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节
总有刁民想攻略朕 作者:昕韵
第43节
他就这一个女儿,这辈子唯一的希望就是这个女儿能过得好,高子淳敢打李穆嫣的主意,那就是触了他的逆鳞!
别说李穆嫣已经是世子妃,如今又无法生育,就算她还为出阁,李应熊也绝不会将她嫁给一个连亲生父亲都敢毒杀的高子淳!
高子淳为了权利连亲生父亲都敢杀了,还有什么事情是他做不出来的?
好在,就在他烦不胜烦的时候,凤瑄和贺坤相继赶到了大宁城。
到了大宁,凤瑄一看了大宁的诸多情报后,当即便决定,先见见李应熊。他对李应熊颇有些了解,知道这人跟鞑子有仇,而且能征善战,算是一个难得的猛将。
因为高亥充对他有恩,所以李应熊一直对高亥充忠心耿耿,而高亥充看中他的军事才能,特意让世子高子建娶了李应熊的女儿李穆嫣。
如今高子建已经成为废人,高亥充死得不能再死,李穆嫣更是早早地便被高子建的宠妾害得早产伤了身子,多年无法生育。
凤瑄不觉得,李应熊还会继续效忠高子淳这样一个不择手段狼子野心的人。
所以,他决定先见见李应熊。毕竟李应熊多年驻守边关,对于鞑子更加了解,如今鞑子正准备大举入侵,李应熊这样的人便至关重要。
更何况,凤瑄实在不想去见那个不择手段的高子淳。
凤瑄命人给李应熊传消息的时候,李应熊正被高子淳骚扰得正烦,却又无法对高子淳做什么。一收到凤瑄派人送来的消息,他立即准备见凤瑄。
于是,就在凤瑄潜入大宁城当天下午,伪装过后的凤瑄便直接出现在了李应熊的府上。
李应熊生得人高马大,威风凛凛,但是一看见凤瑄,他顿时笑得极为和善。他这一笑,就连脸上的煞气都被冲淡了许多。这一幕若是让他的部下看见,怕是要惊掉一地的下巴。
凤瑄并不是空手来的,他来的时候,还特意给李应熊带了一份礼物。
这让李应熊十分意外,毕竟凤瑄的身份摆在那里,万万没有讨好他的道理。
他虽然身为大宁的守将,重兵在握,在凤瑄面前却也丝毫不敢摆架子。他很聪明,岭南的接连变故,不仅是高亥充和高子建看在眼里,他同样是看在眼里。
不仅如此,还有那传说中日进斗金的多宝楼。
不过,他更加在意的,其实还是皇庄里的土豆和红薯。传闻土豆和红薯都耐旱,而且产量很高,所以李应熊自从听说了这个消息,就一直希望能够在大宁推广土豆和红薯。
以前高亥充还在,他不敢跟高亥充提这件事,如今高亥充已经死了,他自然再也没了顾虑。
如果那两种作物真的跟传说中的一样耐旱高产,那么对于贫瘠的大宁而言绝对是件大喜事!
李应熊想到这事,对于凤瑄的态度顿时更客气了。
所以,当凤瑄笑眯眯地说出给李应熊带了一份薄礼时,李应熊立即受宠若惊地从座椅上站了起来,口中连连说道:“国师大人实在是太客气了!”
就在这时,凤瑄轻轻打开了锦盒,露出了里面的东西。
李应熊原本对凤瑄送的这份礼物并不是太在意,不过是惊讶凤瑄的态度而已,然而当他看清锦盒里装的是什么后,李应熊顿时大惊!
他几乎是迫不及待地走到了凤瑄面前,随后便亲手拿起了锦盒中的单筒望远镜,惊叹道:“这……这可是传说中的千里眼?”
他一直在关注岭南的战事,所以对于岭南一战中使用的千里眼,也是略有耳闻。不过凤瑄一直将消息掩得很死,李应熊虽然听说过“千里眼”,却完全不清楚究竟是什么样的东西。
如今看到实物,他顿时便惊呆了。甚至不顾凤瑄就在旁边,便迫不及待地拿起千里眼对准了眼睛朝外看。
这一看,李应熊就被瞬间拉近的画面给吓了一跳。
不过他毕竟是一员老将,虽然震惊不已,却还不至于做出失手扔掉千里眼的蠢事,只是好奇地看了好一会儿,随即才恋恋不舍地拿在手里。
他这一拿着,便舍不得放下了。
其他人拿到这样的单筒望远镜或许只会觉得好玩,可是李应熊身为一员难得的猛将,对于军事上的嗅觉却是相当敏锐。
他一看见这样的千里眼,便清楚这样的东西一旦用在战斗当中,绝对是一件利器!
军中为何要安排专门的斥候?还不是为了打探敌情!可一旦有了这千里眼,就算隔得很远,他们也能发现敌人的动向,提早做出戒备!
虽说这千里眼能看的距离终究有限,远远无法和后世更先进的望远镜相比,可是对于如今的李应熊而言,却已经是一件称得上是鬼斧神工的神器了!
凤瑄将他的反应看在眼里,微微一笑,突然说道:“陛下接到密报,得知北边的鞑子正蠢蠢欲动,野心勃勃想要入侵中原,于是特命我和贺统领前来襄助李将军,击退来敌。不知,李将军对鞑子的情报知道多少?”
说起正事,李应熊顿时神色一凛。他小心翼翼地将千里眼放进锦盒,这才直接坐在凤瑄旁边,沉声说道:“鞑子这次的确是野心勃勃,所以一直将消息瞒得很死。末将派出上百斥候秘密潜入草原,然而大多都失去了消息,只有十数人成功活着回来。据他们所说,那耶逐可汗正在草原上调兵遣将,不断联合草原的各个部落,已经组成了一支三十万人的大军!”
他说到最后,便忍不住叹了口气,既是遗憾那些没能回来的斥候,也是担忧这一次的战事。
鞑子来势汹汹,这一战怕是会异常惨烈。
不过很快他就发现,凤瑄听完之后,竟然一点也不惊慌。
李应熊不是傻子,所以他看见凤瑄的反应后,心里顿时有了猜测。他试探着问道:“国师似乎并不担心,莫非是有退敌之策?”
凤瑄也不瞒他,干脆说道:“李将军有所不知,陛下爱民如子,此前一直下令兵器局研制武器,以减少我方士兵的伤亡。而就在本官出发来大宁之前,兵器局已经研制出了两种杀伤性极大的守城火器。”
李应熊听到凤瑄的话,心中不禁动容起来。他很清楚,凤瑄说高子辛爱民如子,并非只是一句恭维的话。
去年高子辛自掏腰包给边关修筑防御工事,他是知道的。虽然大宁乃是宁王的封地,并没有享受到如此优待。李应熊依然觉得,高子辛的确称得上是个难得的好皇帝。
只是,听到后面,他就震惊了:“火器?”这个词对于李应熊而言实在是太陌生了,他根本没办法想象出,这究竟是怎样的武器。
不过,“杀伤性极大”几个字,他倒是听进去了。
于是他立即迫不及待地问道:“还请国师为末将解惑!”
凤瑄微笑着说道:“这二种火器,一曰万人敌,一曰地雷。地雷者,可埋藏于鞑子的必经之路上,骑上用泥土遮掩,一旦鞑子的骑兵经过,踩中地雷,那地雷便会瞬间炸开,爆射出无数锋利的铁片,瞬间收割人命。
万人敌者,可聚于城墙之上,一旦兵临城下,便可点燃引信,抛入敌军阵中,它自会炸开,杀死敌军。此二者,虽说不能将鞑子尽数杀死,却必能让他们方寸大乱,到时候我军正好可以趁势出击,攻其不备。”
“好好好!这两个好!”李应熊顿时大喜,甚至激动得连说了好几个“好”字,他捏了捏拳头,突然问道,“不知国师手中可有实物?让末将一观?”
凤瑄这才摇了摇头:“此二者才研究出来没多久,稳定性欠佳,需临时制备,本官手中并无实物。不过,待工匠一到,便可以立即着手准备。”
李应熊听闻这话,虽说心里颇有些遗憾,却还是认同了凤瑄的话。
他一想也是,这样可怕的东西,哪里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出来,带着赶路的?万一路上炸了可怎么办?
就在这时,他想起了高子淳,忍不住试探道:“国师可知,如今整个宁王府,只剩下高二公子一个男丁,他乃是庶出,这爵位……”
凤瑄微微挑眉,深深地看他一眼,意味深长地说道:“李将军说的是高子淳吧?他不是被混进城里的鞑子给刺杀了吗?”
李应熊心头一跳,瞬间明白了凤瑄的意思——高子淳,必须死!
第164章 亲自动手
凤瑄的确是想要高子淳的命,以便一劳永逸,彻底绝了宁王一脉,将大宁重新收归朝廷手中。
李应熊对此没什么意见,且不说他本身就对高子淳厌恶不已,更是对高子淳的狼子野心极为忌惮,光是为了大宁,为了整个李家,他就愿意死心塌地投靠高子辛。
岭南这么个活生生的例子就摆在眼前,如今的形势已经相当明显,只要跟着高子建混就能有肉吃有好日子过,李应熊除非是傻了,才不去投靠高子辛,而是死心塌地跟着高子淳这个白眼儿狼。
不过,未免落人口实,凤瑄和李应熊并未立即下手,而是一直等了好几天,才等到了一个恰到好处的机会,找了几个长得极像鞑子的人,将高子淳杀死。
这些人并非是真的鞑子,却是鞑子和中原人的混血。鞑子劫掠时侮辱了不少中原女人,其中很多人要么死了,要么被抓到了草原上。少数幸存下来的人生下了这些孩子,而这些人因为从小便受尽歧视,对于鞑子更是极为痛恨。
他长得和鞑子极像,所以高子淳当真以为是鞑子要杀他,到死都不知道,罪魁祸首其实是李应熊和凤瑄。
这些人,正是被李应熊养大的。
高子淳乃是宁王一脉仅剩的男丁,他一死,宁王一脉可以说是彻底断绝,只剩下世子妃生下的一个女儿。
可惜茹儿自小便体弱多病,能不能活到成年实在难说。
李应熊不愿世子妃一个人守寡,干脆求了恩典,安排世子妃和茹儿假死,让二人彻底和宁王府断了联系,从此安心住在李府。
如此一来,宁王一脉就算是真的绝了干净,只剩下一个空空荡荡的宁王府。那府邸修得极为富丽堂皇,一看便能知道宁王的日子过得如何奢靡。
于是凤瑄干脆抄了宁王府,除了个别犯禁之物留下之外,其余尽皆拿来换成钱粮,充作了军费。
高亥充为了造反可谓是殚精竭虑,煞费苦心,甚至不惜盘剥百姓,攒下大量的粮食。可惜他一死,他拼着受尽唾骂才辛苦攒下的那些钱粮便直接便宜了高子辛和凤瑄。
查抄了宁王府,手里有了大笔的钱粮,凤瑄、贺坤和李应熊便再无顾忌,直接紧锣密鼓地准备起来,只等鞑子大军一到,便要给他们一个深刻的教训!
时间,就这么一日日过去。
转眼间,秋收之日便近在眼前。
大梁各地先后开始了秋收,而京城,备受各方瞩目的皇庄,更是难得地迎来了惊人的大丰收!
因为是第一次大片种植,不比宫里的温室,所以这一次的收获算得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
为了这一次的丰收,高子辛不仅事先就让凤瑄将皇庄上下严查了一番,留下的全都是可靠的人,在收获之前,更是问了好几次,确定玉米、土豆和红薯长势都格外好,他这才下定决心,打算亲自去皇庄一趟。
不过,钱庸一听高子辛要亲自去皇庄,收割第一株玉米、土豆和红薯,立马双眼发亮地表示要跟着一起去。不仅如此,就连朝中的其他大臣,听到消息后也全心动了。
一开始,朝中众臣除了钱庸等极少数之外,并未太在意所谓的玉米、土豆和红薯,毕竟宫里的温室收获的产量,高子辛对外是严格保密的,这些人并不清楚。
可是等皇庄里种下了,人多眼杂,这东西就不太瞒得住了。
普通百姓或许还不知道消息,可朝中众臣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全都知道了。
虽然土豆和红薯的果实都长在地下,不挖出来根本看不到,可那茂盛的土豆苗,以及那异常茂盛的红薯藤,却是只要有眼睛就能看得到的!
不仅如此,因为红薯藤太多,高子辛特意让人在皇庄里养了好些猪,割了红薯藤混着米糠等物来养。
那红薯藤割了一茬后很快又长出一茬,速度简直快得惊人!不仅如此,嫩尖还能拿来做菜,味道比起很多野菜都要好得多了。
地里的红薯看不见长得如何,可这生长快速的红薯藤却是很多人都看在眼里。
于是渐渐的,朝中众臣便纷纷关注起了皇庄里的玉米、土豆和红薯。尤其是当玉米长出玉米苞后,众臣就更加关注了。
所以这一天,不仅高子辛特意带着宝儿去了皇庄,身后还跟了一串的跟屁虫。他在最初的不满后,很快就镇定下来,甚至还开始琢磨起来要怎么给这些人一个教训。
宝儿第一次出宫,对什么都好奇,根本静不下来,乌溜溜的眼珠子总是好奇地四处张望,还时不时挥动肉嘟嘟的胳膊,兴奋得不得了。
好在他现在年纪还小,根本没办法走路,只能任由高子辛抱着。
皇庄早已经事先被锦衣卫“清理”了一遍,所以高子辛一到地方,便迫不及待地要去收割了!
众臣同样迫不及待,全都等着看结果。
于是,高子辛抱着宝儿在前面走着,他们就在后面跟着,到了茂盛的玉米地后,这些人顿时傻眼了。
玉米杆子挺高,不仅如此,每根杆子上基本都结了两个大大的玉米苞,看起来格外诱人。
高子辛看在眼里,不禁兴奋地在宝儿脸上亲了一口,随即将他往欢喜怀里一塞,便将袖子一挽,像模像样地走到田边,一手抓住玉米杆,另一只手飞快地将两个玉米苞掰了下来。
与此同时,已经有太监捧了个精致的竹盘,供高子辛盛放那两个玉米苞。
高子辛象征性地掰了两个,便挥挥手,对着那些眼巴巴的朝臣说道:“众爱卿既然来了,就别光看着了,都去试试吧。”
于是,众臣顿时摩拳擦掌,掰起了玉米苞。倒是他们多想这么干,实在是高子辛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谁还敢站着不动吗?
偏偏高子辛是天子,他若是不喊停,还真没人敢停下,只能老老实实地继续掰。
高子辛净了手,便抱着宝儿让他好好看。
宝儿看着朝臣热火朝天地掰包谷,顿时乐了,一边“呵呵呵”地笑着,一边不停地拍巴掌。
他小巴掌一拍,众臣就越发不敢懈怠了,只能老老实实地继续干活。
今日来的朝臣挺多,所以一亩地很快就掰完了。高子辛这才一挥手,对众臣说道:“行了,诸位爱卿辛苦了,跟朕去看看土豆和红薯吧。”
众臣如蒙大赦,赶紧抹了抹汗,从玉米地里走了出来。
出来大家互相一看,身上的衣服全都已经脏得不成样子了,就连脸都花了。
霎时间,他们便纷纷嘲笑起了同僚,等嘲笑了一阵,才骤然反应过来,他们自己也跟对方一个样,赶紧把嘴巴给闭上了,转而互相瞪眼珠子。
高子辛带着人走到土豆地里,地里的土豆苗以及发黄了,正是已经成熟的征兆。
田里的泥土肥沃蓬松,于是高子辛挑了一株土豆苗用力一提,就连着土里的土豆一起提了起来。
大概是品种比较好,再加上这里土壤肥沃,庄子里的人又照顾得异常精心,所以一株土豆苗竟然长了大大小小总共十五个土豆。
里头最大的有成年男子的拳头大,最小的也有宝儿肉嘟嘟的小拳头那么大。
高子辛特意摘了一颗最小的放在宝儿小拳头旁边比了比,宝儿顿时好奇地伸出小胖爪子就要去抓,惊得高子辛赶紧收回了手,将那颗土豆扔进了竹筐里。
宝儿一看玩具没了,顿时急了,嘴巴一扁,乌溜溜的眼珠子瞪着高子辛,一副要哭不哭的模样。高子辛却不敢将土豆给它玩,不说那上面脏兮兮的,就算洗干净了,那土豆也不能生吃,要是宝儿一口咬上去可怎么办?
于是他赶紧洗干净手,将宝儿抱在怀里哄起来。宝儿被他一哄,这才不闹着要土豆玩了,只是乌溜溜的眼珠子还是好奇地看着群臣拔土豆。
这一次,群臣倒是干得挺卖力,拔出一株,就互相攀比起来,看谁拔出来的那株上面结出的土豆更多。
这一闹,很快就把一亩地的土豆给拔完了。
高子辛于是又带着他们去看了红薯地,不过红薯就不像玉米和土豆那么好处理了,得用锄头挖出来。
高子辛只意思着挖了一锄头,没再让群臣动手,直接让庄子里的农人来挖。
毕竟是第一次大规模种植,他可不希望好好的红薯被一群笨手笨脚的朝臣给挖坏了。
如此忙碌了一番,虽然不少文臣全都累得慌,眼前却都闪亮闪亮的,户部的那些官儿,更是已经在心里默默算起了产量。
越算,他们的眼睛就越亮,一个个全都目光灼灼地看着钱庸,催促他赶紧跟高子辛开口。
钱庸却硬生生地忍了下来,直到三日过后,皇庄里送上统计好的产量,钱庸才彻底坐不住了,直接厚着脸皮跑去找了高子辛。
第165章 天方夜谭
钱庸这次是真急了,之前不过是透出的消息,说那三种新粮食产量很高,但也就是说说而已,并没有确切的数据作为依据,谁也不敢相信,更没敢把产量想得太高。
可是这次皇庄的产量统计出来,钱庸虽然没看到确切的数据,但他毕竟是亲眼看着收割的,心里早就预估了几个数出来。
虽然是预估,和最后的数肯定还是有差距,但是那预估出的数值实在是太高了,就算折去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二,剩下的数依然高得吓人了。
大梁目前的统计数据,一亩上等田,一年亩产的粮食能有四五百斤已经是顶了天了,还必须是赶上好的天时才行。若是遇上灾年,就算是上等田,一年的亩产量也就百来斤左右。
可皇庄里的玉米、土豆和红薯,他光是预估,每种的亩产量就高过一千斤了!这还只是一季的产量啊!
其实不仅是钱庸一个人在得出预估的数据后震惊得说不出话来,户部同去的那些官儿也都傻了。甚至就连那些对数据不是太敏感的文臣武将,也都瞧出了苗头。
他们自己预估不出来,就直接缠上了户部的人,纷纷向他们打听。待户部的人报出一个数据后,这些人就全傻眼了。
所以这三日来,整个朝野上下,所有的眼睛几乎全盯着皇庄,就等着最后的统计数据出来。
皇庄里不仅有大量的上等田,也有中等田和下等田。高子辛这次尝试种植的时候为了得出更全面的数据,不管是上等田、中等田还是下等田,都让人播种了,并且特意做了标记。
不过这三种粮食毕竟是承载着大多数人的希望,所以皇庄里的人都清楚它们的重要性,本能地便伺候得异常精心。
负责伺候的本身就是佃户,对于这种高产的粮食自然是异常喜欢,更是充满了期待。即便没有赏赐,他们也愿意把它们给种好了。
毕竟是传说中高产的粮食,只要种植成功了,那日后岂不是不必再担心饿肚子了?
所以,不管是上等田、中等田还是下等田,都被伺候得异常精心,很多佃户简直恨不得整天守在田边上,生怕出来个什么东西把天里的庄稼给祸害了。
如此精心的照料之下,最后的收成怎么可能不好?
要知道,这些种子可不是一般的种子,全都是在水云的空间里经过灵气滋养过的。即便大梁没有后世的各种高效化肥,但是高子辛也让人试制了不少有机肥料,产量自然不会低到哪里去。
所以统计结果一呈上来,高子辛自己就先被上面的数据给吓到了。
钱庸眼巴巴地跑来找他的时候,高子辛自己都还没回过神来。
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那册子上记载的统计数据实在是太不真实了!
他记得,皇庄去年就获得了大丰收,可即便如此,上等田一年的亩产量也不过才五百多斤而已。
可是现在,那册子上写的什么?
玉米,上等田平均亩产量一千六百斤,中等田平均亩产量一千斤,下等田平均亩产量六百斤。
土豆,上等田平均亩产量六千斤,中等田平均亩产量五千斤,下等田平均亩产量四千斤。
红薯,上等田平均亩产量七千斤,中等田平均亩产量五千六百斤,下等田平均亩产量四千八百斤。
高子辛觉得,要么是自己看错了,要么,就是下面的人在故意骗他!
可是为了数据准确,整个过程都是有锦衣卫严密盯着的,做不得假,而且,下面的人恐怕还没愚蠢到写出这么天方夜谭,摆明了有问题的数据出来。
也就是说,最大的可能还是他在做梦!
高子辛偷偷掐了自己的大腿一下,顿时疼得皱起了眉头,极力控制才没痛得龇牙咧嘴,有损天子威严。
他感受着自己“砰砰”跳动的心脏,脑子里突然就蹦出了一个形容词——小鹿乱撞。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幸福来的太快,我承受不来!
高子辛觉得,自己也有些承受不来了。
这数据……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不过他突然想起来,当初的那些藏书里,是有那么几本是关于农业种植的,而且上面好像也写了玉米等物的产量。
高子辛于是偷偷把书拿了出来,翻到记录,看到上面的数字后,眼睛顿时瞪圆了——那么高的数据竟然是真的!
不仅如此,根据上面的记载,后世似乎还有更好产的品种。像是土豆和红薯,亩产最高的时候似乎能达到一万斤!
高子辛觉得,这世界实在是太玄幻了。
他想了想皇庄以前那可怜巴巴的收成,心里顿时不痛快极了——后世的人实在太幸福了!
不过再一想后世那可怕的人口数,高子辛又释然了。要是粮食产量不够,哪里养活得起那么多人!
不过,确定了册子上记录的可怕数据是真的后,高子辛就彻底淡定了。
去年他刚刚继位的时候,就怕屁股下面这摇摇欲坠的皇位被人推翻,尤其是那些吃不饱肚子的百姓,是最可能扛起锄头造反的。
可是现在,他再也不担心了。有了这三种高产的粮食在手,除非年年灾荒,不然他就不信还养不活大梁的百姓!
就在这时,欢喜来报,说是钱庸求见。
高子辛一听,就知道钱庸是为什么来的。
他看了眼册子上的数据,顿时得意地笑了起来,直接下令道:“宣。”
于是没多久,钱庸就站在了高子辛面前,他飞快地行了礼,然后就迫不及待地说道:“陛下,臣听说皇庄已经将统计出的收成数报上来了,不知,那玉米、土豆和红薯的收成具体如何?”
他没敢让高子辛直接把数据给他看,毕竟皇庄严格算起来是高子辛的私产,收成也都是要归入内库的,跟国库一点关系也没有。
钱庸身为户部尚书,掌管的是国库,可管不到高子辛的内库上去。他如今这样问,已经算是僭越了。
不过高产的粮食毕竟攸关天下社稷,钱庸是肯定要问一问的。
高子辛笑眯眯地看着他,见他满脸焦急,便故意跟他卖关子:“嗯,收成还行,总算没让朕失望。”
钱庸听着这话,心里顿时快郁闷死了,甚至忍不住哀怨地看了高子辛一眼——陛下,您就说个实数吧,何必遮遮掩掩呢!
钱庸略等了等,见高子辛丝毫没有透露的意思,这才厚着脸皮继续问道:“那……不知具体的数目如何?”
高子辛一直看钱庸那软硬不吃的样子有点儿不顺眼,尤其是钱庸把国库管得死死的,害得他每次想做点什么还得自掏腰包。对此,高子辛别提多郁闷了。
要不是钱庸一直老老实实管着国库,并未贪墨,再加上钱弼又在尽心尽力地给他办事,高子辛早就容不下钱庸这个老狐狸了。
所以这会儿能看见钱庸变脸,他心里就觉得异常痛快,甚至故意卖起关子:“很好,朕很满意。”
摆明了就是不肯给个准数。
钱庸暗暗在心里运了运气,终于忍不住了,直接跪在地上,义正言辞地说道:“陛下,此事关乎天下社稷,臣恳请陛下给臣一个准数,也好让臣心里有个底,此物是否适合在民间推广。”
他说完,就将额头贴在了冰冷的金砖上,摆明了高子辛要是不答应他就不起来。
高子辛见他这次是较真了,也不好再瞒下去了。不过就这么告诉钱庸,他实在有些不甘心,于是他说道:“明日早朝,尔等自会知晓。”
这话不仅打发了钱庸,就连后一步赶过来的三位辅政大臣也同样被打发了。
钱庸走出去的时候只得无奈摇头,不过他一想到高子辛那副笑眯眯,明显心情很好的模样,就知道这次的收成绝对差不了了。
于是,他很快就从失落中走了出来,不仅没生气,反而笑眯眯地摸了摸胡子,笑得跟个老狐狸似的。
其他众臣得到消息,心里就开始抓心挠肺了。
陛下太不厚道了,竟然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跟他们卖关子!
可心里吐槽归吐槽,没谁敢再去骚扰高子辛,更没人敢去皇庄捣乱。自从丰收开始,锦衣卫就驻进了皇庄,现在人都还没走,谁敢去捣乱?
就这么眼巴巴地等着,在一片望眼欲穿之中,时间总算是到了第二日。
这一日,群臣几乎一致地起了个早,甚至连早点都顾不上吃,便急吼吼地赶去了皇宫。
等高子辛一出现,这些人立刻眼巴巴地朝高子辛看了过去,并且脸上全都清楚地写着四个大字——陛下快说!
高子辛无语地在心里翻了个白眼,想到那册子上统计出的数据,又忍不住笑了起来。
呵呵,现在眼巴巴地看着朕有什么用?待会儿吓死你们!
高子辛恶趣味地想着,却故意不提产量的事,直到群臣行过礼,欢喜照例喊了一句“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后,钱庸立刻站了出来:“陛下,最近皇庄种植的三种高产粮食获得丰收,据闻产量惊人,臣斗胆,请陛下为臣解惑。”
下一刻,其他的大臣顿时哗啦啦地站了出来,嘴里全在说“臣附议”,摆明了逼着高子辛说出答案。
高子辛清楚,这会儿已经瞒不下去了,若是再卖关子,这些臣子肯定要跟他耍嘴皮子。这么多人,他一个人可不是对手。
于是他干脆摆摆手,示意欢喜把抄录下来的一份册子送了下去,直接送到了钱庸手里。
高子辛很清楚册子上的数字有多么匪夷所思,不过他却故意装出一副不在意的模样,淡淡说道:“不过是一时兴起才种下的,既然你们这么好奇产量,就都看看吧,所有的产量,全都记在这上面。”
其实,册子上不仅记录了每一种的平均亩产,还详细记载了每一亩的产量,列得清清楚楚。
不管是上等田、中等田,还是下等田,产量也都是参差不齐,沿着平均线上下起伏。
钱庸一接过册子,顿时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而册子上第一页,记录的便是最终计算出的平均亩产。
这一看,钱庸顿时瞪圆了眼睛,震惊得一口气差点儿没起来!
其他人眼看着平日里严肃死板的钱庸竟然露出如此夸张的表情,哪里还按捺得住?干脆直接围了过去,伸长了脖子朝册子上张望。
所以突然间,不少人全都惊吓得瞪圆了眼珠子。
不错,就是惊吓!那上面的数据实在是太吓人了,简直就是匪夷所思天方夜谭!
要不是亲眼看着收割,再加上之前已经向户部的人打听过预估的产量,他们怕是根本不会相信,只觉得高子辛是故意在耍他们!
而更多没能挤进去的臣子,眼看着其他人全都露出惊讶至极的模样,心里就跟猫抓似的难受,不断地追问:“产量到底怎么样?让下官也看看啊。”
没办法,官职越低,排位就越是靠后,所以如今能够看见册子上记录的数字的,都是排在前面的大官儿。
钱庸飞快翻完,一点也不顾周围的同僚能否看得过来,只顾着一目十行地扫过那些数据,紧接着,他便突然跪在地上,嘴里激动地说道:“陛下,有此三种高产粮,实乃国之大幸啊!陛下,依臣之间,应当尽快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让百姓再不必受饥恶之苦!”
他一说,其他臣子也都纷纷跪下请求,一副忧国忧民之态。
高子辛默默看着,再次放出一个炸雷:“其实,朕这次在皇庄尝试种植的不仅有这三种高产的粮食,还有其他的一些作物,其中有一种名为棉花,一年内可数次采摘,产量比起木棉要高得,还可以制作成厚实的棉衣棉被。再过不久,应该就能采摘了。”
高子辛若是单单说棉花,大家或许不明白是什么,可他一说木棉,在场的臣子哪里还有不知道的?
木棉可以用来棉布,就是产量太低,以至于织出的棉布价格高得吓人。若是这种棉花真的产量很高,而且在全国推广,那么……
众臣子顿时双眼发亮,只觉得一条通往空前盛世的康庄大道已经展现在眼前。
第166章 密信
因为玉米、土豆和红薯的超级高产量,高子辛的心情格外美好。只是,很快他就高兴不起来了,因为自从得知了玉米等物的产量,又知道了棉花的存在后,钱庸就死皮赖脸地把他给缠上了。
这老狐狸,整天纠缠他,死赖着不肯走,就为了逼着高子辛松口,赶紧自讨腰包把玉米等物在民间推广开。
如今只有高子辛手里才有种子,而要想大肆推广,需要的种子可不是少数。
大梁毕竟那么大,就算玉米等物产量再高,也不可能支撑得起面向全国推广。
钱庸便开始纠缠起来,想让高子辛大出血,能推广多少是多少。
高子辛都要怄死了,偏偏钱庸这么做不为他自己,为的是大梁的百姓,高子辛心里再如何不满,也不好因为这个就把钱庸给处置了,只能把钱庸晾着,来个眼不见为净。
他也不是不愿意推广,只是一想到这么多东西在手里都还没捂热乎,就要送出去,心里就在淌血,只觉得他这个皇帝实在是当的太憋屈了,干什么都要他自掏腰包!
不仅如此,其他大臣也开始向高子辛递起了折子,言辞恳切地,理直气壮地跟他要起了“种子”,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表示自家还有很多地,生怕高子辛给少了。
高子辛的心情简直糟糕透了,只觉得那些人全都盯着他手里那点儿东西,良心简直黑透了!他一不高兴,就跑去慈宁宫逗起了儿子。
只可惜,他去的时候,宝儿正躺在摇床里,睡得傻乎乎的。
高子辛见他睡着了,可不敢逗他,这儿子一天天长大,脾气也越来越大了,高子辛有时候都有些招架不住。
尤其这小混蛋的起床气特别大,要是睡觉的时候谁把他给吵醒了,就等着被折腾吧!
于是,他只能坐在摇床边,眼巴巴地看着熟睡的傻儿子,伸出手指头,犹豫着想戳戳他胖乎乎的脚丫子。
结果就在这时,一阵香风逼近,下一刻高子辛就被揪住了耳朵。
他可怜巴巴地看向来人,就见贺氏正不满地看着他。无奈之下,高子辛只好乖乖跟着贺氏走了,一点不敢打扰儿子睡觉。
贺氏拉着他走到窗边,离着宝儿有些远了,这才低声训斥道:“你也是,都这么大个人了,怎么还这么幼稚?宝儿睡的好好的,你逗他干什么?”
高子辛被训得可怜兮兮的,一点不敢反驳。
贺氏也不是真的跟他生气,见他老实了,很快就转了话题:“哀家听说最近皇庄里丰收了,那玉米、土豆还有红薯的,产量很是惊人,是吗?”
高子辛一听这话,心里就“咯噔”了一声,暗叫不好。这么重要的事,他竟然忘记告诉贺氏了!
他小心翼翼地看了贺氏一眼,见贺氏神色间带着几分好奇,倒不像是要教训他的样子,立即老实地把数据给报了。
怕吵醒宝儿,他说得很小声,却不妨碍贺氏听清楚。贺氏一听就震惊了,她听到消息的时候并未太放在心上,只想着竟然大家都这么说,那产量肯定是很不错,却没想到,那产量竟然高得吓人!
她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接着就忍不住叹气。当年她嫁给先皇的时候,先皇也曾跟她抱怨过粮食产量太低,很多百姓吃不饱,言语间很是担忧。
所以她虽然出身闺阁,并不是太清楚民间疾苦,却还是将这件事放在了心上。
如今听说那玉米、土豆和红薯的产量竟然高得如此可怕,她就觉得十分遗憾——若是太平还活着,能知道这件事该多好。
贺氏这会儿可不知道,太平不仅活着,还活得好好的。
他自从主动从军后,在军营里可谓是混得风生水起。当然,只是小范围的,毕竟战事未起,太平没办法立下战功,也就是个小兵卒子。
但是因为他每次训练异常卖力,再加上他还曾经参观过预备营的训练,知道不少东西,稍微透露一点出去,便能让人重视不已了。
所以他的上峰很快就发现太平的军事才能很高,而且不管是骑射功夫还是刀枪,他都用得格外顺手,甚至还识字!
这样的好苗子,他的上峰自然不肯放过,很快就对太平格外关照起来。
只是太平的身份毕竟太低,虽然表现优异,但是毕竟尚未立下战功,所以只有底层的人知道他,上层的人根本不知道他这么个小卒子。
于是,凤瑄和贺坤虽然早早来到了大宁,甚至一个操练起了士兵,一个管理起了军器厂,但是都不知道新兵里头还有个混得风生水起的太平。
而就在京城秋收的时候,大宁各地也陆陆续续开始了秋收。只是大宁土地贫瘠,即便今年风调雨顺,收成也实在是一般,根本没办法跟京城相比。
饶是如此,难得的大丰收也让李应熊等人高兴异常了。
他们一高兴,心里就忍不住想起了去年的风雨交加,心里顿时更加坚定了要效忠高子辛的想法。
没办法,这位显然是真命天子,连老天爷都帮他,不效忠他,岂不是跟老天爷作对?
没看见去年宁王父子作妖,结果大宁就风雨交加,收成大量减产么?今年宁王父子死了,立刻就风调雨顺了,这变化怎么不让人心惊?
其实这里头更多还是巧合,而且今年本来就一直风调雨顺,可是耐不住大家愿意往那方面去想,再加上凤瑄为了维护高子辛的统治,一直命人散布传言,帮高子辛这个“真命天子”造势,传言自然就越来越厉害了。
就算是李应熊这样的高级将领,最后都不得不相信高子辛是真正的天命所归了。
而就在这时,高子辛送给凤瑄的密信到了。这封密信里写的不是别的,正是皇庄统计出的玉米、土豆和红薯的平均亩产量。
高子辛是故意的,他担心大宁的人不是真心归顺,所以打算抛个诱饵过去,给他们提一个醒,让他们知道,跟着谁才能有肉吃。
其实高子辛大可不必如此,不说凤瑄特意放出的那些高子辛天命所归的传言,就算是冲着军器厂的改变,以及那些大威力的火器,就没谁想反。
贺坤也是藏着心眼儿,眼看着李应熊等人对军器厂新产出的军械极为眼馋,尤其是对万人敌和地雷这样的火器充满忌惮,他就故意模模糊糊地透出那么点儿消息,告诉他们,京城的兵器局还在研究威力更大的火器。
这样的消息可是给那些将领狠狠敲了个警钟,光是万人敌和地雷就让他们头皮发麻了,结果京城竟然还有威力更可怕的火器!谁还敢造反?等着被炸死么?
不过,高子辛的密信一到,凤瑄和贺坤还是狠狠地震惊了。
饶是心机深沉如凤瑄,在看见密信上的数据都忍不住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贺坤更厉害,直接傻眼了,呆愣了许久才反应过来。
他一反应过来,就偷偷掐了自己一把,随即便不确定地在心里猜测——他那外甥该不会是拿他们开涮吧?
这产量也太匪夷所思了!
贺坤本能地看向凤瑄,不确定地问道:“国师,你觉得……这上面写的是真的吗?”
凤瑄尽管心里早已经震惊坏了,面上却依然面不改色,十足高冷风范。他一本正经地说道:“陛下不会在这种事情上玩笑。”
贺坤想想也对,他那外甥还不至于拿这种事情骗他们。难道说是真的?可那产量未免也……太惊人了吧!
凤瑄见他一脸的难以置信,微微一笑:“贺统领,这个消息非同小可,咱们该见见李应熊他们了。”
于是没多久,李应熊等一干将领就被请了过来。
这些人来的时候都有些懵,想不明白凤瑄为什么突然要见他们。
凤瑄没卖关子,等所有人落了座,他便开门见山地说道:“本官听说大宁这次获得了难得的大丰收,不知收成如何?”
此话一出,其他人心里顿时猜测起来——凤瑄突然问起这个,难道是担心军粮不够?不应该啊,他们之前才查抄了整个宁王府!
李应熊却心头猛跳,想起了之前听说的消息,立刻毫不犹豫地报了个准数。
凤瑄微微点头,他其实是知道的,不过是故意这么一问罢了。李应熊报的是总产量,他也懒得再问平均亩产,而是说道:“不知在座的诸位可否知道,陛下曾经寻到了三种新的粮食,传说十分高产,便在皇庄尝试种植,如今,结果已经出来了。”
在座不少人也是隐约知道这事的,像是李应熊这样的,知道的最多,但也有一些人是完全不知晓,听闻这话就惊讶地看向凤瑄。
李应熊的心却跳得更厉害了,尽管极力克制,声音却依然显得激动异常:“不知,那些粮食产量如何?”
凤瑄的目光在在场所有人脸上一一扫过,随即高深莫测地一笑,拿出一张纸,轻轻往外一推:“诸位自己看吧。”
贺坤坐在旁边,突然紧张起来,等着看这些人失态的模样。
第167章 收服
贺坤默默坐在凤瑄左手边,看着对面的李应熊在看过纸上抄录的数据后瞬间瞪圆的眼珠子和不断颤抖的双手,突然觉得,自家外甥和凤瑄简直是坏透了。
大宁的贫瘠可是众所周知,粮食产量可想而知不会有多高,跟皇庄完全没法比。
这次大宁难得大丰收一回,李应熊等人简直要高兴坏了,高子辛和凤瑄竟然在这个时候,给他们看玉米等物的可怕产量!
贺坤都忍不住同情李应熊等人了。
他知道高子辛和凤瑄这么做的打算,所以,对李应熊等人就更加同情了。
李应熊却是实在傻眼得厉害,他在接过那张轻飘飘的白纸时心里就已经有了猜测,产量肯定不低,甚至还在心里默默猜了个数——平均亩产或许能有四百斤。
毕竟只是一季的收成,在李应熊看来,四百斤已经是非常高的产量了。
结果一看纸上的数字,李应熊震惊得差点儿没晕过去!
光是玉米就是好几百斤一千多斤,到了土豆和红薯,一亩田竟然能产出好几千斤!
李应熊激动得双手不停发抖,都快拿不住那张纸了,一颗心更是“砰砰”跳得恨不得从喉咙里飞出来!
这数字……这……这还是粮食吗?就是最夸张的话本也不敢这么写啊!
那位陛下,难不成是得了神仙送出的仙草不成?
李应熊好不容易才安抚住狂跳的心脏,小心翼翼地看着凤瑄,试探着问:“国师,这……这上面……”他想问这上面的数字是不是真的,可是看着凤瑄那高深莫测的笃定笑容,李应熊就默默把后面的话给咽了回去。
肯定是真的!不然,这位国师怎么可能如此笃定的看着他?
一想到这里,李应熊脸色不断变换,到最后更是激动地捏紧了拳头,觉得自己先前选择效忠高子辛实在是做得太对了!
高子辛连这样的神仙草都能弄到,不是真命天子是什么?
可笑那宁王父子竟然还想谋权篡位!如此天命所归的天子,跟他作对哪能有好下场?
还有那野心勃勃的耶逐可汗,此时恐怕还不知道,等他们来了,迎接他们的就会是杀伤力可怕的地雷和万人敌了!
就在这时,李应熊突然听见了旁边同僚的小声催促,想看他手里的那张纸。李应熊顿时收敛了心神,将手中的纸送了过去。
不仅如此,他还跟贺坤一样,特别不安好心地等着看其他人的好戏。
很快,其他看到了纸上内容的将领便接连变色,尤其里头还有个负责统计大宁收成的文官,一看见纸上的数据后,瞬间傻眼了,直接激动地昏了过去。
凤瑄就那么坐着,一直高深莫测地笑着,面不改色地将其他人震惊时的蠢样看在眼里,等所有人都看过了,他才慢悠悠地说道:“陛下还曾有言,玉米耐旱耐旱,土豆和红薯不仅产量极高,而且耐旱,都适合在大宁种植。所以,陛下打算,先在大宁等贫瘠之地推广,即便不能达到皇庄里的产量,应该也会比现今的其他粮食高产。”
第43节
恋耽美
第43节
他就这一个女儿,这辈子唯一的希望就是这个女儿能过得好,高子淳敢打李穆嫣的主意,那就是触了他的逆鳞!
别说李穆嫣已经是世子妃,如今又无法生育,就算她还为出阁,李应熊也绝不会将她嫁给一个连亲生父亲都敢毒杀的高子淳!
高子淳为了权利连亲生父亲都敢杀了,还有什么事情是他做不出来的?
好在,就在他烦不胜烦的时候,凤瑄和贺坤相继赶到了大宁城。
到了大宁,凤瑄一看了大宁的诸多情报后,当即便决定,先见见李应熊。他对李应熊颇有些了解,知道这人跟鞑子有仇,而且能征善战,算是一个难得的猛将。
因为高亥充对他有恩,所以李应熊一直对高亥充忠心耿耿,而高亥充看中他的军事才能,特意让世子高子建娶了李应熊的女儿李穆嫣。
如今高子建已经成为废人,高亥充死得不能再死,李穆嫣更是早早地便被高子建的宠妾害得早产伤了身子,多年无法生育。
凤瑄不觉得,李应熊还会继续效忠高子淳这样一个不择手段狼子野心的人。
所以,他决定先见见李应熊。毕竟李应熊多年驻守边关,对于鞑子更加了解,如今鞑子正准备大举入侵,李应熊这样的人便至关重要。
更何况,凤瑄实在不想去见那个不择手段的高子淳。
凤瑄命人给李应熊传消息的时候,李应熊正被高子淳骚扰得正烦,却又无法对高子淳做什么。一收到凤瑄派人送来的消息,他立即准备见凤瑄。
于是,就在凤瑄潜入大宁城当天下午,伪装过后的凤瑄便直接出现在了李应熊的府上。
李应熊生得人高马大,威风凛凛,但是一看见凤瑄,他顿时笑得极为和善。他这一笑,就连脸上的煞气都被冲淡了许多。这一幕若是让他的部下看见,怕是要惊掉一地的下巴。
凤瑄并不是空手来的,他来的时候,还特意给李应熊带了一份礼物。
这让李应熊十分意外,毕竟凤瑄的身份摆在那里,万万没有讨好他的道理。
他虽然身为大宁的守将,重兵在握,在凤瑄面前却也丝毫不敢摆架子。他很聪明,岭南的接连变故,不仅是高亥充和高子建看在眼里,他同样是看在眼里。
不仅如此,还有那传说中日进斗金的多宝楼。
不过,他更加在意的,其实还是皇庄里的土豆和红薯。传闻土豆和红薯都耐旱,而且产量很高,所以李应熊自从听说了这个消息,就一直希望能够在大宁推广土豆和红薯。
以前高亥充还在,他不敢跟高亥充提这件事,如今高亥充已经死了,他自然再也没了顾虑。
如果那两种作物真的跟传说中的一样耐旱高产,那么对于贫瘠的大宁而言绝对是件大喜事!
李应熊想到这事,对于凤瑄的态度顿时更客气了。
所以,当凤瑄笑眯眯地说出给李应熊带了一份薄礼时,李应熊立即受宠若惊地从座椅上站了起来,口中连连说道:“国师大人实在是太客气了!”
就在这时,凤瑄轻轻打开了锦盒,露出了里面的东西。
李应熊原本对凤瑄送的这份礼物并不是太在意,不过是惊讶凤瑄的态度而已,然而当他看清锦盒里装的是什么后,李应熊顿时大惊!
他几乎是迫不及待地走到了凤瑄面前,随后便亲手拿起了锦盒中的单筒望远镜,惊叹道:“这……这可是传说中的千里眼?”
他一直在关注岭南的战事,所以对于岭南一战中使用的千里眼,也是略有耳闻。不过凤瑄一直将消息掩得很死,李应熊虽然听说过“千里眼”,却完全不清楚究竟是什么样的东西。
如今看到实物,他顿时便惊呆了。甚至不顾凤瑄就在旁边,便迫不及待地拿起千里眼对准了眼睛朝外看。
这一看,李应熊就被瞬间拉近的画面给吓了一跳。
不过他毕竟是一员老将,虽然震惊不已,却还不至于做出失手扔掉千里眼的蠢事,只是好奇地看了好一会儿,随即才恋恋不舍地拿在手里。
他这一拿着,便舍不得放下了。
其他人拿到这样的单筒望远镜或许只会觉得好玩,可是李应熊身为一员难得的猛将,对于军事上的嗅觉却是相当敏锐。
他一看见这样的千里眼,便清楚这样的东西一旦用在战斗当中,绝对是一件利器!
军中为何要安排专门的斥候?还不是为了打探敌情!可一旦有了这千里眼,就算隔得很远,他们也能发现敌人的动向,提早做出戒备!
虽说这千里眼能看的距离终究有限,远远无法和后世更先进的望远镜相比,可是对于如今的李应熊而言,却已经是一件称得上是鬼斧神工的神器了!
凤瑄将他的反应看在眼里,微微一笑,突然说道:“陛下接到密报,得知北边的鞑子正蠢蠢欲动,野心勃勃想要入侵中原,于是特命我和贺统领前来襄助李将军,击退来敌。不知,李将军对鞑子的情报知道多少?”
说起正事,李应熊顿时神色一凛。他小心翼翼地将千里眼放进锦盒,这才直接坐在凤瑄旁边,沉声说道:“鞑子这次的确是野心勃勃,所以一直将消息瞒得很死。末将派出上百斥候秘密潜入草原,然而大多都失去了消息,只有十数人成功活着回来。据他们所说,那耶逐可汗正在草原上调兵遣将,不断联合草原的各个部落,已经组成了一支三十万人的大军!”
他说到最后,便忍不住叹了口气,既是遗憾那些没能回来的斥候,也是担忧这一次的战事。
鞑子来势汹汹,这一战怕是会异常惨烈。
不过很快他就发现,凤瑄听完之后,竟然一点也不惊慌。
李应熊不是傻子,所以他看见凤瑄的反应后,心里顿时有了猜测。他试探着问道:“国师似乎并不担心,莫非是有退敌之策?”
凤瑄也不瞒他,干脆说道:“李将军有所不知,陛下爱民如子,此前一直下令兵器局研制武器,以减少我方士兵的伤亡。而就在本官出发来大宁之前,兵器局已经研制出了两种杀伤性极大的守城火器。”
李应熊听到凤瑄的话,心中不禁动容起来。他很清楚,凤瑄说高子辛爱民如子,并非只是一句恭维的话。
去年高子辛自掏腰包给边关修筑防御工事,他是知道的。虽然大宁乃是宁王的封地,并没有享受到如此优待。李应熊依然觉得,高子辛的确称得上是个难得的好皇帝。
只是,听到后面,他就震惊了:“火器?”这个词对于李应熊而言实在是太陌生了,他根本没办法想象出,这究竟是怎样的武器。
不过,“杀伤性极大”几个字,他倒是听进去了。
于是他立即迫不及待地问道:“还请国师为末将解惑!”
凤瑄微笑着说道:“这二种火器,一曰万人敌,一曰地雷。地雷者,可埋藏于鞑子的必经之路上,骑上用泥土遮掩,一旦鞑子的骑兵经过,踩中地雷,那地雷便会瞬间炸开,爆射出无数锋利的铁片,瞬间收割人命。
万人敌者,可聚于城墙之上,一旦兵临城下,便可点燃引信,抛入敌军阵中,它自会炸开,杀死敌军。此二者,虽说不能将鞑子尽数杀死,却必能让他们方寸大乱,到时候我军正好可以趁势出击,攻其不备。”
“好好好!这两个好!”李应熊顿时大喜,甚至激动得连说了好几个“好”字,他捏了捏拳头,突然问道,“不知国师手中可有实物?让末将一观?”
凤瑄这才摇了摇头:“此二者才研究出来没多久,稳定性欠佳,需临时制备,本官手中并无实物。不过,待工匠一到,便可以立即着手准备。”
李应熊听闻这话,虽说心里颇有些遗憾,却还是认同了凤瑄的话。
他一想也是,这样可怕的东西,哪里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出来,带着赶路的?万一路上炸了可怎么办?
就在这时,他想起了高子淳,忍不住试探道:“国师可知,如今整个宁王府,只剩下高二公子一个男丁,他乃是庶出,这爵位……”
凤瑄微微挑眉,深深地看他一眼,意味深长地说道:“李将军说的是高子淳吧?他不是被混进城里的鞑子给刺杀了吗?”
李应熊心头一跳,瞬间明白了凤瑄的意思——高子淳,必须死!
第164章 亲自动手
凤瑄的确是想要高子淳的命,以便一劳永逸,彻底绝了宁王一脉,将大宁重新收归朝廷手中。
李应熊对此没什么意见,且不说他本身就对高子淳厌恶不已,更是对高子淳的狼子野心极为忌惮,光是为了大宁,为了整个李家,他就愿意死心塌地投靠高子辛。
岭南这么个活生生的例子就摆在眼前,如今的形势已经相当明显,只要跟着高子建混就能有肉吃有好日子过,李应熊除非是傻了,才不去投靠高子辛,而是死心塌地跟着高子淳这个白眼儿狼。
不过,未免落人口实,凤瑄和李应熊并未立即下手,而是一直等了好几天,才等到了一个恰到好处的机会,找了几个长得极像鞑子的人,将高子淳杀死。
这些人并非是真的鞑子,却是鞑子和中原人的混血。鞑子劫掠时侮辱了不少中原女人,其中很多人要么死了,要么被抓到了草原上。少数幸存下来的人生下了这些孩子,而这些人因为从小便受尽歧视,对于鞑子更是极为痛恨。
他长得和鞑子极像,所以高子淳当真以为是鞑子要杀他,到死都不知道,罪魁祸首其实是李应熊和凤瑄。
这些人,正是被李应熊养大的。
高子淳乃是宁王一脉仅剩的男丁,他一死,宁王一脉可以说是彻底断绝,只剩下世子妃生下的一个女儿。
可惜茹儿自小便体弱多病,能不能活到成年实在难说。
李应熊不愿世子妃一个人守寡,干脆求了恩典,安排世子妃和茹儿假死,让二人彻底和宁王府断了联系,从此安心住在李府。
如此一来,宁王一脉就算是真的绝了干净,只剩下一个空空荡荡的宁王府。那府邸修得极为富丽堂皇,一看便能知道宁王的日子过得如何奢靡。
于是凤瑄干脆抄了宁王府,除了个别犯禁之物留下之外,其余尽皆拿来换成钱粮,充作了军费。
高亥充为了造反可谓是殚精竭虑,煞费苦心,甚至不惜盘剥百姓,攒下大量的粮食。可惜他一死,他拼着受尽唾骂才辛苦攒下的那些钱粮便直接便宜了高子辛和凤瑄。
查抄了宁王府,手里有了大笔的钱粮,凤瑄、贺坤和李应熊便再无顾忌,直接紧锣密鼓地准备起来,只等鞑子大军一到,便要给他们一个深刻的教训!
时间,就这么一日日过去。
转眼间,秋收之日便近在眼前。
大梁各地先后开始了秋收,而京城,备受各方瞩目的皇庄,更是难得地迎来了惊人的大丰收!
因为是第一次大片种植,不比宫里的温室,所以这一次的收获算得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
为了这一次的丰收,高子辛不仅事先就让凤瑄将皇庄上下严查了一番,留下的全都是可靠的人,在收获之前,更是问了好几次,确定玉米、土豆和红薯长势都格外好,他这才下定决心,打算亲自去皇庄一趟。
不过,钱庸一听高子辛要亲自去皇庄,收割第一株玉米、土豆和红薯,立马双眼发亮地表示要跟着一起去。不仅如此,就连朝中的其他大臣,听到消息后也全心动了。
一开始,朝中众臣除了钱庸等极少数之外,并未太在意所谓的玉米、土豆和红薯,毕竟宫里的温室收获的产量,高子辛对外是严格保密的,这些人并不清楚。
可是等皇庄里种下了,人多眼杂,这东西就不太瞒得住了。
普通百姓或许还不知道消息,可朝中众臣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全都知道了。
虽然土豆和红薯的果实都长在地下,不挖出来根本看不到,可那茂盛的土豆苗,以及那异常茂盛的红薯藤,却是只要有眼睛就能看得到的!
不仅如此,因为红薯藤太多,高子辛特意让人在皇庄里养了好些猪,割了红薯藤混着米糠等物来养。
那红薯藤割了一茬后很快又长出一茬,速度简直快得惊人!不仅如此,嫩尖还能拿来做菜,味道比起很多野菜都要好得多了。
地里的红薯看不见长得如何,可这生长快速的红薯藤却是很多人都看在眼里。
于是渐渐的,朝中众臣便纷纷关注起了皇庄里的玉米、土豆和红薯。尤其是当玉米长出玉米苞后,众臣就更加关注了。
所以这一天,不仅高子辛特意带着宝儿去了皇庄,身后还跟了一串的跟屁虫。他在最初的不满后,很快就镇定下来,甚至还开始琢磨起来要怎么给这些人一个教训。
宝儿第一次出宫,对什么都好奇,根本静不下来,乌溜溜的眼珠子总是好奇地四处张望,还时不时挥动肉嘟嘟的胳膊,兴奋得不得了。
好在他现在年纪还小,根本没办法走路,只能任由高子辛抱着。
皇庄早已经事先被锦衣卫“清理”了一遍,所以高子辛一到地方,便迫不及待地要去收割了!
众臣同样迫不及待,全都等着看结果。
于是,高子辛抱着宝儿在前面走着,他们就在后面跟着,到了茂盛的玉米地后,这些人顿时傻眼了。
玉米杆子挺高,不仅如此,每根杆子上基本都结了两个大大的玉米苞,看起来格外诱人。
高子辛看在眼里,不禁兴奋地在宝儿脸上亲了一口,随即将他往欢喜怀里一塞,便将袖子一挽,像模像样地走到田边,一手抓住玉米杆,另一只手飞快地将两个玉米苞掰了下来。
与此同时,已经有太监捧了个精致的竹盘,供高子辛盛放那两个玉米苞。
高子辛象征性地掰了两个,便挥挥手,对着那些眼巴巴的朝臣说道:“众爱卿既然来了,就别光看着了,都去试试吧。”
于是,众臣顿时摩拳擦掌,掰起了玉米苞。倒是他们多想这么干,实在是高子辛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谁还敢站着不动吗?
偏偏高子辛是天子,他若是不喊停,还真没人敢停下,只能老老实实地继续掰。
高子辛净了手,便抱着宝儿让他好好看。
宝儿看着朝臣热火朝天地掰包谷,顿时乐了,一边“呵呵呵”地笑着,一边不停地拍巴掌。
他小巴掌一拍,众臣就越发不敢懈怠了,只能老老实实地继续干活。
今日来的朝臣挺多,所以一亩地很快就掰完了。高子辛这才一挥手,对众臣说道:“行了,诸位爱卿辛苦了,跟朕去看看土豆和红薯吧。”
众臣如蒙大赦,赶紧抹了抹汗,从玉米地里走了出来。
出来大家互相一看,身上的衣服全都已经脏得不成样子了,就连脸都花了。
霎时间,他们便纷纷嘲笑起了同僚,等嘲笑了一阵,才骤然反应过来,他们自己也跟对方一个样,赶紧把嘴巴给闭上了,转而互相瞪眼珠子。
高子辛带着人走到土豆地里,地里的土豆苗以及发黄了,正是已经成熟的征兆。
田里的泥土肥沃蓬松,于是高子辛挑了一株土豆苗用力一提,就连着土里的土豆一起提了起来。
大概是品种比较好,再加上这里土壤肥沃,庄子里的人又照顾得异常精心,所以一株土豆苗竟然长了大大小小总共十五个土豆。
里头最大的有成年男子的拳头大,最小的也有宝儿肉嘟嘟的小拳头那么大。
高子辛特意摘了一颗最小的放在宝儿小拳头旁边比了比,宝儿顿时好奇地伸出小胖爪子就要去抓,惊得高子辛赶紧收回了手,将那颗土豆扔进了竹筐里。
宝儿一看玩具没了,顿时急了,嘴巴一扁,乌溜溜的眼珠子瞪着高子辛,一副要哭不哭的模样。高子辛却不敢将土豆给它玩,不说那上面脏兮兮的,就算洗干净了,那土豆也不能生吃,要是宝儿一口咬上去可怎么办?
于是他赶紧洗干净手,将宝儿抱在怀里哄起来。宝儿被他一哄,这才不闹着要土豆玩了,只是乌溜溜的眼珠子还是好奇地看着群臣拔土豆。
这一次,群臣倒是干得挺卖力,拔出一株,就互相攀比起来,看谁拔出来的那株上面结出的土豆更多。
这一闹,很快就把一亩地的土豆给拔完了。
高子辛于是又带着他们去看了红薯地,不过红薯就不像玉米和土豆那么好处理了,得用锄头挖出来。
高子辛只意思着挖了一锄头,没再让群臣动手,直接让庄子里的农人来挖。
毕竟是第一次大规模种植,他可不希望好好的红薯被一群笨手笨脚的朝臣给挖坏了。
如此忙碌了一番,虽然不少文臣全都累得慌,眼前却都闪亮闪亮的,户部的那些官儿,更是已经在心里默默算起了产量。
越算,他们的眼睛就越亮,一个个全都目光灼灼地看着钱庸,催促他赶紧跟高子辛开口。
钱庸却硬生生地忍了下来,直到三日过后,皇庄里送上统计好的产量,钱庸才彻底坐不住了,直接厚着脸皮跑去找了高子辛。
第165章 天方夜谭
钱庸这次是真急了,之前不过是透出的消息,说那三种新粮食产量很高,但也就是说说而已,并没有确切的数据作为依据,谁也不敢相信,更没敢把产量想得太高。
可是这次皇庄的产量统计出来,钱庸虽然没看到确切的数据,但他毕竟是亲眼看着收割的,心里早就预估了几个数出来。
虽然是预估,和最后的数肯定还是有差距,但是那预估出的数值实在是太高了,就算折去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二,剩下的数依然高得吓人了。
大梁目前的统计数据,一亩上等田,一年亩产的粮食能有四五百斤已经是顶了天了,还必须是赶上好的天时才行。若是遇上灾年,就算是上等田,一年的亩产量也就百来斤左右。
可皇庄里的玉米、土豆和红薯,他光是预估,每种的亩产量就高过一千斤了!这还只是一季的产量啊!
其实不仅是钱庸一个人在得出预估的数据后震惊得说不出话来,户部同去的那些官儿也都傻了。甚至就连那些对数据不是太敏感的文臣武将,也都瞧出了苗头。
他们自己预估不出来,就直接缠上了户部的人,纷纷向他们打听。待户部的人报出一个数据后,这些人就全傻眼了。
所以这三日来,整个朝野上下,所有的眼睛几乎全盯着皇庄,就等着最后的统计数据出来。
皇庄里不仅有大量的上等田,也有中等田和下等田。高子辛这次尝试种植的时候为了得出更全面的数据,不管是上等田、中等田还是下等田,都让人播种了,并且特意做了标记。
不过这三种粮食毕竟是承载着大多数人的希望,所以皇庄里的人都清楚它们的重要性,本能地便伺候得异常精心。
负责伺候的本身就是佃户,对于这种高产的粮食自然是异常喜欢,更是充满了期待。即便没有赏赐,他们也愿意把它们给种好了。
毕竟是传说中高产的粮食,只要种植成功了,那日后岂不是不必再担心饿肚子了?
所以,不管是上等田、中等田还是下等田,都被伺候得异常精心,很多佃户简直恨不得整天守在田边上,生怕出来个什么东西把天里的庄稼给祸害了。
如此精心的照料之下,最后的收成怎么可能不好?
要知道,这些种子可不是一般的种子,全都是在水云的空间里经过灵气滋养过的。即便大梁没有后世的各种高效化肥,但是高子辛也让人试制了不少有机肥料,产量自然不会低到哪里去。
所以统计结果一呈上来,高子辛自己就先被上面的数据给吓到了。
钱庸眼巴巴地跑来找他的时候,高子辛自己都还没回过神来。
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那册子上记载的统计数据实在是太不真实了!
他记得,皇庄去年就获得了大丰收,可即便如此,上等田一年的亩产量也不过才五百多斤而已。
可是现在,那册子上写的什么?
玉米,上等田平均亩产量一千六百斤,中等田平均亩产量一千斤,下等田平均亩产量六百斤。
土豆,上等田平均亩产量六千斤,中等田平均亩产量五千斤,下等田平均亩产量四千斤。
红薯,上等田平均亩产量七千斤,中等田平均亩产量五千六百斤,下等田平均亩产量四千八百斤。
高子辛觉得,要么是自己看错了,要么,就是下面的人在故意骗他!
可是为了数据准确,整个过程都是有锦衣卫严密盯着的,做不得假,而且,下面的人恐怕还没愚蠢到写出这么天方夜谭,摆明了有问题的数据出来。
也就是说,最大的可能还是他在做梦!
高子辛偷偷掐了自己的大腿一下,顿时疼得皱起了眉头,极力控制才没痛得龇牙咧嘴,有损天子威严。
他感受着自己“砰砰”跳动的心脏,脑子里突然就蹦出了一个形容词——小鹿乱撞。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幸福来的太快,我承受不来!
高子辛觉得,自己也有些承受不来了。
这数据……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不过他突然想起来,当初的那些藏书里,是有那么几本是关于农业种植的,而且上面好像也写了玉米等物的产量。
高子辛于是偷偷把书拿了出来,翻到记录,看到上面的数字后,眼睛顿时瞪圆了——那么高的数据竟然是真的!
不仅如此,根据上面的记载,后世似乎还有更好产的品种。像是土豆和红薯,亩产最高的时候似乎能达到一万斤!
高子辛觉得,这世界实在是太玄幻了。
他想了想皇庄以前那可怜巴巴的收成,心里顿时不痛快极了——后世的人实在太幸福了!
不过再一想后世那可怕的人口数,高子辛又释然了。要是粮食产量不够,哪里养活得起那么多人!
不过,确定了册子上记录的可怕数据是真的后,高子辛就彻底淡定了。
去年他刚刚继位的时候,就怕屁股下面这摇摇欲坠的皇位被人推翻,尤其是那些吃不饱肚子的百姓,是最可能扛起锄头造反的。
可是现在,他再也不担心了。有了这三种高产的粮食在手,除非年年灾荒,不然他就不信还养不活大梁的百姓!
就在这时,欢喜来报,说是钱庸求见。
高子辛一听,就知道钱庸是为什么来的。
他看了眼册子上的数据,顿时得意地笑了起来,直接下令道:“宣。”
于是没多久,钱庸就站在了高子辛面前,他飞快地行了礼,然后就迫不及待地说道:“陛下,臣听说皇庄已经将统计出的收成数报上来了,不知,那玉米、土豆和红薯的收成具体如何?”
他没敢让高子辛直接把数据给他看,毕竟皇庄严格算起来是高子辛的私产,收成也都是要归入内库的,跟国库一点关系也没有。
钱庸身为户部尚书,掌管的是国库,可管不到高子辛的内库上去。他如今这样问,已经算是僭越了。
不过高产的粮食毕竟攸关天下社稷,钱庸是肯定要问一问的。
高子辛笑眯眯地看着他,见他满脸焦急,便故意跟他卖关子:“嗯,收成还行,总算没让朕失望。”
钱庸听着这话,心里顿时快郁闷死了,甚至忍不住哀怨地看了高子辛一眼——陛下,您就说个实数吧,何必遮遮掩掩呢!
钱庸略等了等,见高子辛丝毫没有透露的意思,这才厚着脸皮继续问道:“那……不知具体的数目如何?”
高子辛一直看钱庸那软硬不吃的样子有点儿不顺眼,尤其是钱庸把国库管得死死的,害得他每次想做点什么还得自掏腰包。对此,高子辛别提多郁闷了。
要不是钱庸一直老老实实管着国库,并未贪墨,再加上钱弼又在尽心尽力地给他办事,高子辛早就容不下钱庸这个老狐狸了。
所以这会儿能看见钱庸变脸,他心里就觉得异常痛快,甚至故意卖起关子:“很好,朕很满意。”
摆明了就是不肯给个准数。
钱庸暗暗在心里运了运气,终于忍不住了,直接跪在地上,义正言辞地说道:“陛下,此事关乎天下社稷,臣恳请陛下给臣一个准数,也好让臣心里有个底,此物是否适合在民间推广。”
他说完,就将额头贴在了冰冷的金砖上,摆明了高子辛要是不答应他就不起来。
高子辛见他这次是较真了,也不好再瞒下去了。不过就这么告诉钱庸,他实在有些不甘心,于是他说道:“明日早朝,尔等自会知晓。”
这话不仅打发了钱庸,就连后一步赶过来的三位辅政大臣也同样被打发了。
钱庸走出去的时候只得无奈摇头,不过他一想到高子辛那副笑眯眯,明显心情很好的模样,就知道这次的收成绝对差不了了。
于是,他很快就从失落中走了出来,不仅没生气,反而笑眯眯地摸了摸胡子,笑得跟个老狐狸似的。
其他众臣得到消息,心里就开始抓心挠肺了。
陛下太不厚道了,竟然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跟他们卖关子!
可心里吐槽归吐槽,没谁敢再去骚扰高子辛,更没人敢去皇庄捣乱。自从丰收开始,锦衣卫就驻进了皇庄,现在人都还没走,谁敢去捣乱?
就这么眼巴巴地等着,在一片望眼欲穿之中,时间总算是到了第二日。
这一日,群臣几乎一致地起了个早,甚至连早点都顾不上吃,便急吼吼地赶去了皇宫。
等高子辛一出现,这些人立刻眼巴巴地朝高子辛看了过去,并且脸上全都清楚地写着四个大字——陛下快说!
高子辛无语地在心里翻了个白眼,想到那册子上统计出的数据,又忍不住笑了起来。
呵呵,现在眼巴巴地看着朕有什么用?待会儿吓死你们!
高子辛恶趣味地想着,却故意不提产量的事,直到群臣行过礼,欢喜照例喊了一句“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后,钱庸立刻站了出来:“陛下,最近皇庄种植的三种高产粮食获得丰收,据闻产量惊人,臣斗胆,请陛下为臣解惑。”
下一刻,其他的大臣顿时哗啦啦地站了出来,嘴里全在说“臣附议”,摆明了逼着高子辛说出答案。
高子辛清楚,这会儿已经瞒不下去了,若是再卖关子,这些臣子肯定要跟他耍嘴皮子。这么多人,他一个人可不是对手。
于是他干脆摆摆手,示意欢喜把抄录下来的一份册子送了下去,直接送到了钱庸手里。
高子辛很清楚册子上的数字有多么匪夷所思,不过他却故意装出一副不在意的模样,淡淡说道:“不过是一时兴起才种下的,既然你们这么好奇产量,就都看看吧,所有的产量,全都记在这上面。”
其实,册子上不仅记录了每一种的平均亩产,还详细记载了每一亩的产量,列得清清楚楚。
不管是上等田、中等田,还是下等田,产量也都是参差不齐,沿着平均线上下起伏。
钱庸一接过册子,顿时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而册子上第一页,记录的便是最终计算出的平均亩产。
这一看,钱庸顿时瞪圆了眼睛,震惊得一口气差点儿没起来!
其他人眼看着平日里严肃死板的钱庸竟然露出如此夸张的表情,哪里还按捺得住?干脆直接围了过去,伸长了脖子朝册子上张望。
所以突然间,不少人全都惊吓得瞪圆了眼珠子。
不错,就是惊吓!那上面的数据实在是太吓人了,简直就是匪夷所思天方夜谭!
要不是亲眼看着收割,再加上之前已经向户部的人打听过预估的产量,他们怕是根本不会相信,只觉得高子辛是故意在耍他们!
而更多没能挤进去的臣子,眼看着其他人全都露出惊讶至极的模样,心里就跟猫抓似的难受,不断地追问:“产量到底怎么样?让下官也看看啊。”
没办法,官职越低,排位就越是靠后,所以如今能够看见册子上记录的数字的,都是排在前面的大官儿。
钱庸飞快翻完,一点也不顾周围的同僚能否看得过来,只顾着一目十行地扫过那些数据,紧接着,他便突然跪在地上,嘴里激动地说道:“陛下,有此三种高产粮,实乃国之大幸啊!陛下,依臣之间,应当尽快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让百姓再不必受饥恶之苦!”
他一说,其他臣子也都纷纷跪下请求,一副忧国忧民之态。
高子辛默默看着,再次放出一个炸雷:“其实,朕这次在皇庄尝试种植的不仅有这三种高产的粮食,还有其他的一些作物,其中有一种名为棉花,一年内可数次采摘,产量比起木棉要高得,还可以制作成厚实的棉衣棉被。再过不久,应该就能采摘了。”
高子辛若是单单说棉花,大家或许不明白是什么,可他一说木棉,在场的臣子哪里还有不知道的?
木棉可以用来棉布,就是产量太低,以至于织出的棉布价格高得吓人。若是这种棉花真的产量很高,而且在全国推广,那么……
众臣子顿时双眼发亮,只觉得一条通往空前盛世的康庄大道已经展现在眼前。
第166章 密信
因为玉米、土豆和红薯的超级高产量,高子辛的心情格外美好。只是,很快他就高兴不起来了,因为自从得知了玉米等物的产量,又知道了棉花的存在后,钱庸就死皮赖脸地把他给缠上了。
这老狐狸,整天纠缠他,死赖着不肯走,就为了逼着高子辛松口,赶紧自讨腰包把玉米等物在民间推广开。
如今只有高子辛手里才有种子,而要想大肆推广,需要的种子可不是少数。
大梁毕竟那么大,就算玉米等物产量再高,也不可能支撑得起面向全国推广。
钱庸便开始纠缠起来,想让高子辛大出血,能推广多少是多少。
高子辛都要怄死了,偏偏钱庸这么做不为他自己,为的是大梁的百姓,高子辛心里再如何不满,也不好因为这个就把钱庸给处置了,只能把钱庸晾着,来个眼不见为净。
他也不是不愿意推广,只是一想到这么多东西在手里都还没捂热乎,就要送出去,心里就在淌血,只觉得他这个皇帝实在是当的太憋屈了,干什么都要他自掏腰包!
不仅如此,其他大臣也开始向高子辛递起了折子,言辞恳切地,理直气壮地跟他要起了“种子”,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表示自家还有很多地,生怕高子辛给少了。
高子辛的心情简直糟糕透了,只觉得那些人全都盯着他手里那点儿东西,良心简直黑透了!他一不高兴,就跑去慈宁宫逗起了儿子。
只可惜,他去的时候,宝儿正躺在摇床里,睡得傻乎乎的。
高子辛见他睡着了,可不敢逗他,这儿子一天天长大,脾气也越来越大了,高子辛有时候都有些招架不住。
尤其这小混蛋的起床气特别大,要是睡觉的时候谁把他给吵醒了,就等着被折腾吧!
于是,他只能坐在摇床边,眼巴巴地看着熟睡的傻儿子,伸出手指头,犹豫着想戳戳他胖乎乎的脚丫子。
结果就在这时,一阵香风逼近,下一刻高子辛就被揪住了耳朵。
他可怜巴巴地看向来人,就见贺氏正不满地看着他。无奈之下,高子辛只好乖乖跟着贺氏走了,一点不敢打扰儿子睡觉。
贺氏拉着他走到窗边,离着宝儿有些远了,这才低声训斥道:“你也是,都这么大个人了,怎么还这么幼稚?宝儿睡的好好的,你逗他干什么?”
高子辛被训得可怜兮兮的,一点不敢反驳。
贺氏也不是真的跟他生气,见他老实了,很快就转了话题:“哀家听说最近皇庄里丰收了,那玉米、土豆还有红薯的,产量很是惊人,是吗?”
高子辛一听这话,心里就“咯噔”了一声,暗叫不好。这么重要的事,他竟然忘记告诉贺氏了!
他小心翼翼地看了贺氏一眼,见贺氏神色间带着几分好奇,倒不像是要教训他的样子,立即老实地把数据给报了。
怕吵醒宝儿,他说得很小声,却不妨碍贺氏听清楚。贺氏一听就震惊了,她听到消息的时候并未太放在心上,只想着竟然大家都这么说,那产量肯定是很不错,却没想到,那产量竟然高得吓人!
她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接着就忍不住叹气。当年她嫁给先皇的时候,先皇也曾跟她抱怨过粮食产量太低,很多百姓吃不饱,言语间很是担忧。
所以她虽然出身闺阁,并不是太清楚民间疾苦,却还是将这件事放在了心上。
如今听说那玉米、土豆和红薯的产量竟然高得如此可怕,她就觉得十分遗憾——若是太平还活着,能知道这件事该多好。
贺氏这会儿可不知道,太平不仅活着,还活得好好的。
他自从主动从军后,在军营里可谓是混得风生水起。当然,只是小范围的,毕竟战事未起,太平没办法立下战功,也就是个小兵卒子。
但是因为他每次训练异常卖力,再加上他还曾经参观过预备营的训练,知道不少东西,稍微透露一点出去,便能让人重视不已了。
所以他的上峰很快就发现太平的军事才能很高,而且不管是骑射功夫还是刀枪,他都用得格外顺手,甚至还识字!
这样的好苗子,他的上峰自然不肯放过,很快就对太平格外关照起来。
只是太平的身份毕竟太低,虽然表现优异,但是毕竟尚未立下战功,所以只有底层的人知道他,上层的人根本不知道他这么个小卒子。
于是,凤瑄和贺坤虽然早早来到了大宁,甚至一个操练起了士兵,一个管理起了军器厂,但是都不知道新兵里头还有个混得风生水起的太平。
而就在京城秋收的时候,大宁各地也陆陆续续开始了秋收。只是大宁土地贫瘠,即便今年风调雨顺,收成也实在是一般,根本没办法跟京城相比。
饶是如此,难得的大丰收也让李应熊等人高兴异常了。
他们一高兴,心里就忍不住想起了去年的风雨交加,心里顿时更加坚定了要效忠高子辛的想法。
没办法,这位显然是真命天子,连老天爷都帮他,不效忠他,岂不是跟老天爷作对?
没看见去年宁王父子作妖,结果大宁就风雨交加,收成大量减产么?今年宁王父子死了,立刻就风调雨顺了,这变化怎么不让人心惊?
其实这里头更多还是巧合,而且今年本来就一直风调雨顺,可是耐不住大家愿意往那方面去想,再加上凤瑄为了维护高子辛的统治,一直命人散布传言,帮高子辛这个“真命天子”造势,传言自然就越来越厉害了。
就算是李应熊这样的高级将领,最后都不得不相信高子辛是真正的天命所归了。
而就在这时,高子辛送给凤瑄的密信到了。这封密信里写的不是别的,正是皇庄统计出的玉米、土豆和红薯的平均亩产量。
高子辛是故意的,他担心大宁的人不是真心归顺,所以打算抛个诱饵过去,给他们提一个醒,让他们知道,跟着谁才能有肉吃。
其实高子辛大可不必如此,不说凤瑄特意放出的那些高子辛天命所归的传言,就算是冲着军器厂的改变,以及那些大威力的火器,就没谁想反。
贺坤也是藏着心眼儿,眼看着李应熊等人对军器厂新产出的军械极为眼馋,尤其是对万人敌和地雷这样的火器充满忌惮,他就故意模模糊糊地透出那么点儿消息,告诉他们,京城的兵器局还在研究威力更大的火器。
这样的消息可是给那些将领狠狠敲了个警钟,光是万人敌和地雷就让他们头皮发麻了,结果京城竟然还有威力更可怕的火器!谁还敢造反?等着被炸死么?
不过,高子辛的密信一到,凤瑄和贺坤还是狠狠地震惊了。
饶是心机深沉如凤瑄,在看见密信上的数据都忍不住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贺坤更厉害,直接傻眼了,呆愣了许久才反应过来。
他一反应过来,就偷偷掐了自己一把,随即便不确定地在心里猜测——他那外甥该不会是拿他们开涮吧?
这产量也太匪夷所思了!
贺坤本能地看向凤瑄,不确定地问道:“国师,你觉得……这上面写的是真的吗?”
凤瑄尽管心里早已经震惊坏了,面上却依然面不改色,十足高冷风范。他一本正经地说道:“陛下不会在这种事情上玩笑。”
贺坤想想也对,他那外甥还不至于拿这种事情骗他们。难道说是真的?可那产量未免也……太惊人了吧!
凤瑄见他一脸的难以置信,微微一笑:“贺统领,这个消息非同小可,咱们该见见李应熊他们了。”
于是没多久,李应熊等一干将领就被请了过来。
这些人来的时候都有些懵,想不明白凤瑄为什么突然要见他们。
凤瑄没卖关子,等所有人落了座,他便开门见山地说道:“本官听说大宁这次获得了难得的大丰收,不知收成如何?”
此话一出,其他人心里顿时猜测起来——凤瑄突然问起这个,难道是担心军粮不够?不应该啊,他们之前才查抄了整个宁王府!
李应熊却心头猛跳,想起了之前听说的消息,立刻毫不犹豫地报了个准数。
凤瑄微微点头,他其实是知道的,不过是故意这么一问罢了。李应熊报的是总产量,他也懒得再问平均亩产,而是说道:“不知在座的诸位可否知道,陛下曾经寻到了三种新的粮食,传说十分高产,便在皇庄尝试种植,如今,结果已经出来了。”
在座不少人也是隐约知道这事的,像是李应熊这样的,知道的最多,但也有一些人是完全不知晓,听闻这话就惊讶地看向凤瑄。
李应熊的心却跳得更厉害了,尽管极力克制,声音却依然显得激动异常:“不知,那些粮食产量如何?”
凤瑄的目光在在场所有人脸上一一扫过,随即高深莫测地一笑,拿出一张纸,轻轻往外一推:“诸位自己看吧。”
贺坤坐在旁边,突然紧张起来,等着看这些人失态的模样。
第167章 收服
贺坤默默坐在凤瑄左手边,看着对面的李应熊在看过纸上抄录的数据后瞬间瞪圆的眼珠子和不断颤抖的双手,突然觉得,自家外甥和凤瑄简直是坏透了。
大宁的贫瘠可是众所周知,粮食产量可想而知不会有多高,跟皇庄完全没法比。
这次大宁难得大丰收一回,李应熊等人简直要高兴坏了,高子辛和凤瑄竟然在这个时候,给他们看玉米等物的可怕产量!
贺坤都忍不住同情李应熊等人了。
他知道高子辛和凤瑄这么做的打算,所以,对李应熊等人就更加同情了。
李应熊却是实在傻眼得厉害,他在接过那张轻飘飘的白纸时心里就已经有了猜测,产量肯定不低,甚至还在心里默默猜了个数——平均亩产或许能有四百斤。
毕竟只是一季的收成,在李应熊看来,四百斤已经是非常高的产量了。
结果一看纸上的数字,李应熊震惊得差点儿没晕过去!
光是玉米就是好几百斤一千多斤,到了土豆和红薯,一亩田竟然能产出好几千斤!
李应熊激动得双手不停发抖,都快拿不住那张纸了,一颗心更是“砰砰”跳得恨不得从喉咙里飞出来!
这数字……这……这还是粮食吗?就是最夸张的话本也不敢这么写啊!
那位陛下,难不成是得了神仙送出的仙草不成?
李应熊好不容易才安抚住狂跳的心脏,小心翼翼地看着凤瑄,试探着问:“国师,这……这上面……”他想问这上面的数字是不是真的,可是看着凤瑄那高深莫测的笃定笑容,李应熊就默默把后面的话给咽了回去。
肯定是真的!不然,这位国师怎么可能如此笃定的看着他?
一想到这里,李应熊脸色不断变换,到最后更是激动地捏紧了拳头,觉得自己先前选择效忠高子辛实在是做得太对了!
高子辛连这样的神仙草都能弄到,不是真命天子是什么?
可笑那宁王父子竟然还想谋权篡位!如此天命所归的天子,跟他作对哪能有好下场?
还有那野心勃勃的耶逐可汗,此时恐怕还不知道,等他们来了,迎接他们的就会是杀伤力可怕的地雷和万人敌了!
就在这时,李应熊突然听见了旁边同僚的小声催促,想看他手里的那张纸。李应熊顿时收敛了心神,将手中的纸送了过去。
不仅如此,他还跟贺坤一样,特别不安好心地等着看其他人的好戏。
很快,其他看到了纸上内容的将领便接连变色,尤其里头还有个负责统计大宁收成的文官,一看见纸上的数据后,瞬间傻眼了,直接激动地昏了过去。
凤瑄就那么坐着,一直高深莫测地笑着,面不改色地将其他人震惊时的蠢样看在眼里,等所有人都看过了,他才慢悠悠地说道:“陛下还曾有言,玉米耐旱耐旱,土豆和红薯不仅产量极高,而且耐旱,都适合在大宁种植。所以,陛下打算,先在大宁等贫瘠之地推广,即便不能达到皇庄里的产量,应该也会比现今的其他粮食高产。”
第43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