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吉时已到 > 吉时已到
错误举报

吉时已到全文(158)

    余下的话,不必明说了。
    若说从未有过此等念头,便太过虚伪了。萧牧坦言道:想过,且不止一次。
    青年微垂眸,看向小几上的那盏绣着墨竹图的纱灯:只是每每夜中登高望及四下灯火,念及幼时在父亲面前所立誓言,便又动摇了。如此反反复复之下,时常不知究竟何为对,何为错。
    直到后来,我遇到了一个人。话及此处,青年眉宇间肉眼可见顷刻变得从容且明朗了:见她所为,听她所言,便答案渐明,从此不再被困守其内了。
    姜正辅听得眼眶愈红,眼底却满是欣慰:世叔猜测过,你或还在人世,常会担心你为仇恨蒙眼,失了本心。报仇无错,你做什么,也都不为错,但你自幼心志坚正,心怀苍生公义,这些本心不可能被全然抹灭,两相煎熬之下,我恐你就此被磨碎
    姜正辅声音已是微哑:你能于此间守住本心,寻得平衡之道,世叔当真感到万分庆幸。此乃你我之幸,亦是天下之大幸。
    他看着面前挺拔磊落的青年,面上带笑,泪水却已湿了眼角:若云朝知晓你回来了还不知要高兴成何种模样。
    云朝被害枉死,我定会为他讨回这份公道
    不。姜正辅缓声道:此事该由我这个做父亲的去做。
    他看向萧牧:还有当年时大哥之事敬之,你如今是否也已知晓真凶何人了?
    萧牧微抿直了嘴角:是,往事已悉数明朗。
    四下安静了片刻,姜正辅哑声问:当年之事,我虽非知情者,但袖手旁观亦是事实敬之,你可怪我吗?
    从前恨过,怪过。萧牧就像个寻常晚辈那般坦诚地道:我曾想,纵只是袖手旁观亦为帮凶。但一路走到今日,此时已明白了世叔之身不由己且当年之事,君心已定,谁也无法更改。
    君心已定姜正辅的眼神有些遥远:当年在天牢之中,你父亲,也曾对我说过这四个字。
    当日,前去舒国公府拿人,乃我自荐。他回忆着那一日皇帝勃然大怒的模样,道:事出突然,此前我并未得到丝毫风声,圣人召我等入宫相议,态度无可转圜于是我自荐前往查办此事,出宫之际命人传信给云朝,让他务必将你拖住以换取些许生机可能。
    萧牧闻言,不由想到那日在临水而建的酒楼内,好友拉着他投壶,如何也不肯放他归家的画面
    原来竟是如此。
    我彼时想,此事由我来经手查办,总好过交到旁人或时家政敌手中。姜正辅将往日一切言明:而圣人因此,对我亦存下了考验之心,一直在暗中紧盯着我的一举一动。那晚我于天牢内见了时大哥最后一面,他反倒劝说于我,勿要再插手此事
    回忆到此处,姜正辅露出一丝苦涩笑意:我那时便知道,兄长那些话,是为了让我的良心好过一些。
    他强压下翻腾的泪,看向萧牧:你可会觉得,世叔此时与你说这些已难辨真假之言,是在为自己开脱吗?
    不。萧牧道:我信父亲
    那是父亲会做出的事,说出的话。
    他看向面前发鬓苍白,面上有着淤青与血迹,眼底写满了愧疚的姜氏家主,道:如今也信世叔。
    青年起身,朝姜正辅抬手施礼:敬之多谢世叔当年暗中相护之恩。
    姜正辅缓缓起身,颤颤伸手相扶,眼眶中的泪终还是落了下来。
    有些话,只需一句,便是莫大救赎。
    他不需要这句谢,但需要这份发自内心的谅解以作自我救赎。
    萧牧扶着他缓缓坐了回去。
    许久,姜正辅复才得以平复心绪,道:我早该想到是李蔚了,她自幼性情张扬炽烈,本就非那肯安于深宅的笼中鸟池中物,这些年来如此模样,我早该察觉到异样的。
    只是她先是失了驸马,之后又遇你家中遭难,老师之死讯忽然传入京中,打击接连而至,她就此一病不起,演得入木三分我实也被她彻底蒙骗了。姜正辅缓缓吸气,平复着气息:如今回头细思,实觉可怖。
    这些年来,我也未曾怀疑过她半分。萧牧眼眸半垂:便是近日晨时醒来,也常有一瞬恍惚,只觉身在梦中,如何也无法将其同那满手血腥者融为一人。
    他自认早就练就了辨别并接受人心变幻虚实的本领,可此一事,仍让他久久无法接受。
    正因此,愈可见对方这些年来,藏得究竟有多么一丝不漏,演得温慈模样究竟又有多么深入人心。
    他尚且如此
    阿衡又当是何心境?
    世间最残忍的屠戮,也莫过于此了。
    莫非你与李蔚这些年来一直有着往来?姜正辅听出了关键所在。
    是,当年我离京后
    纱灯内的火烛轻轻跳动着。
    萧牧将一切前因后果言明,包括晏泯的经历此时也一并说明了。
    姜正辅听得脊背发寒:一个是手握卢龙军的镇边节使,一个是她暗中扶持起来的大盛第一商号家主,皆将她视作恩人至亲她想做些什么,实在是易如反掌。
    他看向面前的青年,心惊之下只觉庆幸:幸而你足够清醒坚守,不曾为她所误,若不然此时这天下江山,还不知是何残破光景。
    而后定神深思道:照当下来看,她必不可能只将筹码压在你二人身上
    萧牧道:大行皇帝之死,实为被人毒害。
    姜正辅蓦地抬眼:圣人也是为她所害?!
    而问罢,便觉多余了。
    所以大行皇帝身边,东宫之内,处处皆有她的眼线内应。萧牧道:这些年来,她从未停下过布局。从大行皇帝驾崩起,即是她现身收局之日了。
    如此说来,朝堂之上必也有她的人了,咳咳咳咳姜正辅目色沉沉,心绪牵动之下剧咳了一阵,好一会儿才得以继续说道:想必,用不了多久,操持丧仪即要顺理成章地变成过目国事了!
    所以世叔必要保重,她今晚急于下此杀手,恰可见世叔之紧要。萧牧看着那形容虚弱之人,道:大盛朝堂,如今需要世叔来守。
    大盛更需要你。一阵咳后,姜正辅语气愈发无力了:她的阴谋,如今既已浮出水面,想必为清扫前路,亦会对你下杀手,你定要多加留意,顾好自身
    世叔放心,敬之明白。
    还有一事姜正辅望着面前的青年,虚弱地开口。
    萧牧正色以待之:世叔请讲
    你方才言及得遇一人,使你不再困守煎熬,那人是男子还是女子?
    萧牧:?
    但见那位世叔眼底隐有期待之色,他遂答道:自是女子。
    我猜也是。姜正辅放心地笑了笑:那便是有心上人了?
    萧牧也难得露出一丝笑意:是。
    是北地哪一家的女郎?姜正辅笑着问。
    是京师女郎。青年眉眼与语气皆无比柔和:吉家二娘子,名唤衡玉。
    竟是老师家中的吉家二娘子?姜正辅微吃一惊,旋即笑得更开怀了:好啊,好甚好。
    看着面前青年眼底含笑的模样,姜正辅苍老沉暗的眼底也现出了一丝希冀神采:待诸事落定后,我与你二人做媒,替你将这桩亲事操持得圆圆满满。
    他已无子女,面前这失而复得的孩子,便是他的孩子了。
    萧牧笑着点头:如此世叔更要保重身子了,不久前侄儿刚得罪了她,只恐自己不争气,一年两年尚哄不得她消气松口下嫁。
    你好端端地,得罪人家一个小娘子作何?姜正辅笑道:无妨,待得来日,世叔与你一同前往吉家登门致歉,或看在我这张老脸的份儿上,未来亲家能心软替你减上个一年半载之刑。
    萧牧先道了谢:那到时便有劳世叔了。
    二人笑谈,灯火可亲。
    次日,姜正辅遇刺险些丧命的消息,在朝堂之上传开,惹得人心惶惶。
    偏是此时,又有一则军报传入京中
    突厥异动,正大肆集结兵力!
    这我当时便说,那伽阙杀不得!偏那萧节使毫无忌惮,竟入宫亲自将其手刃!突厥那般蛮人,岂能忍得下这口气?
    南境本就未平,如今突厥又有异动,这下可如何是好?
    令公病重又遇刺袭谁人又能决断此事?
    不如去请示长公主殿下?长公主早年曾数次迎战突厥,在此之上定有见解!
    面对这个提议,有官员面露迟疑之色。
    据闻长公主住进了甘露殿,此事是真是假?
    是有此事说是为了方便与礼部官员议事。
    可这于制不合!甘露殿乃帝王居所!不行,我要去御史台说明此事!
    有官员往御史台而去,亦有数名官员仍去了甘露殿,向永阳长公主请示突厥集兵之事。
    也有官员私下交谈罢,出宫暗下去了定北侯府拜访萧牧。
    甘露殿内,永阳长公主听着各处的动向,边弯身修剪着一株松景。
    那些去往御史台的官员名单,皆在此了。刘潜将一折名单递上。
    放那里吧。永阳长公主漫不经心地道:先随他们去吧,必然要有这些聒噪之辞的,往后只会多,不会少的。
    是,殿下大量。
    先退下吧,待会儿本宫还要与诸位大人商议应敌突厥之策。
    刘潜遂应声退下。
    敬之那孩子永阳长公主剪去一截松枝,叹气道:本宫杀人,他救人真是让人头疼。
    其蓁垂着眼睛,静静听着。
    长公主将缠着红绳的剪刀放下,直起了身来,随口说道:算算日子,头七都过了,倒也该给昶儿之事一个交代了。
    翌日。
    一队卫军,闯入了湘王府中。
    你们要作何?
    湘王刺杀储君一事已证据确凿!来人,将其拿下,押至大理寺天牢!
    什么证据确凿?我没有杀阿兄!湘王惊惶不已:我要见永阳姑母!
    为首之人举起手中诏书:此诏便是永阳长公主殿下与诸位大人所拟,长公主有言,湘王谋害兄长,有悖纲常,罔顾手足之情,实在使她寒心,故交由三司依律处置,不再过问此事。
    第245章 热门选手萧景时(求月票)
    什么?湘王整个人僵在原地:竟连姑母也不肯信我了吗
    带走!
    湘王被定罪的消息,旋即在京中传开。
    不可能绝不会是四王叔!
    吉家内宅单独收拾出来的一座小院内,小小的女孩子得知此事,半点也不肯信湘王有罪。
    郡主稍安前来安抚女孩子的宁玉轻声说道:郡主放心,一切都会慢慢得到解决的。
    嘉仪郡主动作有些迟缓地坐回小几边,喃喃道:会吗
    在她暗中住到吉家之前,老师便已与她明言了对永阳姑婆的怀疑
    外面发生的种种,老师也不曾捂过她的耳朵
    可当下如此局面,一切当真还能重新恢复平定吗?
    会的。宁玉声音温柔坚定:阿衡说了会,我便相信。
    已红了眼睛的嘉仪郡主,看着宁玉,慢慢地点了下头:我也信老师。
    湘王被定罪当日,即是太子入殡之日。
    大敛之后七日而殡,为天子之仪。
    此前,礼部与中书省就太子葬仪辩议过一番,最终是永阳长公主出面主张,谓曰太子虽尚未登基,但诸处已造册、登基事宜皆已完备,且其生前仁明,行事从无过错,当得起以天子之仪葬之。
    此言出,大臣间上演了一番并算不上太过激烈的反驳
    太子生前行事令人敬服,自大行皇帝驾崩之日起,便已是百官眼中的新帝了
    且又是遭欲图篡位者谋害而亡,难免使人痛惜。
    如此种种思量之下,总归也渐渐不再有人非得出头较这无谓之劲,葬仪规制,遂就此落定了。
    是以,入殡停留之处,便与大行皇帝一般,同样也在太极殿内。
    这一日,宗亲大臣皆至太极殿为太子悼行。
    其蓁扶着永阳长公主立在前列,一片静哀中,忽听有内侍行礼之声响起:姜令公
    令公?!
    大臣们闻声纷纷侧首望去,果见那许久不曾出现在人前、才遭了一场刺杀的中书令走进了殿内。
    百官纷纷抬手行礼。
    令公
    久不见令公,不知令公之疾可有好转?
    姜正辅于朝中位居高位多年,心腹门生众多,围绕在其周身的士族势力更是根深蒂固,绝非短短时日即可分崩瓦解的。
    而他此时出现在此处,无疑是给了摇摆不安之人一记定心丸。
    看着眼前一幕,永阳长公主语气恭敬关切:日前听闻令公遇袭,甚是不安,今日见令公无恙,总算放心了些。如今朝堂之上诸事无主,正是需要令公支撑局面之际。
    姜正辅面色冷肃,朝她无声抬手,并无半字。
    众臣也早习惯了他这幅谁都看不上的模样,此时心中各有思量。
    旋即,又有一人被内监引进了殿中。
    看清来人,百官暗暗交换着眼神。
    萧牧入内,于太子灵柩前行礼。
    看着那道挺拔的青年身影,众官员不觉噤声,殿内一时落针可闻。
    须知这位如今可是当下公认最热门的造反种子选手
    百官乃至民间百姓就浅谈时下最有可能造反的那些人而私下探讨时,此人的胜出率甚至远超宗室皇亲!
    在造反一事之上的国民认可度,委实是被定北侯拿捏住了。
    突厥召集兵力之事传至京中,昨日尚有御史愤慨难当,欲要弹劾定北侯以私刑杀伽阙之事,却被一干同僚死命拉住了都这样了,还敢弹劾呢!就不怕彻底触发那俩关键字?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