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马四接了这单生意,也是开心不已,不用说,皇子府答应给的钱不少啊,而且还先支付了一包银子做定金。刘爷放心,我的小兄弟们有十来个,都愿意为刘爷效劳。我马上就去找他们集合起,您呐,就请好吧。明天一大早,我保证,这四九城里,给您传遍了。
马四拍着胸脯眯着眼睛保证。好好干!将来少不了你的好处!刘管事拍着马四的肩膀鼓励道。好咧!
马四辞别了刘管事,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去召集了他的七八个兄弟,给大家讲了几句,务必要清楚这单忙计的重要性。刘爷在七皇子府,那可是有头有脸的。到时候有刘爷罩着,咱们兄弟将来也好混。
大家一听,是七皇子府上的刘爷吩咐下来的,这四舍五入,那就是他们是在帮皇子殿下做事了,也纷纷表示,一定把活干得漂漂亮亮的,争取让刘爷满意,让七殿下满意。这么私密的事,皇子府都交给他们办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代表了皇子府上对他们的信任啊。同时也是对他们的一种考验,,把事情办好了,相当于他们就攀上了皇子府。这前途绝对是光明的,人脉绝对是广阔的呀。好事,好事儿!
大家各自收了银子,回家养精蓄锐去了,早点睡,早点起,明天早上去奔前程呢。第二天几个混子都早早起来,分头行动,开始了为七皇子府效力的征程。争取早点把活干完了,到时候去马哥家喝庆功酒!
只是,混混们做梦也没想到,他们好像遇到了帝都的文明礼貌月活动。刚找了个地方张开口,就说了那么一两句,就被正义的热心百姓们揪了出来。你在这儿胡言乱语,定是诋毁!那位二奶奶去帝都府状告和离,帝都府王大人升堂审案的时候,我就去听了,要是那位二奶奶真有什么不妥,那位二爷早就说了,再说,你这个八卦也太跟不上了,你还不知道吧,听说呀,那位二爷爷亲自去的岳家,给二奶奶赔礼道歉,现在人家夫妻已然和好,夫妻双双把家还了。简直是猪脑子,也不想想,真是儿媳妇的错,当公公婆婆的会逼着儿子去道歉吗?
一位青袍男士反驳道。对方这么一说,混混就有点不开心了,这,出师不利啊。莫不是遇到砸场子的了?
你怎么知道是公公婆婆逼着儿子去道歉的?混混下意识地反驳道。傻了吧?看周二爷这个宠妾灭妻劲儿的,想也知道啊,肯定不是他想通了,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原配夫人,才良心发现去岳家低头的。绝对是父母逼的啊。这位青袍男士扬着头道。是啊,是啊,有道理。周围群众一听,好多点头都跟着附和。这个推断,好像没什么问题啊。如果真是那位二奶奶不孝,兴国侯夫人还逼着儿子去岳家道歉?难道不是趁着双方已经撕破脸,就此和离吗?
也许,是兴国侯爷夫妻二人顾全大局,为了孙儿委曲求全也说不定。混混辩解道。你这话好没道理!厉来都是受委屈的出来闹腾,要真是这位二奶奶的错,她敢去帝都府打官司吗?这一打官司,府尹大人肯定是要审的。当初王大人让手下人去传那个李环儿,她连上堂都不敢去呢。如果确实是那位二奶奶不孝,她一个做人妾室的,讲什么脸面,直接上堂,把这位二奶奶所作所为一讲,不就什么都清楚了?青袍男反驳道。好像,是这么回事啊。周围群众们跟着附和。那个妾室,就是因为理亏,不敢去过堂,才惹怒了陛下,要赐他一死的。这种黑心烂肺的东西,活该是这个下场。有个路人也握着拳头发言道。这个李环儿,也确实是太不守本分了,在兴国侯府后院搅风搅雨的。我看你呐,分明是收了黑心的银子,才过来诬蔑诋毁这位二奶奶的,我这个,最看不惯这种不平事了,你今天被我抓住了,咱们去帝都府上堂走一遭吧。正义路人上来就要抓混混的胳膊。混混一看情况不妙,赶紧往外跑。我就是说说,我就是说说,说说也不行啊?就算是说错了,以后不说就是了。你这人太霸道了吧?
我看你就是故意的。青袍男上前一把扑倒混混,把他两胳膊往后一拧,然后推着混混就往帝都府衙门走。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周围吃瓜群众都惊呆了,这个的观点就是不对,说他两句就是了,不至于吧?
只是,看这位青袍男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大家也不愿意多言,万一被打成这位的同伙,也要送他们去帝都府怎么办?
这个青袍男人就一个,估计同时抓着两个人也难,搞不好他会把手头抓着的这位放了,然后弄着自己去也说不定。算了,算了,不要多管闲事了,他们本来就是来吃个瓜,哪有吃瓜把自己吃进去的?
看这架式儿,很有可能青袍男和那位二奶奶沾亲啊。你当着人家亲戚的面,这么诋毁人家,也确实值得一次帝都府之行啦。吃瓜群众们看着青袍男推着混混远去的背景,都有点凌乱,这今天这个瓜,让人摸不着头脑啊。这个混混被推到帝都府发现,我去,他的兄弟们也有和他一样,被路人拉过来的。今天,怎么这样没事找事的路人这么多?晦气哦!
没多久,马四的几个弟兄们就在帝都府团圆了,还团圆得整整齐齐的。帝都府尹王大人以及他们下属们,听到消息,不由地惊呆了。什么时候,帝都府的精神文明竟然如此升华了?瞧瞧,据说马四的兄弟们都在这儿了,一个都不少。好热心的群众们哦。仿佛像雨后春笋般,一下就遍地都是。兴国侯府的事儿,如今可是帝都人民都关心的事儿,他昨天晚上就知道了,周浩晨晚上被父母逼着去了岳家,和魏氏说了好话,把魏氏哄回了家。本来以为,这事就大结局了呢,没想到,只是一个小高潮而已,后面的情节更精彩,更引人入胜。不过要深究起来,这些热心群众都是哪里来的?
反正他是不相信没有人组织。没有人组织的话,有几个人会因为在吃瓜的时候和别人意见不和,就要把别人扭送官府呢?
还有,马四的人一个漏网之鱼都没有。这本身也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了。除了那些皇子们,好像没几个人有这样的手段啦。别人就是有这本事,也懒得去跟七皇子过不去吧。这事儿一看就是冲七皇子来的呀。不过就算这些混混们,真是七皇子府找的人,到时候七皇子随便找个管事玩个金蝉脱壳也就是了,退一步讲,就算真有证据证明,这事就是七皇子本人吩咐下来的,又如何呢?
说起来也就是七皇子气不过,这才想着找找别人的晦气。皇子嘛,身份尊贵,做起事来,有时候难免是冲一些。这又不是什么动摇国本的大事,就算是真闹到御前,也就是被骂上两句的事,最多罚点俸禄,然后皇上派人给那位二奶奶赏点东西,这事就算过去了。不过,一个皇子,偷偷去让属下诋毁外命妇,这事,好说不好听啊。要是没被抓到把柄也就算了,结果,还被抓了现形,不说别的,这位皇子的办事能力,就有点不大行吧?
这样的人品,如何敢让人托附江山哟?他要是哪天面南背北,臣子们一个惹他不高兴,就让人私下去散布谣言诋毁人家,哎哟,想想吧,那画面太美,美得让人心里直打颤呐。说白了,这事,从国法上说,事儿还真不大,但是,对七皇子的个人威信来说,那就是毁灭性太强了。王大人本能地不想沾这事儿。这是皇子们在斗法啊,他才不要搀和啦。只是,这些热心群众们背后恐怕也是各有主子,他总要给这些人一个交待的。王大人吩咐衙役们,把这些混混都关起来,关上三天,以儆效尤。混混们一听,连忙点头,同意,同意。本来他们还以,可能要挨板子呢,不挨板子,只在大牢里呆上三天,简直是太好了,三天以后就可以出去,到时候又是一条好汉。只是,这些热心群众们不干了。这些人肯定是受人指使,不可轻饶啊。总要审一审幕后主指吧。热心群众们终于说出耿他们的目的。这,审案总要有原告才是,这没有原告,关上三天,也算可以了。衙役们也帮着解释。看得出来,大人并不想过多地沾这件事。没关系,刚才一个热心的兄弟,已经去兴国侯府通知那位二奶奶了,如无意外,那位二奶奶的状纸,可能一会就到了。有个热心群众眉飞色舞地答道。衙役们:没想到,居然还有这种操作。
第117章 被害的嫡长子(十二)
再说魏氏这边, 如今,她携环姨娘之死,在侯府可算是立威了。环姨娘厉害不厉害, 跟二奶奶别劲别了这么多年,结果怎么样?被二奶奶直接搞到要去见阎王了。门房一听, 来人是找二奶奶的,有要事相商, 顾不得多问, 赶紧报了过来。魏氏一听, 有人来找她说有要事相商, 也觉得蹊跷。既然好奇,先把人带过来看看吧。一听这位热心人士把事情经过一讲,魏氏都气笑了。真没想到,居然有专门有人拿了银子去传他不孝。这要是没拿银子, 不可能一大早上冒出来七八个。明显是有人组织的。既然是有人组织的, 肯定是拿了钱的, 不然,谁愿意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儿?
既然对方出招了,她就去帝都府走一趟吧。总要看看,对方是人是鬼了。门房把有来人找二奶奶的事也告知了侯夫人。兴国侯府的中馈一直在侯夫人手里, 最近又是多事之秋,门房总要汇报的。只是,来报信的人也知道,兴国侯府婆媳有点不和,门房问起来,只说了有急事,并没有说具体事项。二奶奶刚刚送了妾室李姨娘一死, 余威犹在,门房也不敢深问。兴国侯夫人就没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并阻止这件事。得,魏氏一来,这原告也凑齐了,那就升堂吧。帝都府尹王大人就认准一点,这种神仙打架的事,按规矩来,谁也说不上什么来,就是皇上有所不满,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若他所料不差,这根本就是几个皇子拿着兴国侯府的这点破事在斗法啊。他一个帝都府尹又能怎么办呢?
一升堂,瞬时大堂外就挤满了来围观审案的吃瓜群众们。王大人定睛一看,前排好几个人都有点眼熟,好像昨天就见过。几个混子混了这么多年,多少也知道点,这自古以来,出卖人的都没好下场啊。何况这次的主使还是皇子府的管事。马四背后是刘管事,这刘管事背后应该就是七皇子了吧?
这点事,又不是什么贪污受贿,更不是什么造反之类的大罪,就算到了皇上面前,牵扯到自己的儿子,无关大节的,皇上估计也不会怎么样七皇子。那么,他们谁要是敢间接出卖七皇子,多半会得到七皇子的疯狂报复,没个好啊。于是,大堂之上,混子们都上演了宁死不屈的一幕。为啥说兴国侯府的二奶奶不孝公婆呢,他们就是猜一猜,议论议论啦。也没说一定就是这样,只是说,有这种可能而已。至于为什么大家的说法都一致,因为他们平常老在一起混,想法都差不多嘛。这个结论是大家交流过后得出来,对不对的,也不至于就要闹到上公堂的地位吧?
俗话说,打狗还要看主人。混混们宁死不屈,王大人也不好用重刑。只是,已经有了这么多热心群众,再多一个不也很正常吗,很快,就有一个在大堂外的围观群众说,昨天见到这个马四和七皇子府的一位叫刘子丰的刘管事在哪哪儿碰面来着。这话一出,顿时大堂上安静下来。其实吧,大家心里不是没怀疑过,这事应该就是七皇子指示的,再不济,也是有人为了陷害七皇子干的。这么多混混齐齐出动,讲这位二奶奶的坏话,难道是出于对七皇子爱的深沉吗?当然不是。肯定是为了银子啊,白花花的银子,还有就是攀附到七皇子府的机会。毕竟,人家二奶奶身上也是有诰命的,当街诋毁当朝诰命,这种事吧,一般也没人追究,但是你撞枪口上了,人家要和你说道说道,官府也只能升堂啦。王大人心里也猜到了,这位热心群众多半也是哪位皇子的手笔,还是按流程问了句你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不?这诬告可是要反坐的。
草民所言,句句属实,如被发现做假,愿随大人处置。这位热心群众上前两步,站到大堂上,拍了拍胸脯。来人呐,去传这位刘管事过来。既然有人提到了刘管事,王大人总要传人上堂的,当下就下了签子。*
再说刘管事这边,第二天一大早特地在帝都最热闹的茶楼定了张临街的桌子,叫了一壶茶,一边品茗一边等消息。马四的活儿干得怎么样,在茶楼里等一会就能蹲到后续了。效果好的话,最起码到中午之前,传言也应该能到茶楼的。虽然前段时间,因为那个话本子的流行,大家是一边倒地站队魏氏,不过这事,闹得这么大,有了不一样的说法后,想必也能引起不小的热度。自古以来,都讲究的是百善孝为先。看魏氏犯了这个忌讳后如何破局!
快到中午的时候,刘管事就有点不淡定了,脸色慢慢凝重了起来。怎么这么风平浪静啊?按说,这个时候就算不是桌桌都谈论这事儿,最起码应该了有一桌聊这个才对啊。偏偏就一个也没有。不对劲儿,绝对不对劲儿。是马四办事能力太差了,还是他卷了他的银子跑了?
不行,他得出去看看。刚出了菜楼门,就听到了,帝都府衙门又开始审案啦。当然,帝都府审案不稀奇,基本上,只要不是休沐的时间,帝都府差不多天天升堂。不过话又说回来,那些一般的案子,大家会这么关注吗?当然不会。是的,大家说的还是兴国侯府的那摊子事。知道吧,又是和兴国侯府那位二奶奶有关的。
有人就问了:兄台,这个昨天不是已经了结了吗?帝都府尹王大人受皇命赐那个妾室一死,然后,周二爷跑到岳家说了半天好话,把二奶奶接回来了,怎么,难道又出了什么变故不成?
按理说,皇命一出,就算盖棺定论了呀。今天一大早儿啊,有几个混混,非说那位二奶奶不敬公婆,结果,让人抓了现形,送到帝都府去了。帝都府大堂上,围了好多人了。挤都挤不进去。
这位热心的吃瓜群众就解释了,你们的消息太落伍了,人家兴国侯府已经更新了实况,那位二奶奶又又成原告啦,又去帝都府衙门啦,刚才帝都府尹王大人又升堂啦。刘管事一听,暗道大事不好,就准备回府里先躲起来,千万汉有被帝都府的人抓着,等见到主子,讨了主子的示下,再做决定。只是,他不知道,他已经被热心群众盯上了,在热心群众们的指引下,衙役已经顺利找到了他。你就是七皇子府的刘管事吧,我们是帝都府衙门的,跟我们走一趟吧,我们大人有事传你。
刘管事当然不能去了。他可是有靠山滴,他的主子可是当朝皇子,圣眷正隆。俗话说,宰相门前还七品官呢,他做为皇子府的管事,也不逞多让啦。要是帝都府传他他就去,岂不是很没面子?而且连带着他家主子也会很没面子。刘管事就露出一个大大的笑脸,跟衙役们套交情,同时讲了下,主子交待他有点事,等办完后,一定去过堂。他也不想跟衙役硬刚,万一激怒对方,人家非要拉他过去,他也没辙,毕竟,他就一个人,双拳难敌这么多人手啊。刘管事说话很软乎,态度又这么谦卑,不看僧面看佛面,衙役们也不好太过为难刘管事,当下就答应了。身在帝都府,这样的事大家见多了,一般这种动摇不了国本的帝都豪门之间的撕逼破事,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啦,花花轿子人抬人,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嘛。现在是在大街人,人多,行事有些不方便,要是在别的地方,这位刘管事早给他们塞银子了。不过没关系,相信这位管事也是懂人情世故的,事后应该会补上的。衙役们这边好说笑了,但是指引衙役们来到此处的热情群众们不干了,一人拉着刘管事一只手就往帝都府走。府尹王大人还等着呢,你想干什么?莫不是要跑路?还是先去见大人吧。
恋耽美
马四拍着胸脯眯着眼睛保证。好好干!将来少不了你的好处!刘管事拍着马四的肩膀鼓励道。好咧!
马四辞别了刘管事,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去召集了他的七八个兄弟,给大家讲了几句,务必要清楚这单忙计的重要性。刘爷在七皇子府,那可是有头有脸的。到时候有刘爷罩着,咱们兄弟将来也好混。
大家一听,是七皇子府上的刘爷吩咐下来的,这四舍五入,那就是他们是在帮皇子殿下做事了,也纷纷表示,一定把活干得漂漂亮亮的,争取让刘爷满意,让七殿下满意。这么私密的事,皇子府都交给他们办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代表了皇子府上对他们的信任啊。同时也是对他们的一种考验,,把事情办好了,相当于他们就攀上了皇子府。这前途绝对是光明的,人脉绝对是广阔的呀。好事,好事儿!
大家各自收了银子,回家养精蓄锐去了,早点睡,早点起,明天早上去奔前程呢。第二天几个混子都早早起来,分头行动,开始了为七皇子府效力的征程。争取早点把活干完了,到时候去马哥家喝庆功酒!
只是,混混们做梦也没想到,他们好像遇到了帝都的文明礼貌月活动。刚找了个地方张开口,就说了那么一两句,就被正义的热心百姓们揪了出来。你在这儿胡言乱语,定是诋毁!那位二奶奶去帝都府状告和离,帝都府王大人升堂审案的时候,我就去听了,要是那位二奶奶真有什么不妥,那位二爷早就说了,再说,你这个八卦也太跟不上了,你还不知道吧,听说呀,那位二爷爷亲自去的岳家,给二奶奶赔礼道歉,现在人家夫妻已然和好,夫妻双双把家还了。简直是猪脑子,也不想想,真是儿媳妇的错,当公公婆婆的会逼着儿子去道歉吗?
一位青袍男士反驳道。对方这么一说,混混就有点不开心了,这,出师不利啊。莫不是遇到砸场子的了?
你怎么知道是公公婆婆逼着儿子去道歉的?混混下意识地反驳道。傻了吧?看周二爷这个宠妾灭妻劲儿的,想也知道啊,肯定不是他想通了,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原配夫人,才良心发现去岳家低头的。绝对是父母逼的啊。这位青袍男士扬着头道。是啊,是啊,有道理。周围群众一听,好多点头都跟着附和。这个推断,好像没什么问题啊。如果真是那位二奶奶不孝,兴国侯夫人还逼着儿子去岳家道歉?难道不是趁着双方已经撕破脸,就此和离吗?
也许,是兴国侯爷夫妻二人顾全大局,为了孙儿委曲求全也说不定。混混辩解道。你这话好没道理!厉来都是受委屈的出来闹腾,要真是这位二奶奶的错,她敢去帝都府打官司吗?这一打官司,府尹大人肯定是要审的。当初王大人让手下人去传那个李环儿,她连上堂都不敢去呢。如果确实是那位二奶奶不孝,她一个做人妾室的,讲什么脸面,直接上堂,把这位二奶奶所作所为一讲,不就什么都清楚了?青袍男反驳道。好像,是这么回事啊。周围群众们跟着附和。那个妾室,就是因为理亏,不敢去过堂,才惹怒了陛下,要赐他一死的。这种黑心烂肺的东西,活该是这个下场。有个路人也握着拳头发言道。这个李环儿,也确实是太不守本分了,在兴国侯府后院搅风搅雨的。我看你呐,分明是收了黑心的银子,才过来诬蔑诋毁这位二奶奶的,我这个,最看不惯这种不平事了,你今天被我抓住了,咱们去帝都府上堂走一遭吧。正义路人上来就要抓混混的胳膊。混混一看情况不妙,赶紧往外跑。我就是说说,我就是说说,说说也不行啊?就算是说错了,以后不说就是了。你这人太霸道了吧?
我看你就是故意的。青袍男上前一把扑倒混混,把他两胳膊往后一拧,然后推着混混就往帝都府衙门走。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周围吃瓜群众都惊呆了,这个的观点就是不对,说他两句就是了,不至于吧?
只是,看这位青袍男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大家也不愿意多言,万一被打成这位的同伙,也要送他们去帝都府怎么办?
这个青袍男人就一个,估计同时抓着两个人也难,搞不好他会把手头抓着的这位放了,然后弄着自己去也说不定。算了,算了,不要多管闲事了,他们本来就是来吃个瓜,哪有吃瓜把自己吃进去的?
看这架式儿,很有可能青袍男和那位二奶奶沾亲啊。你当着人家亲戚的面,这么诋毁人家,也确实值得一次帝都府之行啦。吃瓜群众们看着青袍男推着混混远去的背景,都有点凌乱,这今天这个瓜,让人摸不着头脑啊。这个混混被推到帝都府发现,我去,他的兄弟们也有和他一样,被路人拉过来的。今天,怎么这样没事找事的路人这么多?晦气哦!
没多久,马四的几个弟兄们就在帝都府团圆了,还团圆得整整齐齐的。帝都府尹王大人以及他们下属们,听到消息,不由地惊呆了。什么时候,帝都府的精神文明竟然如此升华了?瞧瞧,据说马四的兄弟们都在这儿了,一个都不少。好热心的群众们哦。仿佛像雨后春笋般,一下就遍地都是。兴国侯府的事儿,如今可是帝都人民都关心的事儿,他昨天晚上就知道了,周浩晨晚上被父母逼着去了岳家,和魏氏说了好话,把魏氏哄回了家。本来以为,这事就大结局了呢,没想到,只是一个小高潮而已,后面的情节更精彩,更引人入胜。不过要深究起来,这些热心群众都是哪里来的?
反正他是不相信没有人组织。没有人组织的话,有几个人会因为在吃瓜的时候和别人意见不和,就要把别人扭送官府呢?
还有,马四的人一个漏网之鱼都没有。这本身也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了。除了那些皇子们,好像没几个人有这样的手段啦。别人就是有这本事,也懒得去跟七皇子过不去吧。这事儿一看就是冲七皇子来的呀。不过就算这些混混们,真是七皇子府找的人,到时候七皇子随便找个管事玩个金蝉脱壳也就是了,退一步讲,就算真有证据证明,这事就是七皇子本人吩咐下来的,又如何呢?
说起来也就是七皇子气不过,这才想着找找别人的晦气。皇子嘛,身份尊贵,做起事来,有时候难免是冲一些。这又不是什么动摇国本的大事,就算是真闹到御前,也就是被骂上两句的事,最多罚点俸禄,然后皇上派人给那位二奶奶赏点东西,这事就算过去了。不过,一个皇子,偷偷去让属下诋毁外命妇,这事,好说不好听啊。要是没被抓到把柄也就算了,结果,还被抓了现形,不说别的,这位皇子的办事能力,就有点不大行吧?
这样的人品,如何敢让人托附江山哟?他要是哪天面南背北,臣子们一个惹他不高兴,就让人私下去散布谣言诋毁人家,哎哟,想想吧,那画面太美,美得让人心里直打颤呐。说白了,这事,从国法上说,事儿还真不大,但是,对七皇子的个人威信来说,那就是毁灭性太强了。王大人本能地不想沾这事儿。这是皇子们在斗法啊,他才不要搀和啦。只是,这些热心群众们背后恐怕也是各有主子,他总要给这些人一个交待的。王大人吩咐衙役们,把这些混混都关起来,关上三天,以儆效尤。混混们一听,连忙点头,同意,同意。本来他们还以,可能要挨板子呢,不挨板子,只在大牢里呆上三天,简直是太好了,三天以后就可以出去,到时候又是一条好汉。只是,这些热心群众们不干了。这些人肯定是受人指使,不可轻饶啊。总要审一审幕后主指吧。热心群众们终于说出耿他们的目的。这,审案总要有原告才是,这没有原告,关上三天,也算可以了。衙役们也帮着解释。看得出来,大人并不想过多地沾这件事。没关系,刚才一个热心的兄弟,已经去兴国侯府通知那位二奶奶了,如无意外,那位二奶奶的状纸,可能一会就到了。有个热心群众眉飞色舞地答道。衙役们:没想到,居然还有这种操作。
第117章 被害的嫡长子(十二)
再说魏氏这边, 如今,她携环姨娘之死,在侯府可算是立威了。环姨娘厉害不厉害, 跟二奶奶别劲别了这么多年,结果怎么样?被二奶奶直接搞到要去见阎王了。门房一听, 来人是找二奶奶的,有要事相商, 顾不得多问, 赶紧报了过来。魏氏一听, 有人来找她说有要事相商, 也觉得蹊跷。既然好奇,先把人带过来看看吧。一听这位热心人士把事情经过一讲,魏氏都气笑了。真没想到,居然有专门有人拿了银子去传他不孝。这要是没拿银子, 不可能一大早上冒出来七八个。明显是有人组织的。既然是有人组织的, 肯定是拿了钱的, 不然,谁愿意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儿?
既然对方出招了,她就去帝都府走一趟吧。总要看看,对方是人是鬼了。门房把有来人找二奶奶的事也告知了侯夫人。兴国侯府的中馈一直在侯夫人手里, 最近又是多事之秋,门房总要汇报的。只是,来报信的人也知道,兴国侯府婆媳有点不和,门房问起来,只说了有急事,并没有说具体事项。二奶奶刚刚送了妾室李姨娘一死, 余威犹在,门房也不敢深问。兴国侯夫人就没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并阻止这件事。得,魏氏一来,这原告也凑齐了,那就升堂吧。帝都府尹王大人就认准一点,这种神仙打架的事,按规矩来,谁也说不上什么来,就是皇上有所不满,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若他所料不差,这根本就是几个皇子拿着兴国侯府的这点破事在斗法啊。他一个帝都府尹又能怎么办呢?
一升堂,瞬时大堂外就挤满了来围观审案的吃瓜群众们。王大人定睛一看,前排好几个人都有点眼熟,好像昨天就见过。几个混子混了这么多年,多少也知道点,这自古以来,出卖人的都没好下场啊。何况这次的主使还是皇子府的管事。马四背后是刘管事,这刘管事背后应该就是七皇子了吧?
这点事,又不是什么贪污受贿,更不是什么造反之类的大罪,就算到了皇上面前,牵扯到自己的儿子,无关大节的,皇上估计也不会怎么样七皇子。那么,他们谁要是敢间接出卖七皇子,多半会得到七皇子的疯狂报复,没个好啊。于是,大堂之上,混子们都上演了宁死不屈的一幕。为啥说兴国侯府的二奶奶不孝公婆呢,他们就是猜一猜,议论议论啦。也没说一定就是这样,只是说,有这种可能而已。至于为什么大家的说法都一致,因为他们平常老在一起混,想法都差不多嘛。这个结论是大家交流过后得出来,对不对的,也不至于就要闹到上公堂的地位吧?
俗话说,打狗还要看主人。混混们宁死不屈,王大人也不好用重刑。只是,已经有了这么多热心群众,再多一个不也很正常吗,很快,就有一个在大堂外的围观群众说,昨天见到这个马四和七皇子府的一位叫刘子丰的刘管事在哪哪儿碰面来着。这话一出,顿时大堂上安静下来。其实吧,大家心里不是没怀疑过,这事应该就是七皇子指示的,再不济,也是有人为了陷害七皇子干的。这么多混混齐齐出动,讲这位二奶奶的坏话,难道是出于对七皇子爱的深沉吗?当然不是。肯定是为了银子啊,白花花的银子,还有就是攀附到七皇子府的机会。毕竟,人家二奶奶身上也是有诰命的,当街诋毁当朝诰命,这种事吧,一般也没人追究,但是你撞枪口上了,人家要和你说道说道,官府也只能升堂啦。王大人心里也猜到了,这位热心群众多半也是哪位皇子的手笔,还是按流程问了句你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不?这诬告可是要反坐的。
草民所言,句句属实,如被发现做假,愿随大人处置。这位热心群众上前两步,站到大堂上,拍了拍胸脯。来人呐,去传这位刘管事过来。既然有人提到了刘管事,王大人总要传人上堂的,当下就下了签子。*
再说刘管事这边,第二天一大早特地在帝都最热闹的茶楼定了张临街的桌子,叫了一壶茶,一边品茗一边等消息。马四的活儿干得怎么样,在茶楼里等一会就能蹲到后续了。效果好的话,最起码到中午之前,传言也应该能到茶楼的。虽然前段时间,因为那个话本子的流行,大家是一边倒地站队魏氏,不过这事,闹得这么大,有了不一样的说法后,想必也能引起不小的热度。自古以来,都讲究的是百善孝为先。看魏氏犯了这个忌讳后如何破局!
快到中午的时候,刘管事就有点不淡定了,脸色慢慢凝重了起来。怎么这么风平浪静啊?按说,这个时候就算不是桌桌都谈论这事儿,最起码应该了有一桌聊这个才对啊。偏偏就一个也没有。不对劲儿,绝对不对劲儿。是马四办事能力太差了,还是他卷了他的银子跑了?
不行,他得出去看看。刚出了菜楼门,就听到了,帝都府衙门又开始审案啦。当然,帝都府审案不稀奇,基本上,只要不是休沐的时间,帝都府差不多天天升堂。不过话又说回来,那些一般的案子,大家会这么关注吗?当然不会。是的,大家说的还是兴国侯府的那摊子事。知道吧,又是和兴国侯府那位二奶奶有关的。
有人就问了:兄台,这个昨天不是已经了结了吗?帝都府尹王大人受皇命赐那个妾室一死,然后,周二爷跑到岳家说了半天好话,把二奶奶接回来了,怎么,难道又出了什么变故不成?
按理说,皇命一出,就算盖棺定论了呀。今天一大早儿啊,有几个混混,非说那位二奶奶不敬公婆,结果,让人抓了现形,送到帝都府去了。帝都府大堂上,围了好多人了。挤都挤不进去。
这位热心的吃瓜群众就解释了,你们的消息太落伍了,人家兴国侯府已经更新了实况,那位二奶奶又又成原告啦,又去帝都府衙门啦,刚才帝都府尹王大人又升堂啦。刘管事一听,暗道大事不好,就准备回府里先躲起来,千万汉有被帝都府的人抓着,等见到主子,讨了主子的示下,再做决定。只是,他不知道,他已经被热心群众盯上了,在热心群众们的指引下,衙役已经顺利找到了他。你就是七皇子府的刘管事吧,我们是帝都府衙门的,跟我们走一趟吧,我们大人有事传你。
刘管事当然不能去了。他可是有靠山滴,他的主子可是当朝皇子,圣眷正隆。俗话说,宰相门前还七品官呢,他做为皇子府的管事,也不逞多让啦。要是帝都府传他他就去,岂不是很没面子?而且连带着他家主子也会很没面子。刘管事就露出一个大大的笑脸,跟衙役们套交情,同时讲了下,主子交待他有点事,等办完后,一定去过堂。他也不想跟衙役硬刚,万一激怒对方,人家非要拉他过去,他也没辙,毕竟,他就一个人,双拳难敌这么多人手啊。刘管事说话很软乎,态度又这么谦卑,不看僧面看佛面,衙役们也不好太过为难刘管事,当下就答应了。身在帝都府,这样的事大家见多了,一般这种动摇不了国本的帝都豪门之间的撕逼破事,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啦,花花轿子人抬人,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嘛。现在是在大街人,人多,行事有些不方便,要是在别的地方,这位刘管事早给他们塞银子了。不过没关系,相信这位管事也是懂人情世故的,事后应该会补上的。衙役们这边好说笑了,但是指引衙役们来到此处的热情群众们不干了,一人拉着刘管事一只手就往帝都府走。府尹王大人还等着呢,你想干什么?莫不是要跑路?还是先去见大人吧。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