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犯上(GL)——九皇叔(86)
她这里犹豫不解,元乔亲自去了魏国公主府,恰好见到陆连枝。
魏国长公主见到元乔后,眼皮子颤了颤,吩咐屋内的人都退了出去,元乔没有掩藏,直言说起昨日的事情来。
您昨日说的话,我想了很久,不明白您的想法,且不论那人告诉您的用意,单论您令元莞离开,就是称了那人的心意。
魏国长公主被元乔直白的话说得不知如何回答,她并非傻子,知晓陆连枝的用意,可说得也是常事,没有添油加醋,更没有捏造事实。
她说的是实话?
实话又如何?元乔抬眸,直视魏国长公主,叫人心生寒意。
自她为帝后,魏国长公主就没有再仗着长姐的身份与她说教,如今被她冷冷一看,心中发憷,可事关朝廷,就不得不继续开口:元莞道你二人清白,不如就此罢手,对你、对她都很好,皆大欢喜。
哪里来的皆大欢喜?元乔又是反问。
魏国长公主倒吸一口冷气,道:你的身份不适宜纳女子入宫,你该知晓大宋无此先例,且世人都以为你与元莞是姑侄。
无先例可开先例,好比女子为帝;世人以为是世人无知,元莞勤奋,于政事而言又有天赋,若非血脉不明,我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行废帝之事。元乔道。
一番话让魏国长公主语塞,昨日元莞还是好言语解释,今日元乔则是来讲道理,且以帝王的身份来说理。
元乔意思坚决,她顿觉两人陷入泥潭内,执迷不悟,需要人来劝醒,道:让百姓唾弃,朝堂不宁,就是你二人的初衷?
朝堂不会不宁,这是我的保证。元乔语气缓和下来。
魏国长公主不信,当初一个刘氏得宠,险些让先帝失心智,幸而最后悬崖勒马,如今换作元乔,她不敢再赌。
到了朝堂不宁那日,你如何收拾,可有先帝力挽狂澜的魄力?
她不闻政事,不知元乔的手段,只认为元乔不如先帝,又道:先帝当初托付于你,你又能托付何人,且你二人都是女子,上不得台面,群臣可还会再臣服你?
元乔从容,见到魏国长公主红了面色,叹道:我自有打算。
你若当真喜欢元莞,当初就不该自立,帝位交于旁人,你爱如何闹,就如何闹,不会有人在意。眼下既已成了皇帝,就该想着百姓、想着大宋,而不是为一己私欲,闹得天下不宁。
几句话说完,魏国长公主气得胸口起伏,额上青筋都呈现出来。
您的话,我之前想过。您就当我自私,朝堂之事不会丢下不管,自私一回,也不会辜负先帝、不会辜负我身上流淌的元氏血脉。元乔起身,眸色几无波澜,道:您也莫要逼着元莞离开临安,您看重陆家、看重陆连枝,元莞离开临安城,我便将所有的罪责置于陆家。
元乔几乎从未威胁过人,初次做来,心中微有些愧疚,可比起陆连枝的做法,已然好过很多。
你当真执迷不悟?魏国长公主气得愤然起身,看着元乔:你莫要忘了,你的身份。
我身上流淌着的是元氏的血,比起元莞,强了很多。元乔道。
魏国长公主被她威胁不觉生气,只觉得痛心,忍着怒气开口:可你的皇位来历不正。
来历不正,我也是皇帝。您觉得我来历不正,可去看看,元氏宗室里可有适合的能人。元乔轻声回答,当初她选择之际,就将宗室子弟都择选过,无人合适。
一旦换了皇帝,宗室不服新帝,会生内乱,城防军又是一盘散沙,外敌趁机而入,朝廷必乱。
说起政事,魏国长公主被堵得说不出话来,眼睁睁地看着元乔离开。
元乔来去匆匆,没有长时间停留,路过元府,令车夫停了下来,让人去询问元莞在做什么。
烈日当头,元莞在竹楼里玩水,清净又凉爽。
她也就没有去打扰。
*****
自那日离开魏国长公主府后,元乔就没有见过元莞,似是被魏国长公主的话戳动,于政事上更为勤勉。城防军换防后,少不得又是一波风雨,唯有赵原做事把稳,水泼不进,火烧不到。
元莞暗地里给了不少帮助,也没有点明,赵原知晓后,心中更为感激。
夏日过去后,元乔染恙了,病了几日,朝会也没有落下,元莞自旁人处得知皇帝病了,略有些惊讶。元乔身体不差,怎地忽而就感染风寒。
不过人吃五谷,都会生病,想通之后也没有奇怪。
她想着,好歹得进宫看看,不然显得她心肠不好,打定主意后,陆连枝却登门了,被门人拦下后,也没有生气,道是布苏有回信了。
陆家的信比起朝廷的更为快些,他们有专门的渠道,通过货商传回来。
她持信而来,元莞不好拒绝,请她入内。
一见面,陆连枝就慨然一笑,如初见相似:我晓得你生我气,多日不肯见我。
元莞不理会她的讨好,只问布苏的事。陆连枝习惯她的漠视,将信递至她的手中,笑着望她:魏国长公主是不是凶你了?
信上所言,是他们到达布苏,路上遇到许多波折,因饥渴或伤痛失去不少同伴,礼院的人所剩无几,好在是找到了布苏之地,正与之洽谈。
看过信之后,元莞也没有太多的波澜,递给陆连枝:他们去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回来也用一年半?
那倒未必,回来顺利,最多六月可达。陆连枝道,去时不知道路,回来有了经验,事半功倍。
元莞颔首,她又道:你是不是生我气了?
陆连枝紧贴着不放,元莞不好不答,没有。
你的眼睛告诉我,你很生气。不过我觉得我没有错,你与陛下本就不可能,且不说她是皇帝,不会钟情于你。朝臣也不会任由她立后的,到时因你一人而引起纷争,人人会认为你祸国。陆连枝好心给她分析。
元莞没有动容,冷眼望着她:你觉得没有错,那是你的事,我同你没有关系。
如何没有关系,你早日想开,我也很开心。我喜欢你不是一日功夫,也从未放弃过。虽说我没有陛下的权势,可我对你很认真,钟情你一人。你若同意,我们可以离开临安,择一宁静之地而住,依山傍水,多自在。陆连枝得了机会,将心里的话都说了出来,她对元莞的心很真。
真到触手可碰,而皇帝的感情缥缈,做不得真。
可惜元莞就是不明白这些。
她叹息又苦恼,面前是人无动于衷,好奇道:你喜欢陛下哪里?
我不喜欢陛下。元莞口是心非。
陆连枝不信她的话:我不信,你说她哪里好,我去学来就就是。
这样的话太过天真又委屈求全,元莞不想她再继续下去,便道:人与人不同,你学她作甚,再者你有自己的好,陆家蒸蒸日上,你将心思放在上面才是正道,何必与我纠缠不清,不值得。
元莞,你觉得不值得,那是因为你不喜欢我。你对陛下难道就觉得值得?依我看,更加不值得,她是皇帝,可喜欢不同的人,心里可同时拥有皇夫、侍君,还有数不清的宫人,你喜欢她,就值得?
元莞皱眉:哪里来的皇夫、侍君,你不要随意议论陛下。
我说的是实话,元莞你醒醒,你与陛下不合适,不会有结果的。陆连枝长叹一声,想起之前的事,再度解释:我告诉魏国长公主,就是想让你明白,你与陛下的感情不会得到结果,你该早日醒悟。
元莞懒得理会她的自言自语,令落霞送客,自己入宫去见元乔。
难得见一面,陆连枝不想走,努力解释道:你且听我一言。
元莞转回屋,陆连枝干跺脚,被落霞请出府。
****
皇帝染恙,两府照旧运行,政事也没有断过,垂拱殿外的朝臣如往日一样静候。
元莞悄悄入宫之际,朝臣三三两两候着,可见今日事务不少,皇帝能见朝臣,多半就染了小风寒,她转身就走。
走出垂拱殿还是被孤鹜拦住,您怎地来了就走,好歹喝杯茶,与陛下说几句话再走。
元莞指着殿外的朝臣:她很忙。
陛下每日如此,今日政务不多,您挑的是个好时机。孤鹜拦着她的去路,笑意谄媚。
元莞睨他一眼,仔细问道:陛下染了风寒?
近日起了风,染了风寒,太医令陛下稍加休息,免得引起更大的隐患,奈何陛下不听,该见的朝臣一日不少
我去看看。元莞本不在意,被他这么一说,反而不安。
摒弃朝臣后,她推门而入,脚还没踏入就听到几声压抑的咳嗽声,趋步走近,便听到元乔说话:孤鹜,你去请中书令来。
元莞也没有理会,走近后,想而未想就探上她的额头,略有些烫,怪道:陛下日益忙碌,很辛苦。
莫要讽刺我。元乔拂开她的手,拉着她一道坐下,元莞不肯,你近日很忙,数日未见,消瘦很多。
意味深长的话让元乔自愧,元莞见到她侧身,顺手就摸上她的耳朵。
第76章
元莞动作太快, 令元乔反应不及,忙握着她的手:莫闹。
你不闹,我就不闹。元莞有话要说, 想了想还是坐下, 将元乔赶去一侧, 认真道:孤鹜说你是累得染病。
元乔拧眉, 你休听他胡言乱语。
我起初不信, 可现在信了。元莞陡然觉得眼前的人似个孩子,心事重, 愁绪不解, 还需人来开解。
元乔握着她的手,恐防她再来一次,笑意间带着浅淡的讨好:别闹了。
你该去休息才是,近日有大事?我盯着城防军内的动静,眼前进展尚可。元莞自顾自开口,眼一抬就看到了中书令的奏疏,取来一看,是对中书内的改革。
中书内的调动渐渐落在皇帝手中, 就连枢密院亦是如此, 苏魏二人感到力不从心, 察觉到皇帝揽权的用意, 心中不甘,才有了这本奏疏。
元莞仔细看过,本想问上几句, 想起元乔的身体就按下心思, 改口道:魏律心中不安,你就压着奏疏, 等他急躁,以病为由,也不会有人在意。
病是个很好的理由。她想了想,元乔也不易,就将话说轻了些:你好好休息可好?
元乔没有应允,轻轻一笑。元莞觉得她不听话,以前做事有度,近年来不知怎地,心思不宁,朝政上没有贻误,自己的私事却乱得很。
你不听话,我就走了。
元乔这才道:听你的,中书内的事先放几日。
去休息。元莞声音重了几分,见她笑意温婉,就耐着性子道:你不听我的?
听你的,为何听你的?元乔见她要生气,忍不住揶揄一句,苍白的脸色好了些许。她不舍地望着元莞,元莞语塞,支吾道:为何听你的,你我之间是平辈的。
辈分于元莞而言,就是心中一根刺,每每提及后,都会炸毛。
她被姑母二字压迫多年,好不容易揭开了,自然不想再听。
不提了。元乔觉得有些累,见她坐得笔直,主动靠了过去,靠着元莞温热的身子,感到她的心跳,身上的疲惫这才感受散了些。
主动靠近,让元莞屏住呼吸,尤其肩膀上滚热呼吸让她不敢再动,小心翼翼地侧身,就见到元乔那双修长翻卷颤了颤。
这次不是清冷的香气,而是带着淡淡的苦药,心中涟漪顿生,手还被元乔握得很紧,动都不能动一下。
不知靠了多久,她几乎坚持不住,试探道:我送你回去休息?
你要回府了?元乔虚弱地应了一声,依旧直起身子,脸色红了几分。
熟悉又带着诱惑的声音听得元莞心中发颤,下意识就摇首:不回去。
说完就咬舌,元乔却笑了,吩咐一番后,两人一道回了寝殿。若竹见到元莞后,面色一喜,在两人入殿后就退了出来。
元莞想唤她回来,伺候元乔更衣,可惜人跑得很快,只得她自己动手。
奈何方伸手,元乔就往后退开,眼中闪过一抹不自然,大概被吓怕了。
那你自己脱衣,我去外间,有事唤我。元莞自认是正人君子,不会趁人之危,转身就走,元乔低咳一声。
她不放心地回身,审视须臾,支吾道:可、可要我陪你?
嗯?元乔略掀了眼皮,尾音略重了些,元莞不耐,瞪着她:那你一人待着。
说着就要走,元乔回应过来,道:你若无事也可休息会。
这样的邀请好像带着深意,元莞勾了勾唇角,目光有意无意略过她身后的床榻,你不怕了?
好好说话。元乔皱眉,这样的性子也不知何时能改。
元莞被她一凶,走过去就伸向她的腰际:我伺候陛下更衣,想必你能睡得更快些。
这是什么道理?元乔微愣,元莞就已经动手了,手落在她的腰间,轻松就将外袍退了,又大方道:给你留一件,免得吓得睡不着。
你且元乔刚开口,元莞就将她按在榻上,指着床榻内侧:睡那里。
元乔听话地往一侧挪去,元莞合衣躺下,与她之间保持婴儿大小的距离,她这才松了口气。
元莞时而正经,时而逗弄人,几乎摸不透她的性子,时间久了,就连元乔自己也跟着提心吊胆,不过她自己心里也知晓,元莞懂得分寸,不会越矩。
躺下就跟着闭上眼睛,她几乎困得厉害,又想起外侧的人,身子轻松许多,睡意涌来,一句话未说就睡了过去。
生病的人总会显出几分虚弱来,哪怕强自撑着,元莞也看出几分端倪来。人安静地睡着了,鼻息略重,她徐徐凑过,凝视她的睡颜,屏住呼吸。
元乔无论醒着还是安睡,都很安静。
时日久了,她二人愈发亲近,就感觉到元乔身上阴郁的气质,都说帝王心思深,她虽深,可并不是对人,而是对自己。
恋耽美
魏国长公主见到元乔后,眼皮子颤了颤,吩咐屋内的人都退了出去,元乔没有掩藏,直言说起昨日的事情来。
您昨日说的话,我想了很久,不明白您的想法,且不论那人告诉您的用意,单论您令元莞离开,就是称了那人的心意。
魏国长公主被元乔直白的话说得不知如何回答,她并非傻子,知晓陆连枝的用意,可说得也是常事,没有添油加醋,更没有捏造事实。
她说的是实话?
实话又如何?元乔抬眸,直视魏国长公主,叫人心生寒意。
自她为帝后,魏国长公主就没有再仗着长姐的身份与她说教,如今被她冷冷一看,心中发憷,可事关朝廷,就不得不继续开口:元莞道你二人清白,不如就此罢手,对你、对她都很好,皆大欢喜。
哪里来的皆大欢喜?元乔又是反问。
魏国长公主倒吸一口冷气,道:你的身份不适宜纳女子入宫,你该知晓大宋无此先例,且世人都以为你与元莞是姑侄。
无先例可开先例,好比女子为帝;世人以为是世人无知,元莞勤奋,于政事而言又有天赋,若非血脉不明,我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行废帝之事。元乔道。
一番话让魏国长公主语塞,昨日元莞还是好言语解释,今日元乔则是来讲道理,且以帝王的身份来说理。
元乔意思坚决,她顿觉两人陷入泥潭内,执迷不悟,需要人来劝醒,道:让百姓唾弃,朝堂不宁,就是你二人的初衷?
朝堂不会不宁,这是我的保证。元乔语气缓和下来。
魏国长公主不信,当初一个刘氏得宠,险些让先帝失心智,幸而最后悬崖勒马,如今换作元乔,她不敢再赌。
到了朝堂不宁那日,你如何收拾,可有先帝力挽狂澜的魄力?
她不闻政事,不知元乔的手段,只认为元乔不如先帝,又道:先帝当初托付于你,你又能托付何人,且你二人都是女子,上不得台面,群臣可还会再臣服你?
元乔从容,见到魏国长公主红了面色,叹道:我自有打算。
你若当真喜欢元莞,当初就不该自立,帝位交于旁人,你爱如何闹,就如何闹,不会有人在意。眼下既已成了皇帝,就该想着百姓、想着大宋,而不是为一己私欲,闹得天下不宁。
几句话说完,魏国长公主气得胸口起伏,额上青筋都呈现出来。
您的话,我之前想过。您就当我自私,朝堂之事不会丢下不管,自私一回,也不会辜负先帝、不会辜负我身上流淌的元氏血脉。元乔起身,眸色几无波澜,道:您也莫要逼着元莞离开临安,您看重陆家、看重陆连枝,元莞离开临安城,我便将所有的罪责置于陆家。
元乔几乎从未威胁过人,初次做来,心中微有些愧疚,可比起陆连枝的做法,已然好过很多。
你当真执迷不悟?魏国长公主气得愤然起身,看着元乔:你莫要忘了,你的身份。
我身上流淌着的是元氏的血,比起元莞,强了很多。元乔道。
魏国长公主被她威胁不觉生气,只觉得痛心,忍着怒气开口:可你的皇位来历不正。
来历不正,我也是皇帝。您觉得我来历不正,可去看看,元氏宗室里可有适合的能人。元乔轻声回答,当初她选择之际,就将宗室子弟都择选过,无人合适。
一旦换了皇帝,宗室不服新帝,会生内乱,城防军又是一盘散沙,外敌趁机而入,朝廷必乱。
说起政事,魏国长公主被堵得说不出话来,眼睁睁地看着元乔离开。
元乔来去匆匆,没有长时间停留,路过元府,令车夫停了下来,让人去询问元莞在做什么。
烈日当头,元莞在竹楼里玩水,清净又凉爽。
她也就没有去打扰。
*****
自那日离开魏国长公主府后,元乔就没有见过元莞,似是被魏国长公主的话戳动,于政事上更为勤勉。城防军换防后,少不得又是一波风雨,唯有赵原做事把稳,水泼不进,火烧不到。
元莞暗地里给了不少帮助,也没有点明,赵原知晓后,心中更为感激。
夏日过去后,元乔染恙了,病了几日,朝会也没有落下,元莞自旁人处得知皇帝病了,略有些惊讶。元乔身体不差,怎地忽而就感染风寒。
不过人吃五谷,都会生病,想通之后也没有奇怪。
她想着,好歹得进宫看看,不然显得她心肠不好,打定主意后,陆连枝却登门了,被门人拦下后,也没有生气,道是布苏有回信了。
陆家的信比起朝廷的更为快些,他们有专门的渠道,通过货商传回来。
她持信而来,元莞不好拒绝,请她入内。
一见面,陆连枝就慨然一笑,如初见相似:我晓得你生我气,多日不肯见我。
元莞不理会她的讨好,只问布苏的事。陆连枝习惯她的漠视,将信递至她的手中,笑着望她:魏国长公主是不是凶你了?
信上所言,是他们到达布苏,路上遇到许多波折,因饥渴或伤痛失去不少同伴,礼院的人所剩无几,好在是找到了布苏之地,正与之洽谈。
看过信之后,元莞也没有太多的波澜,递给陆连枝:他们去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回来也用一年半?
那倒未必,回来顺利,最多六月可达。陆连枝道,去时不知道路,回来有了经验,事半功倍。
元莞颔首,她又道:你是不是生我气了?
陆连枝紧贴着不放,元莞不好不答,没有。
你的眼睛告诉我,你很生气。不过我觉得我没有错,你与陛下本就不可能,且不说她是皇帝,不会钟情于你。朝臣也不会任由她立后的,到时因你一人而引起纷争,人人会认为你祸国。陆连枝好心给她分析。
元莞没有动容,冷眼望着她:你觉得没有错,那是你的事,我同你没有关系。
如何没有关系,你早日想开,我也很开心。我喜欢你不是一日功夫,也从未放弃过。虽说我没有陛下的权势,可我对你很认真,钟情你一人。你若同意,我们可以离开临安,择一宁静之地而住,依山傍水,多自在。陆连枝得了机会,将心里的话都说了出来,她对元莞的心很真。
真到触手可碰,而皇帝的感情缥缈,做不得真。
可惜元莞就是不明白这些。
她叹息又苦恼,面前是人无动于衷,好奇道:你喜欢陛下哪里?
我不喜欢陛下。元莞口是心非。
陆连枝不信她的话:我不信,你说她哪里好,我去学来就就是。
这样的话太过天真又委屈求全,元莞不想她再继续下去,便道:人与人不同,你学她作甚,再者你有自己的好,陆家蒸蒸日上,你将心思放在上面才是正道,何必与我纠缠不清,不值得。
元莞,你觉得不值得,那是因为你不喜欢我。你对陛下难道就觉得值得?依我看,更加不值得,她是皇帝,可喜欢不同的人,心里可同时拥有皇夫、侍君,还有数不清的宫人,你喜欢她,就值得?
元莞皱眉:哪里来的皇夫、侍君,你不要随意议论陛下。
我说的是实话,元莞你醒醒,你与陛下不合适,不会有结果的。陆连枝长叹一声,想起之前的事,再度解释:我告诉魏国长公主,就是想让你明白,你与陛下的感情不会得到结果,你该早日醒悟。
元莞懒得理会她的自言自语,令落霞送客,自己入宫去见元乔。
难得见一面,陆连枝不想走,努力解释道:你且听我一言。
元莞转回屋,陆连枝干跺脚,被落霞请出府。
****
皇帝染恙,两府照旧运行,政事也没有断过,垂拱殿外的朝臣如往日一样静候。
元莞悄悄入宫之际,朝臣三三两两候着,可见今日事务不少,皇帝能见朝臣,多半就染了小风寒,她转身就走。
走出垂拱殿还是被孤鹜拦住,您怎地来了就走,好歹喝杯茶,与陛下说几句话再走。
元莞指着殿外的朝臣:她很忙。
陛下每日如此,今日政务不多,您挑的是个好时机。孤鹜拦着她的去路,笑意谄媚。
元莞睨他一眼,仔细问道:陛下染了风寒?
近日起了风,染了风寒,太医令陛下稍加休息,免得引起更大的隐患,奈何陛下不听,该见的朝臣一日不少
我去看看。元莞本不在意,被他这么一说,反而不安。
摒弃朝臣后,她推门而入,脚还没踏入就听到几声压抑的咳嗽声,趋步走近,便听到元乔说话:孤鹜,你去请中书令来。
元莞也没有理会,走近后,想而未想就探上她的额头,略有些烫,怪道:陛下日益忙碌,很辛苦。
莫要讽刺我。元乔拂开她的手,拉着她一道坐下,元莞不肯,你近日很忙,数日未见,消瘦很多。
意味深长的话让元乔自愧,元莞见到她侧身,顺手就摸上她的耳朵。
第76章
元莞动作太快, 令元乔反应不及,忙握着她的手:莫闹。
你不闹,我就不闹。元莞有话要说, 想了想还是坐下, 将元乔赶去一侧, 认真道:孤鹜说你是累得染病。
元乔拧眉, 你休听他胡言乱语。
我起初不信, 可现在信了。元莞陡然觉得眼前的人似个孩子,心事重, 愁绪不解, 还需人来开解。
元乔握着她的手,恐防她再来一次,笑意间带着浅淡的讨好:别闹了。
你该去休息才是,近日有大事?我盯着城防军内的动静,眼前进展尚可。元莞自顾自开口,眼一抬就看到了中书令的奏疏,取来一看,是对中书内的改革。
中书内的调动渐渐落在皇帝手中, 就连枢密院亦是如此, 苏魏二人感到力不从心, 察觉到皇帝揽权的用意, 心中不甘,才有了这本奏疏。
元莞仔细看过,本想问上几句, 想起元乔的身体就按下心思, 改口道:魏律心中不安,你就压着奏疏, 等他急躁,以病为由,也不会有人在意。
病是个很好的理由。她想了想,元乔也不易,就将话说轻了些:你好好休息可好?
元乔没有应允,轻轻一笑。元莞觉得她不听话,以前做事有度,近年来不知怎地,心思不宁,朝政上没有贻误,自己的私事却乱得很。
你不听话,我就走了。
元乔这才道:听你的,中书内的事先放几日。
去休息。元莞声音重了几分,见她笑意温婉,就耐着性子道:你不听我的?
听你的,为何听你的?元乔见她要生气,忍不住揶揄一句,苍白的脸色好了些许。她不舍地望着元莞,元莞语塞,支吾道:为何听你的,你我之间是平辈的。
辈分于元莞而言,就是心中一根刺,每每提及后,都会炸毛。
她被姑母二字压迫多年,好不容易揭开了,自然不想再听。
不提了。元乔觉得有些累,见她坐得笔直,主动靠了过去,靠着元莞温热的身子,感到她的心跳,身上的疲惫这才感受散了些。
主动靠近,让元莞屏住呼吸,尤其肩膀上滚热呼吸让她不敢再动,小心翼翼地侧身,就见到元乔那双修长翻卷颤了颤。
这次不是清冷的香气,而是带着淡淡的苦药,心中涟漪顿生,手还被元乔握得很紧,动都不能动一下。
不知靠了多久,她几乎坚持不住,试探道:我送你回去休息?
你要回府了?元乔虚弱地应了一声,依旧直起身子,脸色红了几分。
熟悉又带着诱惑的声音听得元莞心中发颤,下意识就摇首:不回去。
说完就咬舌,元乔却笑了,吩咐一番后,两人一道回了寝殿。若竹见到元莞后,面色一喜,在两人入殿后就退了出来。
元莞想唤她回来,伺候元乔更衣,可惜人跑得很快,只得她自己动手。
奈何方伸手,元乔就往后退开,眼中闪过一抹不自然,大概被吓怕了。
那你自己脱衣,我去外间,有事唤我。元莞自认是正人君子,不会趁人之危,转身就走,元乔低咳一声。
她不放心地回身,审视须臾,支吾道:可、可要我陪你?
嗯?元乔略掀了眼皮,尾音略重了些,元莞不耐,瞪着她:那你一人待着。
说着就要走,元乔回应过来,道:你若无事也可休息会。
这样的邀请好像带着深意,元莞勾了勾唇角,目光有意无意略过她身后的床榻,你不怕了?
好好说话。元乔皱眉,这样的性子也不知何时能改。
元莞被她一凶,走过去就伸向她的腰际:我伺候陛下更衣,想必你能睡得更快些。
这是什么道理?元乔微愣,元莞就已经动手了,手落在她的腰间,轻松就将外袍退了,又大方道:给你留一件,免得吓得睡不着。
你且元乔刚开口,元莞就将她按在榻上,指着床榻内侧:睡那里。
元乔听话地往一侧挪去,元莞合衣躺下,与她之间保持婴儿大小的距离,她这才松了口气。
元莞时而正经,时而逗弄人,几乎摸不透她的性子,时间久了,就连元乔自己也跟着提心吊胆,不过她自己心里也知晓,元莞懂得分寸,不会越矩。
躺下就跟着闭上眼睛,她几乎困得厉害,又想起外侧的人,身子轻松许多,睡意涌来,一句话未说就睡了过去。
生病的人总会显出几分虚弱来,哪怕强自撑着,元莞也看出几分端倪来。人安静地睡着了,鼻息略重,她徐徐凑过,凝视她的睡颜,屏住呼吸。
元乔无论醒着还是安睡,都很安静。
时日久了,她二人愈发亲近,就感觉到元乔身上阴郁的气质,都说帝王心思深,她虽深,可并不是对人,而是对自己。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