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木兮——非天夜翔(153)
雍国的四大家中, 曾家与周家甚至没有举家迁入关中, 依旧留在塞外,东宫作为新的权力中心,有他们的长子, 这就足够了。
卫家则在卫卓死后,军权交给了卫贲继承,依旧统领御林军,保卫太子。汁绫、曾宇则作为军方代表列席。除此之外,便是太子之下的耿曙。
我看见姜大人、曾大人、周大人已在近日重新整理了变法宗卷,管魏慢条斯理道,想必对中原局势,亦已心中有数。
曾嵘道:正是。
姜恒说道:比起变法而言,如今我们将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因战乱而背井离乡的流民,该如何安置。
陆冀看着姜恒,有时实在猜不透他,汁琮尚在世时,对姜恒明显非常忌惮,甚至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宫闱中的暗算,陆冀多少得到了一点风声,但看姜恒如今模样,却仿佛丝毫不在乎。
陆冀说:你们打算如何处置?
太子泷已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日,此刻稳定了心绪,认真道:陆相,各位大人,我们讨论出了新的对策。由东宫官员为主,左右相为辅,派出护民官,首先从安阳开始,扩展到关中等地,包括洛阳、照水,负责安顿战后百姓民生事宜。
不错,本该如此。管魏说。
陆冀似乎有话想说,但仍旧忍住了,他现在最关心的不是百姓,而是新朝廷的权力架构,这关系到接下来雍国以什么姿态,在中原立足的问题。
不能再简单地称东宫了,管魏又道,毕竟国君已逝,安阳须得组建起新的朝廷。这个朝廷,将决定天下未来的局势。
关于这件事,我有话要说。姜恒开口道。
愿闻高见。陆冀答道。
姜恒没有过多废话,也从不解释,他相信在座的所有人早就对政务一清二楚,不需要去长篇大论地阐述政令合理性。
人事调动上,姜恒说,东宫负责处理中原的所有事务,组建新朝廷,按王陛下生前的计划,只作少许改动。北方落雁由管相监国,南方安阳则由陆相留守。
众臣没有提出反对意见,毕竟两都之制,是汁琮生前就定下的,太子掌管中原,国君依旧在落雁,完成过渡。
军队方面呢?汁绫问。
朝洛文与风戎军团迁回玉璧关,姜恒说,守卫大后方。在明岁开春以前,曾宇曾将军驻守照水,武英公主负责崤关。汁淼王子与卫贲卫将军,留守安阳,卫贲统领御林军,淼殿下接管雍军主力。
保留十万雍军编制,姜恒说,其余的放回去屯田务农,为来年开春耕种作准备。
耿曙说:我没有意见。
汁绫说:我也没有。
曾宇附议。
这明显违反了汁琮在三年中一统整个神州的计划,但也没有人反对,汁琮太激进了,任何一国,都不是说灭就能灭的。这三名南征的主力武将都不想再打下去了,士兵想回家,国力需要重新积累,若过于冒进,只会再招来一次四国抗雍。
想法很好。陆冀道,但只留十万编制,敌方反扑怎么办?
姜恒沉吟片刻,太子泷却道:这就要看按原定的计划中,接下来五国联会的结果。
周游翻出文书,说:这场联会,将关乎天下兴亡,以及雍国能否在关内立足。设若处理得宜,将开启一个全新的局面。届时不仅不会引发四国的反扑,反而能增强雍国于中原的立足之本,只是东宫朝中尚未完成提案。
耿曙说:你们须得作足准备,若谈不下来,就只能用打来解决,再无方法。
姜恒清楚耿曙这话也是在提醒他,耿曙虽没有参与联会准备,却很清楚国与国之间,许多时候根本无法妥协,谈不下来,就必须来硬的。
姜恒答道:我知道,除此之外,启用梁臣、郑臣,至于照水等地,则启用郢臣。
管魏与陆冀都没有说话,同时清楚这是姜恒十分大胆与冒险的提议,也极有姜恒的风格,自他来到落雁的第一天,这名少年便声明了自己的主张我是天下人。无论什么时候,他都在不遗余力地促进融合,淡化国与国之间的隔阂。
对塞外三族他是这个态度,如今对关内四国,他也是如此态度,他要让雍国新的地界中,成为五国之士施展才华的土地,让他们逐渐融合在一起,最终无分彼此。
须得慎重,管魏只说了这么一句,不可操之过急。
姜恒点了点头,太子泷喝了点茶,说道:既然暂定如此,新的联会议程,周游在制定完全后,便提交朝廷予以核议。
众人纷纷点头,各自起身相辞。汁琮死后,令群臣心力交瘁的国难,终于就此告一段落。
耿曙在殿外等待姜恒,太子泷则与曾嵘一同离开,他需要重新听取首席谋臣的报告。姜恒走出殿外,秋日的连场暴雨结束,天空碧蓝如洗,难得地令他心情舒畅。
管魏拄着手杖出来,姜恒马上行礼,说道:管相。
今天朝会上,我突然有一个念头。管魏说。
姜恒:什么念头?
管魏持杖,缓慢走过姜恒身畔,慢条斯理地说:究竟是雍吞并了四国,还是四国吞并了雍?
姜恒忽然笑了起来,说:是,我也觉得,似乎有一点荒唐、一点疯狂、一点惆怅。
看似雍国即将成为这场棋局的最大赢家。管魏悠悠道,但谁能说,不是关内四国,将雍从玉璧关外拖了出来,慢慢地吃掉了它呢?
百川入海,殊途同归。姜恒缓缓道,谁吞并了谁,又有什么关系呢?
是啊,管魏说,天道,这就是天道,你的一言一行,无不依循着上天之道。海阁的辉煌,当真深不可测。
您过誉了。姜恒认真道,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之所以叫天道,正是人无法去左右的,有没有我,甚至有没有鬼先生与海阁,这仍然是最后的结果。
管魏点了点头。
联议章程,我就不插手了,管魏又朝姜恒说,你觉得合适,就放手去做罢。
姜恒敏锐地听出了称呼的改变,从前管魏都唤他为姜大人,如今用了你字,其中又隐有意味深长之意。
姜恒说:我将尽力,管相。
管魏说:我相信你最初来到落雁时,并未抱有私心,哪怕有,也只因你的哥哥。
姜恒一笑而过,管魏说:这些年里,你为雍国做了许多,今日我有一个念头,也许距离你爹尚在时的愿望,已只差一步之遥了。
姜恒听到这话时,马上就知道,管魏一定已经猜出他的身份了。
但姜恒没有逼迫这名三朝老臣站队,他已经很累了,一生为雍国鞠躬尽瘁,临到告老时,若仍躲不过,被卷入这场风波,对他太不公平。
今日朝中,虽以太子殿下为尊,管魏又道,来日中原大地,却依旧是你的战场。殿下如今对你言听计从,一旦出现无人反对你的局面,才是最危险的,须得时刻保持清醒,姜恒。
姜恒心中一凛,知道管魏是冒着开罪他的风险在提醒,绝不可变成另一个汁琮。
我会的,落雁那边,就麻烦管相了。姜恒朝管魏行礼。
有缘再会,姜大人。管魏微微一笑,朝姜恒回礼,缓慢走下高台,即日离开安阳。
耿曙呢?
姜恒送走管魏,方才耿曙还在不远处,一转身已不知道去了哪儿。
王宫一侧,山路上传来谈笑声,姜恒抬头望去,只见数人聚在山腰的小瀑布前,其中有一人,似乎是耿曙。
自打从济州回来后,耿曙不再像从前一般寸步不离地跟着姜恒了,也许因为汁琮已死,再无人有能力布下无数陷阱追杀姜恒,外加血月的杀手只剩最后一名,他已不似从前般担心姜恒的安危。
也许,他在济水上说过那番话后,便刻意地与姜恒保持了距离。这些日子里,姜恒回到安阳忙得不可开交,耿曙便在一旁沉默地看着,白天与他各坐一案后,夜里等他睡去,自己再在屏风外打个地铺入睡。
大多数时候姜恒身边跟着的人换成了界圭,界圭就像一个忠实的影子,鲜少开口说话,甚至大部分时候消失在影子里,但姜恒只要转头,界圭便会出现,并知道他在找他。
你去休息几天罢。姜恒朝界圭说。
我现在就在休息。界圭说,怎么?又嫌弃我了?
姜恒好笑道:没有。
姜恒最近能与界圭聊几句天的时间很少,界圭每次一抓住机会,便总不放过,想方设法地逗姜恒玩。
最近你哥似乎有点小脾气啊,界圭漫不经心道,有苦不能言,总是憋着,对身体不好。
姜恒淡淡道:有苦不能言的是我才对吧?
界圭痞兮兮地一笑,姜恒知道界圭一定看出来了,他虽不一定知道他俩有什么心结,但耿曙的话越来越少,界圭不可能没有察觉。
姜恒想了想,说:我给你点钱,你去喝酒,放你三天假。
行吧,界圭无所谓道,既然被嫌弃了,人就要识趣。
姜恒哭笑不得,说:没有这意思!只是想让你休息会儿。
姜恒觉得界圭全身带刺,只有见到自己时,才会将刺收起来,而有他在身边,耿曙也许就不想多说。
他打发了界圭,朝山上走去,到得小瀑布前,却看见了熟悉的身影。
第179章 含苞荷
宋大人!姜恒欣喜不胜。
宋邹正与太子泷、周游说话, 耿曙则站在瀑布前,看着池塘里的荷花。
宋邹笑道:姜大人,三日前赶来奔丧, 却终归晚了一步。方才赶到,通传你们在殿内议事,便不来打扰了。
太子泷第一次见宋邹, 周游却是见过的, 诸人谈笑风生, 宋邹身为天子辖地封臣,隐隐身份高了一头,却十分谦和, 称太子泷为雍王,太子泷明显也十分喜欢他。
当然, 太子泷与周游更喜欢的, 则是宋邹带来的钱宋邹从嵩县带了十万石粮食、三千两金,以耿曙的名义赠予雍国, 说是帮梁人重建家园, 实际上这笔钱要怎么花,仍是姜恒说了算。
在聊什么?姜恒笑道。
婚事,太子泷说, 哥哥的婚事。
姜恒:
耿曙转头看了姜恒一眼, 说道:他们想让我依旧与姬霜成婚, 你觉得呢?
那得看你, 太子泷笑道, 不是我们想让你成婚,是你愿不愿意。
对啊,姜恒笑道, 这得看你。不过,这不是娶,而是嫁,可得注意了。
众人都笑了起来,姜恒言下之意,竟是要将自己的哥哥嫁人了。
姜恒随即望向周游,此事是他们前些日子里讨论过的,如今以天下局势:梁已败,不足为患;郑国国君赵灵已薨,经过济州大战后,需要休养生息;郢国芈清公主摄政,继任者年幼,也将乱上一阵。
如今唯一有能力与雍对抗的敌人,便只剩下代国了。最初汁琮就定下策略,让太子泷与姬霜联姻。这么一来,姬霜是姬家唯一的后人,太子泷则是雍国国君,姬霜更控制了代国,他俩的婚事将是一举结束天下纷争的难得机会。
姬霜一旦成为王后,生下的太孙,便将既有晋王室的血脉,又是雍人,可以名正言顺地成为天子。
但这个提议,遭到了东宫的一致反对,原因是:你确实摊了一张好饼,却有没有考虑过,能不能吃得下的问题?
姬霜可不好左右,她不是只有象征意义的公主,汁琮总觉得天下女子都像风戎公主般,是可以让他摆布的,小觑王后,当心在寝殿里被掐脖子掐死。
自古算计人者,往往被人算计,太子泷性格本来就温柔,假以时日,一个强势王后想做什么,由不得他说了算,娘家更是代国,东宫的日子也绝对不会好过。
但今天宋邹前来,带来了新的消息一份代国的文书,这是李霄的提议,姬霜看上的人,却不是太子泷,而是耿曙。
对方的目标非常明确,耿曙与姬霜成婚,未来的孩子随王族姓,延续姬氏血脉。
两国永结秦晋之好,代国愿意息战,开放所有关隘,与雍通商、通婚,渐渐达成彼此的融合。从此代国与雍国将在五十年后,成为一国。
为此,李霄甚至愿意放弃天子之争,继续当他的代王。
耿曙说:我有选择么?你们一个两个,嘴上说着看我是否愿意,实则心里明白得很,想不再打下去,我只能成这桩婚。
太子泷笑着解释道:我和哥哥都一样,没有区别。她愿意当王后,我也可以,只可惜她看不上我。等哥哥有孩儿了,我就把他立为太子,姓姬姓耿,姓汁,都一样,我无所谓。
周游咳了声,暗示这话可不能乱说耿曙虽改姓汁,入了宗庙,却终归不是汁家所出,当年汁琮对他的承诺是等到天下一统,耿曙便可恢复原本姓氏。
太子泷笑道:怎么了?我是当真无所谓。
宋邹看出众人表情,欲言又止,曾嵘却道:淼殿下若有小太子,自然是极好的。只是耿家就从此
太子泷又道:耿家不是还有恒儿么?
姜恒笑了笑,没有回答。
所以你觉得呢?耿曙朝姜恒一扬眉,说道。
姜恒与耿曙对视,他知道耿曙让他来决定,他想要他,他自然会拒婚,就像上一次前往代国一般。
他若不想要他,耿曙当然也可以为他一统天下的理想,放下坚持,去娶姬霜。只要他点头,耿曙做什么都可以。
如果耿曙拒绝这桩婚事,接下来,雍国就得准备打仗了代国不可能像梁一般软弱,连年中原大战,代国僻处西方剑门关外,依旧保存着实力。代王李宏死后,李霄整合了所有的军队,来势汹汹,足有二十万数。
恋耽美
卫家则在卫卓死后,军权交给了卫贲继承,依旧统领御林军,保卫太子。汁绫、曾宇则作为军方代表列席。除此之外,便是太子之下的耿曙。
我看见姜大人、曾大人、周大人已在近日重新整理了变法宗卷,管魏慢条斯理道,想必对中原局势,亦已心中有数。
曾嵘道:正是。
姜恒说道:比起变法而言,如今我们将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因战乱而背井离乡的流民,该如何安置。
陆冀看着姜恒,有时实在猜不透他,汁琮尚在世时,对姜恒明显非常忌惮,甚至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宫闱中的暗算,陆冀多少得到了一点风声,但看姜恒如今模样,却仿佛丝毫不在乎。
陆冀说:你们打算如何处置?
太子泷已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日,此刻稳定了心绪,认真道:陆相,各位大人,我们讨论出了新的对策。由东宫官员为主,左右相为辅,派出护民官,首先从安阳开始,扩展到关中等地,包括洛阳、照水,负责安顿战后百姓民生事宜。
不错,本该如此。管魏说。
陆冀似乎有话想说,但仍旧忍住了,他现在最关心的不是百姓,而是新朝廷的权力架构,这关系到接下来雍国以什么姿态,在中原立足的问题。
不能再简单地称东宫了,管魏又道,毕竟国君已逝,安阳须得组建起新的朝廷。这个朝廷,将决定天下未来的局势。
关于这件事,我有话要说。姜恒开口道。
愿闻高见。陆冀答道。
姜恒没有过多废话,也从不解释,他相信在座的所有人早就对政务一清二楚,不需要去长篇大论地阐述政令合理性。
人事调动上,姜恒说,东宫负责处理中原的所有事务,组建新朝廷,按王陛下生前的计划,只作少许改动。北方落雁由管相监国,南方安阳则由陆相留守。
众臣没有提出反对意见,毕竟两都之制,是汁琮生前就定下的,太子掌管中原,国君依旧在落雁,完成过渡。
军队方面呢?汁绫问。
朝洛文与风戎军团迁回玉璧关,姜恒说,守卫大后方。在明岁开春以前,曾宇曾将军驻守照水,武英公主负责崤关。汁淼王子与卫贲卫将军,留守安阳,卫贲统领御林军,淼殿下接管雍军主力。
保留十万雍军编制,姜恒说,其余的放回去屯田务农,为来年开春耕种作准备。
耿曙说:我没有意见。
汁绫说:我也没有。
曾宇附议。
这明显违反了汁琮在三年中一统整个神州的计划,但也没有人反对,汁琮太激进了,任何一国,都不是说灭就能灭的。这三名南征的主力武将都不想再打下去了,士兵想回家,国力需要重新积累,若过于冒进,只会再招来一次四国抗雍。
想法很好。陆冀道,但只留十万编制,敌方反扑怎么办?
姜恒沉吟片刻,太子泷却道:这就要看按原定的计划中,接下来五国联会的结果。
周游翻出文书,说:这场联会,将关乎天下兴亡,以及雍国能否在关内立足。设若处理得宜,将开启一个全新的局面。届时不仅不会引发四国的反扑,反而能增强雍国于中原的立足之本,只是东宫朝中尚未完成提案。
耿曙说:你们须得作足准备,若谈不下来,就只能用打来解决,再无方法。
姜恒清楚耿曙这话也是在提醒他,耿曙虽没有参与联会准备,却很清楚国与国之间,许多时候根本无法妥协,谈不下来,就必须来硬的。
姜恒答道:我知道,除此之外,启用梁臣、郑臣,至于照水等地,则启用郢臣。
管魏与陆冀都没有说话,同时清楚这是姜恒十分大胆与冒险的提议,也极有姜恒的风格,自他来到落雁的第一天,这名少年便声明了自己的主张我是天下人。无论什么时候,他都在不遗余力地促进融合,淡化国与国之间的隔阂。
对塞外三族他是这个态度,如今对关内四国,他也是如此态度,他要让雍国新的地界中,成为五国之士施展才华的土地,让他们逐渐融合在一起,最终无分彼此。
须得慎重,管魏只说了这么一句,不可操之过急。
姜恒点了点头,太子泷喝了点茶,说道:既然暂定如此,新的联会议程,周游在制定完全后,便提交朝廷予以核议。
众人纷纷点头,各自起身相辞。汁琮死后,令群臣心力交瘁的国难,终于就此告一段落。
耿曙在殿外等待姜恒,太子泷则与曾嵘一同离开,他需要重新听取首席谋臣的报告。姜恒走出殿外,秋日的连场暴雨结束,天空碧蓝如洗,难得地令他心情舒畅。
管魏拄着手杖出来,姜恒马上行礼,说道:管相。
今天朝会上,我突然有一个念头。管魏说。
姜恒:什么念头?
管魏持杖,缓慢走过姜恒身畔,慢条斯理地说:究竟是雍吞并了四国,还是四国吞并了雍?
姜恒忽然笑了起来,说:是,我也觉得,似乎有一点荒唐、一点疯狂、一点惆怅。
看似雍国即将成为这场棋局的最大赢家。管魏悠悠道,但谁能说,不是关内四国,将雍从玉璧关外拖了出来,慢慢地吃掉了它呢?
百川入海,殊途同归。姜恒缓缓道,谁吞并了谁,又有什么关系呢?
是啊,管魏说,天道,这就是天道,你的一言一行,无不依循着上天之道。海阁的辉煌,当真深不可测。
您过誉了。姜恒认真道,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之所以叫天道,正是人无法去左右的,有没有我,甚至有没有鬼先生与海阁,这仍然是最后的结果。
管魏点了点头。
联议章程,我就不插手了,管魏又朝姜恒说,你觉得合适,就放手去做罢。
姜恒敏锐地听出了称呼的改变,从前管魏都唤他为姜大人,如今用了你字,其中又隐有意味深长之意。
姜恒说:我将尽力,管相。
管魏说:我相信你最初来到落雁时,并未抱有私心,哪怕有,也只因你的哥哥。
姜恒一笑而过,管魏说:这些年里,你为雍国做了许多,今日我有一个念头,也许距离你爹尚在时的愿望,已只差一步之遥了。
姜恒听到这话时,马上就知道,管魏一定已经猜出他的身份了。
但姜恒没有逼迫这名三朝老臣站队,他已经很累了,一生为雍国鞠躬尽瘁,临到告老时,若仍躲不过,被卷入这场风波,对他太不公平。
今日朝中,虽以太子殿下为尊,管魏又道,来日中原大地,却依旧是你的战场。殿下如今对你言听计从,一旦出现无人反对你的局面,才是最危险的,须得时刻保持清醒,姜恒。
姜恒心中一凛,知道管魏是冒着开罪他的风险在提醒,绝不可变成另一个汁琮。
我会的,落雁那边,就麻烦管相了。姜恒朝管魏行礼。
有缘再会,姜大人。管魏微微一笑,朝姜恒回礼,缓慢走下高台,即日离开安阳。
耿曙呢?
姜恒送走管魏,方才耿曙还在不远处,一转身已不知道去了哪儿。
王宫一侧,山路上传来谈笑声,姜恒抬头望去,只见数人聚在山腰的小瀑布前,其中有一人,似乎是耿曙。
自打从济州回来后,耿曙不再像从前一般寸步不离地跟着姜恒了,也许因为汁琮已死,再无人有能力布下无数陷阱追杀姜恒,外加血月的杀手只剩最后一名,他已不似从前般担心姜恒的安危。
也许,他在济水上说过那番话后,便刻意地与姜恒保持了距离。这些日子里,姜恒回到安阳忙得不可开交,耿曙便在一旁沉默地看着,白天与他各坐一案后,夜里等他睡去,自己再在屏风外打个地铺入睡。
大多数时候姜恒身边跟着的人换成了界圭,界圭就像一个忠实的影子,鲜少开口说话,甚至大部分时候消失在影子里,但姜恒只要转头,界圭便会出现,并知道他在找他。
你去休息几天罢。姜恒朝界圭说。
我现在就在休息。界圭说,怎么?又嫌弃我了?
姜恒好笑道:没有。
姜恒最近能与界圭聊几句天的时间很少,界圭每次一抓住机会,便总不放过,想方设法地逗姜恒玩。
最近你哥似乎有点小脾气啊,界圭漫不经心道,有苦不能言,总是憋着,对身体不好。
姜恒淡淡道:有苦不能言的是我才对吧?
界圭痞兮兮地一笑,姜恒知道界圭一定看出来了,他虽不一定知道他俩有什么心结,但耿曙的话越来越少,界圭不可能没有察觉。
姜恒想了想,说:我给你点钱,你去喝酒,放你三天假。
行吧,界圭无所谓道,既然被嫌弃了,人就要识趣。
姜恒哭笑不得,说:没有这意思!只是想让你休息会儿。
姜恒觉得界圭全身带刺,只有见到自己时,才会将刺收起来,而有他在身边,耿曙也许就不想多说。
他打发了界圭,朝山上走去,到得小瀑布前,却看见了熟悉的身影。
第179章 含苞荷
宋大人!姜恒欣喜不胜。
宋邹正与太子泷、周游说话, 耿曙则站在瀑布前,看着池塘里的荷花。
宋邹笑道:姜大人,三日前赶来奔丧, 却终归晚了一步。方才赶到,通传你们在殿内议事,便不来打扰了。
太子泷第一次见宋邹, 周游却是见过的, 诸人谈笑风生, 宋邹身为天子辖地封臣,隐隐身份高了一头,却十分谦和, 称太子泷为雍王,太子泷明显也十分喜欢他。
当然, 太子泷与周游更喜欢的, 则是宋邹带来的钱宋邹从嵩县带了十万石粮食、三千两金,以耿曙的名义赠予雍国, 说是帮梁人重建家园, 实际上这笔钱要怎么花,仍是姜恒说了算。
在聊什么?姜恒笑道。
婚事,太子泷说, 哥哥的婚事。
姜恒:
耿曙转头看了姜恒一眼, 说道:他们想让我依旧与姬霜成婚, 你觉得呢?
那得看你, 太子泷笑道, 不是我们想让你成婚,是你愿不愿意。
对啊,姜恒笑道, 这得看你。不过,这不是娶,而是嫁,可得注意了。
众人都笑了起来,姜恒言下之意,竟是要将自己的哥哥嫁人了。
姜恒随即望向周游,此事是他们前些日子里讨论过的,如今以天下局势:梁已败,不足为患;郑国国君赵灵已薨,经过济州大战后,需要休养生息;郢国芈清公主摄政,继任者年幼,也将乱上一阵。
如今唯一有能力与雍对抗的敌人,便只剩下代国了。最初汁琮就定下策略,让太子泷与姬霜联姻。这么一来,姬霜是姬家唯一的后人,太子泷则是雍国国君,姬霜更控制了代国,他俩的婚事将是一举结束天下纷争的难得机会。
姬霜一旦成为王后,生下的太孙,便将既有晋王室的血脉,又是雍人,可以名正言顺地成为天子。
但这个提议,遭到了东宫的一致反对,原因是:你确实摊了一张好饼,却有没有考虑过,能不能吃得下的问题?
姬霜可不好左右,她不是只有象征意义的公主,汁琮总觉得天下女子都像风戎公主般,是可以让他摆布的,小觑王后,当心在寝殿里被掐脖子掐死。
自古算计人者,往往被人算计,太子泷性格本来就温柔,假以时日,一个强势王后想做什么,由不得他说了算,娘家更是代国,东宫的日子也绝对不会好过。
但今天宋邹前来,带来了新的消息一份代国的文书,这是李霄的提议,姬霜看上的人,却不是太子泷,而是耿曙。
对方的目标非常明确,耿曙与姬霜成婚,未来的孩子随王族姓,延续姬氏血脉。
两国永结秦晋之好,代国愿意息战,开放所有关隘,与雍通商、通婚,渐渐达成彼此的融合。从此代国与雍国将在五十年后,成为一国。
为此,李霄甚至愿意放弃天子之争,继续当他的代王。
耿曙说:我有选择么?你们一个两个,嘴上说着看我是否愿意,实则心里明白得很,想不再打下去,我只能成这桩婚。
太子泷笑着解释道:我和哥哥都一样,没有区别。她愿意当王后,我也可以,只可惜她看不上我。等哥哥有孩儿了,我就把他立为太子,姓姬姓耿,姓汁,都一样,我无所谓。
周游咳了声,暗示这话可不能乱说耿曙虽改姓汁,入了宗庙,却终归不是汁家所出,当年汁琮对他的承诺是等到天下一统,耿曙便可恢复原本姓氏。
太子泷笑道:怎么了?我是当真无所谓。
宋邹看出众人表情,欲言又止,曾嵘却道:淼殿下若有小太子,自然是极好的。只是耿家就从此
太子泷又道:耿家不是还有恒儿么?
姜恒笑了笑,没有回答。
所以你觉得呢?耿曙朝姜恒一扬眉,说道。
姜恒与耿曙对视,他知道耿曙让他来决定,他想要他,他自然会拒婚,就像上一次前往代国一般。
他若不想要他,耿曙当然也可以为他一统天下的理想,放下坚持,去娶姬霜。只要他点头,耿曙做什么都可以。
如果耿曙拒绝这桩婚事,接下来,雍国就得准备打仗了代国不可能像梁一般软弱,连年中原大战,代国僻处西方剑门关外,依旧保存着实力。代王李宏死后,李霄整合了所有的军队,来势汹汹,足有二十万数。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