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筱余南(43)
哥哥
随着一声叫唤的响起,给留芳阁增添不少喜气,任箫吟还没看清,怀中便多了个肉团子。
阿晏,跑这么快做什么?
任箫吟抱着任林晏,孩提的稚童脸上肉呼呼的,白里透红,叫人好想捏一把。
事实上任箫吟也确实这么做了,任林晏只顾在他怀中窝着,这点小事,当然没被二公子放在眼里。
大公子夫人
门外姗姗来迟的乳娘扶着门框喘气,大冬天也愣是跑出一身汗来。
二公子听说大公子人在留芳阁,便要来这儿找大公子,奴婢们一个没留神,二公子就跑出来了。
孟氏闻言轻笑一声,戳戳任林晏的脸:你个小白眼狼,从小就喜欢哥哥,我这个当娘的反倒是比不上了。
或许也真的有那么先一母同胞一脉同源的因素在里面,任林晏自出生起,哥哥就是一个不可缺失的人了。
以至于任二公子开口的第一句话,便是哥哥,而后才是娘,可不就是个小白眼狼吗?
任林晏可不管这些,哥哥上了课之后,陪他的时间就变少,又不敢贸然去寻父亲,现在还能让他在走不成。
孟氏乐意看着这般和睦,便在一旁打趣道:你当年也是这样,身量不大,一只手就抱的过来。
任箫吟跟着笑,只是被旁的事占了心房:娘。
怎么了?
孟氏还道是他哪里又痛,就要唤下人来。
您和爹
任箫吟不知该如何问出口,或许也不该打破此刻的宁静,可是一朝一夕,并非长久,还不如索性弄个清楚。
但是孟氏知道他想说什么,轻声细语的问道:为何突然想问这样的问题呢?
坊间皆传爹与娘伉俪情深,举案齐眉,实是一对璧人惹人羡艳。
可这样的美好,不应该是父母的天天争吵。
孟氏莞尔,拿起梳妆台上的一盒胭脂。
那胭脂看起来有些老旧了,只看样式便知,不是生霞楼的货品,至少不是这几年。到底是十多年前,妆色暗淡也并不尽人意,但上下被主人擦拭得干干净净,不落一丝灰尘,这么看着,到也有几分韵味。
这是爹送给您的?
任箫吟见过许多次这盒胭脂,每一次都是放在房中最显眼的地方,足可见对它的珍重。
任林晏对于这些事情,向来云里雾里,年岁又小,不久便在任箫吟怀中安然睡去,两人也便都放轻了声音。
是啊,成婚那天,你爹送我的。
孟氏似是有几分眷恋 。
我当年同爹爹去任府做客,那天巧是放榜的日子,我闲着无趣,便想去街上逛逛,顺便看看那些登科的才子都是何许人也。
孟氏对于那天的事记忆深刻。
我那时还有几分聪明,总是自诩武将之女,出门从来只带一两个丫鬟,谁料那一日看胭脂上了瘾,不知不觉走到小巷里都未曾发现,你爹那时候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我身边,吓得我还以为是哪里来的登徒子,惊慌之下,为了防止他再叫同伙来,也不知道哪来的力气,手上看好的胭脂顺势就堵住了他的嘴。
孟氏每每回忆起这个时候,还不禁发笑。
任箫吟也未曾想过,原来父亲,母亲年轻时,还有这么一段往事,可是越是如此对爹娘现在越来越渐行渐远的行为,他反倒更加不能理解。
后来我才知道,他是任府的公子,新晋的探花郎,我和他是因为胭脂结缘,成婚那日,他宝贝似的给我捧了一盒胭脂,说是他自己做的。
一直保存到现在,我也未曾用过。
这点倒是看得出来,那胭脂虽然旧,可是不无多少扭动的痕迹。
但这胭脂,早就坏了。
孟氏的话轻到连风都听不清。
只是任箫吟不知道,父母两个人起源是这一盒胭脂,也是因为这一盒胭脂结束。
作者有话要说:
确实是几年的感情说崩就崩比较奇怪,那就只能说有些习性和三观是结婚之后慢慢体现的,比如结婚那会儿,他正好是碰上盛世明君,那么他的忠就很合理,但是碰上这么一个乱世昏君的话,这就是很明显的愚忠了,就是固执顽固。
为什么每次都要说,因为我文笔太菜了,不说我自己都看不懂嘤嘤嘤嘤
还有我插一句上一章,其实是变相表白,有人看出来吗?(跪下)
父母呼
任齐一大早便因公事出了门,直至快是傍晚,也不见门口有一点影子,任箫吟倒是少见的放了天假。
放假也无非只是少了父亲每日的过问,正常先生日日的授课他也落不下,放课后也不过在房中看书。
任箫吟像往常一样退避了下人自个儿进入书房,书房里被暖炉读烧的略同春日,身上的寒气全都一抖而空。
咔
任箫吟拿书的手一顿,放轻了脚步向后头走去,越近,声音的源头也逐渐显现。
阿晏,你在这儿做什么?
任林晏大约一炷香前就在房里了,任箫吟将他抱起来的时候,手中的热意更加明显。
地上是一本《三字经》,两三岁的孩童读起来还是要费些事。
哥哥,书。
任林晏被任箫吟抱在怀里,一边还是惦记着那本书,用手指着道。
任箫吟低头看一眼,一手将人抱着,一手从地上将书捡起来,一起带到房前坐着,任林晏坐在他腿上,迫不及待地翻起面前的书。
人本
任林晏识的字还不足以支撑他读下去,任林晏自己也清楚将就读了两个字无果后,转头看向任箫吟,眼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若是让娘知道你这么好学,留芳阁少说要喜庆个三日。
这话不假,六二公子虽然年岁小,但是能耐不小,翻书房,掷石头,事儿虽然不算太大,可是总归会添上几分麻烦,但身头伺候的奴仆管不住,孟氏到也忍不下心来认真责罚,往往一句娘亲,万事都摆平了。
除去任齐真的实打实的管,也只有在哥哥面前放肆不起来。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任箫吟五岁时便读背下来,现在也不可能不解其意,只是这两句话为何能令他如此在意?
哥哥?
任林晏正听得津津有味,忽然后面缓和的声音停止,任林晏奇怪的回头,抓住了任箫吟垂下来的一缕头发。
哥哥,我们去找娘亲吧。
小孩子对这种东西到底静不下心来,何况是任林晏,乐意听归乐意听,坐久了玩心大发也是真。
任箫吟左右想不出个源头,索性顺了他,这些烦心事,就让他自个儿自生自灭去吧!
任箫吟将任林晏放下来,给他裹好了披风备好了暖炉,兄弟两个才终于出发。
留芳阁的路都被下人清过了雪,走过去也是顺利,不过却在入门时碰见了两位访客。
任公子也在啊,可惜我二人要走了,不然定要让谭儿和任公子好好谈上一翻。
比话语先入耳的是程夫人的笑声。
程夫人一身红衣在雪地里甚是显眼,见他二人来了也是欣喜。
程夫人安。
任箫吟止步问安,身旁的任林晏也学得有模有样夫人安好。
任大人和言言真是教子有方。
程夫人喜欢孩子,这一点大多数人都明白。
任箫吟回笑,一边看着边上寡言的程谭。
程谭此刻真是冷若寒潭,只是脸上的伤实在是有些突兀。
任家与孟家是世交,母亲与程夫人乃闺中密友,时不时串个门也都成常态了。
今日有些晚了,便不多打扰,二位公子,下次再会。
任箫吟心中想着程谭的伤,心中好笑,就连孟氏都看出来了:箫箫,碰上什么事儿让你这么高兴。
孟氏此刻也是心情大好,破天荒同意了任林晏去后院的花房。
谢谢娘亲!
任林晏好不容易得了个这么千载难逢的机会,怎么可能会乖乖在原地等着,慌急慌忙地抱了一把母亲后,就乐颠颠的去了后院。
仔细着些我的花!
孟氏在后头笑,实际上任林晏也不会真的折了半个花房的花。
箫箫,还没同母亲讲,你有什么乐事儿?
母亲见过程公子了吧。
任箫吟想着又忍不住发笑。
原来如此,程公子真是正经的像个大人一样。
程夫人来了,就免不得和她聊些趣事,这其中自然也有程公子和项家的公子大打出手一事。
当年程家与项家的夫人曾有约,待到二人肚子里的孩子生下来便结为夫妻,到底还是程夫人她爱吃辛食惹的事,别说是旁人了,就连她自己都以为是个女孩儿。结果你也瞧见了,两家可都是个公子呢,这也就当做笑话去了。
不过两家的交情,程公子与项公子免不了要碰面,再加上当年那事儿这么一调拨,程公子怎么忍得住呢?
程谭最是面薄,也不怪他能次次都不手下留情。
可他哪里打得过项公子啊。
任箫吟脑海中还是不断浮现程谭挂彩的脸,和他抱怨时幽怨的眼神。
项家以武立世,项公子从会走路开始就跟着项将军在军营中摸爬滚打,程谭那些力气怎么比得上?
倒还别说,程公子板着个脸,可真跟个小大人一样。
孟氏笑得畅快。
程谭生性寡言,什么事也变做得一丝不苟,程夫人是个爱玩的性子,常常在外头忘了时辰,程大人顾不过来,叫母亲回去这个差事自然而然就落到了程谭身上。
母子二人畅谈许久,直到任林晏玩累了被乳娘抱着回房休息,这才发觉天已经黑了。
爹是有什么事吗?
任箫吟看着窗外,雪花在黑夜里并不有多明显。
任齐好像从来没有过像这样一整天都在外不回来,哪里有那么多事需要他处理呢?
孟氏表情凝重些,看着任箫吟,似乎是想找一个委婉的方式开口。
新帝登基不久,这些也是常事。
先帝死的太过仓促,以至于无论是立太子,还是预备后事的诏书,一样也没有落实下来,大皇子等皇子死的死,伤的伤,甚至先皇后自缢于寝宫,铆王远在边关,左右能扶上位的皇子,竟只有他一人。
生母不详,帝王不宠,以至于他是否是先帝的孩子,都尚且存疑,但一个国家队群龙无主不会有多少的包容度,就算是赶鸭子上架,也得先稳住朝政。
席帝后期一番浩劫,亏是未曾伤了根基,加之陈文帝力挽狂澜才将泯朝又重新推回盛世,现在文帝崩,原先俯首称臣的藩王们自是要来分一杯羹。
藩王外乱三年,铲除朝中异己又花了两年时间,竟是先帝驾崩了足足五年,才又迎来了一个正式的登基大典。
爹是为了这些事在忙?
任箫吟不知怎的,先前在书房中读的那两句在他脑海中浮现。
三纲者,君臣义。
任齐似乎很好的贯彻了什么是为人臣子,什么是忠心为国,不循礼法威胁陛下的事情,他从未做过一心为了辅佐陛下。
自然皇位上坐的是谁,只要他是皇帝,姓墨,也便能得到任齐的一视同仁
箫箫
孟氏突然变得很严肃,她拉过任箫吟的手:对于这些事情,不要光听你爹的,要是你自己判断,你要自己判断出来,这个君主到底值不值得你来辅佐,这个国家到底值不值得你的忠诚。
任箫吟有几分疑惑,毕竟任齐似乎从来没有给过他自己判断的余地。
娘,我记住了。
任箫吟有些怔怔的。
孟氏心里晓得,哪怕儿子再怎么聪慧知书达理,他从未接触过朝堂这些复杂事情,如何也没办法有切身的体会。
而唯一能教导他这些知识的父亲。
孟氏也不知丈夫是什么时候开始变的。
是晏晏出生?是他们二人第一次争吵?
恐怕不是,应当是陛下刚刚得权的时候。
也是那时候,孟氏对于丈夫一直坚守的忠有了不同的看法。
娘不想让你变成你爹那样的人,他对一件事看中的可怕。
孟氏不想在孩子面前说这些,可到现在似乎也非说不可。
跟他成婚这么多年,我反倒是越发看不懂,若是哪日和离,也算是对我他都好。
娘,您不是很爱爹的吗?
任箫吟看得出来,父母的只争吵渐增加,属实是不符合外界对他们琴瑟和鸣的评价。
只是他自己想不到,问出这个问题后,肋骨理所当然的感觉越发明显。
理所当然什么?
父亲母亲观点不合,反倒是分开更好。
任箫吟不可否认,他确实有这样的想法。
只是他不明白,那样一个胭脂盒都能被母亲收藏这么多年,甚至是看着颜色一点点变得暗淡,都舍不得用,满屋的妆发首饰里还能独占一格,那明明便是真真切切的情了。
人是会变的,箫箫,就像娘也会离开你一样,但你只要做好你自己就足够了,娘不用你做什么顶天立地的大事,你只要顺和一生就好。
这样凝重的话题,母子两个人到底没再谈下去。
任箫吟直到回到自己的房中,那些事情还是不断在他的脑中互相碰撞,直至转化成两句话。
你只要做好你自己就足够了。
父子亲,夫妇顺。
任府封闭的大门开了,任齐回来了。
恋耽美
随着一声叫唤的响起,给留芳阁增添不少喜气,任箫吟还没看清,怀中便多了个肉团子。
阿晏,跑这么快做什么?
任箫吟抱着任林晏,孩提的稚童脸上肉呼呼的,白里透红,叫人好想捏一把。
事实上任箫吟也确实这么做了,任林晏只顾在他怀中窝着,这点小事,当然没被二公子放在眼里。
大公子夫人
门外姗姗来迟的乳娘扶着门框喘气,大冬天也愣是跑出一身汗来。
二公子听说大公子人在留芳阁,便要来这儿找大公子,奴婢们一个没留神,二公子就跑出来了。
孟氏闻言轻笑一声,戳戳任林晏的脸:你个小白眼狼,从小就喜欢哥哥,我这个当娘的反倒是比不上了。
或许也真的有那么先一母同胞一脉同源的因素在里面,任林晏自出生起,哥哥就是一个不可缺失的人了。
以至于任二公子开口的第一句话,便是哥哥,而后才是娘,可不就是个小白眼狼吗?
任林晏可不管这些,哥哥上了课之后,陪他的时间就变少,又不敢贸然去寻父亲,现在还能让他在走不成。
孟氏乐意看着这般和睦,便在一旁打趣道:你当年也是这样,身量不大,一只手就抱的过来。
任箫吟跟着笑,只是被旁的事占了心房:娘。
怎么了?
孟氏还道是他哪里又痛,就要唤下人来。
您和爹
任箫吟不知该如何问出口,或许也不该打破此刻的宁静,可是一朝一夕,并非长久,还不如索性弄个清楚。
但是孟氏知道他想说什么,轻声细语的问道:为何突然想问这样的问题呢?
坊间皆传爹与娘伉俪情深,举案齐眉,实是一对璧人惹人羡艳。
可这样的美好,不应该是父母的天天争吵。
孟氏莞尔,拿起梳妆台上的一盒胭脂。
那胭脂看起来有些老旧了,只看样式便知,不是生霞楼的货品,至少不是这几年。到底是十多年前,妆色暗淡也并不尽人意,但上下被主人擦拭得干干净净,不落一丝灰尘,这么看着,到也有几分韵味。
这是爹送给您的?
任箫吟见过许多次这盒胭脂,每一次都是放在房中最显眼的地方,足可见对它的珍重。
任林晏对于这些事情,向来云里雾里,年岁又小,不久便在任箫吟怀中安然睡去,两人也便都放轻了声音。
是啊,成婚那天,你爹送我的。
孟氏似是有几分眷恋 。
我当年同爹爹去任府做客,那天巧是放榜的日子,我闲着无趣,便想去街上逛逛,顺便看看那些登科的才子都是何许人也。
孟氏对于那天的事记忆深刻。
我那时还有几分聪明,总是自诩武将之女,出门从来只带一两个丫鬟,谁料那一日看胭脂上了瘾,不知不觉走到小巷里都未曾发现,你爹那时候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我身边,吓得我还以为是哪里来的登徒子,惊慌之下,为了防止他再叫同伙来,也不知道哪来的力气,手上看好的胭脂顺势就堵住了他的嘴。
孟氏每每回忆起这个时候,还不禁发笑。
任箫吟也未曾想过,原来父亲,母亲年轻时,还有这么一段往事,可是越是如此对爹娘现在越来越渐行渐远的行为,他反倒更加不能理解。
后来我才知道,他是任府的公子,新晋的探花郎,我和他是因为胭脂结缘,成婚那日,他宝贝似的给我捧了一盒胭脂,说是他自己做的。
一直保存到现在,我也未曾用过。
这点倒是看得出来,那胭脂虽然旧,可是不无多少扭动的痕迹。
但这胭脂,早就坏了。
孟氏的话轻到连风都听不清。
只是任箫吟不知道,父母两个人起源是这一盒胭脂,也是因为这一盒胭脂结束。
作者有话要说:
确实是几年的感情说崩就崩比较奇怪,那就只能说有些习性和三观是结婚之后慢慢体现的,比如结婚那会儿,他正好是碰上盛世明君,那么他的忠就很合理,但是碰上这么一个乱世昏君的话,这就是很明显的愚忠了,就是固执顽固。
为什么每次都要说,因为我文笔太菜了,不说我自己都看不懂嘤嘤嘤嘤
还有我插一句上一章,其实是变相表白,有人看出来吗?(跪下)
父母呼
任齐一大早便因公事出了门,直至快是傍晚,也不见门口有一点影子,任箫吟倒是少见的放了天假。
放假也无非只是少了父亲每日的过问,正常先生日日的授课他也落不下,放课后也不过在房中看书。
任箫吟像往常一样退避了下人自个儿进入书房,书房里被暖炉读烧的略同春日,身上的寒气全都一抖而空。
咔
任箫吟拿书的手一顿,放轻了脚步向后头走去,越近,声音的源头也逐渐显现。
阿晏,你在这儿做什么?
任林晏大约一炷香前就在房里了,任箫吟将他抱起来的时候,手中的热意更加明显。
地上是一本《三字经》,两三岁的孩童读起来还是要费些事。
哥哥,书。
任林晏被任箫吟抱在怀里,一边还是惦记着那本书,用手指着道。
任箫吟低头看一眼,一手将人抱着,一手从地上将书捡起来,一起带到房前坐着,任林晏坐在他腿上,迫不及待地翻起面前的书。
人本
任林晏识的字还不足以支撑他读下去,任林晏自己也清楚将就读了两个字无果后,转头看向任箫吟,眼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若是让娘知道你这么好学,留芳阁少说要喜庆个三日。
这话不假,六二公子虽然年岁小,但是能耐不小,翻书房,掷石头,事儿虽然不算太大,可是总归会添上几分麻烦,但身头伺候的奴仆管不住,孟氏到也忍不下心来认真责罚,往往一句娘亲,万事都摆平了。
除去任齐真的实打实的管,也只有在哥哥面前放肆不起来。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任箫吟五岁时便读背下来,现在也不可能不解其意,只是这两句话为何能令他如此在意?
哥哥?
任林晏正听得津津有味,忽然后面缓和的声音停止,任林晏奇怪的回头,抓住了任箫吟垂下来的一缕头发。
哥哥,我们去找娘亲吧。
小孩子对这种东西到底静不下心来,何况是任林晏,乐意听归乐意听,坐久了玩心大发也是真。
任箫吟左右想不出个源头,索性顺了他,这些烦心事,就让他自个儿自生自灭去吧!
任箫吟将任林晏放下来,给他裹好了披风备好了暖炉,兄弟两个才终于出发。
留芳阁的路都被下人清过了雪,走过去也是顺利,不过却在入门时碰见了两位访客。
任公子也在啊,可惜我二人要走了,不然定要让谭儿和任公子好好谈上一翻。
比话语先入耳的是程夫人的笑声。
程夫人一身红衣在雪地里甚是显眼,见他二人来了也是欣喜。
程夫人安。
任箫吟止步问安,身旁的任林晏也学得有模有样夫人安好。
任大人和言言真是教子有方。
程夫人喜欢孩子,这一点大多数人都明白。
任箫吟回笑,一边看着边上寡言的程谭。
程谭此刻真是冷若寒潭,只是脸上的伤实在是有些突兀。
任家与孟家是世交,母亲与程夫人乃闺中密友,时不时串个门也都成常态了。
今日有些晚了,便不多打扰,二位公子,下次再会。
任箫吟心中想着程谭的伤,心中好笑,就连孟氏都看出来了:箫箫,碰上什么事儿让你这么高兴。
孟氏此刻也是心情大好,破天荒同意了任林晏去后院的花房。
谢谢娘亲!
任林晏好不容易得了个这么千载难逢的机会,怎么可能会乖乖在原地等着,慌急慌忙地抱了一把母亲后,就乐颠颠的去了后院。
仔细着些我的花!
孟氏在后头笑,实际上任林晏也不会真的折了半个花房的花。
箫箫,还没同母亲讲,你有什么乐事儿?
母亲见过程公子了吧。
任箫吟想着又忍不住发笑。
原来如此,程公子真是正经的像个大人一样。
程夫人来了,就免不得和她聊些趣事,这其中自然也有程公子和项家的公子大打出手一事。
当年程家与项家的夫人曾有约,待到二人肚子里的孩子生下来便结为夫妻,到底还是程夫人她爱吃辛食惹的事,别说是旁人了,就连她自己都以为是个女孩儿。结果你也瞧见了,两家可都是个公子呢,这也就当做笑话去了。
不过两家的交情,程公子与项公子免不了要碰面,再加上当年那事儿这么一调拨,程公子怎么忍得住呢?
程谭最是面薄,也不怪他能次次都不手下留情。
可他哪里打得过项公子啊。
任箫吟脑海中还是不断浮现程谭挂彩的脸,和他抱怨时幽怨的眼神。
项家以武立世,项公子从会走路开始就跟着项将军在军营中摸爬滚打,程谭那些力气怎么比得上?
倒还别说,程公子板着个脸,可真跟个小大人一样。
孟氏笑得畅快。
程谭生性寡言,什么事也变做得一丝不苟,程夫人是个爱玩的性子,常常在外头忘了时辰,程大人顾不过来,叫母亲回去这个差事自然而然就落到了程谭身上。
母子二人畅谈许久,直到任林晏玩累了被乳娘抱着回房休息,这才发觉天已经黑了。
爹是有什么事吗?
任箫吟看着窗外,雪花在黑夜里并不有多明显。
任齐好像从来没有过像这样一整天都在外不回来,哪里有那么多事需要他处理呢?
孟氏表情凝重些,看着任箫吟,似乎是想找一个委婉的方式开口。
新帝登基不久,这些也是常事。
先帝死的太过仓促,以至于无论是立太子,还是预备后事的诏书,一样也没有落实下来,大皇子等皇子死的死,伤的伤,甚至先皇后自缢于寝宫,铆王远在边关,左右能扶上位的皇子,竟只有他一人。
生母不详,帝王不宠,以至于他是否是先帝的孩子,都尚且存疑,但一个国家队群龙无主不会有多少的包容度,就算是赶鸭子上架,也得先稳住朝政。
席帝后期一番浩劫,亏是未曾伤了根基,加之陈文帝力挽狂澜才将泯朝又重新推回盛世,现在文帝崩,原先俯首称臣的藩王们自是要来分一杯羹。
藩王外乱三年,铲除朝中异己又花了两年时间,竟是先帝驾崩了足足五年,才又迎来了一个正式的登基大典。
爹是为了这些事在忙?
任箫吟不知怎的,先前在书房中读的那两句在他脑海中浮现。
三纲者,君臣义。
任齐似乎很好的贯彻了什么是为人臣子,什么是忠心为国,不循礼法威胁陛下的事情,他从未做过一心为了辅佐陛下。
自然皇位上坐的是谁,只要他是皇帝,姓墨,也便能得到任齐的一视同仁
箫箫
孟氏突然变得很严肃,她拉过任箫吟的手:对于这些事情,不要光听你爹的,要是你自己判断,你要自己判断出来,这个君主到底值不值得你来辅佐,这个国家到底值不值得你的忠诚。
任箫吟有几分疑惑,毕竟任齐似乎从来没有给过他自己判断的余地。
娘,我记住了。
任箫吟有些怔怔的。
孟氏心里晓得,哪怕儿子再怎么聪慧知书达理,他从未接触过朝堂这些复杂事情,如何也没办法有切身的体会。
而唯一能教导他这些知识的父亲。
孟氏也不知丈夫是什么时候开始变的。
是晏晏出生?是他们二人第一次争吵?
恐怕不是,应当是陛下刚刚得权的时候。
也是那时候,孟氏对于丈夫一直坚守的忠有了不同的看法。
娘不想让你变成你爹那样的人,他对一件事看中的可怕。
孟氏不想在孩子面前说这些,可到现在似乎也非说不可。
跟他成婚这么多年,我反倒是越发看不懂,若是哪日和离,也算是对我他都好。
娘,您不是很爱爹的吗?
任箫吟看得出来,父母的只争吵渐增加,属实是不符合外界对他们琴瑟和鸣的评价。
只是他自己想不到,问出这个问题后,肋骨理所当然的感觉越发明显。
理所当然什么?
父亲母亲观点不合,反倒是分开更好。
任箫吟不可否认,他确实有这样的想法。
只是他不明白,那样一个胭脂盒都能被母亲收藏这么多年,甚至是看着颜色一点点变得暗淡,都舍不得用,满屋的妆发首饰里还能独占一格,那明明便是真真切切的情了。
人是会变的,箫箫,就像娘也会离开你一样,但你只要做好你自己就足够了,娘不用你做什么顶天立地的大事,你只要顺和一生就好。
这样凝重的话题,母子两个人到底没再谈下去。
任箫吟直到回到自己的房中,那些事情还是不断在他的脑中互相碰撞,直至转化成两句话。
你只要做好你自己就足够了。
父子亲,夫妇顺。
任府封闭的大门开了,任齐回来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