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耽美 >东宫他哥 > 东宫他哥
错误举报

分卷阅读45

    东宫他哥 作者:姬泱

    的走进去,“登利禄之场,背孔孟之道,这话说的真痛快,崔哥哥,这是你从哪里听来?”

    我捡起来扇子看了看,是崔碧城的草书,落款凤化二十八年。

    原来是十二年前的东西,那个时候老崔刚出了毓正宫,杜以为他要去考科举,蟾宫折桂去了,结果他自己上蹿下跳,跑到制造局谋了个差事,这一干,就是十多年。

    崔言一见我进去,连忙要行礼,老崔长长出了口气,以为终于功德圆满,可以站立起来的时候,就被我舅舅一巴掌打在后脑勺上,按着他的脑袋给我磕头,我坐在椅子上笑的直捶茶几。老崔扭扭捏捏的被崔大人按着给我行了礼,我笑倒扣翻了茶碗。

    崔言则一脸的道貌岸然,又恭敬的教训我,说我什么身份贵重,自己要尊重一些,应该给崔碧城做个榜样,不能和他一起胡闹,还有,我和崔碧城虽然是亲人,可我毕竟是皇子,按照大郑祖制,礼法不能废,他见了我必须叩头。

    我连忙低声回答是、是、是,等崔大人恭敬的说完了,老崔的白眼都翻到天上去了。

    崔大人见我们三个凑一屋,谁说话也不痛快,他自己退下去找凉快的地方读书去了。

    我问崔碧城,“舅舅怎么会在京里面?他不是守灵去了吗?”

    崔碧城端着茶碗慢条斯理的吹着茶水,然后才说,“吏部还有些事情需要善后,所以在我这里呆几天,他明天就回去了。”

    我,“哦,是这样。对了,刚才太子在我那里,过几天是端午,他的生日,在宫里有个家宴,有戏看,有酒喝,他问你去不去?”

    崔碧城手中动作一凝,抬眼看着我,“你怎么回答的?”

    我,“我说你闲的嗷嗷叫,我问问你,你肯定去。”

    “不好!”崔碧城把茶碗向木桌上一顿,“承子,你上当了!”

    我一惊,“怎么?”

    崔碧城,“太子这么问你,是想试探爷爷到底死没死!

    你想想,按理说,现在爷爷刚死,丧事刚办完,我爹已经向吏部报了丁忧,崔家现在是热孝,按照大郑祖制,我这里整整一年不能听戏,不能娶妻纳妾。爷爷的七七还没有过,外面的白色灯笼都没有撤,我应该在家安分的守孝,怎么可能无聊的整天嗷嗷叫,吵嚷着去听戏呢?太子这么一问,你这么一回答,他肯定知道爷爷的丧事多半有鬼。”

    我心中早明白了过来,我有些结巴,“可是……让……让文湛……知道,应该没什么吧。”

    崔碧城摇头,“我不知道。”

    我自己又说了一句,“文湛知道了,应该没什么吧,嗯,应该没什么的。”

    崔碧城又端起来茶碗,继续慢条斯理的吹着热茶,“你这是走坟地唱小曲,自己给自己壮胆。

    其实,这事也不是什么大事,不说出来,这就是芝麻大的事情,可是要真较真查出来,那可是蒙蔽朝廷,抄家的大罪。太子要是用这事要挟我,顶多要我几两银子,可他要是想借着这事压你,我可真不知道,你最后还能剩下什么。

    承子,不是我说你,在太子面前你长个心眼,别傻大憨粗的,能说不能说的都说,你原先的机灵劲都哪去了?”

    让崔碧城这么一说,我心里翻江倒海似的。

    原先我不这样,虽然嘴上好像没有把门的,什么话都乱说,可是最要紧的话却从来不说,现在对着文湛,好像要紧不要紧的全都不在意了,我心里也是一阵发虚,用力扭了扭自己的腮帮子,扯的麻了,这才住手。

    “对了,还有事要告诉你。”

    崔碧城拿过他的水烟,开始搓纸卷,点燃水烟。

    “尤平安让人在宁州那边仔细查过了,就是那个什么罗夫人的身世。她爹是郑人,是宁州守军的一个游击,姓罗。她娘是边境守军抓过来的高昌女奴,被卖给那个游击做妾。罗游击没有正妻,家里又不是很富裕,也没有别的女人,罗家的日子过的还算可以,谁想到被牵扯进一件通天大案中,白白的丢了性命,一切家产籍没,女眷官卖为娼。又因为她们血统不纯,所以价格很低,就被当时四处买讨人的柳漪梦捡了便宜。柳漪梦很喜欢那个罗夫人,说她是什么雍京十年难得一见的闺门旦好苗子,于是亲自调教,后来又砸银子捧,这才捧成了名角。”

    我,“她和高昌王族就没什么关系吗?”

    崔碧城摇头,“没有,她是在宁州出生的,而且她母亲的身体很低贱,不像和高昌王族有关系的。”

    我自言自语,“那,怎么会那么像呢?”

    崔碧城吞云吐雾,“上古传说都说,我们这些人是女娲娘娘用泥捏的,也有用泥点子甩的,女娲一个人想到的面孔也是有限的,再加上累了,急于求成就偷工减料,泥娃娃就那么几个面孔,泥人成了活人之后,世间多几个长的像的也不是没有。”

    我对他的话嗤之以鼻,“这都什么歪理?天下的话都让你说尽了。老话说的,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别用尽了子孙的福泽,到时候你儿子是个傻瓜,那你可没地方哭去了。”

    崔碧城冷笑,“我儿子?我儿子他娘还在她娘的肚子里面呢,我儿子又从哪里蹦出来?”

    他这么一说到提醒我了,我,“老崔,你也老大不小的了,能定就定门亲事,别折腾了。”

    崔碧城瞪了我一眼,“我的事,你别管。”

    “不管就不管,我还懒得管你哩。”我放下茶碗,挑着蜜饯吃,不知道从哪里想起来一句话,我问他,“你说那个罗游击被卷进通天大案才丢了性命,是哪个案子?”

    崔碧城叹了口气才说,“要说这事还不怪他,是他爹的事情连累的他丢了性命。他爹曾经是前宁州总督赵谦的亲兵,赵谦被奸臣陷害抄家问斩的时候,他逃了,侥幸得了性命,后来他投靠了赵谦的儿子前缇骑总指挥使赵汝南,成了赵汝南的心腹。朝廷清洗赵汝南势力的时候,罗游击他爹死了,可是他又侥幸逃了,躲了几年,以为风头过了就安全了,谁想到十年后,还是被揪了出来。

    承子你也知道,赵汝南的案子就是朝廷的惊天大案,凡是沾边的不是抄家就是杀头,根本不问是非曲直,罪过清白了。”

    承子,那你去打听打听,这赵汝南当年到底犯了什么事儿,惹的皇上这么恨他?”

    我摇头,“虽然这么说太不肖了,不过那句老话鸟尽弓藏。我爹用人家把自家有可能问鼎皇位的兄弟都杀了,惹的朝野愤恨,这个时候不丢车保帅,把罪过都推给赵汝南,难道让我爹自己扛罪?

    我看,我爹也未必就一定恨赵指挥使。要是真的恨他,我爹就不会在古王陵那么要紧的地方还给他修个坟了。要知道,能在那里建坟的都是大郑先祖,王族遗脉,要不就是当年有盖世功勋的王侯将相。真正罪人的棺材是进不去那里的。”

    崔碧城凑过来,他身上有一股妖娆的香气。

    他点头说,“这倒是。不过要说你们皇上老爷子不恨他吧,可他把人家满门都杀了,都没给人家留点香火。”

    我还没有接茬,他又说,“诶,其实留不留香火都一样。赵汝南做的是天孽,他做镇抚司指挥使的时候,杀了那么多人,毁了那么多人,一招有名的‘瓜蔓抄’灭了多少名门巨宦,百年望族?世间多少人恨不得剥他的皮,噬他的血肉,他的子孙留在世间,需要小心提防,保不准那天遇到仇敌,也许不是单纯丢掉性命那么简单。”

    赵汝南。

    这个名字平淡又陌生,却莫名其妙的让我感觉到什么。

    不知怎么了,我又想起来当时看到那个画像时候的情形。

    画像上,那个男人,嘴角的诡谲羞涩甜美的笑。

    刻着哀思诗句的黄金锁。

    还有那把珍珠手柄的刀……

    就仿若一场梦,压在我心口上,泛着丝丝的冷意,柔绵入骨的哀,却并不沉重,我能感觉得到流淌在这些东西之间的,是一种深沉的爱,纯粹而高贵。

    我在留园这里吃了晚饭才走,崔碧城叮嘱我回去告诉文湛,就说他现在守孝呢,苦的很,不能听戏,所以虽然心存感激太子邀他进宫听戏,他也不能去了。他现在在家里面安静读书,只读老子的《道德经》。

    他这么说的时候,手中还拿了一本新谱的《西厢记》,正好是张生和崔莺莺鸾凤和鸣,被翻红浪的精彩场景,我摇头,在心中把他彻底鄙视了一番,这才离开。

    现在都四月末了,白天越来越长,也越来越暖和。

    雍京呈现出一派热闹祥和的景象。

    运河码头外的长街上热闹的很,有做小买卖的,卖糕饼小吃的,还有卖针头线脑的。我反正吃饱了没事,就下了马,把马栓好,也在人群中挤来挤的。

    我走到街尽头的凉亭,发现这里围着几个人,我伸着脖子向里面一看,原来有个女郎中,正在赊药。

    那个女郎中很年轻,也就十七八岁的样子,素净的脸,没有脂粉,用净色的帕子包着头发,身上穿着月白色的衣裙,坐在那边的小木桌旁边,诊治病人,拿着毛病写方子。她身边有一个丫鬟按方子抓药,那边还有一对老仆夫妇正在熬药。

    “春夏之交,易生瘟病。”

    清冽绵软的声音传过来,女郎中对着坐在他对面的老婆婆笑着说话,又开了一个方子,让小丫头抓药,这个时候,她又开始给下一个哇哇大哭的小孩子施针灸了。

    周围人交口称赞她,虽然都说不出来她的来历,却都称她是扁鹊再生,华佗在世。

    我又仔细瞧了两眼,那个姑娘有很好的相貌,光洁的额头没有半分尘染,白皙的皮肤像上等的美瓷一般,两道烟眉微微皱着,显得异常认真。

    我刚想着到哪里找一个小摊,买一碗酸梅汤喝,这个时候人群似乎有骚动。管道上有马蹄的声音,刚才还满坑满谷的人,连忙向大路的两旁躲闪,不远处一队穿着大红色锦绣外袍的缇骑奔腾而至。

    我顺着人群向旁边的点心店躲,谁想到那些人到了凉亭跟前却下了马,为首的那个人冲着我直直的走了过来。

    他在我面前浅浅的施礼,然后微微靠近了一些,低声说,“大殿下,下官北镇抚司副指挥使杨一沫。”

    缇骑是我爹的近卫军,也属于宫里的人,不算外官,所以他们对我的称呼一般都用我在禁宫中的旧称呼。他们不叫我王爷,叫我大殿下。

    我看了看他,似乎认识,就是杨一沫。

    我问,“你们这么飞沙走石的想干吗?要不是看到你们穿的人模狗样的,我还以为猪八戒来了。这么着急找我,有什么事吗?”

    杨一沫没有笑,一脸的沉重,“下官奉了东宫旨过来保护大殿下。”

    我一愣,“怎么了?”

    杨一沫周围看了看,他的人已经过来了,围在我们周围,把这里圈成了一个圈,四周的老百姓都距离我们至少一丈远。

    此时,杨一沫才说,“崔言崔大人在留园外遇刺身亡。”

    我脑袋一炸,愣是没听明白。

    我问他,“你怎么光张嘴不说话,你说什么?”

    杨一沫沉了一口气,低沉却异常清晰的说,“崔言崔大人在留园外遇刺身亡。”

    雍京的天际似乎飘来荡去一声滚雷。

    我心惊,“什么时候的事?是谁干的?”

    杨一沫面无表情的说,“大殿下,下官不知道。

    “你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杨一沫,“下官奉东宫旨意,严密保护大殿下回王府。剩下的事情下官一概不知道,请大殿下赎罪。”

    139

    我是被架回王府的,一进大门,就看见黄瓜杵在朱门后面,像一只猎狗嗅见兔子却找不到主人一般四处乱转。

    他一看见我们回来,先是双手合什,让佛祖把自己保佑了一遍,然后才我把保佑了一遍,最后才让佛祖把我身边的杨一沫的祖宗十八代都保佑了一遍。

    他跳过来,马上说,“王爷,快!快!快!快进宫!!有旨意!宫里还赏了一碟子葱油饼!王爷快!快吃!”

    我上下打量打量他,疑惑的问,“你的意思是说,让我吃完了再进宫?”

    “不!绝不是!宫里面已经下了三道旨意要您入宫觐见,奴婢都要急疯啦!奴婢的意思是说,这个葱油饼让您路上吃。”黄瓜的爪子一把扭住杨一沫的袖子,“老杨,你辛苦一下,送祈王殿下先进宫,回来你再到东宫缴旨。”

    黄瓜和杨一沫都是归司礼监管,他们俩比较熟。

    杨一沫不说话,只是定定的看着黄瓜,用研究自己老婆有没有背着自己偷情的严肃神情仔细琢磨黄瓜说的话,我乘机从他和黄瓜的桎梏之中缩了回来。

    我抓了抓耳朵说,“黄瓜不是我说你,你这话说的让我的小心肝直打颤。这怎么好像原先的十二道金牌召岳飞一样啊!自古就这样,皇宫里面是非多,自己心里没个底,最好还是不要到里面乱溜达。我先去吃饭,你发个人到大正宫给我打听打听,看看到底怎么了,让我心里有个盘算。老杨,你自己回东宫向太子回复旨意去好了,我就不留你吃饭了,好走不送!”

    黄瓜的爪子扯住我的腰带,我怕裤子掉下来,就没挣扎,我瞪了他一眼,他连忙笑着说,“王爷,您别害怕,这次不是别人找您,是贵妃娘娘下旨让您进宫一趟。”

    “谁?贵妃?杜贵妃,老三他娘吗?”

    “王爷……”黄瓜急的就差翻白眼了,“是咱们家的贵妃娘娘!”

    他见我还是瞪着他,他一跺脚,“就是祥贵妃,就是王爷的娘!”

    “喂!”我掏了掏耳朵,“别吼那么大声,我老人家还没聋呢!我说父皇什么时候知道赏葱油饼给我了,原来是我娘赏的。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我寻思着,我娘什么时候也学会这一着了?原来她可是油瓶倒了都不扶的,怎么也学会下旨召唤我进宫了?奇也怪哉!”

    我让黄瓜绞了个手巾过来,擦了把脸,这才带着葱油饼边吃边上路了。

    崔国舅遇刺,生死不明,整个雍京全面戒严,在街上乱逛的老百姓,不管是做买卖的,摆摊的,吃果子的,唱小曲的,一律轰回家,让他们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玩去了。这还不算,长住雍京的正三品以上的官员,世袭三代之内的公侯王爵子弟,如不奉召出门乱逛,一律以谋逆论罪。从三品之下的官员虽然没有那么严苛的禁令,可是如果被人瞧见这个当口他们跑到哪个大官家里乱窜,以‘私结党羽,密谋乱政’交都察院议罪。鉴于这个理由,大家都猫在家中,至于是真正潜心政事,还是搂着娘们喝酒就不得而知了。

    杨一沫护送我到了禁宫,见到我爹的心腹在那里,我在这边绝对安全了,所以他就安心回他的东宫去了。

    这个时候日头早落山了,宫人提着灯笼,摇曳着,影影绰绰的,四周异常安宁,忽然,雍京远山一声更鼓,隔着九重深宫飘了过来,我一缩脖子,怪}人的。

    我娘在寿春宫念经。

    她的面前有一个小宫女,侍奉茶水,顺便把我娘面前的经书翻动一下。我娘见我过来,她把那个小宫女打发了,让我在一旁用净水洗过手,为他翻动经书。

    我翻了十页,再也翻不下去了。

    我娘认识的字不太多,但是念经还是绰绰有余,就是不太熟练,所以她念的有些磕巴,还极其的缓慢,我在那边跪坐着,手指伸着,那一页就是翻不过去,我的手指都快抽筋了。

    我呼了一口气,坐下抱怨说,“娘,你这是怎么了?您想拜什么,为什么不跟着我爹信奉道尊,这样你不会念的经书他还可以帮你。以你的愚钝程度,我看这辈子想修成大罗金仙,或者成佛什么的就不要想了,我爹倒是还有些可能。你要是跟着他信道尊,说不定他成仙之后还能提携提携你什么的。可你偏偏信佛,这不和我爹对着干吗?你念的经书,他不能碰,也不能帮你参禅,你说说,你们老夫老妻的,半辈子生分,老了老了,不粘在一起享享夫妻之乐,到时候……”

    我娘睁开眼睛,看了看我,“橙子,翻书。”

    “啊?”我又看了看她,“哦,好吧。”

    我翻了一页经书。

    我娘双手合什,跪坐在绣着金色莲花的大垫子上,嘴唇翻动,似乎念念有词。

    我腿不太好,不能跪久了,所以我坐在她身边,手支着脑袋,看着大殿外面。今天的天其实不错,云彩都散了,一轮皓月挂于天际,光泽圆润,上好的玉i一般。院子中有繁花馥郁的香气,借着安宁的夜色逐渐弥漫了起来。

    看着眼前这样的景色,让我有一种前世今生的错觉,就好像我的前世已经完结,它在我身后,只有我看着夜空,身边静寂到尘埃落定之后,才能回味回味。

    我记得,从我小的时候就喜欢仰望夜空,不只我一个人喜欢这样做,我爹,我爷爷,我爷爷他爹,我爷爷的爷爷都喜欢这样做。他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站在摘星楼上,面对雍京千年繁华而感慨万千,无论那个时候他们是皇上,还是太子,或者曾经是郁郁不得志的皇子。

    崔碧城曾经讲过一个

    笑话,他说皇上和太子是天生的敌人,皇上看着自己面前毕恭毕敬跪着的太子总是后槽牙疼,一面害怕后继无人而需要悉心教导,一面又要防着太子把自己提前轰到吉壤烤地瓜。

    做皇上的时候,看着眼前这万里江山总想着‘老天爷,再让老子多活五百年!’,太子每天对着坐在御座上的那个爹,心中也一定在咬牙切齿,‘老不死的,你怎么还不死?’

    “承子……承子……”

    “啊?”

    听到声音,看到我娘已经念完了经,正拿着一个锦袋要往我的脖子上挂,我向后一躲,她的手指用力一拽,我脖子上面的黑色丝绳就被她抓住了,她看了看,有些奇怪的自言自语,“这是什么?”

    说着,慢慢扯出了文湛给我的那块生辰玉佩。

    她的动作停了一下,也没有说话,就又把玉佩给我塞了回去。我也不太敢用力动弹,她这才把她自己手中的锦袋挂好。

    我,“娘,你这是做什么?”

    我娘摇头晃脑的说,“前几天我请高人算命,他说你最近命不好,身带凶兆。”

    我大惊,“娘,你怎么敢这么干?这是我爹的宫廷,他最讨厌巫蛊算命这类东西了,要是让别人借着你这个因缘由参上一本,你可能又得回冷宫吃自己去了。”

    我娘拍了拍我的脑壳,“别乱说,这事皇上知道。”

    说完,她又跪坐回莲花垫子,像是走了很长很长路的旅人,疲惫到了极点,再多走一步就会摔倒在地上,再也无法爬起来。

    我伸出了手,想要扶她,可是她却抓住了我的手,“承子,娘不求别的,只想着你能平平安安的活着,皇上的天下坐的太太平平的,至于娘是贵人还是贵妃,娘都不在乎。”

    我有些被她这个样子吓到。

    我笑着,“娘,你没事吧。你居然担心我爹?这满天下的人,只有人家怕他,他可从来不怕别人。你担心他,可真是先吃萝卜淡操心。放心,我爹长的像绵羊,其实他是一头狮子。娘,你见过狮子吗,就是先皇陵寝外面用石头刻的像一只大猫的那个玩意。我爹厉害的很,你别瞎操心。”

    “哎。”她叹了口气。

    我又说,“你怎么最近变的这么多愁善感起来?这摸样可不适合你,娘,你现在是贵妃了,可是全天下的贵妃又不都是老三他娘那个德性?每天皱着眉头,走一步歇三步,装出一个病西施的模样,其实她壮的很。她娘家不是有钱吗,让他每天拿着人参当萝卜吃。我听说呀……”

    说着,我凑近我娘的跟前,给她锤锤肩膀,揉揉腰,“上次娘你晋封贵妃,老三他娘气的一口气生嚼了三根人参,那可都是七八两一颗的野山参,结果一下子吃多了,撑的她绕着她那个寝宫转了一整夜,就着风了,哈哈,哈哈哈!”

    我娘白了我一眼。

    她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的说,“你去看看碧子,让他节哀。你舅舅的事情,朝廷有朝廷的说法,让他别折腾,我怕乱了皇上的章法。”

    我还想问她什么,我觉得她有些奇怪。

    上次别人告诉她,我外公去世的时候,她嚎的哭天抢地的,现在怎么看着似乎没那个劲头了。可是,要说她没事吧,又不像。

    我娘的样子就是累,极其的累,似乎没有佛像在旁边,她一下子就能躺在地上,一闭眼,睡着了。

    我觉得老崔这次的事情做的太过分了。

    他让人假死逃遁这招已经在我外公身上用过一次了,虽然颇有成效,可这毕竟还是装神弄鬼。这玩意一招鲜,第二次用就没有那么好使了,再三再四,我估计神鬼都能现行了。

    这不,从禁宫一出来,我从大正宫顺了一张令牌,就在宵禁的时候赶到崔碧城的留园。我一下马,心里就开始犯嘀咕,老崔最近是不是想省钱,院子里面连灯都不点,深宅大院黑漆漆的,看着怪}的慌的。

    大门洞开,门口站着两个小厮,一脸的空洞,从里面迎出来的是老崔的贴身小厮,好像叫什么白凤,还是什么孔雀的,反正是个鸟人,具体叫什么我就忘了。

    他一撩袍子跪了,“王爷安好。”

    我走过去,“行了,这里没外人,自己人面前不用立规矩了,你起来吧。你们爷呢?”

    我把手中的珊瑚鞭扔给他,他接了,就在我面前引路。

    “今天江南外庄的大掌柜来了,抬了几口木箱,都是江南的账目,我们爷,还有账房的姜先生并他的十个门徒,雍京的大掌柜,尤先生都在书房,已经有两个多时辰了。只听见算盘珠子响,外人不让进去。”

    我心想,他亲爹都‘死’了,他还有空算他的烂账,我看我舅舅的死事有蹊跷。白凤本来想要把我引到他们的书房,我想了想,在回廊上转了个圈,脚下一顿。

    我转身对白凤说,“我就不去书房了,我在他卧房等他。你去书房把崔碧城叫出来,我有事找他。你去吧,我自己认得路。”

    他回了声,“是。”

    说着,躬身走了。

    崔碧城的窝堪比销金窟,温柔乡,我脱了鞋躺在他的床上,本来想从床头摸本《牡丹亭》话本打发打发时间,谁想一摸一本《左传》,里面还有先代首辅裴中岳他老人家的手迹。写的这叫一言辞煌煌,看着我上下眼皮直打架。

    看着看着,我手一松,头一歪,爬在老崔的被窝里面睡着了。

    因为我也没脱衣服,睡的不太舒展,眼前总有火烛晃动,后来更夸张,我居然听见了一丝断断续续拨动琴弦的声音。

    等我揉揉了眼皮,张开眼睛,外面

    有更鼓的声音,刚好二更。

    崔碧城就侧身坐在床边的踏木上,他盘着腿,手中抱着一张琴,他的眼神怔怔的看着自己脚下的波斯织毯,手指轻微又无意识的拨动琴弦,不知道在想什么。

    我抱着被子起来,侧着头看看他,试探着问,“你怎么了?”

    他没有说话。

    我这才敲了敲他的脑袋瓜子,他还是没有反应。

    我说,“老崔,不是我说你,你这事做的太招摇,舅舅可不是外公,他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他又是在职官员,他的死,吏部要仔仔细细核查过的,这可不是在山里面随便找个破庙唱几天水陆道场就能瞒天过海的……”

    “他死了!”

    老崔忽然开口说话,声音轻薄的好像出自一个垂死人的口中。

    我没有听清楚。

    “你说什么?”

    “我爹死了。”

    “你说什么??!”

    我一惊,扯过他的手,手下一用力,立马感觉手指皮肤有些湿粘,我手中崔碧城手臂上的血,隔着锦袍一丝一丝渗了出来。

    崔碧城扭头看着我。

    他的眼神很特别,眼珠奇黑,像极了雍京外面的镐水,黑,黑到了极点,像是包含了千头万绪,却都隐藏起来,别人看不真切。

    他定定的说,“他死了。”

    然后,崔碧城忽然一把推开我,把他怀中的琴甩在床上,他用手支撑着身体,向前挪动了两步,一口血喷了出来,身子一软,瘫在丝毯上。

    他的眼睛看着我,在我的惊叫声中,慢慢的闭上了。

    140

    第十八章两害相权

    我好像做了一个梦。

    老崔像一只婉约的被斩断脖子的鸭子,在我面前缓缓倒下,我被吓的掐着崔碧城的脖子大声惨叫,我的叫声把尤平安他们嚷了过来,他们从我的手中救下被我掐的快要彻底吹灯拔蜡的老崔的时候,尤平安翘着兰花指,在我面前恭敬细声慢语,“王爷,王爷,您醒醒。别吓奴婢呀,您醒醒……”

    我被吓的一激灵,骤然醒了,看见黄瓜爬在我床前,用一个用整块翡翠雕刻的小瓶盛的嗅盐在我鼻子下面一个劲的乱晃。

    他见我一睁眼,马上扔了那个价值二百两的小玉瓶子扑过来,“崔公子没事,他还活着!!――”

    然后,他才喘了口粗气说,“林太医已经来过了,他亲自煎了药,喂崔公子喝的。林太医说崔公子就是急火攻心,吐口血反而把心中的热毒发了出来,比闷在心中要好的多。他还说,死者已矣,也劝王爷放宽心,不要过于感伤崔言崔大人的事。王爷身份贵重,您保重自己才是社稷之福。”

    我知道他说话是什么意思,不过是说我要是非要难受,就会牵连太子也跟着难受。可是,死的不是他林太医的爹,也不是他舅舅,他上嘴皮一碰下嘴皮,站着说话不腰疼。

    我不打算理睬他。

    等我起来,头也不昏了,又让黄瓜去替我看了看,老崔床前也收拾干净了,擦干净了血迹,喷了香,一点腥味也没有了,我这才小心翼翼的挪到老崔床边。他已经醒了,靠在一个苏绣的贵妃大靠枕上,头发散开,如瀑一般的漆黑长发散在肩膀两侧,颇像是传说中那些脆弱俊美的魏晋风流。他旁边是一个清俊的小厮捧着玛瑙碗喂他吃药。

    他看我过来,就抬起眼睛看着我,动了一下手指,让那个小厮退到一旁。

    我伸手摸摸他的额头,还有些热,我问他,“醒了?”

    他说,“醒了。”

    我问,“还能活?”

    他想了想,“应该比你活的久。”

    我一拍手,乐了一下,“那就成。”

    我坐他床边上,拉着他的袖子说,“既然能活,那就先养两天,后面的事情还需要你来操办。舅舅的丧事要好好的办,选墓地,选寿材,请和尚道士做水陆道场,应付各家亲戚朋友、王公大臣们的吊唁,上奏折请皇上赐谥号,请祥贵妃加恩的懿旨,这些事你都要自己来做。舅舅就你这么一个儿子,你可要好好把他发送了。”

    崔碧城垂了一下眼睑,丰厚的睫毛扇子一般遮挡住他的眼睛,只在苍白的脸上留下一抹淡淡的阴痕。

    然后,他一字一句的说,“什么?发送?”

    这个时候,他却笑了,竟然有些妖。

    “我爹现在就用昆仑寒玉镇着,停放在我这个留园之内,留个十年八年的不会坏!我爹居然在我面前让人杀了,要是不查到把整个雍京翻个底朝天,我就不是崔碧城!”

    铛!

    那边有更香燃尽,铜珠滑落敲打在银盘上的声音。

    我一看,正好三更。

    141

    雍京风云就好像小孩儿的脸,说变就变。前些天雍京九城封门,过往行人无论为官做宰的,还是市井匹夫,一概追问祖宗八代,连我出门在雍京城闲逛要是没有东宫令牌都寸步难行。

    在那个时候,要说国舅爷当街被刺杀可是震动朝野的大事,可是现在风头一转,以刺客当即被诛杀,太平盛世不可妄动干戈为由,本着人死入土为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朝廷下旨,崔言之事到此为止。一天后,整个雍京被另外一个谣言震惊了――老三羽澜要娶老婆了!

    羽澜有一个从小就定下的娃娃亲,就是他另外一个表妹,如今的东宫诸妃杜明鹤的堂妹,杜文鹤。所有人都以为这位杜姑娘一定会入主嘉王府,可是,如今老三要另娶的谣言就好像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