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当替身后每天只想躺平(76)
当日射鹿礼上,不是走失了小世子么?加上太子薨逝和天子驾崩,当场,十九王子便大恸大悲,说了什么唯将肩此重任,继任天子位,必将如何如何那人说着,又笑了起来,你们说,这十九王子可是自负?在场诸侯哪一个又会允他把他们当傻子?
闲汉便说:可是这嫡出一脉都没有了,位子可不得落到十九王子的头上?
那人道:正此时,你们猜,谁出来了?
正当十九王子意欲夺得大位,殿门中开,晋国武士簇拥着此时正统的继承人世子姬则出现,十九王子霎时沦入名不正言不顺的境地。
他事先已在宫中做了部署,此时掷杯为号立即杀出多名勇士,眼看是要胁诸侯以谋大位,但场中,看似文弱的晋王姬昼,却是很眼疾手快地护住世子。
参宴者不得佩兵器是规矩,所以各位全都手无寸铁,但晋王以一己之力空手搏杀,却不得不叫人钦佩。只是在那时,十九王子素有神力之名,杀红了眼后,却没人拦得住他。
还是晋王殿下挽弓搭箭一举将他射杀,力透胸膛,箭羽入骨,当场毙命。
闲汉们听过描述以后,也纷纷觉得晋王殿下他很神勇。
因着天子大丧,大夏禁市七日,钤京戒严警备。天子丧礼,历数迁尸、楔齿、缀足、命赴、致禭、哭位等诸多礼制,繁琐不已,然而夏王室已经式微成了这般,国库早已无法支持如此豪奢的葬礼。
新继位的天子姬则为安葬他的祖父和父亲,不得不屈尊问诸侯索要奠仪。然而新立的天子无甚威仪好处可许,本应承担襄助之责的宁王问讨诸侯,自是无功而返了好在新天子名义上的叔祖父晋王姬昼,极慷慨地襄助他为天子下葬,斥资甚巨。
天子大恸,尊其为天子三公王朝卿士,辅佐天子,位同国相。
但哪一位国相又能做到晋王那般?
而先王所敕封的正卿宁王,自然已名存实亡。
众人唏嘘,宁王恐怕还没有在统御诸侯的位置上坐热乎,就已经失去了他的权力,附带着的,因为此前的办事不力,还遭了天子厌斥。
传说宁王以为是自己那女儿得罪了晋王姬昼,才逢此灾变,将女儿沉阴公主献给了晋王,以她谢罪晋王却淡笑说道:君不事天子而事于孤,是为昏;君责难于女子而不内省,是为庸。
众人于是纷纷又称赞晋王的贤,毫不计较沉阴公主曾经刺过他一剑的事情,还上请天子为沉阴公主赐了一门好婚事,嫁给此来也参加了朝觐的小国北戎国首领。
只是知道内情的才会半嘲笑着说,哪里有一丁点的贤,分明是睚眦必报才对,戎族位在北方苦寒之地,距离宁国迢迢千里之远,戎族人又生性野蛮,绝不是什么良配。
接着,晋王他又以辅天子而清君侧的名号,一下子将天子身边的旧臣几乎换了个遍。只是他选任新臣,贤才适备又让人挑不出什么错来。若不是绝对的公平公正,便是他布演今日已经多年。
倘使是前者,他在史书中势必能留下一个贤字;倘使是后者,不得不叹上一叹,那他的心思实在太过深沉。
等诸事了了,已是三月末。
各国也将要启程归国。
小宛在登陵海苑里喝着茶。自过了一个月禁嫁娶的日子,哥哥又开始催她去相亲。只是天子新丧,大家都穿着素衣,导致见到的人时常都是一身白,白得她都觉得晃眼。
她最后两手一摊:哥哥,我们还是回昭国去找个吧?
叶琅说:当真一个也没有瞧中么?
小宛表示他们一个都没有答应她提出的要求,可见并不心诚。
叶琅奇道:什么要求?
小宛:入赘。
叶琅:
小宛坐在窗边,支着腮说:我要求也不过分吧她自觉她现在有封地食邑,养活一个男人还是绰绰有余的,那些个男人不肯入赘,难不成还要她嫁过去?他们家中的爵位要继承,她的封地也要继承啊。
叶琅说:你的要求好似在这里不太容易实现,回去后哥哥再替你相看罢。
小宛这时立即雀跃回头说:真的吗!
三月末,天气已经渐渐炎热,而登陵海最是王侯们纳凉的好去处。入了夜,又因为暂时禁了歌舞之类的消遣,登陵海苑的南山戚黄楼是个赏月的好时候,虽然这个时候并没有月亮可以看,但不妨碍大家一起嗑嗑瓜子。
小宛就又见到了沉阴公主。她记起来,前几日天子那里降旨,给沉阴公主赐了婚。她心里道,可从未见过姬昼能这么大方,背后一定另有她所不知道的坏处,对于沉阴公主现下的郁郁神情也就了然了。
她坐在一旁搂着小呆嗑瓜子,说:咱们后天就要启程了,你平日里玩得好的那些公子公主,有没有给他们准备些道别的赠礼?
她时刻记得要教育她儿子做个从小优秀的人。小呆笑眯眯地爬到她怀里,在她脸上啵唧一口,说:准备啦,送出去啦!
她嗑瓜子的手一顿:送出去了?这么快?
小呆狠狠点头,掰着手指,说:给小信送了一只弩;给小蒙送了本《论语》;给小业送了一盆花花她都听得呆了,那些小孩子素日的喜好,他竟然记得这么清楚,实在很有乃父遗风;末了他还添了一句,娘亲,你说我送得对不对?
她点了点头,若有所思:你做得很好。
她看着这孩子一双漆黑的大眼睛,就望到他欢喜极了,接下来的话说出来也似乎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娘亲,你教我要诚实,我诚实地说,娘亲不要生气。
她很赞赏他这个诚实不骗人的个性,鼓励地点了点头:你说,娘亲不会生气。
小呆说:是爹爹给我挑的呢。
他望到娘亲那双眼睛登时就瞪大了,急说:娘亲你说不生气的!
小宛心里默默流泪,她养了三年的儿子,怎么就屁颠屁颠给人哄走了啊。她深吸一口气,没有继续说话,深觉头疼,默默拿手夹着小呆的两腰把他从她身上移动到旁边的座椅上,她需要一个人静一静。
这时她就听到一道蕴雅含笑的声音:哪有你这样,嫌弃自己儿子的?
她更加觉得头疼。
抬起头时,就见素衣青年将儿子给抱在怀里,很是自然地坐在了她旁边。小呆这胳膊肘往外拐的,还甜甜地叫了声爹。
她没有理他。
却听他很是自然地将两只椅子间小桌上的果盘划拉过去,剥起瓜子来。
她心里有一点好奇,这好奇来得是如此不合时宜,她竟然十分好奇晋王陛下他剥瓜子是个什么模样。
她实在没有见过。
所以她犹疑了一下,就悄悄地偏头去看。
小倌
溶溶月光随摇曳的烛火轻柔地落在他如玉面颊上, 侧脸峰壑有致,唇勾浅浅一笑,垂眼看着果盘, 纤密的睫毛便似随风翕动,宛如挠到她心尖尖上似的。
时至今日,她还觉得他长得真好看, 若是去勾栏里卖笑,一天得赚多少个钱呐。
她摇了摇头,忘记自己侧脸过来只是要看他剥瓜子的来着,低了眼睛, 他半侧着身, 一双比缟素还要修明白皙的手,从果盘里拣出个大饱满的瓜子儿, 咔的一声,两半瓜子壳儿张开, 露出里头圆润的瓜子仁,他稍转手腕,瓜子仁恰好掉进另一只白瓷盘里, 瓜子壳则被他整整齐齐地摆在果盘另一端。
小宛也没想到她能看半天。他的手上动作是恰如其分的优雅, 仿佛这是在煮茶抚琴对弈弄箫, 而不是剥瓜子。
小宛还发现他剥的速度真是很快, 既具备观赏性又具备效率, 不到一会儿,那只白瓷盘里就盛满了瓜子仁。
他怀里那小人儿就爬过来, 抓起一大把, 塞到嘴里, 活像一只仓鼠。小宛这时才如梦初醒, 暗暗地又骂了自己两句,什么时候才能不要被这副皮囊给迷惑住。
她索性转开了眼睛,另捧起一盏冷茶来,未加思索就喝了一口。
冷茶入喉,她心里烦躁霎时去了七八,等刚要捧起喝第二口的时候,胳膊叫人给按住,她愣了一下不明所以,但还没说话,他已经先开了口,神色很有些严肃:你叫我不要喝冷茶,怎么自己却要喝?
他神色不像玩笑,小宛心间也就没有拿他这句话当做玩笑,张了张嘴正想说我喝什么关你什么事了,他已经沉着有力地从她手里接过杯盏说是夺也不为过,起身去到一旁茶水案沏了杯热茶,又不晓得用什么法子降了温,端回她手里时,温度已经刚刚好。
小宛却没有领他这个情,心底难免想到,这可真是风水轮流转。
她兀自在位子上发呆,主要也不知现下应该做什么,原本她只是来此消遣的,还点了个登陵海苑里颇有名气的小倌来给她表演但现下似乎很是不妙了。
虽不能延赏歌舞,但私底下奏奏乐么大抵没什么关系,她如是一想,甚觉可惜。
她托着腮苦恼地想。
也是这么一托腮,小宛便同不远坐的沉阴公主的目光对上,而她迅速撇开眼睛,令小宛甚觉狐疑。
当下正值入夜时分,天色不明,登陵海的百十里游廊沿路点着烛灯,临水一面波光映映,甚是梦幻。戚黄楼因本是个赏月的好去处,所以窗开得很大,绿窗纱里隐隐地现着灯火月光,半明半暗,反添了几许暧/昧。
小宛自是在念着那主人家大夸其夸的卫姓小郎君,说什么卫玠再世般的美貌,还有一手出神入化的剑,舞起剑来叫人流连忘返。
她打算给哥哥的生辰排演一场剑舞,新近又没有什么灵感,便想趁此来走走瞧瞧,看看钤京的艺术流派和他们昭国的是否有所不同。昭国位处南方,多数曲音舞艺讲求个柔宛,钤京地处王脉汇集之所,天下中心之地,想必与他们是不相同
她还在遐思,兀地见沉阴公主在她右手面隔着五六个座椅空隙的地方站了起来,她遐思中断,便见沉阴公主那一张俏脸上已显十足的可怜姿态,像在犹豫着做出什么极其艰难的决定。
她略微一想就明白过来,想来是沉阴公主她还在为婚事黯然神伤。
她由此又想到了一连串的事情,姬昼他算无遗策,就算偶尔遗了一策,后头也会找补回来。譬如他既然允诺不争夺正卿之位,便果真扶宁王上位,毫未在清逆之战里居功;但他转眼就扶了世子即位天子,又有从龙之功和尊王之义,受封天子三公王朝卿士,狠狠压了别人一头。
如此一想,她愈觉可怕,又有什么事不在他算计之中的?想必她以前沾沾自喜以为能骗到他眼睛的戏码,其实他早就看穿,只是没有挑破,反而沉着酝酿,等着最后一击。
她摇了摇头,从怀里摸出两个十文面值的铜板,叠在一起,堆到左边小桌上推向他,目光也没有看他,淡淡地站起,向另一边走了。
身后他声音传来,听不出悲喜,只是含有几分好笑:这是什么?
她步子未停,淡哂道:看孩子。
沉阴公主心里想到日前所听到的传言,说晋王他和岐川公主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情/事,两人还有个儿子便是昭国这位小公子了。
只是内里的细节,却是无从知晓。不过,私下里他们都说,那时候是晋王他抛弃了叶琬。
她见小宛走了,然而晋王他没有去追,沉阴便也想到传言的后半段,晋王他可能在那方面不太行,至今膝下无子,骤闻自己曾有这样一个聪明伶俐的儿子在世,便要想法设法地夺回来她便能理解了,想来晋王着意的也不是叶琬,否则以他这样的人物,要娶回叶琬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么?
她那日气昏了头才没有厘清这一层干系。否则她那日都已拔剑,差点杀了叶琬,怎么不见他也要替叶琬报回这仇?那日父王押她去往赔罪之时,他只字未提叶琬,只言是因她伤到了他而已。
此前便有婢女给她出了主意,说晋王姬昼他虽然是心狠手辣之辈,行为做事表面上却担着君子名声,她若不顾脸面地求上一求,说不准这婚事还有转圜余地。
而沉阴又素来是个自负的公主,自小锦衣玉食备受宠爱,男人争相逢迎,便曲解了婢女的意思,以为是说只要她去求上一求,她和晋王的婚事就还有转圜余地。
她也是今夜兵行险着。
小宛步出了二楼,沿着这曲折长廊行了半里路,一路零零散散地亮着烛灯,迎面吹来了飒飒夜里寒风,她抱着胳膊打了个寒颤,又回头望去,戚黄楼里灯火玄秘,看不清里面的情形,她心里涌上淡淡失落。
往前一两里路便是饶雨台,她已隐约见得有人影在那里。
台筑于右手侧十几尺高处的小山丘上,恰似与戚黄楼遥遥对望,她深觉这点不好。
台沿设了石案,原本坐了两个青年男子,见到她来纷纷起身,向她行了一礼。她微微颔首,坐去了对面。
两人中年纪稍长的那人自我介绍了一番,姓卫名江,钤京人士,与谁谁习剑舞多年,她心不在焉地点了点头,又听那人介绍旁边的白衣青年是他弟弟卫明。
小宛原本没有怎么在意那个容貌半隐在他哥哥身后的卫明,但是等她抬起眼来,就望到这个卫明吧他长相和气质和姬昼有几分相似。
她心里第一反应却是,这莫不是什么姬昼走失的弟弟?
大抵是看到了小宛神色里的复杂,卫明有些惊惶,他这是第一次出来卖艺,难道他刚刚什么时候惹到贵客了?
卫明他哥哥卫江显然也没有想到,也在思忖可是哪里犯了忌讳,就见小宛直愣愣打量着卫明她有些不确定地问:你几岁了?
卫明有些怯怯:十六。
小宛看着卫明,心里冒出难言的滋味来,表面掩饰了一番,对卫江一笑:卫公子这位弟弟是亲生的么?
卫江不明所以,还是笑着答了:殿下说笑,他看向弟弟,阿明是我亲眼看着被抱出来的,自是亲生的。
小宛的心也便放松了点:噢不知怎的,她心尖产生了一股强烈的冲动。
她不敢看自己的内心。她觉得姬昼那张脸实在长得很好看,动不动就蛊惑了她去,但她决不能再跌到他的坑里,这时候找到个替代的人,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她便扬起笑来,温柔说:既这样,那可否请卫小公子一展技艺?让本宫能一饱眼福。
她说的一饱眼福乃是真心话,她一直遗憾姬昼坐拥一副上好的皮囊,若能舞剑,必然是美绝人寰的程度,但这么多年里她从未看到他使剑,也不知是不是当了国君后疏于练剑不好意思使了。
现下,卫明小公子有这么一副相似的容貌,还可以使剑,可以一解她许多年来的憾事。
她双手托腮,聚精会神地看着卫明,卫明那眉眼间透出了一点惶恐,他哥哥便拍了拍他肩膀示意他放轻松,旋即留他一人在台上,自己则主动陪侍到了小宛的身边坐下,替她细细地剥起橘子葡萄来,不时还能斟上一杯果酒,伺候得端是殷勤小意。
小宛感到非常之舒适虽然,他的动作没有姬昼做来那么行云流水的优雅好看,但是他惯会拿他这双盈盈含笑的眼睛望她,望得她觉得自己已经飘飘然。
飘飘然之外她还模糊地想到,这当小倌实在是个技术活,姬昼那样的就不太行,眼里沉冷平静,跟个什么似的嘛,哪里是伺候客人,分明是有一千一万种算计。
恋耽美
闲汉便说:可是这嫡出一脉都没有了,位子可不得落到十九王子的头上?
那人道:正此时,你们猜,谁出来了?
正当十九王子意欲夺得大位,殿门中开,晋国武士簇拥着此时正统的继承人世子姬则出现,十九王子霎时沦入名不正言不顺的境地。
他事先已在宫中做了部署,此时掷杯为号立即杀出多名勇士,眼看是要胁诸侯以谋大位,但场中,看似文弱的晋王姬昼,却是很眼疾手快地护住世子。
参宴者不得佩兵器是规矩,所以各位全都手无寸铁,但晋王以一己之力空手搏杀,却不得不叫人钦佩。只是在那时,十九王子素有神力之名,杀红了眼后,却没人拦得住他。
还是晋王殿下挽弓搭箭一举将他射杀,力透胸膛,箭羽入骨,当场毙命。
闲汉们听过描述以后,也纷纷觉得晋王殿下他很神勇。
因着天子大丧,大夏禁市七日,钤京戒严警备。天子丧礼,历数迁尸、楔齿、缀足、命赴、致禭、哭位等诸多礼制,繁琐不已,然而夏王室已经式微成了这般,国库早已无法支持如此豪奢的葬礼。
新继位的天子姬则为安葬他的祖父和父亲,不得不屈尊问诸侯索要奠仪。然而新立的天子无甚威仪好处可许,本应承担襄助之责的宁王问讨诸侯,自是无功而返了好在新天子名义上的叔祖父晋王姬昼,极慷慨地襄助他为天子下葬,斥资甚巨。
天子大恸,尊其为天子三公王朝卿士,辅佐天子,位同国相。
但哪一位国相又能做到晋王那般?
而先王所敕封的正卿宁王,自然已名存实亡。
众人唏嘘,宁王恐怕还没有在统御诸侯的位置上坐热乎,就已经失去了他的权力,附带着的,因为此前的办事不力,还遭了天子厌斥。
传说宁王以为是自己那女儿得罪了晋王姬昼,才逢此灾变,将女儿沉阴公主献给了晋王,以她谢罪晋王却淡笑说道:君不事天子而事于孤,是为昏;君责难于女子而不内省,是为庸。
众人于是纷纷又称赞晋王的贤,毫不计较沉阴公主曾经刺过他一剑的事情,还上请天子为沉阴公主赐了一门好婚事,嫁给此来也参加了朝觐的小国北戎国首领。
只是知道内情的才会半嘲笑着说,哪里有一丁点的贤,分明是睚眦必报才对,戎族位在北方苦寒之地,距离宁国迢迢千里之远,戎族人又生性野蛮,绝不是什么良配。
接着,晋王他又以辅天子而清君侧的名号,一下子将天子身边的旧臣几乎换了个遍。只是他选任新臣,贤才适备又让人挑不出什么错来。若不是绝对的公平公正,便是他布演今日已经多年。
倘使是前者,他在史书中势必能留下一个贤字;倘使是后者,不得不叹上一叹,那他的心思实在太过深沉。
等诸事了了,已是三月末。
各国也将要启程归国。
小宛在登陵海苑里喝着茶。自过了一个月禁嫁娶的日子,哥哥又开始催她去相亲。只是天子新丧,大家都穿着素衣,导致见到的人时常都是一身白,白得她都觉得晃眼。
她最后两手一摊:哥哥,我们还是回昭国去找个吧?
叶琅说:当真一个也没有瞧中么?
小宛表示他们一个都没有答应她提出的要求,可见并不心诚。
叶琅奇道:什么要求?
小宛:入赘。
叶琅:
小宛坐在窗边,支着腮说:我要求也不过分吧她自觉她现在有封地食邑,养活一个男人还是绰绰有余的,那些个男人不肯入赘,难不成还要她嫁过去?他们家中的爵位要继承,她的封地也要继承啊。
叶琅说:你的要求好似在这里不太容易实现,回去后哥哥再替你相看罢。
小宛这时立即雀跃回头说:真的吗!
三月末,天气已经渐渐炎热,而登陵海最是王侯们纳凉的好去处。入了夜,又因为暂时禁了歌舞之类的消遣,登陵海苑的南山戚黄楼是个赏月的好时候,虽然这个时候并没有月亮可以看,但不妨碍大家一起嗑嗑瓜子。
小宛就又见到了沉阴公主。她记起来,前几日天子那里降旨,给沉阴公主赐了婚。她心里道,可从未见过姬昼能这么大方,背后一定另有她所不知道的坏处,对于沉阴公主现下的郁郁神情也就了然了。
她坐在一旁搂着小呆嗑瓜子,说:咱们后天就要启程了,你平日里玩得好的那些公子公主,有没有给他们准备些道别的赠礼?
她时刻记得要教育她儿子做个从小优秀的人。小呆笑眯眯地爬到她怀里,在她脸上啵唧一口,说:准备啦,送出去啦!
她嗑瓜子的手一顿:送出去了?这么快?
小呆狠狠点头,掰着手指,说:给小信送了一只弩;给小蒙送了本《论语》;给小业送了一盆花花她都听得呆了,那些小孩子素日的喜好,他竟然记得这么清楚,实在很有乃父遗风;末了他还添了一句,娘亲,你说我送得对不对?
她点了点头,若有所思:你做得很好。
她看着这孩子一双漆黑的大眼睛,就望到他欢喜极了,接下来的话说出来也似乎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娘亲,你教我要诚实,我诚实地说,娘亲不要生气。
她很赞赏他这个诚实不骗人的个性,鼓励地点了点头:你说,娘亲不会生气。
小呆说:是爹爹给我挑的呢。
他望到娘亲那双眼睛登时就瞪大了,急说:娘亲你说不生气的!
小宛心里默默流泪,她养了三年的儿子,怎么就屁颠屁颠给人哄走了啊。她深吸一口气,没有继续说话,深觉头疼,默默拿手夹着小呆的两腰把他从她身上移动到旁边的座椅上,她需要一个人静一静。
这时她就听到一道蕴雅含笑的声音:哪有你这样,嫌弃自己儿子的?
她更加觉得头疼。
抬起头时,就见素衣青年将儿子给抱在怀里,很是自然地坐在了她旁边。小呆这胳膊肘往外拐的,还甜甜地叫了声爹。
她没有理他。
却听他很是自然地将两只椅子间小桌上的果盘划拉过去,剥起瓜子来。
她心里有一点好奇,这好奇来得是如此不合时宜,她竟然十分好奇晋王陛下他剥瓜子是个什么模样。
她实在没有见过。
所以她犹疑了一下,就悄悄地偏头去看。
小倌
溶溶月光随摇曳的烛火轻柔地落在他如玉面颊上, 侧脸峰壑有致,唇勾浅浅一笑,垂眼看着果盘, 纤密的睫毛便似随风翕动,宛如挠到她心尖尖上似的。
时至今日,她还觉得他长得真好看, 若是去勾栏里卖笑,一天得赚多少个钱呐。
她摇了摇头,忘记自己侧脸过来只是要看他剥瓜子的来着,低了眼睛, 他半侧着身, 一双比缟素还要修明白皙的手,从果盘里拣出个大饱满的瓜子儿, 咔的一声,两半瓜子壳儿张开, 露出里头圆润的瓜子仁,他稍转手腕,瓜子仁恰好掉进另一只白瓷盘里, 瓜子壳则被他整整齐齐地摆在果盘另一端。
小宛也没想到她能看半天。他的手上动作是恰如其分的优雅, 仿佛这是在煮茶抚琴对弈弄箫, 而不是剥瓜子。
小宛还发现他剥的速度真是很快, 既具备观赏性又具备效率, 不到一会儿,那只白瓷盘里就盛满了瓜子仁。
他怀里那小人儿就爬过来, 抓起一大把, 塞到嘴里, 活像一只仓鼠。小宛这时才如梦初醒, 暗暗地又骂了自己两句,什么时候才能不要被这副皮囊给迷惑住。
她索性转开了眼睛,另捧起一盏冷茶来,未加思索就喝了一口。
冷茶入喉,她心里烦躁霎时去了七八,等刚要捧起喝第二口的时候,胳膊叫人给按住,她愣了一下不明所以,但还没说话,他已经先开了口,神色很有些严肃:你叫我不要喝冷茶,怎么自己却要喝?
他神色不像玩笑,小宛心间也就没有拿他这句话当做玩笑,张了张嘴正想说我喝什么关你什么事了,他已经沉着有力地从她手里接过杯盏说是夺也不为过,起身去到一旁茶水案沏了杯热茶,又不晓得用什么法子降了温,端回她手里时,温度已经刚刚好。
小宛却没有领他这个情,心底难免想到,这可真是风水轮流转。
她兀自在位子上发呆,主要也不知现下应该做什么,原本她只是来此消遣的,还点了个登陵海苑里颇有名气的小倌来给她表演但现下似乎很是不妙了。
虽不能延赏歌舞,但私底下奏奏乐么大抵没什么关系,她如是一想,甚觉可惜。
她托着腮苦恼地想。
也是这么一托腮,小宛便同不远坐的沉阴公主的目光对上,而她迅速撇开眼睛,令小宛甚觉狐疑。
当下正值入夜时分,天色不明,登陵海的百十里游廊沿路点着烛灯,临水一面波光映映,甚是梦幻。戚黄楼因本是个赏月的好去处,所以窗开得很大,绿窗纱里隐隐地现着灯火月光,半明半暗,反添了几许暧/昧。
小宛自是在念着那主人家大夸其夸的卫姓小郎君,说什么卫玠再世般的美貌,还有一手出神入化的剑,舞起剑来叫人流连忘返。
她打算给哥哥的生辰排演一场剑舞,新近又没有什么灵感,便想趁此来走走瞧瞧,看看钤京的艺术流派和他们昭国的是否有所不同。昭国位处南方,多数曲音舞艺讲求个柔宛,钤京地处王脉汇集之所,天下中心之地,想必与他们是不相同
她还在遐思,兀地见沉阴公主在她右手面隔着五六个座椅空隙的地方站了起来,她遐思中断,便见沉阴公主那一张俏脸上已显十足的可怜姿态,像在犹豫着做出什么极其艰难的决定。
她略微一想就明白过来,想来是沉阴公主她还在为婚事黯然神伤。
她由此又想到了一连串的事情,姬昼他算无遗策,就算偶尔遗了一策,后头也会找补回来。譬如他既然允诺不争夺正卿之位,便果真扶宁王上位,毫未在清逆之战里居功;但他转眼就扶了世子即位天子,又有从龙之功和尊王之义,受封天子三公王朝卿士,狠狠压了别人一头。
如此一想,她愈觉可怕,又有什么事不在他算计之中的?想必她以前沾沾自喜以为能骗到他眼睛的戏码,其实他早就看穿,只是没有挑破,反而沉着酝酿,等着最后一击。
她摇了摇头,从怀里摸出两个十文面值的铜板,叠在一起,堆到左边小桌上推向他,目光也没有看他,淡淡地站起,向另一边走了。
身后他声音传来,听不出悲喜,只是含有几分好笑:这是什么?
她步子未停,淡哂道:看孩子。
沉阴公主心里想到日前所听到的传言,说晋王他和岐川公主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情/事,两人还有个儿子便是昭国这位小公子了。
只是内里的细节,却是无从知晓。不过,私下里他们都说,那时候是晋王他抛弃了叶琬。
她见小宛走了,然而晋王他没有去追,沉阴便也想到传言的后半段,晋王他可能在那方面不太行,至今膝下无子,骤闻自己曾有这样一个聪明伶俐的儿子在世,便要想法设法地夺回来她便能理解了,想来晋王着意的也不是叶琬,否则以他这样的人物,要娶回叶琬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么?
她那日气昏了头才没有厘清这一层干系。否则她那日都已拔剑,差点杀了叶琬,怎么不见他也要替叶琬报回这仇?那日父王押她去往赔罪之时,他只字未提叶琬,只言是因她伤到了他而已。
此前便有婢女给她出了主意,说晋王姬昼他虽然是心狠手辣之辈,行为做事表面上却担着君子名声,她若不顾脸面地求上一求,说不准这婚事还有转圜余地。
而沉阴又素来是个自负的公主,自小锦衣玉食备受宠爱,男人争相逢迎,便曲解了婢女的意思,以为是说只要她去求上一求,她和晋王的婚事就还有转圜余地。
她也是今夜兵行险着。
小宛步出了二楼,沿着这曲折长廊行了半里路,一路零零散散地亮着烛灯,迎面吹来了飒飒夜里寒风,她抱着胳膊打了个寒颤,又回头望去,戚黄楼里灯火玄秘,看不清里面的情形,她心里涌上淡淡失落。
往前一两里路便是饶雨台,她已隐约见得有人影在那里。
台筑于右手侧十几尺高处的小山丘上,恰似与戚黄楼遥遥对望,她深觉这点不好。
台沿设了石案,原本坐了两个青年男子,见到她来纷纷起身,向她行了一礼。她微微颔首,坐去了对面。
两人中年纪稍长的那人自我介绍了一番,姓卫名江,钤京人士,与谁谁习剑舞多年,她心不在焉地点了点头,又听那人介绍旁边的白衣青年是他弟弟卫明。
小宛原本没有怎么在意那个容貌半隐在他哥哥身后的卫明,但是等她抬起眼来,就望到这个卫明吧他长相和气质和姬昼有几分相似。
她心里第一反应却是,这莫不是什么姬昼走失的弟弟?
大抵是看到了小宛神色里的复杂,卫明有些惊惶,他这是第一次出来卖艺,难道他刚刚什么时候惹到贵客了?
卫明他哥哥卫江显然也没有想到,也在思忖可是哪里犯了忌讳,就见小宛直愣愣打量着卫明她有些不确定地问:你几岁了?
卫明有些怯怯:十六。
小宛看着卫明,心里冒出难言的滋味来,表面掩饰了一番,对卫江一笑:卫公子这位弟弟是亲生的么?
卫江不明所以,还是笑着答了:殿下说笑,他看向弟弟,阿明是我亲眼看着被抱出来的,自是亲生的。
小宛的心也便放松了点:噢不知怎的,她心尖产生了一股强烈的冲动。
她不敢看自己的内心。她觉得姬昼那张脸实在长得很好看,动不动就蛊惑了她去,但她决不能再跌到他的坑里,这时候找到个替代的人,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她便扬起笑来,温柔说:既这样,那可否请卫小公子一展技艺?让本宫能一饱眼福。
她说的一饱眼福乃是真心话,她一直遗憾姬昼坐拥一副上好的皮囊,若能舞剑,必然是美绝人寰的程度,但这么多年里她从未看到他使剑,也不知是不是当了国君后疏于练剑不好意思使了。
现下,卫明小公子有这么一副相似的容貌,还可以使剑,可以一解她许多年来的憾事。
她双手托腮,聚精会神地看着卫明,卫明那眉眼间透出了一点惶恐,他哥哥便拍了拍他肩膀示意他放轻松,旋即留他一人在台上,自己则主动陪侍到了小宛的身边坐下,替她细细地剥起橘子葡萄来,不时还能斟上一杯果酒,伺候得端是殷勤小意。
小宛感到非常之舒适虽然,他的动作没有姬昼做来那么行云流水的优雅好看,但是他惯会拿他这双盈盈含笑的眼睛望她,望得她觉得自己已经飘飘然。
飘飘然之外她还模糊地想到,这当小倌实在是个技术活,姬昼那样的就不太行,眼里沉冷平静,跟个什么似的嘛,哪里是伺候客人,分明是有一千一万种算计。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