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46 章
大明朝的另类史 作者:梅毅/赫连勃勃大王
第 46 章
结果,王守仁果然因外出,未被宁王在南昌宴会时逮住。
宁王六月二十四日正式造反,六月二十五日王守仁在丰城知道消息,立即往江西回赶。临江知府欢喜无限,忙把他迎入城中商议对敌之策。
王守仁虽为文臣,极晓兵法大略,他说:“宸濠若出上策,会直捣京师,出其不意,则社稷可危;若出中策,直趋南京,则大江南北一时会尽为其所据;如只据守江西省城,则出下策,可一举擒灭之!”
于是,他立即派人令在通往北京、南京的要害处设置疑兵,又伪造朝廷早就派兵严备的假公文,故意让宁王的手下人拾到,造成各处皆有准备的假象。
宁王朱宸濠中计,没敢立即出兵击袭。由此,就给了王守仁非常多的调动和喘息时间。
王守仁与吉安知府伍文定会兵后,商议道:“兵家之道,急冲其锋,攻其有备,皆非上计。我们现在假装在各个城府自守不出,宁王不久就会集大兵自南昌出发,到那时,我们再尾随蹑追。依我之计,宁王兵出,我等应该立刻发兵收复省城南昌。他闻老巢被收,肯定回救,我们恰好集结兵力在他回军途中邀击,此乃全胜之道。”
时在北京的兵部尚书王琼接到王守仁飞奏宁王造反的消息,对众宣言道:“有王守仁在,大家不用担忧,不久当有捷报。”
明廷得知宁王朱宸濠反讯后,根据江彬等人的建议,很快就逮捕了钱宁、陆完等人,下狱抄家。
侦知江西王守仁等人据城不出,宁王朱宸濠胆子愈大,仅留数千人守南昌,他自己与刘养正、李士宝等人率领六万人,号称十万人,满载妃媵、珍宝,出江西,带着他的世子,分军为一百四十余队,分五哨出鄱阳湖,舳舻蔽江而下,声言要直取南京。
造反大军,先攻安庆。安庆城里,守城的守将勇武,宁王朱宸濠数日不能攻克。
王守仁得知宁王出南昌的消息,知道一切皆在预料之中,便与伍文定在临江樟树镇会兵。知府戴德孺引兵自临江,徐琏引兵自袁州,邢珣引兵自赣州,通判胡尧元、童琦引兵自瑞州,各自率兵赴会。六月十定虽是文臣,提剑监军,急斩先退者数人以殉。他身先士卒,站立炮铳之间,大火焚其须髯,伍文定坚守不动。见伍知府如此,众军勇气倍增,殊死抵拒,兵势复振。
明军铳炮齐发,宁王朱宸濠所乘指挥大舟也挨炮着火,贼众大溃。不得已,宁王率残兵退保樵舍,联舟为方阵,准备做垂死挣扎。
正当贼王贼将为如何处理败将争执不下之时,官军已经发动火攻,大军四集,争相进击,贼军终于四散而逃,大势去矣。
时至此刻,宁王朱宸濠万念俱灰,与嫔妃泣别。成百绝色佳人,知道造反被抓没什么好结果,皆赴水自杀。至于宁王本人、其世子,以及李士宝、刘养正等数百贼头,皆被生俘。此战,叛军溺水淹死的就有三万多,所丢弃的衣甲器仗财物,在水面上与浮尸积聚,横亘若洲。
水上战场,真是“壮观”得很。
官军把朱宸濠一行人押上囚车返南昌,军民聚观,欢呼之声震动天地。
入城后,王守仁阅视俘虏,宁王老着脸还哀呼:“王先生,我欲尽削护卫,还能当个庶民老百姓吗?”
王守仁心中冷笑,脸上不动声色,回答道:“自有国法处置你。”
这边宁王已被活捉,京城内的明武宗高兴得心急火燎,借“亲征”之名南巡,以尽游玩之乐。
大军刚行至良乡,王守仁捷报已至,并表示要献俘阙下。
明武宗连发数檄止之,如果宁王被送来北京,他就不能“南巡”游乐了。
阴历九月间,明武宗至南京,王守仁又欲到南京献俘,仍不被允。江彬、张忠等人深知皇上爱玩的心性,想让王守仁把宁王一行人放归鄱阳湖,以使明武宗能亲自率军与其“交战”,而后再奏凯论功。
王守仁不得已,连夜过玉山,押解宁王一行叛将取道浙江以进。
这时候,大太监张永在杭州正等着王守仁,准备让他纵俘鄱阳湖,以使皇帝能亲自“打猎”。
王守仁见张永,苦求道:“江西之民,久受宁王荼毒,今经大乱,又继以旱灾,加之供京军粮饷,困苦已极。如再有苦压,一定会啸聚山谷为乱。如果此时放宁王入湖,兵连祸结,何时有个结局啊!”
张永即是昔日诛除刘瑾的首谋太监。听王守仁一席话,深以为然,缓言道:“我此行杭州,因为群小(指江彬等军人)在君侧,不得已候你于此,非为掩功而来。但皇上之意可顺不可逆,群小若乘其怒激之,大事不好。”
王守仁听此言,稍稍心定,便把宁王一行贼人转交张永,连夜返回江西。
王守仁学乖,再上奏疏,称“奉威武大将军(朱寿)方略讨平叛乱”,即把大功归于武宗皇帝及其左右。
张永回南京后,见武宗皇帝,极言王守仁忠臣,良可信赖。本来,江彬等人事先已经在武宗皇帝前进谗言,讲王守仁本来依附宁王朱宸濠,后来见其不能成功,才反手一击击擒宁王。经张永大公公一番释疑解惑,武宗皇帝终于相信王守仁是“好人”。于是,他下诏命王守仁巡抚江西,并擢升吉安知府伍文定为江西按察司使。
年底,宁王一行俘囚槛车至南京。武宗皇帝想自以为功,就与江彬等诸近侍戎服骑马,大列队伍,出城数十里,列俘于前,作凯旋状。
宁王朱宸濠被囚一年后,正德十五年(1520年)年底才被赐死,并被焚尸扬灰。宁王之乱,终于尘埃落定。
王守仁方面,平宁王之乱,立下如此殊勋,但终武宗之世一直未叙功。明世宗入统,很想招王守仁入朝,并下诏封其为“新建伯”。但是,王守仁与兵部尚书王琼关系好,阁臣杨廷和与王琼不睦,不少大臣嫉妒王守仁功劳,皆以“国哀未毕,不宜举宴行赏”为名,阻止他入京。虽然稍后任命他“南京兵部尚书”这样一个虚衔,但并未发给他铁券和岁禄。忧恨之下,王守仁拒不上任,病辞归家。未几,其父病死,因丁父忧,他只能闲居于乡,郁郁数年。
第 46 章
恋耽美
第 46 章
结果,王守仁果然因外出,未被宁王在南昌宴会时逮住。
宁王六月二十四日正式造反,六月二十五日王守仁在丰城知道消息,立即往江西回赶。临江知府欢喜无限,忙把他迎入城中商议对敌之策。
王守仁虽为文臣,极晓兵法大略,他说:“宸濠若出上策,会直捣京师,出其不意,则社稷可危;若出中策,直趋南京,则大江南北一时会尽为其所据;如只据守江西省城,则出下策,可一举擒灭之!”
于是,他立即派人令在通往北京、南京的要害处设置疑兵,又伪造朝廷早就派兵严备的假公文,故意让宁王的手下人拾到,造成各处皆有准备的假象。
宁王朱宸濠中计,没敢立即出兵击袭。由此,就给了王守仁非常多的调动和喘息时间。
王守仁与吉安知府伍文定会兵后,商议道:“兵家之道,急冲其锋,攻其有备,皆非上计。我们现在假装在各个城府自守不出,宁王不久就会集大兵自南昌出发,到那时,我们再尾随蹑追。依我之计,宁王兵出,我等应该立刻发兵收复省城南昌。他闻老巢被收,肯定回救,我们恰好集结兵力在他回军途中邀击,此乃全胜之道。”
时在北京的兵部尚书王琼接到王守仁飞奏宁王造反的消息,对众宣言道:“有王守仁在,大家不用担忧,不久当有捷报。”
明廷得知宁王朱宸濠反讯后,根据江彬等人的建议,很快就逮捕了钱宁、陆完等人,下狱抄家。
侦知江西王守仁等人据城不出,宁王朱宸濠胆子愈大,仅留数千人守南昌,他自己与刘养正、李士宝等人率领六万人,号称十万人,满载妃媵、珍宝,出江西,带着他的世子,分军为一百四十余队,分五哨出鄱阳湖,舳舻蔽江而下,声言要直取南京。
造反大军,先攻安庆。安庆城里,守城的守将勇武,宁王朱宸濠数日不能攻克。
王守仁得知宁王出南昌的消息,知道一切皆在预料之中,便与伍文定在临江樟树镇会兵。知府戴德孺引兵自临江,徐琏引兵自袁州,邢珣引兵自赣州,通判胡尧元、童琦引兵自瑞州,各自率兵赴会。六月十定虽是文臣,提剑监军,急斩先退者数人以殉。他身先士卒,站立炮铳之间,大火焚其须髯,伍文定坚守不动。见伍知府如此,众军勇气倍增,殊死抵拒,兵势复振。
明军铳炮齐发,宁王朱宸濠所乘指挥大舟也挨炮着火,贼众大溃。不得已,宁王率残兵退保樵舍,联舟为方阵,准备做垂死挣扎。
正当贼王贼将为如何处理败将争执不下之时,官军已经发动火攻,大军四集,争相进击,贼军终于四散而逃,大势去矣。
时至此刻,宁王朱宸濠万念俱灰,与嫔妃泣别。成百绝色佳人,知道造反被抓没什么好结果,皆赴水自杀。至于宁王本人、其世子,以及李士宝、刘养正等数百贼头,皆被生俘。此战,叛军溺水淹死的就有三万多,所丢弃的衣甲器仗财物,在水面上与浮尸积聚,横亘若洲。
水上战场,真是“壮观”得很。
官军把朱宸濠一行人押上囚车返南昌,军民聚观,欢呼之声震动天地。
入城后,王守仁阅视俘虏,宁王老着脸还哀呼:“王先生,我欲尽削护卫,还能当个庶民老百姓吗?”
王守仁心中冷笑,脸上不动声色,回答道:“自有国法处置你。”
这边宁王已被活捉,京城内的明武宗高兴得心急火燎,借“亲征”之名南巡,以尽游玩之乐。
大军刚行至良乡,王守仁捷报已至,并表示要献俘阙下。
明武宗连发数檄止之,如果宁王被送来北京,他就不能“南巡”游乐了。
阴历九月间,明武宗至南京,王守仁又欲到南京献俘,仍不被允。江彬、张忠等人深知皇上爱玩的心性,想让王守仁把宁王一行人放归鄱阳湖,以使明武宗能亲自率军与其“交战”,而后再奏凯论功。
王守仁不得已,连夜过玉山,押解宁王一行叛将取道浙江以进。
这时候,大太监张永在杭州正等着王守仁,准备让他纵俘鄱阳湖,以使皇帝能亲自“打猎”。
王守仁见张永,苦求道:“江西之民,久受宁王荼毒,今经大乱,又继以旱灾,加之供京军粮饷,困苦已极。如再有苦压,一定会啸聚山谷为乱。如果此时放宁王入湖,兵连祸结,何时有个结局啊!”
张永即是昔日诛除刘瑾的首谋太监。听王守仁一席话,深以为然,缓言道:“我此行杭州,因为群小(指江彬等军人)在君侧,不得已候你于此,非为掩功而来。但皇上之意可顺不可逆,群小若乘其怒激之,大事不好。”
王守仁听此言,稍稍心定,便把宁王一行贼人转交张永,连夜返回江西。
王守仁学乖,再上奏疏,称“奉威武大将军(朱寿)方略讨平叛乱”,即把大功归于武宗皇帝及其左右。
张永回南京后,见武宗皇帝,极言王守仁忠臣,良可信赖。本来,江彬等人事先已经在武宗皇帝前进谗言,讲王守仁本来依附宁王朱宸濠,后来见其不能成功,才反手一击击擒宁王。经张永大公公一番释疑解惑,武宗皇帝终于相信王守仁是“好人”。于是,他下诏命王守仁巡抚江西,并擢升吉安知府伍文定为江西按察司使。
年底,宁王一行俘囚槛车至南京。武宗皇帝想自以为功,就与江彬等诸近侍戎服骑马,大列队伍,出城数十里,列俘于前,作凯旋状。
宁王朱宸濠被囚一年后,正德十五年(1520年)年底才被赐死,并被焚尸扬灰。宁王之乱,终于尘埃落定。
王守仁方面,平宁王之乱,立下如此殊勋,但终武宗之世一直未叙功。明世宗入统,很想招王守仁入朝,并下诏封其为“新建伯”。但是,王守仁与兵部尚书王琼关系好,阁臣杨廷和与王琼不睦,不少大臣嫉妒王守仁功劳,皆以“国哀未毕,不宜举宴行赏”为名,阻止他入京。虽然稍后任命他“南京兵部尚书”这样一个虚衔,但并未发给他铁券和岁禄。忧恨之下,王守仁拒不上任,病辞归家。未几,其父病死,因丁父忧,他只能闲居于乡,郁郁数年。
第 46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