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节
绮罗香 作者:蒜苗炒肉
第3节
倒像还是个小孩子,不顾旁人的神色,衣袂带风,飘然若仙,径直走到屋前推开房门,欢欢喜喜地叫了一声:“流景……”
秋红在后,一眼便望见屋里空空如也,病榻上早换了被褥,铺叠地齐齐整整,一点旧时痕迹也无。
秋红原是不相干的旁人,却也觉得心上一空,不由怯怯望向公主——红袖与这突然过分的安静以及众人的惶惑之中觉察出了异样,白绷布下露出一截小巧白皙的下巴微微扬着,一个倔强而孤傲的弧度,脖颈间青筋毕现,薄唇微启,语调却还是温柔,她依旧叫:“流景!”
无人应答,小屋里空旷,余音不散。侍女小婢尽皆跪下去,秋红都觉得心里酸楚,好端端一个人,怎会不见了呢?
她预防着公主的雷霆之怒,却只见公主双膝一弯,几要跌在地上。
她眼尖手快扶住了公主,还未来得及安慰,便见公主那镇定平和的脸上,白纱绷布下两行血迹顺着脸颊蜿蜒而下。
秋红惊慌失措,急忙唤人,公主却及其镇定,就近坐了,只问余人:“流景死了?”
“……”
“那定是有人包藏祸心加害与她……”
“公主冤枉,是她自己偷跑的!”
公主闻言倒是笑了,殷殷血迹映衬着这一抹冷笑,秋红便觉,这个公主与瑄皇帝多有相像,狠起来手段定不会少。
“是……是……确实是她自己偷跑,奴婢发现时人已不在了……真是神不知鬼不觉……”
公主却不再问了,直将在这屋子走动的一众人等全部捆了,着秋红去请瑄皇帝。
法不责众,秋红以为这就是打一顿板子赶出去就能了断的事,请瑄皇帝过来,定是要他派人找寻那人下场,去时尚欢欢喜喜。
不料公主一怒,竟是流血漂橹。她提剑直逼皇帝追问缘由,亲手斩杀了那受命闲话的两人,凡有牵涉者各眇一目,逐出府门。
残酷严苛,雷霆手段,众人震惊,唯有她本人,不见伤痛,不见悲戚,甚而不见余怒,甚而沐浴更衣洗去血迹,与瑄皇帝同进晚膳。
饭罢尚早,她与瑄皇帝平平谈过几句,才回房休息。秋红伺候妥帖,倚在门口仔细听着里间的动静,生怕公主心有所愤迁怒与她。却不想一夜无事,她反倒靠在门边睡得踏实。
天亮时她进去伺候,却见公主依旧安卧,要叫醒时却无动静,她凑得近些,才看见公主脸上那绷布已被血泪浸透,斑斑点点尽是殷红,而公主,却是怎么也叫不醒的。
府中上下极尽慌乱,延医请药,却是药石无效。她守在榻边伺候时,才明白原来心伤竟是如此,隐秘而惨重。
哀哀啼哭者,不过小痛而已。
秋红想到此处,不觉心惊。那次公主便是这样无声无息睡着之后昏迷了许多时候,这次又是得了那人消息,又是这般安然睡去,会不会再出意外?
她也顾不得脚步声声会惊醒了公主,只是急急奔到军帐门口,一把掀开帐门,却在月光地里看见榻上一个影影绰绰的身影,披衣而起,端正坐着。
作者有话要说: 是的,更新了,回来了~
改错别字,来姨妈肚子疼得想跪。要不来个评论安慰下……
哎,我自说自话……
☆、似此星辰
秋红惶恐,悄声细语:“尚是夜半,公主怎么起来了?”
宁慧隐在阴影里,看不出她的脸色,但那语气却是平平:“你忙碌这些时辰,只怕早饭也已备下了,我再睡下去,饭菜都要凉了。”
“这……”秋红脸上微红:“奴婢笨手笨脚吵醒了公主。”
宁慧不置可否,只从怀中取出一张布帛,仔细打开,就着月光细细查看,她目光幽幽,轻轻叹息一声,指腹轻轻滑过布帛,“世事如梦里温柔才好。”
秋红眼梢眉角瞥见,布帛上端端画着一位妙龄的少女,娥眉微蹙,略带愁容,薄嗔轻怒也掩不住清丽姿色。
秋红看得心头疑窦丛生,下意识问道:“这……这是?”
宁慧轻轻一笑,“这是我求魏姑姑画的。”她端着画像温柔看着:“魏姑姑曾在府里见过流景,又善丹青,你瞧这画,栩栩如生,神情姿态都是鲜活。”
秋红心里疑念纷呈,小小脑袋里已转过念头许多,最终却还是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她重重磕过一个头,“奴婢自知今晚之事若是奴婢多说一个字,那是自求死路,只是奴婢眼见公主为这事日日煎熬,实在不能装聋作哑。”
宁慧不顾地上的小环已经声音哽咽,只是极冷静的坐在榻边,她眼中那浓密的温柔已然不见,只剩寒潭深水般的幽静,“你倒说说看。”
秋红听着这平静淡漠的声音,心里惶惑渐渐平静,她年纪虽小,如今却也算是跟着公主的老人了,她知道这位面冷心硬的公主一旦平静起来,杀人取心也是敢做,怕是怕不来了。
“这画……是魏姑姑欺公主当时有眼疾,画来诓公主的。”
“她竟不长这样么?”宁慧虽是平静,手里的布帛却落在了地上,“魏姑姑可是哥哥派给我的。”
秋红拾起那布帛,泪眼里看那布帛上的女子,乍看竟与流景有三两分相似,但却又是极不一样的两个人。
“流景姐姐……她额头发髻比这画上窄些,眉是弯弯月眉,眼睛没有这样大,她嘴唇薄些,下颌尖尖,脸庞瘦削。”
秋红细细回忆,“那时她有伤在身,更加消瘦。对了,她脸颊上有烧伤,三枚铜钱大小,在这边。”说着在自己脸上一指。
宁慧淡淡一笑,“那么,”她摘下头上发钗,在榻边用力一敲,碧玉发簪断为两截,竟是中空,她从中取出小小一截布帛,递给秋红,“她是这样吧?”
细绢布上是一副小像,女子的乌发简单束起,干净利落,正托腮凝思,明眸中一抹愁云,英气里有几分柔弱,背后背着的大刀只露出一截把手,像是守候着主人的忠仆。
“这……”这是流景无疑,只是没有她见到的流景那样的瘦削,“真是好看。”秋红含泪赞一句,“她容颜未毁时真是好看。”
“陈年旧画罢了。”宁慧莞尔一笑,柔情顿现,“旧时在王府,大婚前夕,她就在院外回廊下坐着。”
宁慧微有些出神。她大婚时正值隆冬,夜空又晴又冷,星辰又亮又远,院子里犹如白昼。
那日夜里她贴身的丫头伴着一众姑姑在屋里忙碌,晚风尽忠,在屋外守着,唯独不见流景。
宁慧身边的丫头原本叫秋歌秋雅,她随口一提,只说叫毛毛翠翠,她们笑说,“郡主,那个闷葫芦正在外面发呆呢!”
她想得出流景出神的样子,只是拿不准她出神的原因。
是要在她和珪园之间做个抉择么?她出嫁出逃,珪园应要做手脚来陷王府与不忠不义之地,这个抉择该是好做不好做?
宁慧不敢赌。届时她又要作何抉择?
宁慧想来想去,还是应该放她一条生路。从此各归各路,便如路人。
她命晚风暗自描绘她模样,将其藏在簪中,是怀着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动机的。只是不想今日竟派上了用场。
大致连流景都不知道,她那费心费力的乔装易容,早被她窥破。谁又能知道,她宁慧,竟也知道流景真面目。
宁慧伸手扶起秋红,“明日早起就去禀告圣上,说我病重,请他来议事。”
“是。”
“明日许魏姑姑白银百两。”
“是。”
“出去走走。”
“这……”秋红为难,“后半夜也有些凉了。”
宁慧微笑,“睡着睡着病了,岂不叫人起疑。”她披衣而立,“点起灯火来,天亮再熄。”
宁慧面上平静,心情却是大好。她是幼年丧母,在王府虽得老王爷宠爱,也得世子宁荼庇佑,但侯门深宅,多少阴险肮脏的伎俩是男人们所不能想象的。
宁慧如履薄冰步步谨慎才走到这一日,与人心诡诈见识太多,身边的人,她敢信的,能信的,相信的,实在寥寥。
秋红她也是怀疑的,不料一试之下这个小丫头竟坚定如此。
魏姑姑却是轻妄了。纵使流景跟在她身边时她有眼疾,但那人身姿相貌,毛发肌肤,她俱镂刻心间,怎能不识!
帐外夜空晴朗,只有薄云几缕,月亮渐渐隐没,繁星无数,微风送来树木清香,凉意轻轻。
秋红扶着她,“幸而公主早早就预备下了画像”又极艳羡,“不知是谁技艺绝伦,画得这样好。”
“晚风。他擅长这些。毛毛翠翠绣花的样子,也有他画的。流景对此很是不屑。”
秋红微微一怔,随即笑了,“竟然是他!”
宁慧驻足,抬眸望着天际,“晚风幼时坎坷,跟着师傅为人画像为生。”她叹一句,“总好过流景。千离院那地方,不过人间地狱。”
秋红跟着,幽幽念一声,“公主……”欲言又止。
“我早已知晓,何须避讳!”
秋红深深叹息,“可怜流景姐姐,竟不知公主心胸,以为公主不容她,竟落得流落天涯的境地。”
宁慧冷冷一笑,“心胸”二字真是可笑。她惯无心胸,不过因这人是流景,她不愿辱她,更不舍得杀她。
即使明知这人是祸害变数,但竟也束手无策,算来算去,也只能用上“心胸”二字,将她放了,也好博个名声。
养虎为患,放虎归山?那又怎样!
她放走的也是一只家养的老虎。
作者有话要说: 虽然是自己写来玩的,但其实我还是蛮在乎评论点击的≈gt_≈lt
☆、采采卷耳
秋日已至,树叶红黄相间,萧萧而下,城郊田垄里人头攒动,正忙着收割,一篇欢声笑语,与流景初来这里时的荒凉已不可同日而语。
天将黑时家家炊烟阵阵,飘来麦香玉米香。
旧年光景不好,家无存粮,新收的麦子便迫不及待烤来吃。
这也有赖薄言保护,上次他重创凉人,莫说百姓,府衙上下大小官员也对他多有敬佩,屡次延请他入职为官为将。
薄言固执,直言如今新朝旧朝两虎相争,他谁也不想相帮,只守着身边百姓安宁便可。
秋收之际,又是薄言带人帮着众人割麦拔豆。
春夏之际凉人之患严重,庄稼未曾好好营务,秋收时麦粒豆籽大多落在地里,拾起来极是费劲,薄言倾力相帮,连自家女儿都上了地。
可怜白白净净的卷耳,三五日晒下来黑黑瘦瘦,旧日娇养的痕迹半点也不见了。
流景自然不能幸免。她在薄言手下还是一名姓丁的先锋,自然跟着众人下地劳作,一日下来也不比舞刀弄棒来的轻松,早关了门窗,烧一桶热水清洗。
笃笃笃几声敲门声,她不应,便听卷耳脆生生的声音响起来,“丁姐姐,姐姐,我来送药。”
她不开门,那丫头跺着脚执拗着不走,“姐姐,我知道你在的,开门,开门。”
她穿戴齐整才开门,只是头发未干,湿漉漉贴在背后,又痒又扎,着实难受。
开门见了卷耳,这丫头却是呆呆滞滞,张着合不拢的嘴望着她,一副傻模样。
她自坐着,卷耳将药草碾烂的根茎小心翼翼敷在她脸上脖颈处,兀自碎碎念道,“姐姐你闻,这味道可好些?”
不见她答也无所谓,卷耳小脸上是骄傲自豪,“我寻得一些野花蜜,兑了些花汁才盖着这草药味道的。我细细寻思过,都是对你的伤有好处的。”
白日里大家都下地劳动,卷耳也未曾得闲,她又何来功夫淘制这些细碎东西,流景不由看她一眼,果看她黝黑脸色里颇有劳累之色,不由得拨开了她尚在涂药的手,“何必弄这些东西!”
这姑娘执拗起来也是八匹马也拉不回来,听说贵清山中有草药根茎对淡疤去痕有奇效,便不知倦怠跑过许多次,只差把恁大一座山翻过。
草药是寻找了,只是气味着实令人作呕,卷耳先是像模像样拿布帛堵着她的口鼻,见效甚微,便又往药汁里填什么胭脂水粉香料,各式味道混在一起,那滋味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难闻。
卷耳又怎肯罢休,也不知试过多少次才有这效力。
“姐姐此言差矣!”她学起薄言模样咬文嚼字,“女子容貌顶是要紧,姐姐本是天生丽质,怎可因……”被流景瞥了一眼,卷耳便即刻住嘴,笑嘻嘻黏上来,“姐姐你瞧,不过两个月,这脸上的疤痕确实淡了许多。本来烧伤就是难退,你可千万别灰心。”
卷耳捧着药膏两眼亮晶晶,“还剩了一些,我来帮姐姐涂在身上。”她抗拒地皱了皱眉,卷耳嘟起小嘴,“不涂明日便不能用了……”
那草药娇贵,要现采现用,挖出来不用隔了夜便是一段臭味熏天的枯草,碾烂也不管用。
流景固知其中艰辛,但要她脱衣解带,她又实在不愿。
流景身上多少伤痕旧迹,有时自己看见也是触目惊心,怎可轻易示人。
眼见卷耳眼眶微红,便要使出绝招来,门口脚步声起,有人叩门,流景终于得了解脱,伸手一揉卷耳头发,算是安慰。
叩门之人是薄言,她虽不甚待见,但见他解了卷耳之围,倒难得的欢迎他进屋。
卷耳绝招是泪凝于睫,无声啜泣,真真是楚楚动人我见犹怜,只是她看着这丫头这样一副模样,总是束手无策。
卷耳多不甘心,黝黑脸上两只大眼睛扑闪着看过来,多少委屈欲说还休,流景只得别过脸去,听她孩子气地在薄言面前哼了一声。
薄言甚是客气,“小女无礼,丁侠士见笑。”
流景渐渐也惯了他这布衣青衫后的文士之气与正直忠义,倒是诚心实意回了一句,“不敢,她很好。”
两人落座,便是奉茶,也是薄言身边随从端上来,流景早推辞薄言派人给她洒扫烹茶的美意,事事亲力亲为。
“是在下疏于管教,卷耳长得野了,只怕未来夫婿都找不着,谁敢要她!”他捻须微笑,甚是慈祥。
流景也是听说,卷耳原与薄言尚好,不过自她来后,先是她率军被围薄言不顾卷耳苦求坚决不救,反将她关了禁闭。后来又不顾卷耳闹腾哀求当众打了她三十杖,还锁着卷耳不让探视,卷耳便自始至终闹着小孩子脾气。
薄言又怎会向小小孩儿低头,两个人便一直别扭着。流景略略赔笑,“别人只怕求不到卷耳姑娘。”
薄言爽朗一笑,“但愿旁人也像丁侠士一般独具慧眼才好!”他微一沉吟,“如今乱世,人人朝不保夕,她虽是女孩子,也当学会些生活之道才好,即使他日我不在人世,她也不至于……”
流景眉头微蹙,如今新旧两朝相争不下,许久之前才听闻新朝兵临西南,陈兵许久,战事也无进展,近来虽未得消息,但想来旧朝立朝两百余年,根基深厚,纵使当今圣上多疑暴虐,也不至于顷刻就亡国。
只是战事伤国,不说徭役赋税,单就各地流民土匪恶霸祸患不绝,偏远之地更是新朝旧朝尽皆不管,不是被外族抢掠便是被恶霸欺凌,几要民不聊生。
所幸安定府有薄言,只是这世上还有几个薄言管得了这许多百姓生存之事。
而况,她虽消息闭塞,也略略知道旧日珪园势力与宁王府二公子俱在外面活动,外面世道真是乱成一锅粥,倒不如她这里山高水远,人心安定来的好。
只是这安定能保几日,谁又得知。到时即便如她也必谋生艰辛,更不说卷耳一个小小丫头。
“我……”流景欲言又止,薄言却起身略施一礼,“丁侠士武艺绝伦,真有那一日,还请多多照拂。”
流景虽不通俗务,却也知布衣如薄言,声望却是极高,这一礼她无论如何受不得,早早避让过,“先生为民费尽心力,卷耳之事,大家定会争相相助。”
然而薄言依旧维持着那个姿势,流景只得还礼扶起,“我定将卷耳视如姊妹,但有所困,必舍命相救。”
薄言微微一笑,“如此在下才放心。”他坐了,品过一口茶才道,“西南用兵之事有了结果,丁侠士可知道。”
流景心里一动,暗骂这只狐狸真会吊人胃口,面上却是恭敬,“还请先生告知。”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是件多么不易的事啊,我的外接键盘总是有那么几个键特别不好用,但是放在暖气片上烤一烤就又好用了,这是为什么捏?
☆、世事如棋
薄言握着茶杯良久,轻斟慢尝,就像手里的是人间佳酿,极品好酒。
流景察言观色,知薄言是故意卖弄,偏生不急不慌地等着,却蓦然听他道:“传闻新朝公主随军时忽得急病,情势紧急……”
流景脑中一空,“怎会如此?”她脱口而出,已无余力细想这贸然一句是否得当。
薄言捻须沉思,“公主纵使要强,到底是女儿娇贵,西南之地暑热难耐,如今还是酷热,更不说新朝动兵之际在炎夏!”
“那么,后来怎样?”流景忍着,连声音里的颤抖都遏制住,不让别人听去一点端倪。这陈年旧事,陈年旧伤,发作时虽是惨痛,她却依旧珍藏心底,独自舔舐,不愿别人窥破半点。
薄言不急不缓,“新朝瑄皇帝亲帅大军,未得一城一池,碍于公主病情,不得不提前退兵,想来也是不甘。”
薄言说着长叹一声,“那新朝军队仓皇撤退,旧朝众人力主追击,唯有大将袁措不同意,两派人吵得不可开交。”
流景哪耐烦听这些,可她还能怎么询问,薄言何等精明之人,先前那追寻她的人到了西北之境时薄言已然起疑,此时自己一介边陲小民对新朝公主过于关切,只怕更是不妥。
“袁统领虽不敌底下众将人多势众,终究掌着帅印,他不下令,别人不敢妄动。可惜旧朝战事多蹉跎,底下人立功心切,竟不顾袁统领之命,擅自率军偷袭。”
流景绷得脸都僵了才能不显露半点疑虑,只是佯笑道,“可得了手?只怕新朝公主有病是诈。”这一笑,笑得她嘴酸脸痛,鼻腔里都是针砭般的痛,眼泪都要冒出来了。
薄言闻言牢牢盯住她,她越发得忍着,即使她此刻心里有热油煎炸般疼痛,即使忍到银牙咬断,也要面上风平浪静。
多少年风雨飘摇,这点功夫她是有的,她一脸泰然地等着薄言说下去。
“自然得了手,新朝士卒不堪一击,将领临阵逃脱,人心涣散,旧朝大胜!那人眼看争功有望,还要一鼓作气追下去,却被袁统领抓了现行,不褒不奖,挨了袁统领好一顿训斥,令他即刻收兵。
哎……可惜得了好处,那人又怎会轻易收手,他不听劝告,一心撺掇众将领与袁统领分庭抗礼,与他兵分几路趁胜追击,还散布谣言,说袁统领此时按兵不动只怕居心不良。
底下人反了天,直逼袁统要么下令出兵,要么交出帅印。”
流景蹙眉听着,只盼着话题转到宁慧身上,不知她究竟为何生病,病得怎样,可及时就医……
“只怕有诈。”她引着话题往宁慧身上转。薄言眼神清亮,盯着她,缓缓道,“袁统领亲兵见有人要挟主帅,就要拔刀相向,袁统领不忍同室操戈,便交了帅印,即刻上书要求解甲归田。”
“那帮人被小小胜利迷住了眼睛,不顾袁统领最后忠告,帅大军分路追击,不想新朝仓皇撤离只是假象,节节败退只为诱敌,等得就是旧朝率军追击。
那沿路艰险处处处设有重重伏兵,旧朝三路大军均遭伏击,大败而归。更有一路大军探听地护送公主驾辇先行只有数千人,抄近道先去包围,哼,立功心切,却赔上了性命,被斩首者半,被俘者又半。”
“如此,新朝公主有疾果然是假?”
“有疾是真。可正因为真,才更显其狡诈本性!”薄言目光炯炯,“探子回报,那公主不知是得了一副谁的什么画儿,便对着那画潸然泪下,一夜也不曾安睡,次日便病了。据说新朝公主忧急攻心,咳血不止,连那画儿都沾了血迹。”
“什么画儿那么要紧。”她依旧笑着,牙齿要咬下腮帮子上的肉来,字字都是血腥味道。
“探子回说,似乎是个女子画像。”
“……”
“那狡猾妇人,病中犹不忘耍奸,对新朝倒是忠心可鉴。”薄言言语间并不见怨恨,倒有无限惋惜,“她定下毒计,叫被俘的将官得了她与袁统领往来书信,又假意让那将官逃了出去,害得袁统领好苦!”
“竟无人得见她……得见公主一面。”
“无人得见啊!非但旧朝将领未见,就连新朝瑄皇帝也失去了她踪迹!”
“……??”
“那公主以病急为由领军先行,诱地旧朝差人去堵截她,她留下伏兵,自己中途便转了车辕率着亲信抄近道去与大军汇合。可是亲兵护送到大军帐里恭请公主下车时才发现那只是一驾空车辇,公主不知何时使了金蝉脱壳之计,早失去了踪迹。”
“这……”
“她虽是深宅妇人,却也略通军务,在瑄皇帝身边举足轻重,能遇不测自然更好。”温润守礼如薄言,只怕这是顶严重的诅咒了,“只是苦了袁统领。”
“丁某虽不通政务,却也知如今之世需得君臣一心上下协力才能争强。”她实在气苦,故意加上一句,“而况怎知是公主计谋,那袁统领真与公主有私也说不定。”
薄言目光冷冷,“公道自在人心。”
流景早就不信什么公道自在人心的话,只是状似无意道,“那公主走失之地离两军对峙之处是近是远?怎会消息全无?”
薄言霍然看住她,嘴唇动了几动,终于什么也没说,只是抿了一口早已凉透的茶水。
流景并非愚笨之人,略略一顿道,“天下大势说是天命有定,却也由得人心。先生但看两军交战,军资耗费,宁氏兄妹力行节俭,节省开支,新朝军士一人操练,家眷子女尽皆垦山耕田栽种田草,种种手段是为筹措军饷也好,收买人心也好,百姓税赋是旧朝九分,百姓能安居,便是功德一件。”
“旧朝如何,先生单看眼下便知了。丁某深居简出,也偶听旧朝赋税不齐,官府烧杀劫掠鱼肉百姓来凑数,各地匪患严重,圣上不派人绞杀,反是招降,只为从土匪手里收取银钱。宫中更是……先生为民生存,心里自有一杆秤来评说。忠义礼节……丁某本无资格论述,只是私下窃想,当以坦荡磊落,不负天地道义为主,新朝旧朝,便由得他去。”
薄言一眼不发,眼神沉沉望着流景,流景自知失言,安定闲虽缺朝廷问津,到底还是旧朝统辖之地,她此言是大逆不道了。
两个人僵持着,谁也不让半步,幸得卷耳叩门,“爹爹,姐姐,饭好了。”
两人出门来,夜幕已降,月亮尚未升上来,满天星斗璀璨闪亮,又是一夜晴空。
作者有话要说: 来,亲爱的们,手指动起来,写下评论,建议,吐槽等等。一个人码字是多么的寂寞,你们怎么忍心的呢???
☆、不辞冰雪
卷耳本是兴高采烈,奈何饭桌上两人都是眉头紧蹙。爹爹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她不敢说话。丁姐姐是一脸平静无波里透着沉沉杀气,她也不敢说话。
这顿饭吃的无比沉闷。
卷耳怕这样吃下去的饭消化不良,更要为丁姐姐的药方子发愁,费尽心力要配出个良药治好丁姐姐脸上伤痕,便趁着熠熠星光在周边走一走,散一散闷气,理一理思绪。
但她才走出没几步,却被她老爹差人叫了回去。
流景饭罢练练功夫,便早早上榻歇息。
酉时末躺下,子时末还醒着,醒着感知明月渐升,皎皎月光洒进来银白一片,感知着明月偏移,寂寂月光悄悄溜出她窗外。
她醒着,痛到麻木痛到一片平静,平静深处却不能思考,不能权衡利弊得失。
宁慧的事,她往往失去权衡的能力。
西南多山林,林中多毒物,宁慧若落单,只怕凶多吉少。
她极镇定地起身,收拾行装,只带两件衣物,一把刀。顿了顿,又找出昔日葛素赠与的丹药巾帕,一并带在身上。
西北边陲与西南之地相聚遥遥,她自知就算赶去也无事无补。
更有一种可能,宁慧使诈,只为诱捕她以报昔日她欺瞒之仇。
那又如何!
这世上连她最亲近的哥哥都失去了她的消息,自己在偏远之地,更难得她半分消息——她吉凶难料,生死未卜,这世上却再也没有了她的消息,那怎么能成。
宁慧若好,那自然好,她能永不见宁慧,还像旧时那样流亡。若这不过是宁慧诱捕的策略,那也无所谓,不过是个死,她何曾怕死。
流景推门而出,天气微凉,明月高悬,星辰繁浩。
流景提气急奔,先去府衙马厩盗马,拐过村角榆树,却听树后衣袂窸窣,显是有人隐藏在此。
流景一闪身已欺到跟前,伸手一抓一掷,才觉对方身上并无功夫,不由下手轻了许多。
那人被她摔得跌在地上,却一声不吭,顷刻爬起来,却是卷耳,月光下看来真是梨花带雨楚楚可怜,方才摔了一跤脸上沾上了土,再拿衣袖一抹眼泪,顿时成了花猫脸。
流景看得哭笑不得,眉头微蹙,“你?”
卷耳脑袋一仰,“爹爹说姐姐要走,着我留你。不过你不用担心,我不留你,我是来送你的。”
“送到此处也罢了,你请回吧。”
卷耳听得这话语气冷冷,气得眼泪一包滚下来,瘪着嘴要说不出话了,却还倔强,“卷耳性命蒙姐姐救下,就应结草衔环,舍命相报,不能忘恩负义任由姐姐走了。”
卷耳见流景始终无动于衷,再抹一把眼泪,“卷耳曾盟誓要治好姐姐脸上的伤痕,此事未了,卷耳不敢不管。卷耳虽是小女子,也知道何为抱柱守信,何为一诺千金。”
流景自然明白这个小丫头是拿话激她,却也只是冷冷一笑,“你的心意我已知晓,那便请回吧。”
卷耳吸一吸鼻涕,“我要跟着你走。”
流景去意已决,又岂会被一个小小丫头留住,她扭头便走,卷耳拔腿便追,“爹爹说姐姐是去寻一位故人,那位故人走失之处是西南曲旧之地。”
流景闻言驻足,回头深深一揖,“多谢相告。”薄言那只狐狸,果然知道些消息。
卷耳侧身避让,泪眼里不忘还礼,转眼流景拔腿又走,她便奋力迈着双腿,跟在后面。
明月渐落,星辰如旧。两人一前一后,缄默而行。只听得卷耳急促的呼吸声一声一声。
眼见便到城墙之下,夜深更静,虽已无巡夜的士卒,但大摇大摆穿街走巷终究不妥,流景自可翻墙越户,但身后跟着个卷耳,她怕这丫头忍不住哭出声来,惊动了人终究不好。
“回去吧。”
卷耳别扭地转过头去,鼓着腮帮子,既不说话也不点头。
“你何必跟着我!”
“谁跟着你?”卷耳一贯嘴硬,说罢才觉不对,急忙改口,“跟着又怎样!别人不知给了姐姐什么恩惠,姐姐只听一句有恙,便要跋山涉水去找她。卷耳性命都拜姐姐所救,跟着姐姐也是应该!”
星点星光映在这张倔强稚嫩的脸上,流景看着这一张脸,她脸上的泪痕还未干透,眼神明亮便如天上的星辰,她正是豆蔻年华,不知世事艰辛人心叵测的时候,还能和她讲什么道理呢!只得蹙眉喃言,“那不一样。”
“那又有什么不一样!”她语气哽咽,“有人为了报恩,恩人生了好重的病,他不惜舍弃自己身子卧在冰雪中冻僵了再去为恩人退烧。我不过是跟着走一走路,又有什么了不起!”
流景听她胡诌地没边没界,便纠正她,“那怎是为了报恩,那是夫妻情笃。”
卷耳一滞,“管他堵不堵,姐姐你去哪里我便跟到哪里,你回去,我才回去。”
流景待要撇下她越墙而入,却觉腰上一紧,竟是被卷耳齐腰抱住了,“我上不去,你带我上去。”
流景眼神微冷,伸指往她穴位上一按,卷耳身子便软软往地上滑去。她伸手抱起,看着这样哭地通红的脸,终于叹了口气,抱起她往来路奔去。
她将卷耳抱回去,已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十步外已不能见物,走得近了,才看清薄言屋外立着的修长身影,流景不由地脚步一顿。
倒是薄言闻声回过头来,径直过来接过流景怀里的卷耳,深深施了一礼,“在下教女无方,给丁侠士添麻烦了。”
流景微微颔首,“请先生见谅,丁某……就此别过,也替丁某向卷耳陪个不是。”
薄言笑笑,“小孩儿不知轻重,不去理她。”流景纵明白卷耳在半路堵她定是得了薄言的许可,此时也不声张,只是微微躬身,转身便走。
“丁侠士!”薄言顿了一顿,“你与那新朝公主的往日恩怨在下不便过问,也不想去过问。只是在这安定府的许多日子全赖丁侠士仗义相助,在下才能护佑这一方安宁,望丁侠士了了往日恩怨,天地之大逍遥自在时还能来这边陲小地,为无辜百姓争一份安宁。”
“青山派虽早已势微,但往日根基尚有一些,在下已着人去打听公主下落,沿途定与丁侠士取得联络互通消息。但请珍重。”说着讲了青山派联络切口暗号。
流景抱拳,“多谢!若得苟全性命,定来探望先生。”出得门口,却是薄言随从牵着马匹在近处等着,流景跨上马背,遥遥朝薄言抱一抱拳,便打马而去。
此时天色尚早,城门未开,未免麻烦,她抄近道,一路往西南而去。
曲旧虽远,有心便能到。
作者有话要说: 来个评论一定是大大的好!
这章只是为了改正一点小错误!
☆、逆风而行
正是日过正午,屋里光线明亮,可见案几后的青年脸上浮起的怒气。
这青年容长脸颊,眉不点而漆,斜斜飞入鬓角,凤目狭长,满含肃杀之气,鼻梁挺直,薄唇紧抿,他生的本是秀美,生起气来更是颇有几分阴柔之气。
片刻他却又笑了,“宁慧使诈诚然可气,不过设计除了袁措,倒甚合我意!”
他从案几后站起来,一手托着下巴,渐渐跺到屋子中间来,“我这个妹妹处处与我作对,这次倒难得心意相通!”
这人便是旧日宁王府的二公子宁敬,如今新朝瑄皇帝宁荼之弟,公主宁慧之兄长。
“可是魏姑姑……”秋霰说着,泪眼婆娑。
袁措与新朝公主有私,通敌卖国之事,街头巷尾众人皆议,尽管传言言之凿凿,百姓仍是不信。
袁措战将难得,功绩赫赫,为人更是忠直义信,对圣上从无二心,何况她与妻子夫妻情笃,何来为一个随军女子而通敌之事?
百姓皆知此事是那新朝公主狡诈歹毒,设计陷害,偏偏朝中许多当官的老爷们和打仗的将军们糊里糊涂,生扯硬掰,愣是给袁统领扣了一顶足以灭门的帽子。
圣上偏听偏信,已将袁统领革职查办,下了大狱,限期三月,着令三司会审,定要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
街头小儿都知,圣上此举,是摆明了不信袁统领,各个都替他觉得冤。
朝中忠直之士不忍亲见冤案,争相奔走,竭力营救袁统领。文人士子也齐上万民谏书,劝圣上不能被小人蒙蔽,妄杀忠良。
宁敬早先被袁措参过好几本,说他胸无丘壑,却贪图利益,为得王爵不顾父兄之情,真是财狼本性,奸诈之辈。
圣上虽未处置他,但宁敬早恨透了袁措,只是碍于他军权在握,战功显赫,未能整治而已。
这番袁措遇劫,宁敬自然不肯放过,早上了折子,只说宁慧极是美貌多情又精通狐媚手段,袁措久在军中不见女色,一时被迷惑也是情有可原,字里行间都是为袁措求情的意思。
他上了这本别出心裁的求情折子便着意留心朝中动静,果然圣上大怒,当日便下令杖责袁措。他心里不知多爽快,只等着三月之期一到,便叫袁措人头落地。
不想三月之期未到,袁措的索命鬼却提前来了——守军在两军交锋近处发现了一位女婢,询问之下却是新朝公主身边的姑姑,更在她身上寻到了公主给袁统领的书信,说已摆脱随行军士,赶来赴会,不料途中遇难,特遣魏姑姑送信求救。
此事一出,满朝哗然,袁统领一案已无转换余地。
为不失公正,圣上允许拿魏姑姑当堂对峙,谁知那姑姑虽怀揣书信,却拒不承认送信一事,只说自己本是夜晚安睡,醒时已在两朝交境,心慌意乱之下到处乱走,才被抓获。
一个女流之辈在大军后撤时手握书信来了两朝交界之处,却说自己是无心之举,此等荒谬之语自然无人肯信。
那姑姑情急之下胡言乱语,竟说新朝公主有磨镜之癖,为一女子痴迷不悔好几年,两人已是心意相通,又怎会派自己给袁统领送信。
公主踪迹全无,定是去寻那女子去了。
堂上官员都被这番言语逗得哭笑不得!
魏姑姑情急,提出画像为证,说公主忽得急病那日曾对画伤神,那画像便可作证。
岂料众人辗转打听寻找,得来的画像上画的却是袁统领的结发妻子,那布帛上确是沾了斑斑血迹,画上的人儿更是被剜眼割鼻,揉搓得不成样子。
一张画像都被如此处置,众人看得面面相觑,为那新朝公主为人狠辣阴毒而唏嘘不已。
那袁措素日为人刚直,朝中树敌不少,此番失势,更是墙倒众人推,落井下石者不计其数。
圣上本是多疑,此案又可谓证据确凿,更是不能轻赦了事,念在袁措曾立战功无数,令只斩其一人,家眷男子尽皆充军,女子为奴,族人概不论罪。
那袁措眼看情势无可挽回,心灰之余,便在狱中触墙自尽了。
那魏姑姑本判了□□,可不出五日,便惨死在了狱中。
袁统领含冤而死的消息传来,群情激奋。谁知当朝有令,说袁措通敌属实,罪大恶极,敢暗中祭奠者一径捕获,立即斩杀。
百姓白日不敢面露哀色,夜里闭门哀哭者数不胜数。
此事虽是宁慧兄妹计策,到底是除了宁敬心头大患,他愤懑里着实有几分高兴。回头却见回消息的秋霰始终埋首,脸色不明。
宁敬慢慢跺到秋霰身边,颀长身姿比秋霰高出一截。他伸手挑起这位贴身侍婢的下巴,见容色明艳的女子此时神色凄哀,泪光隐隐,不由笑了,“罢了,小宝贝,我知道魏姑姑是你亲姑妈,是你最后的亲人,不过这次她也是死得其所了!一个婢子换了袁措那厮一命,咱们也是赚了!”
宁敬凑近秋霰脸边,薄唇几乎挨到秋霰脸颊,“此事都是宁慧那个小蹄子搅起的风浪,等爷有一日成了大事,定给你报仇。”
秋霰微微施礼,“爷不忘了奴婢,就是顶大的恩情了。”她尚哽咽,这话说的濡濡软软甜甜,动人心弦。
宁敬哈哈一笑,不由地在她眼睑上轻啄一下,“爷怎舍得忘了你。还有个好消息,那个流景南下来寻宁慧,不日将到咱们地界了。有了流景,先叫你一泄心头之恨。”
秋霰眼神一亮,“此事可真?”
宁敬笑着,手已伸到秋霰腰下,将人往怀里一搂,慢慢摩挲揉搓着,秋霰满目凄伤渐渐变了味,气息也乱了,只往宁敬怀里软软靠着,听宁敬道,“她一路行来,都与青山派有联络,咱们这里可不就有个青山派的人?”
“嗯……”秋霰声音轻飘起来,眼神都是迷蒙,“那个陆成海?只是他武艺低微,就算得了消息,也未必能将流景抓来。”
宁敬索性一手抱起美人往暖阁里走去,“流景是珪园挂的上号的杀手,抓她自然不易,不过她这人脑筋转不过弯来,同一个地方,只怕跌三次也跌不醒!”
秋霰浑身早软了,却还是从榻上强支起半个身子来,“爷的意思是?”
宁敬手伸进她罗衫里,“魏姑姑不是托人捎来了宁慧的物件?有了这么好的饵,还愁鱼儿不上钩么?”
他宽衣上榻,随手放下帐子,将一室□□严严遮住。
而此时流景正在茶馆出神。袁措与魏姑姑之事,她已在吃茶时听得真切,那“磨镜之癖”四个字直直戳进她心里,她顿时面红耳赤,心跳紊乱,呼吸都乱了,握着茶碗的手不知不觉用力,那茶碗蓦然碎了,细碎瓷片扎进手心,滚热的茶水淋上手背,疼痛叫她清醒。
茶博士看她装束寒酸,早跑上来讨账,“哎哟这位爷,好好的您这是怎么说!”流景丢下散银便仓皇便走。
已是初冬,屋外寒风劲冽,她打马迎风而走,心痛如绞,想起宁慧旧时曾赠与她肚兜,曾赠与她无题诗,曾蜷缩在她怀里手臂紧紧环抱她……若此事属实,宁慧与她,当是情谊相合。
可转念又想,“磨镜之癖”又待如何?她是一只黑夜里见不得人的鬼,是刀口上舔血的恶魔,纵使穿上人皮,也难掩过去种种肮脏罪恶。
更何况她是宁慧最恨的叛徒,宁慧处理这等事从不手软,魏姑姑便是前车之鉴。
她如今送上门去,只怕比那魏姑姑的下场更凄惨百倍。
然而宁慧的安危与自己的生死相较……她除了向死而去,竟是无别路可走。
作者有话要说: 竟然有人扔□□,自然是拜谢!独自写文寂寞,哪怕有一个人陪着也是好的!
☆、他山之石
月光清皎,夜寒如冰。
流景歪着身子坐在马背上,信马由缰,在官道上踟蹰而行。
她身上无一处不疼,无一处不痒,皮肉都将剥离一般。
但种种疼痛都比不上心头空洞。
她被人从冰窖里放出来时,早冻得气息奄奄,秋霰却笑着迎上来,“委屈了你,二公子的意思,请你热汤沐浴。”
冻僵的身体浸泡在滚热的水里的刹那,她觉得浑身上下叫嚣着疼痛,从头发到皮肉都在层层剥离,要咬碎银牙才能挨住不出声。
但诸般痛楚都不敌秋霰一句话,“咱们公主也不是不理你,倒是来了一封信,说与你本有深仇,只是如今大事绕身,无暇顾及你,与你便恩怨两清。既然人在我们手上,便任由我们处置。”
她闻言心头一热,再也支撑不住,生生呕出一口血来。
她被扔进冰窖不知多少时日,生死攸关里尚惦记,宁慧得知自己消息究竟会是何种反应,是要她生死不能,痛彻心腑?还是……会念及旧情救她于水火之中?
她日夜翘首以盼,罔顾秋霰带刺的言语像鞭子般鞭笞心扉,她咬牙等,只等着一句确切音信。
原来竟是恩怨两清!恩怨两清……
原来,比起铭记肺腑的牵挂或者如蛆附骨的思念更或者刻骨铭心的仇恨,她最不能忍受的是情意相诀,再无瓜葛。
宁慧与她,她与宁慧,从此便是不识萧郎是路人,再无关系。
第3节
恋耽美
第3节
倒像还是个小孩子,不顾旁人的神色,衣袂带风,飘然若仙,径直走到屋前推开房门,欢欢喜喜地叫了一声:“流景……”
秋红在后,一眼便望见屋里空空如也,病榻上早换了被褥,铺叠地齐齐整整,一点旧时痕迹也无。
秋红原是不相干的旁人,却也觉得心上一空,不由怯怯望向公主——红袖与这突然过分的安静以及众人的惶惑之中觉察出了异样,白绷布下露出一截小巧白皙的下巴微微扬着,一个倔强而孤傲的弧度,脖颈间青筋毕现,薄唇微启,语调却还是温柔,她依旧叫:“流景!”
无人应答,小屋里空旷,余音不散。侍女小婢尽皆跪下去,秋红都觉得心里酸楚,好端端一个人,怎会不见了呢?
她预防着公主的雷霆之怒,却只见公主双膝一弯,几要跌在地上。
她眼尖手快扶住了公主,还未来得及安慰,便见公主那镇定平和的脸上,白纱绷布下两行血迹顺着脸颊蜿蜒而下。
秋红惊慌失措,急忙唤人,公主却及其镇定,就近坐了,只问余人:“流景死了?”
“……”
“那定是有人包藏祸心加害与她……”
“公主冤枉,是她自己偷跑的!”
公主闻言倒是笑了,殷殷血迹映衬着这一抹冷笑,秋红便觉,这个公主与瑄皇帝多有相像,狠起来手段定不会少。
“是……是……确实是她自己偷跑,奴婢发现时人已不在了……真是神不知鬼不觉……”
公主却不再问了,直将在这屋子走动的一众人等全部捆了,着秋红去请瑄皇帝。
法不责众,秋红以为这就是打一顿板子赶出去就能了断的事,请瑄皇帝过来,定是要他派人找寻那人下场,去时尚欢欢喜喜。
不料公主一怒,竟是流血漂橹。她提剑直逼皇帝追问缘由,亲手斩杀了那受命闲话的两人,凡有牵涉者各眇一目,逐出府门。
残酷严苛,雷霆手段,众人震惊,唯有她本人,不见伤痛,不见悲戚,甚而不见余怒,甚而沐浴更衣洗去血迹,与瑄皇帝同进晚膳。
饭罢尚早,她与瑄皇帝平平谈过几句,才回房休息。秋红伺候妥帖,倚在门口仔细听着里间的动静,生怕公主心有所愤迁怒与她。却不想一夜无事,她反倒靠在门边睡得踏实。
天亮时她进去伺候,却见公主依旧安卧,要叫醒时却无动静,她凑得近些,才看见公主脸上那绷布已被血泪浸透,斑斑点点尽是殷红,而公主,却是怎么也叫不醒的。
府中上下极尽慌乱,延医请药,却是药石无效。她守在榻边伺候时,才明白原来心伤竟是如此,隐秘而惨重。
哀哀啼哭者,不过小痛而已。
秋红想到此处,不觉心惊。那次公主便是这样无声无息睡着之后昏迷了许多时候,这次又是得了那人消息,又是这般安然睡去,会不会再出意外?
她也顾不得脚步声声会惊醒了公主,只是急急奔到军帐门口,一把掀开帐门,却在月光地里看见榻上一个影影绰绰的身影,披衣而起,端正坐着。
作者有话要说: 是的,更新了,回来了~
改错别字,来姨妈肚子疼得想跪。要不来个评论安慰下……
哎,我自说自话……
☆、似此星辰
秋红惶恐,悄声细语:“尚是夜半,公主怎么起来了?”
宁慧隐在阴影里,看不出她的脸色,但那语气却是平平:“你忙碌这些时辰,只怕早饭也已备下了,我再睡下去,饭菜都要凉了。”
“这……”秋红脸上微红:“奴婢笨手笨脚吵醒了公主。”
宁慧不置可否,只从怀中取出一张布帛,仔细打开,就着月光细细查看,她目光幽幽,轻轻叹息一声,指腹轻轻滑过布帛,“世事如梦里温柔才好。”
秋红眼梢眉角瞥见,布帛上端端画着一位妙龄的少女,娥眉微蹙,略带愁容,薄嗔轻怒也掩不住清丽姿色。
秋红看得心头疑窦丛生,下意识问道:“这……这是?”
宁慧轻轻一笑,“这是我求魏姑姑画的。”她端着画像温柔看着:“魏姑姑曾在府里见过流景,又善丹青,你瞧这画,栩栩如生,神情姿态都是鲜活。”
秋红心里疑念纷呈,小小脑袋里已转过念头许多,最终却还是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她重重磕过一个头,“奴婢自知今晚之事若是奴婢多说一个字,那是自求死路,只是奴婢眼见公主为这事日日煎熬,实在不能装聋作哑。”
宁慧不顾地上的小环已经声音哽咽,只是极冷静的坐在榻边,她眼中那浓密的温柔已然不见,只剩寒潭深水般的幽静,“你倒说说看。”
秋红听着这平静淡漠的声音,心里惶惑渐渐平静,她年纪虽小,如今却也算是跟着公主的老人了,她知道这位面冷心硬的公主一旦平静起来,杀人取心也是敢做,怕是怕不来了。
“这画……是魏姑姑欺公主当时有眼疾,画来诓公主的。”
“她竟不长这样么?”宁慧虽是平静,手里的布帛却落在了地上,“魏姑姑可是哥哥派给我的。”
秋红拾起那布帛,泪眼里看那布帛上的女子,乍看竟与流景有三两分相似,但却又是极不一样的两个人。
“流景姐姐……她额头发髻比这画上窄些,眉是弯弯月眉,眼睛没有这样大,她嘴唇薄些,下颌尖尖,脸庞瘦削。”
秋红细细回忆,“那时她有伤在身,更加消瘦。对了,她脸颊上有烧伤,三枚铜钱大小,在这边。”说着在自己脸上一指。
宁慧淡淡一笑,“那么,”她摘下头上发钗,在榻边用力一敲,碧玉发簪断为两截,竟是中空,她从中取出小小一截布帛,递给秋红,“她是这样吧?”
细绢布上是一副小像,女子的乌发简单束起,干净利落,正托腮凝思,明眸中一抹愁云,英气里有几分柔弱,背后背着的大刀只露出一截把手,像是守候着主人的忠仆。
“这……”这是流景无疑,只是没有她见到的流景那样的瘦削,“真是好看。”秋红含泪赞一句,“她容颜未毁时真是好看。”
“陈年旧画罢了。”宁慧莞尔一笑,柔情顿现,“旧时在王府,大婚前夕,她就在院外回廊下坐着。”
宁慧微有些出神。她大婚时正值隆冬,夜空又晴又冷,星辰又亮又远,院子里犹如白昼。
那日夜里她贴身的丫头伴着一众姑姑在屋里忙碌,晚风尽忠,在屋外守着,唯独不见流景。
宁慧身边的丫头原本叫秋歌秋雅,她随口一提,只说叫毛毛翠翠,她们笑说,“郡主,那个闷葫芦正在外面发呆呢!”
她想得出流景出神的样子,只是拿不准她出神的原因。
是要在她和珪园之间做个抉择么?她出嫁出逃,珪园应要做手脚来陷王府与不忠不义之地,这个抉择该是好做不好做?
宁慧不敢赌。届时她又要作何抉择?
宁慧想来想去,还是应该放她一条生路。从此各归各路,便如路人。
她命晚风暗自描绘她模样,将其藏在簪中,是怀着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动机的。只是不想今日竟派上了用场。
大致连流景都不知道,她那费心费力的乔装易容,早被她窥破。谁又能知道,她宁慧,竟也知道流景真面目。
宁慧伸手扶起秋红,“明日早起就去禀告圣上,说我病重,请他来议事。”
“是。”
“明日许魏姑姑白银百两。”
“是。”
“出去走走。”
“这……”秋红为难,“后半夜也有些凉了。”
宁慧微笑,“睡着睡着病了,岂不叫人起疑。”她披衣而立,“点起灯火来,天亮再熄。”
宁慧面上平静,心情却是大好。她是幼年丧母,在王府虽得老王爷宠爱,也得世子宁荼庇佑,但侯门深宅,多少阴险肮脏的伎俩是男人们所不能想象的。
宁慧如履薄冰步步谨慎才走到这一日,与人心诡诈见识太多,身边的人,她敢信的,能信的,相信的,实在寥寥。
秋红她也是怀疑的,不料一试之下这个小丫头竟坚定如此。
魏姑姑却是轻妄了。纵使流景跟在她身边时她有眼疾,但那人身姿相貌,毛发肌肤,她俱镂刻心间,怎能不识!
帐外夜空晴朗,只有薄云几缕,月亮渐渐隐没,繁星无数,微风送来树木清香,凉意轻轻。
秋红扶着她,“幸而公主早早就预备下了画像”又极艳羡,“不知是谁技艺绝伦,画得这样好。”
“晚风。他擅长这些。毛毛翠翠绣花的样子,也有他画的。流景对此很是不屑。”
秋红微微一怔,随即笑了,“竟然是他!”
宁慧驻足,抬眸望着天际,“晚风幼时坎坷,跟着师傅为人画像为生。”她叹一句,“总好过流景。千离院那地方,不过人间地狱。”
秋红跟着,幽幽念一声,“公主……”欲言又止。
“我早已知晓,何须避讳!”
秋红深深叹息,“可怜流景姐姐,竟不知公主心胸,以为公主不容她,竟落得流落天涯的境地。”
宁慧冷冷一笑,“心胸”二字真是可笑。她惯无心胸,不过因这人是流景,她不愿辱她,更不舍得杀她。
即使明知这人是祸害变数,但竟也束手无策,算来算去,也只能用上“心胸”二字,将她放了,也好博个名声。
养虎为患,放虎归山?那又怎样!
她放走的也是一只家养的老虎。
作者有话要说: 虽然是自己写来玩的,但其实我还是蛮在乎评论点击的≈gt_≈lt
☆、采采卷耳
秋日已至,树叶红黄相间,萧萧而下,城郊田垄里人头攒动,正忙着收割,一篇欢声笑语,与流景初来这里时的荒凉已不可同日而语。
天将黑时家家炊烟阵阵,飘来麦香玉米香。
旧年光景不好,家无存粮,新收的麦子便迫不及待烤来吃。
这也有赖薄言保护,上次他重创凉人,莫说百姓,府衙上下大小官员也对他多有敬佩,屡次延请他入职为官为将。
薄言固执,直言如今新朝旧朝两虎相争,他谁也不想相帮,只守着身边百姓安宁便可。
秋收之际,又是薄言带人帮着众人割麦拔豆。
春夏之际凉人之患严重,庄稼未曾好好营务,秋收时麦粒豆籽大多落在地里,拾起来极是费劲,薄言倾力相帮,连自家女儿都上了地。
可怜白白净净的卷耳,三五日晒下来黑黑瘦瘦,旧日娇养的痕迹半点也不见了。
流景自然不能幸免。她在薄言手下还是一名姓丁的先锋,自然跟着众人下地劳作,一日下来也不比舞刀弄棒来的轻松,早关了门窗,烧一桶热水清洗。
笃笃笃几声敲门声,她不应,便听卷耳脆生生的声音响起来,“丁姐姐,姐姐,我来送药。”
她不开门,那丫头跺着脚执拗着不走,“姐姐,我知道你在的,开门,开门。”
她穿戴齐整才开门,只是头发未干,湿漉漉贴在背后,又痒又扎,着实难受。
开门见了卷耳,这丫头却是呆呆滞滞,张着合不拢的嘴望着她,一副傻模样。
她自坐着,卷耳将药草碾烂的根茎小心翼翼敷在她脸上脖颈处,兀自碎碎念道,“姐姐你闻,这味道可好些?”
不见她答也无所谓,卷耳小脸上是骄傲自豪,“我寻得一些野花蜜,兑了些花汁才盖着这草药味道的。我细细寻思过,都是对你的伤有好处的。”
白日里大家都下地劳动,卷耳也未曾得闲,她又何来功夫淘制这些细碎东西,流景不由看她一眼,果看她黝黑脸色里颇有劳累之色,不由得拨开了她尚在涂药的手,“何必弄这些东西!”
这姑娘执拗起来也是八匹马也拉不回来,听说贵清山中有草药根茎对淡疤去痕有奇效,便不知倦怠跑过许多次,只差把恁大一座山翻过。
草药是寻找了,只是气味着实令人作呕,卷耳先是像模像样拿布帛堵着她的口鼻,见效甚微,便又往药汁里填什么胭脂水粉香料,各式味道混在一起,那滋味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难闻。
卷耳又怎肯罢休,也不知试过多少次才有这效力。
“姐姐此言差矣!”她学起薄言模样咬文嚼字,“女子容貌顶是要紧,姐姐本是天生丽质,怎可因……”被流景瞥了一眼,卷耳便即刻住嘴,笑嘻嘻黏上来,“姐姐你瞧,不过两个月,这脸上的疤痕确实淡了许多。本来烧伤就是难退,你可千万别灰心。”
卷耳捧着药膏两眼亮晶晶,“还剩了一些,我来帮姐姐涂在身上。”她抗拒地皱了皱眉,卷耳嘟起小嘴,“不涂明日便不能用了……”
那草药娇贵,要现采现用,挖出来不用隔了夜便是一段臭味熏天的枯草,碾烂也不管用。
流景固知其中艰辛,但要她脱衣解带,她又实在不愿。
流景身上多少伤痕旧迹,有时自己看见也是触目惊心,怎可轻易示人。
眼见卷耳眼眶微红,便要使出绝招来,门口脚步声起,有人叩门,流景终于得了解脱,伸手一揉卷耳头发,算是安慰。
叩门之人是薄言,她虽不甚待见,但见他解了卷耳之围,倒难得的欢迎他进屋。
卷耳绝招是泪凝于睫,无声啜泣,真真是楚楚动人我见犹怜,只是她看着这丫头这样一副模样,总是束手无策。
卷耳多不甘心,黝黑脸上两只大眼睛扑闪着看过来,多少委屈欲说还休,流景只得别过脸去,听她孩子气地在薄言面前哼了一声。
薄言甚是客气,“小女无礼,丁侠士见笑。”
流景渐渐也惯了他这布衣青衫后的文士之气与正直忠义,倒是诚心实意回了一句,“不敢,她很好。”
两人落座,便是奉茶,也是薄言身边随从端上来,流景早推辞薄言派人给她洒扫烹茶的美意,事事亲力亲为。
“是在下疏于管教,卷耳长得野了,只怕未来夫婿都找不着,谁敢要她!”他捻须微笑,甚是慈祥。
流景也是听说,卷耳原与薄言尚好,不过自她来后,先是她率军被围薄言不顾卷耳苦求坚决不救,反将她关了禁闭。后来又不顾卷耳闹腾哀求当众打了她三十杖,还锁着卷耳不让探视,卷耳便自始至终闹着小孩子脾气。
薄言又怎会向小小孩儿低头,两个人便一直别扭着。流景略略赔笑,“别人只怕求不到卷耳姑娘。”
薄言爽朗一笑,“但愿旁人也像丁侠士一般独具慧眼才好!”他微一沉吟,“如今乱世,人人朝不保夕,她虽是女孩子,也当学会些生活之道才好,即使他日我不在人世,她也不至于……”
流景眉头微蹙,如今新旧两朝相争不下,许久之前才听闻新朝兵临西南,陈兵许久,战事也无进展,近来虽未得消息,但想来旧朝立朝两百余年,根基深厚,纵使当今圣上多疑暴虐,也不至于顷刻就亡国。
只是战事伤国,不说徭役赋税,单就各地流民土匪恶霸祸患不绝,偏远之地更是新朝旧朝尽皆不管,不是被外族抢掠便是被恶霸欺凌,几要民不聊生。
所幸安定府有薄言,只是这世上还有几个薄言管得了这许多百姓生存之事。
而况,她虽消息闭塞,也略略知道旧日珪园势力与宁王府二公子俱在外面活动,外面世道真是乱成一锅粥,倒不如她这里山高水远,人心安定来的好。
只是这安定能保几日,谁又得知。到时即便如她也必谋生艰辛,更不说卷耳一个小小丫头。
“我……”流景欲言又止,薄言却起身略施一礼,“丁侠士武艺绝伦,真有那一日,还请多多照拂。”
流景虽不通俗务,却也知布衣如薄言,声望却是极高,这一礼她无论如何受不得,早早避让过,“先生为民费尽心力,卷耳之事,大家定会争相相助。”
然而薄言依旧维持着那个姿势,流景只得还礼扶起,“我定将卷耳视如姊妹,但有所困,必舍命相救。”
薄言微微一笑,“如此在下才放心。”他坐了,品过一口茶才道,“西南用兵之事有了结果,丁侠士可知道。”
流景心里一动,暗骂这只狐狸真会吊人胃口,面上却是恭敬,“还请先生告知。”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是件多么不易的事啊,我的外接键盘总是有那么几个键特别不好用,但是放在暖气片上烤一烤就又好用了,这是为什么捏?
☆、世事如棋
薄言握着茶杯良久,轻斟慢尝,就像手里的是人间佳酿,极品好酒。
流景察言观色,知薄言是故意卖弄,偏生不急不慌地等着,却蓦然听他道:“传闻新朝公主随军时忽得急病,情势紧急……”
流景脑中一空,“怎会如此?”她脱口而出,已无余力细想这贸然一句是否得当。
薄言捻须沉思,“公主纵使要强,到底是女儿娇贵,西南之地暑热难耐,如今还是酷热,更不说新朝动兵之际在炎夏!”
“那么,后来怎样?”流景忍着,连声音里的颤抖都遏制住,不让别人听去一点端倪。这陈年旧事,陈年旧伤,发作时虽是惨痛,她却依旧珍藏心底,独自舔舐,不愿别人窥破半点。
薄言不急不缓,“新朝瑄皇帝亲帅大军,未得一城一池,碍于公主病情,不得不提前退兵,想来也是不甘。”
薄言说着长叹一声,“那新朝军队仓皇撤退,旧朝众人力主追击,唯有大将袁措不同意,两派人吵得不可开交。”
流景哪耐烦听这些,可她还能怎么询问,薄言何等精明之人,先前那追寻她的人到了西北之境时薄言已然起疑,此时自己一介边陲小民对新朝公主过于关切,只怕更是不妥。
“袁统领虽不敌底下众将人多势众,终究掌着帅印,他不下令,别人不敢妄动。可惜旧朝战事多蹉跎,底下人立功心切,竟不顾袁统领之命,擅自率军偷袭。”
流景绷得脸都僵了才能不显露半点疑虑,只是佯笑道,“可得了手?只怕新朝公主有病是诈。”这一笑,笑得她嘴酸脸痛,鼻腔里都是针砭般的痛,眼泪都要冒出来了。
薄言闻言牢牢盯住她,她越发得忍着,即使她此刻心里有热油煎炸般疼痛,即使忍到银牙咬断,也要面上风平浪静。
多少年风雨飘摇,这点功夫她是有的,她一脸泰然地等着薄言说下去。
“自然得了手,新朝士卒不堪一击,将领临阵逃脱,人心涣散,旧朝大胜!那人眼看争功有望,还要一鼓作气追下去,却被袁统领抓了现行,不褒不奖,挨了袁统领好一顿训斥,令他即刻收兵。
哎……可惜得了好处,那人又怎会轻易收手,他不听劝告,一心撺掇众将领与袁统领分庭抗礼,与他兵分几路趁胜追击,还散布谣言,说袁统领此时按兵不动只怕居心不良。
底下人反了天,直逼袁统要么下令出兵,要么交出帅印。”
流景蹙眉听着,只盼着话题转到宁慧身上,不知她究竟为何生病,病得怎样,可及时就医……
“只怕有诈。”她引着话题往宁慧身上转。薄言眼神清亮,盯着她,缓缓道,“袁统领亲兵见有人要挟主帅,就要拔刀相向,袁统领不忍同室操戈,便交了帅印,即刻上书要求解甲归田。”
“那帮人被小小胜利迷住了眼睛,不顾袁统领最后忠告,帅大军分路追击,不想新朝仓皇撤离只是假象,节节败退只为诱敌,等得就是旧朝率军追击。
那沿路艰险处处处设有重重伏兵,旧朝三路大军均遭伏击,大败而归。更有一路大军探听地护送公主驾辇先行只有数千人,抄近道先去包围,哼,立功心切,却赔上了性命,被斩首者半,被俘者又半。”
“如此,新朝公主有疾果然是假?”
“有疾是真。可正因为真,才更显其狡诈本性!”薄言目光炯炯,“探子回报,那公主不知是得了一副谁的什么画儿,便对着那画潸然泪下,一夜也不曾安睡,次日便病了。据说新朝公主忧急攻心,咳血不止,连那画儿都沾了血迹。”
“什么画儿那么要紧。”她依旧笑着,牙齿要咬下腮帮子上的肉来,字字都是血腥味道。
“探子回说,似乎是个女子画像。”
“……”
“那狡猾妇人,病中犹不忘耍奸,对新朝倒是忠心可鉴。”薄言言语间并不见怨恨,倒有无限惋惜,“她定下毒计,叫被俘的将官得了她与袁统领往来书信,又假意让那将官逃了出去,害得袁统领好苦!”
“竟无人得见她……得见公主一面。”
“无人得见啊!非但旧朝将领未见,就连新朝瑄皇帝也失去了她踪迹!”
“……??”
“那公主以病急为由领军先行,诱地旧朝差人去堵截她,她留下伏兵,自己中途便转了车辕率着亲信抄近道去与大军汇合。可是亲兵护送到大军帐里恭请公主下车时才发现那只是一驾空车辇,公主不知何时使了金蝉脱壳之计,早失去了踪迹。”
“这……”
“她虽是深宅妇人,却也略通军务,在瑄皇帝身边举足轻重,能遇不测自然更好。”温润守礼如薄言,只怕这是顶严重的诅咒了,“只是苦了袁统领。”
“丁某虽不通政务,却也知如今之世需得君臣一心上下协力才能争强。”她实在气苦,故意加上一句,“而况怎知是公主计谋,那袁统领真与公主有私也说不定。”
薄言目光冷冷,“公道自在人心。”
流景早就不信什么公道自在人心的话,只是状似无意道,“那公主走失之地离两军对峙之处是近是远?怎会消息全无?”
薄言霍然看住她,嘴唇动了几动,终于什么也没说,只是抿了一口早已凉透的茶水。
流景并非愚笨之人,略略一顿道,“天下大势说是天命有定,却也由得人心。先生但看两军交战,军资耗费,宁氏兄妹力行节俭,节省开支,新朝军士一人操练,家眷子女尽皆垦山耕田栽种田草,种种手段是为筹措军饷也好,收买人心也好,百姓税赋是旧朝九分,百姓能安居,便是功德一件。”
“旧朝如何,先生单看眼下便知了。丁某深居简出,也偶听旧朝赋税不齐,官府烧杀劫掠鱼肉百姓来凑数,各地匪患严重,圣上不派人绞杀,反是招降,只为从土匪手里收取银钱。宫中更是……先生为民生存,心里自有一杆秤来评说。忠义礼节……丁某本无资格论述,只是私下窃想,当以坦荡磊落,不负天地道义为主,新朝旧朝,便由得他去。”
薄言一眼不发,眼神沉沉望着流景,流景自知失言,安定闲虽缺朝廷问津,到底还是旧朝统辖之地,她此言是大逆不道了。
两个人僵持着,谁也不让半步,幸得卷耳叩门,“爹爹,姐姐,饭好了。”
两人出门来,夜幕已降,月亮尚未升上来,满天星斗璀璨闪亮,又是一夜晴空。
作者有话要说: 来,亲爱的们,手指动起来,写下评论,建议,吐槽等等。一个人码字是多么的寂寞,你们怎么忍心的呢???
☆、不辞冰雪
卷耳本是兴高采烈,奈何饭桌上两人都是眉头紧蹙。爹爹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她不敢说话。丁姐姐是一脸平静无波里透着沉沉杀气,她也不敢说话。
这顿饭吃的无比沉闷。
卷耳怕这样吃下去的饭消化不良,更要为丁姐姐的药方子发愁,费尽心力要配出个良药治好丁姐姐脸上伤痕,便趁着熠熠星光在周边走一走,散一散闷气,理一理思绪。
但她才走出没几步,却被她老爹差人叫了回去。
流景饭罢练练功夫,便早早上榻歇息。
酉时末躺下,子时末还醒着,醒着感知明月渐升,皎皎月光洒进来银白一片,感知着明月偏移,寂寂月光悄悄溜出她窗外。
她醒着,痛到麻木痛到一片平静,平静深处却不能思考,不能权衡利弊得失。
宁慧的事,她往往失去权衡的能力。
西南多山林,林中多毒物,宁慧若落单,只怕凶多吉少。
她极镇定地起身,收拾行装,只带两件衣物,一把刀。顿了顿,又找出昔日葛素赠与的丹药巾帕,一并带在身上。
西北边陲与西南之地相聚遥遥,她自知就算赶去也无事无补。
更有一种可能,宁慧使诈,只为诱捕她以报昔日她欺瞒之仇。
那又如何!
这世上连她最亲近的哥哥都失去了她的消息,自己在偏远之地,更难得她半分消息——她吉凶难料,生死未卜,这世上却再也没有了她的消息,那怎么能成。
宁慧若好,那自然好,她能永不见宁慧,还像旧时那样流亡。若这不过是宁慧诱捕的策略,那也无所谓,不过是个死,她何曾怕死。
流景推门而出,天气微凉,明月高悬,星辰繁浩。
流景提气急奔,先去府衙马厩盗马,拐过村角榆树,却听树后衣袂窸窣,显是有人隐藏在此。
流景一闪身已欺到跟前,伸手一抓一掷,才觉对方身上并无功夫,不由下手轻了许多。
那人被她摔得跌在地上,却一声不吭,顷刻爬起来,却是卷耳,月光下看来真是梨花带雨楚楚可怜,方才摔了一跤脸上沾上了土,再拿衣袖一抹眼泪,顿时成了花猫脸。
流景看得哭笑不得,眉头微蹙,“你?”
卷耳脑袋一仰,“爹爹说姐姐要走,着我留你。不过你不用担心,我不留你,我是来送你的。”
“送到此处也罢了,你请回吧。”
卷耳听得这话语气冷冷,气得眼泪一包滚下来,瘪着嘴要说不出话了,却还倔强,“卷耳性命蒙姐姐救下,就应结草衔环,舍命相报,不能忘恩负义任由姐姐走了。”
卷耳见流景始终无动于衷,再抹一把眼泪,“卷耳曾盟誓要治好姐姐脸上的伤痕,此事未了,卷耳不敢不管。卷耳虽是小女子,也知道何为抱柱守信,何为一诺千金。”
流景自然明白这个小丫头是拿话激她,却也只是冷冷一笑,“你的心意我已知晓,那便请回吧。”
卷耳吸一吸鼻涕,“我要跟着你走。”
流景去意已决,又岂会被一个小小丫头留住,她扭头便走,卷耳拔腿便追,“爹爹说姐姐是去寻一位故人,那位故人走失之处是西南曲旧之地。”
流景闻言驻足,回头深深一揖,“多谢相告。”薄言那只狐狸,果然知道些消息。
卷耳侧身避让,泪眼里不忘还礼,转眼流景拔腿又走,她便奋力迈着双腿,跟在后面。
明月渐落,星辰如旧。两人一前一后,缄默而行。只听得卷耳急促的呼吸声一声一声。
眼见便到城墙之下,夜深更静,虽已无巡夜的士卒,但大摇大摆穿街走巷终究不妥,流景自可翻墙越户,但身后跟着个卷耳,她怕这丫头忍不住哭出声来,惊动了人终究不好。
“回去吧。”
卷耳别扭地转过头去,鼓着腮帮子,既不说话也不点头。
“你何必跟着我!”
“谁跟着你?”卷耳一贯嘴硬,说罢才觉不对,急忙改口,“跟着又怎样!别人不知给了姐姐什么恩惠,姐姐只听一句有恙,便要跋山涉水去找她。卷耳性命都拜姐姐所救,跟着姐姐也是应该!”
星点星光映在这张倔强稚嫩的脸上,流景看着这一张脸,她脸上的泪痕还未干透,眼神明亮便如天上的星辰,她正是豆蔻年华,不知世事艰辛人心叵测的时候,还能和她讲什么道理呢!只得蹙眉喃言,“那不一样。”
“那又有什么不一样!”她语气哽咽,“有人为了报恩,恩人生了好重的病,他不惜舍弃自己身子卧在冰雪中冻僵了再去为恩人退烧。我不过是跟着走一走路,又有什么了不起!”
流景听她胡诌地没边没界,便纠正她,“那怎是为了报恩,那是夫妻情笃。”
卷耳一滞,“管他堵不堵,姐姐你去哪里我便跟到哪里,你回去,我才回去。”
流景待要撇下她越墙而入,却觉腰上一紧,竟是被卷耳齐腰抱住了,“我上不去,你带我上去。”
流景眼神微冷,伸指往她穴位上一按,卷耳身子便软软往地上滑去。她伸手抱起,看着这样哭地通红的脸,终于叹了口气,抱起她往来路奔去。
她将卷耳抱回去,已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十步外已不能见物,走得近了,才看清薄言屋外立着的修长身影,流景不由地脚步一顿。
倒是薄言闻声回过头来,径直过来接过流景怀里的卷耳,深深施了一礼,“在下教女无方,给丁侠士添麻烦了。”
流景微微颔首,“请先生见谅,丁某……就此别过,也替丁某向卷耳陪个不是。”
薄言笑笑,“小孩儿不知轻重,不去理她。”流景纵明白卷耳在半路堵她定是得了薄言的许可,此时也不声张,只是微微躬身,转身便走。
“丁侠士!”薄言顿了一顿,“你与那新朝公主的往日恩怨在下不便过问,也不想去过问。只是在这安定府的许多日子全赖丁侠士仗义相助,在下才能护佑这一方安宁,望丁侠士了了往日恩怨,天地之大逍遥自在时还能来这边陲小地,为无辜百姓争一份安宁。”
“青山派虽早已势微,但往日根基尚有一些,在下已着人去打听公主下落,沿途定与丁侠士取得联络互通消息。但请珍重。”说着讲了青山派联络切口暗号。
流景抱拳,“多谢!若得苟全性命,定来探望先生。”出得门口,却是薄言随从牵着马匹在近处等着,流景跨上马背,遥遥朝薄言抱一抱拳,便打马而去。
此时天色尚早,城门未开,未免麻烦,她抄近道,一路往西南而去。
曲旧虽远,有心便能到。
作者有话要说: 来个评论一定是大大的好!
这章只是为了改正一点小错误!
☆、逆风而行
正是日过正午,屋里光线明亮,可见案几后的青年脸上浮起的怒气。
这青年容长脸颊,眉不点而漆,斜斜飞入鬓角,凤目狭长,满含肃杀之气,鼻梁挺直,薄唇紧抿,他生的本是秀美,生起气来更是颇有几分阴柔之气。
片刻他却又笑了,“宁慧使诈诚然可气,不过设计除了袁措,倒甚合我意!”
他从案几后站起来,一手托着下巴,渐渐跺到屋子中间来,“我这个妹妹处处与我作对,这次倒难得心意相通!”
这人便是旧日宁王府的二公子宁敬,如今新朝瑄皇帝宁荼之弟,公主宁慧之兄长。
“可是魏姑姑……”秋霰说着,泪眼婆娑。
袁措与新朝公主有私,通敌卖国之事,街头巷尾众人皆议,尽管传言言之凿凿,百姓仍是不信。
袁措战将难得,功绩赫赫,为人更是忠直义信,对圣上从无二心,何况她与妻子夫妻情笃,何来为一个随军女子而通敌之事?
百姓皆知此事是那新朝公主狡诈歹毒,设计陷害,偏偏朝中许多当官的老爷们和打仗的将军们糊里糊涂,生扯硬掰,愣是给袁统领扣了一顶足以灭门的帽子。
圣上偏听偏信,已将袁统领革职查办,下了大狱,限期三月,着令三司会审,定要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
街头小儿都知,圣上此举,是摆明了不信袁统领,各个都替他觉得冤。
朝中忠直之士不忍亲见冤案,争相奔走,竭力营救袁统领。文人士子也齐上万民谏书,劝圣上不能被小人蒙蔽,妄杀忠良。
宁敬早先被袁措参过好几本,说他胸无丘壑,却贪图利益,为得王爵不顾父兄之情,真是财狼本性,奸诈之辈。
圣上虽未处置他,但宁敬早恨透了袁措,只是碍于他军权在握,战功显赫,未能整治而已。
这番袁措遇劫,宁敬自然不肯放过,早上了折子,只说宁慧极是美貌多情又精通狐媚手段,袁措久在军中不见女色,一时被迷惑也是情有可原,字里行间都是为袁措求情的意思。
他上了这本别出心裁的求情折子便着意留心朝中动静,果然圣上大怒,当日便下令杖责袁措。他心里不知多爽快,只等着三月之期一到,便叫袁措人头落地。
不想三月之期未到,袁措的索命鬼却提前来了——守军在两军交锋近处发现了一位女婢,询问之下却是新朝公主身边的姑姑,更在她身上寻到了公主给袁统领的书信,说已摆脱随行军士,赶来赴会,不料途中遇难,特遣魏姑姑送信求救。
此事一出,满朝哗然,袁统领一案已无转换余地。
为不失公正,圣上允许拿魏姑姑当堂对峙,谁知那姑姑虽怀揣书信,却拒不承认送信一事,只说自己本是夜晚安睡,醒时已在两朝交境,心慌意乱之下到处乱走,才被抓获。
一个女流之辈在大军后撤时手握书信来了两朝交界之处,却说自己是无心之举,此等荒谬之语自然无人肯信。
那姑姑情急之下胡言乱语,竟说新朝公主有磨镜之癖,为一女子痴迷不悔好几年,两人已是心意相通,又怎会派自己给袁统领送信。
公主踪迹全无,定是去寻那女子去了。
堂上官员都被这番言语逗得哭笑不得!
魏姑姑情急,提出画像为证,说公主忽得急病那日曾对画伤神,那画像便可作证。
岂料众人辗转打听寻找,得来的画像上画的却是袁统领的结发妻子,那布帛上确是沾了斑斑血迹,画上的人儿更是被剜眼割鼻,揉搓得不成样子。
一张画像都被如此处置,众人看得面面相觑,为那新朝公主为人狠辣阴毒而唏嘘不已。
那袁措素日为人刚直,朝中树敌不少,此番失势,更是墙倒众人推,落井下石者不计其数。
圣上本是多疑,此案又可谓证据确凿,更是不能轻赦了事,念在袁措曾立战功无数,令只斩其一人,家眷男子尽皆充军,女子为奴,族人概不论罪。
那袁措眼看情势无可挽回,心灰之余,便在狱中触墙自尽了。
那魏姑姑本判了□□,可不出五日,便惨死在了狱中。
袁统领含冤而死的消息传来,群情激奋。谁知当朝有令,说袁措通敌属实,罪大恶极,敢暗中祭奠者一径捕获,立即斩杀。
百姓白日不敢面露哀色,夜里闭门哀哭者数不胜数。
此事虽是宁慧兄妹计策,到底是除了宁敬心头大患,他愤懑里着实有几分高兴。回头却见回消息的秋霰始终埋首,脸色不明。
宁敬慢慢跺到秋霰身边,颀长身姿比秋霰高出一截。他伸手挑起这位贴身侍婢的下巴,见容色明艳的女子此时神色凄哀,泪光隐隐,不由笑了,“罢了,小宝贝,我知道魏姑姑是你亲姑妈,是你最后的亲人,不过这次她也是死得其所了!一个婢子换了袁措那厮一命,咱们也是赚了!”
宁敬凑近秋霰脸边,薄唇几乎挨到秋霰脸颊,“此事都是宁慧那个小蹄子搅起的风浪,等爷有一日成了大事,定给你报仇。”
秋霰微微施礼,“爷不忘了奴婢,就是顶大的恩情了。”她尚哽咽,这话说的濡濡软软甜甜,动人心弦。
宁敬哈哈一笑,不由地在她眼睑上轻啄一下,“爷怎舍得忘了你。还有个好消息,那个流景南下来寻宁慧,不日将到咱们地界了。有了流景,先叫你一泄心头之恨。”
秋霰眼神一亮,“此事可真?”
宁敬笑着,手已伸到秋霰腰下,将人往怀里一搂,慢慢摩挲揉搓着,秋霰满目凄伤渐渐变了味,气息也乱了,只往宁敬怀里软软靠着,听宁敬道,“她一路行来,都与青山派有联络,咱们这里可不就有个青山派的人?”
“嗯……”秋霰声音轻飘起来,眼神都是迷蒙,“那个陆成海?只是他武艺低微,就算得了消息,也未必能将流景抓来。”
宁敬索性一手抱起美人往暖阁里走去,“流景是珪园挂的上号的杀手,抓她自然不易,不过她这人脑筋转不过弯来,同一个地方,只怕跌三次也跌不醒!”
秋霰浑身早软了,却还是从榻上强支起半个身子来,“爷的意思是?”
宁敬手伸进她罗衫里,“魏姑姑不是托人捎来了宁慧的物件?有了这么好的饵,还愁鱼儿不上钩么?”
他宽衣上榻,随手放下帐子,将一室□□严严遮住。
而此时流景正在茶馆出神。袁措与魏姑姑之事,她已在吃茶时听得真切,那“磨镜之癖”四个字直直戳进她心里,她顿时面红耳赤,心跳紊乱,呼吸都乱了,握着茶碗的手不知不觉用力,那茶碗蓦然碎了,细碎瓷片扎进手心,滚热的茶水淋上手背,疼痛叫她清醒。
茶博士看她装束寒酸,早跑上来讨账,“哎哟这位爷,好好的您这是怎么说!”流景丢下散银便仓皇便走。
已是初冬,屋外寒风劲冽,她打马迎风而走,心痛如绞,想起宁慧旧时曾赠与她肚兜,曾赠与她无题诗,曾蜷缩在她怀里手臂紧紧环抱她……若此事属实,宁慧与她,当是情谊相合。
可转念又想,“磨镜之癖”又待如何?她是一只黑夜里见不得人的鬼,是刀口上舔血的恶魔,纵使穿上人皮,也难掩过去种种肮脏罪恶。
更何况她是宁慧最恨的叛徒,宁慧处理这等事从不手软,魏姑姑便是前车之鉴。
她如今送上门去,只怕比那魏姑姑的下场更凄惨百倍。
然而宁慧的安危与自己的生死相较……她除了向死而去,竟是无别路可走。
作者有话要说: 竟然有人扔□□,自然是拜谢!独自写文寂寞,哪怕有一个人陪着也是好的!
☆、他山之石
月光清皎,夜寒如冰。
流景歪着身子坐在马背上,信马由缰,在官道上踟蹰而行。
她身上无一处不疼,无一处不痒,皮肉都将剥离一般。
但种种疼痛都比不上心头空洞。
她被人从冰窖里放出来时,早冻得气息奄奄,秋霰却笑着迎上来,“委屈了你,二公子的意思,请你热汤沐浴。”
冻僵的身体浸泡在滚热的水里的刹那,她觉得浑身上下叫嚣着疼痛,从头发到皮肉都在层层剥离,要咬碎银牙才能挨住不出声。
但诸般痛楚都不敌秋霰一句话,“咱们公主也不是不理你,倒是来了一封信,说与你本有深仇,只是如今大事绕身,无暇顾及你,与你便恩怨两清。既然人在我们手上,便任由我们处置。”
她闻言心头一热,再也支撑不住,生生呕出一口血来。
她被扔进冰窖不知多少时日,生死攸关里尚惦记,宁慧得知自己消息究竟会是何种反应,是要她生死不能,痛彻心腑?还是……会念及旧情救她于水火之中?
她日夜翘首以盼,罔顾秋霰带刺的言语像鞭子般鞭笞心扉,她咬牙等,只等着一句确切音信。
原来竟是恩怨两清!恩怨两清……
原来,比起铭记肺腑的牵挂或者如蛆附骨的思念更或者刻骨铭心的仇恨,她最不能忍受的是情意相诀,再无瓜葛。
宁慧与她,她与宁慧,从此便是不识萧郎是路人,再无关系。
第3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