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6节
重生之出魔入佛[上半部] 作者:柳明暗
第96节
净涪双手合十,向着清泉大和尚微微颌首作礼,便在清泉大和尚身侧落座了。
他在炕床上坐稳后,白凌便跟着净意、净念一起在他们下方的那三个蒲团上坐了。
待在静和寺的这一段不短的时间里,那位置也惯常是他的。
待到一众人俱各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定后,一直看着净涪的清泉大和尚低低叹了一口气,语出惊人地问道:“你是要离开了?”
第329章 煮茶
“你是要离开了?”
清泉大和尚这一句话问出口后,眼角便立时分出余光,瞥向炕床下方的净意、净念两人。
净意、净念两人面色沉了沉,却没有其他太大的变化。
显然,他们也都看出来了。
净涪点了点头。
清泉大和尚随意地点了点头,他也没有说什么,只悠悠地道:“再给我煮一壶茶吧。”
净涪抬起头来看他。
清泉大和尚却只是补了一句道:“你煮的茶好喝,等你离开之后,我再想喝你煮的茶就太难了。”
清泉大和尚边说着,边目光炯炯地看着净涪。
净涪点了点头,抬手便伸到了他自己的褡裢上。
清泉大和尚抬起手,拦下了净涪,他道:“上一次我已经喝过了你带过来的茶叶了,这会儿,还是尝一尝我这里的茶叶吧。”
“说起来,我还没请你喝过我的茶呢。”
客人来访却不请人喝茶,这根本就是一件很不礼貌的事情,但清泉大和尚说得坦然,净涪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可以,他微微摆着手,脸色平静且带着一点小小的笑意。这轻易就可以让人看得出来他其实并未介意。
可是净涪不介意,并不代表旁观的人就不介意。
下方原本坐得端端正正垂眉顺目看着十分恭顺的净意、净念两位师兄弟这会儿就抬起了头,吃了雄心豹子胆般错愕失望地看着清泉大和尚。
他们实在是不知道,净涪师兄居然没有喝过他们静和寺的茶。
哪怕净意、净念师兄弟此时看着他的目光足可称得上大逆不道,清泉大和尚却是处之泰然。
“请稍等。”他对着净涪点了点头,又将手上拿定的那一串短佛珠套到自己的手腕上,便就下了炕床,一路转入内室。
净意、净念这会儿回过神来,尴尬地望着上方的净涪。净意还率先开口道歉:“净涪师兄,实在对不起,师父他……”
净念抢先开口指责道:“师父他实在是太失礼了!”
“他居然这么怠慢师兄……”
净念的声音不仅大到传遍了整个主持云房,还在清泉大和尚的身影出现在门边的时候半抱怨半责怪地加了一句。
清泉大和尚险些都要气笑了,尤其是在他看见一贯比净念沉稳比净念持重比净念老实的净意用比往常做早课晚课时候更认真虔诚的低眉垂目,恍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样子后,更是要直接笑出来了。
他运了运气,终于将那一股闷气按了回去。
白凌吞了吞口水,再一次隐蔽地收敛了自己的存在感。
他可不是净意、净念这两个被师父捧在手心里骂舍不得打舍不得的宝贝蛋,再怎么样也会有一个清泉大和尚护着。可他要敢有一丝出格之处,净涪绝对不会轻易地放过他去。
幸好清泉大和尚没有迁怒的习惯,他看也没看下首坐着的这三个小辈,缓步上了炕床,便伸手将东西从褡裢里一件一件地取了出来。
略高一点的适合放在炕床上的炕桌、稍矮一点的专门摆放物什的架子、空的干净的茶壶……
净涪也不干看着。
清泉大和尚每从褡裢里拿出一件,他便伸手过去接过那一件,帮着摆放到适合的地方。
没过多久,摆放在净涪和清泉大和尚中间那一张案桌上便摆满了煮茶的物什。
煮茶的茶壶、煮茶的炉灶、装着清水的瓦罐、装着茶叶的茶罐子……
零零碎碎的物什摆满了整个炕桌。
最后被清泉大和尚从褡裢里摸出来递到净涪手上的,是整整五个的茶盏。
净涪一言不发接连五次地接过那些茶盏,又默不作声地将那五个茶盏摆放到炕桌上。
就在净涪摆放那最后的一个茶盏的时候,清泉大和尚将手中的褡裢往旁边一搁,又冲着净涪抬了抬手,便坐在炕床上不动了。
净涪转头看了看清泉大和尚,点了点头,便开始摆弄炕桌上的那些个物什。
他旁的什么也没做,先就打开那装着茶叶的茶罐子,从里头取出了些茶叶,拿在手上仔仔细细地验看了一遍。
从茶叶的外形、品相,再到茶叶的出处、内中灵气的存储等等等等,他都仔细看过一遍。
净涪如此仔细,并不是为着旁的什么,他就只是想要做到心里有数而已。
待到验看过茶叶之后,净涪便又捧出那装着清水的瓦罐子……
净涪这般动作的时候,他旁边的清泉大和尚什么都不做,又从他自己的手腕上将那一串短佛珠褪了下来,拿定在手上,一下一下地慢慢捻动。
下首的净意、净念和白凌三人看了看净涪,又看了看清泉大和尚,最后各自对视了一眼,什么都没说,齐齐调转了目光,一眨不眨地看着净涪的动作。
开始的时候,在他们眼中的净涪还只是不紧不慢地在炕床上收拾着炕桌上物什的人,可渐渐地,映照在他们眼中的人影便开始变得模糊。
模糊的身形、模糊的五官和模糊的动作。
唯一清晰的,就只有那一双沉静而清亮的眼睛。
而在那一片模糊的世界中,又有一种莫名的感觉渐渐生出。初时模糊而断续,并不清晰,只有轻轻悄悄的一点,忽隐忽现般地不时冒头轻触他们的灵觉,挑动他们的神经,引诱他们迷醉。可每当他们品味到其中的一点妙处,想要体验更多的时候,那一点莫名感觉却又消失得无影无踪,让人无处寻觅。唯一待到它下一次出现,才能稍稍削减他们心底那难耐的s_ao动。
这样一次一次的,挑心又撩人,几乎没逼疯了这净意、净念、白凌这三个年轻小伙子。
幸而那种模糊的感觉虽然模糊断续,但每一次它生出的时候都比上一次它出现的时候清晰,便连它们中间消失又出现的那一段间隔时间都在渐渐地缩短。所以净意、净念和白凌三人才堪堪地忍耐了下来。
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着,净意、净念和白凌三人也一直这般艰难地煎熬着,直到一阵潺潺的流水声伴随着水流冲撞瓦片的声音从遥远的地方传来,清晰无比地出现在他们三人耳边,才唤回了他们三人的心神。
净意、净念、白凌三人定了定神,下意识地抬头望向上方炕桌,入眼的却是净涪拎着茶壶,正往摆放在清泉大和尚面前的茶盏里分茶。鼻端,还有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缭绕不去。
清泉大和尚唇边含着笑容,轻飘飘地扫了下方三人一眼,便伸出手来,取了那一盏茶水托在手上,轻嗅了一口茶香,又沉眼赏玩了一阵,才手腕一抬,头一低,无声噙了一口茶水。
净意、净念、白凌三人看着清泉大和尚动作,嗅着鼻端处的清香,忍了又忍,终究还是没忍住,吞咽了几口口水。
“咕噜”的声音接连在这安静的房室中响起,没影响到上方炕床上一喝茶一斟茶的两人,却臊红了三人的脸。
净意、净念、白凌三人不敢再抬头看着三方,只低垂着头,眼观鼻鼻观心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老实至极。
净涪已经将茶分好,才刚将手中的茶壶放下,正要再有别的动作,便见那边不快不慢却已经将他自己手上的那一盏茶水饮尽的清泉大和尚接过茶壶,边给自己续茶,边意味极其明显地扫了一眼下方的净意、净念。
初时净意、净念两人其实还不明白清泉大和尚眼中的意思。这并不是因为清泉大和尚眼中的意味不明显,也不是他们师徒三人的默契不足,实在是因为这个时候的净意、净念两个人臊得完全无暇分神去想这些有的没的,他们只一个劲地在自己心底琢磨着他们到底有没有在净涪师兄面前失态,他们刚才是不是看起来很傻。
直到净涪将属于他们的那一杯茶水送到了他们面前,直到他们嗅着清茶的淡香,将那一口清茶啜入口中,直到他们终于从清茶入口入喉入肺腑的冲击中清醒过来,直到他们从那种渺远的回味中醒过神来的时候,他们才恍然了悟了那一眼的含义。
他们的师父分明就是在问他们,喝了这么一杯茶,他们怎么有胆子将他们自己煮的那些水取出来,捧到人家面前?
他们煮的那是茶吗?比干干净净的清水都要污浊好不好?!
净意、净念垂头看着自己手中只余下一点茶渍的杯盏,低下头去,再没有了言语。
净涪扫了下方一眼,又看了看按照一个频率提壶、倒茶、放下、提壶、倒茶、放下,来回重复动作的清泉大和尚,将手中茶盏往嘴上送了送,轻啜了一口茶水,别的却是什么都没有。
净涪最后煮的一壶茶水泰半都入了清泉大和尚肚里了。
待到这一壶茶水饮尽,清泉大和尚意犹未尽地将手中的杯盏搁在炕桌上,便又取过了早先被搁在一边的那个褡裢。
他伸手探入褡裢里去,没有丝毫停顿地从褡裢中摸出一个瓦罐来。
这个瓦罐和别的瓦罐看上去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可原本还在拿眼睛偷偷瞪着清泉大和尚的净意、净念两师兄弟却已经顾不得去瞪清泉大和尚了。他们惊愕地张大眼睛,望着那被清泉大和尚随意捧在手上的瓦罐。
第330章 清泉大和尚
许久之后,他们茫然地转过头去,和对方对视了一眼。直看到对方眼里的震惊,他们才终于清醒过来。
难怪他们辛苦求了这么久师父他都一直没有给他们一个准信,原来是在这儿等着呢。
清泉大和尚淡淡地瞥了他的两个弟子一眼,便将手中的那一个瓦罐推到了净涪面前,笑了一下,与净涪道:“好茶我这里是真没有……”
清泉大和尚并不是在自谦,也不是在为他自己找借口。他这小庙里能够拿出来待客的茶都是他自家炒制的,用来待客也只能说是勉强不太失礼而已。
不是谁都能像净涪一样,凭借个人的体悟、境界可以硬生生将这些普通平凡的茶叶煮出类似于悟道茶那样的妙品来的。
他们静和寺能够拿来接待过往茶道大家的,也就只有一口灵泉的泉水而已。
“……这罐子泉水还可堪一品,师侄若是不介意,便带了回去吧。不拘是要拿来煮茶,或是浇灌灵植,更或是直接用来解渴,都尽随师侄心意……”
净涪垂眸看了看被推到面前的瓦罐,双手合十,向着清泉大和尚微微低了低头。
清泉大和尚看着周身气息平和的净涪伸手接过那一罐灵泉水,都没有仔细探看过便径直收入了他的随身褡裢之中。
他悄悄地吸了一口气,一时都不知道自己心底到底是心疼居多,还是释然居多。
可是很快的,清泉大和尚便敛尽了自己的复杂心绪,望入抬起头来的净涪的眼睛,轻声地问道:“净涪师侄,你手中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可否借予我一观?”
听得清泉大和尚这话,这屋里立时就转过视线望来的,可并不仅仅只是净涪一人而已。
然而清泉大和尚却并不理会炕床下方的三人,只拿目光望定净涪的眼睛。
净涪也不理会净意、净念、白凌三人,他迎着清泉大和尚的目光细看了他几眼,笑着点了点头,当下便从随身的褡裢里捧出一份薄薄的经文。
在见到净涪手中捧出的那一部经书的刹那,清泉大和尚便就脸色一整,恭恭敬敬地向着净涪合十一拜,才双手递了上去,接过净涪手中的那一部佛经。
放在往常,身为晚辈的净涪是受不得清泉大和尚这般大礼的,可此时净涪却不避不让,硬生生地受了这么一礼。
旁边观望着的净意、净念和白凌三人也已经在看见那一部经文的那一刻便拜伏了下去,行了一个大礼。
这礼净涪也受得坦荡,没有什么受宠若惊或是忐忑惊骇。
因为上至清泉大和尚,下至净意、净念两个小沙弥,他们此时拜的根本就不是他,而是他手上的这一卷佛经。
作为佛门弟子,哪怕是净意、净念这样的小沙弥都知道一个铁律。
佛家经典所在,便为有佛。
既有佛在,作为佛门弟子,他们哪里敢有所怠慢?
一直到净涪手上的那一部薄薄经文递交到了清泉大和尚的手里,他才侧身往外避让了开去。
清泉大和尚对净涪的动作没有任何反应,他恭敬而小心地将手上托着的那薄薄几页纸放到了炕桌上,又膝跪着往后退出了一小段距离,才双手合十,从胸前举高至额间,停顿了几息工夫,便再次往上高举至头顶,又停了一小会儿,才将手放在两侧,俯身深深拜了下去。他在炕床上拜伏了片刻后,才重新坐直了身体。
随着清泉大和尚一般动作的,还有净意、净念乃至白凌三人。
当然,相比起净意、净念两人的虔诚和激动,白凌到底还要更平静一点。或者说,要更漠然一点。
这一屋里的五人,也就只有净涪一人没有动静。
他就坐在炕床的一侧,避过清泉大和尚拜下去的方向,双手随意搭在膝上,目光安稳地看着清泉大和尚动作。
在清泉大和尚向着那一部残缺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拜下去的那一刹,或者说是在更早的他将那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摆放在炕床上的那一刻,这炕床空置的下方空间中,竟有一股奇特神异的波动自虚空悄悄荡了起来。
由无至有,由弱至强,由小至大……
然后那一股波动在到达某一个临界点的那一刻,陡然生化出一朵剔透明净的琉璃佛火。
佛火跳动间,又有一阵阵玄微佛意随着佛光荡漾开去。
这其中,尤以坐在炕床上的净涪和清泉大和尚两人的感知最为清晰。
净涪不过稍稍凝神感应了一番,便调转了目光落在炕床上的那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上。然而净涪的目光也只在那《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上停了一霎,当即就往下移了一分。
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下面的,正是那一张炕桌。
净涪也只看了炕桌一眼,便在心底摇了摇头,视线再度往下挪移,看见他们正坐着的这一张炕床,心中也赞了一声。
这炕桌其实不过等闲,真正的关键,只在这一张炕床。
这张炕床实在有些意思。
它能够帮助主人参悟他选定的经典。
恰如此时,这炕床下方的那一朵琉璃佛火就在解析着那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虽然在净涪这位书写者看来,这种解析其实很模糊,解析的内容也不多,甚至都不是全然的ji,ng准,可到底没有错漏之处。
在景浩界中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净涪心中暗自叹了一声,当即拂去所有零散琐碎的杂思,集中心力,借助这一张炕床的便利,也沉入定境之中,去再一次深入参悟《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这炕床上的经文虽然出自他的手笔,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不愧是佛家人人赞颂的经典,其玄微佛意几乎无有穷尽,每一次体悟阅读佛经都会得到不同的感悟。便是净涪,也不敢夸口说这经文自己就都悟通悟透了。
当其时,这一屋子大大小小五个人便都沉入了定境之中。但因着各人积累、个人悟性等等原因,净意、净念、白凌三人很快就从定境里出来了。
他们茫然地对视了几眼,又偷眼看了看上首的净涪和清泉大和尚,再度噤了声,只各自闭着眼睛静坐。
过了约莫半日工夫,清泉大和尚也从定境中出来了。
随着他的清醒,炕床下方空间里安静燃烧的琉璃佛火晃了一晃,火种隐隐飘散,便连那琉璃剔透的火光也都开始变得模糊。
清泉大和尚抬头望见还在定境之中的净涪,几乎是下意识地伸出双手,按住了炕桌边沿。
随着清泉大和尚的动作,下方琉璃佛火当空一抖,“呼”的一声细响,仿佛是在虚空中摄取了些什么,竟再一次稳稳当当地在下方安静燃烧。
清泉大和尚见状,在心底呼了一口气,也不再去看净涪。
虽然他心知净涪的天资惊人,缘法、悟性都非常人可以比拟,可当他看着净涪,视线再往下一瞥望见自己的两个弟子,心里还是免不了有些憋闷。
比不得,比不过,索性他也就不多想了。
吐出一口闷气,又定了定心神,清泉大和尚便收回了目光,仔细地看着摆放在炕桌上的那一部薄到仅有寥寥数张纸张的佛经。
他的视线一寸寸地在封面那几个俊逸文字上滑过,心中更是无声咀嚼了几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他才伸出手,翻开了封面。
‘法会因由分第一,如是我闻……’
不过才一眼,清泉大和尚就晃了神。
他甚至都无法分心注意那和封面字迹一般俊逸的文字,他连挣扎都做不到,只能在那一种玄微佛意中沉沦。
净涪又和清泉大和尚不一样,他虽然也是在一遍遍体悟和重温那《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经义,但他的心神其实都在他自己的掌控之中,随他自由进出定境。
而这其实也是净涪和其他佛修的最大不同。
他确实也会为那些玄微玄妙至极的佛理赞叹,渴求着去体悟和探索乃至是掌控,但他却永远不会完全沉沦。
他掌控着他自己。
是以等到他睁开眼睛的时候,清泉大和尚还沉醉在那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一遍又一遍地翻阅。
等到清泉大和尚终于从那经义中挣脱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暮色四合的时分了。
恰在这时,寺中响起了声声鼓声。
鼓声响起,便该是做晚课的时候了。
清泉大和尚被这鼓声一敲,竟禁不住浑身抖了一抖,额间更有细碎的汗珠沁出。
清泉大和尚心中一个激灵,整个人都清醒过来了。
他猛地缩回双手,小心地扫了一眼那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后,便双手合十,转头扫了一眼也在此时睁开眼来的净涪、净意等人,强作冷静地道:“晚课时间到了,先去做晚课。”
净意、净念两师兄弟觉得不太对,但又看不出什么来,只能便应和着,便小心地偷觑着清泉大和尚的面色。
若是往常的时候,净意、净念师兄弟的这些小动作清泉大和尚是必定会发现的,可是在清泉大和尚心神不宁的当下,他却是真的什么都没有注意,甩了手,穿了鞋便当先往小法堂那边去了。
第331章 相询
看着清泉大和尚那算不得急也算不得忙但绝对算得上慌的背影,净意、净念两人几乎是下意识地望向了净涪。
迎着净意、净念的求助的目光,净涪只是小小地提了提唇角,便就低了头,走下炕床。
他什么都没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动作,但光光只是这样,也足以令净意、净念两人安心了。
他们都舒了一口气,也都跟在净涪后面出了主持云房,一路往小法堂去。
清泉大和尚刚才虽然走得急了点,可他也没说错,鼓声都敲响了,晚课确实是该开始了。
若是往常,只要师父不计较,迟到一点根本不会有什么问题。可今日……
回想起刚刚清泉大和尚的脸色和表情,净意、净念两人齐齐打了一个冷颤。他们心有灵犀地对视一眼,什么都不敢想,连忙加快了脚步,紧跟在净涪身后。
希望不要迟到……
希望师父他看在净涪师兄也在的份上能够抬手放过……
走在最后的白凌看着净意、净念两人急促的脚步,不禁微微摇了摇头。
这两人还真是想得太多了吧,清泉师叔祖哪里会是这样迁怒的人?照他看来,只要他们这些日子行事小心着点,对清泉师叔祖恭顺着点,那就什么事情都不会有。总比……
白凌小心而隐蔽地抬起视线,扫过最前头的那一个挺拔的身影,连忙缩了缩脖子,什么都不敢想了。
说起来,这一行四人中,也真的就只有净涪一人能够轻松写意了。
他其实知道后面的三个人心里这会儿都想的什么,因为想要猜出来根本就没有什么难度,他想要安抚也很简单。
但他什么都没有做。
一路沉默着踏入小法堂后,净涪便在他的蒲团前方站定了。后头净意、净念和白凌也乖巧得像是鹌鹑一样,低眉顺眼地站在了他们自己的蒲团前。
等到他们几人一字站好,一直闭着双眼静坐在蒲团上的清泉大和尚才睁开眼睛来看了他们一眼。
这一眼扫落下来,净涪、白凌如何不说,净意、净念两人却都是松了一口气。
天可怜见,师父他总算是冷静下来了。
清泉大和尚看得众人一眼,便也从蒲团上站起身来,领着净涪等人取过香,礼过佛,才再一次在蒲团上落座。
净涪等人也都一一在蒲团上坐了。
等到晚课结束之后,已经彻底平静下来的清泉大和尚视线扫过下方的几个小子,最后停在了净涪身上。
净涪抬起头来,迎上了清泉大和尚的目光。
净意、净念和白凌三人齐齐转过视线来,看着他们这边。
清泉大和尚捻着佛珠的手指动了动,拨过了一颗珠子,才犹犹豫豫地开口问道:“净涪……”
“你那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能不能留在静和寺?”
看过那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更一度在那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经义中沉沦,清泉大和尚知道那一部经文其实很难得,更可称得上珍贵。这样的一部经文如果拿到外头去,是足以令人抢破脑袋的。
对于这样的一部经文,他本不该开口,可是如果他不开口,静和寺错过了这部经文,错过了这一段机缘,耽误的绝对不仅仅只有他与净意、净念三人,还有他们静和寺日后的后辈。
因为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着实是一部足以镇压一寺传承的无上经典。
它绝无愧于传闻中的“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的开经偈言。
他一定得留下它。
哪怕它是佛门另一脉传承的根本妙法。
哪怕它现在还是残缺不全。
迎着清泉大和尚恳求的目光,净涪面上闪过一丝异色,却没有丝毫犹豫地点了点头。
清泉大和尚看着净涪点头应了,不禁舒了一口气。
他仔细地打量了净涪的面色,心中暗自嘀咕。
怕是这位天资卓绝的师侄还不明白他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宝贵。
这也难怪,毕竟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出自他自己的手笔。只要他自己愿意,那就是他想要有多少就会有多少。更何况,如今他仔细回想那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上的字迹,也能想得到净涪手里必定还有别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本来也是,净涪的勤奋和自觉有目共睹,他根本就不可能只誊抄了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可是净涪手中有多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甚至将来还会有更多更好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也全都只在他自己。
只凭他自己的意愿。
但他们静和寺却不能因为这些个原因就平白无故地取了旁人的一部宝经。
这不仅仅是脸面的问题,还有因缘的问题。
他们静和寺传承自佛门祖寺天静寺,修的是念经、念佛、礼佛的净土法门,如果随随便便收下一部可铸一脉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必定会混淆传承。传承混淆的情况下,他们静和寺怕是就会有后辈弟子破脉而出,录入妙音寺那一脉去了。
虽然不管是天静寺还是妙音寺中的哪一脉,都是佛门的修持,根本犹在,哪怕岔开了枝叶,到底还是一树,本质而言不会有什么不同。可……
说他固执也好,说他看不破也罢,他到底还是更希望静和寺就像他现下这样的模样传承下去。
更何况,现如今佛门各支脉道统如何不说,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出世,妙音寺一脉的崛起就已经形成了大势,再不像多年前的那样轻易就能被他们天静寺镇压下来……
妙音寺一脉崛起,势必要分割天静寺的利益。天静寺虽然也希望佛门能够再度壮大,但却绝对不会甘愿让自己成为各支脉崛起的祭品。
再看天静寺里的那些汹涌暗流,天静寺和妙音寺日后必有一争。
更甚至,除了可以预期的妙音寺之外,必定还有妙定寺、妙安寺……
分寺崛起已成必然,天静寺又没有那个能耐和威望再度统合各分寺,就只能争。
他们静和寺传承自天静寺,倘若任由静和寺的传承混淆……
不是清泉大和尚愿意低看自己和他自己的两个亲传弟子,连带他日后的徒孙,实在是清泉大和尚不觉得他们静和寺会有那个机缘和福气能够左右逢源。
不被别人头一个拿掉就不错了。
清泉大和尚沉吟了片刻,和净涪道:“虽说净涪师侄你应下了,可我静和寺也不好白拿这么一部宝经……”
“这样……我静和寺的藏经阁中藏了三部二祖手抄的《佛说阿弥陀经》,我匀一部经文给你,不知师侄意下如何?”
清泉大和尚的那些个说不上谋算的谋算,净涪在早前他翻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时就已经看出来了。
他本也没有想要在清泉大和尚身上落子的意思。
他真想要在清泉大和尚身上落子的话,其实也不是不可以,但要多费些手脚。
而且,比起清泉这个大和尚,净意、净念这两个原本就对他信任甚至是信服的小沙弥更容易拉拢,不是吗?
净意、净念两个目前虽然还是小沙弥,但他们才是静和寺的未来。
妙音寺与天静寺的相争本也在未来,他不急。
再有,净意、净念两人也未必就一定要用得上。
所以净涪半点不在意清泉大和尚是不是白拿了那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也全然不在意清泉大和尚要拿什么来抵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但当清泉大和尚开口的时候,净涪心底还是升起了几丝古怪。
二祖手抄的《佛说阿弥陀经》?
景浩界佛门二祖,慧真?
清泉大和尚看着静默的净涪,皱了皱眉头。
难道是有什么问题?
净涪看了清泉大和尚一眼,面色慎重地点了点头。
清泉大和尚见净涪点头应了,也很是松了一口气。
摩挲了手上的佛珠片刻后,清泉大和尚不去看净意、净念和白凌三人,再度盯着净涪的眼睛,迟疑着开口问道:“不知净涪师侄你……”
“对于二祖早年所说的根骨,怎么看?”
第332章 根性
根骨?
都出了静和寺走在山路上了,白凌还在琢磨着这两个字。他边琢磨着竟还边小心地偷瞄着净涪的脸色,明知自己什么都看不出来,他还是不死心地偷瞄着,希冀着自己或许会有那个运气能够看出点什么。
他这么专心地琢磨这些有的没的,倒将刚才还和他依依惜别的净意、净念两人抛在了脑后,全然比不得人家净意、净念回了云房还在叨念着他的真心实意。
白凌的小动作净涪看得分明,但他就是什么表示都没有,全由着白凌自己从昨晚到今天一个劲地苦苦琢磨。
白凌明知净涪不在意,还是为了这一件事儿琢磨了将近一旬。这将近十天的工夫里,他除了为那些琐碎事儿忙前忙后和静心修炼之外,多余的时间都放在了这上头。
他愿意为了这两个字下苦力气琢磨,其实也并不全是为了他自己的困惑,还是因为他隐隐觉得清泉大和尚那一句话不会是随意拿出来一说的。这句话里头,该是有清泉大和尚没有说尽的话意。
能被清泉大和尚这样的人物在临别关头拿出来说道的,他如果能够琢磨得通透,日后他行事就能有了一条准线了。
净涪也不阻止白凌,任由他自己一个人琢磨。
其实白凌猜得还真没错。
清泉大和尚提到的那“根骨”,并没有那么简单。
这里头究竟是个什么意思,如果净涪真的只是一个净字辈的妙音寺比丘的话,他约莫也是不会清楚的。顶天了也就了解一二,知道些皮毛,并不会了解太多。可净涪却不是一个正常普通的比丘。
他还是当年的魔道魁首天圣魔君。
多活了那么一遭,又曾经站到了那样的一个位置上,哪怕是佛门的秘闻,净涪也都是了如指掌,不说清清楚楚,起码也能说出个十之八九来。
所以,清泉大和尚的话中意思,净涪其实还是明白的。
白凌猜到了些皮毛,但他到底还是知道得太少了,根本摸不着这里头的关窍。
这里头的一切,其实还该从“根骨”的说法第一次出现在景浩界的那会儿说起。
《佛演经》中早有记载,佛门二祖受元祖衣钵,始窥大道。后二祖见众生蒙昧,发大慈悲心,遍寻根骨出众者传承大道。
至此,佛道大兴。
也就是说,最初提出“根骨”这么一个说法的,是佛门的二祖慧真。
二祖慧真传道,以“根骨”为基。
非身具根骨者,不传大道。
是以“根骨”,又被称为慧根。
然而,这“根骨”在佛门一脉指代慧根,可在道门和魔门中,指的却是灵根。
但不管是慧根还是灵根,在世人的认知里,它的存在与否决定着一个人能否踏上修行路,而它的品质则影响着修士修行的快慢,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修士修行所能触碰到的最高高度。
因为这景浩界中万万年的历史里,少有人能够突破慧根或灵根的局限,在寿元耗尽之前触碰到更高远的境界。
当然,少,并不代表没有。
净涪深知,灵根慧根之类的根骨或许能够影响到人的修行,它甚至几乎决定了修士的道途,但除了灵根慧根之外,悟性、心性、r_ou_身资质乃至机缘、气运等等诸如此类的东西其实也在影响修士的道途。
因着二祖慧真的影响,世人将根骨独立出来,并将它捧上了神坛,认定它在修士的道途中至关重要。
可净涪这么多年看下来,却知道事情不是这样的。
或者说,那样的认知不太正确。
根骨其实可以与悟性、心性等等统合起来,并称为根性。
在道门和魔门中,修士们或许会更重根骨,可佛门其实是和道门、魔门别开一脉的。于佛门而言,修行更看重的,其实不是根骨,而是“性”。
性,指的是心性,悟性、灵性等等等等。
相比起“性”而言,根骨在佛门本不太重要。
可是因为慧真的私心,他有意无意地引导了佛门的修士走上了这一条分岔路。
也幸好天静寺这一脉修行其实也不太看重“性”,他们只要做到“专”,做到“毅”,做到“诚”,便也能脱离凡俗,凝聚道果。
可是问题也在这里,天静寺一脉的修行可以不看重“性”,甚至可以将“性”隐去,但妙音寺一脉却不能。
净涪这些年月静参佛理,揉合两世所学,融汇两世所知,如今再对比世尊亲授的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和慧真当初亲手誊抄的《佛说阿弥陀经》,已经看出了这个中的根本。
妙音寺一脉日后的修持,可以隐去“根”,但却绝对不能隐去“性”。
“性”,会是妙音寺一脉修行的根基所在。
这一点根基上的分歧,也是天静寺和妙音寺的纷争的源头。
重“性”不重根的妙音寺,完全可以吸纳天静寺一直无法企及又无比渴求的凡人区域。
也就是说,哪怕一个凡人没有灵根,只要他心性、悟性、灵性足够,他完全可以开悟,踏破凡人与修士之间的壁垒,走上修行的道路。
这里头提到的走上修行的道路,可不是像天静寺他们曾经做的那些糊弄人需要付出莫大代价的“飞升”,而是实打实的修行,真真正正地破去壁垒,成为一个修士。
单只这一点,一旦传出去,也必能令人疯狂。
人皆畏死,绝对不是一句假话。
更何况,明明原本都是一样的人,一样的有着双手双脚一张面孔两只眼睛两只耳朵的人,却因为灵根被分出了天地。
有灵根的人,可以长生不老,可以飞天遁地,可以高高在上,甚至可以翻天覆地,享尽长生富贵,而他们却只能按着生老病死的规律在这世间沉沦挣扎,为着一点吃食熬命,可最终还是没能填报肚子,简直卑贱到了尘埃里……
这样的对比太过强烈,如果在最初的时候他们看不见希望,被轻易判定了生死或许还不会挣扎,可当他们看见了希望,哪怕这一线希望再渺茫,大多数人也必定愿意为了它奉献一切。
在绝望之前生出的希望,向来最易使人癫狂。
而那一瞬间的癫狂中迸发出来的力量,便是渺小如蝼蚁的凡人,也必定能令修士震颤。
他们会为了这一线希望拼尽一切。
可是这样的消息传了出去,妙音寺一脉便打破了景浩界里的平衡。
别说天静寺、妙理寺、妙空寺、妙定寺、妙安寺、妙潭寺等等佛门各脉,就连道门、魔门也都绝对不会袖手旁观。
如此一来,妙音寺就成了众矢之的。
事态再严重一点的话,灭门拔根的大祸或许不会有,但却绝对能被人欺上门来,逼问这里头的种种缘由根秘。
因为对于凡人而言,这一种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啊。
不管是哪一个地界上的凡人,对于这一种诱惑必是无力抗拒的。
有希望的话,谁不愿意超凡入圣,长生久视呢?
当然,在这沉重的威胁之外,好处也不少。
无法抗拒的凡人,不管他们自身修行能不能成,只要有了那一个趋势,他们自身有了经历和体验,哪怕他们本身不归属于妙音寺统辖,也必定会对妙音寺生出诸如感激、认同、向往等等等等心思。
这样的心思一起,妙音寺万万年不移的根基便彻底扎下了。
因为民心所向。
自来民心所向,便是天意所在,大势所趋。
无论日后此间世界会遭遇怎样的劫难,只要不是灭世,哪怕道门各脉、魔门各道乃至是佛门的天静寺、妙潭寺等等道统都全数灭绝,妙音寺也必会是最后留存的那一脉。
绝无意外。
这样厚重的运势之下,但凡净涪随意参上一脚,所得的功德气运也不会少。更不用说,必为妙音寺一脉传承真经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落在了他的手上,日后也必经他的手完整,广为流传。
认真算一算,他身上享的那一份功德气运怕是连慧真看了都得眼红。
而相对于这些让人垂涎欲滴的好处来,那些威胁就不是那么的重要了。
便是这些威胁,真放到净涪面前,也绝没有旁人认知中的那么难以化解。
道门那边有左天行。
哪怕妙音寺可能打破修炼界的传统,但以左天行的心胸,以道修一脉的心性,他们也绝对不会对妙音寺下辣手。
至于魔门……
净涪虽然已经不再是魔门的天圣魔君,但这绝不代表净涪在魔门那边就没有布置。他可以保证,魔门那边也必是没有什么问题。
最后是佛门。
妙音寺虽然是独立的一脉,但总归也是佛门的一脉,真想要对妙音寺下重手,也不说别的,单就他们自己本心就过不去。
第96节
恋耽美
第96节
净涪双手合十,向着清泉大和尚微微颌首作礼,便在清泉大和尚身侧落座了。
他在炕床上坐稳后,白凌便跟着净意、净念一起在他们下方的那三个蒲团上坐了。
待在静和寺的这一段不短的时间里,那位置也惯常是他的。
待到一众人俱各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定后,一直看着净涪的清泉大和尚低低叹了一口气,语出惊人地问道:“你是要离开了?”
第329章 煮茶
“你是要离开了?”
清泉大和尚这一句话问出口后,眼角便立时分出余光,瞥向炕床下方的净意、净念两人。
净意、净念两人面色沉了沉,却没有其他太大的变化。
显然,他们也都看出来了。
净涪点了点头。
清泉大和尚随意地点了点头,他也没有说什么,只悠悠地道:“再给我煮一壶茶吧。”
净涪抬起头来看他。
清泉大和尚却只是补了一句道:“你煮的茶好喝,等你离开之后,我再想喝你煮的茶就太难了。”
清泉大和尚边说着,边目光炯炯地看着净涪。
净涪点了点头,抬手便伸到了他自己的褡裢上。
清泉大和尚抬起手,拦下了净涪,他道:“上一次我已经喝过了你带过来的茶叶了,这会儿,还是尝一尝我这里的茶叶吧。”
“说起来,我还没请你喝过我的茶呢。”
客人来访却不请人喝茶,这根本就是一件很不礼貌的事情,但清泉大和尚说得坦然,净涪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可以,他微微摆着手,脸色平静且带着一点小小的笑意。这轻易就可以让人看得出来他其实并未介意。
可是净涪不介意,并不代表旁观的人就不介意。
下方原本坐得端端正正垂眉顺目看着十分恭顺的净意、净念两位师兄弟这会儿就抬起了头,吃了雄心豹子胆般错愕失望地看着清泉大和尚。
他们实在是不知道,净涪师兄居然没有喝过他们静和寺的茶。
哪怕净意、净念师兄弟此时看着他的目光足可称得上大逆不道,清泉大和尚却是处之泰然。
“请稍等。”他对着净涪点了点头,又将手上拿定的那一串短佛珠套到自己的手腕上,便就下了炕床,一路转入内室。
净意、净念这会儿回过神来,尴尬地望着上方的净涪。净意还率先开口道歉:“净涪师兄,实在对不起,师父他……”
净念抢先开口指责道:“师父他实在是太失礼了!”
“他居然这么怠慢师兄……”
净念的声音不仅大到传遍了整个主持云房,还在清泉大和尚的身影出现在门边的时候半抱怨半责怪地加了一句。
清泉大和尚险些都要气笑了,尤其是在他看见一贯比净念沉稳比净念持重比净念老实的净意用比往常做早课晚课时候更认真虔诚的低眉垂目,恍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样子后,更是要直接笑出来了。
他运了运气,终于将那一股闷气按了回去。
白凌吞了吞口水,再一次隐蔽地收敛了自己的存在感。
他可不是净意、净念这两个被师父捧在手心里骂舍不得打舍不得的宝贝蛋,再怎么样也会有一个清泉大和尚护着。可他要敢有一丝出格之处,净涪绝对不会轻易地放过他去。
幸好清泉大和尚没有迁怒的习惯,他看也没看下首坐着的这三个小辈,缓步上了炕床,便伸手将东西从褡裢里一件一件地取了出来。
略高一点的适合放在炕床上的炕桌、稍矮一点的专门摆放物什的架子、空的干净的茶壶……
净涪也不干看着。
清泉大和尚每从褡裢里拿出一件,他便伸手过去接过那一件,帮着摆放到适合的地方。
没过多久,摆放在净涪和清泉大和尚中间那一张案桌上便摆满了煮茶的物什。
煮茶的茶壶、煮茶的炉灶、装着清水的瓦罐、装着茶叶的茶罐子……
零零碎碎的物什摆满了整个炕桌。
最后被清泉大和尚从褡裢里摸出来递到净涪手上的,是整整五个的茶盏。
净涪一言不发接连五次地接过那些茶盏,又默不作声地将那五个茶盏摆放到炕桌上。
就在净涪摆放那最后的一个茶盏的时候,清泉大和尚将手中的褡裢往旁边一搁,又冲着净涪抬了抬手,便坐在炕床上不动了。
净涪转头看了看清泉大和尚,点了点头,便开始摆弄炕桌上的那些个物什。
他旁的什么也没做,先就打开那装着茶叶的茶罐子,从里头取出了些茶叶,拿在手上仔仔细细地验看了一遍。
从茶叶的外形、品相,再到茶叶的出处、内中灵气的存储等等等等,他都仔细看过一遍。
净涪如此仔细,并不是为着旁的什么,他就只是想要做到心里有数而已。
待到验看过茶叶之后,净涪便又捧出那装着清水的瓦罐子……
净涪这般动作的时候,他旁边的清泉大和尚什么都不做,又从他自己的手腕上将那一串短佛珠褪了下来,拿定在手上,一下一下地慢慢捻动。
下首的净意、净念和白凌三人看了看净涪,又看了看清泉大和尚,最后各自对视了一眼,什么都没说,齐齐调转了目光,一眨不眨地看着净涪的动作。
开始的时候,在他们眼中的净涪还只是不紧不慢地在炕床上收拾着炕桌上物什的人,可渐渐地,映照在他们眼中的人影便开始变得模糊。
模糊的身形、模糊的五官和模糊的动作。
唯一清晰的,就只有那一双沉静而清亮的眼睛。
而在那一片模糊的世界中,又有一种莫名的感觉渐渐生出。初时模糊而断续,并不清晰,只有轻轻悄悄的一点,忽隐忽现般地不时冒头轻触他们的灵觉,挑动他们的神经,引诱他们迷醉。可每当他们品味到其中的一点妙处,想要体验更多的时候,那一点莫名感觉却又消失得无影无踪,让人无处寻觅。唯一待到它下一次出现,才能稍稍削减他们心底那难耐的s_ao动。
这样一次一次的,挑心又撩人,几乎没逼疯了这净意、净念、白凌这三个年轻小伙子。
幸而那种模糊的感觉虽然模糊断续,但每一次它生出的时候都比上一次它出现的时候清晰,便连它们中间消失又出现的那一段间隔时间都在渐渐地缩短。所以净意、净念和白凌三人才堪堪地忍耐了下来。
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着,净意、净念和白凌三人也一直这般艰难地煎熬着,直到一阵潺潺的流水声伴随着水流冲撞瓦片的声音从遥远的地方传来,清晰无比地出现在他们三人耳边,才唤回了他们三人的心神。
净意、净念、白凌三人定了定神,下意识地抬头望向上方炕桌,入眼的却是净涪拎着茶壶,正往摆放在清泉大和尚面前的茶盏里分茶。鼻端,还有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缭绕不去。
清泉大和尚唇边含着笑容,轻飘飘地扫了下方三人一眼,便伸出手来,取了那一盏茶水托在手上,轻嗅了一口茶香,又沉眼赏玩了一阵,才手腕一抬,头一低,无声噙了一口茶水。
净意、净念、白凌三人看着清泉大和尚动作,嗅着鼻端处的清香,忍了又忍,终究还是没忍住,吞咽了几口口水。
“咕噜”的声音接连在这安静的房室中响起,没影响到上方炕床上一喝茶一斟茶的两人,却臊红了三人的脸。
净意、净念、白凌三人不敢再抬头看着三方,只低垂着头,眼观鼻鼻观心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老实至极。
净涪已经将茶分好,才刚将手中的茶壶放下,正要再有别的动作,便见那边不快不慢却已经将他自己手上的那一盏茶水饮尽的清泉大和尚接过茶壶,边给自己续茶,边意味极其明显地扫了一眼下方的净意、净念。
初时净意、净念两人其实还不明白清泉大和尚眼中的意思。这并不是因为清泉大和尚眼中的意味不明显,也不是他们师徒三人的默契不足,实在是因为这个时候的净意、净念两个人臊得完全无暇分神去想这些有的没的,他们只一个劲地在自己心底琢磨着他们到底有没有在净涪师兄面前失态,他们刚才是不是看起来很傻。
直到净涪将属于他们的那一杯茶水送到了他们面前,直到他们嗅着清茶的淡香,将那一口清茶啜入口中,直到他们终于从清茶入口入喉入肺腑的冲击中清醒过来,直到他们从那种渺远的回味中醒过神来的时候,他们才恍然了悟了那一眼的含义。
他们的师父分明就是在问他们,喝了这么一杯茶,他们怎么有胆子将他们自己煮的那些水取出来,捧到人家面前?
他们煮的那是茶吗?比干干净净的清水都要污浊好不好?!
净意、净念垂头看着自己手中只余下一点茶渍的杯盏,低下头去,再没有了言语。
净涪扫了下方一眼,又看了看按照一个频率提壶、倒茶、放下、提壶、倒茶、放下,来回重复动作的清泉大和尚,将手中茶盏往嘴上送了送,轻啜了一口茶水,别的却是什么都没有。
净涪最后煮的一壶茶水泰半都入了清泉大和尚肚里了。
待到这一壶茶水饮尽,清泉大和尚意犹未尽地将手中的杯盏搁在炕桌上,便又取过了早先被搁在一边的那个褡裢。
他伸手探入褡裢里去,没有丝毫停顿地从褡裢中摸出一个瓦罐来。
这个瓦罐和别的瓦罐看上去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可原本还在拿眼睛偷偷瞪着清泉大和尚的净意、净念两师兄弟却已经顾不得去瞪清泉大和尚了。他们惊愕地张大眼睛,望着那被清泉大和尚随意捧在手上的瓦罐。
第330章 清泉大和尚
许久之后,他们茫然地转过头去,和对方对视了一眼。直看到对方眼里的震惊,他们才终于清醒过来。
难怪他们辛苦求了这么久师父他都一直没有给他们一个准信,原来是在这儿等着呢。
清泉大和尚淡淡地瞥了他的两个弟子一眼,便将手中的那一个瓦罐推到了净涪面前,笑了一下,与净涪道:“好茶我这里是真没有……”
清泉大和尚并不是在自谦,也不是在为他自己找借口。他这小庙里能够拿出来待客的茶都是他自家炒制的,用来待客也只能说是勉强不太失礼而已。
不是谁都能像净涪一样,凭借个人的体悟、境界可以硬生生将这些普通平凡的茶叶煮出类似于悟道茶那样的妙品来的。
他们静和寺能够拿来接待过往茶道大家的,也就只有一口灵泉的泉水而已。
“……这罐子泉水还可堪一品,师侄若是不介意,便带了回去吧。不拘是要拿来煮茶,或是浇灌灵植,更或是直接用来解渴,都尽随师侄心意……”
净涪垂眸看了看被推到面前的瓦罐,双手合十,向着清泉大和尚微微低了低头。
清泉大和尚看着周身气息平和的净涪伸手接过那一罐灵泉水,都没有仔细探看过便径直收入了他的随身褡裢之中。
他悄悄地吸了一口气,一时都不知道自己心底到底是心疼居多,还是释然居多。
可是很快的,清泉大和尚便敛尽了自己的复杂心绪,望入抬起头来的净涪的眼睛,轻声地问道:“净涪师侄,你手中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可否借予我一观?”
听得清泉大和尚这话,这屋里立时就转过视线望来的,可并不仅仅只是净涪一人而已。
然而清泉大和尚却并不理会炕床下方的三人,只拿目光望定净涪的眼睛。
净涪也不理会净意、净念、白凌三人,他迎着清泉大和尚的目光细看了他几眼,笑着点了点头,当下便从随身的褡裢里捧出一份薄薄的经文。
在见到净涪手中捧出的那一部经书的刹那,清泉大和尚便就脸色一整,恭恭敬敬地向着净涪合十一拜,才双手递了上去,接过净涪手中的那一部佛经。
放在往常,身为晚辈的净涪是受不得清泉大和尚这般大礼的,可此时净涪却不避不让,硬生生地受了这么一礼。
旁边观望着的净意、净念和白凌三人也已经在看见那一部经文的那一刻便拜伏了下去,行了一个大礼。
这礼净涪也受得坦荡,没有什么受宠若惊或是忐忑惊骇。
因为上至清泉大和尚,下至净意、净念两个小沙弥,他们此时拜的根本就不是他,而是他手上的这一卷佛经。
作为佛门弟子,哪怕是净意、净念这样的小沙弥都知道一个铁律。
佛家经典所在,便为有佛。
既有佛在,作为佛门弟子,他们哪里敢有所怠慢?
一直到净涪手上的那一部薄薄经文递交到了清泉大和尚的手里,他才侧身往外避让了开去。
清泉大和尚对净涪的动作没有任何反应,他恭敬而小心地将手上托着的那薄薄几页纸放到了炕桌上,又膝跪着往后退出了一小段距离,才双手合十,从胸前举高至额间,停顿了几息工夫,便再次往上高举至头顶,又停了一小会儿,才将手放在两侧,俯身深深拜了下去。他在炕床上拜伏了片刻后,才重新坐直了身体。
随着清泉大和尚一般动作的,还有净意、净念乃至白凌三人。
当然,相比起净意、净念两人的虔诚和激动,白凌到底还要更平静一点。或者说,要更漠然一点。
这一屋里的五人,也就只有净涪一人没有动静。
他就坐在炕床的一侧,避过清泉大和尚拜下去的方向,双手随意搭在膝上,目光安稳地看着清泉大和尚动作。
在清泉大和尚向着那一部残缺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拜下去的那一刹,或者说是在更早的他将那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摆放在炕床上的那一刻,这炕床空置的下方空间中,竟有一股奇特神异的波动自虚空悄悄荡了起来。
由无至有,由弱至强,由小至大……
然后那一股波动在到达某一个临界点的那一刻,陡然生化出一朵剔透明净的琉璃佛火。
佛火跳动间,又有一阵阵玄微佛意随着佛光荡漾开去。
这其中,尤以坐在炕床上的净涪和清泉大和尚两人的感知最为清晰。
净涪不过稍稍凝神感应了一番,便调转了目光落在炕床上的那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上。然而净涪的目光也只在那《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上停了一霎,当即就往下移了一分。
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下面的,正是那一张炕桌。
净涪也只看了炕桌一眼,便在心底摇了摇头,视线再度往下挪移,看见他们正坐着的这一张炕床,心中也赞了一声。
这炕桌其实不过等闲,真正的关键,只在这一张炕床。
这张炕床实在有些意思。
它能够帮助主人参悟他选定的经典。
恰如此时,这炕床下方的那一朵琉璃佛火就在解析着那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虽然在净涪这位书写者看来,这种解析其实很模糊,解析的内容也不多,甚至都不是全然的ji,ng准,可到底没有错漏之处。
在景浩界中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净涪心中暗自叹了一声,当即拂去所有零散琐碎的杂思,集中心力,借助这一张炕床的便利,也沉入定境之中,去再一次深入参悟《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这炕床上的经文虽然出自他的手笔,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不愧是佛家人人赞颂的经典,其玄微佛意几乎无有穷尽,每一次体悟阅读佛经都会得到不同的感悟。便是净涪,也不敢夸口说这经文自己就都悟通悟透了。
当其时,这一屋子大大小小五个人便都沉入了定境之中。但因着各人积累、个人悟性等等原因,净意、净念、白凌三人很快就从定境里出来了。
他们茫然地对视了几眼,又偷眼看了看上首的净涪和清泉大和尚,再度噤了声,只各自闭着眼睛静坐。
过了约莫半日工夫,清泉大和尚也从定境中出来了。
随着他的清醒,炕床下方空间里安静燃烧的琉璃佛火晃了一晃,火种隐隐飘散,便连那琉璃剔透的火光也都开始变得模糊。
清泉大和尚抬头望见还在定境之中的净涪,几乎是下意识地伸出双手,按住了炕桌边沿。
随着清泉大和尚的动作,下方琉璃佛火当空一抖,“呼”的一声细响,仿佛是在虚空中摄取了些什么,竟再一次稳稳当当地在下方安静燃烧。
清泉大和尚见状,在心底呼了一口气,也不再去看净涪。
虽然他心知净涪的天资惊人,缘法、悟性都非常人可以比拟,可当他看着净涪,视线再往下一瞥望见自己的两个弟子,心里还是免不了有些憋闷。
比不得,比不过,索性他也就不多想了。
吐出一口闷气,又定了定心神,清泉大和尚便收回了目光,仔细地看着摆放在炕桌上的那一部薄到仅有寥寥数张纸张的佛经。
他的视线一寸寸地在封面那几个俊逸文字上滑过,心中更是无声咀嚼了几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他才伸出手,翻开了封面。
‘法会因由分第一,如是我闻……’
不过才一眼,清泉大和尚就晃了神。
他甚至都无法分心注意那和封面字迹一般俊逸的文字,他连挣扎都做不到,只能在那一种玄微佛意中沉沦。
净涪又和清泉大和尚不一样,他虽然也是在一遍遍体悟和重温那《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经义,但他的心神其实都在他自己的掌控之中,随他自由进出定境。
而这其实也是净涪和其他佛修的最大不同。
他确实也会为那些玄微玄妙至极的佛理赞叹,渴求着去体悟和探索乃至是掌控,但他却永远不会完全沉沦。
他掌控着他自己。
是以等到他睁开眼睛的时候,清泉大和尚还沉醉在那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一遍又一遍地翻阅。
等到清泉大和尚终于从那经义中挣脱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暮色四合的时分了。
恰在这时,寺中响起了声声鼓声。
鼓声响起,便该是做晚课的时候了。
清泉大和尚被这鼓声一敲,竟禁不住浑身抖了一抖,额间更有细碎的汗珠沁出。
清泉大和尚心中一个激灵,整个人都清醒过来了。
他猛地缩回双手,小心地扫了一眼那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后,便双手合十,转头扫了一眼也在此时睁开眼来的净涪、净意等人,强作冷静地道:“晚课时间到了,先去做晚课。”
净意、净念两师兄弟觉得不太对,但又看不出什么来,只能便应和着,便小心地偷觑着清泉大和尚的面色。
若是往常的时候,净意、净念师兄弟的这些小动作清泉大和尚是必定会发现的,可是在清泉大和尚心神不宁的当下,他却是真的什么都没有注意,甩了手,穿了鞋便当先往小法堂那边去了。
第331章 相询
看着清泉大和尚那算不得急也算不得忙但绝对算得上慌的背影,净意、净念两人几乎是下意识地望向了净涪。
迎着净意、净念的求助的目光,净涪只是小小地提了提唇角,便就低了头,走下炕床。
他什么都没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动作,但光光只是这样,也足以令净意、净念两人安心了。
他们都舒了一口气,也都跟在净涪后面出了主持云房,一路往小法堂去。
清泉大和尚刚才虽然走得急了点,可他也没说错,鼓声都敲响了,晚课确实是该开始了。
若是往常,只要师父不计较,迟到一点根本不会有什么问题。可今日……
回想起刚刚清泉大和尚的脸色和表情,净意、净念两人齐齐打了一个冷颤。他们心有灵犀地对视一眼,什么都不敢想,连忙加快了脚步,紧跟在净涪身后。
希望不要迟到……
希望师父他看在净涪师兄也在的份上能够抬手放过……
走在最后的白凌看着净意、净念两人急促的脚步,不禁微微摇了摇头。
这两人还真是想得太多了吧,清泉师叔祖哪里会是这样迁怒的人?照他看来,只要他们这些日子行事小心着点,对清泉师叔祖恭顺着点,那就什么事情都不会有。总比……
白凌小心而隐蔽地抬起视线,扫过最前头的那一个挺拔的身影,连忙缩了缩脖子,什么都不敢想了。
说起来,这一行四人中,也真的就只有净涪一人能够轻松写意了。
他其实知道后面的三个人心里这会儿都想的什么,因为想要猜出来根本就没有什么难度,他想要安抚也很简单。
但他什么都没有做。
一路沉默着踏入小法堂后,净涪便在他的蒲团前方站定了。后头净意、净念和白凌也乖巧得像是鹌鹑一样,低眉顺眼地站在了他们自己的蒲团前。
等到他们几人一字站好,一直闭着双眼静坐在蒲团上的清泉大和尚才睁开眼睛来看了他们一眼。
这一眼扫落下来,净涪、白凌如何不说,净意、净念两人却都是松了一口气。
天可怜见,师父他总算是冷静下来了。
清泉大和尚看得众人一眼,便也从蒲团上站起身来,领着净涪等人取过香,礼过佛,才再一次在蒲团上落座。
净涪等人也都一一在蒲团上坐了。
等到晚课结束之后,已经彻底平静下来的清泉大和尚视线扫过下方的几个小子,最后停在了净涪身上。
净涪抬起头来,迎上了清泉大和尚的目光。
净意、净念和白凌三人齐齐转过视线来,看着他们这边。
清泉大和尚捻着佛珠的手指动了动,拨过了一颗珠子,才犹犹豫豫地开口问道:“净涪……”
“你那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能不能留在静和寺?”
看过那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更一度在那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经义中沉沦,清泉大和尚知道那一部经文其实很难得,更可称得上珍贵。这样的一部经文如果拿到外头去,是足以令人抢破脑袋的。
对于这样的一部经文,他本不该开口,可是如果他不开口,静和寺错过了这部经文,错过了这一段机缘,耽误的绝对不仅仅只有他与净意、净念三人,还有他们静和寺日后的后辈。
因为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着实是一部足以镇压一寺传承的无上经典。
它绝无愧于传闻中的“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的开经偈言。
他一定得留下它。
哪怕它是佛门另一脉传承的根本妙法。
哪怕它现在还是残缺不全。
迎着清泉大和尚恳求的目光,净涪面上闪过一丝异色,却没有丝毫犹豫地点了点头。
清泉大和尚看着净涪点头应了,不禁舒了一口气。
他仔细地打量了净涪的面色,心中暗自嘀咕。
怕是这位天资卓绝的师侄还不明白他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宝贵。
这也难怪,毕竟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出自他自己的手笔。只要他自己愿意,那就是他想要有多少就会有多少。更何况,如今他仔细回想那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上的字迹,也能想得到净涪手里必定还有别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本来也是,净涪的勤奋和自觉有目共睹,他根本就不可能只誊抄了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可是净涪手中有多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甚至将来还会有更多更好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也全都只在他自己。
只凭他自己的意愿。
但他们静和寺却不能因为这些个原因就平白无故地取了旁人的一部宝经。
这不仅仅是脸面的问题,还有因缘的问题。
他们静和寺传承自佛门祖寺天静寺,修的是念经、念佛、礼佛的净土法门,如果随随便便收下一部可铸一脉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必定会混淆传承。传承混淆的情况下,他们静和寺怕是就会有后辈弟子破脉而出,录入妙音寺那一脉去了。
虽然不管是天静寺还是妙音寺中的哪一脉,都是佛门的修持,根本犹在,哪怕岔开了枝叶,到底还是一树,本质而言不会有什么不同。可……
说他固执也好,说他看不破也罢,他到底还是更希望静和寺就像他现下这样的模样传承下去。
更何况,现如今佛门各支脉道统如何不说,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出世,妙音寺一脉的崛起就已经形成了大势,再不像多年前的那样轻易就能被他们天静寺镇压下来……
妙音寺一脉崛起,势必要分割天静寺的利益。天静寺虽然也希望佛门能够再度壮大,但却绝对不会甘愿让自己成为各支脉崛起的祭品。
再看天静寺里的那些汹涌暗流,天静寺和妙音寺日后必有一争。
更甚至,除了可以预期的妙音寺之外,必定还有妙定寺、妙安寺……
分寺崛起已成必然,天静寺又没有那个能耐和威望再度统合各分寺,就只能争。
他们静和寺传承自天静寺,倘若任由静和寺的传承混淆……
不是清泉大和尚愿意低看自己和他自己的两个亲传弟子,连带他日后的徒孙,实在是清泉大和尚不觉得他们静和寺会有那个机缘和福气能够左右逢源。
不被别人头一个拿掉就不错了。
清泉大和尚沉吟了片刻,和净涪道:“虽说净涪师侄你应下了,可我静和寺也不好白拿这么一部宝经……”
“这样……我静和寺的藏经阁中藏了三部二祖手抄的《佛说阿弥陀经》,我匀一部经文给你,不知师侄意下如何?”
清泉大和尚的那些个说不上谋算的谋算,净涪在早前他翻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时就已经看出来了。
他本也没有想要在清泉大和尚身上落子的意思。
他真想要在清泉大和尚身上落子的话,其实也不是不可以,但要多费些手脚。
而且,比起清泉这个大和尚,净意、净念这两个原本就对他信任甚至是信服的小沙弥更容易拉拢,不是吗?
净意、净念两个目前虽然还是小沙弥,但他们才是静和寺的未来。
妙音寺与天静寺的相争本也在未来,他不急。
再有,净意、净念两人也未必就一定要用得上。
所以净涪半点不在意清泉大和尚是不是白拿了那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也全然不在意清泉大和尚要拿什么来抵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但当清泉大和尚开口的时候,净涪心底还是升起了几丝古怪。
二祖手抄的《佛说阿弥陀经》?
景浩界佛门二祖,慧真?
清泉大和尚看着静默的净涪,皱了皱眉头。
难道是有什么问题?
净涪看了清泉大和尚一眼,面色慎重地点了点头。
清泉大和尚见净涪点头应了,也很是松了一口气。
摩挲了手上的佛珠片刻后,清泉大和尚不去看净意、净念和白凌三人,再度盯着净涪的眼睛,迟疑着开口问道:“不知净涪师侄你……”
“对于二祖早年所说的根骨,怎么看?”
第332章 根性
根骨?
都出了静和寺走在山路上了,白凌还在琢磨着这两个字。他边琢磨着竟还边小心地偷瞄着净涪的脸色,明知自己什么都看不出来,他还是不死心地偷瞄着,希冀着自己或许会有那个运气能够看出点什么。
他这么专心地琢磨这些有的没的,倒将刚才还和他依依惜别的净意、净念两人抛在了脑后,全然比不得人家净意、净念回了云房还在叨念着他的真心实意。
白凌的小动作净涪看得分明,但他就是什么表示都没有,全由着白凌自己从昨晚到今天一个劲地苦苦琢磨。
白凌明知净涪不在意,还是为了这一件事儿琢磨了将近一旬。这将近十天的工夫里,他除了为那些琐碎事儿忙前忙后和静心修炼之外,多余的时间都放在了这上头。
他愿意为了这两个字下苦力气琢磨,其实也并不全是为了他自己的困惑,还是因为他隐隐觉得清泉大和尚那一句话不会是随意拿出来一说的。这句话里头,该是有清泉大和尚没有说尽的话意。
能被清泉大和尚这样的人物在临别关头拿出来说道的,他如果能够琢磨得通透,日后他行事就能有了一条准线了。
净涪也不阻止白凌,任由他自己一个人琢磨。
其实白凌猜得还真没错。
清泉大和尚提到的那“根骨”,并没有那么简单。
这里头究竟是个什么意思,如果净涪真的只是一个净字辈的妙音寺比丘的话,他约莫也是不会清楚的。顶天了也就了解一二,知道些皮毛,并不会了解太多。可净涪却不是一个正常普通的比丘。
他还是当年的魔道魁首天圣魔君。
多活了那么一遭,又曾经站到了那样的一个位置上,哪怕是佛门的秘闻,净涪也都是了如指掌,不说清清楚楚,起码也能说出个十之八九来。
所以,清泉大和尚的话中意思,净涪其实还是明白的。
白凌猜到了些皮毛,但他到底还是知道得太少了,根本摸不着这里头的关窍。
这里头的一切,其实还该从“根骨”的说法第一次出现在景浩界的那会儿说起。
《佛演经》中早有记载,佛门二祖受元祖衣钵,始窥大道。后二祖见众生蒙昧,发大慈悲心,遍寻根骨出众者传承大道。
至此,佛道大兴。
也就是说,最初提出“根骨”这么一个说法的,是佛门的二祖慧真。
二祖慧真传道,以“根骨”为基。
非身具根骨者,不传大道。
是以“根骨”,又被称为慧根。
然而,这“根骨”在佛门一脉指代慧根,可在道门和魔门中,指的却是灵根。
但不管是慧根还是灵根,在世人的认知里,它的存在与否决定着一个人能否踏上修行路,而它的品质则影响着修士修行的快慢,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修士修行所能触碰到的最高高度。
因为这景浩界中万万年的历史里,少有人能够突破慧根或灵根的局限,在寿元耗尽之前触碰到更高远的境界。
当然,少,并不代表没有。
净涪深知,灵根慧根之类的根骨或许能够影响到人的修行,它甚至几乎决定了修士的道途,但除了灵根慧根之外,悟性、心性、r_ou_身资质乃至机缘、气运等等诸如此类的东西其实也在影响修士的道途。
因着二祖慧真的影响,世人将根骨独立出来,并将它捧上了神坛,认定它在修士的道途中至关重要。
可净涪这么多年看下来,却知道事情不是这样的。
或者说,那样的认知不太正确。
根骨其实可以与悟性、心性等等统合起来,并称为根性。
在道门和魔门中,修士们或许会更重根骨,可佛门其实是和道门、魔门别开一脉的。于佛门而言,修行更看重的,其实不是根骨,而是“性”。
性,指的是心性,悟性、灵性等等等等。
相比起“性”而言,根骨在佛门本不太重要。
可是因为慧真的私心,他有意无意地引导了佛门的修士走上了这一条分岔路。
也幸好天静寺这一脉修行其实也不太看重“性”,他们只要做到“专”,做到“毅”,做到“诚”,便也能脱离凡俗,凝聚道果。
可是问题也在这里,天静寺一脉的修行可以不看重“性”,甚至可以将“性”隐去,但妙音寺一脉却不能。
净涪这些年月静参佛理,揉合两世所学,融汇两世所知,如今再对比世尊亲授的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和慧真当初亲手誊抄的《佛说阿弥陀经》,已经看出了这个中的根本。
妙音寺一脉日后的修持,可以隐去“根”,但却绝对不能隐去“性”。
“性”,会是妙音寺一脉修行的根基所在。
这一点根基上的分歧,也是天静寺和妙音寺的纷争的源头。
重“性”不重根的妙音寺,完全可以吸纳天静寺一直无法企及又无比渴求的凡人区域。
也就是说,哪怕一个凡人没有灵根,只要他心性、悟性、灵性足够,他完全可以开悟,踏破凡人与修士之间的壁垒,走上修行的道路。
这里头提到的走上修行的道路,可不是像天静寺他们曾经做的那些糊弄人需要付出莫大代价的“飞升”,而是实打实的修行,真真正正地破去壁垒,成为一个修士。
单只这一点,一旦传出去,也必能令人疯狂。
人皆畏死,绝对不是一句假话。
更何况,明明原本都是一样的人,一样的有着双手双脚一张面孔两只眼睛两只耳朵的人,却因为灵根被分出了天地。
有灵根的人,可以长生不老,可以飞天遁地,可以高高在上,甚至可以翻天覆地,享尽长生富贵,而他们却只能按着生老病死的规律在这世间沉沦挣扎,为着一点吃食熬命,可最终还是没能填报肚子,简直卑贱到了尘埃里……
这样的对比太过强烈,如果在最初的时候他们看不见希望,被轻易判定了生死或许还不会挣扎,可当他们看见了希望,哪怕这一线希望再渺茫,大多数人也必定愿意为了它奉献一切。
在绝望之前生出的希望,向来最易使人癫狂。
而那一瞬间的癫狂中迸发出来的力量,便是渺小如蝼蚁的凡人,也必定能令修士震颤。
他们会为了这一线希望拼尽一切。
可是这样的消息传了出去,妙音寺一脉便打破了景浩界里的平衡。
别说天静寺、妙理寺、妙空寺、妙定寺、妙安寺、妙潭寺等等佛门各脉,就连道门、魔门也都绝对不会袖手旁观。
如此一来,妙音寺就成了众矢之的。
事态再严重一点的话,灭门拔根的大祸或许不会有,但却绝对能被人欺上门来,逼问这里头的种种缘由根秘。
因为对于凡人而言,这一种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啊。
不管是哪一个地界上的凡人,对于这一种诱惑必是无力抗拒的。
有希望的话,谁不愿意超凡入圣,长生久视呢?
当然,在这沉重的威胁之外,好处也不少。
无法抗拒的凡人,不管他们自身修行能不能成,只要有了那一个趋势,他们自身有了经历和体验,哪怕他们本身不归属于妙音寺统辖,也必定会对妙音寺生出诸如感激、认同、向往等等等等心思。
这样的心思一起,妙音寺万万年不移的根基便彻底扎下了。
因为民心所向。
自来民心所向,便是天意所在,大势所趋。
无论日后此间世界会遭遇怎样的劫难,只要不是灭世,哪怕道门各脉、魔门各道乃至是佛门的天静寺、妙潭寺等等道统都全数灭绝,妙音寺也必会是最后留存的那一脉。
绝无意外。
这样厚重的运势之下,但凡净涪随意参上一脚,所得的功德气运也不会少。更不用说,必为妙音寺一脉传承真经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落在了他的手上,日后也必经他的手完整,广为流传。
认真算一算,他身上享的那一份功德气运怕是连慧真看了都得眼红。
而相对于这些让人垂涎欲滴的好处来,那些威胁就不是那么的重要了。
便是这些威胁,真放到净涪面前,也绝没有旁人认知中的那么难以化解。
道门那边有左天行。
哪怕妙音寺可能打破修炼界的传统,但以左天行的心胸,以道修一脉的心性,他们也绝对不会对妙音寺下辣手。
至于魔门……
净涪虽然已经不再是魔门的天圣魔君,但这绝不代表净涪在魔门那边就没有布置。他可以保证,魔门那边也必是没有什么问题。
最后是佛门。
妙音寺虽然是独立的一脉,但总归也是佛门的一脉,真想要对妙音寺下重手,也不说别的,单就他们自己本心就过不去。
第96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