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一点三口言(114)
穆凡尘笑笑,确实不重要了,又开玩笑说:怎么?知道了真相就不想去通风报信什么的吗?
有用吗?且先不论他出不出的了渊明,就算他把真相告诉了老师,然后呢?又能怎么办?还不是要选?真相已经不重要了,这是死局,已经出不去了。
穆凡尘看着黑衣人把闯城门的百姓收拾了一顿又扔回去,看着那个人喊着叫着因为不想死在疫病下绝望的撞墙自杀,问顾修谨说:你会怎么选?
顾修谨看着那些黑衣人淡漠的处理这个人的尸体,清理城墙上的血迹,又呼了一团白气:我自五岁启蒙跟着老师,学的都是大仁大义,格物,致知,意诚,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我打七岁起就定下的志向,我有手段有谋略,定能亲手创出一片清河海晏,这些都是老师教我的。可是现在,顾修谨有点怕了,他怕教他这一切的人,现在告诉他这一切都是错的。
纵使他知道,他知道这是阴谋,可是呢?那又怎样?老师若是真的放弃了渊明百姓本来就是对自己信念的背叛不是吗?皇上真是好计谋啊,就连顾修谨,都对沈书行的信任产生了裂缝。
穆凡尘问他说:那你打算怎么办?沈书行认罪,顾修谨肯定会被牵连,沈书行不认罪,顾修谨又将怎样面对他曾经最信任的人?不论何种结果,对顾修谨来说都不算好,或者说,沈书行的选择也决定了顾修谨的命运。
走着看呗。顾修谨心里一团乱麻,顾修谨心中从未如此矛盾,从来没这么想一个人死,也从来没这么想一个人生,要是能分开就好了,偏偏这生死矛盾想的都是同一个人:那你呢?你打算怎么办?顾修谨为了转移思绪,将话岔开了。
穆凡尘的身份作假,虽然嘴上说的是既往不咎,功过相抵,还可以给他个小官,可都是嘴上说的好听,圣旨都没下,就传得陵安满城风雨的,怎么看都不像是想要善了的样子,毕竟不是小事,穆凡尘失了小侯爷的身份,谁想对他做些什么,那就是轻而易举了。
堂堂皇上认错了自己的侄子?养了这么多年都没发现?简直就是匪夷所思。
穆小侯爷看着远处,眼中万千愁绪,最后笑笑说:我不也还是只能走着看呗。
等其他人都走了,只留下叶疏林和李博衍在大堂里,叶疏林才好意思问说:这牌子有什么寓意吗?叶疏林把牌子拿起来,仔细查看,小心摸索,发现金牌一面刻了一行字请把她送到御影司门口,待人送到,此金牌便是谢礼。金牌的另一面也有,叶疏林念完迷茫了:什么意思?
李博衍说:是这样的,当年鬼楼覆灭,皇上登基,等事情都解决完了,葫芦才跟着师父在陵安安顿下来,可是葫芦刚到陵安的时候不认路,师父就想让她自己熟悉熟悉陵安,可是她排生,不肯让别人跟着,师父那时候御影司刚刚建立忙得不得了,不能常常陪着她,就给她打了这块牌子,说是要是迷路了就给路人看,让人把她送回来。
拿要是有人起了歹心,拿了东西不做事呢?
那就把人打一顿,再给他看,就是小心点,不能把人打死打残了。
确实,叶疏林想想,怕是因为没人打得过葫芦,元满才这么放心的把人给放出去,还给这么大块金子明晃晃地放着,这个认路方式,还真是别具一格,可是:只认陵安吗?出了陵安怎么办?叶疏林问。
御影司成立之后,师父就没让葫芦在出过任务了,这几次,是没办法,师父这么么不回去,葫芦死活要来的,师父不在,没人拦得住她,就把人带来了,师父也说过,葫芦情况特殊,这辈子在陵安好好的度过余生就好了。
叶疏林明白了,元满让葫芦认路,是为了让葫芦更好的在陵安生活:你师父为她着想,她也愿意听话,挺好的。
好什么呀!李博衍开始揭短了:叫她认路,认个路给认皇宫里去了,她也是厉害,一根筋,看见不让进,直接飞进去,皇宫太大迷了路,逮到个太监按着脑袋给人看牌子,太监吓得魂飞魄散,被御林军追的满皇宫乱飞,还不忘扛上那个倒霉的太监。
最后的动静闹得太大,御影司本来是去抓刺客的,去了发现是她,把人接回来了,那时候师父不在陵安,说了葫芦又不听,长策都哭了,后来长策想办法把这事遮掩了过去,找人顶了包这才算完。
叶疏林听完看着李博衍,难怪他这个鬼德行,有样学样的啊,李博衍毫无察觉,还在说:后来她还觉得自己没认清路,又去了一次,长策吓得魂都没了,连夜找了个借口就进了宫,索性当晚没闹出什么动静,长策回来葫芦就已经在房里了,说是已经把路认全了,后来师父回来,长策抱着师父大腿足足哭了两个时辰,一直在诉苦,最后是师父让葫芦不能再进皇宫,她才听话消停了的。
叶疏林不是第一次听李博衍叽叽喳喳的讲他以前的事情,可是从没有一次像现在这样开心过,李博衍讲的声情并茂,眉飞色舞,将过往的一幕幕就这样放在叶疏林眼前,恍然间让叶疏林觉得,自己似乎参与过这些故事一样,忍不住开始期待起来,今后他们的故事,会有什么样的精彩?
惹了元满生气,元满会不会他们两个人一起打啊?
李博衍说了太多话,嗓子干的不行,没忍住咳了两声,一下子就把叶疏林给拉了回来,他突然想起来了他们现在的处境,想起来了他见寿伯的最后一面,想起他们还生着病,要是治不好,寿伯的结局就是他们的结局,他们没有以后。
叶疏林正色,问李博衍说:我问你,你知不知道?元满这么大的计划,李博衍是她的徒弟,真的一点都不知情吗?想想这几天,李博衍知道自己性命垂危,表现的也有点太淡然了,他真的这么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吗?
知道一部分。
李博衍的回答让叶疏林脸色不好看了,李博衍接着说:永州那边是有种子来信说谢知恩勾结番邦,师父到了永州,让长策和我去帮忙,结果让顾修谨钻了空子,让沈书行逃过了一劫。
金州我是顺着何不为这条线索查到了花婆婆身上,本来是想查沈书行的,结果牵扯出来苏凛,师父不让我们插手,原先是要我回陵安的,可是师父说你不服管教,就让我看着你。
后来嘛,师父让我回陵安,可是我想跟着你,就跟着你们来了渊明了,至于渊明的事情我是真不知道,我只知道渊明和沈书行有些关系。
所以,这几次都不是巧合?叶疏林这才明白,原来这一次次元满都是奔着沈书行去的:都是故意引我们过去的?
我听师父说过,沈书行要查,公主也要找,本来师父是准备一样样来的,可是这次就是那么巧,两件事就刚好撞在一起了,找公主要去的路上恰好就能扯上沈书行,连师父都说,巧得像是安排好的一样。只是师父说这句话的时候,神情有些怪异,李博衍说不上来,可总觉得师父好像发现了什么一样。
听李博衍说完,叶疏林心中猛的涌出来一个猜想,他在想,会不会这一次,他们除了入了皇上布的局,他们还进了另外一个局?
第131章 (37)洛潇潇和孟澄裕
那场雨过后,渊明越来越冷,没有下雪,只是起北风,北风混着湿气拼命瓜,穿着棉衣都觉得身上总有股子潮气,钻心窝子的冷,元满的那碗药一次就有一个时辰的作用,后来怕喝多了伤身。
渊明死在这场病痛里的人越来越多,就昨天把人救过来的时候,谷小少爷就看到拉了一车死人出去烧了,今天还不知道要死多少。
元满告诉他们说,因为贺终朝的所作所为,有些人已经不相信他们了,有些病人躲了起来,有些心坏的,用沾了自己血的刀砍伤了不少人,有些人甚至连伤口没有,他们把自己的血灌给别人喝,本来不传染的疫病,一下子多了不确定性。
他们没办法找出来没有患病的人了,整个渊明都被绝望和痛苦包裹。
比这更糟糕的是,顾修谨他们在渊明这边等结果等的心焦,结果其他消息没等来,却在第二天等来了孟澄裕。
这次孟澄裕的排场没有金州那次大,可是孟澄裕的出现就意味着元满的让权,整个渊明从昨天的元满说了算,变成了从今天开始,孟澄裕说的算。
孟澄裕的到来让众人始料未及,连元满都没有想到孟澄裕居然会出现在这里,先前她真的是连半点风声都没听到,不知怎的,元满这回称病避开了孟澄裕,并未来相见,他们在渊明待的日子久,孟澄裕顾忌疫病,没搞假模假式的弄虚以委蛇那一套,进了渊明就直接接手了渊明,连带着御影司的人一起差遣起来。
在城外安营扎寨,连渊明城都没有进去过,元满,穆凡尘这些没得病的也全被孟澄裕让人请去了外面的营帐里,叶疏林他们被留在了城内,研究救人办法的洛潇潇也被带了过去,和御影司带来的大夫一起找法子。
渊明附近城镇的药材全被弄了过来,据元满说,这是皇上让御影司做的,皇上要处置的人是沈书行,不是渊明百姓,是不可能人任由疫情蔓延发展的,只是渊明山高路远,消息传不到陵安那边。
穆凡尘心中不安,想去找元满商量一下接下该怎么办?可是到了元满的营帐却没找到人,出来的时候却看到了孟澄裕拉着洛潇潇往自己的营帐走,穆凡尘心里一慌,怕洛潇潇吃亏,想都没想就跟过去了,还好洛潇潇也算清醒,不愿意跟着孟澄裕进去,孟澄裕只好把她带到了偏僻处。
两人站好后,孟澄裕噙上笑意刚准备开口,就被洛潇潇抢了先:殿下找卑职不知有何吩咐?
孟澄裕一脸了然的去牵洛潇潇的手,洛潇潇往后一躲,一下子就把手从他手里抽了出来,孟澄裕手上一僵,却还是一脸宠溺的说:潇潇,你怎对我如此生分?你是不是怪我了?怪我没和你商量就过来了?我这不是担心你吗?渊明出了这么大的事,你在信中却未提及半句,真是叫我好生心疼啊。
事情杂乱,当然是捡要紧的说,再没有我对殿下的心意更要紧的事了。洛潇潇眼眸含情,嘴角浅笑:殿下不喜欢吗?
喜欢,自然是喜欢的。孟澄裕往前一步:小小不是大夫吗?又心善,在渊明这么久了,可有发现解法了?
说起这个洛潇潇就忍不住抽泣起来:潇潇无能,尚未发现治病良方,让殿下失望了。
美人落泪自是惹人怜爱,孟澄裕上前一步,把人拢进怀里安慰说:潇潇为的是百姓,岂会对不起我?我只是想让潇潇好好保重身体,千万不要累着自己才是。
多谢殿下关心。潇潇窝在孟澄裕怀里:为了殿下,我定会尽快寻得良方的。
接着两人还说了些腻腻歪歪的话,终于孟澄裕走了,洛潇潇看着人走了,一转身就皱眉擦脸,没走几步,抬头就看到穆凡尘一脸玩味的看着自己:潇潇,真是人不可貌相啊。以前看不出来嘛,好家伙,白担心了。
洛潇潇怎么也没想到会在这个地方遇上穆凡尘,看样子应该是全看到了,四周看了一下,幸亏这地方偏僻没什么人过来,索性把人拉近自己的营帐里去。
没想到啊。穆凡尘自顾自的坐下,任由着洛潇潇四处查看,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先前我们还担心你鬼迷心窍喜欢上孟澄裕,如今看来,倒是我们肤浅了,只是我好奇,潇潇你没事为何要和那个人扯上关系。
孟澄裕可不是什么好相与的人物,若是可以,穆凡尘这辈子都不想与他有什么接触,洛潇潇这种单纯心善,偏生要上赶着上去,这真是让穆凡尘十分不解,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孟澄裕有什么值得洛潇潇看上的地方,值得她这么费劲心思的去接近他,更何况,看刚才的样子,潇潇对孟澄裕应当是厌恶的才是。
洛潇潇说:因为我要杀了他。
哦,这就合理了,嗯?穆凡尘满目震惊的看着洛潇潇,她说什么?他没听错吧?杀人?洛潇潇?路潇潇要杀人?
治病救人,纯良温厚的洛潇潇居然要杀人?孟澄裕你是做了多伤天害理的事情啊?
他杀了我的家人,我是一定要杀了他的。
我是南疆人,孟澄裕当上太子前,奉先皇的命令镇压南疆,其实我们当时闹是因为那年南疆发了灾,不得已了才去冒犯大靖百姓的,孟澄裕带人来了没多久,我们当年南疆一带的部族已经尽数投降,答应永奉大靖。
可是当时死的人太多,就有部族头领提出说,要像大靖借粮食想好好渡过那个冬天,等把冬天挨过去了,一定会尽数奉还,可是孟澄裕觉得是我们的人在耍把戏,也怕皇上觉得他办事不利,不止拒绝了我们,还为了防止有人作乱,自己的功劳功亏一篑,就从没个部族里挑了几个人,当着他所有族人的面斩杀,以做警示。
他多聪明啊,知道斩草除根的道理,一杀就是一家人赶尽杀绝,我是因为被过继给了寨子里的一位老人才逃过了一劫。
多狠呐,杀鸡儆猴,让人不敢放肆,不流血亲,防止有人报复,孟澄裕手段之狠戾,又在穆凡尘心里上了一个台阶,他突然想到,当初孟澄裕还未得势之时,贺终朝和顾修谨参他的就是这件事,当时他只是知道,不知道其中缘由,现在亲历者就在眼前,穆凡尘只觉得孟澄裕当时被骂成那样还真是不冤,后面没事真是便宜他了。
也因为这件事,孟澄裕在当上太子之后,逼得贺终朝和顾修谨不得不离开陵安,另寻出路,说来唏嘘,贺终朝当年一身正气,能为了他国百姓鸣不平,与皇亲贵胄争对错,可如今.............只能叹一声可惜了了。
我进御影司就是为了一直往上走,有一天能见到孟澄裕报仇雪恨的。洛潇潇说的不算冷静,一双眼睛努力睁着,眨都没眨就有眼泪滚落下来,眼眶鼻头红了一圈,嘴角下撇,其实她不想哭的,这样看起来有些没用,可是一想到自己家人死在自己面前的样子,又怎么会不难过。
穆凡尘看着她哭,自己也难受,拿出帕子给她擦眼泪,话到嘴边,想要安慰,可是怎么安慰?节哀顺变这四个字太轻,又不是寿终正寝,心中总归遗憾少些,这惨遭毒手,意外之祸,怎么节哀?怎么顺变?四个字说出来自己都觉得硌嘴吗?
洛潇潇一吸鼻子,收住眼泪,可是声音还是忍不住裹进了哭腔,没办法,本来就不是那种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想到了伤心事还不能嚎两声,那可太憋屈了。
那你准备怎么做?穆凡尘思来想去,就这句话最合适,问一问她的打算,要是她愿意说,自己就听听,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帮上忙的地方,杀人是大事,更何况她想杀的还不是普通人,也不是希望她能得手,穆凡尘是希望,就算没办法得手,她也不要把自己搭进去了,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洛潇潇把自己小药包里面那个竹编的筒子拿出来说:我养的杀人蜂,本来是准备同归于尽的,可是我在御影司久了,就知道了一些事情,知道对于这种人来说,比起死,他更怕失去权力,要报仇,当然要对他最重要的东西下手,所以,这次在金州见到他,我就抓住了机会。
可是你就算进了他的后院,又能怎样?孟澄裕这种人,清醒又残忍,是不会被一两句耳边风左右自己的决定的,穆凡尘是真没想到洛潇潇居然真的有这打算?她是不是傻?
恋耽美
有用吗?且先不论他出不出的了渊明,就算他把真相告诉了老师,然后呢?又能怎么办?还不是要选?真相已经不重要了,这是死局,已经出不去了。
穆凡尘看着黑衣人把闯城门的百姓收拾了一顿又扔回去,看着那个人喊着叫着因为不想死在疫病下绝望的撞墙自杀,问顾修谨说:你会怎么选?
顾修谨看着那些黑衣人淡漠的处理这个人的尸体,清理城墙上的血迹,又呼了一团白气:我自五岁启蒙跟着老师,学的都是大仁大义,格物,致知,意诚,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我打七岁起就定下的志向,我有手段有谋略,定能亲手创出一片清河海晏,这些都是老师教我的。可是现在,顾修谨有点怕了,他怕教他这一切的人,现在告诉他这一切都是错的。
纵使他知道,他知道这是阴谋,可是呢?那又怎样?老师若是真的放弃了渊明百姓本来就是对自己信念的背叛不是吗?皇上真是好计谋啊,就连顾修谨,都对沈书行的信任产生了裂缝。
穆凡尘问他说:那你打算怎么办?沈书行认罪,顾修谨肯定会被牵连,沈书行不认罪,顾修谨又将怎样面对他曾经最信任的人?不论何种结果,对顾修谨来说都不算好,或者说,沈书行的选择也决定了顾修谨的命运。
走着看呗。顾修谨心里一团乱麻,顾修谨心中从未如此矛盾,从来没这么想一个人死,也从来没这么想一个人生,要是能分开就好了,偏偏这生死矛盾想的都是同一个人:那你呢?你打算怎么办?顾修谨为了转移思绪,将话岔开了。
穆凡尘的身份作假,虽然嘴上说的是既往不咎,功过相抵,还可以给他个小官,可都是嘴上说的好听,圣旨都没下,就传得陵安满城风雨的,怎么看都不像是想要善了的样子,毕竟不是小事,穆凡尘失了小侯爷的身份,谁想对他做些什么,那就是轻而易举了。
堂堂皇上认错了自己的侄子?养了这么多年都没发现?简直就是匪夷所思。
穆小侯爷看着远处,眼中万千愁绪,最后笑笑说:我不也还是只能走着看呗。
等其他人都走了,只留下叶疏林和李博衍在大堂里,叶疏林才好意思问说:这牌子有什么寓意吗?叶疏林把牌子拿起来,仔细查看,小心摸索,发现金牌一面刻了一行字请把她送到御影司门口,待人送到,此金牌便是谢礼。金牌的另一面也有,叶疏林念完迷茫了:什么意思?
李博衍说:是这样的,当年鬼楼覆灭,皇上登基,等事情都解决完了,葫芦才跟着师父在陵安安顿下来,可是葫芦刚到陵安的时候不认路,师父就想让她自己熟悉熟悉陵安,可是她排生,不肯让别人跟着,师父那时候御影司刚刚建立忙得不得了,不能常常陪着她,就给她打了这块牌子,说是要是迷路了就给路人看,让人把她送回来。
拿要是有人起了歹心,拿了东西不做事呢?
那就把人打一顿,再给他看,就是小心点,不能把人打死打残了。
确实,叶疏林想想,怕是因为没人打得过葫芦,元满才这么放心的把人给放出去,还给这么大块金子明晃晃地放着,这个认路方式,还真是别具一格,可是:只认陵安吗?出了陵安怎么办?叶疏林问。
御影司成立之后,师父就没让葫芦在出过任务了,这几次,是没办法,师父这么么不回去,葫芦死活要来的,师父不在,没人拦得住她,就把人带来了,师父也说过,葫芦情况特殊,这辈子在陵安好好的度过余生就好了。
叶疏林明白了,元满让葫芦认路,是为了让葫芦更好的在陵安生活:你师父为她着想,她也愿意听话,挺好的。
好什么呀!李博衍开始揭短了:叫她认路,认个路给认皇宫里去了,她也是厉害,一根筋,看见不让进,直接飞进去,皇宫太大迷了路,逮到个太监按着脑袋给人看牌子,太监吓得魂飞魄散,被御林军追的满皇宫乱飞,还不忘扛上那个倒霉的太监。
最后的动静闹得太大,御影司本来是去抓刺客的,去了发现是她,把人接回来了,那时候师父不在陵安,说了葫芦又不听,长策都哭了,后来长策想办法把这事遮掩了过去,找人顶了包这才算完。
叶疏林听完看着李博衍,难怪他这个鬼德行,有样学样的啊,李博衍毫无察觉,还在说:后来她还觉得自己没认清路,又去了一次,长策吓得魂都没了,连夜找了个借口就进了宫,索性当晚没闹出什么动静,长策回来葫芦就已经在房里了,说是已经把路认全了,后来师父回来,长策抱着师父大腿足足哭了两个时辰,一直在诉苦,最后是师父让葫芦不能再进皇宫,她才听话消停了的。
叶疏林不是第一次听李博衍叽叽喳喳的讲他以前的事情,可是从没有一次像现在这样开心过,李博衍讲的声情并茂,眉飞色舞,将过往的一幕幕就这样放在叶疏林眼前,恍然间让叶疏林觉得,自己似乎参与过这些故事一样,忍不住开始期待起来,今后他们的故事,会有什么样的精彩?
惹了元满生气,元满会不会他们两个人一起打啊?
李博衍说了太多话,嗓子干的不行,没忍住咳了两声,一下子就把叶疏林给拉了回来,他突然想起来了他们现在的处境,想起来了他见寿伯的最后一面,想起他们还生着病,要是治不好,寿伯的结局就是他们的结局,他们没有以后。
叶疏林正色,问李博衍说:我问你,你知不知道?元满这么大的计划,李博衍是她的徒弟,真的一点都不知情吗?想想这几天,李博衍知道自己性命垂危,表现的也有点太淡然了,他真的这么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吗?
知道一部分。
李博衍的回答让叶疏林脸色不好看了,李博衍接着说:永州那边是有种子来信说谢知恩勾结番邦,师父到了永州,让长策和我去帮忙,结果让顾修谨钻了空子,让沈书行逃过了一劫。
金州我是顺着何不为这条线索查到了花婆婆身上,本来是想查沈书行的,结果牵扯出来苏凛,师父不让我们插手,原先是要我回陵安的,可是师父说你不服管教,就让我看着你。
后来嘛,师父让我回陵安,可是我想跟着你,就跟着你们来了渊明了,至于渊明的事情我是真不知道,我只知道渊明和沈书行有些关系。
所以,这几次都不是巧合?叶疏林这才明白,原来这一次次元满都是奔着沈书行去的:都是故意引我们过去的?
我听师父说过,沈书行要查,公主也要找,本来师父是准备一样样来的,可是这次就是那么巧,两件事就刚好撞在一起了,找公主要去的路上恰好就能扯上沈书行,连师父都说,巧得像是安排好的一样。只是师父说这句话的时候,神情有些怪异,李博衍说不上来,可总觉得师父好像发现了什么一样。
听李博衍说完,叶疏林心中猛的涌出来一个猜想,他在想,会不会这一次,他们除了入了皇上布的局,他们还进了另外一个局?
第131章 (37)洛潇潇和孟澄裕
那场雨过后,渊明越来越冷,没有下雪,只是起北风,北风混着湿气拼命瓜,穿着棉衣都觉得身上总有股子潮气,钻心窝子的冷,元满的那碗药一次就有一个时辰的作用,后来怕喝多了伤身。
渊明死在这场病痛里的人越来越多,就昨天把人救过来的时候,谷小少爷就看到拉了一车死人出去烧了,今天还不知道要死多少。
元满告诉他们说,因为贺终朝的所作所为,有些人已经不相信他们了,有些病人躲了起来,有些心坏的,用沾了自己血的刀砍伤了不少人,有些人甚至连伤口没有,他们把自己的血灌给别人喝,本来不传染的疫病,一下子多了不确定性。
他们没办法找出来没有患病的人了,整个渊明都被绝望和痛苦包裹。
比这更糟糕的是,顾修谨他们在渊明这边等结果等的心焦,结果其他消息没等来,却在第二天等来了孟澄裕。
这次孟澄裕的排场没有金州那次大,可是孟澄裕的出现就意味着元满的让权,整个渊明从昨天的元满说了算,变成了从今天开始,孟澄裕说的算。
孟澄裕的到来让众人始料未及,连元满都没有想到孟澄裕居然会出现在这里,先前她真的是连半点风声都没听到,不知怎的,元满这回称病避开了孟澄裕,并未来相见,他们在渊明待的日子久,孟澄裕顾忌疫病,没搞假模假式的弄虚以委蛇那一套,进了渊明就直接接手了渊明,连带着御影司的人一起差遣起来。
在城外安营扎寨,连渊明城都没有进去过,元满,穆凡尘这些没得病的也全被孟澄裕让人请去了外面的营帐里,叶疏林他们被留在了城内,研究救人办法的洛潇潇也被带了过去,和御影司带来的大夫一起找法子。
渊明附近城镇的药材全被弄了过来,据元满说,这是皇上让御影司做的,皇上要处置的人是沈书行,不是渊明百姓,是不可能人任由疫情蔓延发展的,只是渊明山高路远,消息传不到陵安那边。
穆凡尘心中不安,想去找元满商量一下接下该怎么办?可是到了元满的营帐却没找到人,出来的时候却看到了孟澄裕拉着洛潇潇往自己的营帐走,穆凡尘心里一慌,怕洛潇潇吃亏,想都没想就跟过去了,还好洛潇潇也算清醒,不愿意跟着孟澄裕进去,孟澄裕只好把她带到了偏僻处。
两人站好后,孟澄裕噙上笑意刚准备开口,就被洛潇潇抢了先:殿下找卑职不知有何吩咐?
孟澄裕一脸了然的去牵洛潇潇的手,洛潇潇往后一躲,一下子就把手从他手里抽了出来,孟澄裕手上一僵,却还是一脸宠溺的说:潇潇,你怎对我如此生分?你是不是怪我了?怪我没和你商量就过来了?我这不是担心你吗?渊明出了这么大的事,你在信中却未提及半句,真是叫我好生心疼啊。
事情杂乱,当然是捡要紧的说,再没有我对殿下的心意更要紧的事了。洛潇潇眼眸含情,嘴角浅笑:殿下不喜欢吗?
喜欢,自然是喜欢的。孟澄裕往前一步:小小不是大夫吗?又心善,在渊明这么久了,可有发现解法了?
说起这个洛潇潇就忍不住抽泣起来:潇潇无能,尚未发现治病良方,让殿下失望了。
美人落泪自是惹人怜爱,孟澄裕上前一步,把人拢进怀里安慰说:潇潇为的是百姓,岂会对不起我?我只是想让潇潇好好保重身体,千万不要累着自己才是。
多谢殿下关心。潇潇窝在孟澄裕怀里:为了殿下,我定会尽快寻得良方的。
接着两人还说了些腻腻歪歪的话,终于孟澄裕走了,洛潇潇看着人走了,一转身就皱眉擦脸,没走几步,抬头就看到穆凡尘一脸玩味的看着自己:潇潇,真是人不可貌相啊。以前看不出来嘛,好家伙,白担心了。
洛潇潇怎么也没想到会在这个地方遇上穆凡尘,看样子应该是全看到了,四周看了一下,幸亏这地方偏僻没什么人过来,索性把人拉近自己的营帐里去。
没想到啊。穆凡尘自顾自的坐下,任由着洛潇潇四处查看,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先前我们还担心你鬼迷心窍喜欢上孟澄裕,如今看来,倒是我们肤浅了,只是我好奇,潇潇你没事为何要和那个人扯上关系。
孟澄裕可不是什么好相与的人物,若是可以,穆凡尘这辈子都不想与他有什么接触,洛潇潇这种单纯心善,偏生要上赶着上去,这真是让穆凡尘十分不解,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孟澄裕有什么值得洛潇潇看上的地方,值得她这么费劲心思的去接近他,更何况,看刚才的样子,潇潇对孟澄裕应当是厌恶的才是。
洛潇潇说:因为我要杀了他。
哦,这就合理了,嗯?穆凡尘满目震惊的看着洛潇潇,她说什么?他没听错吧?杀人?洛潇潇?路潇潇要杀人?
治病救人,纯良温厚的洛潇潇居然要杀人?孟澄裕你是做了多伤天害理的事情啊?
他杀了我的家人,我是一定要杀了他的。
我是南疆人,孟澄裕当上太子前,奉先皇的命令镇压南疆,其实我们当时闹是因为那年南疆发了灾,不得已了才去冒犯大靖百姓的,孟澄裕带人来了没多久,我们当年南疆一带的部族已经尽数投降,答应永奉大靖。
可是当时死的人太多,就有部族头领提出说,要像大靖借粮食想好好渡过那个冬天,等把冬天挨过去了,一定会尽数奉还,可是孟澄裕觉得是我们的人在耍把戏,也怕皇上觉得他办事不利,不止拒绝了我们,还为了防止有人作乱,自己的功劳功亏一篑,就从没个部族里挑了几个人,当着他所有族人的面斩杀,以做警示。
他多聪明啊,知道斩草除根的道理,一杀就是一家人赶尽杀绝,我是因为被过继给了寨子里的一位老人才逃过了一劫。
多狠呐,杀鸡儆猴,让人不敢放肆,不流血亲,防止有人报复,孟澄裕手段之狠戾,又在穆凡尘心里上了一个台阶,他突然想到,当初孟澄裕还未得势之时,贺终朝和顾修谨参他的就是这件事,当时他只是知道,不知道其中缘由,现在亲历者就在眼前,穆凡尘只觉得孟澄裕当时被骂成那样还真是不冤,后面没事真是便宜他了。
也因为这件事,孟澄裕在当上太子之后,逼得贺终朝和顾修谨不得不离开陵安,另寻出路,说来唏嘘,贺终朝当年一身正气,能为了他国百姓鸣不平,与皇亲贵胄争对错,可如今.............只能叹一声可惜了了。
我进御影司就是为了一直往上走,有一天能见到孟澄裕报仇雪恨的。洛潇潇说的不算冷静,一双眼睛努力睁着,眨都没眨就有眼泪滚落下来,眼眶鼻头红了一圈,嘴角下撇,其实她不想哭的,这样看起来有些没用,可是一想到自己家人死在自己面前的样子,又怎么会不难过。
穆凡尘看着她哭,自己也难受,拿出帕子给她擦眼泪,话到嘴边,想要安慰,可是怎么安慰?节哀顺变这四个字太轻,又不是寿终正寝,心中总归遗憾少些,这惨遭毒手,意外之祸,怎么节哀?怎么顺变?四个字说出来自己都觉得硌嘴吗?
洛潇潇一吸鼻子,收住眼泪,可是声音还是忍不住裹进了哭腔,没办法,本来就不是那种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想到了伤心事还不能嚎两声,那可太憋屈了。
那你准备怎么做?穆凡尘思来想去,就这句话最合适,问一问她的打算,要是她愿意说,自己就听听,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帮上忙的地方,杀人是大事,更何况她想杀的还不是普通人,也不是希望她能得手,穆凡尘是希望,就算没办法得手,她也不要把自己搭进去了,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洛潇潇把自己小药包里面那个竹编的筒子拿出来说:我养的杀人蜂,本来是准备同归于尽的,可是我在御影司久了,就知道了一些事情,知道对于这种人来说,比起死,他更怕失去权力,要报仇,当然要对他最重要的东西下手,所以,这次在金州见到他,我就抓住了机会。
可是你就算进了他的后院,又能怎样?孟澄裕这种人,清醒又残忍,是不会被一两句耳边风左右自己的决定的,穆凡尘是真没想到洛潇潇居然真的有这打算?她是不是傻?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