。苏卫民把信看完后,心里怦怦直跳。天呐,领先五十年!
    五十年!
    如果这话是真的,他知道这对他们老苏家意味着什么。最起码,四弟五弟留城里一点问题也没有。包括安排周安的大爷爷的三个儿子,也会是小意思。甚至,他们老苏家也会更进一步,向上走走。他在机械厂也工作了几年了,图纸基本还是能看懂的,反正光看这半拉图纸,里面确实有些道道儿的。苏卫民长出了一口气,把东西收拾好了,焦急地等他爸回来。爸,我给你说个事儿呗。苏卫民老爹一回来,苏卫民就赶紧迎了上去。哦,什么事?说吧。苏老爹虽然儿子多,但是对每个儿子的爱都少。大儿子二儿子安排了工作,为了三儿子,自己退了下来,快轮到老四了,他也是到处求人走关系。很重要,得没人的地方悄悄地说。苏卫民郑重地说道。苏老爹心里虽然不以为意,不过既然儿子这么郑重其事的,他总要给个面子。到了里面,苏卫民直接把门关上了。什么事,这么神秘?苏爸爸一看儿子这样子,更好奇了。苏卫民把信拿了出来。苏老爹一楞,接过一看,越看脸色越凝重。真没想到,原来周建设是这么个玩意儿。苏老爹感慨道。苏卫民那天见周安回到家后,还和老爹念叨了几句。苏老爹自然是和儿子看法差不多,觉得周建设对周安太苛刻,心里也是挺为周安不平的。只不过他们家这样的情况,自己的儿子都顾不过来,除了口头上吐槽周建设几句,为小周安的际遇感慨几句,实在是帮不了周安什么。如果刘金花的前夫真是周建设的救命恩人,那么,周建设虽然对亲儿子不好,但是,总算是为这点烂事披上了一层知恩图报的华丽的外衣。大家心里再看不惯,有这么层大义裹着,厂报又宣传着,大家还真不好公开地指责他什么。可是,如果知恩图报这事也是假的呢?
    苏老爹想想就觉得恶心,这可是明目张胆地虐待亡妻留下的长子啊。其实,那天我看到周安那么一小点,一个人在在墙角哭,还不停的喊妈妈,我这心里就有些不落忍的,可是,爸,咱们家情况也不大好,为了让我留城里,你才四十多,正壮年的时候,都退了,就为了让我接班。现在还要为四弟留城到处求人。可说起来,外面咱们也不认识什么人呐,也就是咱们厂里还算人头熟。要是咱们厂里都弄不到名额,外面就更不用想了。
    周建设上厂报这事,是厂办那个柳红一手弄的,她那人你也不知道,哪管什么香的臭的,就是谁说得话好听,漂亮,她就觉得谁好。而且我听有福说,这位架子还特别大。谁要敢跟她提意见,她真敢背后给你小鞋穿。
    那时候我就想,我要是去和她理论几句,除了让她记恨咱家外,也帮不了人家周安什么。进厂的名额本就不好弄,她到时候再下个黑手,咱家肯定就摸不着了。将来要是因为我的原因,让四弟拿不到名额,我这辈子良心也不安呐。
    后来,我就给周安买了点瓜子。小孩子也是可怜,他亲妈刚没才多久啊,周建设那狗东西就娶了新人进门了,这后妈刚进门,就要把他轰回乡下去。唉!
    其实,周建设真要是有这么个把柄,想收拾他还是不难的。咱就算做好事了,也算帮小周安一把。那孩子也是在家属院长大的,说起来,也算咱们看着长大的,以前在院子里常看见他,可懂事了,见谁都打招呼,不笑不说话。还有他亲妈,厂里人说起来,也没有说不好的。都说挺勤快的,说起来,也是个可怜人。
    苏卫民长叹了一口气。是啊,这孩子确实是挺可怜的。既然恩人的事是假的,不管图纸的事怎么样,既然咱们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就当积德了。苏爸爸点点头。父子俩这算是把这事定了下来。爸,这些图纸你怎么看?苏卫民问道。你也是在厂里上了几年班的,你先说说看。苏老爹示意儿子。我感觉,应该是真的。就光看这一半,确实是比咱们现在的技术要先进许多。
    这事事关重大,苏老爹把分了家的大儿子二儿子也叫了回来,和苏卫民一起,四人开了个秘密家庭会议。爸,还等什么,干了!这段时间咱们求你爷告奶奶的,礼也没少送,还是弄不到名额,,不如拼一把,要是这把走对了,咱家就起来了。苏家老大苏卫东当下举双手表示支持。是啊,周安那小孩儿确实挺可怜的,要是真像这人信里说的那样,根本就没什么救命之恩的事儿,这事筹划好了,办起来也容易。咱们就当顺手帮周安一把。就算图纸的事是假的,咱也认了,就看那孩子不容易的份上了。
    苏家老二苏卫南也点点头。那你们说,要是成了,咱们是说这图纸是别人送的,还是怎么着比较好?苏卫东问道。我的意见,还是以爸的名义吧。就说是爸设计的,要是说是别人送的,到时候组织调查的话,咱们交不出人来,最后也麻烦。这个人既然不愿意和周安相认,我猜着,多半处境不太好。咱们要是把人家挖出来,会害了人家也说不定。就是对咱们自家,也未必是好事。不管怎么说,先保住咱们自家人平平安安的最重要。
    苏卫民道。可是,占了人家的名声好吗?苏爸爸有点犹豫。什么时候,一家人平平安安的都是最重要的,这个人把图纸给咱们的时候,不说清楚了嘛,随意处置,可以用咱们家人的名义署名的。再说了,要是爸能拿到一些社会地位,解决周安的大爷爷三个儿子的工作也便宜,到时候把这三人的工作解决了,咱也算对得起对方了。
    苏卫南也附和道。就是,说白了,人家在信里不也说了嘛,这是一场交换,只要能做到人家要求的那几点儿,咱们也就算问心无愧了。
    苏卫东道。是啊,爸,对方现在没能力照顾小周安,咱们以后多用用心就是了。以后,等周建设从厂里滚蛋了,有的是咱们出力的机会。苏卫民道。既然说定了,事不宜迟,周建设滚蛋的事儿得赶紧办。我听说,这个道德标兵这事儿,柳红还准备给他往上报呢,做为咱们厂的典型,要是上面选中了,狗东西还要去其他的兄弟单位做演讲呢。
    苏卫东提醒道。最后,苏家父子四人定下方案,开始了一场把周建设赶出厂里的大行动。
    第93章 被亲爹放弃的儿子(八)
    这天, 市妇联的张主任从外面办事回来刚到办公室,下属蒋明就来敲门了。请进。
    张主任, 这是咱们刚刚收到的举报信,您看看。蒋明进来也不废话,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你看着处理就是了。张主任还是很愿意给下面放权的。坐。
    这封举报信上,说的事儿问题还挺严重的,涉及到的人也挺多的。蒋明搬过椅子在张主任对面坐了下来,上来还卖了个关子。哦?说说看。张主任一听来了兴趣。说是咱们市的机械厂有个职工, 他前头的媳妇去年刚没了半年,他就又续娶了一个,据说是当年救命恩人的遗孀, 这个遗孀带着女儿嫁过来的, 他家里房子也不宽敞, 他们两口子住一间,还有一间。这名职工膝下是个儿子,续娶的媳妇带过来的是闺女,一个继女一个亲儿子,性别不同嘛,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儿,也没法住,没办法,为了照顾恩人的女儿, 这名职工就把亲儿子送回了乡下亲戚家里, 请亲戚们代为照顾。
    听到这儿, 张主任不由皱了皱眉。总感觉这事情发展有点别扭啊,说不出来的别扭。然后呢?是谁举报的谁?
    机械厂的厂办的柳主任,就觉得这名职工人品不错, 知恩图报,好品德嘛,还给他上厂报上宣传了宣传,又给他报了今年市里的精神文明标兵评选,听说现在这评选正在进行中呢。举报信是匿名的,举报的就是这名职工和这个柳主任。
    张主任敲了敲桌子,沉思了一会儿。这事吧咱们还没法儿管。这名职工对亲儿子是不怎么好,可咱们再看不惯,人家有知恩图报的大义顶着,咱们也没法介入啊。本来咱们单位也就是对接各单位的妇联,其他的插不上手。
    不是她不想管,是管不了啊。说这名职工虐待亲儿子吧,人家家里条件确实是有限,而且真要算起来,是不是虐待的,这个也不好界定。城里的职工因为家里经济紧张,把孩子放农村的也不是没有,这样的好多也都是亲生
    父母俱在呢。这名职工的亲儿子摊上这么个爹,确实是挺倒霉的,可有些事,不是他们想管就能管的。退一步说,就算这名职工的事,他们可以勉强管一管,人家那个柳主任,又不是妇联系统的,也轮不到他们多事。说白了,名不正言不顺啊。出师无名,出了师,搞不好还得弄个未捷身先死,把自己的职位都搞黄了,话说哪个领导喜欢到处伸手的人啊,不给你剁了才怪呢。领导,您听我说啊。现在举报信里头说,是救命之恩根本就没这么回事。说白了,就是个有了后妈就有后爹的故事。机械厂厂办的柳主任呢,在市里也是有点名气的,据说有点二百五,听说这位就喜欢听人哭,谁哭得声音大,她就觉得谁不容易。这是这名职工续娶的媳妇跑到这个柳主任面前哭了一场,夸了夸这名职工知恩图报,对她们娘俩多好,这不,就把这位柳主任感动得稀里哗啦的。
    噗!张主任当下就忍不住了,有这么夸张吗?
    据这封信里所说,当时这位柳主任可是痛痛快快地掉了一回眼泪呢。蒋明点点头。据说这名职工以前在老家名声还不错,后来出了这事以后,在村里都臭了大街了,整天被人指着鼻子骂呢。
    这村里人还挺正的。张主任感慨道。这信里还说,他后面娶的这个媳妇,是他的青梅竹马,两人一个村的,这事闹出来后,他这个媳妇的娘家弟弟,本来刚说了一门亲事,人家女方一听这家人这么不讲究,赶紧把亲事退了,现在这名职工的新小舅子还光棍着呢,没人敢嫁,甚至连敢说媒的都没有,就怕姑娘嫁过来过得不好,一辈子受埋怨。
    蒋明补充道。他之所以重视这封信,是因为里面写的细节比较多,人物,时间,地点,说得都清清楚楚的。是不是真的,其实只要去村里走一遭立马就知道了。这样,你先去找人查一下,看看这封信是不是属实,如果属实的话,是时候发挥一下咱们妇联的作用了,我们要坚决保障妇女和儿童的权益。坚决打击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行为。
    张主任正色说道。这事儿要是真的,这个柳主任和这名职工就太恶心了。关键是,偷偷恶心就好,还要到处拿着恶心刷名声,想让大家陪着他们一起呕吐,就有点太不要脸了。一点都不讲究公共精神卫生!
    既然对方如此不讲究,还非要折腾得这么大,这不就是送上门来让他们打脸的吗?
    是时候打掉对方的嚣张气焰,为他们妇联立立威了。是!蒋明一听,也来了精神,立刻站起来,我一会儿就带人下去调查,尽快出结果。
    从张主任办公室出来,蒋明出了门,骑上他心爱的自行车,直奔周安的老家。蒋明到了村里,都没用打听,正好听到几个老头老太太正围在村口吐槽周建设。这周建设啊,良心让刘金花吃了啊。周安这么好的孩子,他就忍心放在乡下。一老大爷道。谁说不是啊。也不怕娟子大晚上回来给他托梦。一老太太点头附和道。老太太刚说完,旁边的另一老太太戳她一下,示意她边上有外人,注意一下,别搞封建迷信,免得让人抓了话柄儿。蒋明眼珠转了转。大爷,大妈,我是娟子的远房表哥,听说她没了,她留下的孩子也被亲爹扔到乡下来了,我就过来看看。蒋明还使劲地挤出了一滴眼睛。大爷大妈们对望一眼,天!这是小周安的靠山来了。哎呀,你怎么才来啊,你是不知道,周安这孩子受委屈了淳朴的大爷大妈们就像见着亲人一样,拉着蒋明,巴拉巴拉地把周安的情况详细地都说了一遍,那叫一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们虽然看不惯周建设,可倒底是一个村的,怎么说,这也是周家人的家务事,他们最多也就指责周建设几句,可人家周建设皮厚啊,不在乎这个,他们说再多人家也是不痛不痒的,他们也帮不上周安什么忙。但是周安的表舅就不同了,别看说是远房表舅,就是再远,八竿子打得着的也好,还是十八竿子才打得着的也好,人家既然来了,就有为周安出头的意思。他
    们能做的,就是把周安的情况说清楚,到时候人家才能知已知彼,好好地去周建设那里撕一场不是。就这么着,蒋明就把周家的情况摸个差不离。对了,我听人说,刘金花的前夫对周建设有救命之恩,所以,周建设才委屈自己亲儿子,处处顺着继女的,有没有这事儿?蒋明又问道。放他娘的狗屁。一个老大爷当下就忍不住了,直接爆了粗口。这是对亲儿子不好,被村里人的唾沫星子淹得受不了了,开始胡编乱造了?咱们这三里五乡的,有一个算一个,谁被人救了性命,都要拿东西去谢人家的,最少也得两瓶酒两包点心吧,再不济,哪怕空着手呢,也要专门去人家家里一趟,说声谢谢。真有这事的话,以前不可能一点风声都没有。再说,就凭刘金花那德性,她前头的男人要是真对周建设有救命之恩,她早天天挂嘴上了。这话她也就骗骗不知底细的,你问她敢拿到咱们村里来说吗?大家呸也能呸死她!
    蒋明: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