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节
等我为皇 作者:三千世
第11节
谢长风的心情一点都不好,他问身边的小队长,“说说吧,到底怎么回事?”
在小队长磕磕绊绊的叙述中,谢长风总算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在地动开始没多久,就有大队叛兵冲进了延昌门,他们分为两队,一部分守在延昌门不让人出入,一部分冲进了皇宫。
叶右卫见势不妙当机立断,带了三千兵马冲进东宫保卫太子妃以及太子的嫡长子与嫡长女,严左卫带着人不断试图冲击延昌门,想要在叛党之前找到太子,毕竟若是宣明帝大行,太子就是下任皇帝,可若是太子也死了,他们这些宿卫东宫的禁卫就等着被革职吧。
只是正当他们和守卫延昌门的叛党打斗之际,他们的统领谢长风带着太子从天而降,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说实在的,看到谢长风和祁渊的一瞬间,严左卫的心就落回了肚子里。
由太子亲自率领东宫禁卫营救陛下将更加名正言顺,想必经此一事后,太子威望当更加隆盛,地位也会愈加稳固。
谢长风听后暂时放下了心,东宫禁卫的前程全在太子身上,而且严左卫带走的兵士大部分都出身贫寒,背景清白,和勋贵没什么牵扯,想必应该能一心一意保护好太子。
只是……还是不甘心啊。
他叹了口气,之前他借势装晕一方面是想吃点太子的豆腐,另一方面也是因他今日表现太过抢眼之故。
他带着太子从必死之局里眨眼逃脱,怎么看怎么不科学,若是他还勇猛的带着兵马跟着太子去诛杀叛逆……
呵呵。
再说了,谢长风有些汗颜的想起一件事。
他将太子救出重围,但好像似乎可能也许大概……将宣明帝忘记了?
谢长风发誓,他不是故意的,真的只是没看见而已=v=
想到平叛后还要面对被他丢在一边的宣明帝,谢长风顿时气无力起来。
他一边琢磨着怎么将宣明帝的好感度再刷回来,一边随口道,“叶右卫冲进东宫了?那他进去后可有传消息出来?”
若非要装重伤,他也不用进东宫找太医,更不用去见太子妃。
小队长摇头,“叶右卫没传信出来?”
谢长风一愣,神色变得郑重起来,“难道东宫被围了?”
小队长也呆住,他干巴巴的扭脖子看,“……严左卫只给我们留了十个人。”
谢长风嘴角抽搐,东宫里面不仅有太子妃,还有祁渊的嫡长子祁昭,如果祁昭死了,祁渊就必须再找女人生一个,他可不愿意看到这种局面。
想到这里,他打起精神,“既然我们人少,那就更要小心!”
他四下看了看,指着一条小道,“从这里走!!”
不得不说谢长风对本职工作相当尽责,自从他开始宿卫东宫,他就跑到工部软磨硬泡来了东宫建筑图纸,按照图纸,他曾一步一脚印的将东宫外宫细细探查过一遍,即便是他未曾进入的内宫,也将里面的道路房舍园圃牢牢记在脑中。
为此宣明帝还夸奖过他,说他办事认真负责。
当时谢长风很心虚。
——他这么做完全是为了能半夜三更安全爬墙找祁渊=v=
如今到是方便了众人,他带着十来个人轻车熟路的从外花园内的假山内抄近道,窜进了花园的另一边,边上是个小湖,谢长风直接让人从旁边的阁楼里摸了一个门板,拿着床帐一缠,就是个小木筏。
他又让人将另外几个门板砍成木条,在小队长钦佩的眼神中,谢长风爬上简易竹筏,拿着木条,施施然浮在湖面,轻飘飘的……驶向远方。
如今天色已晚,地动向来都是一阵一阵的,此刻倒还算平静,湖面并未有何变化,他们趁着夜色,一溜十一个简易小木筏排成串,直接顺着湖面来到了另一边,也就是崇文殿的后面。
崇文殿是祁渊平日读书学习的地方,若有什么书信机密,一般也会存放在这里,如果冲入东宫的叛党有所图谋,定会来这里转一圈。
太子妃和嫡长子祁昭的确重要,但谢长风更加关心祁渊。
即便对方没有在书房里找到什么,若是栽赃陷害,也够祁渊喝一壶了。
摸上岸,刚走了没几步,谢长风的脚步就是一顿。
崇文殿里似乎有很多人啊!
就在此时,一声厉喝响起,“什么人?!”
火光骤然亮起,将四周映成白日。
谢长风眼睛一亮,“叶安!”
叶右卫也是一呆,“谢统领!”
他狐疑的盯着谢长风,“不知谢统领怎会在此处?”
“陛下和太子在太白酒楼被人围攻,我带着太子殿下突破重围逃了出来。”谢长风的声音虽然低沉,却诡异的能传出很远,即便是崇文殿里的人,也能清晰的听到。
“如今太子殿下已经带着严左卫和禁卫前去救驾,我身上受了些伤,太子本要命人寻太医来,只是如今地动加叛乱,太医院乱成一团,我想着东宫也有太医,顺便也来向太子妃和大殿下请安,就带人过来了。”
谢长风一脸坦然,身上还残留着斑斑血迹,在灯火的映照下,失血过多的脸惨白如纸。
叶安微微蹙眉,他一时分不清谢长风的话到底是真是假,刚要再问,就听到背后传来太子妃傅氏的声音。
“多谢统领援手,既如此,还请统领入内。”傅氏对旁边的女官道,“去将任太医请来。”
叶安满脸不赞同,却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放谢长风走入崇文殿。
谢长风走进殿内,就看到傅氏等人并未在正殿,而是躲在侧殿后的暖阁内。
暖阁空间不大,只需守住大门即可有效防卫,叶安站在暖阁前,一脸严肃戒备。
傅氏站在暖阁门口,遥遥一拜,“今日多谢统领了,妾身不胜感激。”
与叶安不同,傅氏很信任谢长风。
傅氏的父亲傅伦任代郡郡守,和谢长风合作时间并不长,却来信对太子妃大加赞扬谢长风,言道谢长风此人心胸开阔,性情朴实,为人大气,而且还是位有真本事的大将军,由谢长风宿卫东宫,最起码安全当无虞。
再加上祁渊平日提起谢长风,虽说语气略显不耐,可言谈间却极为随意亲切,可见这谢长风是太子心腹,而且谢长风在边关还救过太子好几次,是以傅氏对谢长风很看重。
即便太子可能对谢夫人有些不能说的想法,但傅氏却认为一切没有发生的事情都可以努力改变,如果谢长风的重要性高过了谢夫人的魅力,只要太子没抽风,就不会对林氏下手,君辱臣妻这种事也就不会发生了。
再说了,对于男人来说,只能看不能吃,恐怕更加纠结。
傅氏只求不出大错即可,至于祁渊内心的忧桑……呵呵,她才懒得管。
谢长风打量了一下傅氏,心下撇嘴,真是个大美人。
——他倒是忘记了自家夫人林氏也是个大美人。
谢长风行礼后起身,歪在一旁,任太医过来把了把脉,挑眉看了谢长风一眼。
这位军爷身上的伤势看着恐怖,实则……没啥大事啊!
就是气血不足,需要静养罢了,这位军爷还年轻,养段日子就好了。
任太医开口,想要说出来安慰一下谢长风,哪知道谢长风反手掐住太医的脉搏,一脸忧桑,“太医,你给我说实话,我身上的伤没什么大碍吧?”
他死命的眨眼睛。
任太医心中一动,也眨了眨眼睛。
“我还能为太子殿下效力,对吧?”
“……这是自然。”话说到这里,任太医就觉得手腕要被掐断了,他马上改口,“不过……”
他看谢长风,就见谢长风又眨了眨眼。
任太医恍然大悟,“不过谢统领伤势太重,恐怕要好好修养一段时日,同时……”
他又看谢长风。
谢长风的另一只手在大腿上拍了拍,想说腿部受伤,不变移动,若是能留在宫中修养就再好不过了。
只可惜谢长风正对着傅氏,害怕露馅,手掌拍动幅度极小,只拍到了大腿根。
结果任太医看到这一幕,心下无比震惊,这谢统领玩真的?
谢长风看任太医呆住,握着对方手腕的手又开始使劲,为了不让自己的手腕被掐断,任太医不得不磕磕巴巴的道,“只是今后……恐怕,恐怕……”
傅氏不由得问道,“太医,谢统领的伤势究竟如何?”
任太医满脸黑线,“只是谢统领今后恐怕在子嗣上有些艰难啊。”
傅氏≈谢长风:“……”
作者有话要说:这几章进度略慢,主要事情太多了,大家莫要着急=v=
谢长风:看我高超的作死技巧
神助攻之二:太医。
第36章 天家
祁渊带着人冲到太白酒楼外时,恰好是宣明帝最危急的时刻。
地动导致太白酒楼的建筑主梁断了,宣明帝等人从二楼滚到了一楼,好不容易躲过了第一波箭弩和地上裂缝,对面叛党就又开始进攻了。
宣明帝出行,身边或明或暗跟着大约百来人的护卫,太子身边的护卫也不少,约莫有五十来号人,两方加起来也有一百多人,趁着地动间隙,这些人全都露面冲到酒楼废墟内,牢牢的护卫着宣明帝,和外面的叛党对峙起来。
太白酒楼作为京城比较知名的饭店,后面自然有不少亭台楼阁,宣明帝带着护卫躲进高高低低的楼阁废墟间,纵然是军中弓弩,一时半会也无法攻破宣明帝的包围圈。
更何况宣明帝身边的护卫手上也有袖弩,双方对射起来,倒是不分胜负。
只是无论是宣明帝,还是叛党都清楚一件事,他们必须分秒必争。
宣明帝身边的护卫即便带着弩,可随身携带的箭枝却不多,一旦箭枝用光,就是他们的死期。
而叛党一方更是揪心,太子已然成功脱身,只需登高一呼,带着禁卫和京郊大营的兵马围上来,他们就死定了!
是以无论是宣明帝和叛党,都在拼命。
当救驾的兵马赶到时,宣明帝身边的护卫已经少的可怜,只剩十来人了。
“尔等叛逆竟妄图行刺陛下,还不束手就擒!!”
祁渊高声怒喝,就在此时,叛党中人头涌动,几个人出现在队列前。
正是宣明帝的五弟,楚王。
——陈王在太子脱身后,他就先溜了= =
楚王阴沉着脸,“束手就擒?”他狰狞脸,“祁渊小儿,若你敢让人上前一步,就别怪我不客气!!”
祁渊看着被推到前面的东西,脸色阴沉下来,那居然是攻城用的重弩!
这种重弩一箭甚至能射穿城墙,这要是对着宣明帝来一发,那宣明帝就真的只能上天去找先皇喝茶了。
宣明帝镇定道,“渊儿,无需理会叛逆所言,还不快护驾?!”
祁渊嘴角抽搐,如今四周围满了士兵,大家都看着他,他根本不敢无视宣明帝安危,下令众人上前。
若是宣明帝因此而死,他这太子也当到头了。
上辈子这件事是怎么处理的?对了!
祁渊突然想起一事,他下意识的看向楚王……的身后。
那里站着一个中年人,似乎在叛党里的地位很高。
这人正是明远侯赵明,他掌管军器监,叛党手上的弓弩自然是他从库府里调出来的。
但恐怕楚王根本没想到,明远侯其实是宣明帝的人,既然是从明远侯手上弄来的攻城弩,鬼知道这攻城弩还能不能用,祁渊就放下了心。
既然宣明帝准备周全,祁渊自然开始考虑谋反之后的事情。
谢长风当街将他救出,虽然是好意,却必定遭宣明帝忌讳,他若想保住他,就必须让宣明帝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而非谢长风。
祁渊深吸一口气,抬头挺胸,不怒自威,曾经二十多年的帝王生涯,让他整个人都多了一丝雍容和深沉,平时他都刻意收敛,生怕露出分毫,但今日……他终究是表露了出来。
他语气诚恳,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凛。
“王叔,尔等谋反已然失败,如今还僵持在此地,无非是担心父皇怪罪罢了。”
“其实王叔多心了。”他上前一步,没去看宣明帝,“无论如何,王叔终归是皇祖父之子,父皇为兄长,即便王叔做下此等大逆不道之事,也是因身边小人之故,就算看在皇祖父的份上,父皇也不会怪罪您的。”
宣明帝挑眉,他看着自己的长子,仿佛突然发现了自己这个儿子已然不是那个藩王长子,而是真的已成长为一国太子!
宣明帝的心情很复杂,既欣慰又有些不舒服。
楚王怪笑起来,“你当我是三岁小儿不成?!”
说的比唱的好听!
祁渊又道,“渊常听父皇说,昔日皇祖父征战天下,无暇看护父皇和诸位王叔,长兄如父,父皇每日都会前往诸位王叔所居之处,细心照看,大小诸事,亲自过问,父皇与诸位王叔兄友弟恭,敬重亲厚。待天下初定,父皇为藩王,不得不远赴封地,和诸位王叔离别,年节诞辰,也都心下惦念,节礼丰厚,并时常教导我等兄弟,要手足关爱,勿要争执。”
祁渊一脸痛惜,“今日王叔一步走错,渊实在难过,即痛心于父皇满腔兄长之情,也痛心于王叔误入歧途。”
“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祁渊双目含泪,一撩下摆,跪倒在地,“王叔,如今您还未酿成大祸,一切都还能挽回,还请王叔回头是岸,莫要再错上加错了!”
这番话说完,顿时场面的气氛就变了。
宣明帝更是感慨万千。
祁渊所言没错,当初先皇每日忙于征战,大哥二哥皆跟随先皇奔波于战场之上,家里只有他一人,好不孤单。
待四弟陈王和五弟楚王诞生后,宣明帝高兴的不得了,每天都跑到弟弟的住处,看着摇篮里的孩子,期盼着两个弟弟早点长大,可以一起学习玩耍。
那时的他并未看出德妃和贤妃眼中的忌惮,只一心认为他们是兄弟,将来也要和大哥二哥一样,为父亲分忧。
只是随着先皇的兵马越来越强壮,占有的地盘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一切都变了。
等到大哥二哥纷纷死于战场,剩下宣明帝居长后,两个弟弟更是对他起了防备之心,再不复年少时的亲密友爱。
如今回想当年情谊,宣明帝心下一软,他叹息道,“老五,这么多年过去了,还记得我们居住在彭城时的院子吗?”
楚王一愣,祁渊也愣住了,上辈子宣明帝可没劝解过楚王啊!
“你就出生在那里。”宣明帝缓缓道,“你都不记得了,那时战事频繁,父皇在外征伐,敌人从后方入侵,带兵冲进彭城,太后和贤妃携手带着朕与你一起躲在后院的井中,那时你还未满月,饿了就会大哭,哭声很嘹亮。”
“可那一晚,不知为何,即便你饿了,也只是张嘴含着自己的手指,一声都未哭出来,直到大哥带兵回援,你才嗷嗷大哭,大哥当时笑着说,你乃我祁家福星。”
楚王愣愣的,这些他都不知道,或者说那时的他太小,根本不记事。
“你真的是福星啊老五,为什么父皇那么喜欢你?因为自你出生后,战事就变得顺畅起来,咱家的处境也越来越好,太后妃母们不用再东躲西藏,弟弟妹妹们也能有个安稳的环境读书习字,明理达用。”
宣明帝勾起旧时回忆,语气沧桑,“那时不管是大哥二哥,还是朕都特别喜欢你,为此老四还吃过醋,说大哥只喜欢你不喜欢他,还将大哥原本要送于你的长弓弓弦给绞了……”
楚王也沉默了,少时的记忆太过久远,若非宣明帝说起,他真的都忘记了。
“你不记得了,可为兄却记得一清二楚。”宣明帝看着楚王,眼角湿润起来,“我们至亲兄弟,什么时候竟走到了这一地步?”
“老五,想想过世的父皇,想想早逝的大哥二哥,想想你的孩子,别再犯错了。”宣明帝郑重道,“就像渊儿说的那样,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你若是就此收手,朕赦你无罪!”
楚王浑身一震,他直勾勾的看着宣明帝,“我不信!”
祁渊轻声道,“父皇金口玉言,众位将士都听着,怎会出尔反尔?”
宣明帝点头,“不错,老五,朕为天子,自然不会骗你。”
楚王沉默了,半响,他才道,“说归说,我要丹书铁卷!”
祁渊心下顿时一喜,楚王既然这么说,那就证明他要收手了!
宣明帝大笑起来,他二话不说从怀中摸出了自己的私印,“此处无笔墨,这是朕的私印,你且拿着,写了丹书铁卷,直接盖章即可!”
楚王脸上闪过一丝喜色和激动,他下意识的上前几步,想要伸手接过私印,宣明帝看到楚王动作,也不由自主的迈步,想要递给楚王。
就在此时,楚王猛地抬头,露出一丝诡笑。
他手腕一翻,露出了一只精致小巧的袖弩,嚓一下,三支弩箭陡然射出!
祁渊失声大喊,“父王!!”
关键时刻,宣明帝身边的广汉郡王一把扯过宣明帝,翻身挡在宣明帝,李福双手一并,卡住第一支弩箭,第二支弩箭被闪身扑来的禁卫统领诸葛震挡住,第三支弩箭射中了广汉郡王的后背。
与此同时,明远侯一摆手,本是对着宣明帝的弓弩全部对准了楚王,万箭齐发,楚王被当场射死。
宣明帝愣愣的看着刺猬一般的楚王,并无一丝胜利的喜悦,相反,他想起了幼年时楚王奶声奶气递来的糕点和纯真无邪的笑容,不由得潸然泪下。
天家无亲情,难道真的是他妄想了?
作者有话要说:并非每个人生来就是帝皇。
无论是曾经黑历史众多的祁渊,还是如今心底尚存一丝柔软的宣明帝,他们都经历了无数难以承受的痛苦和悔恨,才一步一步蜕变为高高在上的皇帝。
宣明帝作为最早就藩的年长藩王,没有接受过一国之君的教育,所以某些时候他的心会柔软一些,不过经楚王一事后,他也会慢慢蜕变为真正的帝王。
天家无亲情。
第37章 不行
“是吗?贤太妃自缢了?”
太后愣愣的看着窗外那丛绚烂的红杜鹃,发出一声深深的叹息,陷入了过往的回忆中。
太后出身平民良家,那时先皇还未发迹,只为一县衙功曹,因先皇后诞下次子后身体调养不当,今后无法负担开枝散叶的职责,是以先皇后亲自操持,为先皇纳了如今的太后为贵妾。
当时尽管太后为贵妾,但先皇家中人口简单,只有先皇和先皇后两人,并无尊长,先皇后整日要照顾长子和次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太后伺候先皇。
可以说即便为妾,太后最初的日子过的还是很顺遂的。
三年后,太后有孕,诞下了代王,后半辈子也算有依靠了,先皇后虽然心酸,却并未难为太后,还帮助太后一起照看代王,从一贵妾的角度来说,太后这一生也算不错了。
然后风云突变。
仿佛一夜之间,先皇揭竿而起,征战天下,先皇后和太后两人饱受战乱之苦,整日担忧受惊,惶恐不安。
与此同时,随着先皇的地位不断上升,从一县,到一郡,再到一州,随即又掌控好几州,进而称王,最后登基为帝,这期间先皇身边的女人如穿花蝴蝶,像是换衣服一样,令人目不暇接。
那时先皇后和太后都不知所措,她们不知道该如何挽回流连花丛的君王之心。
在这些女人中,最出挑的当属诞下四皇子的德妃和诞下五皇子的贤妃。
德妃和贤妃出身不凡,德妃温柔娴雅,贤妃天真活泼,她们都受过良好的教养,言行举止如诗如画,一颦一笑都带着韵律,再加上她们背后都代表不同势力,先皇自然宠爱她们。
唯有先皇后和太后,她们出身卑微,父兄只是农民,根本不可能为先皇后与太后提供什么支持,再加上长子次子接连战死沙场,先皇后最终抑郁而死。
先皇后死了,先皇才似乎想起了过往那段艰苦岁月,太后趁此机会一边努力学习那些诗词歌赋,书画舞乐,一边不时提起先皇后并过往岁月,勾起先皇的愧疚。
太后巧妙的利用了世族对皇族和新朝勋贵的傲慢和不屑,让先皇看到德妃与贤妃无意间流露出的轻视,先皇自然心下不喜,慢慢的,太后再一次抓住先皇的心,最终位列四妃之首,并笑到了最后。
太后从一出身平民良家的普通女子,一步一步成为一国太后,期间辛酸苦辣,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这也是太后对如今皇后略有不满的原因所在。
宣明帝的继后李皇后父兄本是低品小官,但再怎么说李皇后也是官家小姐,比太后当初的出身不知好了多少,就这样李皇后也私下对身边女官抱怨过她出身低微,若非如此,宣明帝怎会先立她为皇贵妃,进而才为后?
太后在宫中十多年,哪怕李皇后说这些话时早已屏退左右,却还是传到了太后的耳朵里,太后听了自然不高兴。
若论后宫女子谁的出身最低,能有她这位太后低?
人不自立自强,却偏推到出身上去,这样的皇后又怎能管好六宫?
相比李皇后,太后对太子妃傅氏的感觉就很好。
傅氏一言一行端庄大气,不愧是出身幽州大族的世家女子。
最让太后欣赏傅氏的一点,就是傅氏自从成为太子妃后,从未对太子说过加恩于傅家,既然嫁入皇家,那就是皇家妇,皇室加恩于妻族是皇恩浩荡,若是嫁入皇家后还心向娘家,这样的女子又怎配成为一国之后?
心有多大,最终的成就就有多大。
太后不甘心居于德妃与贤妃之下,一路争锋,成为了楚朝最尊贵的女子。
如今贤妃也死了,当年与她争斗的女子就只剩下德妃了。
“娘娘,德太妃在宫外哭诉,长跪不起。”
看吧看吧?后宫女子若想攀上高峰,唯有成为太后。
太后淡淡道,“去告诉皇帝,让他处理吧。”
虽然楚王死了,可陈王也事涉谋逆,不知道宣明帝会怎么处理。
没多久,前朝就传来消息,陈王被圈禁,终生不得赦免。
太后听后只是点点头,什么都没说。
德太妃得知此消息后,在宁寿宫外磕了三个头,然后找到宣明帝,自请入家庙为先皇祈福,从此清规戒律,再不出世。
宣明帝准了。
即便宣明帝再怎么痛恨陈王和楚王,却还是网开一面,留了陈王一命。
楚王死了,陈王是他仅剩的兄弟了。
若是陈王也死了,他死后该以何等颜面面对先皇?
这期间祁渊一面在宣明帝前劝慰宣明帝,一面还要和诸位大臣共同处理谋逆与地动一事,忙得不可开交。
等到宣明帝振作起来后,才发现自己的长子是真的长大了,从劝解楚王,到安排京城百姓灾后重建一事,都处理的非常好,奏折上拟定的条目也都得到了朝中重臣的赞叹,就好像一夕之间,太子就真的成为了国之重器,即便他这位皇帝大行了,太子也能顺利登基。
宣明帝心中滋味很复杂。
一方面他高兴于太子的变化,另一方面想起楚王谋逆一事,他心里也不免猜忌起来,天家无亲情,太子来日会不会为了这皇位,也……
不等宣明帝想清楚呢,李太监就来报,说定国公林靖城求见。
宣明帝一愣。
提起林靖城,宣明帝就不可避免的想到了谢长风。
谢长风如此勇武,来日太子若是谋逆,这谢长风是会听命于他这个皇帝呢?还是会听命于太子?
宣明帝的脸色阴沉了下来。
没一会,定国公就进来了。
宣明帝没喊平身。
只是他没想到,定国公也没打算起来。
他走进来后立刻跪倒在地,连滚带爬的冲到宣明帝的龙椅旁,抱着宣明帝的大腿就开始嗷嚎大哭起来。
宣明帝:= =
他皱眉,怒道,“这是怎么回事?”
林靖城依旧大哭,李太监小心翼翼的道,“……估计是因谢统领一事。”
谢长风?宣明帝心下冷哼,当初干什么吃了?带着太子跑,竟将朕丢在那,真是大胆!
他慢吞吞的道,“谢长风啊……”
宣明帝等着林靖城来请罪。
哪知道林靖城又嗷嚎了一嗓子,“陛下求你了救救长风吧!!”
“……”宣明帝眨眨眼,他揉了揉太阳穴,“到底怎么回事?”
李太监又开口了,“听说谢统领受伤过重,不行了。”
李太监的用词很含蓄,毕竟没人愿意告诉别人自己不能啪啪啪。
哪想宣明帝一呆,谢长风要死了?
林靖城大哭道,“陛下啊!我女儿才十七岁啊!!难道要让她就这么过一辈子吗?”
他女儿林氏刚嫁给谢长风才一年不到啊!若是今后谢长风不能啪啪啪,他女儿不就是守活寡吗?
最重要的是,林氏诞下的嫡长子已经过继给林家了啊!谢长风膝下就剩一个庶女,他又是孤儿,等女儿出嫁,他就绝后了啊!连过继都找不到同宗啊!更别说百年后子孙上香供奉了,这这这……
宣明帝彻底愣住了,他刚才还在想将来谢长风只听太子不听皇命该怎么办,可如今谢长风就要死了?
他心情更复杂了。
就在此时,守在御书房外的太监尖声道,“谢统领!快停步!陛下没宣你觐见,你怎能擅闯御书房?!”
御书房里的人闻言都是一呆,宣明帝更是满脸不解,不是……不行了吗?怎么还能跑到御书房外?
他道,“让人进来!”
谢长风滚了进来。
他是真的滚进来的,主要是腿上有伤,又失血过多,哪怕这几天猛吃补品,那么多气血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补回来的,跪拜多累啊,还不如直接滚进来。
谢长风今日穿着一件玄色长衣,不仅将白色绷带更显眼,也让他的脸色显得更白了。
他先拜见陛下,然后为自家岳父请罪,“岳父御前失仪,还请陛下赎罪。”
宣明帝打量了一下谢长风,没发现要死的迹象啊?
他淡淡道,“你岳父说你不行了,我看还好啊。”
“他哪里好了?!”林靖城猛地扯嗓子一吼,“都不能让我女儿生娃娃了!!”
宣明帝:“……”
他震惊的看了看面色难看的谢长风,又看了看耷拉着脑袋的李太监,最后看向哭的上气不接下气的林靖城,嘴角抽搐起来。
原来,所谓的不行,是指那啥啥啥?
宣明帝下意识的又看向谢长风肚子下方。
谢长风两腿加紧,脸色扭曲起来。
宣明帝连连咳嗽,他的眼神有些飘,“李福,太医是这么说的?”
李太监小声道,“谢统领重伤,失血过多,而且伤口的位置……”他拉长了语调,飞快的看了宣明帝一眼,宣明帝瞬间秒懂。
李太监看到宣明帝懂了,就立刻闭嘴。
宣明帝头痛起来,被林靖城这么一闹,之前心下的闷气倒是不翼而飞,他正琢磨着怎么安抚林靖城,就听谢长风开口了。
“岳父,陛下命我看护太子,我因此受伤,只怪我武艺不精,与陛下何干?”谢长风一脸诚恳,“岳父,莫要在御前丢脸,让陛下为难了,子嗣一事上天注定,也许我谢长风这辈子手上沾的血太多,老天惩罚我无后,也说的过去。”
他膝行至宣明帝身前,再度拜下,“我那长子过继于林家,此事陛下也都下过诏令了,我自当遵从,岳父莫要忧心。”
林靖城立刻回身给了谢长风一巴掌,他眼眶通红,“放屁!!”
“老子看着你从一个兵蛋子成为统军大将军,难道老子心里就只有林晞而无你吗?”
“不过是子嗣艰难而已!又不是要死了?你就这么放弃了吗?”林靖城怒吼,“老子没这么怂蛋的女婿!”
说完,他又抱着宣明帝的腿哭,“陛下陛下!求求你救救长风吧!”
宣明帝看着岳父和女婿之间的深厚情谊,他那颗饱受楚王与太子刺激的玻璃心顿时被抚慰了。
亲生父子尚且心存隔阂,眼前这对岳婿却都只为对方考虑,这等亲情实在是……
他满口道,“爱卿但有所求,只管提!”
林靖城立刻道,“求陛下赐一御医,常年帮助长风调理身体吧!”
不过一个御医而已!宣明帝当场就答应了,还赐下了众多药物。
不仅如此,他还赞扬谢长风,“多亏谢卿将太子救出,才带来了那么多援兵。”
——天知道说这句话时宣明帝心里怎么想的。
然后林靖城又一巴掌扇到谢长风脑门上,“笨蛋!怎么不先救陛下?”
“……”李太监下意识的看向林靖城,心里暗道,老哥你行啊就这么直接问出来了!!
宣明帝屏住呼吸。
就听谢长风一脸无辜的道,“陛下让我看护太子,我当然要先救太子啊!”
宣明帝:“……”
林靖城吼道,“那陛下怎么办?”
“不是有诸葛统领吗?”谢长风歪着脑袋,“我是东宫统领,他才是皇宫统领!”
宣明帝:“……”
第38章 变化
出了皇宫,谢长风低声道,“岳父今日怎想起进宫了?”
林靖城没好气的道,“你干下这等破事,我能不来给你善后?!”
谢长风挠了挠脑袋,干巴巴的道,“那日我只是想让太医诊断伤势重一些,哪想到……”
“若非如此,陛下可没那么轻松的放过你。”林靖城摇摇头,“最近在家里老老实实的喝汤吃药吧。”
谢长风咳嗽了一下,“那个为我诊断的东宫太医……”
“你说老任啊?”林靖城嘿嘿一笑,“那小子以前从军当军医,好几次都是我将他从贼人手中抢回来的,欠我好几条命呢!”
谢长风恍然大悟,怪不得那任太医愿意帮他。
“知道这件事的人不多,毕竟都十多年的事情了。”林靖城悄声叮嘱,“你别往外乱说,知道吗?”
“知道了。”
“回头开了咱家库房,拿些好东西给老任送去,这次若非他派人知会我,你就等着被陛下揍吧!”
谢长风忙不迭点头,“是是是。”
“其实即便你不出这馊主意,我估计陛下也不会找你的麻烦了。”林靖城又叹了口气,“最近太子的表现实在太抢眼了,比陛下都抢眼。”
谢长风沉默了。
他握紧拳头,暗自反省,若非他做出这等不靠谱的事情,祁渊也没必要如此锋芒毕露。
不过……他又傻乎乎的笑了。
他为他展现如此风华,是不是说,他心里也是有他的?
谢长风和林靖城带着一位御医和大批药物离开了皇宫。
打听到这个消息的人都不可置信,谢长风救了太子丢下皇帝这件事短短几天就传遍了整个京城,就这样皇帝陛下还没任何责罚,还给了御医和极品药材?
宣明帝真是……太仁善了吧?
阴差阳错,因招降楚王时宣明帝给私印的举动,再加上谢长风无罪并受到嘉奖,让朝臣都认为宣明帝是个仁厚之君,本来因谋逆而动荡的朝廷竟诡异的平稳了下来,一时间无数赞颂宣明帝的奏折风一般冲进御书房,宣明帝刚开始还有些惊讶,等到再次上朝,看着朝下诸臣,他陡然心生明悟。
直到如今,他才真正的得到了朝臣的认同。
勋贵敬他不责功臣,清流赞他心胸开阔,即便是谋逆之臣,也心生侥幸,祈求宣明帝的宽恕,坐在高高的皇位之上,宣明帝从来没有像今日这般清醒。
治大国若烹小鲜,为皇为帝,从来都没那么简单。
祁渊疲惫的坐在书房,揉着太阳穴。
自从谢长风安然离开皇宫,并未受到任何惩罚后,祁渊才算松了一口气。
不枉费他这些日子四处彰显自己的存在感。
只是下一步,父皇就会将谢长风调走了吧?
祁渊愣愣的,想起谢长风苍白如纸的面容,百般滋味涌上心头。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声音,“殿下,太子妃求见。”
祁渊回神,“让她进来。”
傅氏带着女官走了进来,女官手上端着一碗刚煲好的老参汤,“殿下,刚煲好的参汤,您用一些吧。”
傅氏将汤放在桌上,抬手让女官退下,祁渊叹了口气,“昭儿那没事吧?”
第11节
恋耽美
第11节
谢长风的心情一点都不好,他问身边的小队长,“说说吧,到底怎么回事?”
在小队长磕磕绊绊的叙述中,谢长风总算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在地动开始没多久,就有大队叛兵冲进了延昌门,他们分为两队,一部分守在延昌门不让人出入,一部分冲进了皇宫。
叶右卫见势不妙当机立断,带了三千兵马冲进东宫保卫太子妃以及太子的嫡长子与嫡长女,严左卫带着人不断试图冲击延昌门,想要在叛党之前找到太子,毕竟若是宣明帝大行,太子就是下任皇帝,可若是太子也死了,他们这些宿卫东宫的禁卫就等着被革职吧。
只是正当他们和守卫延昌门的叛党打斗之际,他们的统领谢长风带着太子从天而降,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说实在的,看到谢长风和祁渊的一瞬间,严左卫的心就落回了肚子里。
由太子亲自率领东宫禁卫营救陛下将更加名正言顺,想必经此一事后,太子威望当更加隆盛,地位也会愈加稳固。
谢长风听后暂时放下了心,东宫禁卫的前程全在太子身上,而且严左卫带走的兵士大部分都出身贫寒,背景清白,和勋贵没什么牵扯,想必应该能一心一意保护好太子。
只是……还是不甘心啊。
他叹了口气,之前他借势装晕一方面是想吃点太子的豆腐,另一方面也是因他今日表现太过抢眼之故。
他带着太子从必死之局里眨眼逃脱,怎么看怎么不科学,若是他还勇猛的带着兵马跟着太子去诛杀叛逆……
呵呵。
再说了,谢长风有些汗颜的想起一件事。
他将太子救出重围,但好像似乎可能也许大概……将宣明帝忘记了?
谢长风发誓,他不是故意的,真的只是没看见而已=v=
想到平叛后还要面对被他丢在一边的宣明帝,谢长风顿时气无力起来。
他一边琢磨着怎么将宣明帝的好感度再刷回来,一边随口道,“叶右卫冲进东宫了?那他进去后可有传消息出来?”
若非要装重伤,他也不用进东宫找太医,更不用去见太子妃。
小队长摇头,“叶右卫没传信出来?”
谢长风一愣,神色变得郑重起来,“难道东宫被围了?”
小队长也呆住,他干巴巴的扭脖子看,“……严左卫只给我们留了十个人。”
谢长风嘴角抽搐,东宫里面不仅有太子妃,还有祁渊的嫡长子祁昭,如果祁昭死了,祁渊就必须再找女人生一个,他可不愿意看到这种局面。
想到这里,他打起精神,“既然我们人少,那就更要小心!”
他四下看了看,指着一条小道,“从这里走!!”
不得不说谢长风对本职工作相当尽责,自从他开始宿卫东宫,他就跑到工部软磨硬泡来了东宫建筑图纸,按照图纸,他曾一步一脚印的将东宫外宫细细探查过一遍,即便是他未曾进入的内宫,也将里面的道路房舍园圃牢牢记在脑中。
为此宣明帝还夸奖过他,说他办事认真负责。
当时谢长风很心虚。
——他这么做完全是为了能半夜三更安全爬墙找祁渊=v=
如今到是方便了众人,他带着十来个人轻车熟路的从外花园内的假山内抄近道,窜进了花园的另一边,边上是个小湖,谢长风直接让人从旁边的阁楼里摸了一个门板,拿着床帐一缠,就是个小木筏。
他又让人将另外几个门板砍成木条,在小队长钦佩的眼神中,谢长风爬上简易竹筏,拿着木条,施施然浮在湖面,轻飘飘的……驶向远方。
如今天色已晚,地动向来都是一阵一阵的,此刻倒还算平静,湖面并未有何变化,他们趁着夜色,一溜十一个简易小木筏排成串,直接顺着湖面来到了另一边,也就是崇文殿的后面。
崇文殿是祁渊平日读书学习的地方,若有什么书信机密,一般也会存放在这里,如果冲入东宫的叛党有所图谋,定会来这里转一圈。
太子妃和嫡长子祁昭的确重要,但谢长风更加关心祁渊。
即便对方没有在书房里找到什么,若是栽赃陷害,也够祁渊喝一壶了。
摸上岸,刚走了没几步,谢长风的脚步就是一顿。
崇文殿里似乎有很多人啊!
就在此时,一声厉喝响起,“什么人?!”
火光骤然亮起,将四周映成白日。
谢长风眼睛一亮,“叶安!”
叶右卫也是一呆,“谢统领!”
他狐疑的盯着谢长风,“不知谢统领怎会在此处?”
“陛下和太子在太白酒楼被人围攻,我带着太子殿下突破重围逃了出来。”谢长风的声音虽然低沉,却诡异的能传出很远,即便是崇文殿里的人,也能清晰的听到。
“如今太子殿下已经带着严左卫和禁卫前去救驾,我身上受了些伤,太子本要命人寻太医来,只是如今地动加叛乱,太医院乱成一团,我想着东宫也有太医,顺便也来向太子妃和大殿下请安,就带人过来了。”
谢长风一脸坦然,身上还残留着斑斑血迹,在灯火的映照下,失血过多的脸惨白如纸。
叶安微微蹙眉,他一时分不清谢长风的话到底是真是假,刚要再问,就听到背后传来太子妃傅氏的声音。
“多谢统领援手,既如此,还请统领入内。”傅氏对旁边的女官道,“去将任太医请来。”
叶安满脸不赞同,却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放谢长风走入崇文殿。
谢长风走进殿内,就看到傅氏等人并未在正殿,而是躲在侧殿后的暖阁内。
暖阁空间不大,只需守住大门即可有效防卫,叶安站在暖阁前,一脸严肃戒备。
傅氏站在暖阁门口,遥遥一拜,“今日多谢统领了,妾身不胜感激。”
与叶安不同,傅氏很信任谢长风。
傅氏的父亲傅伦任代郡郡守,和谢长风合作时间并不长,却来信对太子妃大加赞扬谢长风,言道谢长风此人心胸开阔,性情朴实,为人大气,而且还是位有真本事的大将军,由谢长风宿卫东宫,最起码安全当无虞。
再加上祁渊平日提起谢长风,虽说语气略显不耐,可言谈间却极为随意亲切,可见这谢长风是太子心腹,而且谢长风在边关还救过太子好几次,是以傅氏对谢长风很看重。
即便太子可能对谢夫人有些不能说的想法,但傅氏却认为一切没有发生的事情都可以努力改变,如果谢长风的重要性高过了谢夫人的魅力,只要太子没抽风,就不会对林氏下手,君辱臣妻这种事也就不会发生了。
再说了,对于男人来说,只能看不能吃,恐怕更加纠结。
傅氏只求不出大错即可,至于祁渊内心的忧桑……呵呵,她才懒得管。
谢长风打量了一下傅氏,心下撇嘴,真是个大美人。
——他倒是忘记了自家夫人林氏也是个大美人。
谢长风行礼后起身,歪在一旁,任太医过来把了把脉,挑眉看了谢长风一眼。
这位军爷身上的伤势看着恐怖,实则……没啥大事啊!
就是气血不足,需要静养罢了,这位军爷还年轻,养段日子就好了。
任太医开口,想要说出来安慰一下谢长风,哪知道谢长风反手掐住太医的脉搏,一脸忧桑,“太医,你给我说实话,我身上的伤没什么大碍吧?”
他死命的眨眼睛。
任太医心中一动,也眨了眨眼睛。
“我还能为太子殿下效力,对吧?”
“……这是自然。”话说到这里,任太医就觉得手腕要被掐断了,他马上改口,“不过……”
他看谢长风,就见谢长风又眨了眨眼。
任太医恍然大悟,“不过谢统领伤势太重,恐怕要好好修养一段时日,同时……”
他又看谢长风。
谢长风的另一只手在大腿上拍了拍,想说腿部受伤,不变移动,若是能留在宫中修养就再好不过了。
只可惜谢长风正对着傅氏,害怕露馅,手掌拍动幅度极小,只拍到了大腿根。
结果任太医看到这一幕,心下无比震惊,这谢统领玩真的?
谢长风看任太医呆住,握着对方手腕的手又开始使劲,为了不让自己的手腕被掐断,任太医不得不磕磕巴巴的道,“只是今后……恐怕,恐怕……”
傅氏不由得问道,“太医,谢统领的伤势究竟如何?”
任太医满脸黑线,“只是谢统领今后恐怕在子嗣上有些艰难啊。”
傅氏≈谢长风:“……”
作者有话要说:这几章进度略慢,主要事情太多了,大家莫要着急=v=
谢长风:看我高超的作死技巧
神助攻之二:太医。
第36章 天家
祁渊带着人冲到太白酒楼外时,恰好是宣明帝最危急的时刻。
地动导致太白酒楼的建筑主梁断了,宣明帝等人从二楼滚到了一楼,好不容易躲过了第一波箭弩和地上裂缝,对面叛党就又开始进攻了。
宣明帝出行,身边或明或暗跟着大约百来人的护卫,太子身边的护卫也不少,约莫有五十来号人,两方加起来也有一百多人,趁着地动间隙,这些人全都露面冲到酒楼废墟内,牢牢的护卫着宣明帝,和外面的叛党对峙起来。
太白酒楼作为京城比较知名的饭店,后面自然有不少亭台楼阁,宣明帝带着护卫躲进高高低低的楼阁废墟间,纵然是军中弓弩,一时半会也无法攻破宣明帝的包围圈。
更何况宣明帝身边的护卫手上也有袖弩,双方对射起来,倒是不分胜负。
只是无论是宣明帝,还是叛党都清楚一件事,他们必须分秒必争。
宣明帝身边的护卫即便带着弩,可随身携带的箭枝却不多,一旦箭枝用光,就是他们的死期。
而叛党一方更是揪心,太子已然成功脱身,只需登高一呼,带着禁卫和京郊大营的兵马围上来,他们就死定了!
是以无论是宣明帝和叛党,都在拼命。
当救驾的兵马赶到时,宣明帝身边的护卫已经少的可怜,只剩十来人了。
“尔等叛逆竟妄图行刺陛下,还不束手就擒!!”
祁渊高声怒喝,就在此时,叛党中人头涌动,几个人出现在队列前。
正是宣明帝的五弟,楚王。
——陈王在太子脱身后,他就先溜了= =
楚王阴沉着脸,“束手就擒?”他狰狞脸,“祁渊小儿,若你敢让人上前一步,就别怪我不客气!!”
祁渊看着被推到前面的东西,脸色阴沉下来,那居然是攻城用的重弩!
这种重弩一箭甚至能射穿城墙,这要是对着宣明帝来一发,那宣明帝就真的只能上天去找先皇喝茶了。
宣明帝镇定道,“渊儿,无需理会叛逆所言,还不快护驾?!”
祁渊嘴角抽搐,如今四周围满了士兵,大家都看着他,他根本不敢无视宣明帝安危,下令众人上前。
若是宣明帝因此而死,他这太子也当到头了。
上辈子这件事是怎么处理的?对了!
祁渊突然想起一事,他下意识的看向楚王……的身后。
那里站着一个中年人,似乎在叛党里的地位很高。
这人正是明远侯赵明,他掌管军器监,叛党手上的弓弩自然是他从库府里调出来的。
但恐怕楚王根本没想到,明远侯其实是宣明帝的人,既然是从明远侯手上弄来的攻城弩,鬼知道这攻城弩还能不能用,祁渊就放下了心。
既然宣明帝准备周全,祁渊自然开始考虑谋反之后的事情。
谢长风当街将他救出,虽然是好意,却必定遭宣明帝忌讳,他若想保住他,就必须让宣明帝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而非谢长风。
祁渊深吸一口气,抬头挺胸,不怒自威,曾经二十多年的帝王生涯,让他整个人都多了一丝雍容和深沉,平时他都刻意收敛,生怕露出分毫,但今日……他终究是表露了出来。
他语气诚恳,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凛。
“王叔,尔等谋反已然失败,如今还僵持在此地,无非是担心父皇怪罪罢了。”
“其实王叔多心了。”他上前一步,没去看宣明帝,“无论如何,王叔终归是皇祖父之子,父皇为兄长,即便王叔做下此等大逆不道之事,也是因身边小人之故,就算看在皇祖父的份上,父皇也不会怪罪您的。”
宣明帝挑眉,他看着自己的长子,仿佛突然发现了自己这个儿子已然不是那个藩王长子,而是真的已成长为一国太子!
宣明帝的心情很复杂,既欣慰又有些不舒服。
楚王怪笑起来,“你当我是三岁小儿不成?!”
说的比唱的好听!
祁渊又道,“渊常听父皇说,昔日皇祖父征战天下,无暇看护父皇和诸位王叔,长兄如父,父皇每日都会前往诸位王叔所居之处,细心照看,大小诸事,亲自过问,父皇与诸位王叔兄友弟恭,敬重亲厚。待天下初定,父皇为藩王,不得不远赴封地,和诸位王叔离别,年节诞辰,也都心下惦念,节礼丰厚,并时常教导我等兄弟,要手足关爱,勿要争执。”
祁渊一脸痛惜,“今日王叔一步走错,渊实在难过,即痛心于父皇满腔兄长之情,也痛心于王叔误入歧途。”
“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祁渊双目含泪,一撩下摆,跪倒在地,“王叔,如今您还未酿成大祸,一切都还能挽回,还请王叔回头是岸,莫要再错上加错了!”
这番话说完,顿时场面的气氛就变了。
宣明帝更是感慨万千。
祁渊所言没错,当初先皇每日忙于征战,大哥二哥皆跟随先皇奔波于战场之上,家里只有他一人,好不孤单。
待四弟陈王和五弟楚王诞生后,宣明帝高兴的不得了,每天都跑到弟弟的住处,看着摇篮里的孩子,期盼着两个弟弟早点长大,可以一起学习玩耍。
那时的他并未看出德妃和贤妃眼中的忌惮,只一心认为他们是兄弟,将来也要和大哥二哥一样,为父亲分忧。
只是随着先皇的兵马越来越强壮,占有的地盘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一切都变了。
等到大哥二哥纷纷死于战场,剩下宣明帝居长后,两个弟弟更是对他起了防备之心,再不复年少时的亲密友爱。
如今回想当年情谊,宣明帝心下一软,他叹息道,“老五,这么多年过去了,还记得我们居住在彭城时的院子吗?”
楚王一愣,祁渊也愣住了,上辈子宣明帝可没劝解过楚王啊!
“你就出生在那里。”宣明帝缓缓道,“你都不记得了,那时战事频繁,父皇在外征伐,敌人从后方入侵,带兵冲进彭城,太后和贤妃携手带着朕与你一起躲在后院的井中,那时你还未满月,饿了就会大哭,哭声很嘹亮。”
“可那一晚,不知为何,即便你饿了,也只是张嘴含着自己的手指,一声都未哭出来,直到大哥带兵回援,你才嗷嗷大哭,大哥当时笑着说,你乃我祁家福星。”
楚王愣愣的,这些他都不知道,或者说那时的他太小,根本不记事。
“你真的是福星啊老五,为什么父皇那么喜欢你?因为自你出生后,战事就变得顺畅起来,咱家的处境也越来越好,太后妃母们不用再东躲西藏,弟弟妹妹们也能有个安稳的环境读书习字,明理达用。”
宣明帝勾起旧时回忆,语气沧桑,“那时不管是大哥二哥,还是朕都特别喜欢你,为此老四还吃过醋,说大哥只喜欢你不喜欢他,还将大哥原本要送于你的长弓弓弦给绞了……”
楚王也沉默了,少时的记忆太过久远,若非宣明帝说起,他真的都忘记了。
“你不记得了,可为兄却记得一清二楚。”宣明帝看着楚王,眼角湿润起来,“我们至亲兄弟,什么时候竟走到了这一地步?”
“老五,想想过世的父皇,想想早逝的大哥二哥,想想你的孩子,别再犯错了。”宣明帝郑重道,“就像渊儿说的那样,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你若是就此收手,朕赦你无罪!”
楚王浑身一震,他直勾勾的看着宣明帝,“我不信!”
祁渊轻声道,“父皇金口玉言,众位将士都听着,怎会出尔反尔?”
宣明帝点头,“不错,老五,朕为天子,自然不会骗你。”
楚王沉默了,半响,他才道,“说归说,我要丹书铁卷!”
祁渊心下顿时一喜,楚王既然这么说,那就证明他要收手了!
宣明帝大笑起来,他二话不说从怀中摸出了自己的私印,“此处无笔墨,这是朕的私印,你且拿着,写了丹书铁卷,直接盖章即可!”
楚王脸上闪过一丝喜色和激动,他下意识的上前几步,想要伸手接过私印,宣明帝看到楚王动作,也不由自主的迈步,想要递给楚王。
就在此时,楚王猛地抬头,露出一丝诡笑。
他手腕一翻,露出了一只精致小巧的袖弩,嚓一下,三支弩箭陡然射出!
祁渊失声大喊,“父王!!”
关键时刻,宣明帝身边的广汉郡王一把扯过宣明帝,翻身挡在宣明帝,李福双手一并,卡住第一支弩箭,第二支弩箭被闪身扑来的禁卫统领诸葛震挡住,第三支弩箭射中了广汉郡王的后背。
与此同时,明远侯一摆手,本是对着宣明帝的弓弩全部对准了楚王,万箭齐发,楚王被当场射死。
宣明帝愣愣的看着刺猬一般的楚王,并无一丝胜利的喜悦,相反,他想起了幼年时楚王奶声奶气递来的糕点和纯真无邪的笑容,不由得潸然泪下。
天家无亲情,难道真的是他妄想了?
作者有话要说:并非每个人生来就是帝皇。
无论是曾经黑历史众多的祁渊,还是如今心底尚存一丝柔软的宣明帝,他们都经历了无数难以承受的痛苦和悔恨,才一步一步蜕变为高高在上的皇帝。
宣明帝作为最早就藩的年长藩王,没有接受过一国之君的教育,所以某些时候他的心会柔软一些,不过经楚王一事后,他也会慢慢蜕变为真正的帝王。
天家无亲情。
第37章 不行
“是吗?贤太妃自缢了?”
太后愣愣的看着窗外那丛绚烂的红杜鹃,发出一声深深的叹息,陷入了过往的回忆中。
太后出身平民良家,那时先皇还未发迹,只为一县衙功曹,因先皇后诞下次子后身体调养不当,今后无法负担开枝散叶的职责,是以先皇后亲自操持,为先皇纳了如今的太后为贵妾。
当时尽管太后为贵妾,但先皇家中人口简单,只有先皇和先皇后两人,并无尊长,先皇后整日要照顾长子和次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太后伺候先皇。
可以说即便为妾,太后最初的日子过的还是很顺遂的。
三年后,太后有孕,诞下了代王,后半辈子也算有依靠了,先皇后虽然心酸,却并未难为太后,还帮助太后一起照看代王,从一贵妾的角度来说,太后这一生也算不错了。
然后风云突变。
仿佛一夜之间,先皇揭竿而起,征战天下,先皇后和太后两人饱受战乱之苦,整日担忧受惊,惶恐不安。
与此同时,随着先皇的地位不断上升,从一县,到一郡,再到一州,随即又掌控好几州,进而称王,最后登基为帝,这期间先皇身边的女人如穿花蝴蝶,像是换衣服一样,令人目不暇接。
那时先皇后和太后都不知所措,她们不知道该如何挽回流连花丛的君王之心。
在这些女人中,最出挑的当属诞下四皇子的德妃和诞下五皇子的贤妃。
德妃和贤妃出身不凡,德妃温柔娴雅,贤妃天真活泼,她们都受过良好的教养,言行举止如诗如画,一颦一笑都带着韵律,再加上她们背后都代表不同势力,先皇自然宠爱她们。
唯有先皇后和太后,她们出身卑微,父兄只是农民,根本不可能为先皇后与太后提供什么支持,再加上长子次子接连战死沙场,先皇后最终抑郁而死。
先皇后死了,先皇才似乎想起了过往那段艰苦岁月,太后趁此机会一边努力学习那些诗词歌赋,书画舞乐,一边不时提起先皇后并过往岁月,勾起先皇的愧疚。
太后巧妙的利用了世族对皇族和新朝勋贵的傲慢和不屑,让先皇看到德妃与贤妃无意间流露出的轻视,先皇自然心下不喜,慢慢的,太后再一次抓住先皇的心,最终位列四妃之首,并笑到了最后。
太后从一出身平民良家的普通女子,一步一步成为一国太后,期间辛酸苦辣,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这也是太后对如今皇后略有不满的原因所在。
宣明帝的继后李皇后父兄本是低品小官,但再怎么说李皇后也是官家小姐,比太后当初的出身不知好了多少,就这样李皇后也私下对身边女官抱怨过她出身低微,若非如此,宣明帝怎会先立她为皇贵妃,进而才为后?
太后在宫中十多年,哪怕李皇后说这些话时早已屏退左右,却还是传到了太后的耳朵里,太后听了自然不高兴。
若论后宫女子谁的出身最低,能有她这位太后低?
人不自立自强,却偏推到出身上去,这样的皇后又怎能管好六宫?
相比李皇后,太后对太子妃傅氏的感觉就很好。
傅氏一言一行端庄大气,不愧是出身幽州大族的世家女子。
最让太后欣赏傅氏的一点,就是傅氏自从成为太子妃后,从未对太子说过加恩于傅家,既然嫁入皇家,那就是皇家妇,皇室加恩于妻族是皇恩浩荡,若是嫁入皇家后还心向娘家,这样的女子又怎配成为一国之后?
心有多大,最终的成就就有多大。
太后不甘心居于德妃与贤妃之下,一路争锋,成为了楚朝最尊贵的女子。
如今贤妃也死了,当年与她争斗的女子就只剩下德妃了。
“娘娘,德太妃在宫外哭诉,长跪不起。”
看吧看吧?后宫女子若想攀上高峰,唯有成为太后。
太后淡淡道,“去告诉皇帝,让他处理吧。”
虽然楚王死了,可陈王也事涉谋逆,不知道宣明帝会怎么处理。
没多久,前朝就传来消息,陈王被圈禁,终生不得赦免。
太后听后只是点点头,什么都没说。
德太妃得知此消息后,在宁寿宫外磕了三个头,然后找到宣明帝,自请入家庙为先皇祈福,从此清规戒律,再不出世。
宣明帝准了。
即便宣明帝再怎么痛恨陈王和楚王,却还是网开一面,留了陈王一命。
楚王死了,陈王是他仅剩的兄弟了。
若是陈王也死了,他死后该以何等颜面面对先皇?
这期间祁渊一面在宣明帝前劝慰宣明帝,一面还要和诸位大臣共同处理谋逆与地动一事,忙得不可开交。
等到宣明帝振作起来后,才发现自己的长子是真的长大了,从劝解楚王,到安排京城百姓灾后重建一事,都处理的非常好,奏折上拟定的条目也都得到了朝中重臣的赞叹,就好像一夕之间,太子就真的成为了国之重器,即便他这位皇帝大行了,太子也能顺利登基。
宣明帝心中滋味很复杂。
一方面他高兴于太子的变化,另一方面想起楚王谋逆一事,他心里也不免猜忌起来,天家无亲情,太子来日会不会为了这皇位,也……
不等宣明帝想清楚呢,李太监就来报,说定国公林靖城求见。
宣明帝一愣。
提起林靖城,宣明帝就不可避免的想到了谢长风。
谢长风如此勇武,来日太子若是谋逆,这谢长风是会听命于他这个皇帝呢?还是会听命于太子?
宣明帝的脸色阴沉了下来。
没一会,定国公就进来了。
宣明帝没喊平身。
只是他没想到,定国公也没打算起来。
他走进来后立刻跪倒在地,连滚带爬的冲到宣明帝的龙椅旁,抱着宣明帝的大腿就开始嗷嚎大哭起来。
宣明帝:= =
他皱眉,怒道,“这是怎么回事?”
林靖城依旧大哭,李太监小心翼翼的道,“……估计是因谢统领一事。”
谢长风?宣明帝心下冷哼,当初干什么吃了?带着太子跑,竟将朕丢在那,真是大胆!
他慢吞吞的道,“谢长风啊……”
宣明帝等着林靖城来请罪。
哪知道林靖城又嗷嚎了一嗓子,“陛下求你了救救长风吧!!”
“……”宣明帝眨眨眼,他揉了揉太阳穴,“到底怎么回事?”
李太监又开口了,“听说谢统领受伤过重,不行了。”
李太监的用词很含蓄,毕竟没人愿意告诉别人自己不能啪啪啪。
哪想宣明帝一呆,谢长风要死了?
林靖城大哭道,“陛下啊!我女儿才十七岁啊!!难道要让她就这么过一辈子吗?”
他女儿林氏刚嫁给谢长风才一年不到啊!若是今后谢长风不能啪啪啪,他女儿不就是守活寡吗?
最重要的是,林氏诞下的嫡长子已经过继给林家了啊!谢长风膝下就剩一个庶女,他又是孤儿,等女儿出嫁,他就绝后了啊!连过继都找不到同宗啊!更别说百年后子孙上香供奉了,这这这……
宣明帝彻底愣住了,他刚才还在想将来谢长风只听太子不听皇命该怎么办,可如今谢长风就要死了?
他心情更复杂了。
就在此时,守在御书房外的太监尖声道,“谢统领!快停步!陛下没宣你觐见,你怎能擅闯御书房?!”
御书房里的人闻言都是一呆,宣明帝更是满脸不解,不是……不行了吗?怎么还能跑到御书房外?
他道,“让人进来!”
谢长风滚了进来。
他是真的滚进来的,主要是腿上有伤,又失血过多,哪怕这几天猛吃补品,那么多气血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补回来的,跪拜多累啊,还不如直接滚进来。
谢长风今日穿着一件玄色长衣,不仅将白色绷带更显眼,也让他的脸色显得更白了。
他先拜见陛下,然后为自家岳父请罪,“岳父御前失仪,还请陛下赎罪。”
宣明帝打量了一下谢长风,没发现要死的迹象啊?
他淡淡道,“你岳父说你不行了,我看还好啊。”
“他哪里好了?!”林靖城猛地扯嗓子一吼,“都不能让我女儿生娃娃了!!”
宣明帝:“……”
他震惊的看了看面色难看的谢长风,又看了看耷拉着脑袋的李太监,最后看向哭的上气不接下气的林靖城,嘴角抽搐起来。
原来,所谓的不行,是指那啥啥啥?
宣明帝下意识的又看向谢长风肚子下方。
谢长风两腿加紧,脸色扭曲起来。
宣明帝连连咳嗽,他的眼神有些飘,“李福,太医是这么说的?”
李太监小声道,“谢统领重伤,失血过多,而且伤口的位置……”他拉长了语调,飞快的看了宣明帝一眼,宣明帝瞬间秒懂。
李太监看到宣明帝懂了,就立刻闭嘴。
宣明帝头痛起来,被林靖城这么一闹,之前心下的闷气倒是不翼而飞,他正琢磨着怎么安抚林靖城,就听谢长风开口了。
“岳父,陛下命我看护太子,我因此受伤,只怪我武艺不精,与陛下何干?”谢长风一脸诚恳,“岳父,莫要在御前丢脸,让陛下为难了,子嗣一事上天注定,也许我谢长风这辈子手上沾的血太多,老天惩罚我无后,也说的过去。”
他膝行至宣明帝身前,再度拜下,“我那长子过继于林家,此事陛下也都下过诏令了,我自当遵从,岳父莫要忧心。”
林靖城立刻回身给了谢长风一巴掌,他眼眶通红,“放屁!!”
“老子看着你从一个兵蛋子成为统军大将军,难道老子心里就只有林晞而无你吗?”
“不过是子嗣艰难而已!又不是要死了?你就这么放弃了吗?”林靖城怒吼,“老子没这么怂蛋的女婿!”
说完,他又抱着宣明帝的腿哭,“陛下陛下!求求你救救长风吧!”
宣明帝看着岳父和女婿之间的深厚情谊,他那颗饱受楚王与太子刺激的玻璃心顿时被抚慰了。
亲生父子尚且心存隔阂,眼前这对岳婿却都只为对方考虑,这等亲情实在是……
他满口道,“爱卿但有所求,只管提!”
林靖城立刻道,“求陛下赐一御医,常年帮助长风调理身体吧!”
不过一个御医而已!宣明帝当场就答应了,还赐下了众多药物。
不仅如此,他还赞扬谢长风,“多亏谢卿将太子救出,才带来了那么多援兵。”
——天知道说这句话时宣明帝心里怎么想的。
然后林靖城又一巴掌扇到谢长风脑门上,“笨蛋!怎么不先救陛下?”
“……”李太监下意识的看向林靖城,心里暗道,老哥你行啊就这么直接问出来了!!
宣明帝屏住呼吸。
就听谢长风一脸无辜的道,“陛下让我看护太子,我当然要先救太子啊!”
宣明帝:“……”
林靖城吼道,“那陛下怎么办?”
“不是有诸葛统领吗?”谢长风歪着脑袋,“我是东宫统领,他才是皇宫统领!”
宣明帝:“……”
第38章 变化
出了皇宫,谢长风低声道,“岳父今日怎想起进宫了?”
林靖城没好气的道,“你干下这等破事,我能不来给你善后?!”
谢长风挠了挠脑袋,干巴巴的道,“那日我只是想让太医诊断伤势重一些,哪想到……”
“若非如此,陛下可没那么轻松的放过你。”林靖城摇摇头,“最近在家里老老实实的喝汤吃药吧。”
谢长风咳嗽了一下,“那个为我诊断的东宫太医……”
“你说老任啊?”林靖城嘿嘿一笑,“那小子以前从军当军医,好几次都是我将他从贼人手中抢回来的,欠我好几条命呢!”
谢长风恍然大悟,怪不得那任太医愿意帮他。
“知道这件事的人不多,毕竟都十多年的事情了。”林靖城悄声叮嘱,“你别往外乱说,知道吗?”
“知道了。”
“回头开了咱家库房,拿些好东西给老任送去,这次若非他派人知会我,你就等着被陛下揍吧!”
谢长风忙不迭点头,“是是是。”
“其实即便你不出这馊主意,我估计陛下也不会找你的麻烦了。”林靖城又叹了口气,“最近太子的表现实在太抢眼了,比陛下都抢眼。”
谢长风沉默了。
他握紧拳头,暗自反省,若非他做出这等不靠谱的事情,祁渊也没必要如此锋芒毕露。
不过……他又傻乎乎的笑了。
他为他展现如此风华,是不是说,他心里也是有他的?
谢长风和林靖城带着一位御医和大批药物离开了皇宫。
打听到这个消息的人都不可置信,谢长风救了太子丢下皇帝这件事短短几天就传遍了整个京城,就这样皇帝陛下还没任何责罚,还给了御医和极品药材?
宣明帝真是……太仁善了吧?
阴差阳错,因招降楚王时宣明帝给私印的举动,再加上谢长风无罪并受到嘉奖,让朝臣都认为宣明帝是个仁厚之君,本来因谋逆而动荡的朝廷竟诡异的平稳了下来,一时间无数赞颂宣明帝的奏折风一般冲进御书房,宣明帝刚开始还有些惊讶,等到再次上朝,看着朝下诸臣,他陡然心生明悟。
直到如今,他才真正的得到了朝臣的认同。
勋贵敬他不责功臣,清流赞他心胸开阔,即便是谋逆之臣,也心生侥幸,祈求宣明帝的宽恕,坐在高高的皇位之上,宣明帝从来没有像今日这般清醒。
治大国若烹小鲜,为皇为帝,从来都没那么简单。
祁渊疲惫的坐在书房,揉着太阳穴。
自从谢长风安然离开皇宫,并未受到任何惩罚后,祁渊才算松了一口气。
不枉费他这些日子四处彰显自己的存在感。
只是下一步,父皇就会将谢长风调走了吧?
祁渊愣愣的,想起谢长风苍白如纸的面容,百般滋味涌上心头。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声音,“殿下,太子妃求见。”
祁渊回神,“让她进来。”
傅氏带着女官走了进来,女官手上端着一碗刚煲好的老参汤,“殿下,刚煲好的参汤,您用一些吧。”
傅氏将汤放在桌上,抬手让女官退下,祁渊叹了口气,“昭儿那没事吧?”
第11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