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御医 完第93部分阅读
大唐御医 完 作者:肉书屋
大唐御医 完第93部分阅读
没?不如留下一起喝你师丈给做的白粥,你师丈的手艺,你是知道的。”
高阳眼睛滴溜溜地望着桌上的那些咸菜、腐||乳|,伸手把食盒给了随身来的侍从,赏给她们吃去,自个儿跳到桌旁,端起一碗白粥,淅沥呼噜就开吃。看着她那一点儿都不斯文的吃相,别说,感觉白粥都香了不少,胃口都多了些。
高阳胃口大开的喝了两大腕白粥,小肚子吃了个溜圆儿,扶着桌子叹道:“这是路上吃得最舒服地一顿了,还是师丈的手艺好。”
卫螭也是唏哩哗啦的喝了三大碗,撑得和高阳差不多德性,点着头赞同道:“没错,还是自家的味道比较对胃口,俺滴那个神啊,口味差异果然是个大问题。”
高阳眼珠一转,蹭到卫螭身边,毫不吝啬的夸奖道:“师丈的手艺,越来越好了,连煮碗白粥都那么好吃,果真就如师丈说的,越简单地菜式,越能显出不凡地手艺,师丈真厉害。”
卫螭懒洋洋看她一眼,打着哈欠道:“行了,行了,只要你自己能找到借口在吃饭的时候溜过来,我们每次吃饭地时候等你一炷香时间,过时不候。”
高阳欢喜得大大的眼睛都笑成了月牙儿,只见白牙不见眼睛,忙不迭的道:“一言为定!师丈可不许反悔,为了一路上的口福,敏儿定能出来。”
卫螭笑着摇头叹气。还真别说,高阳公主这小丫头,居然还真找了借口,每天一到吃饭时间就钻到卫府的这一桌来,看着卫螭用当地能提供的材料做一些简单的家常菜出来,再加上卫府自带的那些咸菜等小吃食,确实比接待地的饭菜符合口味。
“我说十七姐怎么一到用膳时间就不见人影,原来是跑来卫大人这里吃好吃的,十七姐,你没义气,有好吃的也不叫雉奴和兕子!”
“卫大人,兕子要吃松花
高阳连续几天的“失踪”,让李治留上了心,瞅准机会,带着兕子偷偷跟在高阳身后,果然搞清楚了她的行踪。兕子比较直接,含着手指头,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巴巴瞅着卫府桌上的那些菜,可怜兮兮的看着卫螭。
这等可爱攻势,卫螭哪里抵挡得住!一边鄙视李治狡猾,明知道兕子来着卫螭肯定不会拒绝他们一块儿吃饭,还把兕子带了来,摆明了是想借着兕子的光来混吃混喝。强烈鄙视聪明狡猾的正太小鬼。
于是,卫府的用餐队伍。再次壮大。卫螭不得不担心起带着地咸菜是否够吃,干脆到了驿站的时候,叫人去买了材料来,继续做。腌菜之类的,酸透都是需要时间的,卫螭估算着带着的吃完之后,刚好新腌制的酸透可以吃。
感谢朝廷的推广。经过两年地时间,大白菜已经传出了长安,各地都开始广泛种植,一路接待的官员,都有新鲜的大白菜。在路上走到第十天的时候,到了驿站,卫螭偷偷找人带路出去逛了一圈。居然正好遇到有人卖野菜,兴冲冲地,连价都不还的买了回来,顺便买了些猪瘦肉,还有两条大肥鱼,再弄了些白菜、豆腐之类的,卫螭宣布今天吃火锅。
找厨房要了张大桌子,架上炉子、汤盆,还有厨房做菜剩下的骨头汤,开始熬制锅底。话说。卫螭那厮居然把特制地火锅盆都带着来了,简直是让人发指!
在现代,平民老百姓家要吃火锅,不像上火锅店,一般都自己在家弄,根据各自口味,自己熬制锅底,特别是农村。记得开始流行起吃火锅的时候。在家吃的都是他那心灵手巧的老娘自己熬制的锅底,卫螭深得真传,号称手上拥有卫家的祖传秘方,常常拿出来忽悠谢玖,味道倒是不错。搞得谢玖也将信将疑的。
女孩子们喜欢吃清淡的,有专门鸡汤熬制的清汤锅,卫螭那厮喜欢辣的,李治地口味儿也随他,两个一大一小的爷们儿占了辣锅。把菜放进去,眼巴巴瞅着,闻着香香的气味儿。一边流口水等着吃。一边满脸的喜气洋洋,卫螭那厮很得意。厮可是把“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给贯彻始终了。
“卫大人,熟了吗?”李治咬着筷子,问卫螭。卫螭眼巴巴盯着锅里,捞了一筷子,道:“再来会儿,咱多煮一会儿,免得吃生了拉肚子。”
“哦。真香啊,真饿啊!”
“都一样的,忍忍吧。”
卫螭和李治在一边嘀嘀咕咕,谁让这俩儿心眼儿厚,硬是放了一大锅进去煮,看看人家女士那边的清汤锅,都已经开吃了,真是叫人羡慕,特别是高阳还得意洋洋的,不时给谢玖夹一筷子,兕子一筷子,眼神儿还忒得瑟,直叫人恨得牙痒痒的,太不厚道了。
“可以开吃了,恩,辣地就是香!”好不容易终于熟了,卫螭宣布开吃,和李治一块,撩高衣袖,拿着筷子就开始往碗里捞,那家伙,那架势,简直和集中营中饿了三天放出来的俘虏差不多一个德性,啥形象都没了,还好,这伙儿人是关在屋子里自己偷偷躲着吃的,如果开小灶还高调的让所有人知道,那大家都不用混了。
“好大胆的卫子悦!有好吃地也不叫朕,独自享用,该当何罪!”
也许是抢菜抢肉抢得太专心了,也或许是涮肉涮的太专心了,居然没听见门被推开的声音,没发现两个大人走进来的脚步声,一伙儿人还吃的挺开心,直到来人出声了,所有人才抬起头,满脸呆滞的看着来人大唐帝国国家元首李二陛下夫妻。
吃火锅的桌子是挨着墙放地,卫螭和李治在背对着门地方向,谢玖、高阳几个在斜对着门的方向,如果不注意盯着门,还真不会知道有人推门进来了。于是,吃得太专心地结果就是有人进来都不知道,偷吃被抓个正着。
先用眼神瞟向对面,互相表示了一下谴责,赶紧擦擦嘴,卫螭等人赶紧行礼。长孙皇后倒是笑眯眯的让众人免礼了,李二陛下却耸动着鼻翼,径自走到桌边,笑骂道:“卫子悦,你该当何罪?路上自己开小灶吃火锅就罢了,居然敢不叫朕!朕要叫人打你三十杖!”
卫螭嘿嘿傻笑,道:“陛下,这不是今天偷溜出去逛了一圈,刚好遇上有人卖新鲜的野菜,陛下,您不知道,越新鲜的野菜,越是要吃火锅,煮出来又嫩又香,别提多美了!不过,这些东西,都是些粗野吃食,陛下身份尊贵,哪能和臣等一样。”
李二陛下用白眼仁儿的地方对着卫螭,道:“朕吃不得,那雉奴、敏儿、兕子为何能吃得?”
卫螭满脸肃然的道:“臣是被逼的!晋王殿下说了,如果不给他们吃,他就去向陛下告状,迫于无奈之下,唉,臣唯有低头认输。再说了,晋王殿下等人年纪尚幼,自小未经历过什么困苦,一起吃点儿山毛野菜之类的,也算体验生活,忆苦思甜。”
李治的脸色,在卫螭的前半句话的时候是苦兮兮的,待听完,赶紧低眉顺眼的站着,背后却悄悄朝卫螭竖大拇指吃顿也野菜火锅都能扯上忆苦思甜,厮真能忽悠!
李二陛下对两人的小动作视而不见,拉着长孙皇后大马金刀的过去坐下,板着脸朝卫螭道:“叫人再加两副碗筷!”
卫螭的下巴差点儿没掉地上,傻傻的问:“陛下,娘娘,您二位这是……”
李二陛下哼了一声,不说话。长孙皇后倒是笑着道:“我与陛下也未用膳。近几日,高阳、雉奴、兕子三个,天天往子悦这里跑,也不回来和我们一起吃,联想子悦往日爱吃的美名,不得不让人期待呢。”
卫螭瞬间无语,看吧,往日的形象太糟糕了,让人家一下就想到了,真是木有前途,非常的木有前途。心中唉声叹气中,卫螭道:“陛下,那个锅,臣等都吃过了,请稍等,臣再给您和娘娘换一个。”
李二陛下却不管这些,拿起筷子就开始在锅里捞,给自己捞了一碗不说,还给长孙皇后捞了一碗,一边吃,一边道:“无妨,这里都不是外人,都坐下,继续吃,朕当年在外行军打战的时候,也曾和将士们同吃一锅饭,同喝一碗汤,你们能吃,为何朕就不能吃?”
卫螭再度无语,不过,厮倒是个光棍儿,朝着谢玖递过来的目光点点头,挥手道:“咱们坐下继续吃,吃饱了,明天一早还赶路呢,路上可不一定还能买到新鲜的野菜了,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儿了!”
谢玖抿唇一笑,领着一干小鬼们再次坐下开吃,偶尔还低声给长孙皇后介绍哪个东西比较好吃,吃了有啥养颜美容或者滋阴养颜的效果。李二陛下则一个人拿了两双筷子,不时在辣锅里搭一筷子,又去清汤锅里捞一下,忙的不亦乐乎。
卫螭一边吃,一边在心中浮想联翩,在大唐贞观十四年,在某小山沟沟里的小县城驿站,与大唐帝国皇帝陛下夫妻共吃一锅火锅,是时只见筷影纷飞,身手矫健,浓汤滚滚中,蔬菜、肉片纷纷消失不见,其势也,如猛虎出闸,又如蛟龙出海,猛不可挡也。
想到会被如此记在,卫螭在心中忍不住高喊了一声观音姐姐、如来哥哥,这个世界太疯狂了!偶卖糕的!
关于马车,并不是bug,而是有认真测算过的,以卫府的地位,卫螭是有爵位的,双马拉的马车,够资格享用了。双马拉的马车,拖个三米五左右的车厢,应该是可以的,也是符合条件的。下一章会有关于马车的详细描写。
第八卷 驿路梨花 第六章 旅途见闻
因为李二陛下夫妻在,大家吃东西都斯文了不少,也安静了不少。卫螭那厮贼眉鼠眼的瞄了瞄,老实不客气的不停往碗里夹菜,偶尔还给谢玖和兕子夹一筷子,总之就是看着哪里好吃就夹哪里,看的李治目瞪口呆,望卫螭的目光,崇拜中带着可怜,瞅瞅锅里,又瞅瞅他自个儿的碗,意图用眼神示意卫螭他也是小孩儿,也需要照顾。
卫螭冲着他一阵龇牙咧嘴,故意慢条斯理的吃将起来,让李治看得一阵憋闷,瞅瞅自家父皇母后,衡量一下,还是没胆象卫螭般去锅里捞,身为皇家子弟,就有义务维护皇家的形象和尊严。
李治的样子,让在一旁看似在专心吃饭,实则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默默关注众人的李二陛下夫妻齐齐摇头——李治还真是有许多地方不如人啊。
吃完火锅,叫人来收拾撤下去,看天色尚未黑,就提议出去做个饭后散步,所谓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饭后不适宜做剧烈运动,散步之类的休闲活动却正合适。这个散步,并没有走远,也就是在驿站周围走一走。本来官府征了一富户的园子做李二陛下歇脚的地方,但考虑到只住一晚就走,李二陛下驳回了进城的请求,而是选择在驿站将就一晚。随行人员众多,除了李二陛下一家,卫螭还是沾了儿女的光,人家长孙皇后体恤他们一家,特意拨了一间房给他们住。
“爸爸,抱!”
散步的时候,麟麟看新城公主都让奶娘抱着跟着散步也拉拉卫螭的外袍,举着双手撒娇,要父亲抱。卫螭蹲下身,满脸认真的对麟麟道:“儿子啊,吃了饭之后要自己走路。不能抱,我们说好了的。”
麟麟小手朝新城一指。理直气壮的道:“公主小姐姐都有人抱。麟麟也要!”
卫螭翻个白眼儿。道:“儿子,公主小姐姐是女孩儿,你是男孩儿。爸爸不是教过你吗?男孩子要坚强,要勇敢。要保护女孩子。你看看,你的麒麒姐姐和小公主姐姐将来都要你保护呢,你连走路都走不了,怎么保护她们呢?难道你想做女孩子吗?”
麟麟歪着小脑袋想了想,决定由爸爸牵着一起走,乐得卫螭呵呵笑。他们家是双胞胎。还是一男一女,两人的观点都是要从小就竖立孩子地性别意识,可别到了六七岁还是稀里糊涂的,男孩儿不像男孩儿,女孩儿不象女孩儿,那可就完蛋了!
趁着散步地当口,卫螭跑在后面。领着一群小鬼头玩起了游戏。逗得新城小公主也不愿再被抱着,扭着身子要下来。奶娘为难地望着皇后,长孙皇后微笑着点头,把她放下来,咯咯笑着跑去和麒麟玩在一起。
欢欢乐乐地散了一圈步回来,不过,鞋子却是脏了,特别是麒麟和新城,连小衣服都是泥土,招呼着收拾干净,哄了睡下,旅途中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天就算完结。
驿站的床,总是比不上家里的舒服,据说,人家为了迎接李二陛下一行,已特意整理过了,可算是最豪华地装备了。实在不好意思再挑剔,只能将就着睡下,只是,一晚都没睡踏实,基本半梦半醒之间,实在撑不住了才睡过去一会儿。
第二天清早起床,天都还未亮开就要上路,仆人们手脚利落的把东西收好,卫谢小俩口就抱着孩子钻进马车就是。翻出孩子的小被子盖上,两人对视一眼,不由一笑,笑得都是对方的黑眼圈,卫螭打个哈欠,伸个懒腰,翻出毯子,拉着谢玖躺下,手臂一伸揽入怀中道:“路上很无聊的,咱接着睡吧,黑眼圈怪吓人的,现在可没化妆品给你遮。”
谢玖笑笑,脑袋朝他怀里拱了拱,闭上眼睛,抱着卫螭腰睡去。轻轻地呼吸,打在他脖子上,有些痒痒,却奇异的很舒服、安心,也跟着睡去。也不知睡了多久,卫螭被车夫叫醒,说是李二陛下召他过去。
车队太长,行走的本来就慢,卫螭让母子仨儿继续睡,他个人跳下马车,就着端过来的洗脸水洗漱一番,精神抖擞的过去李二陛下那里。待他过去,李二陛下让他直接上车,卫螭得以第一次荣幸的爬上了八匹马拉的,金黄|色地豪华大马车。
宽敞地马车,巨大的车轮,还有八匹结实健壮地大马,看的卫螭一阵咂舌。话说,这不是他第一次见到这辆马车,但每一次见到的震撼却是相似的。和人家比起来,卫府的马车,只能叫简陋,只能说狭窄,里面甚至有一张小书桌给李二陛下批阅书奏的。
古代毕竟是以马车、马匹为主要交通工具,皇帝的座驾,又岂是平常人能比得上的。上马车的时候,甚至有个小楼梯放下来,不用象卫府那辆似的,直接跳上跳下的。
卫螭上去,行礼之后,李二陛下让他坐一旁,摆开桌子,在卫螭疑惑的目光中,铺好桌子,笑道:“旅途寂寥,有好玩儿的,卫子悦,还不赶紧贡献出来!”
卫螭看看围着桌子坐的人,李二陛下坐上位,然后是长孙皇后,然后是李治,兕子小公主跑他这里来,坐他身边,表明了是要和他一家。能四方玩儿的,貌似只有麻将。
卫螭恍然大悟,赶紧叫人取来麻将,一行人开始打麻将。卫螭不怕死,临开牌前居然笑眯眯的问:“陛下,有彩头么?这玩麻将,最好有点儿彩头比较有意思,是吧?不然没动力啊!”
李治一脸崇拜的看着卫螭,估计和李二陛下玩麻将敢要彩头的,也就卫螭独此一家了。李二陛下玩味儿的看卫螭一眼,哈哈笑了起来,指着卫螭道:“卫子悦果然就是卫子悦,从不让朕失望,行,有彩头。”
说着,掏出几个银裸子。随意的扔在桌上,长孙皇后微笑着看看俩人。也转身吩咐人拿了些上来。就卫螭还未见动静。在众人奇异的目光中,厮摸摸口袋,脸红耳赤,期期艾艾的道:“那啥。陛下,娘娘,请稍等片刻,臣忘了今日换过衣服,忘记装钱袋了,我立马儿就来。晋阳公主先帮我砌牌先。”
说着,滴溜一下跳下马车,跑回去拿钱去了,剩下的李氏皇家一家面面相觑,旋即哈哈大笑起来,这卫子悦,真不知该说他糊涂还是该说他胆大了。
卫螭跑回去拿了钱袋来。一本正经的。无视众人揶揄地目光,气定神闲的坐到兕子身后。两人开始合作打麻将。或许今天还真是赌神俯身,也不知道是卫螭还是兕子运气好,总之,两人一路狂赢,还都是赢大牌,脚边地银裸子已经堆了一小堆了,李治输了个愁眉苦脸,看卫螭和兕子地眼神,那叫一个哀怨啊。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却还是一副稳如泰山地样子,想从两人脸上看出他们牌的好坏是不太可能的。
旅途的日子就是这么寂寥无聊,每天除了打麻将、斗地主之类地,还真就没别的花活了儿。这样在马车上坐了几天,卫螭实在熬不住了,做着打麻将都是扭来扭去的,话说,所谓的坐,其实都是跪坐,真是难为了他,能坚持这么多天。
卫螭强忍着脚上的刺痛,提议道:“陛下,不如出去骑马,如何?在车上坐了这么多天,出去骑马活动活动,对身体也有好处。”
“也好,在这马车上坐了这么多天,骨头都快生锈了,出去骑马奔驰一会儿,吹吹风也是好的。”
卫螭地提议显然很得李二陛下的欢心。长孙皇后拿出一件披风,温言道:“陛下,外面风大,加件斗篷。”
长孙皇后在那里忙着照顾李二陛下,兕子拉拉卫螭,可怜兮兮的道:“我也要去,我也和卫大人一起!”
卫螭挠挠头,道:“公主,我骑术不好的,不过,我家法拉利很温顺的,咱俩慢慢骑好了。”
见卫螭答应下来,兕子很是高兴的笑了出来,大大的眼睛弯弯地,可爱地样子,让看的人也忍不住心情飞扬起来。小萝莉每天都坚持做五禽戏,她地老爸又是文武双全的杰出人物,受老爸的影响,儿女们也向文武双全发展,即使是女儿,也都是身手矫健,巾帼不让须眉。兕子以前受限于身体素质,一直没有接受系统的学习,这两年,身体渐渐好起来,也试着学习一些简单的武艺和做一些简单的骑射训练,如果要比射箭的话,卫螭很惭愧的想,或许他的准头都比不上人家小萝莉,真是没脸见人。
一行人出来,长孙皇后没有来,李二陛下、李治、高阳各人骑了一匹马,卫螭和兕子共骑,沿着官道,疾驰一阵。卫螭把小兕子裹在披风里,只露出一个小脑袋,小脑袋上还戴了顶帽子,不让她被风吹到。
疾驰一阵,不能离队伍太远,便缓缓放慢速度,沿着路边,缓缓前行。路边不远处,还能隐隐约约看到些小村庄的房子,瓦房很少,多数是茅草房,光景比不上长安。
“卫大人,那是什么房子?”
兕子没见过茅草房,自小在长安长大的她,见到的都是豪华的高墙大瓦,即便小时候随着父亲出巡的时候见过,只怕也记不得了。卫螭道:“那是人住的屋子,只是盖房的材料与我们平常住的不同,那是茅草盖的。”
“为什么不同?为什么不用瓦片?”
兕子小萝莉好奇心不小,追问道。卫螭淡淡一笑,道:“因为买不起瓦片啊,没有足够的钱去买瓦片,只能用茅草盖房。”
“为什么没钱?父皇说,只要种出粮食,就能有钱吃饭穿衣,是他们懒惰吗?不会种粮食吗?”
卫螭想了想,道:“不是的,如果不勤劳,只怕连茅草屋都该不起来,更别说是瓦房了,只是呢,这人的力量吧,有时不是勤劳就足够的,还有许多许多的因素。咱们这么说吧,一季种出来的粮食,留够自家吃的,剩余多少,就是自家的收入了。有些人种地的本领差些,收的粮食就少,再加上家里人口多些,只怕自家吃的口粮都不够。有些人家,种地的本领好些,又比较会持家,节余也就多些,日子自然就会渐渐好起来。”
兕子听了一阵,很诚实的摇摇头,道:“不明白!”
卫螭挠挠头,笑道:“其实我自己也不太明白。如果弄明白这个问题,或许,就能解决许多问题,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根本有了,上层建筑也就能建立起来。”
卫螭近乎自言自语,与兕子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产量的多少,基本要看老天,在产量不稳定的情况下,农民就是一个脆弱而又坚强的怪异群体。
“师丈,这里也是大唐的国土吗?他们也是大唐的子民吗?为什么与长安不一样高阳见卫螭和兕子两人在聊天,也放慢速度,等到卫螭靠近,问出自己的疑问。卫螭笑笑,道:“这很正常,长安是大唐帝国的心脏,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农业、商业等都是整个大唐最繁荣发达的。而这里,就是一个小山沟,只怕赶个集都要走上好几天的山路,交通不方便,交流就受到阻碍,没有交流,经济发展不起来,只有农业,就只能如此了。”
卫螭说完,见高阳还是一脸疑惑的表情,卫螭想了想,道:“这么说吧,农业是基础,而商业就是流动的渠道,比如说要建造一所房子,你要打地基,要砌墙,要架梁,要上瓦。就像是一个国家,士农工商,农就是地基,士就是大梁,工就是墙壁,陛下领导下的官服就是盖房子的工匠,而商人,就是给工匠运输所需材料的渠道,如果材料运不进来,那地基就只能是地基,房子永远都盖不起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呐。”
“难道商人如此重要吗?”
“也不是重要,而是缺一不可。发展是需要资本的,商品卖不出去,积累不了原始的资本,怎么发展?发展不起来,那就只能一直落后……呃,陛下,您啥时候来的?呃……臣只是和小孩子们随意的扯两句。”
卫螭说的投入,眼睛也没看前面,而是盯着远处的山村出神,曾经,他的故乡也是那样的小山村,相似的地方,让他有些失神,也有些怀念,连和自己说话的是谁,都没仔细注意,顺口就答出来了。
第八卷 驿路梨花 第七章 留待后来人
李二陛下没注意卫螭的表情,而是径自沉思起来,跳下马,背负双手站在卫螭身旁,举目眺望,看着远处的小山村沉思。李二陛下都下马了,谁都不可能继续坐在马上,大家都下马,静静站在李二陛下身后,等着他回过神来。
“卫螭,所谓的资本积累,如何积累?何谓积累?”
望着出了一阵神,李二陛下问道。卫螭挠挠头,走过去,道:“陛下,所谓的资本,说白了也就是钱吧,资本积累差不多也就是从小钱到大钱的积累,对那样的小山村来说,说这些太遥远了,先把肚子问题解决了才是大事。”
按照学过的马哲,生产力与生产方式,在大唐并没有失衡,也远远达不到大规模爆发的社会矛盾的程度,刚经历了大战才几年的时间,谈所谓的爆发太遥远,也不现实,如今正是人人满头搞生产、填饱肚子的时候。
李二陛下笑着颔首,摸着胡须道:“这几句话倒说得有见地,不过,也不是很明白,来,就算是和朕聊天吧,说说。”
卫螭组织一下语言,道:“我给陛下讲讲臣在海外的见闻吧。民以食为天,首先,要做到的是填饱肚子,然后才能再言其他。在海外,要发展之类的,首先要做到的是百姓能吃饱,衣食住行,衣服嘛,只要能遮羞就行,穿破烂点儿没问题,住和行,只要有一瓦能存身也能对付着住。吃饱了,有剩余了,才会有人想出售,如果连喂饱自己都成问题,谁会去出售粮食?肚子吃饱了,生存没有问题了,然后。人们才会去考虑其他。在粮食不够吃的时候,恨不得把所有地种上的都是粮食,怕饿肚子。只有粮食够吃了,才会去想要种点儿可以卖钱的东西,然后拿去添加其他的东西。大概就是这个过程。”
李二陛下一脸沉思的表情,显然在努力理解卫螭的意思,示意卫螭继续往下说。卫螭续道:“在海外的国家,已基本解决了百姓的吃饭问题,能种植许多地经济作物,也有了剩余的劳动力,但是,发展问题仍是重中之重。地势好的地方,交通便利地地方,商人到达容易。商品也容易运输出去,经济发展就好一些,经济好了,带动了其余产业的发展。当地的百姓收入高了,自然也就富裕了。而交通欠发达地区,要发展却很难很难,即使有了剩余地物资。要么就是任由在地里坏掉,要不就是得不偿失的运出去,或许卖的价钱,还赶不上运出去的花费。”
这种情况,在后世的现代偏远山区是很普遍的。卫螭的故乡虽说也是小山村,但随着改革开放,交通条件的改善。日子是渐渐好起来的。就是因为他们村的发展,搞得厮以为全国各地肯定都通上了公路。直到送医下乡地时候,厮才知道想得太天真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通了公路,仍有很大一部分的偏远山区,莫说汽车了,连自行车、摩托车都上不去,只能靠徒步行走。运输基本靠人力背,大件的就靠马什么的牲畜驮出山。
卫螭随医疗队下乡地时候,曾遇过一次。大约三四个小村子,都在大山里,从镇上过去,最近的要爬四个小时的陡峭山路,基本没有年轻人在家,年轻人都出外打工去了,只有老年人在,平均年龄六十以上。当时进山的时候,医疗队地用品都是这些老人家给背进去的,即使背着物品,人家走山路也是比卫螭等年轻人快,当时,让医疗队的大姑娘小伙子们惭愧得很无言。
记得,当时山里有家人养了一年的大肥猪终于出栏了,弄下山大概能卖个千多块钱,千多块钱,在当地是一笔大收入,毕竟,那只是一个人均年收入只有数百的贫穷山区。那户人家也没有年轻人,只剩下两个老人家在家中。为了把猪弄下山去卖,出价两百都没人愿意帮忙运下山。要知道,两百在当地,够山里人家生活三个月还绰绰有余。最后没有办法,加价到三百,还是仗着熟人的面子,才把肥猪弄下山。
甚至有些地方,山势虽然稍微平缓些,但因为路途远,把猪赶下山去卖,结果路上给走死的。这样地情况,在偏远地区,很普遍。卫螭道:“在交通便利地地方,人家养猪不是一头头养的,都是一群群养地,卖些东西也便利,当然容易发展起来,而交通不便利的地方,想卖点儿什么,很难很难。要发展,谈何容易,还是喂饱了肚子比较实在。所以啊,不是人家懒惰不发展,而是实在没条件,人力有时穷。”
李二陛下道:“这些只靠百姓,是做不到的,唯有靠朝廷来主持去做,只靠一乡一郡,一者,没有那么多钱,二者,也没那么大的权利和力量。看来,当皇帝不仅要开疆拓土,国计民生,都是皇帝的事。”
卫螭行礼笑道:“陛下英明!”
李二陛下叹道:“英明?如果朕英明,那这天下都如长安了,就不会是像你说的这样了。”
卫螭倒是很想得开,在生产力发展不到位的时候,在生产力还只是封建社会水平的时候,要求人家去做科技社会都没做到的事情,显然是不切实际的。社会的发展有一个过程,罗马都不是一天建成的。所以有时候,很无法理解,yy小说中的穿越青年们,如何在短短一二十年内让整个天下直接从封建社会进步到资本主义社会的!
卫螭道:“陛下,发展不是一代人的事情,而是许多许多代人的积累和努力,陛下已经给后代子孙打下了大大的疆土,威震天下的声威,能传诵千年的美名。或许不止陛下,后世无数代帝王都是在给子孙后代打基础,但是正因为有这些基础,后世的繁华才能建立起来,万丈高楼平地起,历史会铭记所有有功的人。”
“卫子悦。你拍马屁的功夫见长了!”
李二陛下脸上虽然没有明显的表露,不过,神情却是愉悦的。只是还带着淡淡地遗憾。卫螭嘿嘿笑笑,没有辩解,因为他说的是事实。在后世现代,说起唐太宗李世民,多数人心中都是充满向往与钦佩的,大唐帝国,那是中国历史上无法让人忽视地一段,而太宗皇帝,就是那一段历史中最闪亮的星星之一。
李二陛下眺望着远方,对卫螭道:“子悦,你看这大好河山,都在朕的掌中。也在朕地肩上。朕打战的时候,最喜欢毕其功于一役,如果这天下也能毕其功于一役该有多好。”
卫螭笑道:“陛下,您全做完了。那后人该做啥?总要留点儿给人家表现的,否则,小心人家在你身后骂您,说。嘿,这也太能干了,一个人把所有事情都做完了,还让不让人活了!”
李二陛下一愣,哈哈笑了起来,用力拍拍卫螭肩膀,拍的厮疼得龇牙咧嘴的。如果不是事关面子。只怕当场就要坐下去。这身板儿,也太不强壮了。李二陛下笑道:“子悦说的对。如果朕全都做完了,只怕历史上会说,朕有了一群脓包子孙,只会享受祖先的荣光和遗福。朕也希望老子英雄儿好汉。”
卫螭呵呵傻笑着,不知道该怎么接话。李二陛下也不管他是否接话,倒是自个儿说的尽兴,双目熠熠生辉的看了一阵,出了一阵神儿,突然叹了口气,喃喃道:“只是这天下何其大,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
卫螭笑道:“事情再多,咱也可以一件件慢慢做着来啊,一件件积累,总有一天能盖好地基,总有一天能盖起新房。大不了咱做个账,估算一下家庭每年大概会有多少收入,然后,列个计划。比如说收入一百贯吧,扣除必要地家庭开支,剩余根据需要分成不同的份儿,投入到不同的地方去,一点点积累,总有一天会好起来的。”
李二陛下听得若有所思,沉吟道:“这个……应该也是属于统筹规划里地道道儿吧?”
卫螭扭头想了想,道:“应该是吧,陛下,臣也不是专业人士,臣夫人也不是,只是看海外的国家都这么干,每年的国家财政收入,扣除必要的军费开支和维持朝廷地开支,哪一些钱要划拨地方建设河工,哪一些钱要划拨到哪里去修一条公路之类的,似乎都有专门的规划,具体怎么弄,臣不明白,臣只是普通的小医生来着。”
李二陛下点头道:“这倒是个好方法,待朕与众卿家商讨看看,如能实行,卫螭,你又立下一件功劳了!”
卫螭倒是一脸的惊喜,呵呵傻笑,这日子也太好混了,随便说说都能算功劳,很想奔放的宣布一句——李二陛下,俺太喜欢你了!不过,这么说了之后,会不会被砍脑袋?万一长孙皇后误会吃醋……是吧,女人心海底针呢!
李二陛下和卫螭站着说了半天,说完,李二陛下转头问跟来的三个子女:“除了兕子,雉奴、敏儿,你们两个,听懂朕与子悦地话了吗?”
李治行礼道:“回父皇,大致意思能听懂,只是,儿臣以为,这些话并不止表面如此简单,还有更深层次地含义,只是儿臣愚笨,无法理解透彻,请父皇降罪。”
李二陛下表情神色看不出喜怒,“唔”了一声,转向高阳,问高阳:“你呢?敏儿,听懂了吗?”
高阳小脸儿古怪的一红,略带羞惭地道:“回父皇,这些话,师父早与儿臣说过,只是说的方式与师丈不太一样,但大致意思却是相同,故儿臣听明白了。”
李二陛下奇道:“哦?卫夫人如何与你说的,又是为何与你说这些?”
高阳被问得脸孔通红,小声道:“因为师父嫌儿臣铺张浪费,师父说,有太多的无谓花费,实在有不挣钱不知道其中艰辛的嫌疑。内府每月颁下的例钱,儿臣从不经手,只知道花用,也从不担心钱赢有不够用的一天,总以为一切都有父皇,儿臣贵为公主,自不用担心钱不够花用的一天。”
说到这里,高阳小心的觑眼看了父皇一眼,而她的父皇只是示意她继续往下说,高阳还是个大孩子,这个事情对她来说又是错事,被谢玖批评过,如今说给父皇听,还是有些忐忑,不过想到她已经改正,胆气又壮了些,她的师父谢玖曾对她说过,只要改正了就好。
想到这里,高阳壮了壮胆气,接着道:“儿臣往日花费,都是需要的时候,朝嬷嬷们要,喜欢的东西,也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买进来,甚至发脾气的时候,也扔了不少。许多账目,如今看来,也不知道花费的究竟是什么,为何花费那么多。儿臣刚拜师的时候,师父就教导儿臣这些,师父说,人总要对自己的生活做到心中有数,连每日花费之类都稀里糊涂的,活着也不过是个糊涂虫。师父也曾问过儿臣,问是否知道稻米从何而来,是否知道所穿华服何人所制,是否知道一月需花费多少钱粮,又是否知道平常人家一月花费多少。师父问这些,儿臣全都答不上来!师傅就笑骂儿臣是小糊涂蛋,儿臣自己想想也是如此。之后,曾随师父用心学过此类的东西,心中也有了个明数,故而,对父皇今日与师丈所说之言,儿臣能明白。”
李二陛下点点头,大有深意的看卫螭一眼,道:“子悦,你们夫妻果真很会教育孩子。”
卫螭一脸“我是老实人”的笑容,道:“回陛下,臣的夫人吧,生性认真,做事做人都喜欢清楚明白的,缺乏圆融,陛下见谅则个。”
李二陛下笑着道:“如此性子倒也好处多多,你卫府如今想必有不少积蓄了吧?”
这个问题要怎么回答呢?虽说太座大人持家有方,做人丈夫的跟着张光享福,但要把家庭存款也裸的晒出来,貌似就有些缺心眼儿了!咱中国人讲究的闷声发大财,这么显露出来就太不合适了。
李二陛下对卫螭的傻笑不以为意,也知以卫某人的滑头,大致是不用期望他说实话了,李二陛下也不想听胡编的,干脆自己续道:“如今想来,当日去卫府的庄子上,景象就比别的要好些,庄户的生活,也富足些,看来,朕应该派人向卫夫人学习一下经营之道。敏儿,来,告诉父皇,你以前的花费如何?如今的花费如何?卫夫人又是如何教导你的。”
高阳见父皇不批评她,似乎还有表扬的迹象,很老实的把前后的花费仔细的汇报出来,还把谢玖帮她算账、清帐的东西也说出来,减少了许多的无谓开支,生活品质并没有任何改变,比之其他公主甚至更好,但花费却比以前少了,目前,据说已经小有积蓄。
第八卷 驿路梨花 第八章 妇道人家
李二陛下一路都在与高阳公主说话,说起谢玖教她的那些东西,那丫头可是有一肚子的话说,但语气间,遣词用句却颇为讲究,让人听着只觉得她对谢玖的感激和敬佩,但只是师生之情,并没有特殊的地方。卫螭听得心中温暖,这丫头是在用她的方式在保护谢玖吧?虽说不一定需要这样的小心翼翼,但是有了这个心就是好的,也不枉谢玖疼她一场。
一路逛回车队去,重又上了马车,高阳公主说骑马吹了一身灰,去梳洗一下,众人一块儿去了,高阳公主主动担起了服侍她家父皇的任务,伺候着洗脸,后又叫来内侍,服侍着去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裳。之后,又照顾着兕子、李治弄好,才开始收拾自己,细心体贴之处,让人十分的舒心。
待得卫螭也梳洗了出来,李二陛下正笑眯眯的站外面不知道想什么,待见到卫螭出来,朝卫螭招招手。卫螭过去,李二陛下道:“待会儿到了驿站的时候,叫你夫人过来,朕要问话。”
“是,陛下。”
说完,李二陛下便回去他的御驾上,卫螭刚要离开,高阳已担心的叫住他:“师丈,敏儿……是否给师父惹了麻烦?”
卫螭走过去,微笑着看着她,道:“刚才应对还十分合适,怎么这会儿又犯嘀咕了?放心,没事的,最多费些嘴皮子,你做的很好,你师父教导你的东西,你都记在心里了,这就够了!好了。带着兕子他们回去休息吧。骑了这么久的马,很累呢,不用多想,还有师父
大唐御医 完第93部分阅读
欲望文
大唐御医 完第93部分阅读
没?不如留下一起喝你师丈给做的白粥,你师丈的手艺,你是知道的。”
高阳眼睛滴溜溜地望着桌上的那些咸菜、腐||乳|,伸手把食盒给了随身来的侍从,赏给她们吃去,自个儿跳到桌旁,端起一碗白粥,淅沥呼噜就开吃。看着她那一点儿都不斯文的吃相,别说,感觉白粥都香了不少,胃口都多了些。
高阳胃口大开的喝了两大腕白粥,小肚子吃了个溜圆儿,扶着桌子叹道:“这是路上吃得最舒服地一顿了,还是师丈的手艺好。”
卫螭也是唏哩哗啦的喝了三大碗,撑得和高阳差不多德性,点着头赞同道:“没错,还是自家的味道比较对胃口,俺滴那个神啊,口味差异果然是个大问题。”
高阳眼珠一转,蹭到卫螭身边,毫不吝啬的夸奖道:“师丈的手艺,越来越好了,连煮碗白粥都那么好吃,果真就如师丈说的,越简单地菜式,越能显出不凡地手艺,师丈真厉害。”
卫螭懒洋洋看她一眼,打着哈欠道:“行了,行了,只要你自己能找到借口在吃饭的时候溜过来,我们每次吃饭地时候等你一炷香时间,过时不候。”
高阳欢喜得大大的眼睛都笑成了月牙儿,只见白牙不见眼睛,忙不迭的道:“一言为定!师丈可不许反悔,为了一路上的口福,敏儿定能出来。”
卫螭笑着摇头叹气。还真别说,高阳公主这小丫头,居然还真找了借口,每天一到吃饭时间就钻到卫府的这一桌来,看着卫螭用当地能提供的材料做一些简单的家常菜出来,再加上卫府自带的那些咸菜等小吃食,确实比接待地的饭菜符合口味。
“我说十七姐怎么一到用膳时间就不见人影,原来是跑来卫大人这里吃好吃的,十七姐,你没义气,有好吃的也不叫雉奴和兕子!”
“卫大人,兕子要吃松花
高阳连续几天的“失踪”,让李治留上了心,瞅准机会,带着兕子偷偷跟在高阳身后,果然搞清楚了她的行踪。兕子比较直接,含着手指头,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巴巴瞅着卫府桌上的那些菜,可怜兮兮的看着卫螭。
这等可爱攻势,卫螭哪里抵挡得住!一边鄙视李治狡猾,明知道兕子来着卫螭肯定不会拒绝他们一块儿吃饭,还把兕子带了来,摆明了是想借着兕子的光来混吃混喝。强烈鄙视聪明狡猾的正太小鬼。
于是,卫府的用餐队伍。再次壮大。卫螭不得不担心起带着地咸菜是否够吃,干脆到了驿站的时候,叫人去买了材料来,继续做。腌菜之类的,酸透都是需要时间的,卫螭估算着带着的吃完之后,刚好新腌制的酸透可以吃。
感谢朝廷的推广。经过两年地时间,大白菜已经传出了长安,各地都开始广泛种植,一路接待的官员,都有新鲜的大白菜。在路上走到第十天的时候,到了驿站,卫螭偷偷找人带路出去逛了一圈。居然正好遇到有人卖野菜,兴冲冲地,连价都不还的买了回来,顺便买了些猪瘦肉,还有两条大肥鱼,再弄了些白菜、豆腐之类的,卫螭宣布今天吃火锅。
找厨房要了张大桌子,架上炉子、汤盆,还有厨房做菜剩下的骨头汤,开始熬制锅底。话说。卫螭那厮居然把特制地火锅盆都带着来了,简直是让人发指!
在现代,平民老百姓家要吃火锅,不像上火锅店,一般都自己在家弄,根据各自口味,自己熬制锅底,特别是农村。记得开始流行起吃火锅的时候。在家吃的都是他那心灵手巧的老娘自己熬制的锅底,卫螭深得真传,号称手上拥有卫家的祖传秘方,常常拿出来忽悠谢玖,味道倒是不错。搞得谢玖也将信将疑的。
女孩子们喜欢吃清淡的,有专门鸡汤熬制的清汤锅,卫螭那厮喜欢辣的,李治地口味儿也随他,两个一大一小的爷们儿占了辣锅。把菜放进去,眼巴巴瞅着,闻着香香的气味儿。一边流口水等着吃。一边满脸的喜气洋洋,卫螭那厮很得意。厮可是把“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给贯彻始终了。
“卫大人,熟了吗?”李治咬着筷子,问卫螭。卫螭眼巴巴盯着锅里,捞了一筷子,道:“再来会儿,咱多煮一会儿,免得吃生了拉肚子。”
“哦。真香啊,真饿啊!”
“都一样的,忍忍吧。”
卫螭和李治在一边嘀嘀咕咕,谁让这俩儿心眼儿厚,硬是放了一大锅进去煮,看看人家女士那边的清汤锅,都已经开吃了,真是叫人羡慕,特别是高阳还得意洋洋的,不时给谢玖夹一筷子,兕子一筷子,眼神儿还忒得瑟,直叫人恨得牙痒痒的,太不厚道了。
“可以开吃了,恩,辣地就是香!”好不容易终于熟了,卫螭宣布开吃,和李治一块,撩高衣袖,拿着筷子就开始往碗里捞,那家伙,那架势,简直和集中营中饿了三天放出来的俘虏差不多一个德性,啥形象都没了,还好,这伙儿人是关在屋子里自己偷偷躲着吃的,如果开小灶还高调的让所有人知道,那大家都不用混了。
“好大胆的卫子悦!有好吃地也不叫朕,独自享用,该当何罪!”
也许是抢菜抢肉抢得太专心了,也或许是涮肉涮的太专心了,居然没听见门被推开的声音,没发现两个大人走进来的脚步声,一伙儿人还吃的挺开心,直到来人出声了,所有人才抬起头,满脸呆滞的看着来人大唐帝国国家元首李二陛下夫妻。
吃火锅的桌子是挨着墙放地,卫螭和李治在背对着门地方向,谢玖、高阳几个在斜对着门的方向,如果不注意盯着门,还真不会知道有人推门进来了。于是,吃得太专心地结果就是有人进来都不知道,偷吃被抓个正着。
先用眼神瞟向对面,互相表示了一下谴责,赶紧擦擦嘴,卫螭等人赶紧行礼。长孙皇后倒是笑眯眯的让众人免礼了,李二陛下却耸动着鼻翼,径自走到桌边,笑骂道:“卫子悦,你该当何罪?路上自己开小灶吃火锅就罢了,居然敢不叫朕!朕要叫人打你三十杖!”
卫螭嘿嘿傻笑,道:“陛下,这不是今天偷溜出去逛了一圈,刚好遇上有人卖新鲜的野菜,陛下,您不知道,越新鲜的野菜,越是要吃火锅,煮出来又嫩又香,别提多美了!不过,这些东西,都是些粗野吃食,陛下身份尊贵,哪能和臣等一样。”
李二陛下用白眼仁儿的地方对着卫螭,道:“朕吃不得,那雉奴、敏儿、兕子为何能吃得?”
卫螭满脸肃然的道:“臣是被逼的!晋王殿下说了,如果不给他们吃,他就去向陛下告状,迫于无奈之下,唉,臣唯有低头认输。再说了,晋王殿下等人年纪尚幼,自小未经历过什么困苦,一起吃点儿山毛野菜之类的,也算体验生活,忆苦思甜。”
李治的脸色,在卫螭的前半句话的时候是苦兮兮的,待听完,赶紧低眉顺眼的站着,背后却悄悄朝卫螭竖大拇指吃顿也野菜火锅都能扯上忆苦思甜,厮真能忽悠!
李二陛下对两人的小动作视而不见,拉着长孙皇后大马金刀的过去坐下,板着脸朝卫螭道:“叫人再加两副碗筷!”
卫螭的下巴差点儿没掉地上,傻傻的问:“陛下,娘娘,您二位这是……”
李二陛下哼了一声,不说话。长孙皇后倒是笑着道:“我与陛下也未用膳。近几日,高阳、雉奴、兕子三个,天天往子悦这里跑,也不回来和我们一起吃,联想子悦往日爱吃的美名,不得不让人期待呢。”
卫螭瞬间无语,看吧,往日的形象太糟糕了,让人家一下就想到了,真是木有前途,非常的木有前途。心中唉声叹气中,卫螭道:“陛下,那个锅,臣等都吃过了,请稍等,臣再给您和娘娘换一个。”
李二陛下却不管这些,拿起筷子就开始在锅里捞,给自己捞了一碗不说,还给长孙皇后捞了一碗,一边吃,一边道:“无妨,这里都不是外人,都坐下,继续吃,朕当年在外行军打战的时候,也曾和将士们同吃一锅饭,同喝一碗汤,你们能吃,为何朕就不能吃?”
卫螭再度无语,不过,厮倒是个光棍儿,朝着谢玖递过来的目光点点头,挥手道:“咱们坐下继续吃,吃饱了,明天一早还赶路呢,路上可不一定还能买到新鲜的野菜了,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儿了!”
谢玖抿唇一笑,领着一干小鬼们再次坐下开吃,偶尔还低声给长孙皇后介绍哪个东西比较好吃,吃了有啥养颜美容或者滋阴养颜的效果。李二陛下则一个人拿了两双筷子,不时在辣锅里搭一筷子,又去清汤锅里捞一下,忙的不亦乐乎。
卫螭一边吃,一边在心中浮想联翩,在大唐贞观十四年,在某小山沟沟里的小县城驿站,与大唐帝国皇帝陛下夫妻共吃一锅火锅,是时只见筷影纷飞,身手矫健,浓汤滚滚中,蔬菜、肉片纷纷消失不见,其势也,如猛虎出闸,又如蛟龙出海,猛不可挡也。
想到会被如此记在,卫螭在心中忍不住高喊了一声观音姐姐、如来哥哥,这个世界太疯狂了!偶卖糕的!
关于马车,并不是bug,而是有认真测算过的,以卫府的地位,卫螭是有爵位的,双马拉的马车,够资格享用了。双马拉的马车,拖个三米五左右的车厢,应该是可以的,也是符合条件的。下一章会有关于马车的详细描写。
第八卷 驿路梨花 第六章 旅途见闻
因为李二陛下夫妻在,大家吃东西都斯文了不少,也安静了不少。卫螭那厮贼眉鼠眼的瞄了瞄,老实不客气的不停往碗里夹菜,偶尔还给谢玖和兕子夹一筷子,总之就是看着哪里好吃就夹哪里,看的李治目瞪口呆,望卫螭的目光,崇拜中带着可怜,瞅瞅锅里,又瞅瞅他自个儿的碗,意图用眼神示意卫螭他也是小孩儿,也需要照顾。
卫螭冲着他一阵龇牙咧嘴,故意慢条斯理的吃将起来,让李治看得一阵憋闷,瞅瞅自家父皇母后,衡量一下,还是没胆象卫螭般去锅里捞,身为皇家子弟,就有义务维护皇家的形象和尊严。
李治的样子,让在一旁看似在专心吃饭,实则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默默关注众人的李二陛下夫妻齐齐摇头——李治还真是有许多地方不如人啊。
吃完火锅,叫人来收拾撤下去,看天色尚未黑,就提议出去做个饭后散步,所谓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饭后不适宜做剧烈运动,散步之类的休闲活动却正合适。这个散步,并没有走远,也就是在驿站周围走一走。本来官府征了一富户的园子做李二陛下歇脚的地方,但考虑到只住一晚就走,李二陛下驳回了进城的请求,而是选择在驿站将就一晚。随行人员众多,除了李二陛下一家,卫螭还是沾了儿女的光,人家长孙皇后体恤他们一家,特意拨了一间房给他们住。
“爸爸,抱!”
散步的时候,麟麟看新城公主都让奶娘抱着跟着散步也拉拉卫螭的外袍,举着双手撒娇,要父亲抱。卫螭蹲下身,满脸认真的对麟麟道:“儿子啊,吃了饭之后要自己走路。不能抱,我们说好了的。”
麟麟小手朝新城一指。理直气壮的道:“公主小姐姐都有人抱。麟麟也要!”
卫螭翻个白眼儿。道:“儿子,公主小姐姐是女孩儿,你是男孩儿。爸爸不是教过你吗?男孩子要坚强,要勇敢。要保护女孩子。你看看,你的麒麒姐姐和小公主姐姐将来都要你保护呢,你连走路都走不了,怎么保护她们呢?难道你想做女孩子吗?”
麟麟歪着小脑袋想了想,决定由爸爸牵着一起走,乐得卫螭呵呵笑。他们家是双胞胎。还是一男一女,两人的观点都是要从小就竖立孩子地性别意识,可别到了六七岁还是稀里糊涂的,男孩儿不像男孩儿,女孩儿不象女孩儿,那可就完蛋了!
趁着散步地当口,卫螭跑在后面。领着一群小鬼头玩起了游戏。逗得新城小公主也不愿再被抱着,扭着身子要下来。奶娘为难地望着皇后,长孙皇后微笑着点头,把她放下来,咯咯笑着跑去和麒麟玩在一起。
欢欢乐乐地散了一圈步回来,不过,鞋子却是脏了,特别是麒麟和新城,连小衣服都是泥土,招呼着收拾干净,哄了睡下,旅途中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天就算完结。
驿站的床,总是比不上家里的舒服,据说,人家为了迎接李二陛下一行,已特意整理过了,可算是最豪华地装备了。实在不好意思再挑剔,只能将就着睡下,只是,一晚都没睡踏实,基本半梦半醒之间,实在撑不住了才睡过去一会儿。
第二天清早起床,天都还未亮开就要上路,仆人们手脚利落的把东西收好,卫谢小俩口就抱着孩子钻进马车就是。翻出孩子的小被子盖上,两人对视一眼,不由一笑,笑得都是对方的黑眼圈,卫螭打个哈欠,伸个懒腰,翻出毯子,拉着谢玖躺下,手臂一伸揽入怀中道:“路上很无聊的,咱接着睡吧,黑眼圈怪吓人的,现在可没化妆品给你遮。”
谢玖笑笑,脑袋朝他怀里拱了拱,闭上眼睛,抱着卫螭腰睡去。轻轻地呼吸,打在他脖子上,有些痒痒,却奇异的很舒服、安心,也跟着睡去。也不知睡了多久,卫螭被车夫叫醒,说是李二陛下召他过去。
车队太长,行走的本来就慢,卫螭让母子仨儿继续睡,他个人跳下马车,就着端过来的洗脸水洗漱一番,精神抖擞的过去李二陛下那里。待他过去,李二陛下让他直接上车,卫螭得以第一次荣幸的爬上了八匹马拉的,金黄|色地豪华大马车。
宽敞地马车,巨大的车轮,还有八匹结实健壮地大马,看的卫螭一阵咂舌。话说,这不是他第一次见到这辆马车,但每一次见到的震撼却是相似的。和人家比起来,卫府的马车,只能叫简陋,只能说狭窄,里面甚至有一张小书桌给李二陛下批阅书奏的。
古代毕竟是以马车、马匹为主要交通工具,皇帝的座驾,又岂是平常人能比得上的。上马车的时候,甚至有个小楼梯放下来,不用象卫府那辆似的,直接跳上跳下的。
卫螭上去,行礼之后,李二陛下让他坐一旁,摆开桌子,在卫螭疑惑的目光中,铺好桌子,笑道:“旅途寂寥,有好玩儿的,卫子悦,还不赶紧贡献出来!”
卫螭看看围着桌子坐的人,李二陛下坐上位,然后是长孙皇后,然后是李治,兕子小公主跑他这里来,坐他身边,表明了是要和他一家。能四方玩儿的,貌似只有麻将。
卫螭恍然大悟,赶紧叫人取来麻将,一行人开始打麻将。卫螭不怕死,临开牌前居然笑眯眯的问:“陛下,有彩头么?这玩麻将,最好有点儿彩头比较有意思,是吧?不然没动力啊!”
李治一脸崇拜的看着卫螭,估计和李二陛下玩麻将敢要彩头的,也就卫螭独此一家了。李二陛下玩味儿的看卫螭一眼,哈哈笑了起来,指着卫螭道:“卫子悦果然就是卫子悦,从不让朕失望,行,有彩头。”
说着,掏出几个银裸子。随意的扔在桌上,长孙皇后微笑着看看俩人。也转身吩咐人拿了些上来。就卫螭还未见动静。在众人奇异的目光中,厮摸摸口袋,脸红耳赤,期期艾艾的道:“那啥。陛下,娘娘,请稍等片刻,臣忘了今日换过衣服,忘记装钱袋了,我立马儿就来。晋阳公主先帮我砌牌先。”
说着,滴溜一下跳下马车,跑回去拿钱去了,剩下的李氏皇家一家面面相觑,旋即哈哈大笑起来,这卫子悦,真不知该说他糊涂还是该说他胆大了。
卫螭跑回去拿了钱袋来。一本正经的。无视众人揶揄地目光,气定神闲的坐到兕子身后。两人开始合作打麻将。或许今天还真是赌神俯身,也不知道是卫螭还是兕子运气好,总之,两人一路狂赢,还都是赢大牌,脚边地银裸子已经堆了一小堆了,李治输了个愁眉苦脸,看卫螭和兕子地眼神,那叫一个哀怨啊。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却还是一副稳如泰山地样子,想从两人脸上看出他们牌的好坏是不太可能的。
旅途的日子就是这么寂寥无聊,每天除了打麻将、斗地主之类地,还真就没别的花活了儿。这样在马车上坐了几天,卫螭实在熬不住了,做着打麻将都是扭来扭去的,话说,所谓的坐,其实都是跪坐,真是难为了他,能坚持这么多天。
卫螭强忍着脚上的刺痛,提议道:“陛下,不如出去骑马,如何?在车上坐了这么多天,出去骑马活动活动,对身体也有好处。”
“也好,在这马车上坐了这么多天,骨头都快生锈了,出去骑马奔驰一会儿,吹吹风也是好的。”
卫螭地提议显然很得李二陛下的欢心。长孙皇后拿出一件披风,温言道:“陛下,外面风大,加件斗篷。”
长孙皇后在那里忙着照顾李二陛下,兕子拉拉卫螭,可怜兮兮的道:“我也要去,我也和卫大人一起!”
卫螭挠挠头,道:“公主,我骑术不好的,不过,我家法拉利很温顺的,咱俩慢慢骑好了。”
见卫螭答应下来,兕子很是高兴的笑了出来,大大的眼睛弯弯地,可爱地样子,让看的人也忍不住心情飞扬起来。小萝莉每天都坚持做五禽戏,她地老爸又是文武双全的杰出人物,受老爸的影响,儿女们也向文武双全发展,即使是女儿,也都是身手矫健,巾帼不让须眉。兕子以前受限于身体素质,一直没有接受系统的学习,这两年,身体渐渐好起来,也试着学习一些简单的武艺和做一些简单的骑射训练,如果要比射箭的话,卫螭很惭愧的想,或许他的准头都比不上人家小萝莉,真是没脸见人。
一行人出来,长孙皇后没有来,李二陛下、李治、高阳各人骑了一匹马,卫螭和兕子共骑,沿着官道,疾驰一阵。卫螭把小兕子裹在披风里,只露出一个小脑袋,小脑袋上还戴了顶帽子,不让她被风吹到。
疾驰一阵,不能离队伍太远,便缓缓放慢速度,沿着路边,缓缓前行。路边不远处,还能隐隐约约看到些小村庄的房子,瓦房很少,多数是茅草房,光景比不上长安。
“卫大人,那是什么房子?”
兕子没见过茅草房,自小在长安长大的她,见到的都是豪华的高墙大瓦,即便小时候随着父亲出巡的时候见过,只怕也记不得了。卫螭道:“那是人住的屋子,只是盖房的材料与我们平常住的不同,那是茅草盖的。”
“为什么不同?为什么不用瓦片?”
兕子小萝莉好奇心不小,追问道。卫螭淡淡一笑,道:“因为买不起瓦片啊,没有足够的钱去买瓦片,只能用茅草盖房。”
“为什么没钱?父皇说,只要种出粮食,就能有钱吃饭穿衣,是他们懒惰吗?不会种粮食吗?”
卫螭想了想,道:“不是的,如果不勤劳,只怕连茅草屋都该不起来,更别说是瓦房了,只是呢,这人的力量吧,有时不是勤劳就足够的,还有许多许多的因素。咱们这么说吧,一季种出来的粮食,留够自家吃的,剩余多少,就是自家的收入了。有些人种地的本领差些,收的粮食就少,再加上家里人口多些,只怕自家吃的口粮都不够。有些人家,种地的本领好些,又比较会持家,节余也就多些,日子自然就会渐渐好起来。”
兕子听了一阵,很诚实的摇摇头,道:“不明白!”
卫螭挠挠头,笑道:“其实我自己也不太明白。如果弄明白这个问题,或许,就能解决许多问题,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根本有了,上层建筑也就能建立起来。”
卫螭近乎自言自语,与兕子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产量的多少,基本要看老天,在产量不稳定的情况下,农民就是一个脆弱而又坚强的怪异群体。
“师丈,这里也是大唐的国土吗?他们也是大唐的子民吗?为什么与长安不一样高阳见卫螭和兕子两人在聊天,也放慢速度,等到卫螭靠近,问出自己的疑问。卫螭笑笑,道:“这很正常,长安是大唐帝国的心脏,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农业、商业等都是整个大唐最繁荣发达的。而这里,就是一个小山沟,只怕赶个集都要走上好几天的山路,交通不方便,交流就受到阻碍,没有交流,经济发展不起来,只有农业,就只能如此了。”
卫螭说完,见高阳还是一脸疑惑的表情,卫螭想了想,道:“这么说吧,农业是基础,而商业就是流动的渠道,比如说要建造一所房子,你要打地基,要砌墙,要架梁,要上瓦。就像是一个国家,士农工商,农就是地基,士就是大梁,工就是墙壁,陛下领导下的官服就是盖房子的工匠,而商人,就是给工匠运输所需材料的渠道,如果材料运不进来,那地基就只能是地基,房子永远都盖不起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呐。”
“难道商人如此重要吗?”
“也不是重要,而是缺一不可。发展是需要资本的,商品卖不出去,积累不了原始的资本,怎么发展?发展不起来,那就只能一直落后……呃,陛下,您啥时候来的?呃……臣只是和小孩子们随意的扯两句。”
卫螭说的投入,眼睛也没看前面,而是盯着远处的山村出神,曾经,他的故乡也是那样的小山村,相似的地方,让他有些失神,也有些怀念,连和自己说话的是谁,都没仔细注意,顺口就答出来了。
第八卷 驿路梨花 第七章 留待后来人
李二陛下没注意卫螭的表情,而是径自沉思起来,跳下马,背负双手站在卫螭身旁,举目眺望,看着远处的小山村沉思。李二陛下都下马了,谁都不可能继续坐在马上,大家都下马,静静站在李二陛下身后,等着他回过神来。
“卫螭,所谓的资本积累,如何积累?何谓积累?”
望着出了一阵神,李二陛下问道。卫螭挠挠头,走过去,道:“陛下,所谓的资本,说白了也就是钱吧,资本积累差不多也就是从小钱到大钱的积累,对那样的小山村来说,说这些太遥远了,先把肚子问题解决了才是大事。”
按照学过的马哲,生产力与生产方式,在大唐并没有失衡,也远远达不到大规模爆发的社会矛盾的程度,刚经历了大战才几年的时间,谈所谓的爆发太遥远,也不现实,如今正是人人满头搞生产、填饱肚子的时候。
李二陛下笑着颔首,摸着胡须道:“这几句话倒说得有见地,不过,也不是很明白,来,就算是和朕聊天吧,说说。”
卫螭组织一下语言,道:“我给陛下讲讲臣在海外的见闻吧。民以食为天,首先,要做到的是填饱肚子,然后才能再言其他。在海外,要发展之类的,首先要做到的是百姓能吃饱,衣食住行,衣服嘛,只要能遮羞就行,穿破烂点儿没问题,住和行,只要有一瓦能存身也能对付着住。吃饱了,有剩余了,才会有人想出售,如果连喂饱自己都成问题,谁会去出售粮食?肚子吃饱了,生存没有问题了,然后。人们才会去考虑其他。在粮食不够吃的时候,恨不得把所有地种上的都是粮食,怕饿肚子。只有粮食够吃了,才会去想要种点儿可以卖钱的东西,然后拿去添加其他的东西。大概就是这个过程。”
李二陛下一脸沉思的表情,显然在努力理解卫螭的意思,示意卫螭继续往下说。卫螭续道:“在海外的国家,已基本解决了百姓的吃饭问题,能种植许多地经济作物,也有了剩余的劳动力,但是,发展问题仍是重中之重。地势好的地方,交通便利地地方,商人到达容易。商品也容易运输出去,经济发展就好一些,经济好了,带动了其余产业的发展。当地的百姓收入高了,自然也就富裕了。而交通欠发达地区,要发展却很难很难,即使有了剩余地物资。要么就是任由在地里坏掉,要不就是得不偿失的运出去,或许卖的价钱,还赶不上运出去的花费。”
这种情况,在后世的现代偏远山区是很普遍的。卫螭的故乡虽说也是小山村,但随着改革开放,交通条件的改善。日子是渐渐好起来的。就是因为他们村的发展,搞得厮以为全国各地肯定都通上了公路。直到送医下乡地时候,厮才知道想得太天真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通了公路,仍有很大一部分的偏远山区,莫说汽车了,连自行车、摩托车都上不去,只能靠徒步行走。运输基本靠人力背,大件的就靠马什么的牲畜驮出山。
卫螭随医疗队下乡地时候,曾遇过一次。大约三四个小村子,都在大山里,从镇上过去,最近的要爬四个小时的陡峭山路,基本没有年轻人在家,年轻人都出外打工去了,只有老年人在,平均年龄六十以上。当时进山的时候,医疗队地用品都是这些老人家给背进去的,即使背着物品,人家走山路也是比卫螭等年轻人快,当时,让医疗队的大姑娘小伙子们惭愧得很无言。
记得,当时山里有家人养了一年的大肥猪终于出栏了,弄下山大概能卖个千多块钱,千多块钱,在当地是一笔大收入,毕竟,那只是一个人均年收入只有数百的贫穷山区。那户人家也没有年轻人,只剩下两个老人家在家中。为了把猪弄下山去卖,出价两百都没人愿意帮忙运下山。要知道,两百在当地,够山里人家生活三个月还绰绰有余。最后没有办法,加价到三百,还是仗着熟人的面子,才把肥猪弄下山。
甚至有些地方,山势虽然稍微平缓些,但因为路途远,把猪赶下山去卖,结果路上给走死的。这样地情况,在偏远地区,很普遍。卫螭道:“在交通便利地地方,人家养猪不是一头头养的,都是一群群养地,卖些东西也便利,当然容易发展起来,而交通不便利的地方,想卖点儿什么,很难很难。要发展,谈何容易,还是喂饱了肚子比较实在。所以啊,不是人家懒惰不发展,而是实在没条件,人力有时穷。”
李二陛下道:“这些只靠百姓,是做不到的,唯有靠朝廷来主持去做,只靠一乡一郡,一者,没有那么多钱,二者,也没那么大的权利和力量。看来,当皇帝不仅要开疆拓土,国计民生,都是皇帝的事。”
卫螭行礼笑道:“陛下英明!”
李二陛下叹道:“英明?如果朕英明,那这天下都如长安了,就不会是像你说的这样了。”
卫螭倒是很想得开,在生产力发展不到位的时候,在生产力还只是封建社会水平的时候,要求人家去做科技社会都没做到的事情,显然是不切实际的。社会的发展有一个过程,罗马都不是一天建成的。所以有时候,很无法理解,yy小说中的穿越青年们,如何在短短一二十年内让整个天下直接从封建社会进步到资本主义社会的!
卫螭道:“陛下,发展不是一代人的事情,而是许多许多代人的积累和努力,陛下已经给后代子孙打下了大大的疆土,威震天下的声威,能传诵千年的美名。或许不止陛下,后世无数代帝王都是在给子孙后代打基础,但是正因为有这些基础,后世的繁华才能建立起来,万丈高楼平地起,历史会铭记所有有功的人。”
“卫子悦。你拍马屁的功夫见长了!”
李二陛下脸上虽然没有明显的表露,不过,神情却是愉悦的。只是还带着淡淡地遗憾。卫螭嘿嘿笑笑,没有辩解,因为他说的是事实。在后世现代,说起唐太宗李世民,多数人心中都是充满向往与钦佩的,大唐帝国,那是中国历史上无法让人忽视地一段,而太宗皇帝,就是那一段历史中最闪亮的星星之一。
李二陛下眺望着远方,对卫螭道:“子悦,你看这大好河山,都在朕的掌中。也在朕地肩上。朕打战的时候,最喜欢毕其功于一役,如果这天下也能毕其功于一役该有多好。”
卫螭笑道:“陛下,您全做完了。那后人该做啥?总要留点儿给人家表现的,否则,小心人家在你身后骂您,说。嘿,这也太能干了,一个人把所有事情都做完了,还让不让人活了!”
李二陛下一愣,哈哈笑了起来,用力拍拍卫螭肩膀,拍的厮疼得龇牙咧嘴的。如果不是事关面子。只怕当场就要坐下去。这身板儿,也太不强壮了。李二陛下笑道:“子悦说的对。如果朕全都做完了,只怕历史上会说,朕有了一群脓包子孙,只会享受祖先的荣光和遗福。朕也希望老子英雄儿好汉。”
卫螭呵呵傻笑着,不知道该怎么接话。李二陛下也不管他是否接话,倒是自个儿说的尽兴,双目熠熠生辉的看了一阵,出了一阵神儿,突然叹了口气,喃喃道:“只是这天下何其大,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
卫螭笑道:“事情再多,咱也可以一件件慢慢做着来啊,一件件积累,总有一天能盖好地基,总有一天能盖起新房。大不了咱做个账,估算一下家庭每年大概会有多少收入,然后,列个计划。比如说收入一百贯吧,扣除必要地家庭开支,剩余根据需要分成不同的份儿,投入到不同的地方去,一点点积累,总有一天会好起来的。”
李二陛下听得若有所思,沉吟道:“这个……应该也是属于统筹规划里地道道儿吧?”
卫螭扭头想了想,道:“应该是吧,陛下,臣也不是专业人士,臣夫人也不是,只是看海外的国家都这么干,每年的国家财政收入,扣除必要的军费开支和维持朝廷地开支,哪一些钱要划拨地方建设河工,哪一些钱要划拨到哪里去修一条公路之类的,似乎都有专门的规划,具体怎么弄,臣不明白,臣只是普通的小医生来着。”
李二陛下点头道:“这倒是个好方法,待朕与众卿家商讨看看,如能实行,卫螭,你又立下一件功劳了!”
卫螭倒是一脸的惊喜,呵呵傻笑,这日子也太好混了,随便说说都能算功劳,很想奔放的宣布一句——李二陛下,俺太喜欢你了!不过,这么说了之后,会不会被砍脑袋?万一长孙皇后误会吃醋……是吧,女人心海底针呢!
李二陛下和卫螭站着说了半天,说完,李二陛下转头问跟来的三个子女:“除了兕子,雉奴、敏儿,你们两个,听懂朕与子悦地话了吗?”
李治行礼道:“回父皇,大致意思能听懂,只是,儿臣以为,这些话并不止表面如此简单,还有更深层次地含义,只是儿臣愚笨,无法理解透彻,请父皇降罪。”
李二陛下表情神色看不出喜怒,“唔”了一声,转向高阳,问高阳:“你呢?敏儿,听懂了吗?”
高阳小脸儿古怪的一红,略带羞惭地道:“回父皇,这些话,师父早与儿臣说过,只是说的方式与师丈不太一样,但大致意思却是相同,故儿臣听明白了。”
李二陛下奇道:“哦?卫夫人如何与你说的,又是为何与你说这些?”
高阳被问得脸孔通红,小声道:“因为师父嫌儿臣铺张浪费,师父说,有太多的无谓花费,实在有不挣钱不知道其中艰辛的嫌疑。内府每月颁下的例钱,儿臣从不经手,只知道花用,也从不担心钱赢有不够用的一天,总以为一切都有父皇,儿臣贵为公主,自不用担心钱不够花用的一天。”
说到这里,高阳小心的觑眼看了父皇一眼,而她的父皇只是示意她继续往下说,高阳还是个大孩子,这个事情对她来说又是错事,被谢玖批评过,如今说给父皇听,还是有些忐忑,不过想到她已经改正,胆气又壮了些,她的师父谢玖曾对她说过,只要改正了就好。
想到这里,高阳壮了壮胆气,接着道:“儿臣往日花费,都是需要的时候,朝嬷嬷们要,喜欢的东西,也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买进来,甚至发脾气的时候,也扔了不少。许多账目,如今看来,也不知道花费的究竟是什么,为何花费那么多。儿臣刚拜师的时候,师父就教导儿臣这些,师父说,人总要对自己的生活做到心中有数,连每日花费之类都稀里糊涂的,活着也不过是个糊涂虫。师父也曾问过儿臣,问是否知道稻米从何而来,是否知道所穿华服何人所制,是否知道一月需花费多少钱粮,又是否知道平常人家一月花费多少。师父问这些,儿臣全都答不上来!师傅就笑骂儿臣是小糊涂蛋,儿臣自己想想也是如此。之后,曾随师父用心学过此类的东西,心中也有了个明数,故而,对父皇今日与师丈所说之言,儿臣能明白。”
李二陛下点点头,大有深意的看卫螭一眼,道:“子悦,你们夫妻果真很会教育孩子。”
卫螭一脸“我是老实人”的笑容,道:“回陛下,臣的夫人吧,生性认真,做事做人都喜欢清楚明白的,缺乏圆融,陛下见谅则个。”
李二陛下笑着道:“如此性子倒也好处多多,你卫府如今想必有不少积蓄了吧?”
这个问题要怎么回答呢?虽说太座大人持家有方,做人丈夫的跟着张光享福,但要把家庭存款也裸的晒出来,貌似就有些缺心眼儿了!咱中国人讲究的闷声发大财,这么显露出来就太不合适了。
李二陛下对卫螭的傻笑不以为意,也知以卫某人的滑头,大致是不用期望他说实话了,李二陛下也不想听胡编的,干脆自己续道:“如今想来,当日去卫府的庄子上,景象就比别的要好些,庄户的生活,也富足些,看来,朕应该派人向卫夫人学习一下经营之道。敏儿,来,告诉父皇,你以前的花费如何?如今的花费如何?卫夫人又是如何教导你的。”
高阳见父皇不批评她,似乎还有表扬的迹象,很老实的把前后的花费仔细的汇报出来,还把谢玖帮她算账、清帐的东西也说出来,减少了许多的无谓开支,生活品质并没有任何改变,比之其他公主甚至更好,但花费却比以前少了,目前,据说已经小有积蓄。
第八卷 驿路梨花 第八章 妇道人家
李二陛下一路都在与高阳公主说话,说起谢玖教她的那些东西,那丫头可是有一肚子的话说,但语气间,遣词用句却颇为讲究,让人听着只觉得她对谢玖的感激和敬佩,但只是师生之情,并没有特殊的地方。卫螭听得心中温暖,这丫头是在用她的方式在保护谢玖吧?虽说不一定需要这样的小心翼翼,但是有了这个心就是好的,也不枉谢玖疼她一场。
一路逛回车队去,重又上了马车,高阳公主说骑马吹了一身灰,去梳洗一下,众人一块儿去了,高阳公主主动担起了服侍她家父皇的任务,伺候着洗脸,后又叫来内侍,服侍着去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裳。之后,又照顾着兕子、李治弄好,才开始收拾自己,细心体贴之处,让人十分的舒心。
待得卫螭也梳洗了出来,李二陛下正笑眯眯的站外面不知道想什么,待见到卫螭出来,朝卫螭招招手。卫螭过去,李二陛下道:“待会儿到了驿站的时候,叫你夫人过来,朕要问话。”
“是,陛下。”
说完,李二陛下便回去他的御驾上,卫螭刚要离开,高阳已担心的叫住他:“师丈,敏儿……是否给师父惹了麻烦?”
卫螭走过去,微笑着看着她,道:“刚才应对还十分合适,怎么这会儿又犯嘀咕了?放心,没事的,最多费些嘴皮子,你做的很好,你师父教导你的东西,你都记在心里了,这就够了!好了。带着兕子他们回去休息吧。骑了这么久的马,很累呢,不用多想,还有师父
大唐御医 完第93部分阅读
欲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