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炮王 > 炮王
错误举报

正文 第 249 章

    炮王 作者:管杀不管填

    第 249 章

    除了波兰国王强而有力的全方位支持,成功营造有利的社会舆论气氛,武装部队的保驾护航之外,顺利进行土地赎买政策的另一个大前提,就是国家必须拥有充裕的财政支付能力。

    由于得到了克拉科夫王宫价值12亿法郎的巨额宝藏;再加之欧洲犹太财团与商人于1811年开始,在10年之内,分摊购买的总面值额高达50亿法郎(折合100亿兹罗提)的波兰建设债卷,这使得德赛与斯彼兰斯基最为头疼的资金难题能够顺利解决。

    另外,“农委会”的改革措施还有涉及其他一些重要方面。

    为有效管理翻身之后的农民,令其不能投靠或依附于原有主人,法令规定增设了乡(镇)公所与乡(镇)法庭。最初,这两个乡镇机构不是由各村代表选举产生,而是被政府或军队强行指派的,那是德赛刻意强调的结果。直到5年之后,才最终放开乡镇的自由选举权。

    乡(镇)公所负责摊牌和征收捐税及徭役,监督农民按时完成税赋及徭役;代替上级传达和贯彻法令,维持社会秩序最新章节。为保证公平,乡(镇)公所施行三人负责制,本地拥有土地与财产的乡绅地主和贵族获得一个席位;由华沙大主教集中培训之后,重新委派的外地神职人员享有第二个席位;最后一个席位属于担当治安官的军事警察或退役军士……

    在乡(镇)公所的三人团中,所有决议都施行一票否决制,防止乡绅贵族相互间串联,警惕心怀不轨的农民从中勒索,阻碍君主内阁对乡镇各项政策的施行。应该说,乡(镇)公所的成立与运作,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将行政治理权成功延伸到波兰社会的最基层。

    8月之后,斯彼兰斯基和他领导的“农委会”推行的农奴制改革,开始真正触动波兰广大地主贵族的核心利益,继而遭到了最激烈反对。尤其是农奴主集中的大波兰、卢布斯卡、库亚维与罗兹等地区,乡间贵族与农奴主,以及目不识丁的农奴们反对这一社会体制改革。

    对此,斯彼兰斯基请求雅克上校的情报部门予以通力配合,鉴别那些冥顽不灵的土地所有者,以及社会激进分子。不久,包括宪兵在内的武装部队开始频繁调动,他们手执情报人员给予的黑名单,赶赴各个暴动的乡村城镇,以叛国罪名,坚决而果断镇压每一个反叛者。

    到9月下旬时,波及两百多个城镇以及乡村的“武装叛乱”已被国王的军队迅速及爱意平息,差不多数百名不于合作的乡间贵族、农奴主,以及数千名实施暴力革命的农奴和鼓动他们的激进分子,相继倒在血泊中。

    对于任何动摇国家根本的反叛者,无论他是激进派,还属于保守派,德赛的做法简单而残酷,一律实施残酷而彻底的镇压。比起在法国实施恐怖统治的雅各宾派,德赛的优势在于他拥有军队的绝对效忠,较为宽松的国际政治环境,以及一大笔能够收买人心的巨额资金。

    尽管面临着重重阻力,国内各种抗议乃至武装暴乱频发,但1812年的波兰的政局,在总体上仍保持稳定,终于度过了这段混乱不堪的时期,从而走向一个荣耀的新时代。

    1812年10月下旬,等到农奴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之际,斯彼兰斯基接到远在俄国战场的德赛陛下的另外一项重要任命。不久,他被调离开“农委会”,担当内阁国务大臣,继而辅助首相科希丘什科,将波兰的改革重点集中在行政、军事、社会、经济、司法等方面。

    1811年,德赛颁布了一道诏书,宣布在地方级别上成立过度“缙绅会议”,加强对地方的行政管辖权。缙绅会议不仅仅是一个吸收了地方各社会阶层参与的议政机关,还被赋予一些行政管理功能:地方的通讯,交通,医疗,卫生,教育和慈善机构均由缙绅会议负责。

    数年后,临时的“缙绅会议”逐渐被取缔,改为设立省、县(市)两级的自由选举制度。允许公民代表参加当地议会与市政官员的选举。按新的规定,省、县(市)两级议会与地方官员每四年选举一次。对此,上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在内,对于选举结果不能予以干涉,但巡回上诉法庭有权实施监督,并判定选举是否有效。

    至于选举人与被选举人的条件设置,不是依照之前的传统惯例,以他们拥有的财产作为资格,而是效仿后世的美国,以个人或家庭的纳税数额作为选举基准,从而保证城市的有产者那些富有的企业主和新兴的工人阶层能有机会获得议会席位,继而将这些得益阶层捆绑于德赛的马车上。这一政策实施,确保了波兰在未来10到15年内培养了一大批积极参政,又效忠于国王的中产阶层,他们将是稳定国家政治秩序,营造经济繁荣的中坚力量。

    军事方面:德赛于1813年年初,下诏实行全民义务兵役,规定凡年满18岁的男性居民,不分社会地位,不论等级,一律有服兵役的义务全文阅读。其间,陆军现役为5年,预备役9年;海军现役7年,预备役3年。每年以抽签方式征兵一到两次,落选者编入预备役民团。此外,军事改制还废黜了贵族可以直接担当军官的特权,并禁止军中的体罚等。

    在军事组织上,将全国划分为5个军区,后来陆续扩展到12个军区,统一管理本军区的一切军事问题。其后,为适应对外战争的长期需要,德赛又下令成立以自己为核心的最高统帅部,收回了各个地方军区的部分权力,并规定:所有主力军团、海军舰队、预备役部队以及军饷、军饷、军械和军需等等,归于最高统帅部直接分配、授予或调动。

    在武器装备上,得益于西里西亚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赫鲁纳军械所的特殊贡献,为军火工业创造了良好条件。从1813年下半年之后,波兰军队的武器差不多实现了国产化,从而摆脱了对加泰罗尼亚军火武器的严重依赖。至于军队的日常训练,官兵的忠诚教育,以及成立军校培养军官等方面,德赛将他在加泰罗尼亚的各种有益措施引入到波兰。

    在社会领域,德赛授权内阁政府,加强对报刊与新闻检查制度,以配合战时的政治需要;财政税收方面,废除了人头税与其他不合理税种(数年后,农业税也被废黜,但随之增加了商品消费税和个人收入调节税);建立新兴的国家股份发展银行(由地中海银行控股);取缔波兰境内的各个税务关卡,借此保障工商业的自由流通等等。

    期间,德赛针对教育和医疗卫生的各项投入,使得成效最为明显。

    自1812年起,波兰的大学获得自治招生,学术空气逐渐转向自由化;三年之后,中等教育机构开始面向全社会接收学生,改变了此前只接收贵族子弟入学的做法;也是在这一时期,华沙与克拉科夫两地,开办了欧洲的第一批女子中学,女生也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和医学专业教育的权利,这使得波兰妇女社会地位要高于同期的欧洲妇女。

    当年8月,由瑞典伯爵主导的司法体制改革在对第三次波俄战争爆发之前,正式实施。

    规定司法对行政的(相对)**性,尽管检察官是由选举产生,但省、县(市)两级的法庭法官,则是第一巡回上诉法庭来负责指定,并施行公开审判制,且有群众参与。另外,司法改革还彻底废除了体罚与肉刑等极为野蛮的中世纪惩处方式。

    不久,全波兰开始推行陪审团制度,所有案件审理改为开庭制度,而且被告获得了自由雇佣律师,或接受公派辩护律师的权利。在德赛下达的诏书中,还刻意规定了法官和法官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无条件取消了贵族阶层在法律诉讼过程中的一切特权。

    在经济方面,支撑战争进程的钢铁煤炭,化学医疗、军火生产等工业得到迅猛发展;而交通规划上,铁路运输获得优先支持的地位,使得波兰的战时经济,充分活跃起来。

    ……

    当德赛成功策划与实施了华沙政变,继而掌握波兰的军政财大权,并由此国家全方位的政治体制改革之际,这位波兰国王还下令封锁了拿破仑大军与华沙之间的信息通道,甚至命令军情局特工装扮或是收买俄国的哥萨克骑兵沿途绞杀法军信使,并伪造出各种假消息,好让一直在前线作战的法国皇帝误以为大后方的波兰,依然在他的强又有力控制之下。

    直到1812年10月中旬,已经决心从孤城莫斯科撤军回国的拿破仑,这才从缴获俄国人的情报中,获知后方波兰发生的种种事实,但为时已晚。此时,皇帝麾下的军队已不足10万人,不仅要面临库图佐夫率领的二十万俄国军队的围追堵截,还有漫长的死亡归途。 推荐阅读:

    ☆、正文 第87章华沙政变与波兰改革...

    求票票,兄弟们,呵呵,谢谢支持!

    ~~~~~~~~~~~~~~~~~~~~~~~~~~~~~~~~

    “为何不用施行廉价快捷的土地革命,而是劳民伤财的搞土地赎买?”这一问题,不仅仅是激进分子的抱怨根源,也是一些加泰罗尼亚籍军官心中存在的疑虑。

    对此,除了斯彼兰斯基公开表达的官方意见外,德赛自己给予的答复则反复强调:由于波兰与加泰两国的国情不同,从而导致方式、方法与手段也不尽相同。

    1810年,在德赛征服加泰罗尼亚之前,喜好输出革命思想与进行财富掠夺的法国军队已经提前两年,在该地区借助血腥残暴的战争手段,无情扫荡了城镇乡间的封建领主。大部分土地所有者要么在反抗中遭遇屠杀,要么不得不举家流亡异地他乡。于是就留给新任统治者足够多的且可供分配的大量土地资源,继而让那些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从中获益。

    而波兰则不同,哪怕国家灭亡之后,被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吞并多年,然而波兰的农奴主依然占据大部分土地资源,旧时的生产关系依然延续至今,农奴与领主的关系没有得到丝毫的改变。

    1807年,华沙大公国成立之后,普鲁士、奥地利两国占有的大部分波兰领土被迫退换给华沙,而拿破仑为讨好自己的坚定盟友波兰的保守派贵族,就将其这些土地交由华沙议会做廉价处理(但要支付战争费用),使得波兰各地乡间贵族兼并土地的浪潮也随之兴起。

    穿越者记得非常清楚,1830年11月29日,波兰爆发反抗俄国统治的所谓“十一月革命“的真实起因,就是波兰的传统贵族从圣彼得堡听到一则消息,据称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为平息俄国革命党的种种不满,决议要在波兰实施解放农奴制的改革试点……

    总之一句话,伊比利亚半岛的战争摧毁了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上层建筑与统治基础,使得德赛有着充分资源可以利用,去收买人心;而在波兰,国家的灭亡和异族的占领,都丝毫未能损害这里的生产关系与土地资源,农奴主与贵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依如往昔。

    所以,德赛在土地问题的处理上,始终倾向于斯彼兰斯基的赎买政策,在坚决镇压不合作的乡间地主与保守派贵族的同时,也同样以血腥手段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革命。

    此外,还有一个更为关键的缘由,就是德赛本人,这位波兰国王也是一位大土地的所有者,可以说是全波兰、乃至全欧洲最大的农奴主。单单在但泽走廊一地,他就拥有20万多万形同农奴的黑人雇工。支持所谓的土地革命,根本就是引火烧身,德赛自然不会干下蠢事。

    如果德赛不是知晓历史进程的穿越者;如果他没有庞大资金和钢铁工业做支撑;如果旗下的农奴不过是白人未曾关心的黑人,或许德赛的政治立场一定会支持传统贵族全文阅读。

    至于针对农奴主土地的赎买方式上,德赛与斯彼兰斯基的讨论结果是,采用现金与债卷相互结合,通常以3:7的比例方式。这样一来,便可以大大减少对储备资金的使用量。尽管德赛目前掌握着数额惊人的可流通的国家财富,但这些钱不仅要用于赎买农奴主的土地,更要应付长期的战争经费,以及必须由国家承担做前期投入的煤炭、钢铁、军火与交通运输等重工业。

    为了让土地所有者积极接受股份补偿的方式,德赛同意斯彼兰斯基将富有的铜矿铁矿基地,以及正在或即将产生经济效益的工厂的股份或债卷,折价卖给乡间贵族与农奴主们,期间,“农委会“甚至还将一些加工小厂直接赠送给农奴主,只为将土地农民变成自由雇工。

    不过,这种方式仅仅让三分之一不到的土地所有者满意,他们大都属于思想开明,视野开阔,且接受过工业熏陶的自由派贵族,并有想要投身工业产业的决心与毅力。

    针对那些对土地依然有着无比眷恋与极度依赖的农奴主,德赛指示斯彼兰斯基发行土地债卷,以政府拥有的西里西亚和君主专属的但泽走廊,两地的肥沃土地做5年或10年期抵押。倘若到期时,债卷持有者依然不愿接受政府的现金或其他补偿方式,可以在上述两地获得与债卷上面规定的土地数额,当然政府还要补偿一部分的利息。

    得益于德赛在加泰罗尼亚苦心经营的工业产业的经验,所以少则5年,最多10年,全波兰境内就会初步建立起近代工业的体系。届时,这些农奴主才会真正意识到机器轰鸣、冒出黑烟的工厂的利润产值,要远远高出土地出产价值的数倍,十倍,甚至数十倍!

    然而,上述两种方式仍旧不能消除顽固地主的种种抱怨,但只要他们不公开予以武装反抗,并且支持国家对外的战争,德赛通常会给予一定限度的容忍。

    1813年之后,已经担当内阁国务大臣的斯彼兰斯基正式宣布了《宅地置换法》,宣布波兰境内的土地所有者,可以按照1:5或1:10的交易方式,在奥得河东岸、东普鲁士、立陶宛、白俄罗斯与乌克兰等地,也就是波兰军队占领下的普鲁士与俄国领土,换回得一大片土地。此外,这些土地并非荒地,而是已被耕种多年的熟地,征收于逃亡的异国贵族。

    当然,该《宅地法》也使用于波兰平民或其他移民,不过他们得到的土地,往往大都为森林、沼泽、盐碱地与荒山丘陵,必须经过多年的辛苦劳作才能成为成熟。国家也给予其3到5年期的小额贷款援助,帮助他们度过生活最艰难的时期。

    一切改革措施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令所有人满意,斯彼兰斯基主导的1812年土地改革也同样如此,期间曾有各种暴乱频发。好在德赛的事先周密部署,这些骚乱都被早有准备的秘密警察、宪兵和军队坚决,果断而迅速的加以镇压下去,没有给国家造成太大的动荡。

    第 249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