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木兮——非天夜翔(152)
太子泷也感觉到了,颤声道:王祖母?
姜太后站在殿前,望向安阳宫外绚丽的晚霞,喃喃道:琅儿还活着时,他是大雍最合适的国君,琮儿接任,是没的选,那年汁泷还小。
兄终弟及,姜恒说,不违天下正统。姑祖母,我觉得这合情合理。
太子泷满脸疑惑,为什么姜太后会与姜恒这个远房表亲,讨论起王位的正统来了?汁绫却仿佛感觉到了什么,难以置信地睁大双眼,看着姜恒,嘴唇开始发抖。她终于也察觉到了,却晚了太久。
那一刻,汁绫登时背脊发麻。
咱们是家人,姜太后说,无论未来发生什么,我都希望我的孙儿们相亲相爱。咱们越人,与他们是不一样的,咱们是人,不是畜生。
姜恒刹那明白了姜太后的暗示她不会阻拦姜恒做任何事,因为他才是真正的太子,他是她的嫡孙,一如汁泷一般,他们对她来说,是一样的。
但她绝不希望看见最后姜恒与汁泷之间自相残杀,汁琅与汁琮的恩怨,到此必须结束。设若有一天姜恒重夺王位,她也希望姜恒与耿曙能善待汁泷,不要斩草除根,像毕商与毕颉一般,血染宫闱。
她所说的越人,正是强调姜恒的身份,太子泷隔了一代,已算不上越人,这里只有他与耿曙、汁绫三人的母亲是越人。
那是自然。姜恒答应了姜太后的请求。
娘?汁绫再一次改了称呼。
姜太后意味深长,看了汁绫一眼,没有回答,转头瞥向耿曙,盯着他,等待他表态。
太子泷忽然回过神,却错读了姜太后言中深意,勉强一笑:王祖母,您在说什么?不会的,我们是兄弟。
耿曙抬眼,与姜太后对视,读出了她目中的情感:你忍心吗?看看你的另一个弟弟,你忍心?
哥。姜恒带着微笑,摇了摇耿曙的手。
耿曙转而与姜恒对视,姜恒点了点头。
我会保护他俩,耿曙终于朝姜太后说,不会让恒儿与汁泷中的任何一人,受到伤害。除非算了,反正我答应你,王祖母。
姜太后知道这是耿曙所作的最大的让步,他只能承诺到这一步了。
她再次转身,走向榻上的汁琮,一手轻轻又按在汁琮胸膛前。
除非什么?汁绫想到了那最可怕的结果,声音发着抖。
除非他俩吵起来。耿曙说。
太子泷愈发疑惑,哭笑不得,却想到了某句自己一直想说的话。
我要是和恒儿吵起来,太子泷说,哥,你会帮谁?
姜恒没有回答,知道答案是必然的,太子泷从来就心知肚明。
我当然是帮恒儿,耿曙说,你还不知道么?
太子泷一笑道:我当然知道,只是总想听你亲口说一声。
不,姜恒说,他会帮占理的那边,我知道他的性子。不过我想,咱俩不会吵起来。不要让他为难,是不是?
太子泷乐了,笑了一会儿,又眼眶发红,点了点头。
不会的,太子泷重申道,在父王的面前,我发誓,这辈子与恒儿,与我哥,我们是兄弟,是家人。
汁绫心情复杂,望向姜太后,姜太后撤回了放在汁琮胸膛上的手。
汁琮缓慢呼气,全身颤抖,却已无法再表达自己最后的意图。
第177章 桃花薰
殿内又静了会儿, 姜太后看了眼姜恒手里拿着的文书,问:这是什么?
代国送来的信。姜恒觉得现在不是告诉耿曙与其他人,这桩婚事的最好时候。
诸人的注意力被那封文书吸引过去, 姜恒说:我还没看。
留着罢。姜太后说, 汁绫、汁淼。
汁绫与耿曙应了,姜太后说:你俩带太子泷到军队里去,见一见千夫长们,接受他们的慰藉。
汁绫知道母亲有话与姜恒说, 便不坚持,朝太子泷说:走罢。
太子泷没有怀疑,毕竟姜恒的身份, 也是祖母的娘家人,便朝姜恒点了点头,姜恒说:明日一早还有许多事, 你得回东宫来。
耿曙看了眼姜恒, 姜恒示意没关系,三人便即告退。
所有人来了又去,如今殿内只剩下姜太后与姜恒,以及将死的汁琮。
姜太后安静地坐在榻前, 注视着姜恒。姜恒心中感慨万千,迎视祖母眼神时, 看见了第一天来到她面前时,那似曾相识的神色。
过来,炆儿, 让我抱抱你姜太后哽咽道,终于再说不下去。
姜恒发着抖走上前,被姜太后猛地拉进怀中, 姜恒终于大哭起来。
姜太后以泪洗面,她的身上,有着与昭夫人一样的气息,是桃花,桃花熏就锦袍的香气。
你太不容易了,我的心肝姜太后抱着姜恒,大哭道,琅儿啊,晴儿啊,昭儿娘对不起你们,娘一辈子,什么错事也没做过,怎么会变得这般老天为何,要如此待我
十九年前,姜太后便已心死,这些年中失去孩子的痛苦,终于在这一刻再无法压抑,她抱着姜恒,号啕痛哭。
姜恒听见姜太后之声,不由得心如刀割,亦随之大哭起来。此时他尚不知人世间父母眼睁睁失去子女的悲痛,但昭夫人的离去,让他感同身受。
更何况,她所疼爱的两个儿子,一个杀了另一个,如今凶手也将死在自己的面前。身为汁琅与汁琮的母亲,这许多年里,她究竟是如何度过的?
王祖母姜恒竭力镇定,听姜太后之声,竟如弦断琴毁,金铁相圻,隐有不祥之兆,忙哽咽安慰道,王祖母,不可过恸您身上还有伤
姜太后闭着眼,放开姜恒,泪水纵横,良久后,再睁眼时,姜恒发现她竟是衰老不堪。
这是他第一次距姜太后如此近,曾经在他眼里,姜太后哪怕已近古稀之年,却依旧充满威严。从落雁赶来的路上,她的头发竟一夜全白,累累皱纹,更无从掩饰。
就在这一刻,她的眼神中,带着终于到来的释然,她紧紧握着姜恒的手,在那泪眼朦胧中端详着他,姜恒知道,她在看另一个人,她在怀念自己的儿子,那个她最疼爱的汁琅。
你爹若知道你有这才学,姜太后忽然破涕为笑,他一定喜欢得不得了,四处朝人夸耀自己有个好孩子
姜恒从未见过生父,那对他来说,实在是太陌生了,听见祖母如此说,他不禁又悲从中来,但他不敢再哭,生怕让姜太后哀恸过度,只得勉力点头,一句话不敢说。
你爷爷若还在,姜太后又哽咽道,一定也最疼你,孙儿里头,你长得最像他我第一眼见你,便觉得你像你爷爷年轻时他们都不曾见过,他们出生时,你爷爷已有三十岁了,可我知道,那年我初见雍太子,他与你的神态就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般。
至此,姜恒终于懂了。
祖母。姜恒低声说。
这个给你,姜太后取出一封信,发着抖,信上裹着油纸,乃是她从落雁前来,一路随身携带,收好,我这就走了。
姜太后支撑着起来,擦拭眼泪,姜恒不知所措道:您去哪儿?
姜太后甚至没有回头看汁琮一眼,说:回落雁去,我老了,你若来日得空,便在桃花开时,回来看看我。
王祖母!姜恒追上去,界圭却等在门外,示意不必再跟了。
终于,姜太后似想回头,却按捺住,说道:给他一个了结罢,这也是他的命。
姜恒停步,姜太后袍襟在一阵风里飞扬,离开了正殿。
界圭站在门外,示意姜恒回头。
如今殿内,只剩下姜恒与汁琮了。
姜恒收起姜太后的信,转身看了一会儿,落日渐斜,照进殿中,余晖落在汁琮的脸上,汁琮安静躺着,片刻后剧烈咳了起来,睁开双眼。
他的脸瘦了许多,两眼凹陷下去,面色带着死人般的灰败,喉头扎着的竹签,洇出一小摊血迹,早已干了。
姜恒回到榻前,安静地注视着他,日升日落,潮去潮生,时光的大海卷向此地,将无数个恩怨盈仄的日子拖进水下深处。
叔。姜恒说。
汁琮剧烈地咳了起来,全身发抖,望向姜恒的眼神中,带着无以伦比的恨。
他终究还是输了,这一生他所看重的,尽数在这一刻崩毁,就连自己的命运,亦被操控于他人之手,而他至为恐惧的、无数个夜晚中折磨着他的噩梦,在这一刻成为了现实。
这些天里,他断断续续地做了许多梦,梦见耿渊,也梦见汁琅,梦见他们的父亲,甚至梦见了他很小时得以一见的祖父,上上上任雍王。
他梦见了雍国的桃花与巨擎山的雪,梦见了第一次学骑马,耿渊两手搭着,让他踩在手掌上,翻身上马去。
他梦见了小时候发起了高烧,而兄长彻夜守在他的榻畔,对照医书,焦急地为他针灸以疏通气脉。
小时候,哥哥是很爱我的啊汁琮有点奇怪,他为什么会起意毒死自己的兄长?没有人知道,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也许因为他实在太耀眼了,所有人都是他的,耿渊也好,界圭也罢,管魏、陆冀、雍国的大贵族们,无一不对他赞赏有加。
他让所有人如沐春风,他们的父母亦最疼爱他。
兄长待他的爱,就像一只扼住他咽喉的手,令汁琮透不过气来,从小到大,他难望兄长项背,哪怕王家与群臣其乐融融,汁琮也永远只是他的弟弟,犹如一个陪衬。
哪怕他的儿子,如今在哥哥的儿子面前,亦从未成为过众人瞩目的对象他与汁琅、耿渊他们三人,像极了当下的汁泷、姜恒与耿曙。
而姜恒来到榻畔的那一刻,汁琮再一次想起了七岁那年高烧不退,汁琅安静地坐在榻畔。
他张了张嘴,眼前一片模糊。
姜恒端详他,知道汁琮已受尽了这折磨,他只求速死。
姜恒辨认出汁琮无声的口型。
他在说哥。
记忆里的汁琅,渐渐与姜恒重叠在一处,汁琮的兄长,他的嫂子,耿渊、界圭无数人的影子犹如走马灯般闪过。
你我恩怨,姜恒低声道,今日两清。众生皆有一死,天子如是,去罢。
接着,姜恒拈住汁琮咽喉上的竹签,将它拔了出来。
没有鲜血狂喷,没有剧烈挣扎,汁琮喉咙处凝结的血块堵住了他的气管,让他最后一口呼吸也无以为继,他的脸色变得铁青,两手用尽最后之力,艰难抬起,捂着喉咙。
紧接着,他瞪大了双眼,像极了上吊的人,想喘息,却无从挣扎。他的两腿不住乱蹬,脸色变白,复又涌起铁青,直至一张脸变得靛蓝,五官扭曲,恐怖无比。
姜恒握住了他的手,在这最后一刻,兴许他能好受一点。
最终,汁琮慢慢地安静下来,一手垂落。
秋风吹过安阳别宫,万千雪白帷幕飞卷,十五年前耿渊在此处琴鸣天下,带走了梁王毕颉。
十五年后,同一个地方,雍王远道而来,终于客死他乡。
命中注定,有始有终。
晋惠天子三十六年,秋,雍王汁琮薨。
当当当王宫之中,丧钟敲响。
太子泷与耿曙在午门前,见过了前来告慰的千夫长们,正在路上慢慢走回宫去,同时听见了钟声,抬头。
不知道为什么,太子泷朝耿曙说,他率军前往郑国时,我就隐隐约约,觉得会有这一天。
耿曙没有回答,恢复了一如既往的沉默。
太子泷眼里悲痛难抑,汁琮之死,甚至比当初听闻耿曙与姜恒的噩耗时,更让他心碎。缘因耿曙之事乃是一场意外,而父亲亡故,则犹如宿命一般,令他无力阻止,就像亲眼目睹着父亲,驾驭一匹疯马,最终驰入了深渊中。
他拉不住,喊不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发生。
耿曙想安慰他几句,却不知如何开口,最后,他说了一句:
我爹故世的时候,我也很难过,这一切都会过去的。
太子泷抬眼看着耿曙,耿曙想了想,又说:我觉得他当年做得不对,就像你也觉得他做得不对,可他依旧是你爹,我明白。
他很少与太子泷说心里话,与姜恒不一样,这一刻,也许正因姜太后所言,他竟暂时放下了姜恒与汁泷也许将有一战的未来与担忧,在他眼里,太子泷成为了他真正的弟弟。
我也明白。太子泷说。
耿曙看着太子泷,轻轻地叹了口气。
他明白太子泷也很孤独,像姜恒一样孤独,曾经他什么都有,但如今的他,已是真正的孑然一人了,也许走上这条路,就是命中注定的。
太子泷第一次没有等他,独自拾级,沿着山路爬上山去,走上了梁王毕颉许多年前登山回寝殿的道路。
那个背影在宏大山川的映衬之下,显得与梁王一样,尤其渺小、尤其孤独。
第178章 三朝臣
三日后, 耿曙、汁泷扶灵出,汁绫接管棺椁,送往玉璧关外, 送回落雁城雍王室宗庙内安葬。按习俗,太子泷须守孝三月后, 再接任国君之位。
一个时代落幕了, 是雍国的时代也是天下的时代,安阳成为雍的新都城,汁琮发丧的第二天,太子泷召集群臣,正式开始处理遗留政务。
东宫所有臣子全部到场, 汁琮骤薨,这是雍国所面临的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场考验,其程度不下于当初汁琅之死。
但陆冀与管魏身为三朝老臣, 当年应对了汁琅之死,如今亦能解决汁琮死后的诸多问题,只要不产生新的麻烦。而姜恒,就是这个新的麻烦, 只是当事人业已决定,至少在现在, 他不能再为雍国增添内乱,所有人的目标都是一样的,必须在此刻稳住国内局势。
恋耽美
姜太后站在殿前,望向安阳宫外绚丽的晚霞,喃喃道:琅儿还活着时,他是大雍最合适的国君,琮儿接任,是没的选,那年汁泷还小。
兄终弟及,姜恒说,不违天下正统。姑祖母,我觉得这合情合理。
太子泷满脸疑惑,为什么姜太后会与姜恒这个远房表亲,讨论起王位的正统来了?汁绫却仿佛感觉到了什么,难以置信地睁大双眼,看着姜恒,嘴唇开始发抖。她终于也察觉到了,却晚了太久。
那一刻,汁绫登时背脊发麻。
咱们是家人,姜太后说,无论未来发生什么,我都希望我的孙儿们相亲相爱。咱们越人,与他们是不一样的,咱们是人,不是畜生。
姜恒刹那明白了姜太后的暗示她不会阻拦姜恒做任何事,因为他才是真正的太子,他是她的嫡孙,一如汁泷一般,他们对她来说,是一样的。
但她绝不希望看见最后姜恒与汁泷之间自相残杀,汁琅与汁琮的恩怨,到此必须结束。设若有一天姜恒重夺王位,她也希望姜恒与耿曙能善待汁泷,不要斩草除根,像毕商与毕颉一般,血染宫闱。
她所说的越人,正是强调姜恒的身份,太子泷隔了一代,已算不上越人,这里只有他与耿曙、汁绫三人的母亲是越人。
那是自然。姜恒答应了姜太后的请求。
娘?汁绫再一次改了称呼。
姜太后意味深长,看了汁绫一眼,没有回答,转头瞥向耿曙,盯着他,等待他表态。
太子泷忽然回过神,却错读了姜太后言中深意,勉强一笑:王祖母,您在说什么?不会的,我们是兄弟。
耿曙抬眼,与姜太后对视,读出了她目中的情感:你忍心吗?看看你的另一个弟弟,你忍心?
哥。姜恒带着微笑,摇了摇耿曙的手。
耿曙转而与姜恒对视,姜恒点了点头。
我会保护他俩,耿曙终于朝姜太后说,不会让恒儿与汁泷中的任何一人,受到伤害。除非算了,反正我答应你,王祖母。
姜太后知道这是耿曙所作的最大的让步,他只能承诺到这一步了。
她再次转身,走向榻上的汁琮,一手轻轻又按在汁琮胸膛前。
除非什么?汁绫想到了那最可怕的结果,声音发着抖。
除非他俩吵起来。耿曙说。
太子泷愈发疑惑,哭笑不得,却想到了某句自己一直想说的话。
我要是和恒儿吵起来,太子泷说,哥,你会帮谁?
姜恒没有回答,知道答案是必然的,太子泷从来就心知肚明。
我当然是帮恒儿,耿曙说,你还不知道么?
太子泷一笑道:我当然知道,只是总想听你亲口说一声。
不,姜恒说,他会帮占理的那边,我知道他的性子。不过我想,咱俩不会吵起来。不要让他为难,是不是?
太子泷乐了,笑了一会儿,又眼眶发红,点了点头。
不会的,太子泷重申道,在父王的面前,我发誓,这辈子与恒儿,与我哥,我们是兄弟,是家人。
汁绫心情复杂,望向姜太后,姜太后撤回了放在汁琮胸膛上的手。
汁琮缓慢呼气,全身颤抖,却已无法再表达自己最后的意图。
第177章 桃花薰
殿内又静了会儿, 姜太后看了眼姜恒手里拿着的文书,问:这是什么?
代国送来的信。姜恒觉得现在不是告诉耿曙与其他人,这桩婚事的最好时候。
诸人的注意力被那封文书吸引过去, 姜恒说:我还没看。
留着罢。姜太后说, 汁绫、汁淼。
汁绫与耿曙应了,姜太后说:你俩带太子泷到军队里去,见一见千夫长们,接受他们的慰藉。
汁绫知道母亲有话与姜恒说, 便不坚持,朝太子泷说:走罢。
太子泷没有怀疑,毕竟姜恒的身份, 也是祖母的娘家人,便朝姜恒点了点头,姜恒说:明日一早还有许多事, 你得回东宫来。
耿曙看了眼姜恒, 姜恒示意没关系,三人便即告退。
所有人来了又去,如今殿内只剩下姜太后与姜恒,以及将死的汁琮。
姜太后安静地坐在榻前, 注视着姜恒。姜恒心中感慨万千,迎视祖母眼神时, 看见了第一天来到她面前时,那似曾相识的神色。
过来,炆儿, 让我抱抱你姜太后哽咽道,终于再说不下去。
姜恒发着抖走上前,被姜太后猛地拉进怀中, 姜恒终于大哭起来。
姜太后以泪洗面,她的身上,有着与昭夫人一样的气息,是桃花,桃花熏就锦袍的香气。
你太不容易了,我的心肝姜太后抱着姜恒,大哭道,琅儿啊,晴儿啊,昭儿娘对不起你们,娘一辈子,什么错事也没做过,怎么会变得这般老天为何,要如此待我
十九年前,姜太后便已心死,这些年中失去孩子的痛苦,终于在这一刻再无法压抑,她抱着姜恒,号啕痛哭。
姜恒听见姜太后之声,不由得心如刀割,亦随之大哭起来。此时他尚不知人世间父母眼睁睁失去子女的悲痛,但昭夫人的离去,让他感同身受。
更何况,她所疼爱的两个儿子,一个杀了另一个,如今凶手也将死在自己的面前。身为汁琅与汁琮的母亲,这许多年里,她究竟是如何度过的?
王祖母姜恒竭力镇定,听姜太后之声,竟如弦断琴毁,金铁相圻,隐有不祥之兆,忙哽咽安慰道,王祖母,不可过恸您身上还有伤
姜太后闭着眼,放开姜恒,泪水纵横,良久后,再睁眼时,姜恒发现她竟是衰老不堪。
这是他第一次距姜太后如此近,曾经在他眼里,姜太后哪怕已近古稀之年,却依旧充满威严。从落雁赶来的路上,她的头发竟一夜全白,累累皱纹,更无从掩饰。
就在这一刻,她的眼神中,带着终于到来的释然,她紧紧握着姜恒的手,在那泪眼朦胧中端详着他,姜恒知道,她在看另一个人,她在怀念自己的儿子,那个她最疼爱的汁琅。
你爹若知道你有这才学,姜太后忽然破涕为笑,他一定喜欢得不得了,四处朝人夸耀自己有个好孩子
姜恒从未见过生父,那对他来说,实在是太陌生了,听见祖母如此说,他不禁又悲从中来,但他不敢再哭,生怕让姜太后哀恸过度,只得勉力点头,一句话不敢说。
你爷爷若还在,姜太后又哽咽道,一定也最疼你,孙儿里头,你长得最像他我第一眼见你,便觉得你像你爷爷年轻时他们都不曾见过,他们出生时,你爷爷已有三十岁了,可我知道,那年我初见雍太子,他与你的神态就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般。
至此,姜恒终于懂了。
祖母。姜恒低声说。
这个给你,姜太后取出一封信,发着抖,信上裹着油纸,乃是她从落雁前来,一路随身携带,收好,我这就走了。
姜太后支撑着起来,擦拭眼泪,姜恒不知所措道:您去哪儿?
姜太后甚至没有回头看汁琮一眼,说:回落雁去,我老了,你若来日得空,便在桃花开时,回来看看我。
王祖母!姜恒追上去,界圭却等在门外,示意不必再跟了。
终于,姜太后似想回头,却按捺住,说道:给他一个了结罢,这也是他的命。
姜恒停步,姜太后袍襟在一阵风里飞扬,离开了正殿。
界圭站在门外,示意姜恒回头。
如今殿内,只剩下姜恒与汁琮了。
姜恒收起姜太后的信,转身看了一会儿,落日渐斜,照进殿中,余晖落在汁琮的脸上,汁琮安静躺着,片刻后剧烈咳了起来,睁开双眼。
他的脸瘦了许多,两眼凹陷下去,面色带着死人般的灰败,喉头扎着的竹签,洇出一小摊血迹,早已干了。
姜恒回到榻前,安静地注视着他,日升日落,潮去潮生,时光的大海卷向此地,将无数个恩怨盈仄的日子拖进水下深处。
叔。姜恒说。
汁琮剧烈地咳了起来,全身发抖,望向姜恒的眼神中,带着无以伦比的恨。
他终究还是输了,这一生他所看重的,尽数在这一刻崩毁,就连自己的命运,亦被操控于他人之手,而他至为恐惧的、无数个夜晚中折磨着他的噩梦,在这一刻成为了现实。
这些天里,他断断续续地做了许多梦,梦见耿渊,也梦见汁琅,梦见他们的父亲,甚至梦见了他很小时得以一见的祖父,上上上任雍王。
他梦见了雍国的桃花与巨擎山的雪,梦见了第一次学骑马,耿渊两手搭着,让他踩在手掌上,翻身上马去。
他梦见了小时候发起了高烧,而兄长彻夜守在他的榻畔,对照医书,焦急地为他针灸以疏通气脉。
小时候,哥哥是很爱我的啊汁琮有点奇怪,他为什么会起意毒死自己的兄长?没有人知道,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也许因为他实在太耀眼了,所有人都是他的,耿渊也好,界圭也罢,管魏、陆冀、雍国的大贵族们,无一不对他赞赏有加。
他让所有人如沐春风,他们的父母亦最疼爱他。
兄长待他的爱,就像一只扼住他咽喉的手,令汁琮透不过气来,从小到大,他难望兄长项背,哪怕王家与群臣其乐融融,汁琮也永远只是他的弟弟,犹如一个陪衬。
哪怕他的儿子,如今在哥哥的儿子面前,亦从未成为过众人瞩目的对象他与汁琅、耿渊他们三人,像极了当下的汁泷、姜恒与耿曙。
而姜恒来到榻畔的那一刻,汁琮再一次想起了七岁那年高烧不退,汁琅安静地坐在榻畔。
他张了张嘴,眼前一片模糊。
姜恒端详他,知道汁琮已受尽了这折磨,他只求速死。
姜恒辨认出汁琮无声的口型。
他在说哥。
记忆里的汁琅,渐渐与姜恒重叠在一处,汁琮的兄长,他的嫂子,耿渊、界圭无数人的影子犹如走马灯般闪过。
你我恩怨,姜恒低声道,今日两清。众生皆有一死,天子如是,去罢。
接着,姜恒拈住汁琮咽喉上的竹签,将它拔了出来。
没有鲜血狂喷,没有剧烈挣扎,汁琮喉咙处凝结的血块堵住了他的气管,让他最后一口呼吸也无以为继,他的脸色变得铁青,两手用尽最后之力,艰难抬起,捂着喉咙。
紧接着,他瞪大了双眼,像极了上吊的人,想喘息,却无从挣扎。他的两腿不住乱蹬,脸色变白,复又涌起铁青,直至一张脸变得靛蓝,五官扭曲,恐怖无比。
姜恒握住了他的手,在这最后一刻,兴许他能好受一点。
最终,汁琮慢慢地安静下来,一手垂落。
秋风吹过安阳别宫,万千雪白帷幕飞卷,十五年前耿渊在此处琴鸣天下,带走了梁王毕颉。
十五年后,同一个地方,雍王远道而来,终于客死他乡。
命中注定,有始有终。
晋惠天子三十六年,秋,雍王汁琮薨。
当当当王宫之中,丧钟敲响。
太子泷与耿曙在午门前,见过了前来告慰的千夫长们,正在路上慢慢走回宫去,同时听见了钟声,抬头。
不知道为什么,太子泷朝耿曙说,他率军前往郑国时,我就隐隐约约,觉得会有这一天。
耿曙没有回答,恢复了一如既往的沉默。
太子泷眼里悲痛难抑,汁琮之死,甚至比当初听闻耿曙与姜恒的噩耗时,更让他心碎。缘因耿曙之事乃是一场意外,而父亲亡故,则犹如宿命一般,令他无力阻止,就像亲眼目睹着父亲,驾驭一匹疯马,最终驰入了深渊中。
他拉不住,喊不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发生。
耿曙想安慰他几句,却不知如何开口,最后,他说了一句:
我爹故世的时候,我也很难过,这一切都会过去的。
太子泷抬眼看着耿曙,耿曙想了想,又说:我觉得他当年做得不对,就像你也觉得他做得不对,可他依旧是你爹,我明白。
他很少与太子泷说心里话,与姜恒不一样,这一刻,也许正因姜太后所言,他竟暂时放下了姜恒与汁泷也许将有一战的未来与担忧,在他眼里,太子泷成为了他真正的弟弟。
我也明白。太子泷说。
耿曙看着太子泷,轻轻地叹了口气。
他明白太子泷也很孤独,像姜恒一样孤独,曾经他什么都有,但如今的他,已是真正的孑然一人了,也许走上这条路,就是命中注定的。
太子泷第一次没有等他,独自拾级,沿着山路爬上山去,走上了梁王毕颉许多年前登山回寝殿的道路。
那个背影在宏大山川的映衬之下,显得与梁王一样,尤其渺小、尤其孤独。
第178章 三朝臣
三日后, 耿曙、汁泷扶灵出,汁绫接管棺椁,送往玉璧关外, 送回落雁城雍王室宗庙内安葬。按习俗,太子泷须守孝三月后, 再接任国君之位。
一个时代落幕了, 是雍国的时代也是天下的时代,安阳成为雍的新都城,汁琮发丧的第二天,太子泷召集群臣,正式开始处理遗留政务。
东宫所有臣子全部到场, 汁琮骤薨,这是雍国所面临的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场考验,其程度不下于当初汁琅之死。
但陆冀与管魏身为三朝老臣, 当年应对了汁琅之死,如今亦能解决汁琮死后的诸多问题,只要不产生新的麻烦。而姜恒,就是这个新的麻烦, 只是当事人业已决定,至少在现在, 他不能再为雍国增添内乱,所有人的目标都是一样的,必须在此刻稳住国内局势。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