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日重逢小说免费阅读无弹窗
当初高夏要跟程昭结婚,家里死活不同意。
按高夏她妈的话来说:你看他家那关系乱的,老爸败家子,后妈生的那个弟弟都能当他儿子了,以后还能捞到好?
后来两人相遇。
程昭袖子卷至胳膊,脚踩木头,手拿锯条粗声粗气对高夏讲:哎,高老师,我家这小子在你班上,要不听话你随便揍。
第一章 还没成家
临近新学期开学,高夏到南封小学刚两天,连学校还没怎么出过,学校就在南封镇南封村边上,大概一年前的时候,南封镇作为明代古村落遗址被列入规划,南封村里二三十栋明代古建筑都在修缮维护中。
高老师,四年三班的学籍信息我发给你了,你熟悉一下,这是纸质版的。教导处主任刘晓玲走进办公室,递过来一摞文件。
高夏却看着电脑上的名单在发呆,刘晓玲连喊了她两声,她才回过神,急忙从对方手中接过文件:刘姐,谢谢你。
没事,回头你有什么不了解的情况尽管问我,学校安排你当班主任也是对你的信任,何况你又是教语文的。刘晓玲是学校教务处主任,笑笑又问高夏,到我们这还习惯吧?配套设施肯定比不上市里头,不过等南封镇项目完成,咱这儿也要热闹起来。
她这话真没说错,学校之所以考虑让高夏这新来的老师担任班主任,很大一部分还就是因为高夏是语文老师。
对于十来岁的小学生而言,班主任存在的意义更像是人生导师,是可以倾诉的对象,语文课要求学生写日记及作文,这些都是孩子情感宣泄的方式。比起其他科目,更能与孩子们拉近距离。
挺习惯的,其实平时我也不怎么爱出门。高夏回她。
说得也是,咱哪有什么空闲的时间,下午还要参加班主任培训会议,别忘记。
高夏原来在安原市鼓楼区实验小学任教,安原市教育局有规定,评高级教师职称需要三年乡村小学教学经验。她半年前申请来交流,说来也巧,就在她申请书下来的时候,这项规定取消了。
高夏她妈觉得她运气糟糕,打着托人找关系,看能不能把高夏调回来的念头,最后还是高夏她哥劝阻。
高夏自己倒觉得没什么不好。
学校给她分配了宿舍,整个宿舍楼只有四五个老师住在这儿,下午开完会,隔壁几个老师喊高夏出去吃夜宵,南封镇这边人喜欢喝茶,就是这个时间点出来吃饭,老板端上桌的也是当地有名的炖茶。
高老师你试试,味道清甜。
高夏低头抿了口。
刘晓玲在一旁笑说:不过可别喝多,回头晚上睡不着。
这两天大家渐渐熟悉了些,坐在高夏对面的老师问她:高老师成家没,你调来南封这儿,家里人支持吗?
高夏年纪不算小,翻过年都二十九,她闻言微怔,又低头喝了口茶笑了一下:还没呢,家里不反对。
现在年轻人不像我们那时候,都不急有男朋友吗,没有让刘姐给你介绍个,她认识的年轻小伙子多。
她顺着对方话回了两句,刚喝了一杯茶,菜还没上桌,高夏的感情状况已经让人摸清楚了。
你这么一说,我倒想起来,南封中学里那个谁,教初二物理,我家老钱带着的,不也是从市里过来的么,回头我给你们牵个线。
高夏面上含笑听着没吭声。
饭店就在学校对面,吃完饭,高夏跟几人在附近散了会儿步。村子尚未开发完,这里的游人并不多。
傍晚炊烟升起,空气中弥漫着柴火清香,青砖灰瓦,弯弯曲曲的石板路延伸至村里。
年迈的阿婆躺在摇椅上,身上搁了台老式的收音机,机子浅吟低唱着婉转曲调。村口戴着副黑色防风耳罩的中年男人正在写生,高夏探头看过去,画纸上灰蒙蒙,看样子是刚上了个色。
在这地方呆久了,到别的地方总觉得不适应,太闹。不知道谁感慨了句。
其余几个老师纷纷附和。
高夏对于这份安静完全没法感同身受,在她上高中之前,一直生活在西平机务段的铁路大院。机务段负责火车头的存放、修理,铁路大院几平方公里的地方,几乎涵盖了所有生活所需的配套设施,有学校、医院、商店、电影院、体育馆等,甚至还有个小型的冰棒厂。
大院就在铁路沿线,轰隆的火车呼啸而过,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早听惯了哐当哐当的声音。
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投身铁路事业中,大部分都不会西平市当地方言,互相沟通全靠带着口音的普通话。高夏记得住在她家楼下的阿姨,那嗓门就不小,时常半夜都能听到她在家中说话。
学校给高夏安排的宿舍是单人间,地方不大,只能放得下一张床和书桌,但是整体条件不错,配了空调和独立卫生间。
她收拾好东西已准备上床睡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下午喝多茶,翻来覆去睡不着,她躺在床上看着白色的天花板,迷糊间又想起上午在学生名册上见过的名字。
高夏爬起身打开电脑,文件翻到四年三班的联系簿,班上叫做程晗的男生,父亲那栏赫然写着:程昭。
她盯着屏幕半晌,忽低低笑了两声,不过同名同姓而已,她只觉得自己此刻的行为异常可笑,重新上床,头埋进枕头里,不知过了多久,还是丝毫没有睡意。
高夏长得不难看,工作稳定,家里条件也不算差,祖辈两代人都是铁路上的职工。从她大学毕业开始,她妈赵春华女士就迫不及待安排她到处相亲,高夏从来没拒绝,就是这些年,愣没碰到个合适的。
她脾气好,性子温顺,长辈们说话她向来都只有听着的份,从没忤逆过,当初高考志愿也是依着家里报考师范类院校。家里纵然对高夏感情不顺的事意见颇多,但是看她这样乖觉,你说什么她都一副配合的模样,也不好再多言。
隔了两天学校正式开学,原来教四年三班的语文老师到了退休的时候,高夏过来正好补她的缺。开学不久学校照例单元测试,这已经是四年级下学期,高夏初来乍到,为了解班级情况计划安排次家访。
班上任教的数学老师特意私下跟高夏讲:你们班上那个程晗,回头你家访的时候说话注意点,他爸脾气不怎么好,有回就在学校大门口直接骂孩子,几个老师跑过去劝了半天才管用。不过你也别太担心人倒是个好人,热心得很,咱学校桌椅坏了,都是他让工人帮着修。
高夏知道程晗,前两天她还因为这孩子爸爸的名字跟自己前男友一样,神经过敏了会儿。男生成绩一般,个子高,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听学校老师讲他爸承包了村子里好几栋古建筑修复,半年前程晗刚跟着他爸转学到这儿。
班上二十五个孩子,都是南封古镇这附近的,高夏连跑了几天,孩子们有些是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也不少,不过现在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比较重视,高夏去各家拜访,几乎每家都很热情。
程晗就住在南封村里,从学校走过去大概几百米的距离,高夏处理完学校的事情才往村子里去,她跟在班级群里跟家长都沟通过,约好五点家访。
南封村依河而建,村中房屋的整体构造依旧保持着明初时期的风格,和大多数水乡不同,它处于古运河的延伸段,因此横穿村子的河流比其他地方更宽些。
初春的天气,昼夜温差大,这会儿太阳还没落山,已显现出一丝凉意。高夏拢了拢身上大衣,沿着河边走了会儿,这边房子一家挨着一家,她完全分不清程晗说的具体位置。她正打算联系程晗家长,忽听到前面有人在说话。
男人身量高,他侧身站着,从高夏的角度看过去,稍微仰起头才能看到他左边面颊。落日的余晖落在男人身上,如今刚三月份,他只穿了件衬衫,袖口卷至手肘附近,露出精壮结实的胳膊。
他声音不低,似乎在斥责着什么,高夏往前走了几步发现男人身旁站着的是程晗。男人抬起手欲往程晗脸上招呼,高夏猛地想起数学陈老师说过的话,几乎没怎么多想加快脚步跑上前去。
程晗。她喊了声,急忙拉着程晗往边上躲了躲。
那边站着的两人有些懵。
高老师?怎么了?
程晗满脸困惑地看她,男生脸颊靠耳朵的地方磨破了点皮,高夏总算意识到不大对劲,再低头看男人的手,骨节分明的手指间捏了张创口贴。
男人走近将创口贴给程晗贴上,开口说:程晗你先进屋给你们老师倒杯茶。
程晗跑进院子里。
高老师,屋里来坐。男人又对高夏道。
高夏刚知道自己误会了,窘迫地看着脚下,沉默了片刻才抬起头,看向男人:程晗爸爸你好,我是程晗他们的班主任高程昭?
程昭。
话戛然而止,女人顿时呆愣在原地。
这张脸。
相同的名字,原来真的是他。
程昭低垂着头看她,男人蓄着一头短发,皮肤不算白皙,削薄的嘴唇微扯出抹弧度,他静静站着,突然伸出右手:高夏,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
第二章 重逢
高夏一时不知如何反应,她看着眼前这人,两手虚虚触碰又很快分开,男人手掌到处都是厚厚的老茧和皲裂。
她张张口半天没能再挤出句话,最后只能勉强笑了下。算起来,面前这人该有九年没见过,他比自己印象中成熟许多,原来那个眉清目秀的少年,如今棱角愈发分明,嗓音低沉得只让人觉得陌生。
原来程晗就是那个孩子。高夏总算反应过来,他都已经长这么大。
程昭,程晗,这名字一看就是亲兄弟,亏她自己还是语文老师,高夏眨眨眼,暗叹口气,跟着程昭进去屋里。
这房子原是一户徐姓村民的,修复工作基本已经完成,程昭付过租金住在这里。院子里摆着几根未处理过的木头和涂上清漆的木雕。程晗倒了两杯茶水过来,看高夏和程昭坐在那儿,刚想说两句,却让程昭打发出去。
高夏脑子这会极乱,刚踏入屋子时,觉得自己半分钟都坐不下去,她低头看了眼桌子上的《营造法式》和《古建筑木工》,好容易从纷乱的思绪中剥离出来,想起今天来的目的。
坐在她对面的程昭显然比她自在许多,他看着高夏带来的试卷翻看几眼笑道:高老师,我这也没上几天学,能教他的有限,程晗这小子在你班上,要是不听话你随便揍,我作为家长一定配合。
高夏安静听他说完,她神情复杂看了眼男人,她跟程昭同岁,从幼儿园到初中都在一起,那时候谁不知道程昭学习好,对他们来说,程昭完全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可就是这样的程昭,高中没上完就辍学。
此刻坐在高夏面前这人,言词轻飘、浮躁,除了这张脸,几乎瞧不出多少旧时的影子,在她记忆中的男生寡言少语,稳重得令人心安。她沉默了瞬才不疾不徐道:无论学校还是家庭教育,任何形式的体罚都是不赞成的,在程晗这个年龄段,还是要多引导。
那是,那是,还是你说得对。
高夏坐了会儿起身跟程昭告辞,程晗从院子里跑过来,高夏拍了拍他的肩:程晗很聪明,也很乐于助人,昨天赵梓琪还在日记里写你把橡皮借给她。
就是看赵梓琪到处在找,我就把我的给她,这没有什么。程晗不好意思地揉了下发,孩子不会掩藏情绪,咧嘴看向高夏,喜悦都明明白白写在脸上。
高老师,我送你。
高夏人已走到巷子里,程昭追了上来。
不用,谢谢你,学校离得不远。高夏笑着婉拒,你回去吧,程晗一个人在家里呢。
程昭便没有坚持。
她踩着青石板路,忽又转过身,见男人仍站在原地,她斟酌片刻,轻声喊出了声:程昭。
嗯?男人眸光掩在渐黯淡下去的天色中,看不太分明。
你这些年怎么样?
挺好的,你呢?
我也好。高夏笑笑,没等男人再说什么,扭过身走了。
程昭没回家,手扶着石制栏杆站在河边,默默低垂着头良久。周围太过安静,两岸民居倒映在河面上,漆黑一团,他偏头看去,女人身影早消失在巷口。
水面忽泛起波澜,对岸出来洗菜的阿姨看到程昭,操着当地方言笑着跟他打招呼:程工,吃饭了没啊,上次你给我做的那两个小板凳,好使着呢。
他看着河水失神,对方连喊了两声才反应过来: 还没,你用着合适就行,我也没怎么费事。
你看你,就是人好,我这艾草洗了准备蒸青团子的,明儿弄好了我给你们送点去啊,小晗人呢,放学了吗?
在家里写作业。
程昭手无意识蹭着石头栏杆上的雕花,这块地方因为年代久远,已经被人摸出包浆,光滑润泽,指腹冰冷的触感让他稍微心平气和了瞬。
他跟阿姨说了声,抬腿往家里走。
程晗没在房间里写作业,程昭在厨房找到了男生,男生踩着个小凳子在那儿翻炒锅铲,在程昭来厨房的时候,他已经炒好了番茄鸡蛋在旁边锅里温着。
程昭扶着门框没吭声,等程晗熄灭火,小心翼翼将青菜倒入盘子,从凳子上下来,男人才走过去,皱眉道:你学你的去,今天作业写完了没有,这些不用你弄。
程晗偏过头看他,嘀咕声道:又不是没做过。
程晗三岁时候就到程昭身边生活,那时候程昭也不过二十二岁,带着孩子还要工作,程晗比普通孩子在自理能力方面都要成熟些,五六岁时都会帮着家里干活。也就最近两三年,程晗上了小学后,程昭建筑公司渐渐走上轨道,日子才好过些。
程昭不理他,轻推搡了他下:我听你们老师说,这学期你们数学课刚学的除法,你掌握得不太好。
高老师找你告状了?
什么告状,就是跟我沟通你学习情况,作业别写了先,我再炒个芹菜肉丝,你去洗手,一会儿准备吃饭。
高夏一路走回去学校,女人明显有些心绪不宁,她已经很久没像最近这样焦躁,临到校门口,她扭头往村里望了望,昏黄的灯光映照着巷子,高夏轻轻喟叹口气,说不清当下感受。
原来两人已这么多年没见过,当初两人分开的时候不过二十,在最初几年,她偶尔还从共同长大的好友口中听过一两句程昭的消息,后来别人知道她不爱听,也没有再提。
临睡前高夏接到她妈赵春华打来的电话。
你是不知道,李丽琴今天又抱怨我给玥玥衣服穿多,你说这早晚冷,我给孩子多套件又怎么了。成天说我不懂,她倒是懂,还在儿科呆过,过年回娘家,怎么还把孩子照顾到医院去了,我就说别把孩子带着,你哥也真是的
赵春华女士在电话那端发了一顿牢骚,直跟高夏抱怨,高夏知道母亲和嫂子向来不对付,不好拦着母亲抱怨,等她说完了,才劝道:妈,过年那会儿一会儿冷一会儿热,别说玥玥,我们大人都受不了,她感冒哪能怪到嫂子身上。
你说要不是为了你哥和玥玥,我是肯定不愿意跟她一起过日子。赵春华想到一出是一出,她按捺不住,转而又操心起高夏:好了,不谈她了,说多了我头疼,你大姨给你介绍的那对象,加人微信了没,聊得怎么样?
恋耽美
按高夏她妈的话来说:你看他家那关系乱的,老爸败家子,后妈生的那个弟弟都能当他儿子了,以后还能捞到好?
后来两人相遇。
程昭袖子卷至胳膊,脚踩木头,手拿锯条粗声粗气对高夏讲:哎,高老师,我家这小子在你班上,要不听话你随便揍。
第一章 还没成家
临近新学期开学,高夏到南封小学刚两天,连学校还没怎么出过,学校就在南封镇南封村边上,大概一年前的时候,南封镇作为明代古村落遗址被列入规划,南封村里二三十栋明代古建筑都在修缮维护中。
高老师,四年三班的学籍信息我发给你了,你熟悉一下,这是纸质版的。教导处主任刘晓玲走进办公室,递过来一摞文件。
高夏却看着电脑上的名单在发呆,刘晓玲连喊了她两声,她才回过神,急忙从对方手中接过文件:刘姐,谢谢你。
没事,回头你有什么不了解的情况尽管问我,学校安排你当班主任也是对你的信任,何况你又是教语文的。刘晓玲是学校教务处主任,笑笑又问高夏,到我们这还习惯吧?配套设施肯定比不上市里头,不过等南封镇项目完成,咱这儿也要热闹起来。
她这话真没说错,学校之所以考虑让高夏这新来的老师担任班主任,很大一部分还就是因为高夏是语文老师。
对于十来岁的小学生而言,班主任存在的意义更像是人生导师,是可以倾诉的对象,语文课要求学生写日记及作文,这些都是孩子情感宣泄的方式。比起其他科目,更能与孩子们拉近距离。
挺习惯的,其实平时我也不怎么爱出门。高夏回她。
说得也是,咱哪有什么空闲的时间,下午还要参加班主任培训会议,别忘记。
高夏原来在安原市鼓楼区实验小学任教,安原市教育局有规定,评高级教师职称需要三年乡村小学教学经验。她半年前申请来交流,说来也巧,就在她申请书下来的时候,这项规定取消了。
高夏她妈觉得她运气糟糕,打着托人找关系,看能不能把高夏调回来的念头,最后还是高夏她哥劝阻。
高夏自己倒觉得没什么不好。
学校给她分配了宿舍,整个宿舍楼只有四五个老师住在这儿,下午开完会,隔壁几个老师喊高夏出去吃夜宵,南封镇这边人喜欢喝茶,就是这个时间点出来吃饭,老板端上桌的也是当地有名的炖茶。
高老师你试试,味道清甜。
高夏低头抿了口。
刘晓玲在一旁笑说:不过可别喝多,回头晚上睡不着。
这两天大家渐渐熟悉了些,坐在高夏对面的老师问她:高老师成家没,你调来南封这儿,家里人支持吗?
高夏年纪不算小,翻过年都二十九,她闻言微怔,又低头喝了口茶笑了一下:还没呢,家里不反对。
现在年轻人不像我们那时候,都不急有男朋友吗,没有让刘姐给你介绍个,她认识的年轻小伙子多。
她顺着对方话回了两句,刚喝了一杯茶,菜还没上桌,高夏的感情状况已经让人摸清楚了。
你这么一说,我倒想起来,南封中学里那个谁,教初二物理,我家老钱带着的,不也是从市里过来的么,回头我给你们牵个线。
高夏面上含笑听着没吭声。
饭店就在学校对面,吃完饭,高夏跟几人在附近散了会儿步。村子尚未开发完,这里的游人并不多。
傍晚炊烟升起,空气中弥漫着柴火清香,青砖灰瓦,弯弯曲曲的石板路延伸至村里。
年迈的阿婆躺在摇椅上,身上搁了台老式的收音机,机子浅吟低唱着婉转曲调。村口戴着副黑色防风耳罩的中年男人正在写生,高夏探头看过去,画纸上灰蒙蒙,看样子是刚上了个色。
在这地方呆久了,到别的地方总觉得不适应,太闹。不知道谁感慨了句。
其余几个老师纷纷附和。
高夏对于这份安静完全没法感同身受,在她上高中之前,一直生活在西平机务段的铁路大院。机务段负责火车头的存放、修理,铁路大院几平方公里的地方,几乎涵盖了所有生活所需的配套设施,有学校、医院、商店、电影院、体育馆等,甚至还有个小型的冰棒厂。
大院就在铁路沿线,轰隆的火车呼啸而过,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早听惯了哐当哐当的声音。
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投身铁路事业中,大部分都不会西平市当地方言,互相沟通全靠带着口音的普通话。高夏记得住在她家楼下的阿姨,那嗓门就不小,时常半夜都能听到她在家中说话。
学校给高夏安排的宿舍是单人间,地方不大,只能放得下一张床和书桌,但是整体条件不错,配了空调和独立卫生间。
她收拾好东西已准备上床睡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下午喝多茶,翻来覆去睡不着,她躺在床上看着白色的天花板,迷糊间又想起上午在学生名册上见过的名字。
高夏爬起身打开电脑,文件翻到四年三班的联系簿,班上叫做程晗的男生,父亲那栏赫然写着:程昭。
她盯着屏幕半晌,忽低低笑了两声,不过同名同姓而已,她只觉得自己此刻的行为异常可笑,重新上床,头埋进枕头里,不知过了多久,还是丝毫没有睡意。
高夏长得不难看,工作稳定,家里条件也不算差,祖辈两代人都是铁路上的职工。从她大学毕业开始,她妈赵春华女士就迫不及待安排她到处相亲,高夏从来没拒绝,就是这些年,愣没碰到个合适的。
她脾气好,性子温顺,长辈们说话她向来都只有听着的份,从没忤逆过,当初高考志愿也是依着家里报考师范类院校。家里纵然对高夏感情不顺的事意见颇多,但是看她这样乖觉,你说什么她都一副配合的模样,也不好再多言。
隔了两天学校正式开学,原来教四年三班的语文老师到了退休的时候,高夏过来正好补她的缺。开学不久学校照例单元测试,这已经是四年级下学期,高夏初来乍到,为了解班级情况计划安排次家访。
班上任教的数学老师特意私下跟高夏讲:你们班上那个程晗,回头你家访的时候说话注意点,他爸脾气不怎么好,有回就在学校大门口直接骂孩子,几个老师跑过去劝了半天才管用。不过你也别太担心人倒是个好人,热心得很,咱学校桌椅坏了,都是他让工人帮着修。
高夏知道程晗,前两天她还因为这孩子爸爸的名字跟自己前男友一样,神经过敏了会儿。男生成绩一般,个子高,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听学校老师讲他爸承包了村子里好几栋古建筑修复,半年前程晗刚跟着他爸转学到这儿。
班上二十五个孩子,都是南封古镇这附近的,高夏连跑了几天,孩子们有些是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也不少,不过现在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比较重视,高夏去各家拜访,几乎每家都很热情。
程晗就住在南封村里,从学校走过去大概几百米的距离,高夏处理完学校的事情才往村子里去,她跟在班级群里跟家长都沟通过,约好五点家访。
南封村依河而建,村中房屋的整体构造依旧保持着明初时期的风格,和大多数水乡不同,它处于古运河的延伸段,因此横穿村子的河流比其他地方更宽些。
初春的天气,昼夜温差大,这会儿太阳还没落山,已显现出一丝凉意。高夏拢了拢身上大衣,沿着河边走了会儿,这边房子一家挨着一家,她完全分不清程晗说的具体位置。她正打算联系程晗家长,忽听到前面有人在说话。
男人身量高,他侧身站着,从高夏的角度看过去,稍微仰起头才能看到他左边面颊。落日的余晖落在男人身上,如今刚三月份,他只穿了件衬衫,袖口卷至手肘附近,露出精壮结实的胳膊。
他声音不低,似乎在斥责着什么,高夏往前走了几步发现男人身旁站着的是程晗。男人抬起手欲往程晗脸上招呼,高夏猛地想起数学陈老师说过的话,几乎没怎么多想加快脚步跑上前去。
程晗。她喊了声,急忙拉着程晗往边上躲了躲。
那边站着的两人有些懵。
高老师?怎么了?
程晗满脸困惑地看她,男生脸颊靠耳朵的地方磨破了点皮,高夏总算意识到不大对劲,再低头看男人的手,骨节分明的手指间捏了张创口贴。
男人走近将创口贴给程晗贴上,开口说:程晗你先进屋给你们老师倒杯茶。
程晗跑进院子里。
高老师,屋里来坐。男人又对高夏道。
高夏刚知道自己误会了,窘迫地看着脚下,沉默了片刻才抬起头,看向男人:程晗爸爸你好,我是程晗他们的班主任高程昭?
程昭。
话戛然而止,女人顿时呆愣在原地。
这张脸。
相同的名字,原来真的是他。
程昭低垂着头看她,男人蓄着一头短发,皮肤不算白皙,削薄的嘴唇微扯出抹弧度,他静静站着,突然伸出右手:高夏,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
第二章 重逢
高夏一时不知如何反应,她看着眼前这人,两手虚虚触碰又很快分开,男人手掌到处都是厚厚的老茧和皲裂。
她张张口半天没能再挤出句话,最后只能勉强笑了下。算起来,面前这人该有九年没见过,他比自己印象中成熟许多,原来那个眉清目秀的少年,如今棱角愈发分明,嗓音低沉得只让人觉得陌生。
原来程晗就是那个孩子。高夏总算反应过来,他都已经长这么大。
程昭,程晗,这名字一看就是亲兄弟,亏她自己还是语文老师,高夏眨眨眼,暗叹口气,跟着程昭进去屋里。
这房子原是一户徐姓村民的,修复工作基本已经完成,程昭付过租金住在这里。院子里摆着几根未处理过的木头和涂上清漆的木雕。程晗倒了两杯茶水过来,看高夏和程昭坐在那儿,刚想说两句,却让程昭打发出去。
高夏脑子这会极乱,刚踏入屋子时,觉得自己半分钟都坐不下去,她低头看了眼桌子上的《营造法式》和《古建筑木工》,好容易从纷乱的思绪中剥离出来,想起今天来的目的。
坐在她对面的程昭显然比她自在许多,他看着高夏带来的试卷翻看几眼笑道:高老师,我这也没上几天学,能教他的有限,程晗这小子在你班上,要是不听话你随便揍,我作为家长一定配合。
高夏安静听他说完,她神情复杂看了眼男人,她跟程昭同岁,从幼儿园到初中都在一起,那时候谁不知道程昭学习好,对他们来说,程昭完全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可就是这样的程昭,高中没上完就辍学。
此刻坐在高夏面前这人,言词轻飘、浮躁,除了这张脸,几乎瞧不出多少旧时的影子,在她记忆中的男生寡言少语,稳重得令人心安。她沉默了瞬才不疾不徐道:无论学校还是家庭教育,任何形式的体罚都是不赞成的,在程晗这个年龄段,还是要多引导。
那是,那是,还是你说得对。
高夏坐了会儿起身跟程昭告辞,程晗从院子里跑过来,高夏拍了拍他的肩:程晗很聪明,也很乐于助人,昨天赵梓琪还在日记里写你把橡皮借给她。
就是看赵梓琪到处在找,我就把我的给她,这没有什么。程晗不好意思地揉了下发,孩子不会掩藏情绪,咧嘴看向高夏,喜悦都明明白白写在脸上。
高老师,我送你。
高夏人已走到巷子里,程昭追了上来。
不用,谢谢你,学校离得不远。高夏笑着婉拒,你回去吧,程晗一个人在家里呢。
程昭便没有坚持。
她踩着青石板路,忽又转过身,见男人仍站在原地,她斟酌片刻,轻声喊出了声:程昭。
嗯?男人眸光掩在渐黯淡下去的天色中,看不太分明。
你这些年怎么样?
挺好的,你呢?
我也好。高夏笑笑,没等男人再说什么,扭过身走了。
程昭没回家,手扶着石制栏杆站在河边,默默低垂着头良久。周围太过安静,两岸民居倒映在河面上,漆黑一团,他偏头看去,女人身影早消失在巷口。
水面忽泛起波澜,对岸出来洗菜的阿姨看到程昭,操着当地方言笑着跟他打招呼:程工,吃饭了没啊,上次你给我做的那两个小板凳,好使着呢。
他看着河水失神,对方连喊了两声才反应过来: 还没,你用着合适就行,我也没怎么费事。
你看你,就是人好,我这艾草洗了准备蒸青团子的,明儿弄好了我给你们送点去啊,小晗人呢,放学了吗?
在家里写作业。
程昭手无意识蹭着石头栏杆上的雕花,这块地方因为年代久远,已经被人摸出包浆,光滑润泽,指腹冰冷的触感让他稍微心平气和了瞬。
他跟阿姨说了声,抬腿往家里走。
程晗没在房间里写作业,程昭在厨房找到了男生,男生踩着个小凳子在那儿翻炒锅铲,在程昭来厨房的时候,他已经炒好了番茄鸡蛋在旁边锅里温着。
程昭扶着门框没吭声,等程晗熄灭火,小心翼翼将青菜倒入盘子,从凳子上下来,男人才走过去,皱眉道:你学你的去,今天作业写完了没有,这些不用你弄。
程晗偏过头看他,嘀咕声道:又不是没做过。
程晗三岁时候就到程昭身边生活,那时候程昭也不过二十二岁,带着孩子还要工作,程晗比普通孩子在自理能力方面都要成熟些,五六岁时都会帮着家里干活。也就最近两三年,程晗上了小学后,程昭建筑公司渐渐走上轨道,日子才好过些。
程昭不理他,轻推搡了他下:我听你们老师说,这学期你们数学课刚学的除法,你掌握得不太好。
高老师找你告状了?
什么告状,就是跟我沟通你学习情况,作业别写了先,我再炒个芹菜肉丝,你去洗手,一会儿准备吃饭。
高夏一路走回去学校,女人明显有些心绪不宁,她已经很久没像最近这样焦躁,临到校门口,她扭头往村里望了望,昏黄的灯光映照着巷子,高夏轻轻喟叹口气,说不清当下感受。
原来两人已这么多年没见过,当初两人分开的时候不过二十,在最初几年,她偶尔还从共同长大的好友口中听过一两句程昭的消息,后来别人知道她不爱听,也没有再提。
临睡前高夏接到她妈赵春华打来的电话。
你是不知道,李丽琴今天又抱怨我给玥玥衣服穿多,你说这早晚冷,我给孩子多套件又怎么了。成天说我不懂,她倒是懂,还在儿科呆过,过年回娘家,怎么还把孩子照顾到医院去了,我就说别把孩子带着,你哥也真是的
赵春华女士在电话那端发了一顿牢骚,直跟高夏抱怨,高夏知道母亲和嫂子向来不对付,不好拦着母亲抱怨,等她说完了,才劝道:妈,过年那会儿一会儿冷一会儿热,别说玥玥,我们大人都受不了,她感冒哪能怪到嫂子身上。
你说要不是为了你哥和玥玥,我是肯定不愿意跟她一起过日子。赵春华想到一出是一出,她按捺不住,转而又操心起高夏:好了,不谈她了,说多了我头疼,你大姨给你介绍的那对象,加人微信了没,聊得怎么样?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