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每天都在想逃婚全文免费阅读-by茶娱娘(
郑安洁在旁提起手中的帕子掩唇笑了笑,庆幸道:可千万不是,否则你父王知道,定是要气死,自己的儿子竟和自己死对头的儿子做了朋友。
慕千里沉默下来,他不知道现下只的心情究竟是为何,就像是一根苦莲从他的心底慢慢生长蔓延,沁的他满腔满腹都是苦的,苦到一眼不发,连呼吸一下都觉得艰难;那个在他生命里乍然而现的男孩,与旁人都是不同的。
他慕千里的身边从来不缺朋友,那些人围着他说笑打闹,极尽恭维,他都未曾在意;可现在,他失去了一个叫顾拾白的朋友,至此以后,他还可以遇见更多更好的朋友,可他们都不会是顾拾白了;心底的那份感情,分明比友情更深重,深重到他自己都迷惑,顾拾白对他来讲到底算不算朋友?
不算吧,他再度小心翼翼的掀开车帘,却在同一瞬间,座下的马车行进起来,他只看到顾拾白转过身来,目送他的目光逐渐变远,那个身影也渐渐消失在他眼前。
一片孤鸿从皇城飞跃金碧辉煌的宫殿,沧月国当今的皇帝慕成珏,是先帝当年立下的储君,只是立储之时,先帝却颇有疑虑;自古以来,立嫡立长,如今的皇帝慕成珏是先帝的嫡长子,立他为储毋庸置疑;只可惜这位嫡长子远不及先帝嫡三子南王慕云怀聪颖贤能,后来先帝思虑再三,终是将皇位传给了长子,却在死前将京畿要地丰安的半数兵权交到了爱子慕云怀手中。
连坊间普通百姓也知,此举无疑是先帝老眼昏花时,做的一笔糊涂账;可南王慕云怀丝毫没有将这份兵权交还给之意,本以为慕成珏新帝登基,兄弟两会反目成仇,鹬蚌相争;可令万千民众没想到的是,当今皇帝慕成珏却愈发疼惜自己的这个胞弟;便是当年南王无理取闹,要将负责丰安另一半兵权的云安将军发配到边外,皇帝也二话不说允了他。
可这兄弟相近的场面,到底有几分真情,恐怕也只有皇帝慕成珏和南王慕云怀自己知晓;皇家争斗从不会断,若非哪日国破家灭,方才休止;慕成珏对慕云怀的忌惮已不是一日两日,而慕云怀对慕成珏的隐忍退让也绝非一朝一夕。
此次刺杀行动失败,未能伤及南王性命,慕成珏自还有其他办法,只是眼下,也难免要为此事焦灼,焦愁到了寝食难安的地步;下了朝,慕成珏坐在宫廷的凉席上饮酒,外面待侍的侍者走进来报:陛下,沈大人来了。
沈大人沈老,是慕成珏前朝的老臣,亦是慕成珏少时的老师,自是事事皆为慕成珏考虑;而今虽亦是两鬓半百,可听说慕成珏烦忧,却还是拖着一副颤颤巍巍的病体,前来为慕成珏出谋划策。
慕成珏连忙上前,搀扶着沈老坐在软座上,见其气喘吁吁,忍不住担忧道:老师身体孱弱,还是在家安心修养,莫要忧心国事。
咳咳。沈老咳嗽几声,摆了摆手,示意慕成珏挨着自己坐下来,一双布满皱纹的手搭在慕成珏手背上拍了拍,睁开眯紧的缝眼,摇头道:老臣知道陛下心忧南王手下兵权过重之事,特来为陛下解忧。
那老师以为,朕当如何?沈老既来,慕成悦也来不及怠慢,开门见山,将自己的疑问合盘抛出。
南王背后有孙王郑氏三家扶持,有稳握丰安半数兵权,陛下如今万不能可动他,此次暗杀失败,便莫要再尝试,还需静待时机才是,陛下如今还是想办法壮大自己身后的沈刘杨氏三家,同时尽力拉拢将门之士,培养将才,待到时间成熟,再一步步替换南王手下军队掌权者,再一步步架空南王手下兵权。
老师说的,朕受教了。慕成珏俯下头,谦敬道。
陛下笼络将门并非易事,不若先从易出下手。沈老贴着拐杖轻咳几下,倚着拐杖深呼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如今在边陲之地的云安将军,与南王积怨已久,陛下当年将他发配边地也不过是逢场作戏,如今不如将他召回,重掌丰安另一半兵权,以此牵制南王。
可若是冒然回调,岂非惹人耳目?慕成珏迟疑道,沈老身子轻颤,气若游丝的低笑几声:古语有言,欲加其罪,何患无辞?当年南王欲加其罪,如今的陛下难道就不会欲加其功吗?
这慕成珏思虑片刻,双手相握,俯首叩谢:是,多谢老师赐教。
苍北荒漠
沈从,你跟着本将来这个地方也有七八年了,可曾想家?顾覆霖站在军营之后的沙丘之上,凝望着远处落日余晖下的军营。
的确想过,先前家中拖萧臣忠大人送信来,说是祖父的身体已大不如前了,嘱我有空回去看看。沈从迎着顾覆霖的话答道。
沈太师应该也对你思念颇深,明年春我回京述职,你便顺我一起回京,顺道回家看看吧。顾覆霖神叹一口气说道,低头粗暴的踹了踹脚下的泥沙:不知道,本将何时才能离了这个鬼地方。
许是快了吧。沈从道,夜色苍茫,天空上星零星碎点,映的着鲜有人烟的荒漠越发孤寂:那边已经传信来,希望将军早日收复建立军功,也好为回京做由头。
收复沙匪,谈何容易?顾覆霖嗤笑一声,他与沙匪积怨已久,沙匪又怎肯归顺,若是执意收复,恐免不了一场恶战,到时,他顾覆霖的手上不知又要沾多少活人鲜血。
第二十一章 京城篇静好
一年前,南王慕云怀巡查封地,在途中遇刺一事,已传的大江南北,人尽皆知;至于那刺客的来路,慕云怀也早已派人在暗中调查清楚;凌霄将刺客消息带回来的时候,是在一个满院荷香的夏夜,过堂风穿过木横吹拂而来,廊间紫藤花簌簌,花瓣随风飘落在荷塘中,泛起小小涟漪,在流水大的漩涡中打着转向远处流去。
那坐在亭中案牍边兢兢业业处理封地政务的南王,听完刺客的消息后,不由握紧了手中的竹简,亭边的流水落花勾起了他心中的伤怀情绪,他蹙眉许久,才低低仰叹一声:最是无情帝王家。
王爷是陛下的胞弟,却也耐不过陛下的猜忌。凌霄苦笑道,他抬头看向南王,那个曾经风华绝代,名动整个京都的风韵男子如今也垂垂老矣,失了年少的风华与不羁,沧桑到连说话都要默默的喘息一下,似要卸去满身卸不下的重担,又不得已重新背负起,站起来,缓慢说道:此事,不要告诉王妃和小王爷,本王怕他们也同本王一样每天虚晃度日,如履薄冰,本王自己的事,便由本王一人承担。
是。廊风拂过,静谧的荷塘,再无声音。
来年春季,顾将军与沙匪的战事算不上吃紧,有楚生瑛在军中照应,顾覆霖则带着几个侍从和两三队兵马前往京都述职;这是沧月国历朝的惯例,远在京外的官兵每三年便要回京一次,向皇帝禀告报近几年来的政务军绩。
只是今年不知怎的,顾覆霖总觉得与往年不同,直到自己的儿子兴致冲冲的捧来一包沙土和装着几颗漠阳花的锦囊,请求他带给慕千里,他才恍惚察觉出,那份不同似乎是那个叫慕千里的小孩带来的;说到底,他毕竟养了那孩子一场,心里多少有几分念想,此番归京,倒真生出几分想去瞅瞅那孩子的冲动,因而并不多想,便收下锦囊布包,应了自家儿子的请求。
顾拾白自然高兴的欢喜雀跃,那未曾让慕千里看到的漠阳花海也终于能让他看到了,虽然只是小小的几粒种子,可只要慕千里看到那花便想起他,他便也就知足了。想想,他们分开也快一年有余,不知道慕千里现下如何了?可有高过他去?一双眼底暗藏墨蓝色的眼睛有没有变得更清透明利?好希望,有朝一日,他能够归京去,再与那人回首相遇。
述职不过一上午的功夫,出了皇宫,顾覆霖便骑上马向南王府赶去;凭他和南王的关系,他进南王府实在是一件稀罕事,王府门口的侍从看着他翻身下马,都惊讶的看着他,带确认他确实是往王府门口走来,才匆匆迎上来道:云安将军怎么来了?
怎么?本将还不能来了?顾覆霖揣着粗矿的声音反问道,不等侍从回话,便拔腿往王府中走去,这南王府,倒像成了他自己家一般来去自如。
郑安洁正在院子里陪慕千里读《春秋繁露》,听到廊间传来的沉重脚步声回过头去,看清来了吓了一跳,从凳子上站起来斥道:云安将军也太无礼了些,怎能私闯王府?
那门口小厮磨磨唧唧,本将懒得同他们废话,况且你们这王府,我顾覆霖单刀直入也好几回了,没什么稀奇,今日来,也不是为了像之前几次,找你们夫妇寻仇,乃是我那个不争气的儿子思念你家的小孩,叫我送来东西来。顾覆霖口角生风,将自己的来意迅速说明,便拿起手中的锦囊布袋递给慕千里;慕千里的怀中彼时抱着一本《春秋繁露》,看着顾覆霖递来的一堆东西,先愣了愣,才反应过来,犹豫再三,低声问道:阿白他还好吗?
好!自是好的很!不好怎会拖我给你送这些东西。顾拾白将布袋锦囊塞到慕千里怀里,慕千里放下手中的书,将怀里的东西放到一旁的石桌上,缓缓打开;金褐色的流沙从布袋中倾泻出来;慕千里睫毛颤了颤,默了会儿,拿起旁边的蓝色锦囊打开,将几粒种子倒进手心,回头问道:这是什么?
漠阳花的种子。顾覆霖答道,慕千里的眼底划过一丝情动,将手心的种子默默握紧,俯首行礼:谢谢顾将军。
不谢!左右也是阿白的一片心意,虽不一定能种活,你也试试吧。说道,瞥了眼郑安洁,双手握拳道了句:打扰了,便风一般的转身离去。
慕千里握着手中的锦囊,风吃动着《春秋繁露》的书页哗哗作响,郑安洁瞅了瞅顾覆霖离去的背影,道了一句怪人,回头见自己的儿子呆站着,连书被风吹乱也不曾在意,忙替他收好书本数落道:行了,一些沙土种子罢了,有什么好看的,你还是抓紧时间看书吧,过几日,你父亲便要把你送到宋中书家的学堂读书,你可得好好准备了。
母妃,有玉瓷罐子吗?慕千里却像压根没听见自己母妃说话一般,自顾自的抬头问道,郑安洁愣了愣,反应过来,惊讶道:你不会真要种这花吧?她问这话原本也是惊讶之余的感喟,因而不需慕千里回答,便顺着他答道:花园的墙角下有两三个废弃的玉瓷罐子,你去找找吧。
谢谢母妃。慕千里高兴道,拿起桌上沉甸甸的沙土袋子,攥紧锦囊快步向花园跑去;那时正值春深,正午灼热的阳炙烤着大地,不多时,慕千里便出了满头大汗,直到他找到一个满意的瓷罐,才轻轻的笑着,伸手将额间的汗拭去。
却来不及多歇,急冲冲的冲到屋里,清洗净瓷罐上的污渍,才小心翼翼的将袋中的沙土倒进去,又挖了一个小坑,将手中捂得温热的种子种下,端来一杯水浇在上头,做完这些,便守在那瓷罐边开心的笑着,仿佛这是世间最快乐的事情;窗外疏影横斜,清浅的光透过半卷的珠帘照进来,慕千里望着窗边的花儿,一起都是岁月静好的模样。
第二十二章 京城篇春风
顾家军与沙匪的这一仗一打便是五年,时光辗转,当年那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柔弱孩童,也已长成风姿绰约的翩翩少年;灼热的阳光洒下炽热的光辉,照亮了整个流金铄彩的沙漠和那个踏马归来的少年;繁忙的马蹄扬起地上的尘沙,飞奔而来,停驻在军营前,马上的少年来不及勒紧马绳,便从马背上一跃而来,兴冲冲的往军营里跑去。
他一路飞跑到他父母的帐前,看到门口的父亲,便激动的冲上去,欣喜的问道:父亲,可是京都来信了?
如此急躁,成何体统?顾覆霖剑眉一竖,厉声训道,转身向前面一个穿着绛紫色华服的中年男子道:犬子年少冲动,祝大人莫怪。
呵呵,哪来的话。祝秀俭轻笑三声,随顾覆霖的话将他身后的这位少年细细的打量着,素布白衣,却丝毫掩不住少年身上的英气,狭长的眉似剑芒般,一双深褐色的眼睛透亮澄净,略显青雉的脸庞,五官精致瑞秀,只一眼,便让人毫不例外的想到话本中描述的少将军,风光霁月,皆不能及。
当真不亏是将门之后,祝秀俭在心里感叹一句,收回目光,重新落在顾覆霖的身上;数十年未见,那个当年刚勇无惧,心浮气燥的云安将军似乎也温沉不少,当真是岁月无情,催人渐渐老。
所谓故人重逢,阔别多年,自是有说不完的话,且言正事前总要用轻松的闲话润一润,方才显得不突兀;这会闲话续完,祝秀俭便将话题转移到正事上,从怀中抽中一卷黄布包裹的卷轴,顾覆霖见状,忙率着妻儿和一众将士跪下,迎接圣旨。
祝秀俭帮照着圣旨上的意思念道:云安将军此次收复沙匪有功,陛下圣心大悦,故宽恕云安将军当年不敬之罪,宣将军回京,重掌丰安西城三军。
是,臣代妻儿、众将士谢陛下隆恩。顾覆霖叩首谢道,祝秀俭将圣旨交付到顾覆霖手中:云安将军,起来接旨吧,你为陛下鞠躬尽瘁,镇守边关多年。陛下都看在眼里,望将军以后也莫要忘了陛下圣德。
臣,顾覆霖抱手握拳:没齿难忘。
祝秀俭此人乃是当今皇帝慕成珏的幼时伴读,慕成珏登基后,便封其大鸿胪寺卿,专事外交之事,他此番奉皇命出使潮姜国,路经边地,便顺带代行了宣旨一事。
叙旧半日,祝秀俭便率使者离去,顾拾白陪着顾覆霖目送着祝秀俭等人的马车消失在视线里,才露出方才的喜色,激动的问道:父亲,我们可是能回京了?
顾覆霖瞥了顾拾白一眼,见他如此欢愉,不忍败他的兴,便将话到嘴边的训斥咽了下去,点了点头道:是,你回去准备准备吧。
是!顾拾白一口答道,正要离去,又想到什么,转身折返回来问:父亲,我们如今回京,边地谁来镇守?
顾覆霖嗤笑一声,觉得自家的儿子简直是咸吃萝卜淡操心,拍了拍他的肩膀,宽慰道:这是陛下的事,不用你操心,快去收拾东西去吧。顾拾白闻言,便放下心,道了句是,便风风火火冲回到帐篷里,收拾东西去了。
其实,顾覆霖何尝不知,顾拾白这般高兴哪里是因为回京的缘故,他自出生便离了京都到了这片荒地,对京城绝无半点念想之意,他念想的,莫不是那个住在京城,名唤慕千里的人;这匆匆五年时光,也不知道那个叫慕千里的孩子长成什么样了。
知子莫若父,顾拾白被自己的父亲说了个正着,五年前,他和慕千里分别之后,便一直记挂着慕千里,心心念念的皆是回京,回京二字仿佛成了他的执念,在午夜梦深时,还会化作他口中的呓语,一遍一遍的讲出来。
他不知道慕千里对他来讲是怎样的存在,只知道他在荒芜的沙漠上寂寞了好久,慕千里便若乍放在他眼前的漠阳花,虽然短暂,却惊艳了整个春华。他时常会想念他,想他有没有种出漠阳花,有没有在照料漠阳花的同时想起他;或是坐在深深庭院里读书的时候,一片花叶落下来,惊扰了他的思绪,让他偶然记起他来;慕千里想他的时候会是什么表情?平静的还是欢喜的?抑或是笑着笑着便生起气来,像以前那般恨铁不成钢的骂他一句:傻子。
恋耽美
慕千里沉默下来,他不知道现下只的心情究竟是为何,就像是一根苦莲从他的心底慢慢生长蔓延,沁的他满腔满腹都是苦的,苦到一眼不发,连呼吸一下都觉得艰难;那个在他生命里乍然而现的男孩,与旁人都是不同的。
他慕千里的身边从来不缺朋友,那些人围着他说笑打闹,极尽恭维,他都未曾在意;可现在,他失去了一个叫顾拾白的朋友,至此以后,他还可以遇见更多更好的朋友,可他们都不会是顾拾白了;心底的那份感情,分明比友情更深重,深重到他自己都迷惑,顾拾白对他来讲到底算不算朋友?
不算吧,他再度小心翼翼的掀开车帘,却在同一瞬间,座下的马车行进起来,他只看到顾拾白转过身来,目送他的目光逐渐变远,那个身影也渐渐消失在他眼前。
一片孤鸿从皇城飞跃金碧辉煌的宫殿,沧月国当今的皇帝慕成珏,是先帝当年立下的储君,只是立储之时,先帝却颇有疑虑;自古以来,立嫡立长,如今的皇帝慕成珏是先帝的嫡长子,立他为储毋庸置疑;只可惜这位嫡长子远不及先帝嫡三子南王慕云怀聪颖贤能,后来先帝思虑再三,终是将皇位传给了长子,却在死前将京畿要地丰安的半数兵权交到了爱子慕云怀手中。
连坊间普通百姓也知,此举无疑是先帝老眼昏花时,做的一笔糊涂账;可南王慕云怀丝毫没有将这份兵权交还给之意,本以为慕成珏新帝登基,兄弟两会反目成仇,鹬蚌相争;可令万千民众没想到的是,当今皇帝慕成珏却愈发疼惜自己的这个胞弟;便是当年南王无理取闹,要将负责丰安另一半兵权的云安将军发配到边外,皇帝也二话不说允了他。
可这兄弟相近的场面,到底有几分真情,恐怕也只有皇帝慕成珏和南王慕云怀自己知晓;皇家争斗从不会断,若非哪日国破家灭,方才休止;慕成珏对慕云怀的忌惮已不是一日两日,而慕云怀对慕成珏的隐忍退让也绝非一朝一夕。
此次刺杀行动失败,未能伤及南王性命,慕成珏自还有其他办法,只是眼下,也难免要为此事焦灼,焦愁到了寝食难安的地步;下了朝,慕成珏坐在宫廷的凉席上饮酒,外面待侍的侍者走进来报:陛下,沈大人来了。
沈大人沈老,是慕成珏前朝的老臣,亦是慕成珏少时的老师,自是事事皆为慕成珏考虑;而今虽亦是两鬓半百,可听说慕成珏烦忧,却还是拖着一副颤颤巍巍的病体,前来为慕成珏出谋划策。
慕成珏连忙上前,搀扶着沈老坐在软座上,见其气喘吁吁,忍不住担忧道:老师身体孱弱,还是在家安心修养,莫要忧心国事。
咳咳。沈老咳嗽几声,摆了摆手,示意慕成珏挨着自己坐下来,一双布满皱纹的手搭在慕成珏手背上拍了拍,睁开眯紧的缝眼,摇头道:老臣知道陛下心忧南王手下兵权过重之事,特来为陛下解忧。
那老师以为,朕当如何?沈老既来,慕成悦也来不及怠慢,开门见山,将自己的疑问合盘抛出。
南王背后有孙王郑氏三家扶持,有稳握丰安半数兵权,陛下如今万不能可动他,此次暗杀失败,便莫要再尝试,还需静待时机才是,陛下如今还是想办法壮大自己身后的沈刘杨氏三家,同时尽力拉拢将门之士,培养将才,待到时间成熟,再一步步替换南王手下军队掌权者,再一步步架空南王手下兵权。
老师说的,朕受教了。慕成珏俯下头,谦敬道。
陛下笼络将门并非易事,不若先从易出下手。沈老贴着拐杖轻咳几下,倚着拐杖深呼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如今在边陲之地的云安将军,与南王积怨已久,陛下当年将他发配边地也不过是逢场作戏,如今不如将他召回,重掌丰安另一半兵权,以此牵制南王。
可若是冒然回调,岂非惹人耳目?慕成珏迟疑道,沈老身子轻颤,气若游丝的低笑几声:古语有言,欲加其罪,何患无辞?当年南王欲加其罪,如今的陛下难道就不会欲加其功吗?
这慕成珏思虑片刻,双手相握,俯首叩谢:是,多谢老师赐教。
苍北荒漠
沈从,你跟着本将来这个地方也有七八年了,可曾想家?顾覆霖站在军营之后的沙丘之上,凝望着远处落日余晖下的军营。
的确想过,先前家中拖萧臣忠大人送信来,说是祖父的身体已大不如前了,嘱我有空回去看看。沈从迎着顾覆霖的话答道。
沈太师应该也对你思念颇深,明年春我回京述职,你便顺我一起回京,顺道回家看看吧。顾覆霖神叹一口气说道,低头粗暴的踹了踹脚下的泥沙:不知道,本将何时才能离了这个鬼地方。
许是快了吧。沈从道,夜色苍茫,天空上星零星碎点,映的着鲜有人烟的荒漠越发孤寂:那边已经传信来,希望将军早日收复建立军功,也好为回京做由头。
收复沙匪,谈何容易?顾覆霖嗤笑一声,他与沙匪积怨已久,沙匪又怎肯归顺,若是执意收复,恐免不了一场恶战,到时,他顾覆霖的手上不知又要沾多少活人鲜血。
第二十一章 京城篇静好
一年前,南王慕云怀巡查封地,在途中遇刺一事,已传的大江南北,人尽皆知;至于那刺客的来路,慕云怀也早已派人在暗中调查清楚;凌霄将刺客消息带回来的时候,是在一个满院荷香的夏夜,过堂风穿过木横吹拂而来,廊间紫藤花簌簌,花瓣随风飘落在荷塘中,泛起小小涟漪,在流水大的漩涡中打着转向远处流去。
那坐在亭中案牍边兢兢业业处理封地政务的南王,听完刺客的消息后,不由握紧了手中的竹简,亭边的流水落花勾起了他心中的伤怀情绪,他蹙眉许久,才低低仰叹一声:最是无情帝王家。
王爷是陛下的胞弟,却也耐不过陛下的猜忌。凌霄苦笑道,他抬头看向南王,那个曾经风华绝代,名动整个京都的风韵男子如今也垂垂老矣,失了年少的风华与不羁,沧桑到连说话都要默默的喘息一下,似要卸去满身卸不下的重担,又不得已重新背负起,站起来,缓慢说道:此事,不要告诉王妃和小王爷,本王怕他们也同本王一样每天虚晃度日,如履薄冰,本王自己的事,便由本王一人承担。
是。廊风拂过,静谧的荷塘,再无声音。
来年春季,顾将军与沙匪的战事算不上吃紧,有楚生瑛在军中照应,顾覆霖则带着几个侍从和两三队兵马前往京都述职;这是沧月国历朝的惯例,远在京外的官兵每三年便要回京一次,向皇帝禀告报近几年来的政务军绩。
只是今年不知怎的,顾覆霖总觉得与往年不同,直到自己的儿子兴致冲冲的捧来一包沙土和装着几颗漠阳花的锦囊,请求他带给慕千里,他才恍惚察觉出,那份不同似乎是那个叫慕千里的小孩带来的;说到底,他毕竟养了那孩子一场,心里多少有几分念想,此番归京,倒真生出几分想去瞅瞅那孩子的冲动,因而并不多想,便收下锦囊布包,应了自家儿子的请求。
顾拾白自然高兴的欢喜雀跃,那未曾让慕千里看到的漠阳花海也终于能让他看到了,虽然只是小小的几粒种子,可只要慕千里看到那花便想起他,他便也就知足了。想想,他们分开也快一年有余,不知道慕千里现下如何了?可有高过他去?一双眼底暗藏墨蓝色的眼睛有没有变得更清透明利?好希望,有朝一日,他能够归京去,再与那人回首相遇。
述职不过一上午的功夫,出了皇宫,顾覆霖便骑上马向南王府赶去;凭他和南王的关系,他进南王府实在是一件稀罕事,王府门口的侍从看着他翻身下马,都惊讶的看着他,带确认他确实是往王府门口走来,才匆匆迎上来道:云安将军怎么来了?
怎么?本将还不能来了?顾覆霖揣着粗矿的声音反问道,不等侍从回话,便拔腿往王府中走去,这南王府,倒像成了他自己家一般来去自如。
郑安洁正在院子里陪慕千里读《春秋繁露》,听到廊间传来的沉重脚步声回过头去,看清来了吓了一跳,从凳子上站起来斥道:云安将军也太无礼了些,怎能私闯王府?
那门口小厮磨磨唧唧,本将懒得同他们废话,况且你们这王府,我顾覆霖单刀直入也好几回了,没什么稀奇,今日来,也不是为了像之前几次,找你们夫妇寻仇,乃是我那个不争气的儿子思念你家的小孩,叫我送来东西来。顾覆霖口角生风,将自己的来意迅速说明,便拿起手中的锦囊布袋递给慕千里;慕千里的怀中彼时抱着一本《春秋繁露》,看着顾覆霖递来的一堆东西,先愣了愣,才反应过来,犹豫再三,低声问道:阿白他还好吗?
好!自是好的很!不好怎会拖我给你送这些东西。顾拾白将布袋锦囊塞到慕千里怀里,慕千里放下手中的书,将怀里的东西放到一旁的石桌上,缓缓打开;金褐色的流沙从布袋中倾泻出来;慕千里睫毛颤了颤,默了会儿,拿起旁边的蓝色锦囊打开,将几粒种子倒进手心,回头问道:这是什么?
漠阳花的种子。顾覆霖答道,慕千里的眼底划过一丝情动,将手心的种子默默握紧,俯首行礼:谢谢顾将军。
不谢!左右也是阿白的一片心意,虽不一定能种活,你也试试吧。说道,瞥了眼郑安洁,双手握拳道了句:打扰了,便风一般的转身离去。
慕千里握着手中的锦囊,风吃动着《春秋繁露》的书页哗哗作响,郑安洁瞅了瞅顾覆霖离去的背影,道了一句怪人,回头见自己的儿子呆站着,连书被风吹乱也不曾在意,忙替他收好书本数落道:行了,一些沙土种子罢了,有什么好看的,你还是抓紧时间看书吧,过几日,你父亲便要把你送到宋中书家的学堂读书,你可得好好准备了。
母妃,有玉瓷罐子吗?慕千里却像压根没听见自己母妃说话一般,自顾自的抬头问道,郑安洁愣了愣,反应过来,惊讶道:你不会真要种这花吧?她问这话原本也是惊讶之余的感喟,因而不需慕千里回答,便顺着他答道:花园的墙角下有两三个废弃的玉瓷罐子,你去找找吧。
谢谢母妃。慕千里高兴道,拿起桌上沉甸甸的沙土袋子,攥紧锦囊快步向花园跑去;那时正值春深,正午灼热的阳炙烤着大地,不多时,慕千里便出了满头大汗,直到他找到一个满意的瓷罐,才轻轻的笑着,伸手将额间的汗拭去。
却来不及多歇,急冲冲的冲到屋里,清洗净瓷罐上的污渍,才小心翼翼的将袋中的沙土倒进去,又挖了一个小坑,将手中捂得温热的种子种下,端来一杯水浇在上头,做完这些,便守在那瓷罐边开心的笑着,仿佛这是世间最快乐的事情;窗外疏影横斜,清浅的光透过半卷的珠帘照进来,慕千里望着窗边的花儿,一起都是岁月静好的模样。
第二十二章 京城篇春风
顾家军与沙匪的这一仗一打便是五年,时光辗转,当年那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柔弱孩童,也已长成风姿绰约的翩翩少年;灼热的阳光洒下炽热的光辉,照亮了整个流金铄彩的沙漠和那个踏马归来的少年;繁忙的马蹄扬起地上的尘沙,飞奔而来,停驻在军营前,马上的少年来不及勒紧马绳,便从马背上一跃而来,兴冲冲的往军营里跑去。
他一路飞跑到他父母的帐前,看到门口的父亲,便激动的冲上去,欣喜的问道:父亲,可是京都来信了?
如此急躁,成何体统?顾覆霖剑眉一竖,厉声训道,转身向前面一个穿着绛紫色华服的中年男子道:犬子年少冲动,祝大人莫怪。
呵呵,哪来的话。祝秀俭轻笑三声,随顾覆霖的话将他身后的这位少年细细的打量着,素布白衣,却丝毫掩不住少年身上的英气,狭长的眉似剑芒般,一双深褐色的眼睛透亮澄净,略显青雉的脸庞,五官精致瑞秀,只一眼,便让人毫不例外的想到话本中描述的少将军,风光霁月,皆不能及。
当真不亏是将门之后,祝秀俭在心里感叹一句,收回目光,重新落在顾覆霖的身上;数十年未见,那个当年刚勇无惧,心浮气燥的云安将军似乎也温沉不少,当真是岁月无情,催人渐渐老。
所谓故人重逢,阔别多年,自是有说不完的话,且言正事前总要用轻松的闲话润一润,方才显得不突兀;这会闲话续完,祝秀俭便将话题转移到正事上,从怀中抽中一卷黄布包裹的卷轴,顾覆霖见状,忙率着妻儿和一众将士跪下,迎接圣旨。
祝秀俭帮照着圣旨上的意思念道:云安将军此次收复沙匪有功,陛下圣心大悦,故宽恕云安将军当年不敬之罪,宣将军回京,重掌丰安西城三军。
是,臣代妻儿、众将士谢陛下隆恩。顾覆霖叩首谢道,祝秀俭将圣旨交付到顾覆霖手中:云安将军,起来接旨吧,你为陛下鞠躬尽瘁,镇守边关多年。陛下都看在眼里,望将军以后也莫要忘了陛下圣德。
臣,顾覆霖抱手握拳:没齿难忘。
祝秀俭此人乃是当今皇帝慕成珏的幼时伴读,慕成珏登基后,便封其大鸿胪寺卿,专事外交之事,他此番奉皇命出使潮姜国,路经边地,便顺带代行了宣旨一事。
叙旧半日,祝秀俭便率使者离去,顾拾白陪着顾覆霖目送着祝秀俭等人的马车消失在视线里,才露出方才的喜色,激动的问道:父亲,我们可是能回京了?
顾覆霖瞥了顾拾白一眼,见他如此欢愉,不忍败他的兴,便将话到嘴边的训斥咽了下去,点了点头道:是,你回去准备准备吧。
是!顾拾白一口答道,正要离去,又想到什么,转身折返回来问:父亲,我们如今回京,边地谁来镇守?
顾覆霖嗤笑一声,觉得自家的儿子简直是咸吃萝卜淡操心,拍了拍他的肩膀,宽慰道:这是陛下的事,不用你操心,快去收拾东西去吧。顾拾白闻言,便放下心,道了句是,便风风火火冲回到帐篷里,收拾东西去了。
其实,顾覆霖何尝不知,顾拾白这般高兴哪里是因为回京的缘故,他自出生便离了京都到了这片荒地,对京城绝无半点念想之意,他念想的,莫不是那个住在京城,名唤慕千里的人;这匆匆五年时光,也不知道那个叫慕千里的孩子长成什么样了。
知子莫若父,顾拾白被自己的父亲说了个正着,五年前,他和慕千里分别之后,便一直记挂着慕千里,心心念念的皆是回京,回京二字仿佛成了他的执念,在午夜梦深时,还会化作他口中的呓语,一遍一遍的讲出来。
他不知道慕千里对他来讲是怎样的存在,只知道他在荒芜的沙漠上寂寞了好久,慕千里便若乍放在他眼前的漠阳花,虽然短暂,却惊艳了整个春华。他时常会想念他,想他有没有种出漠阳花,有没有在照料漠阳花的同时想起他;或是坐在深深庭院里读书的时候,一片花叶落下来,惊扰了他的思绪,让他偶然记起他来;慕千里想他的时候会是什么表情?平静的还是欢喜的?抑或是笑着笑着便生起气来,像以前那般恨铁不成钢的骂他一句:傻子。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