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女装大佬在明朝(穿越) > 女装大佬在明朝(穿越)
错误举报

>女装大佬在明朝(穿越)——三十六陂春水/

    代王的封地在山西, 他们这一支以能生而闻名天下,孩子多的山西巡抚年年跟中央哭诉。
    朱厚熜皱眉, 仿佛下了很大决心一般:朕已经下旨,命礼部将宗室的俸米,每人增加两成, 其中爵位最低的辅国中尉和奉国中尉,每人增加四成。
    此言一出,就连伊王这样的憨批都觉得不对劲了,皇上哪来的这种好心?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间都没接话。
    朱厚熜又道:不过也请诸位理解,目前我族人数众多,低爵位子孙不能离开封地,不能经商,不能考科举,亦不能从戎报销国家,一身本领却苦无用武之地。所以朕决定,之后爵位世袭递降,传到奉国中尉后,则与普通百姓无异。
    此话一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虽然众人心中早有预料,但依旧群起哗然。
    端王性子急,对这个皇侄又素来不喜,直接跳起来道:爵位世袭罔替,是太、祖的意思,代表的是对我们这些子孙后代的关爱。皇上你才即位不久,举国上下那么多弊端不去收拾,偏偏拿我们这些亲戚开刀,是绝对我们好欺负吗!
    虽然他说的无礼,朱厚熜却没怎么生气,他早料到如此,慢悠悠道:端王叔说笑了,你我都是太、祖血脉,哪里有什么欺负这一说。再说自从朕登基以来,先是挣大礼,接着又着手贸易,朝廷里里外外都焕然一新,如今下这个决定,也是为了我们皇家血脉着想,还请王叔慎言。
    端王气绝,还想说些什么,结果被他哥益王拉住。益王看着咋咋呼呼的弟弟,不由一阵头疼,这小子这么多年了还是一个样,现在皇上决心宗室改革,在场所有人都在观察他们,他这个做亲叔叔的带头发对像话吗。
    端王不好违抗亲哥,气冲冲的坐下。周王见没人吱声,只能自己上了,于是硬着头皮拖延时间。
    事关重大,确实要好好考虑一下,况且朱厚熜笑着点头同意,然后又扔出一枚炸弹:对于宗室土地的赋税问题,我们也要重新商议。
    这才是真真的抽筋拔骨,亲王们不寒而栗。如果说对于降爵,有的人还秉着管我死后洪水滔天的心理,觉得反正我们这几代爵位是保住了,不太在意。土地税收可真是明晃晃从他们嘴里抢食。
    要知道如今宗室虽然不能自己种地,但前面几任皇上出手极为大方。比如弘治,自己几个弟弟分封出去的时候,大笔一挥每人赏了上万良田,对于此事,朱厚熜自己曾经也是受益人之一,所以不好说些什么。这也就罢了,一些宗室成员们仗着自己的权势,从底层农民手中巧取豪夺,强占土地。
    在他们的带头作用影响下,许多官员也纷纷效仿,这就产生了一个很可怕的后果:有地有产的权贵阶层可以通过各种特权,免于向国家交税;无产无地的农民没税可交,所以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减少。为了弥补财政上的漏洞,朝廷通过强硬手段给下面增派收税任务,可是权贵阶层依然有办法通过各种手段偷税漏税,朝廷的收税任务最后全部摊派到了无权无势的普通农民身上,原本已不堪重负的普通农民,生活又变得更加困苦。
    嘉靖登基仅仅一年多,全国已经大大小小爆发了四场农民起义。土地的问题再不解决,怕是要将大明活生生拖垮。
    事已至此,众藩王也管不了那么多了,齐上前反驳,有的据理力争,有的抱头痛哭。朱厚熜不动如山,他早就经过大明文官的洗礼,哪里会怕他们这种级别的闹事。
    最后还是周王见场面一团乱,出来主持大局,对皇上说自己年事已高,喝了点酒头晕,想要回去歇着,至于这件事大家以后再说。
    朱厚熜应允,宴会不欢而散。
    回到泛稼阁,甚至司礼监的内侍还没走干净,代王蜀王就迫不及待的开口:周王伯,现在到底该怎么办,难道任由皇帝为所欲为,欺负到我们脸上吗。
    就是,都是□□血脉,凭什么说改就改,这是拿我们这些亲戚不当回事啊!
    二人子嗣众多,封地上一大半良田都在他们手里,所以这次跳得是最欢的。
    看着干啥啥不行,吃饭第一名的两个王爷,周王脑壳隐隐作痛,但还是安抚道:我们豁出一张老脸,死活不接旨,不行就去祖庙哭,皇上也要顾及名声,不会把我们怎么样的,放心吧。
    大家仔细一想也是,反正也不缺钱,在京城好吃好喝供着,也算是自在,于是便打定主意抗争到底。
    王爷们能沉得住气,可世子就不一定了。二十七位藩王,除了益王无子,各个都子孙满堂,有几个性子荒唐,正妻无所出,世子之位悬空,索性就将喜欢的儿子们都带来。
    这帮王公子弟有的年过而立,倒也还好说,有的甚至尚未及冠,正是好动的时期。大明像养猪一样养他们,虽然也有上进的,可大部分都吃喝玩乐,斗鸡走狗,过着醉生梦死的日子。
    京中的繁华自然不是封地能相媲美的,再加上周围人的小心侍奉,于是世子们开始膨胀了,觉得京里不过如此,那些京官还不是要让着他们。
    此时正值初夏,风和日丽,一干世子包下茶馆二楼挺书,是不是探出头去欣赏外面的大姑娘小妇人。
    哎,你们别说,这京里的小娘子是与乡下村姑不同,我们那的女人,平日里上个街遮遮掩掩的,着实让人倒胃口。皇城根儿下的果然是大房又水灵。赵王世子一双贼溜溜的眼睛四处乱飘,轻佻的对众人说道。
    代王世子朱充燿露出嘲讽的微笑,啪的一声打开折扇,虚点下方道:也不过是些庸脂俗粉,就是打扮的好点,看来王兄在封地过得很苦啊。
    代王旁支朱充灼附和道:确实,世子说的有理,看美人在骨不在皮,不能只欣赏穿着,要看气质。
    他跟朱充燿同辈,年纪相仿,因为年幼时便父母双亡,早早就被封了奉国将军,寄宿在王府,平日里对代王世子马首是瞻。
    赵王世子不屑的撇撇嘴:你是那根葱,我们之间的话轮得到你个马屁精插嘴吗,还不滚下去。
    朱充灼身子一僵,有些无助的看向代王世子,谁知对方丝毫没有为他出头的意思,还与旁人一同说笑。暗暗握拳,藏住眼中的愤怒,朱充灼不甘心的忍了下去。
    那就请兄长赐教一下,何为美人,让我们看看兄长的品味,也好开开眼。赵王世子丝毫没理朱充灼,继续转身与代王世子朱充燿闲聊。
    朱充燿低头漫不经心的望了一会儿,突然眼睛一亮,激动的指向楼下靠近说书人座位上的女子,满京粉黛,唯有此女称得上真国色!
    李乘风最近忙到飞起,难得空闲出来放松,结果还被郭勋拉着到茶馆指导说书。
    是的,郭勋也已经知道二人的真实身份,不由暗暗庆幸自己没说什么错话。顺带死死抱住李乘风这根粗大腿,一口一个大姐头叫得谄媚,平日里有了什么好吃好玩的,第一个给皇帝和李乘风送去。
    他对李乘风好,朱厚熜就对他好。皇上看他身为武定侯却连个闲职都没有,刚好京中有空缺,便点了他京师左军都督掌团营,主管这次藩王进京的安保工作。
    如此一来郭勋更是对自己大姐头感激涕零。他平日里没旁的爱好,偏偏喜欢话本戏文,自己又不是舞文弄墨那块材料,于是三番两次的请李乘风指点。
    李乘风虽然表面玩世不恭,其实是个认真负责的性子,不得不说,他身上理科男的较真精神还是很强的。既然答应了小弟,便打算将事情做细做好,遂找了副纸笔一边听一边写下说书人的问题,顺带提供些话本思路。
    正写得入迷,头顶突然投下一大片阴影。
    李乘风抬头,只见一排锦衣男子目光轻佻的看着他。
    刚一搭眼,他便知道这帮人是谁了,毕竟有几个跟小皇帝简直不要太像,只是这帮勋贵子弟找自己做什么。
    在下朱充燿,见过姑娘。代王世子走在最前,笑着行了一礼。光看侧面,就已经是貌美如花,现在近距离观察,更觉得此女眉目如画,气质如兰,方才抬头的那一刻,众人甚至有心脏被击中的感觉。
    朱充燿继续道:这位姑娘,我们初到京城,有些人生地不熟,想请姑娘一同游京,不知你意下如何。
    李乘风:自从小皇帝登基,他当上全国掌教,已经很久没听过这种不怕死的话了。朝中人更是一个个谨小慎微,连对视都不敢和他对视,害他差点忘了自己这张脸,走在街上是会被人调戏的。
    还没等他开口,郭勋就狠狠一拍桌子,愤怒道:笑话!你们算老几!敢在我大姐头面前晃悠!别等小爷发怒,快滚开!
    诸位世子大怒:给脸不要脸!看我们怎么收拾你!
    京城纨绔子对地方地方二世祖,大战一触即发。
    作者有话要说:有一说一,虽然很喜欢明朝,但大明对宗室的政策堪称历朝历代最蠢的
    朱元璋在这方面小农思想太重,给官员俸禄那么低,人家贪个几十两银子就要剥、皮充草,自己朱子朱孙吸百姓鲜血。
    本来的分封政策被朱棣改成养猪政策,既然养猪放到京城眼皮底下养不是更好,非要弄出去祸害地方。
    双十一过得脑壳痛,算来算去好像也没便宜多少,以后再也不参加了ORZ
    第44章 宗室改革(四)
    嘉靖最近心情很好, 朝臣被收拾得老老实实,国库充盈, 就连之后的宗室改革都是十拿九稳的事。想着前几任帝王们头疼不已的事, 就这样被自己轻描淡写解决了,一时间不由志得意满。
    结果现实却狠狠的打了他一闷棍。
    当听到黄锦来报,说李乘风满身血被抬进医馆, 他险些没站稳。
    靖华靖华真人武艺高强, 她怎么可能会受伤!到底是怎么回事!朱厚熜颤颤巍巍问道,心中不住祈祷,生怕听到什么不好的消息。
    黄锦暗暗叫苦, 靖华真人在皇帝心中简直大过天, 自己这回话, 一个不好怕是就要吃埋怨, 于是只能尽量委婉道:奴才也不太清楚,只听太医院的人这么说,兴许没什么大碍, 皇上莫慌。
    朱厚熜怎么可能不慌,得知消息后立刻跑出去, 外袍都没穿。
    李乘风此时正无奈的听郭勋絮絮叨叨, 见小皇帝一脸焦急的奔到眼前,颇为不解的问道:怎么了这是?气喘吁吁的。
    朱厚熜将其仔仔细细检查了一遍, 方才松了口气,然后开始询问。
    李乘风哭笑不得,将在茶楼遇到的事简略说了一遍, 听得小皇帝面色铁青。
    是朕太过心慈手软,他们是活腻了!到了京城都这副德行,可想而知平日在封地是多么嚣张跋扈。黄锦说你一身是血,靖华你可是吃亏了?
    害,哪里是我,李乘风抬手向旁边点了点血都是郭勋的。
    朱厚熜这才注意到,郭勋头包得像个粽子,挂着尬笑站立在一边。
    郭勋:。皇上您总算是注意到我了,微臣已经从你进来已经行了无数次礼,站了好半天了。
    李乘风解释道,原来那帮世子见调戏不成反被人训斥,觉得落了面子,也不知是谁开头,竟与郭勋动起手来。那茶楼本是郭勋的产业,又有李乘风在旁,自然是闹不出什么大事。世子们身手比翰林院文官们强点,但也没强太多,李乘风三下五除二便全部放到。
    正当郭旭心满意足撤退之时,不小心踩到散乱在地的椅子,一个没留神向前倾倒,摔了个头破血流。
    李乘风怕他脑震荡,想着反正也要面圣,就将人带到宫里治病,方才有了黄锦看到的那一幕。
    小皇帝怒火中烧,虽说郭勋的伤严格意义上讲跟那群世子无关,可京中风言风语不断,大家都看见他满头是血,传来传去到最后不一定变成什么样。郭勋代表的是京官,也是大明的脸面,这在别人眼里,不就是藩王凌驾于朝堂之上,谁也管不了吗。
    李乘风看对面少年气鼓鼓的样子觉得好笑,想了一会儿道:陛下息怒,您不是还在犯愁如何逼王爷们就范吗,这不是刚好有人将刀子递过来了,您用便是。
    朱厚熜听得眼前一亮,狠狠拍了一下大腿,对啊!朕这回不拔他们一层皮下来,朕就不姓朱!
    于是第二天,刑部就以殴打地方官员,寻衅滋事为由,逮捕了一众世子。藩王们急的团团转,儿子被一锅端了可还行,连忙去宫中请求面圣。
    结果自然是被挡了回来,朱厚熜表示,世子们打官员,已经犯了众怒,自己今早上朝也被文官喷了一脸唾沫星子。藩王们所要求的事,他实在无能为力。国有国法,那还是按法律来办吧。
    藩王心道老子们信你个鬼!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有的急急忙忙便要妥协,有的儿子多,则想继续往下拖,这个世子废了就换一个,还是自己口袋里的钱重要。
    可就在此时,又传来一个让众人心惊的消息。
    宗室中最低爵位的辅国中尉、奉国中尉等人,听说小皇帝的决定,竟一起联名谢恩。
    想也是,虽然他们这些亲王富得流油,可那些没有仪仗的低等宗室还是非常清贫的,有的甚至连下葬的钱都出不起,只能曝尸荒野。如今朝廷不止涨了他们的俸米,子孙还可以正常读书经商买地,这对他们来讲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朱厚熜这个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不可谓不成功,毕竟宗室一共十几万人,低等级的宗室占了总数的五分之四,现在他们一同表态,声势浩大,根本不给亲王们反应的机会。
    藩王们乱成一团,都在互相指着对方对下级过于苛责,搞得人心尽失。
    周王看着乱糟糟的一片,狠狠叹了口,还是选择去找皇帝妥协,他知道,这次交锋,自己这边,怕是已经一败涂地,无力回天了。
    朱厚熜笑眯眯的接待了他,周王您这一支不愧是国之栋梁,大明是不会亏待你的。
    哪里,为君分忧,本就是我们这些臣子应该做的,陛下过奖了。周王颇为落寞。
    谁知此时朱厚熜却给了他一个大惊喜,对于改变祖制一事,朕有时想起也是日夜难安,朕跟内阁商议后决定,即日起每三年举行一次宗室大比,由各地藩王推举若干人进京,前五名特许在朝中为官。
    周王惊愕:这陛下是说真的?谁不知道成祖朱棣跟防贼一样防他们,生怕这些勋贵干政,现在小皇帝竟然放他们进朝?
    朱厚熜真挚道:朕与大家皆为太祖血脉,不信你们难不成还要信一些外人?更何况只是五人,朝中还不至于有太大非议。最主要的是,朕自己也是藩王出身,在安陆的时候常常想念祖母却苦于不得相见,也是给诸位一个与亲人团聚的机会。
    当然了,这只是一方面,早在先前的大礼议过程中嘉靖便看出来了,只要有权利的诱惑,所谓的文官与勋贵没什么不同。只要注意别让他们手里掌太多兵权,用来制衡一下越来越猖獗的文官集团也是好的。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