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时已到全文(146)
小兵强笑着抬起头,看向那正死死皱眉看着自己的王副将。
盆栽后,那两人火速地逃离了现场。
将将军孤立无援的小兵快哭出来了。
替我去办件事。
小兵立即改蹲为跪,扯出笑脸:您说!
王敬勇正色低声交待道:去帮我查一查顾听南的家中人口背景,越快越仔细越好。
他必须找个人出来日后好替他主持公道!
他就不信,她家中没人管得了她!
小兵打了个激灵:是!
这八卦,到头来不还是叫他手到擒来了吗!
天色暗下,东宫内却通亮如白昼,琉璃彩灯高悬,舞乐声入耳。
宴上,男女分左右入席,除却宗亲官员之外,受邀的各国使臣也无一缺席太子为储君,更是日后、甚至是不久之后的新君,这一点,任谁都是再清楚不过的。
宴席过半,有宫人在太子耳边低声传了句话,太子遂起身向众人说明有事需前去料理,暂时离席而去。
宴上热闹依旧,诸人推杯换盏,酒意催人,兴至浓时,又因储君离席,那些异国使臣与诸侯更是少了拘束之感。
不多时,一名内侍来到了萧牧身边,低声道:太子殿下请萧节使去往书房一叙。
这话传的隐秘,萧牧微颔首起身。
离去之际,他向衡玉的方向看了一眼,与她几不可察地微一点头。
衡玉看一眼他身前引路的内侍,回他以会意的眼神。
那小子便是定北侯萧牧?见得萧牧离去的背影,一个生着异族面孔的男人拿异族语说道:看起来不过如此,就这么一个白面小子,竟也能将你们吓破了胆?
第223章 吾少时有一挚友
男人身边的下属说道:叶护可不能小瞧了他,两年前努特勤便是于阵前死于此人之手
那蓄着络腮胡的男人闻言眼底闪过一丝凶光:我当然记得此事!阿努之仇,我一定要报!
他又闷了一大口酒,视线扫过宴上百官:大汗畏战,阿努一死,他便求和迟早有一日,我要将这些贪得无厌的盛人通通踩在脚底!
说话间,他的目光落在某处,微眯起凶光显露的眼睛:听说那就是萧牧的亲娘?
就是她。那名下属说道:听闻这萧牧至今还没娶妻,自幼同其母相依为命长大,家里就剩下这么一个亲娘。
男人闻言眼中闪过讥笑,仗着一口身边人听不懂的突厥语肆无忌惮地嘲笑道:原来是个寡妇!
那下属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等着瞧,早晚我也要叫他尝尝亲人被屠的滋味!男人嘭地放下酒碗,拿蹩口的大盛话使唤宫娥:给我们倒酒!
衡玉微皱着眉看向对面那大碗饮酒的两名突厥人。
我家猫儿可是听得懂他们在说什么?她身边的永阳长公主放下银箸,问道。
衡玉微点头:大致听得懂一些。
她幼时随阿翁游历各处,因有强闻博记之能,对各处语言便都粗通一二。
且那二人言语间分明提到了萧牧,且那般神态与眼神,纵然是猜,也能猜得出必然不会是什么好话。
永阳长公主也看向那名喝的面色通红的突厥使臣:若我没记错的话,此人名唤伽阙,其弟伽努,两年前带兵进犯我大盛疆土,数月间便破了信都城门。彼时萧节使奉旨率卢龙军前往驰援,亲手斩杀了伽努,将突厥大军驱逐出了雁门,逼得新任可汗向大盛求和
她说着,似有若无地叹了口气:战事虽止,但人心中的仇恨与贪欲轻易不会消散,所谓太平,也皆是制衡之下的短暂表象而已。
衡玉看向那两名姿态嚣张的突厥人:纵是表象,也只求能够长久一些。
这便是武将镇守边境的意义所在了。永阳长公主含笑道:有他在,北境之太平,总能长久些的。
此时,一道小身影走了过来,笑着唤道:永阳姑婆,老师
仪儿今日倒坐得住。永阳长公主含笑道:竟坐到现下还未跑出去。
嘉仪郡主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实在枯燥得紧,父王也走了仪儿想带老师去看样东西解解闷。
去便是了。永阳长公主道:若待会儿你阿娘问起,姑婆替你挡着。
多谢姑婆!
嘉仪郡主喜笑颜开,朝衡玉眨了眨眼。
衡玉笑着起身,牵起女孩子的手,二人一同悄悄离席而去。
郡主要去何处,看何物?出了大殿,衡玉问道。
少陵阿舅今日入宫带来了几册孤本,就在那些诞辰礼当中。嘉仪郡主兴致勃勃,迫不及待地道:老师,咱们先去瞧瞧!
衡玉笑着点了头。
另一边,萧牧随着那名内侍,来到了太子的书房内,正抬手施礼。
萧节使不必多礼。太子起身相迎之际,语气温和带些歉意,坦诚直言道:席上人多眼杂,为恐生出不必要的麻烦,吾唯有先行借故离席,再使人暗中邀萧节使来至,实在多有失礼。
殿下言重了。萧牧道:殿下为储君,臣为武将,为杜止流言,理当谨慎待之。
太子闻言露出笑意:若非如此,吾早该邀萧节使单独一叙了。苦于未曾寻到合适时机,只能借今日之便
说着,抬手示意萧牧落座:此处无旁人在,枯坐无趣,不如边对弈边叙话,如何?
看向那备好的棋盘,萧牧道:臣不精棋艺,恐怕陪不了殿下。
太子笑了笑:萧节使莫要过谦了,吾可是听吉大人说过的,在营洲时,萧节使常同吉娘子对弈!吉娘子之棋艺,可绝非寻常人招架得了的。
萧牧微敛眸,露出些许笑意。
这是在试探他,乃至诓他的话了
他未正面回答什么,只道:若殿下不嫌,臣便只能献丑了。
太子笑着道:萧节使快快请坐。
二人于棋盘左右落座,太子抬手让出白子:萧节使为客,当先行。
萧牧未推辞,执白棋落子。
太子也笑着落下第一子,边说道:萧节使之心,吾向来明朗近年来父皇之疑,却也是有目共睹。
萧牧执棋的手指微顿间,只听太子继续往下说道:自古以来,纵观前人,可知身处帝位者,多疑者十中有九然而并非自古以来皆是如此,便为对。
二人先后落子,太子的声音好似闲聊一般:萧节使此来京师,是否有所图?
萧牧未曾抬眼,视线落于棋盘之上,亦直言道:臣有所图,为图消去帝王之疑,愿君臣相和,以谋北地长久之太平。
太子看向他,眼中笑意更深几许:我猜也是如此。
旋即道:这本该为朝廷之虑,却反为萧节使以身犯险之愿,此乃朝廷之过失,亦要多谢萧节使大义。
此乃臣分内事。萧牧并不多言。
这些年来,萧节使驻守北地,屡建奇功,实为大盛之幸,吾一直感佩于心。太子认真落子,亦认真说着:朝廷待萧节使多有亏欠,但吾保证,从前之事,日后不会再有了。
萧牧道:能得殿下信任,臣甚是感激。
太子闻言笑笑:可萧节使待吾,却是防备颇深,自入此处,所答便皆是寥寥数字而已。
臣一贯不善言辞,望殿下见谅。
无妨。太子笑着道:吾之所言,听来拉拢怀柔之意甚明,的确过于直白浅薄了些萧节使纵是觉得唐突,也是人之常情。
片刻后,萧牧道:殿下赤诚坦然,是为少见而可贵。
不。太子笑着摇头:吾也并非总是如此的。
萧牧微抬首,看向他。
我身居储君之位多年,若说全无心机算计,纵然萧节使肯信,我自己也不敢信。太子也看着萧牧,道:但萧节使不同,吾第一次远远见到萧节使时,便觉有似曾相识之感,不似陌生外人
萧牧未曾露出半分异样之态,只微微笑了笑。
吾少时,有一挚友。太子继续落子,掩去眼底提及故人之时的那一丝起伏:他与萧节使年岁相近。
说着,笑了笑:但性情却截然不同。
他性子张扬了些。说起故友,太子面上始终有着淡淡笑意:话也是我们几人当中最多的一个。他为将门子弟,自幼习武,刀剑骑射皆精,七八岁时便曾随父上过战场,长住军营。
太子声音渐低了些:他向来极爱钻研兵法之道,今日若在此,必会缠着萧节使问个不停的。
萧牧未动声色,只问道:不知殿下这位挚友,如今身在何处?
他早年便不在了。
萧牧落子动作慢了半拍,沉默下来。
不善言辞之人触碰到不该触碰的话题,总是以沉默收尾的。
通敌之罪太子声音平缓,带着一丝极难察觉的颤意:当年事出突然,我亦太过年少,没有能力护得住他及他家中之人,但我一直都知道,他们是被人构陷。
萧牧眼睫微动,道:殿下是找到了什么证据线索吗?
尚未。太子摇头:无需证据,我亦笃信。
啪嗒一声轻响,萧牧定定落子。
所以,此番萧节使入京,吾便时常在想,定不能再让昔年之事重现了。太子的声音像是在同自己做着允诺:不可再重蹈覆辙了。
片刻后,萧牧道:自臣入京来,殿下暗中照拂之处颇多,臣皆铭感五内。殿下,从未负仁明二字。
仁明太子笑道:这二字过重了些,吾自认尚且担不起。
但时长日久,吾希望终有一日可配得上这二字。他看向萧牧:便请萧节使做个见证如何?
四目相对,萧牧笑道:臣愿担此职。
太子不由笑了两声,再看向那与他记忆中截然不同的棋路,若有所思道:都说棋盘如战场,可萧节使重守不攻,倒不像是三年收复五城之风莫非是刻意相让于吾?
兵家之道未必悉数适用棋局。萧牧道:臣棋艺不精,若太过激进,只恐在殿下面前出丑更快。
太子笑了笑,不知信是没信,只道:不妨下完这局再说,且还不知最后出丑者何人,该萧节使落子了
萧牧手中棋子应声而落,发出清脆声响。
衡玉独自折返回席上之时,席上众人已离去了大半。
见永阳长公主还在,她遂上前去:殿下怎还未回去?
自是在等着你。永阳长公主玩笑着道:宴上人杂,恐你惹出什么麻烦来,我走了,谁给你收拾烂摊子?
衡玉笑着将她从座上扶起:那您还真是思虑周全。
不过,收拾烂摊子只怕是假,恐她再遇上诸如河东王之流是真。
永阳长公主笑着道:既无烂摊子可收拾,那便随我回去吧。
衡玉笑着与她一同离席,临出大殿之际,看了一眼萧夫人的位置,见那里空空如也,便压低声音问了一句:萧伯母可是回去了?
永阳长公主也看过去:应当是,有一会儿没见着人了。
见衡玉又朝男席看去,她笑了道:莫看了,那位还没回来。
衡玉也不害臊,笑着点了点头,与长公主踏出了殿门。
此时,一道摇摇晃晃的魁梧身影从外面回来,险些就撞到衡玉。
其蓁拦在衡玉和长公主身前,微皱眉看着那名满脸胡子的突厥大汉。
正大汉正是那名唤伽阙的突厥使臣。
他微眯了眼睛看向衡玉及永阳长公主,皮笑肉不笑地挤出个笑来,口中说了句生僻的突厥语,便回到了殿中。
准是无甚好话。其蓁冷声道:粗鄙蛮夷难以教化。
衡玉看向那道背影,只见对方重新坐回了位置上,与同伴不知低声说了句什么,而后二人又端起了酒碗,碰了一下。
走吧。永阳长公主道。
衡玉点头。
永阳长公主出入内宫,亦被特允可乘轿而行,衡玉未跟着一同坐轿,只与其蓁一起跟在轿子旁走着。
禁宫外,众官员命妇的家仆女使皆候在那里,等候自家主人。
姑娘。翠槐走上前来,朝衡玉福身。
衡玉却看向了她身后的一名女使,唤道:春卷?
见衡玉主动喊了自己,一直谨记着自家夫人交待,心知不可在外人面前与吉娘子太过亲近的春卷这才上前福身行礼:吉娘子。
萧伯母还未出宫吗?衡玉问。
春卷摇头:未曾。
衡玉看向宫门内三三两两走出来的官员家眷,犹豫了一瞬,到底是道:我回去看看。
下了轿的永阳长公主闻得此言,并未阻止,只与其蓁道:我少了支珠钗,不知是否落在了席上,你陪着小玉儿一道儿回去找找。
其蓁会意应下。
各府马车就候在此处,衡玉遂道:那殿下且先去车中歇息,我去去便回。
永阳长公主轻点头。
衡玉与其蓁一路回到办宴的殿中,路上未曾得见萧夫人身影,殿内亦未能寻到人。
会不会去寻了萧节使?其蓁猜测道。
他应是去了太子殿下处。衡玉压低了声音,斟酌着道:容我让人去问一问。
好在此处是东宫,宫人也多是她熟悉的,她叫了一名眼熟的宫娥上前询问道:可曾瞧见了定北侯府上的萧夫人?
宫娥想了想,道:先前只见萧夫人离了席,便未见再回来了。
衡玉问:彼时萧夫人身边可有宫人相随?
宫娥摇头:好像没有,萧夫人是独自一人。
独自一人,那便是无需引路,可萧伯母并不熟悉东宫
衡玉于心中思索间,边又问道:有多久了?
前后应有小半个时辰了。
听到此处,衡玉心中忽地涌起一阵不安。
这么久了,未曾出宫,也未曾再回到殿中,那萧伯母究竟独自去了何处?
恋耽美
盆栽后,那两人火速地逃离了现场。
将将军孤立无援的小兵快哭出来了。
替我去办件事。
小兵立即改蹲为跪,扯出笑脸:您说!
王敬勇正色低声交待道:去帮我查一查顾听南的家中人口背景,越快越仔细越好。
他必须找个人出来日后好替他主持公道!
他就不信,她家中没人管得了她!
小兵打了个激灵:是!
这八卦,到头来不还是叫他手到擒来了吗!
天色暗下,东宫内却通亮如白昼,琉璃彩灯高悬,舞乐声入耳。
宴上,男女分左右入席,除却宗亲官员之外,受邀的各国使臣也无一缺席太子为储君,更是日后、甚至是不久之后的新君,这一点,任谁都是再清楚不过的。
宴席过半,有宫人在太子耳边低声传了句话,太子遂起身向众人说明有事需前去料理,暂时离席而去。
宴上热闹依旧,诸人推杯换盏,酒意催人,兴至浓时,又因储君离席,那些异国使臣与诸侯更是少了拘束之感。
不多时,一名内侍来到了萧牧身边,低声道:太子殿下请萧节使去往书房一叙。
这话传的隐秘,萧牧微颔首起身。
离去之际,他向衡玉的方向看了一眼,与她几不可察地微一点头。
衡玉看一眼他身前引路的内侍,回他以会意的眼神。
那小子便是定北侯萧牧?见得萧牧离去的背影,一个生着异族面孔的男人拿异族语说道:看起来不过如此,就这么一个白面小子,竟也能将你们吓破了胆?
第223章 吾少时有一挚友
男人身边的下属说道:叶护可不能小瞧了他,两年前努特勤便是于阵前死于此人之手
那蓄着络腮胡的男人闻言眼底闪过一丝凶光:我当然记得此事!阿努之仇,我一定要报!
他又闷了一大口酒,视线扫过宴上百官:大汗畏战,阿努一死,他便求和迟早有一日,我要将这些贪得无厌的盛人通通踩在脚底!
说话间,他的目光落在某处,微眯起凶光显露的眼睛:听说那就是萧牧的亲娘?
就是她。那名下属说道:听闻这萧牧至今还没娶妻,自幼同其母相依为命长大,家里就剩下这么一个亲娘。
男人闻言眼中闪过讥笑,仗着一口身边人听不懂的突厥语肆无忌惮地嘲笑道:原来是个寡妇!
那下属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等着瞧,早晚我也要叫他尝尝亲人被屠的滋味!男人嘭地放下酒碗,拿蹩口的大盛话使唤宫娥:给我们倒酒!
衡玉微皱着眉看向对面那大碗饮酒的两名突厥人。
我家猫儿可是听得懂他们在说什么?她身边的永阳长公主放下银箸,问道。
衡玉微点头:大致听得懂一些。
她幼时随阿翁游历各处,因有强闻博记之能,对各处语言便都粗通一二。
且那二人言语间分明提到了萧牧,且那般神态与眼神,纵然是猜,也能猜得出必然不会是什么好话。
永阳长公主也看向那名喝的面色通红的突厥使臣:若我没记错的话,此人名唤伽阙,其弟伽努,两年前带兵进犯我大盛疆土,数月间便破了信都城门。彼时萧节使奉旨率卢龙军前往驰援,亲手斩杀了伽努,将突厥大军驱逐出了雁门,逼得新任可汗向大盛求和
她说着,似有若无地叹了口气:战事虽止,但人心中的仇恨与贪欲轻易不会消散,所谓太平,也皆是制衡之下的短暂表象而已。
衡玉看向那两名姿态嚣张的突厥人:纵是表象,也只求能够长久一些。
这便是武将镇守边境的意义所在了。永阳长公主含笑道:有他在,北境之太平,总能长久些的。
此时,一道小身影走了过来,笑着唤道:永阳姑婆,老师
仪儿今日倒坐得住。永阳长公主含笑道:竟坐到现下还未跑出去。
嘉仪郡主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实在枯燥得紧,父王也走了仪儿想带老师去看样东西解解闷。
去便是了。永阳长公主道:若待会儿你阿娘问起,姑婆替你挡着。
多谢姑婆!
嘉仪郡主喜笑颜开,朝衡玉眨了眨眼。
衡玉笑着起身,牵起女孩子的手,二人一同悄悄离席而去。
郡主要去何处,看何物?出了大殿,衡玉问道。
少陵阿舅今日入宫带来了几册孤本,就在那些诞辰礼当中。嘉仪郡主兴致勃勃,迫不及待地道:老师,咱们先去瞧瞧!
衡玉笑着点了头。
另一边,萧牧随着那名内侍,来到了太子的书房内,正抬手施礼。
萧节使不必多礼。太子起身相迎之际,语气温和带些歉意,坦诚直言道:席上人多眼杂,为恐生出不必要的麻烦,吾唯有先行借故离席,再使人暗中邀萧节使来至,实在多有失礼。
殿下言重了。萧牧道:殿下为储君,臣为武将,为杜止流言,理当谨慎待之。
太子闻言露出笑意:若非如此,吾早该邀萧节使单独一叙了。苦于未曾寻到合适时机,只能借今日之便
说着,抬手示意萧牧落座:此处无旁人在,枯坐无趣,不如边对弈边叙话,如何?
看向那备好的棋盘,萧牧道:臣不精棋艺,恐怕陪不了殿下。
太子笑了笑:萧节使莫要过谦了,吾可是听吉大人说过的,在营洲时,萧节使常同吉娘子对弈!吉娘子之棋艺,可绝非寻常人招架得了的。
萧牧微敛眸,露出些许笑意。
这是在试探他,乃至诓他的话了
他未正面回答什么,只道:若殿下不嫌,臣便只能献丑了。
太子笑着道:萧节使快快请坐。
二人于棋盘左右落座,太子抬手让出白子:萧节使为客,当先行。
萧牧未推辞,执白棋落子。
太子也笑着落下第一子,边说道:萧节使之心,吾向来明朗近年来父皇之疑,却也是有目共睹。
萧牧执棋的手指微顿间,只听太子继续往下说道:自古以来,纵观前人,可知身处帝位者,多疑者十中有九然而并非自古以来皆是如此,便为对。
二人先后落子,太子的声音好似闲聊一般:萧节使此来京师,是否有所图?
萧牧未曾抬眼,视线落于棋盘之上,亦直言道:臣有所图,为图消去帝王之疑,愿君臣相和,以谋北地长久之太平。
太子看向他,眼中笑意更深几许:我猜也是如此。
旋即道:这本该为朝廷之虑,却反为萧节使以身犯险之愿,此乃朝廷之过失,亦要多谢萧节使大义。
此乃臣分内事。萧牧并不多言。
这些年来,萧节使驻守北地,屡建奇功,实为大盛之幸,吾一直感佩于心。太子认真落子,亦认真说着:朝廷待萧节使多有亏欠,但吾保证,从前之事,日后不会再有了。
萧牧道:能得殿下信任,臣甚是感激。
太子闻言笑笑:可萧节使待吾,却是防备颇深,自入此处,所答便皆是寥寥数字而已。
臣一贯不善言辞,望殿下见谅。
无妨。太子笑着道:吾之所言,听来拉拢怀柔之意甚明,的确过于直白浅薄了些萧节使纵是觉得唐突,也是人之常情。
片刻后,萧牧道:殿下赤诚坦然,是为少见而可贵。
不。太子笑着摇头:吾也并非总是如此的。
萧牧微抬首,看向他。
我身居储君之位多年,若说全无心机算计,纵然萧节使肯信,我自己也不敢信。太子也看着萧牧,道:但萧节使不同,吾第一次远远见到萧节使时,便觉有似曾相识之感,不似陌生外人
萧牧未曾露出半分异样之态,只微微笑了笑。
吾少时,有一挚友。太子继续落子,掩去眼底提及故人之时的那一丝起伏:他与萧节使年岁相近。
说着,笑了笑:但性情却截然不同。
他性子张扬了些。说起故友,太子面上始终有着淡淡笑意:话也是我们几人当中最多的一个。他为将门子弟,自幼习武,刀剑骑射皆精,七八岁时便曾随父上过战场,长住军营。
太子声音渐低了些:他向来极爱钻研兵法之道,今日若在此,必会缠着萧节使问个不停的。
萧牧未动声色,只问道:不知殿下这位挚友,如今身在何处?
他早年便不在了。
萧牧落子动作慢了半拍,沉默下来。
不善言辞之人触碰到不该触碰的话题,总是以沉默收尾的。
通敌之罪太子声音平缓,带着一丝极难察觉的颤意:当年事出突然,我亦太过年少,没有能力护得住他及他家中之人,但我一直都知道,他们是被人构陷。
萧牧眼睫微动,道:殿下是找到了什么证据线索吗?
尚未。太子摇头:无需证据,我亦笃信。
啪嗒一声轻响,萧牧定定落子。
所以,此番萧节使入京,吾便时常在想,定不能再让昔年之事重现了。太子的声音像是在同自己做着允诺:不可再重蹈覆辙了。
片刻后,萧牧道:自臣入京来,殿下暗中照拂之处颇多,臣皆铭感五内。殿下,从未负仁明二字。
仁明太子笑道:这二字过重了些,吾自认尚且担不起。
但时长日久,吾希望终有一日可配得上这二字。他看向萧牧:便请萧节使做个见证如何?
四目相对,萧牧笑道:臣愿担此职。
太子不由笑了两声,再看向那与他记忆中截然不同的棋路,若有所思道:都说棋盘如战场,可萧节使重守不攻,倒不像是三年收复五城之风莫非是刻意相让于吾?
兵家之道未必悉数适用棋局。萧牧道:臣棋艺不精,若太过激进,只恐在殿下面前出丑更快。
太子笑了笑,不知信是没信,只道:不妨下完这局再说,且还不知最后出丑者何人,该萧节使落子了
萧牧手中棋子应声而落,发出清脆声响。
衡玉独自折返回席上之时,席上众人已离去了大半。
见永阳长公主还在,她遂上前去:殿下怎还未回去?
自是在等着你。永阳长公主玩笑着道:宴上人杂,恐你惹出什么麻烦来,我走了,谁给你收拾烂摊子?
衡玉笑着将她从座上扶起:那您还真是思虑周全。
不过,收拾烂摊子只怕是假,恐她再遇上诸如河东王之流是真。
永阳长公主笑着道:既无烂摊子可收拾,那便随我回去吧。
衡玉笑着与她一同离席,临出大殿之际,看了一眼萧夫人的位置,见那里空空如也,便压低声音问了一句:萧伯母可是回去了?
永阳长公主也看过去:应当是,有一会儿没见着人了。
见衡玉又朝男席看去,她笑了道:莫看了,那位还没回来。
衡玉也不害臊,笑着点了点头,与长公主踏出了殿门。
此时,一道摇摇晃晃的魁梧身影从外面回来,险些就撞到衡玉。
其蓁拦在衡玉和长公主身前,微皱眉看着那名满脸胡子的突厥大汉。
正大汉正是那名唤伽阙的突厥使臣。
他微眯了眼睛看向衡玉及永阳长公主,皮笑肉不笑地挤出个笑来,口中说了句生僻的突厥语,便回到了殿中。
准是无甚好话。其蓁冷声道:粗鄙蛮夷难以教化。
衡玉看向那道背影,只见对方重新坐回了位置上,与同伴不知低声说了句什么,而后二人又端起了酒碗,碰了一下。
走吧。永阳长公主道。
衡玉点头。
永阳长公主出入内宫,亦被特允可乘轿而行,衡玉未跟着一同坐轿,只与其蓁一起跟在轿子旁走着。
禁宫外,众官员命妇的家仆女使皆候在那里,等候自家主人。
姑娘。翠槐走上前来,朝衡玉福身。
衡玉却看向了她身后的一名女使,唤道:春卷?
见衡玉主动喊了自己,一直谨记着自家夫人交待,心知不可在外人面前与吉娘子太过亲近的春卷这才上前福身行礼:吉娘子。
萧伯母还未出宫吗?衡玉问。
春卷摇头:未曾。
衡玉看向宫门内三三两两走出来的官员家眷,犹豫了一瞬,到底是道:我回去看看。
下了轿的永阳长公主闻得此言,并未阻止,只与其蓁道:我少了支珠钗,不知是否落在了席上,你陪着小玉儿一道儿回去找找。
其蓁会意应下。
各府马车就候在此处,衡玉遂道:那殿下且先去车中歇息,我去去便回。
永阳长公主轻点头。
衡玉与其蓁一路回到办宴的殿中,路上未曾得见萧夫人身影,殿内亦未能寻到人。
会不会去寻了萧节使?其蓁猜测道。
他应是去了太子殿下处。衡玉压低了声音,斟酌着道:容我让人去问一问。
好在此处是东宫,宫人也多是她熟悉的,她叫了一名眼熟的宫娥上前询问道:可曾瞧见了定北侯府上的萧夫人?
宫娥想了想,道:先前只见萧夫人离了席,便未见再回来了。
衡玉问:彼时萧夫人身边可有宫人相随?
宫娥摇头:好像没有,萧夫人是独自一人。
独自一人,那便是无需引路,可萧伯母并不熟悉东宫
衡玉于心中思索间,边又问道:有多久了?
前后应有小半个时辰了。
听到此处,衡玉心中忽地涌起一阵不安。
这么久了,未曾出宫,也未曾再回到殿中,那萧伯母究竟独自去了何处?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