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耽美 >(白起同人)[白起X杨宁]第一 > (白起同人)[白起X杨宁]第一
错误举报

正文 第 37 章

    (白起同人)[白起X杨宁]第一 作者:青衣成白

    第 37 章

    “诸子百家都被嬴政灭了。”白起微微笑道:“难不成你认为陛下的智慧不如嬴政小儿?”

    卧槽,多么自信狂傲才能说出嬴政小儿几个字?皇长子觉的整个人都不好了。

    “无知狂妄,该死的你除了拳脚武艺好一些,你带脑子了吗?”皇长子气急败坏,说话又急又快,但签于年龄实在幼小,一不小心被自己口水呛住了,傻乎乎的张着嘴巴,然后脸变成了猴子屁股。

    白起忍不住大笑起来,“你这小孩,忒是好玩。”

    “……。”皇长子的愤怒憋屈无法言说。

    杨宁听到白起的笑声,忍不住一笑,对难得对李标温和起来:“李卿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李标有什么可说的?杨宁对他还算温和的,对上有几个刺头,那是一不顺心就被锦衣卫请到诏狱谈人生的。

    “朕想也是,做千古唾弃的佞臣是一种;做铁骨铮铮的铮臣也是一种。李卿一向识大体,自然明白。”杨宁淡淡道:“朕不是豺狼虎豹,不要太过屈下你的膝盖。也不要太高看自己,朕身在九重,看的比你更清楚。”

    李标躬身答应。

    从皇宫出来的时候,恰是斜阳西下,正是春寒料峭,一阵风过,李标打着寒颤裹紧了大氅。

    作者有话要说:

    ☆、第章

    第五章男儿何不带吴钩

    “袁崇焕?”白起打量着袁崇焕,唇角含着淡淡的笑意。

    袁崇焕微微细喘了几口气,抬头看着站在他牢房前的年轻人。刚开始的时候他差点以为这是个女扮男装的姑娘,但很快就不这样认为了。

    白起淡淡的笑,不疾不徐的自我介绍:“阁下人在诏狱,对我想必也有所耳闻。我就是把你这些邻居送进诏狱的那一位。”

    袁崇焕瞳孔微微一缩。

    袁崇焕他有才华又能领兵打仗,皇帝把他关了这么久还没有定论,放出去的可能性极大。再加上这几个月锦衣卫自己都战战兢兢的,所以就算人确实十分憔悴,但离死还远着。

    “看来你的确知道我是谁。”白起沉吟了一下,指了指自己怀里的小团子:“这是皇长子。”

    袁崇焕急忙跪下见礼:“罪臣袁崇焕叩见殿下。”

    白起不闪不避抱着团子受了他一礼:“你起来吧,礼数再完整有什么用途?陷陛下于困境,皆是你不忠不义之故。”

    这话扯的成什么?袁崇焕就是个傻子也不能让对方把这么个大罪名盖他头上。他刚准备说话就被白起止住。

    “我知道你要说什么。”白起微微一笑:“你不觉得你在陷陛下于不义?你认为自己忠心耿耿?”

    “你自己也是进士出身,自然明白读书人的分量在大明朝有多重。”白起顿了一下:“党争严重,贪污成风。陛下年纪轻,他们自然不把陛下放在眼里。陛下许你大权,自然是希望你能澄清宇内,还大明大好河山。可是你让陛下失望了。”

    “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白起说出了历史上给袁崇焕定的罪名,他觉的像这样的将军放在他麾下早就死了,“你误我大明基业,真真死不足惜。要我说,那你干什么,你比方孝孺可恶多了,十族尽诛都是轻的。”

    “我不信你和后金合谋,但你误我大明是不争的事实。”白起淡淡道:“你的仁义成全了狼子野心的后金,我大明士卒数十万葬于你手,后金烧杀抢掠,□□妇女,无恶不作。几十万的大明军民已经用生命为你的仁义买单。”

    袁崇焕的眼神沉黯,他抖动着嘴唇问道:“这是陛下的意思?”

    “我的意思而已,不过我不觉得自己说错了。”白起一笑:“你的罪孽,罄竹难书。国难当头,不可能杀将,但你的所作所为,陛下必将大白天下!杨宁当然不可能杀了袁崇焕,但也不可能再用他。

    就是这么一个人,却被后世捧上了圣坛,大吹特吹。其实也不过一个人而已。而且,他似乎把大明当作了自己所有物,按着自己的想法私自议和,推广所谓的仁义宽厚理念,简直是读书读傻了。

    白起对袁崇焕失望,他更生气的是清朝那个该死的乾隆皇帝居然指鹿为马,颠倒黑白。把袁崇焕翻案定做明臣忠臣简直罪不可恕!

    白起哪里会注意一个小小的袁崇焕?但看看袁崇焕的洗白记载,总有着那么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执拗清高在的。白起多少认为也许这个袁崇焕和这个历史上的白起有那么一点关系。说不上什么转世重生,估计就是有那么一些公用元素相同(也就是常说的三魂七魄中的一部分)。不想一看之下大大失望,他不怒才怪。

    杨宁知道白起去诏狱和袁崇焕谈人生也没有当一回事,倒是白起写了袁崇焕的各项罪名给他看他才有些惊讶:“袁崇焕惹到你了?”

    想都不可能,杨宁做皇帝的都没有表示呢,白起一向只关注战争鲜血这方面,袁崇焕都下诏狱了,绝对不会惹到他。杨宁看了白起写的罪状,忍不住笑:“看到你给他罗列的罪状才知道历史上的崇祯皇帝是个厚道人。”虽然这么说,杨宁毫不含糊的用了白起罗列的罪状。

    杨宁收拾人前都会把对方的罪名、被收拾的原因罗列的清清楚楚。他攻打六国没有理由都能创造理由别说袁崇焕一身的罪孽。收拾一个国家大员,不可能说杀就杀,指不定袁崇焕的心腹和被他施恩过的人还以为袁崇焕有多伟大呢。杨宁要做的,就是要消除袁崇焕的影响力。杀一个人简单,但袁崇焕犯下如此大罪怎能死去?他必须活着,活着看他自己可笑的仁义仁慈到底错的有多离谱。

    袁崇焕的还没有判刑天下百姓差不多就知道了。杨宁要说打仗军事,不说一窍不通,却是真正的纸上谈兵。他熟读兵书,但也仅仅是熟读兵书而已。白起既然觉的袁崇焕不冤,那就绝对没有说错。白起清高傲慢并不是目下无尘的傻子,他对人心的了解丝毫不比杨宁差。 白起更多的时候是无视,并不是无察。

    能把白起惹怒也是袁崇焕的本事(其实是乾隆),杨宁不觉的白起需要安慰。大部分时候,白起比杨宁要理智冷酷的多。

    崇祯三年的内阁人员不说能力如何,忠心与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胆子不大。

    一个个都属于王八属性,缩头缩尾的。虽说一个个心里还有别的想法,但至少在杨宁眼皮子低下乖乖的。

    杨宁微微哂笑,用对付武人的法子对待文人他们战战兢兢;用对付文人的法子对待武将,他们也要趴下。

    不过可悲的是大明朝的武将大部分居然是文官兼任的。文官掌控着军权,如袁崇焕这样的都叫厉害,可见大明军政腐朽。

    崇祯三年四月初九,崇祯帝发《明诏》,惊动了天下。

    《明诏》从后金的叛乱谋逆说起,陈述利害,并说明若后金立国,汉人必是重回蒙古人统治的黑暗时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再说王嘉胤等乱民造反,先是介绍王嘉胤的家庭及经历,当捕快被革职、参军被打军棍差点处死。这些都说明他就是天生反骨仔,在哪反哪,误国误民,当诛九族。、三说袁崇焕等佞臣误国,朝臣欺下瞒上,贪污成风,党争严重,国将不国!

    杨宁的《明诏》要求每一个人,包括妇孺都要了解。他并不想像这些封建统治阶级一样尽情愚民。他想要的国家海晏河清,盛世景宁;他想要的臣民清楚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该怎么做。

    崇祯三年五月初三,锦衣卫血洗王嘉胤、李自成、张献忠等四川陕西一带的乱党九族,手段血腥快速果决。与此同时,皇帝的诏令也出来了,念及这些造反民众被贼首所惑,愚昧无知,限十五天内到当地政府处投诚,既往不咎不说,还另有安排。若继续执迷不悟,王嘉胤等人下场就是他们的下场。至于王嘉胤、李自成、张献忠等贼首更是跑不掉,白起亲自动的手根本留不下活口。

    天子雷厉风行,手段血腥残忍,和他的先祖朱元璋有的一拼,朝堂肃然无声。好想辞官走人,但是皇帝早说了,谁敢辞职就视为威胁皇帝,立即九族同诛。

    锦衣卫的名声再次达到了顶峰,甚至比朱元璋时期更甚。

    骆养性跟在皇帝身边,心里十分清楚他们这个言笑晏晏的皇帝下起命令来是何等的冷酷决绝。能把吴三桂这样无拘无束的强兵拘在身边为他效力,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崇祯三年四月廿二,皇帝任命吴三桂为辽东巡抚兼蓟辽总督,镇辽东。

    也在这时,朝臣这才发现这位新任的辽东巡抚居然是前些日子砍人如切瓜的锦衣卫头目(误)。

    白起到辽东时候,刚刚赶上了战争。

    第 37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