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节
[红楼]林家养子 作者:赵四大爷
第13节
现今怎么了?凤丫头突然撂挑子,王夫人倒不疑有他。她哪有不清楚自己这内侄女的,平素最爱卖弄自己的才干,又什么事儿必是走在最前头,只怕别人不知道她有本事。故而她才把凤丫头当枪使了这么些年,要大老爷和琏儿都失了和气。
可如今她又重新管家了,对外说的是近些年里吃斋念佛的脾性儿和软,可府里当年在自己手里头的当过差的婆子丫鬟哪有个不知道的,她的手段可不比凤姐软和到哪里去!
老太太这话说得倒好笑,竟似把她当做看不见一样,只抬举这林家的丫头!又说出那死去的贾敏的事情来,这桩桩件件地,可不就是当众说着她贾王氏如今已经后继无力了么?
王夫人的眼睛里闪过一道晦色。老太太的心思再没人比她更清楚的了,眼瞧着贾敏生了个姐儿,又觉得这两个孩子般配的很,在贾敏还活着的时候就写了信去试探口风。若不是王嬷嬷给自己通了个气,她再不能知的!
好一个老太太,原来是在打着宝玉的主意,休想!
莫要说她并不中意这林丫头,就算是她中意林丫头做儿媳妇儿,那也轮不到老太太来做主。宝玉的亲娘还在这里站着呢,老太太就当她死了不成?
再看看站在自己身旁的宝钗,王夫人暗暗地点了点头。
那林家的丫头哪里好?一副瘦弱的身板子,听说小时候还差点没养活住,幸而是看护住了,这才活了这么大。可眼下瞧着,走几步路就摇摇摆摆的,又最是个弱柳扶风的姿态,日后娶进门来谁知道是不是和她那短命的娘一样,没得要人晦气!
到底还是宝钗好!
瞧着宝丫头容貌又好,品性也好,比那尖酸刻薄的林丫头不知道好出几条街去!何况,林家眼瞧着是有些个清贵,可那也不过是眼下瞧着罢了。哪有薛家知根知底的,她妹婿如今撒手人寰的,留下的偌大家业和家财那可不都是宝钗的么!虽说有个薛蟠继承薛家,可也不看看那薛蟠是个什么人物,打死了人命还吃着官司,若不是有人替他结了案,他哪能像如今这样快活!
王夫人想到这里,嘴角便挑起一抹冷笑。待娶了宝钗进门,就翻出薛蟠打死人命的官司,要那薛蟠真正儿的一命抵一命!到那时候,妹子不过是个丧父丧子的女人,哪有什么主意。宝钗又已经是他们贾家的媳妇儿,那薛家多少金银还不都入了她的私库!
王夫人打得算盘别人是不清楚,可贾母却也能猜到一两分,便不由地多看了宝钗几眼。说实话,贾母对薛宝钗的感情也很复杂,到底薛宝钗也要叫王夫人一声姨妈,再者王家的姑娘长得也差不到哪里去,单看着凤姐儿的样貌就能知道当年王夫人也是不差的,只是性格太谨然,把一身的艳丽都遮掩了下去。
倒是元春继承了母亲的端庄也继承了父母二人的容貌优点,那模样性情也都是出挑儿的。贾母亲自卖了老脸请了教养嬷嬷来给贾元春调教了数年,才调教出她如今在宫里的心思手段。薛宝钗既和贾元春是姨表姊妹,自然容貌也是有几分相像的。
贾母看着薛宝钗唇边一抹恬淡的笑容,便有些失神。这孩子若不是出生在商贾之家,凭她的样貌品性,也是宝玉的良配了,只可惜……历朝历代结亲哪有不讲究门当户对的。纵使是亲上作亲,也得挑一个日后对宝玉助益颇多的才是。
贾母对宝钗的感情,一则是为着王夫人这样抬举宝钗有些不悦,二则是因为宝钗和元春的几分相似,又不愿打了这孩子的脸面。故而一直也没有说什么,对王夫人的所作所为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可偏偏王夫人是个不明白这道理的,只觉得老太太对林丫头太亲热,对自己喜欢的宝丫头却这样冷淡,心里便有些不快。见着黛玉坐在贾母跟前低眉敛目的样子,便笑道:“我瞧着如今大姑娘倒出落地比去年更好了,也是个大姑娘了。”
黛玉只低着头也不说话,别人看来不过是女孩子家被夸奖了总有些不好意思。可贾母却笑道:“可不是么,还记得玉儿才来的时候,个儿才抵到我这里,这一转眼竟已经长大了好些。”
又叹道:“我瞧着宝玉这孩子也是个心实的,两个玉儿打小儿感情就好,我看着也开心的。”
这一句话可把王夫人给气坏了,老太太这么一句话,摆明了是要把林丫头的地位抬上去了不成?听听这话说的,宝玉何时和这林丫头感情好了?
黛玉也低着头,在没人瞧见的角度撇了撇嘴。老太太这话恁得假了,她和那二表哥自打初见,到现在已经快三年了,可也没几个交集点,除了在老太太这里请安吃饭偶尔见着,就是连一句话都没什么机会多说的,怎么就瞧出感情好来了?
宝钗见王夫人捏紧了手里的帕子,忙上前笑道:“老太太,我听说不几日就是您的寿辰了,我在这里可要先拜一拜老寿星的。”
贾母便笑道:“这话是谁告诉你的,我那生日不过也罢了。”
宝钗便抿唇笑了,只说:“原是昨日去姨妈那里,碰巧就听着姨妈说起了老太太寿辰近了,正要想着好好筹办呢。这不,今日我却来卖乖了。”
贾母含笑听了,眼神却是一暗。这薛家的宝钗果然是个处事圆滑八面玲珑的性子,单瞧着她这话,又把话题转开了,又讨了她的欢心,还不着痕迹地捧着王夫人,两边儿讨好,不愧是长袖善舞的皇商出身。
贾母便看了看王夫人,只笑道:“倒是你有心了。”
王夫人忙起身,十分恭敬地说:“这是媳妇儿分内的事,何来居功之说呢。”
贾母便挥手让她坐下,却也不想转回先前管家的话题了,只对王夫人道:“三丫头是个好的,跟着你也能学着不少东西。你只管教着,凤丫头那里,还是请人拿了帖子去请太医来看一看,是哪里有了毛病,趁着年轻可别熬坏了身子。”
一时说了许多话来,王夫人都一一应下了。贾母见她神色恭谨,自觉也没什么要交代的了,便有些恹恹地,只说:“你们都各自回去罢,我也要歇一歇午觉的。”
众人又都退下回去不提。
只说王夫人携了宝钗回到荣禧堂后面的抱厦之中,便拉着宝钗的手往桌边坐了,又满脸含笑道:“我的儿,今日多亏了你。”
宝钗便也笑了,只是脸颊微红,气息微喘。见王夫人这样开心的样子,便也笑道:“姨妈这话说的,我哪有什么呢。不过为姨妈分忧一二,也是我的本分呢。”
王夫人最喜宝钗这样的懂事,便让金钏儿快快地上了茶果,又笑道:“我的儿,你是不知道,如今我管着家里,老太太最不耐烦的。少不得每日要去训上几句,生怕我拿大了。她哪里知道,若不是凤丫头如今身上不能够,我如何肯要接下这担子呢。”
宝钗听王夫人提到凤姐,便也面露几分忧色地问:“姨妈,我瞧着凤姐姐平素身子倒也结实,如今突然就病倒了,却怕是有别的什么原因呢。”
王夫人一惊,忙要细问。
宝钗便只笑了,说:“是我说话的不是,我只是想着,自来那平时身体好的若得了病才难好呢,我只想着凤姐姐平日里身子那么好,现下病了只担心得很。”
王夫人便笑着拉过宝钗的手,口里叹道:“我的儿,亏你这样关心她。若她病中知道,也是要赞你一声的。”又想着凤姐这一病的确蹊跷,便又对宝钗道:“你不知道,你凤姐姐平日里那样的刚强,当真是百个男人不及她一个,口齿伶俐就是十个你也比不过她去。如今病着,还不知道怎么难受呢。”
宝钗便笑道:“姨妈也别太担心了,若要凤姐姐知道了,才不安心呢。”又见王夫人眉间仍有几分疑虑,便笑着说:“还说呢,凤姐姐病了这几日,我却还没空去看她。左右今日无事,便去看一看才好呢。”
王夫人听她这样说,正中下怀,可想着凤姐若真是病得极重的,宝钗去了却也有不妥。便皱眉道:“她如今正病着,你过去瞧她是好,可也仔细着,别过了病气反而不好。”说着,又让金钏儿拿了库房的钥匙,只对宝钗笑道:“那库房里还有几支好参,你挑两支给她送去,嘱咐她好好养病,其他的却不急。”
宝钗便笑着应了,和金钏儿一起出去。留下王夫人在屋中却是扬唇笑了。她原担心凤姐病得久了,家中大小事情都要落在自己的身上,一时顾及不来。可现下宝钗既然借着探春的名义管家,那不如要凤姐病得更久一些才好,这样宝钗积威日久,还怕府内人不服气么!
宝钗跟着金钏儿进了库房,根本没经她来挑选,就见金钏儿已经从一边放得好好的锦盒里挑出两个宝蓝色的抱在怀里就要走了。宝钗正觉奇怪呢,可瞧着金钏儿的样子,却红杏一早知道似的。
“金钏儿,这两支参?”
“哦,这个呀?”金钏儿掂了掂自己怀里的两个锦盒,只笑道:“太太一早预备下的,说这两支参是最好不过的,故留着一直没用呢。”
说着,便又笑道:“原不是给琏二奶奶备着的,这不是巧了么,琏二奶奶这当口病了,这再好的参值几个钱,还是琏二奶奶的身子重要不是?”
宝钗听了也觉有理,便也一笑而过。
待到了王熙凤的住处,就见廊下有两个小丫头正在说话,金钏儿眼尖,便瞧见其中一个是黛玉身边常跟着的丫鬟名叫甘草的,当下便笑着过去打招呼说:“给两位姐姐请安呢。”
甘草忙笑着说不敢当,又见宝钗笑吟吟地过来,只笑道:“薛姑娘好。”
宝钗脸上的笑意顿了顿,只一瞬的功夫便也笑着说:“怎么你在这里呢?不陪着你家姑娘,却乱走,仔细你姑娘着急找你呢。”
甘草便只笑了笑,也不说话。倒是和她先前在一起说话的那丫头笑道:“宝姑娘,林姑娘在里头陪我们奶奶说话呢。”
宝钗微微一愣,就听金钏儿笑道:“原来林姑娘早来了,可巧,我们也是来瞧瞧琏二奶奶的。”说着,便自顾自地进去了。
这金钏儿原就是从小在王夫人跟前服侍的,又是家生子,惯来比别人多些体面。况王夫人抬举她,她也自觉比别人都高了一等,就是在自家的妹妹玉钏儿跟前也都有几分高傲来。
她在王夫人跟前服侍,看惯了王熙凤对王夫人恭恭敬敬的样子,自然也就不大怕王熙凤。听见说黛玉也在里面,更是觉得自己进去也无妨的,便自顾自的进去了。浑然不觉自己的行为有什么问题,只宝钗瞧着她的背影眼神微变。
“金钏儿,你怎么来了?”
金钏儿才一进屋,就被平儿瞧见了,便忙过来拉了她的手,只笑道:“平日里也不常见你过来走动,怎么今儿个来了?”
金钏儿便也笑了,只把平儿的脸蛋一掐,又笑着说:“好你个小蹄子,平日里惯爱打趣儿人的,我不过奉了太太的话来瞧瞧你家奶奶,看把你这狂的。”说着,又要伸手去捏平儿,被平儿躲开了,便收了手,只笑道:“也不独我一人呢,宝姑娘也来了。”
平儿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是宝钗手上执着一柄纨扇就进来了,便忙过去请安说:“宝姑娘怎么这时候来了。”
宝钗素知这丫头得凤姐重用,当下也不说别的,只先笑着拉了平儿的手笑道:“平儿姐姐,我这两日不得空才没能来,好容易今儿个有时间,忙就过来了。凤姐姐可好些了?身子好不好?头疼不疼?有没有请大夫,有没有吃药呢?”
一迭声的问着这些话,倒要平儿对她也有几分刮目相看,便只笑道:“我们奶奶好一些了,只是身子乏,起不来罢了。”一边说着,一边引着宝钗绕过屏风,往里面去。
宝钗才一转过屏风,就见凤姐穿着一件素色衣裳,头上也不见簪金戴玉的,只朴素地用一根银簪子挽住了,余下几缕发丝垂在耳边,看着怪娇弱的。便只笑着过去道:“凤姐姐,我来看你来了。”
凤姐也看着宝钗笑了,“我说是什么样儿的风,竟把你也吹来了。”说着,又看向黛玉,只笑道:“你们两个要不来,一起不来。要来时,又一起来了。我这里又不能陪,少不得你们见谅些。”说罢,只对平儿道:“快给姑娘上茶来,慢了只拿你是问。”
宝钗便挨着桌子坐下了,见凤姐歪在床上,一张粉面微微泛白的样子,只笑道:“快别这样折腾她,要让她哪里伤着了,可不得你心疼死?”
凤姐因笑道:“如何要我心疼死?”
宝钗便拿扇子抵住了手心,又笑道:“她又能给你铺床,又能给你叠被,又能管着你吃喝,又能管着你住行,还能掌着你的帐房钥匙,可不是最能干的一个?若她被你这一迭声的催促摔着磕着了,回头等我们走了,怕你只要心疼死!”
说得凤姐也笑起来,指着宝钗道:“瞧你一张嘴。我平素里都听人说,我们家里最是嘴上饶不过人的不过是林丫头,原来换了你也是一样的。如今我瞧着,反而是林妹妹好,来看我时温柔体贴的,哪里像你!”
宝钗原还含笑听着,等凤姐一句话说完,脸上笑意便冷了几分。正要开口时,平儿已经捧了茶进来。
“要我说呢,奶奶这心思竟也巧,这样好的茶可难得。”
宝钗听平儿这样说,便笑着吃了一口,果然清爽甘甜,又不像茶叶泡出来的,茶汤色泽却又十分清亮,不觉便十分好奇起来,只问道:“这是什么茶,竟从来没吃过的。”
凤姐听宝钗这样问,便指着黛玉笑道:“你只别来问我,这茶又不是我们家的。你只管问她,问我是没有用的。”
宝钗只斜睨了一眼黛玉,就见黛玉抿唇一笑,只说:“这茶原是沈嬷嬷想着我身子弱不耐寒暑的,才泡了出来,哪里就值当你们这样说它。”
凤姐便拉了平儿的手,又指着黛玉笑道:“快去掐她一把,这话也说出来,不说谦虚些,反而越发地骄傲起来了。”又笑着说:“我这里再没有哪一日今天这样热闹,只可惜二妹妹、三妹妹她们不在,否则更好了。”
宝钗便低头笑着吃了一口茶,听黛玉轻轻地说:“谁说不是呢。”
金钏儿见她们说得正开心,便也寻着空隙插话进来,只捧着那两个锦盒笑道:“给琏二奶奶请安了,我们太太不放心奶奶,就怕奶奶不安心养病呢。”
凤姐便笑了笑,说:“要太太这样惦记,可怎么好呢。”说着,便看向金钏儿手里的锦盒,问:“你手里是什么东西?”
宝钗便笑道:“原该我送了来,可姨妈又不放心,只怕我拿错了,故而要金钏儿也陪我一道儿来了。”说着,便把那两个蓝色的锦盒往凤姐跟前一放,笑道:“这是姨妈特特给你留下的好参,又嘱咐我说,必要你好生地养着病,可别熬坏了身子。”
凤姐看着那蓝色的锦盒,眼底眸色一闪,却仍是笑着说:“多谢太太惦记呢。”
平儿自然又拿了两个装着金稞子的荷包给了金钏儿,金钏儿十分欢喜地把荷包塞进了自己的袖子,才笑着说要赶回去回话了。说这话时,却不断瞟着宝钗。
宝钗自知王夫人还有话要对她说,眼瞧着凤姐怕是真病了,这家还要多管些时日。宝钗心里也存了一段故事,便也不肯久坐,辞了辞到底出去了。
等宝钗和金钏儿一前一后地出去了,凤姐这才卸下了笑脸,把手里的那两个锦盒一开,就见两支形状完好品相精致的参躺在绒布上,当下便勾唇冷笑道:“二太太只怕我不肯吃呢,巴巴地要宝丫头送了来。”
黛玉只坐在一边吃茶,脸上神色淡淡的。
凤姐看了她一眼,又见她身后站着的沈嬷嬷脸色平淡,便有些讪讪地。可到底心里气不过,仍是把手里的参递了过去,说:“沈嬷嬷,您给瞧一瞧,这参可有什么蹊跷?”
沈嬷嬷却不搭话,黛玉见凤姐神色焦急,便自叹了一声,对沈嬷嬷轻声道:“嬷嬷,您就瞧着凤姐姐待我们不差的份儿上给她看一看罢。”
沈嬷嬷这才接过那参来,先是瞥了一眼,继而脸色一变,又细细地翻看了一会儿,才把参放回盒子中,却是摇头不语。王熙凤被她这样的一番行为早吓住了,她自知这沈嬷嬷是宫里出来的,身份也不一般,又听黛玉说这沈嬷嬷是用药的好手,这才把东西给沈嬷嬷看了。可沈嬷嬷这反应!
黛玉见王熙凤俏脸雪白,便转头对沈嬷嬷道:“嬷嬷有话只管说,凤姐姐也不是外人。”
沈嬷嬷似乎是犹豫了一下,见王熙凤脸色苍白地看着自己,才道:“这原是你们的家事,我是不该说的。别的我不知道,可这参,是万万不能用的。”说罢,却不肯再说了。
王熙凤心中隐隐猜到些什么,可到底不好在年纪小小的黛玉跟前说开,便勉强笑道:“好妹妹,谢谢你今日来看我。”
黛玉便淡笑着起身,只道:“凤姐姐,你只管好好地照顾着自己的身子,如今府上有三妹妹帮着二太太管家,想来是妥帖的。”说着,又笑道:“我倒忘了今日哥哥出了门,怕是澜儿一人在家里是要等急了的,我就先回去了。”
凤姐便笑着让平儿去送,黛玉只推说不肯,终是自己出去了。等到屋里只有凤姐主仆二人时,凤姐才定住了心神,把那参往桌上一放,对平儿道:“你打发了旺儿媳妇儿,悄悄地带了这参去找李大夫瞧瞧。别的话不许多说!”
平儿忙去办了,凤姐却颓然地躺在引枕上,心里无限悲意。
宝钗和金钏儿又过来回了话,王夫人便打发了金钏儿出去守门,只拉着宝钗的手笑道:“我的儿,我知你自小身上就带了一个金锁是不是?”
宝钗先是一惊,才又笑道:“姨妈怎么问起这个来。”见王夫人嘴角含笑地看着自己,宝钗便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原是父亲找人给我打的一把金锁,皆因我小时候总被吓着,才要金子来压一压。”
王夫人便笑着摸了摸宝钗的鬓发,又笑道:“我也瞧过你那金锁,只是样式太朴拙了些,沉甸甸的也没甚趣味。”
正说着,就听金钏儿在外头说有东西送来了。宝钗抬头一看,王夫人嘴角正上挑了一抹笑来。等金钏儿捧了锦盒进来,王夫人打开来看时,就见其中放了一只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下面坠着一块沉甸甸的金锁。仔细瞧着更有两行字迹。
“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宝钗喃喃地念了两声,才疑惑地抬起头来。王夫人只笑道:“你不知道,你宝兄弟自从落草时口中就含了一块玉来,那玉不过雀卵大小,却精致可爱。上面也有字迹,倒也奇了,字迹虽微,却能叫人都看清楚。”
宝钗在家时也曾听闻此事,现下听王夫人说起,也十分好奇,便问:“那玉上面是刻了什么字迹?”
王夫人便含笑道:“那玉的反面倒也不必说了,不过是一些吉利话。写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云云,不知真假。倒是正面又有一句话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虽不解其意,却也十分雅致的。”
宝钗本就是玲珑心思,听王夫人这样说,哪有不明白的。便只含羞把头低下了。王夫人见她如此娇羞的女儿家作态,不觉便笑了,只说:“常言说:金须得玉来配他才好呢。如今,宝玉有一块玉,可不得要一块金来配么?”
说罢,亲自把那锦盒中的璎珞拿将出来给宝钗戴好了,又笑道:“如今可好呢。”
宝钗抚着胸前的金锁,眼神暗了暗。姨妈这意思再明白不过了,那是希望自己和宝兄弟配成一对。自己上京小选的事,本是说给别人听的,却只有姨妈才知道,自己的小选名额早因为兄长薛蟠的事故被消去了。如今想着,在贾府中住下,眼瞧着宝玉被众人捧着,对自己却也极好的。一面这样想着,一面却悄悄地羞红了脸颊。
第二日,平儿把凤姐交代的事情一一办妥,才进屋就见凤姐正伏在引枕上啜泣不止,忙过去安慰道:“奶奶何故如此,伤了自己的身子值当什么。”
凤姐哭道:“这才是我的好姑妈呢,为了自己的私心哪有什么干不出来的。”说着,又哭道:“我原还疑心沈嬷嬷是骗我呢,想着这么多年我不过是太忙了些,没时间将养着才子嗣艰难,可谁知道……”说着,又哭了起来。
平儿也十分鼻酸。昨日沈嬷嬷来时说的那些话,虽说凤姐平日里管家上下事务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可到底却是因为杯碟茶盏都是有心用药狠狠地泡过的。大房子嗣艰难,日后纵贾琏袭了这荣国府又能如何?怕是因为“无后”这一条要被人诟病死!
何况凤姐善妒,她不先生下嫡子,如何容得了别人先生下庶子呢!
王熙凤擦了擦眼泪,心里已经做出了一个决定,日后再不和那慈姑妈站在一条线上了。她是大房长媳,她公公可是正经地袭了爵位的,却因为老太太偏心,愣是让出了荣禧堂只能在花园子里头住着。而她呢!被她那好姑妈温言软语地哄骗着,放着敞亮的大屋子不住,偏在这犄角旮旯里头蜗居,想想也十分动气!
日后她可再不犯傻了!
姑妈呀,同是王家的女儿,谁又比谁手段差一些不成?你要送这样的药来给我,好要我好生地再病上几病,我便将计就计,把这烫手的山芋索性交给了你去!
“如今府里头又传着什么话呢?”
平儿咬了咬下唇道:“我听着府里人都说着,宝姑娘自小戴了一块金锁,正和宝玉的玉是一对。金玉良缘天生注定的。”
凤姐听罢,冷冷一笑。
她的二姑妈是个傻的,被二太太耍弄着还兀自开心呢!宝丫头是上京小选的,如今传出这话来能好听?满府上下的婆子丫鬟嘴碎到什么程度,没人比王熙凤更清楚了。平日里纵是没事她们还要掰扯些事情出来,如今这么大一宗趣闻在眼前,还怕她们不传出去吗?
若是日后这“金玉良缘”当真成了也就罢了,可若是成不了,宝丫头一辈子那可就毁了!
薛宝钗这辈子会不会被毁了,这不在林泽关心的范围之内。他关心的是,金玉良缘传了出来,那他就要时刻注意着贾宝玉,别让这蠢货再挑出“木石前盟”的话头来!他妹妹可矜贵的很,这蠢货可不配做自己的妹夫!
林泽摸了摸下巴,开始严肃地思考起了如何一劳永逸地杜绝贾宝玉和黛玉的接触这一深刻的人生问题!
第56章 听闲言恩侯慎出手 小选至宝钗巧心思
正所谓“金玉良缘,命中注定”。这话一传出来,就连住在花园子里的贾赦都隐隐地听到了风声,何况是贾母呢!这不,立马就叫了婆子过来回话,可这人没找的好,一找竟然找了赖嬷嬷来。
赖嬷嬷是什么人呀?当年被林家打发回来的时候那是灰头土脸颜面无光,几辈子的老脸是统统都丢在扬州了。可回到京城之后了,人家愣是脸皮子厚的像是什么事儿都没发生过,连同行的王嬷嬷也不得不感叹一声。
贾母找这赖嬷嬷回话也就是一时兴起了,要平日里才轮不着赖嬷嬷来卖乖。
“老太太,您这是白担心了,府内如今上下都井井有条的,哪里还有这些闲话传出来。我倒是听说,那薛家的姑娘原就自打出生就给她戴了一块金锁在脖子里的,说是她小时候身子也弱,常常吓病了,到底要金子压一压才好呢。”
又笑道:“那金锁倒是个巧宗,原也想瞧来着,只是薛家姑娘却是最不张扬的性子,那些个金银玉器的可都妥妥儿的收着,再没就这么拿出来的道理不是?”
贾母越听越觉得不是滋味儿。这原先既然没拿出来过,怎么现在就传出这些话了?便垂眸问:“怎么我听说那金锁上也有字?”
赖嬷嬷便又笑着回道:“老太太的消息比我们还灵通呢,我们也听说那金锁上有字迹呢,只是是什么字迹却不知道的。还得要问宝二爷呢。”
贾母一惊,遂问:“这又和宝玉什么干系,你仔细说明白了!”
那赖嬷嬷原在林家受了挂落回来,幸而王夫人为她讲情,老太太也不欲罚她,只降了她的月钱不叫近前做事了。可日后,却一味儿地只抱着王夫人的大腿,再没有不以王夫人的话当话的。她又是贾府的老人了,说句话出来也多有人听的。眼下这“金玉良缘”的风声既是横空传出来的,免不了要叫人生疑,其中头一个要问的必是老太太。
赖嬷嬷心里再清楚不过的,她如今虽投靠了二太太,可人还在老太太的院子里当差呢。一个话说不周全,惹了老太太的火气,恐怕就要被撵出去的。当下,只又卖好着把话引到了贾母的心尖子上。
“都说宝二爷和宝姑娘一起玩笑时瞧见宝姑娘脖颈里挂了一个金项圈,便定要瞧上一瞧。宝姑娘拗不过他,只好依了。宝二爷瞧过之后,便笑着说那金锁和他的那块玉倒像是一对的。上头的话也瞧着相似,再没有这样的巧事儿。”
赖嬷嬷偷瞧着贾母的脸色,见贾母眸色微沉的样子,便又道:“这话原也不相干,不过是姊妹间的玩笑,有什么大不了的呢。倒是宝二爷身边的丫头嘴碎的很,一句话传出多少闲言碎语来,反而要府里都知道这玩笑了。”
贾母听到这话,脸色更沉了。见赖嬷嬷脸上陪着笑脸,心里更是厌烦,只挥手说:“你去罢,这话叫那些个嘴碎的再不许说。要我听见了,可不饶的。”
赖嬷嬷便笑着应了,一出屋门却早把贾母的话抛在了脑后。老太太这态度可没太强硬呢,许是真被自己的话给哄住了,她现在可着急去王夫人那里讨巧领赏呢!
与此同时,大老爷的院子里,王熙凤听到旺儿媳妇说了这些话后,便冷笑道:“这才是老太太呢。”又转过头去看炕上的邢夫人,只笑道:“太太,今儿个送了许多的瓜果来,可新鲜呢。”
邢夫人这几日都被凤姐哄着陪着,早把平素里对凤姐的不待见抛诸脑后。虽不大明白这媳妇儿何时对自己这样好了,却也不碍着她享受媳妇儿的孝敬。听凤姐这样说,便也笑着拈了几颗荔枝吃了,当真十分津甜,便也笑道:“这荔枝去岁却没有呢,如今庄子上的东西是越发的好了。想来今年的收成必不差的,你们自己也多留着吃,别总往这里送过来。”
凤姐听邢夫人这样说,脸上便有些发红。去年谁会想到大老爷这里有没有瓜果呢,又是她管着家,最是看不上邢夫人这样小家子气的,因而便听着二太太的话,只求面子上过得去也就是了。给邢夫人这里送来的瓜果鲜蔬怕都比不上给迎春她们的呢。
邢夫人又吃了几颗,便笑着对身边的一个丫鬟道:“把这荔枝给你老爷也送去尝尝鲜,今年夏天还没吃上呢。”
凤姐便笑着说:“太太当真想得周到,可儿媳却也不差的,早先就让人送去了。”又笑着说:“太太别惦记我们呢,只您和老爷这里舒服了,才算不辜负了我们的心。”
说得邢夫人也笑起来,又想到如今贾琏也常来和老爷走动,心里十分欢喜,便笑道:“我前几日去老太太那里请安,又不见你。老太太还有问二太太你的身子,我倒想起你病了这些日子,却也看不大出来呢。”
凤姐便笑了笑,让平儿把屋里的人都带了下去,才对邢夫人叹道:“太太是不知道,我这几年管家着实是伤了身子。外人看着我管家的风光,哪里知道内里的苦楚。不说这一大家子吃吃喝喝多大的开销,我们虽也有庄子年年有些个进益,到底还是出的多进的少。这满府里又都是嘴,若苛待了谁,不得把我骂死么?故而这几年,我竟贴了不少自己的嫁妆体己,可却还是心有余力而不足。如今寅吃卯粮,也渐渐不支了。”
邢夫人听她这样说,脸上就是一惊。她先还以为凤姐是说的假话来骗她,谁不知道凤姐管家时那气焰多大。可见凤姐脸上神色却又不似作伪,又听她一一道来,心里已信了七八分。再想到凤姐进门这些年,连个子嗣都没有,更是信了。
当下便道:“如今你不管家,二太太那里肯?”
王熙凤便冷笑道:“再没有不肯的,二太太只怕我不能多病些时日呢!”可却也不好对邢夫人说出那霉坏了的参的事情,怕邢夫人这藏不住话的性子,若然哪一日说漏了嘴,不得要闹出一番风波来么。
邢夫人虽是小家小户出来的,又没什么才干,可见凤姐说了这一大通的话,便觉凤姐是诚心要和他们大房修好的。便也不藏着掖着,只把心里话对凤姐说道:“我也知你这几年是累坏了身子,前两年也怀过身子,却又没留得住。如今你既把这管家的担子卸了,再好不过的,只管将养着,等日后给老爷生个白白胖胖的孙子才好。”
王熙凤便娇笑道:“太太这话也是,难道就是老爷的孙子,竟不是您的了。”说着,又把在贾母跟前的撒娇劲儿拿了出来,对邢夫人笑道:“太太若要说这话儿,就是大姐儿也要哭坏了。”
邢夫人想到乖巧可爱的大姐儿,便笑开了,又道:“还说这话,那孩子我一日不见着心里就惦记,怎么你今日来了却不带她来?”
凤姐便又笑道:“太太是不知道呢,她昨日玩疯了,一身的汗又吹了风,半夜起来两三次,今早又嚷着头疼身子重,请大夫来瞧了,说是受了凉,须得养两日。谁知那孩子,一听见我今日要过来太太这里,只嚷着要过来给太太请安,我和二爷再三劝了,她才肯依。还说,等身体好了,便要过来和太太说话呢。”
邢夫人忙笑道:“这可不得了,受凉也有大有小的,可别要庸医误事。只管拿了你老爷的帖子去请那太医过来瞧一瞧才好呢。”又笑道:“她倒有心惦记我,你们自要她好好养着,再不许这样疯玩的。”
凤姐便笑着应了。又说:“她一个小孩子家家的,哪里就用到太医来看,纵请来了,没得要人说道。”
邢夫人却冷哼一声,只说:“谁敢说这话来,大姐儿是咱们长房嫡孙女,谁要说出那些个混账的话来,只管拉出去打死干净!”
这话却听得凤姐一怔,见邢夫人说得十分认真,心里对邢夫人倒有些改观。
原来这邢夫人乃是贾赦的填房,出身原就低微,嫁进来时也曾因着颜色姣好被贾赦宠爱过一段时日,到底因她气质与前大太太相去甚远,要贾赦不喜,便丢在了脑后。可谁又能知,这邢夫人虽然不曾管家,却也日日生活在荣国府中,坐久了大太太的位置,纵是以往的小家子气仍在,偶尔却也能露出些许合该是她身份应有的果决来。
王熙凤自然知道邢夫人是真心喜欢大姐儿才如此说,当下也笑着说:“大姐儿有太太这样的疼爱她,当真是她的福气了。原是连她娘都没有这样的福分呢,待回去,我是要吃醋的。”
说得邢夫人掩唇笑了,婆媳二人算是真正儿的坦诚相对把心事都说了出来。这边女眷说话聊心事,那边贾琏和贾赦相谈也十分融洽。
贾赦,如今是袭了一等将军的爵位,可偏偏因着贾母的偏心,只能让出了荣禧堂住在这花园子里。心里难道就没个气性儿?说来谁也不信的。
可那又有什么办法呢!这年代,也讲究一个“孝”字呀,“百善孝为先”,一个“不孝”的帽子若真是扣下来,那别说什么让出荣禧堂了,恐怕到时候连荣国府都能被赔进去!
贾琏在这里和贾赦谈谈自己工作上的事情,虽然大老爷如今也不管事,可好歹有个品级在身上啊,早年也曾和一些个官员有这么点子私交,对贾琏的帮助虽不能算大,可好歹也能算是几分助力吧。
贾琏和贾赦聊着聊着,也不知道怎么的,就聊到了如今在贾府里住着的两家亲戚的身上。
“如今你姑妈去了,留下三个孩子住在咱们家,可过的日子却叫人唏嘘不已。那二太太的亲戚也忒上脸了些,我都听说了好些闲话,亏得还日日捧着那家姑娘。”
贾琏听贾赦这样说,也不好搭话,便道:“老爷如今在这里住着,那边的事又是烦心,只不理会也就是了。”
贾赦便冷哼道:“我倒想要清静,可架不住二太太偏像个怕我不知道的,巴巴地要人把话还传进我的耳朵里来。”又想到贾政那性子,更是瞧不上了,只道:“你姑妈那可是我们的亲妹子,如今人走了,府里也不替她戴孝就罢了,偏偏整日里还传出这些闲言碎语的,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说什么‘金玉良缘’,端得笑掉人大牙来。”
要说贾赦对贾敏有什么深情厚谊的,那可就是扯淡。只是比起和贾政之间的兄弟之情,贾赦和贾敏之间的兄妹之情反而要更和谐一点。原因无他,那贾敏到底是一介女流,纵使家里多疼宠些,也威胁不到他的地位。而且老国公在世的时候,喜爱幼女聪敏,他又何尝不喜欢妹妹乖巧呢。在家时也捧着贾敏,等到了贾敏出了门子,也是真心实意地祝贺她和林海百年好合。
可要说起贾赦和贾政,那可要让贾赦气到不行。
别说他年轻时是个纨绔子弟,放眼望去,那四王八公和他一辈儿的人里头,有几个不是和他一样的公子哥儿?就是贾政这个怪胎,每日里作出一副谦逊好学的样子来,要老国公对他也刮目相看。他们贾家那是靠着军功起家的,虽然不说出口,可对文官那也是十分向往的。
贾赦打一出生,那就是被抱到老太太跟前养着的,这老太太不是别人,正是贾赦的亲祖母,如今的贾母的婆婆。长房长子嫡孙,再没哪个做祖母的不喜爱的,对贾赦那是疼爱有加,呵护备至。贾赦也因此度过了一个愉快的童年。
可童年结束之后,贾赦的人生就迎来了一个悲剧的转折点。那就是老太太故去了,他又被接回了贾母跟前,可那时候贾母已经有了贾政,就连贾敏也已经怀在肚子里了,对这个从小就被抱养在婆婆身边的大儿子,贾母说感情那是有的,可一对比从小就在自己跟前乖巧听话的二儿子,那就显然不是一个档次了。
贾赦那时候就觉得,这二弟生来可能就是为了打脸的!
你没瞧着这货成日里四书五经不离手,嘴里最常叨念的就是“之乎者也”么!这些让贾赦最头疼的东西,偏偏是老国公最喜欢的。这就不谈了,可这老话说的好啊,“货比货该扔,人比人该死”。贾赦虽然也没不像话到哪里去,可和勤奋好学的贾政一对比,那高下是立见啊!
老国公那个气啊!你说你个做大哥的,没瞧着你弟弟用功读书给家里都要挣功名了吗?可你这个做大哥的呢,成日里出去斗鸡走狗不干正事儿的,怎么好意思呢!
贾赦内心很苦逼,他一点都不觉得自己哪里需要不好意思啊!
要知道,他生来就是长房长孙,日后这爵位是他的也是他的,不是他的也是他的。他去读什么书,挣什么功名呀?他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他日后必定是袭爵的,谁让他就是托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性别一样不差呢!
本来么,和贾赦一个年龄层,一个家庭背景的同龄人里,也不乏比贾赦更荒唐的。可人家就是比贾赦有福气,人家家里没出现像贾政这么一个对比鲜明的兄弟呀!就算有,那也是庶子之流,谁会分出什么心思去看庶子用功努力啊,笑死人了。
所以直到老国公病得快死的时候,贾赦依旧非常苦逼却又非常隐忍地过着日子,直到老国公快要断气的时候,还惦记着贾政不能袭爵又没考到功名,最终硬是扛着一口气上了折子为贾政求了个庇荫。那一刻,贾赦的心算是彻底的凉了。瞧着二弟虽然接受了老圣人的恩泽,但是那一脸的不情愿,贾赦内心几乎想吐血。等到老国公下葬了,他袭了爵,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贾母跟他玩了一出好把戏。
让出荣禧堂,因为贾母觉得贾政住在荣禧堂更合适。而他呢,堂堂一等威烈将军,只能默默地夹着尾巴搬进了小花园子里,那时候,贾赦的心就彻底的死了。老娘偏心二弟,这是全府上下公认的秘密,不需要解释!
当然了,等到贾政娶了金陵王家的嫡女之后,这种厌恶就升级了。等到自家的儿子娶了那王氏的内侄女之后,这种厌恶已经达到了顶峰,说不准哪一天就要爆棚的节奏!
可是呢,就在贾赦已经预备着要开始发出这种爆炸气息的时候,贾琏和凤姐却像是突然变了一个人一样,对大房重新亲热了起来。
不得不说,贾赦虽然看着是没脑子的,也许实际上脑子确实也因为这几年的花天酒地不大好使了。但是作为袭了爵的继承人,贾赦还是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的。他倒没有一开始就被凤姐和贾琏的讨好卖乖给收买,只是对凤姐的转性儿感到有几分疑虑。
要知道,这王熙凤自打嫁进贾家,和二太太那可是一条绳子上拴着,用贾赦的话来说,那是好得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王夫人拢络人的手段,在王熙凤身上可见一斑!
可这突如其来的,凤姐转性儿了,王夫人却还像是被蒙在鼓里的样子,贾赦就不得不思考思考,这次王熙凤是真心地亲近他们大房还是假意归顺了。
等到这段日子下来,贾琏又孝顺又不忤逆,王熙凤还每日里都带着大姐儿过来请安,对邢夫人也没了往日的横挑鼻子竖挑眼,反而乖巧得当真和那平常人家的儿媳妇一样一样的。贾赦这才信了,凤姐是真心地向着他们大房了。
这其中不得不说,大姐儿的乖巧讨喜也是一大原因。贾赦如今已经是年已五十的人了,半辈子都要过去了,可不就是想着含饴弄孙的心思么。可儿子被儿媳妇儿处处压着一头,儿媳妇儿又被向来不对盘的二太太给拢络着,夫妻俩平日里就跟脑子里进了水一样,镇日地就住在那犄角旮旯里为着贾府上下奔波劳碌的还落不到一个好字。贾赦就是有心要说他们几句,可他们哪有时间精力过来听啊!
现在好了,儿媳妇儿看着是跟二房的离了心,儿子也回转过来看着也有模有样的,算是也没辜负给他捐的六品同知。眼瞧着事事顺心的时候,大老爷偏有听见这么一出儿二房里头自导自演的戏份,心里可膈应的慌,便把贾琏提溜到自己跟前来好一通发泄。
“你姑妈纵走了,好歹你姑父还在呢。以前也是我没好生嘱咐你,你姑妈走时,老太太要你去扬州办事,那二太太怕还存了什么心思呢。如今你林家表弟表妹都住在咱们府上,你媳妇儿虽不管家了,到底两边也要多走动走动。要知道,你姑父是简在帝心的人物,日后说不定就能提拔你一把。”
贾琏听着大老爷这一席话,当下便有如醍醐灌顶。是啊,不说林姑父如今管着江南盐课,就是日后任满了,那也是简在帝心的人物。更别说瞧着林表弟也是极有前途的,指不准日后就要高中榜首。自己还是该和林家多亲近亲近。
没等贾琏应答呢,贾赦吃了一颗荔枝,又说:“我另有一句话要嘱咐你呢,你媳妇儿如今既不管家了,咱们府上听说现在是二太太管着,又说带着三丫头一起。我倒奇了怪了,那咱们大房里的迎春难道不是贾家的姑娘?她二房的庶女难不成还比我们大房的高贵到哪里去不成,却要她说出个道理来给我听听。”
贾琏一听,忙道:“老爷不知道,如今我们府上虽说是二太太带着三妹妹管着家,可实际上却是薛家的姑娘在帮着打理呢。”
一句话,却让贾赦气得一掌拍在了桌子上,只骂道:“混帐东西,这二太太是昏了头还是瞎了眼,咱们是什么样儿的人家,薛家是什么样儿的人家!咱们一家子被个商贾出身的小姑娘拿捏着,传出去能好听?日后咱们家的姑娘还要不要论亲事了!”说罢,犹不解气,就要命人去问老太太。
贾琏忙劝住了,只说:“老爷可不能如此,老太太现今还不知道这事儿呢。许是二太太也知道这事儿是不规矩的,故而瞒着老太太没说。”
贾赦听着更气,冷哼道:“自打那薛家的人来了,咱们府上传出多少话来。什么‘胸怀大度,懂事知礼’的宝姑娘,我瞧着,却是个最不上规矩的!”又说,“这管家的事情,轮得到她一个亲戚家的来插手?莫说她了,就是人家林家的不也没说一句话来,就她能!上赶着来我们家管理家务,这是巴巴地要嫁进来不成?也不想想自己什么出身,配不配得上!”
贾琏便不开口了,贾赦骂了一阵,见贾琏这样,只说:“你明日便去一趟扬州,我便卖个好给你林姑父,瞧着林家的孩子在咱们家这么被欺负,我如今倒要做回主。”说得贾琏也微微一惊,却不敢细问,只得应了一声是,自回去不提。
等回去了,贾琏夫妻俩在屋里一说起今日的事来,王熙凤想了想,便也笑了,说:“大老爷这是要为二爷打算了,我瞧着是好事,二爷只管去就是了。”又笑道:“等吃过了午饭,我也要往林妹妹那里去走一走。大老爷说得很是,姊妹之间常常走动才好呢。”
一时夫妻俩又说了几句,便要人传饭来吃,等歇了午觉,王熙凤便整了衣裳,换了一身茜红色长裙往梨香院去了。
谁知走到半路,就遇见了黛玉的丫鬟甘草,王熙凤便笑着问她:“这是往哪里去呢,你家姑娘可在不在家呢?”
甘草见是凤姐,便知凤姐是来找黛玉的,忙笑道:“给琏二奶奶请安了。我们姑娘原在老太太那里说笑的,听说薛姑娘病了,府上的三姑娘便拉着我们姑娘一起去看薛姑娘了。”
凤姐一听,眉头便微微一皱。宝钗病了?可没听说呀!但是见甘草这么说,心里虽疑惑,脸上却只笑道:“竟是病了?我可也要去瞧瞧,你和我们一起罢。”甘草便笑着应了。
又走了一段路,才到了宝钗所住之处,只见院内三五个婆子聚在一起闲话家常,又有两个小丫头在廊下叽叽喳喳的说话,见来了人也懒怠过来请安。王熙凤见此眼中已有不悦,却因这些都是薛姨妈家里的婆子丫鬟也不好发作,等进了屋里,满是清爽,却又见那外室有两个丫鬟懒懒散散地伏在榻上浅睡,见来人了,其中一个懒懒地站起身请了个安,另一个却仍半眯着眼睛睡着。
王熙凤憋着一口气,脸色很不好看,正要开口时,就听得内室传来一声咳嗽,便是宝钗笑问:“可是有人来了?”
那伏在榻上的丫鬟便半坐起身,只笑着说:“是琏二奶奶来了。”又对王熙凤笑嘻嘻地说:“琏二奶奶,我们姑娘在里头呢。”却不起身来送。
王熙凤自往里面去了,就见黛玉坐在桌边半垂着眼睛,探春也坐在黛玉身侧正在吃茶,宝钗半躺在床上,床沿却坐了一个人。王熙凤微微一愣,见那人抬眼看过来,便吃惊道:“宝玉,你怎么在这里?”
宝玉便笑道:“我原听说宝姐姐身子不舒服,心里挂记,便来了。”又指着探春笑道:“路上碰着了三妹妹和林妹妹,才知道她们也是来瞧宝姐姐的。”
在宝玉说话的空当,甘草早站在了黛玉身边,身子恰恰就挡住了宝玉看过来的视线。凤姐素知林家兄妹都对宝玉有些冷冷淡淡的,当下也不觉得奇怪,便也在探春身边坐了,见宝钗身上只穿了一件半新不旧的衣裳,便笑道:“怎么好好儿的,竟是生病了?我瞧着你却还好。”
宝钗便抿唇一笑,只说:“原也没什么,不过是打小儿的病症了。”
凤姐从不曾听闻她有这样的病症,又见她脸色间似有几分憔悴之色,便也浮现几分关心之意,只问:“你从前也不曾说过,如今好好儿的反而有这等事情来,咱们家药材也是尽有的,我这便让人拿了帖子去请太医来瞧你。”
宝钗便笑道:“何必这样的麻烦,原只是小病。”又见凤姐目光中满是关怀之色,便也笑道:“凤姐姐,我若当真病得重了,哪能还坐在这里和你们说话呢。我自小有这等病,后来得了一个癞头和尚说的偏方,制了药丸子,每次发病只吃一颗也就好了。”
凤姐听她这样说,心里也好奇得很,因问:“不知是个什么海上方儿?你只说来,我们也记着,说与人知道,倘遇见这样病,也是行好的事。”
宝钗见问,便只笑道:“不用这方儿还好,若用了这方儿,真真把人琐碎死。东西药料一概都有限,只难得‘可巧’二字”
说着,便把那药方儿里的东西一一地说了:“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
凤姐不待她说完,便已经笑了,只道:“哎呦!这么说来,这就得三年的工夫。倘或雨水这日竟不下雨,这却怎处呢?”
宝钗笑道:“所以说那里有这样可巧的雨,便没雨也只好再等罢了。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凤姐一听,只又笑道:“阿弥陀佛,真坑死人的事儿!等十年未必都这样巧的呢。”
宝钗道:“我也说呢,纵是巧了,哪有这样巧的事儿。怕不得几年也凑不齐。”说着,又抿唇笑道:“谁知竟好,自他说了去后,一二年间可巧都得了,好容易配成一料。如今从南带至北,现在就埋在梨花树底下呢。”
凤姐听她这样说着,心里的疑惑反而更大,可见宝钗形容间十分认真,便又问道:“这药可有名子没有呢?”
宝钗道:“有。这也是那癞头和尚说下的,叫作‘冷香丸’。”
凤姐听了便点头儿,因又说:“你这病发了时到底觉怎么着?我平日瞧你,却瞧不大出来你有什么病症的。”
宝钗想了想,只道:“也不觉甚怎么着,只不过喘嗽些,吃一丸下去也就好些了。”
凤姐便打住了话头,倒是探春听了她们的话,只掩唇笑道:“这是宝姐姐的造化,若我们得了这样的病症,再没一个癞头和尚来给我们这样的海上方儿的。”
说得凤姐也笑了,只笑骂道:“别人生病,你却还笑话,这可是讨打呢。你当病了是玩的?若哪一日你生病了,看我,再不去瞧你的。”探春闻言,便笑着挨在凤姐身边撒娇。
宝玉瞧瞧探春和凤姐,又转头想看黛玉,却见黛玉侧身坐着,他视线却恰好被甘草挡住了,心里便觉没趣。转头就见宝钗嘴角含了一抹笑意,因她在床上半躺着,身上没有穿外套,只在腰上搭了一条秋香色的被子。宝玉便笑道:“宝姐姐这药的名字却甚雅致,那些个什么‘人参养荣丸’,‘知柏地黄丸’的,再没什么意思。”
宝钗便又笑了,只说:“宝兄弟这话说的,可要大夫们一哭呢。”
宝玉便又笑了笑,二人挨在一处说话,靠的极近。宝钗屋里因只放了两个冰盆,虽进门时甚觉清爽,可坐久了仍有些热气。何况屋内就有六七个人在,哪有不热的?不一会儿,宝钗额头上便冒出了香汗了,才拿手帕擦了,宝玉却突然凑了过来,把宝钗也是一吓。
他们二人此时靠得极近,宝玉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竟不知是何香气,遂问:“姐姐熏的是什么香?我竟从未闻见过这味儿。”
宝钗笑道:“我最怕熏香,好好的衣服,熏的烟燎火气的。况如今天气又热,衣服上薰了香气反而要人头昏脑胀。”说着,便又拿眼去瞧了瞧黛玉。
宝玉没有发现宝钗话里的敷衍,只道:“既如此,这是什么香?”说着,只把宝钗手里才擦了香汗的手帕子拿了过来,嗅了又嗅。
宝钗想了一想,才笑道:“是了,是我今早起来吃了冷香丸的香气。”
宝玉笑道:“我才听姐姐说起这冷香丸的做法,竟不知道这药的香气这么好闻?好姐姐,你也给我一丸尝尝。好姐姐!”
说得宝钗也笑了,见宝玉猴在自己身旁笑闹,便佯怒道:“又混闹了,一个药也是混吃的?仔细姨妈知道了,又要说你。”
宝玉果然不敢再放肆,可又闻着这丝丝缕缕的幽香,心里总有些发痒,不觉靠着宝钗又近了几分。凤姐冷眼瞧着,见宝钗脸颊晕红,又见宝玉脸上仍是一贯和姊妹相处的笑脸,更觉得这薛姨妈被王夫人拢络得没了成算。
等几人又说了一会儿子话,就听到有人进来。凤姐抬眼看去,原来是宝玉房中的袭人来了。袭人先给众人请了安,见宝玉和宝钗二人挨靠着坐在一起,眼神闪了闪,才道:“二爷,老爷那里命人来找你呢,快回去罢。迟了老爷又该说你疯玩忘了时间。”
宝玉一听是老爷找他,便已经怕得缩了缩身子,又道:“怎么这时候要人来找我?”脚下却已经站起身来,对凤姐几人道:“我这就先去了,你们只在这里说话。”
说着,脚下步子却不肯动。宝钗便在一边笑道:“宝兄弟,你快些去罢,迟了又该要被说。”
宝玉讪讪一笑,才肯走了。
等宝玉走了,凤姐瞧着宝钗含笑坐在床上,便也笑道:“我倒忘了一事,今儿个才听说,小选的日子已经到了,你可怎么个说法?”
宝钗闻言,先是一愣,见凤姐含笑看着自己,便也笑了,说:“凤姐姐不知道,我这身子早不发病,晚不发病的,偏这时候病了。小选的日子眼瞧着就要过了,只恨自己身子不争气罢。”说着,又拿眼去看黛玉,见黛玉神色间淡淡的,不觉便咬住了下唇。
凤姐听宝钗这样说,便问:“我瞧你身子好得多呢,你之先不也说了,发病时只要吃一丸下去,也就好了么?”
宝钗便笑道:“虽是这样说,到底身子还是受累。若要在宫里失了仪态,岂不是祸连家中了。因此和母亲商量了,也只得自恨罢了。”
凤姐听她这样说,又想到她平日里好好儿的,哪里像是有病的样子,再有她说的那什么“冷香丸”,又是荷花莲花的,又是风霜雨雪的,又要二十四节气,又要论到细致的几钱几两上,却有哪一样儿真真儿地治病呢。恐怕不过是不去小选的借口罢了!
因此便也不欲再问,只又略坐了坐,就推说宝钗身子不好,几人也就各自回去了。
倒是林泽晚饭的时候听见这事儿,也忍不住要笑,还问黛玉说:“那薛家的姑娘当真有这么一丸药么?哪一日我们也来弄这么个药吃一吃,瞧着是不是包治百病的!”
说得黛玉把眉头一拧,只道:“你以为吃药是好玩的?没病没灾的谁要吃那东西!”
正说着,沈嬷嬷便道:“那是什么药,能治什么病,大爷可别被骗了。”见林泽和黛玉都看向她,便道:“我学医大半辈子,也从没听说过这么一剂方子能治病。那薛家的姑娘,恐怕也是唬人玩笑的话,大爷若要信了,可要上当的。”
林泽原本对这原著中提及的“冷香丸”十分好奇,可现在听着沈嬷嬷的说法,便又笑了:“嬷嬷可错啦,那‘冷香丸’并非为的能治病,只为的能‘治心’罢了。”
见黛玉和沈嬷嬷都十分好奇的样子,便清了清嗓子说:“瞧着那‘冷香丸’的配方,要春夏秋冬四季的白牡丹、白荷花、白芙蓉、白梅花花蕊。次年还得在春风晒干研磨,又要雨水、白露、霜降、小雪的雨水,露水,霜水,雪水。加上蜂蜜、白糖,最后还得用黄柏煎服。哎呦呦,听一听,多费事?”
黛玉便道:“谁说不是呢。”
林泽便只笑道:“正因着费事儿,才可显得这药珍贵么。否则,像什么‘人参养荣丸’的,寻常可见,有什么好觉得稀奇呢?这才是,一丸药配一个人呢!人家薛家姑娘,只怕你们不知道她家里可有能力,把这寻常人一辈子也不一定能凑巧寻见的东西可巧都寻着了,这可是天大的福气呢!”
这阴阳怪气的论调,把不苟言笑的沈嬷嬷也说笑了,何况黛玉和绿柔、红杏等人!
第57章 过东府公子恋风流 设圈套王爷出主意
林泽本来已经打算好今年定是要回家去的,因为想着林如海就快进京述职了,他们三兄妹住在这里,反而被贾母拿捏着,倒要让林如海不好做了。林泽虽然对林如海管着盐课这一处不甚大明白,可听着水湛说了几次这位置的重要性之后就提高了警惕。
朝廷通常在两淮、两浙、长芦、河东等地各派巡盐御史一人。
老圣人在位时,就曾在福建、两广等地派有巡盐御史。就是在今上登基后的三四年里,才陆续停两广、福建、长芦、河东、两浙等地盐差,仅在两淮还派有巡盐御史。
这监察御史本来就有查纠百司官邪、天子耳目风纪之职责,如奉命担任巡盐御史,那么书中记载的关于御史“各以其事专监察”的说法,自然就担负着查察盐政、纠举不法的使命。
盐乃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历代均由官营。从今上的态度看来,撤了两广、福建、长芦、河东、两浙的盐差,可又偏偏留下了两淮的巡盐御史,其中是大有文章的。
林泽别的不大清楚,可林如海做事的小心谨慎和水湛说起这事时对林如海的敬重,那能说明的问题可就太多了!林泽不笨,今上为什么登基做了皇帝,那是因为今上身份最高贵,生母最得宠吗?不,不是!正是因为今上的本性纯良,才让老圣人选中了当了继承人。
可老狐狸能生下一只小白兔吗?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今上虽然是个心地纯善的人,可那是从前他当皇子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品格。如今既然已经登上了皇位,怎么可能还会是当初的样子呢。虽说登基之初的那一两年里是遵从老圣人的懿旨,处处都不露锋芒的,却也是借着老圣人的手清了一大批怀有异心的党羽啊!等到坐稳了位置,那大刀阔斧的改革还把老圣人给气了好久。
林如海是简在帝心的人物,江南盐课又一贯是不太平,那些个仗着腰杆子的世家一向喜欢折腾起波澜来。等过些日子林如海进京述职的话,以贾家这一家子的德行,别说放行了,不把他们扣在家里就不错了!
林泽这里琢磨了好几日要怎么离开贾家的想法,见着紫鹃和贾府的几个小丫鬟时,那眼神看得紫鹃都有些觉得脖子凉凉了。林泽心里隐隐有个计划产生,可没等他计划成熟呢,贾宝玉这货就跑来给他添堵了。
因东边宁府中花园内花木繁盛,贾珍之妻尤氏乃治酒,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赏花。是日先携了贾蓉之妻,二人来面请。
中间却有一事,宝玉也在其列,因想着林泽素日不大常出门的,怕他觉得烦闷便让他一起去。林泽本不想去,他对那比荣国府还要荒唐的宁国府可半点兴趣都没有,没得沾惹了一身的腥气。
宝玉只不依,又连连央告,又禀了贾母。贾母最爱热闹的,林泽虽不是贾敏亲生,却也和几个孩子一样看待。到底要鸳鸯过来请了一回,林泽不好相辞,只得去了。
贾母等于早饭后过来,就在会芳园游顽,先茶后酒,不过皆是宁荣二府女眷家宴小集,并无别样新文趣事可记。宝玉和林泽在席上陪坐了不多时,便听宝玉嚷着困倦。贾母最心疼之人唯宝玉一人耳,当下便要人送他去歇息。又见林泽在旁边坐着,便也笑道:“我们这里听戏唱曲儿的,知道你们小孩子家最不耐烦,也不拘着你们。只去歇个午觉回来罢。”
贾蓉之妻秦氏便忙笑回道:“我们这里有给宝叔收拾下的屋子,老祖宗放心,只管交与我就是了。”又向宝玉的奶娘丫鬟等道:“嬷嬷、姐姐们,请随我这里来。”
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见他去安置宝玉,自是安稳的。
当下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幅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宝玉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秦氏听了笑道:“这里还不好,可往那里去呢?不然往我屋里去吧。”宝玉点头微笑。
便有一个嬷嬷说道:“那里有个叔叔往侄儿房里睡觉的理?”
秦氏笑道:“嗳哟哟,不怕他恼。他能多大呢,就忌讳这些个!上月你没看见我那个兄弟来了,虽然与宝叔同年,两个人若站在一处,只怕那个还高些呢。”
宝玉道:“我怎么没见过?你带他来我瞧瞧。”
众人笑道:“隔着二三十里,往那里带去,见的日子有呢。”
说着大家便要来至秦氏房中,却又听林泽笑道:“也不必麻烦,我就在这里歇了。”说着,便看向宝玉。
宝玉怔怔地看着林泽,秦氏也是一愣,不过一瞬又笑道:“也好,林叔就在这里安歇着罢。”说着,便要跟着来的嬷嬷留下两个,又要自己的丫鬟在廊下守着。一应妥帖了,才带着宝玉继续走向自己房中。
林泽长这么大,那可是头一回被人叫“叔”,心里老大不自在的,便摸了摸鼻子。惹得青梅笑道:“大爷快进去罢,难道要在这里歇个午觉不成?”
说得林泽也笑了,便由着她们上来服侍着睡下,一觉香甜无梦。
再醒来时,已经到了用晚饭的时候。林泽整理好衣裳,便在门口等着贾宝玉过来,却见好一会儿贾宝玉才在袭人等丫鬟的陪同下过来,神色恍惚的样子也不知道走神到了哪里。林泽心里有些纳闷,可是又没什么兴趣问他。二人一路无话,到贾母处,见贾母等人言笑晏晏,便一齐用了晚饭,又回去荣府时各自回去。
林泽才回去,就听得黛玉那里打发了人来问说:“大爷这一天往哪里去了,书院里使人来问了两三回。”
林泽才想起,他今儿个还和闻希白约好的呢!哎,都是这记性!当下便让青梅过去黛玉那里回话,自己又梳洗了一番就上床了。等着青梅回来,便回话说:“姑娘已经睡下了,等明日罢。”林泽听她这样说,也不便去打扰,便也睡下。
第二日天明,就见宝玉又来寻他。林泽心想:自己和这蠢石头何时这么亲密了,自己也没给他什么好脸色瞧,他怎么这些天见天儿地往自己这里来?
等林泽瞧见贾宝玉的时候,突然觉得,自己可能想错了什么。
贾宝玉的脸色酡红,居然还透出了几分羞意来。林泽心里暗惊,这是什么情况?!可不等他开口呢,贾宝玉已经先说话了。
“林表哥,咱们昨天不是在……嗯……”
等等,这个尾音是什么调子啊?!林泽觉得自己可能和贾宝玉在一起说话是个不理智的选择,他应该立刻马上离开才对!
“林表哥,昨天我在蓉儿媳妇儿的房里睡了一宿,梦见了一些别的东西。”扯了扯手指,贾宝玉的脸上的红晕又深了几分。瞧得林泽心也抖了三抖,这都没完呢!贾宝玉又抿着唇低头道:“林表哥,你梦见过什么仙姑不曾?”
仙、仙姑?!
林泽握住茶杯的手抖了抖,差点没把杯子里的茶水给抖落出来。贾宝玉这话说得可真吓人,仙姑什么的,林泽对《红楼梦》里最强大的金手指警幻仙姑还是知道一两分的。又想到这警幻仙姑一出场,好像就教了贾宝玉做了什么坏事……该不会?
林泽看了看贾宝玉酡红的脸颊,又瞧瞧他今日只带了两个平日里不大常带的丫鬟,心里就猜到了一两分。哎呦喂,贾宝玉啊,你如今可才九岁啊九岁啊你知道吗?想到那袭人也不过就十一岁,林泽表示心里某一处名为“下限”的东西似乎被这个世界刷新了。
“我向来睡得熟又没觉扰梦的,再没机会梦见什么仙姑仙子的,想来也是各人的缘法。二表弟这样问,莫不是二表弟你梦见了么?”
一句话把宝玉也问得面红耳赤说不出话来。
林泽就明白了……明白了。
“二表弟,咳嗯,咱们改天再叙罢,我今儿个身子有些不大舒服呢。”假意咳了几声,果然贾宝玉就上了当,一时问这问那把警幻仙姑所教之事也抛在了一边。
直到林泽再三说只是小病并无大碍,贾宝玉才像是松了一口气一般,又陪着说了几句。不觉又把话引到了那警幻仙境中所遇之景物上来。林泽本来还在想怎么打住这话题,可听了贾宝玉几句话后,又把这担忧放在一边了。
原因不为其他,只因贾宝玉也没说起警幻所教授之事,只把自己对那仙境中朦朦胧胧的些许印象深刻之物说来与林泽听听罢了。
“那茶清香味美,醇美非常。我只听那仙姑说,那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又有一杯酒清香甘冽,异乎寻常,问后方知,那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曲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
说着,便笑道:“那茶呀酒的,味道纯美非常,取了这样的名字,再雅致不过的。只可惜独我一人尝了,若和林表哥一起吃一口,才好呢。”
林泽听到这里连白眼的力气都没有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是什么好名字?还一起去呢,依他看来,那什么仙姑就是和癞头和尚一道儿的红尘神棍。都说天家无情,那所谓的仙姑道人不也一样是无情之人么!
宝玉又絮絮地说了数句,见林泽神色间恹恹的,便打住了话头。只笑道:“林表哥身子不舒服,我就不多坐了。等林表哥好些了,我再来罢。”
若不是不合时宜,林泽是当真十分想要诚实地说:别呀,那我就一直不好下去,你可别来!
但是瞧着宝玉笑着出门,林泽又觉得自己对这么一个九岁大的孩子是不是太苛刻了。想了想,还是把这些抛在一边,也含笑送他出去。
“给大爷请安,给宝二爷请安。”
林泽见紫鹃笑吟吟地过来请安,便也笑道:“怎么你在这里呢?”
紫鹃便笑道:“姑娘去了老太太那里,我正要去黄雀那里给她看针线呢。”说着,便拿眼去看宝玉。
宝玉见紫鹃看着自己,忙笑着对林泽道:“林表哥,你就送到这里罢,只让紫鹃送我出去就是了。你身子不好,原该多歇一歇。”
林泽听了,也只含笑应了。就对紫鹃吩咐好生送宝玉出去,这才回了屋。
宝玉见林泽回了屋子,便一把拉住紫鹃的手,只问道:“好姐姐,你上回不是说要把林妹妹的诗词送给我瞧瞧的么。这都多久了,我还没瞧着呢。好姐姐!”
第13节
恋耽美
第13节
现今怎么了?凤丫头突然撂挑子,王夫人倒不疑有他。她哪有不清楚自己这内侄女的,平素最爱卖弄自己的才干,又什么事儿必是走在最前头,只怕别人不知道她有本事。故而她才把凤丫头当枪使了这么些年,要大老爷和琏儿都失了和气。
可如今她又重新管家了,对外说的是近些年里吃斋念佛的脾性儿和软,可府里当年在自己手里头的当过差的婆子丫鬟哪有个不知道的,她的手段可不比凤姐软和到哪里去!
老太太这话说得倒好笑,竟似把她当做看不见一样,只抬举这林家的丫头!又说出那死去的贾敏的事情来,这桩桩件件地,可不就是当众说着她贾王氏如今已经后继无力了么?
王夫人的眼睛里闪过一道晦色。老太太的心思再没人比她更清楚的了,眼瞧着贾敏生了个姐儿,又觉得这两个孩子般配的很,在贾敏还活着的时候就写了信去试探口风。若不是王嬷嬷给自己通了个气,她再不能知的!
好一个老太太,原来是在打着宝玉的主意,休想!
莫要说她并不中意这林丫头,就算是她中意林丫头做儿媳妇儿,那也轮不到老太太来做主。宝玉的亲娘还在这里站着呢,老太太就当她死了不成?
再看看站在自己身旁的宝钗,王夫人暗暗地点了点头。
那林家的丫头哪里好?一副瘦弱的身板子,听说小时候还差点没养活住,幸而是看护住了,这才活了这么大。可眼下瞧着,走几步路就摇摇摆摆的,又最是个弱柳扶风的姿态,日后娶进门来谁知道是不是和她那短命的娘一样,没得要人晦气!
到底还是宝钗好!
瞧着宝丫头容貌又好,品性也好,比那尖酸刻薄的林丫头不知道好出几条街去!何况,林家眼瞧着是有些个清贵,可那也不过是眼下瞧着罢了。哪有薛家知根知底的,她妹婿如今撒手人寰的,留下的偌大家业和家财那可不都是宝钗的么!虽说有个薛蟠继承薛家,可也不看看那薛蟠是个什么人物,打死了人命还吃着官司,若不是有人替他结了案,他哪能像如今这样快活!
王夫人想到这里,嘴角便挑起一抹冷笑。待娶了宝钗进门,就翻出薛蟠打死人命的官司,要那薛蟠真正儿的一命抵一命!到那时候,妹子不过是个丧父丧子的女人,哪有什么主意。宝钗又已经是他们贾家的媳妇儿,那薛家多少金银还不都入了她的私库!
王夫人打得算盘别人是不清楚,可贾母却也能猜到一两分,便不由地多看了宝钗几眼。说实话,贾母对薛宝钗的感情也很复杂,到底薛宝钗也要叫王夫人一声姨妈,再者王家的姑娘长得也差不到哪里去,单看着凤姐儿的样貌就能知道当年王夫人也是不差的,只是性格太谨然,把一身的艳丽都遮掩了下去。
倒是元春继承了母亲的端庄也继承了父母二人的容貌优点,那模样性情也都是出挑儿的。贾母亲自卖了老脸请了教养嬷嬷来给贾元春调教了数年,才调教出她如今在宫里的心思手段。薛宝钗既和贾元春是姨表姊妹,自然容貌也是有几分相像的。
贾母看着薛宝钗唇边一抹恬淡的笑容,便有些失神。这孩子若不是出生在商贾之家,凭她的样貌品性,也是宝玉的良配了,只可惜……历朝历代结亲哪有不讲究门当户对的。纵使是亲上作亲,也得挑一个日后对宝玉助益颇多的才是。
贾母对宝钗的感情,一则是为着王夫人这样抬举宝钗有些不悦,二则是因为宝钗和元春的几分相似,又不愿打了这孩子的脸面。故而一直也没有说什么,对王夫人的所作所为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可偏偏王夫人是个不明白这道理的,只觉得老太太对林丫头太亲热,对自己喜欢的宝丫头却这样冷淡,心里便有些不快。见着黛玉坐在贾母跟前低眉敛目的样子,便笑道:“我瞧着如今大姑娘倒出落地比去年更好了,也是个大姑娘了。”
黛玉只低着头也不说话,别人看来不过是女孩子家被夸奖了总有些不好意思。可贾母却笑道:“可不是么,还记得玉儿才来的时候,个儿才抵到我这里,这一转眼竟已经长大了好些。”
又叹道:“我瞧着宝玉这孩子也是个心实的,两个玉儿打小儿感情就好,我看着也开心的。”
这一句话可把王夫人给气坏了,老太太这么一句话,摆明了是要把林丫头的地位抬上去了不成?听听这话说的,宝玉何时和这林丫头感情好了?
黛玉也低着头,在没人瞧见的角度撇了撇嘴。老太太这话恁得假了,她和那二表哥自打初见,到现在已经快三年了,可也没几个交集点,除了在老太太这里请安吃饭偶尔见着,就是连一句话都没什么机会多说的,怎么就瞧出感情好来了?
宝钗见王夫人捏紧了手里的帕子,忙上前笑道:“老太太,我听说不几日就是您的寿辰了,我在这里可要先拜一拜老寿星的。”
贾母便笑道:“这话是谁告诉你的,我那生日不过也罢了。”
宝钗便抿唇笑了,只说:“原是昨日去姨妈那里,碰巧就听着姨妈说起了老太太寿辰近了,正要想着好好筹办呢。这不,今日我却来卖乖了。”
贾母含笑听了,眼神却是一暗。这薛家的宝钗果然是个处事圆滑八面玲珑的性子,单瞧着她这话,又把话题转开了,又讨了她的欢心,还不着痕迹地捧着王夫人,两边儿讨好,不愧是长袖善舞的皇商出身。
贾母便看了看王夫人,只笑道:“倒是你有心了。”
王夫人忙起身,十分恭敬地说:“这是媳妇儿分内的事,何来居功之说呢。”
贾母便挥手让她坐下,却也不想转回先前管家的话题了,只对王夫人道:“三丫头是个好的,跟着你也能学着不少东西。你只管教着,凤丫头那里,还是请人拿了帖子去请太医来看一看,是哪里有了毛病,趁着年轻可别熬坏了身子。”
一时说了许多话来,王夫人都一一应下了。贾母见她神色恭谨,自觉也没什么要交代的了,便有些恹恹地,只说:“你们都各自回去罢,我也要歇一歇午觉的。”
众人又都退下回去不提。
只说王夫人携了宝钗回到荣禧堂后面的抱厦之中,便拉着宝钗的手往桌边坐了,又满脸含笑道:“我的儿,今日多亏了你。”
宝钗便也笑了,只是脸颊微红,气息微喘。见王夫人这样开心的样子,便也笑道:“姨妈这话说的,我哪有什么呢。不过为姨妈分忧一二,也是我的本分呢。”
王夫人最喜宝钗这样的懂事,便让金钏儿快快地上了茶果,又笑道:“我的儿,你是不知道,如今我管着家里,老太太最不耐烦的。少不得每日要去训上几句,生怕我拿大了。她哪里知道,若不是凤丫头如今身上不能够,我如何肯要接下这担子呢。”
宝钗听王夫人提到凤姐,便也面露几分忧色地问:“姨妈,我瞧着凤姐姐平素身子倒也结实,如今突然就病倒了,却怕是有别的什么原因呢。”
王夫人一惊,忙要细问。
宝钗便只笑了,说:“是我说话的不是,我只是想着,自来那平时身体好的若得了病才难好呢,我只想着凤姐姐平日里身子那么好,现下病了只担心得很。”
王夫人便笑着拉过宝钗的手,口里叹道:“我的儿,亏你这样关心她。若她病中知道,也是要赞你一声的。”又想着凤姐这一病的确蹊跷,便又对宝钗道:“你不知道,你凤姐姐平日里那样的刚强,当真是百个男人不及她一个,口齿伶俐就是十个你也比不过她去。如今病着,还不知道怎么难受呢。”
宝钗便笑道:“姨妈也别太担心了,若要凤姐姐知道了,才不安心呢。”又见王夫人眉间仍有几分疑虑,便笑着说:“还说呢,凤姐姐病了这几日,我却还没空去看她。左右今日无事,便去看一看才好呢。”
王夫人听她这样说,正中下怀,可想着凤姐若真是病得极重的,宝钗去了却也有不妥。便皱眉道:“她如今正病着,你过去瞧她是好,可也仔细着,别过了病气反而不好。”说着,又让金钏儿拿了库房的钥匙,只对宝钗笑道:“那库房里还有几支好参,你挑两支给她送去,嘱咐她好好养病,其他的却不急。”
宝钗便笑着应了,和金钏儿一起出去。留下王夫人在屋中却是扬唇笑了。她原担心凤姐病得久了,家中大小事情都要落在自己的身上,一时顾及不来。可现下宝钗既然借着探春的名义管家,那不如要凤姐病得更久一些才好,这样宝钗积威日久,还怕府内人不服气么!
宝钗跟着金钏儿进了库房,根本没经她来挑选,就见金钏儿已经从一边放得好好的锦盒里挑出两个宝蓝色的抱在怀里就要走了。宝钗正觉奇怪呢,可瞧着金钏儿的样子,却红杏一早知道似的。
“金钏儿,这两支参?”
“哦,这个呀?”金钏儿掂了掂自己怀里的两个锦盒,只笑道:“太太一早预备下的,说这两支参是最好不过的,故留着一直没用呢。”
说着,便又笑道:“原不是给琏二奶奶备着的,这不是巧了么,琏二奶奶这当口病了,这再好的参值几个钱,还是琏二奶奶的身子重要不是?”
宝钗听了也觉有理,便也一笑而过。
待到了王熙凤的住处,就见廊下有两个小丫头正在说话,金钏儿眼尖,便瞧见其中一个是黛玉身边常跟着的丫鬟名叫甘草的,当下便笑着过去打招呼说:“给两位姐姐请安呢。”
甘草忙笑着说不敢当,又见宝钗笑吟吟地过来,只笑道:“薛姑娘好。”
宝钗脸上的笑意顿了顿,只一瞬的功夫便也笑着说:“怎么你在这里呢?不陪着你家姑娘,却乱走,仔细你姑娘着急找你呢。”
甘草便只笑了笑,也不说话。倒是和她先前在一起说话的那丫头笑道:“宝姑娘,林姑娘在里头陪我们奶奶说话呢。”
宝钗微微一愣,就听金钏儿笑道:“原来林姑娘早来了,可巧,我们也是来瞧瞧琏二奶奶的。”说着,便自顾自地进去了。
这金钏儿原就是从小在王夫人跟前服侍的,又是家生子,惯来比别人多些体面。况王夫人抬举她,她也自觉比别人都高了一等,就是在自家的妹妹玉钏儿跟前也都有几分高傲来。
她在王夫人跟前服侍,看惯了王熙凤对王夫人恭恭敬敬的样子,自然也就不大怕王熙凤。听见说黛玉也在里面,更是觉得自己进去也无妨的,便自顾自的进去了。浑然不觉自己的行为有什么问题,只宝钗瞧着她的背影眼神微变。
“金钏儿,你怎么来了?”
金钏儿才一进屋,就被平儿瞧见了,便忙过来拉了她的手,只笑道:“平日里也不常见你过来走动,怎么今儿个来了?”
金钏儿便也笑了,只把平儿的脸蛋一掐,又笑着说:“好你个小蹄子,平日里惯爱打趣儿人的,我不过奉了太太的话来瞧瞧你家奶奶,看把你这狂的。”说着,又要伸手去捏平儿,被平儿躲开了,便收了手,只笑道:“也不独我一人呢,宝姑娘也来了。”
平儿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是宝钗手上执着一柄纨扇就进来了,便忙过去请安说:“宝姑娘怎么这时候来了。”
宝钗素知这丫头得凤姐重用,当下也不说别的,只先笑着拉了平儿的手笑道:“平儿姐姐,我这两日不得空才没能来,好容易今儿个有时间,忙就过来了。凤姐姐可好些了?身子好不好?头疼不疼?有没有请大夫,有没有吃药呢?”
一迭声的问着这些话,倒要平儿对她也有几分刮目相看,便只笑道:“我们奶奶好一些了,只是身子乏,起不来罢了。”一边说着,一边引着宝钗绕过屏风,往里面去。
宝钗才一转过屏风,就见凤姐穿着一件素色衣裳,头上也不见簪金戴玉的,只朴素地用一根银簪子挽住了,余下几缕发丝垂在耳边,看着怪娇弱的。便只笑着过去道:“凤姐姐,我来看你来了。”
凤姐也看着宝钗笑了,“我说是什么样儿的风,竟把你也吹来了。”说着,又看向黛玉,只笑道:“你们两个要不来,一起不来。要来时,又一起来了。我这里又不能陪,少不得你们见谅些。”说罢,只对平儿道:“快给姑娘上茶来,慢了只拿你是问。”
宝钗便挨着桌子坐下了,见凤姐歪在床上,一张粉面微微泛白的样子,只笑道:“快别这样折腾她,要让她哪里伤着了,可不得你心疼死?”
凤姐因笑道:“如何要我心疼死?”
宝钗便拿扇子抵住了手心,又笑道:“她又能给你铺床,又能给你叠被,又能管着你吃喝,又能管着你住行,还能掌着你的帐房钥匙,可不是最能干的一个?若她被你这一迭声的催促摔着磕着了,回头等我们走了,怕你只要心疼死!”
说得凤姐也笑起来,指着宝钗道:“瞧你一张嘴。我平素里都听人说,我们家里最是嘴上饶不过人的不过是林丫头,原来换了你也是一样的。如今我瞧着,反而是林妹妹好,来看我时温柔体贴的,哪里像你!”
宝钗原还含笑听着,等凤姐一句话说完,脸上笑意便冷了几分。正要开口时,平儿已经捧了茶进来。
“要我说呢,奶奶这心思竟也巧,这样好的茶可难得。”
宝钗听平儿这样说,便笑着吃了一口,果然清爽甘甜,又不像茶叶泡出来的,茶汤色泽却又十分清亮,不觉便十分好奇起来,只问道:“这是什么茶,竟从来没吃过的。”
凤姐听宝钗这样问,便指着黛玉笑道:“你只别来问我,这茶又不是我们家的。你只管问她,问我是没有用的。”
宝钗只斜睨了一眼黛玉,就见黛玉抿唇一笑,只说:“这茶原是沈嬷嬷想着我身子弱不耐寒暑的,才泡了出来,哪里就值当你们这样说它。”
凤姐便拉了平儿的手,又指着黛玉笑道:“快去掐她一把,这话也说出来,不说谦虚些,反而越发地骄傲起来了。”又笑着说:“我这里再没有哪一日今天这样热闹,只可惜二妹妹、三妹妹她们不在,否则更好了。”
宝钗便低头笑着吃了一口茶,听黛玉轻轻地说:“谁说不是呢。”
金钏儿见她们说得正开心,便也寻着空隙插话进来,只捧着那两个锦盒笑道:“给琏二奶奶请安了,我们太太不放心奶奶,就怕奶奶不安心养病呢。”
凤姐便笑了笑,说:“要太太这样惦记,可怎么好呢。”说着,便看向金钏儿手里的锦盒,问:“你手里是什么东西?”
宝钗便笑道:“原该我送了来,可姨妈又不放心,只怕我拿错了,故而要金钏儿也陪我一道儿来了。”说着,便把那两个蓝色的锦盒往凤姐跟前一放,笑道:“这是姨妈特特给你留下的好参,又嘱咐我说,必要你好生地养着病,可别熬坏了身子。”
凤姐看着那蓝色的锦盒,眼底眸色一闪,却仍是笑着说:“多谢太太惦记呢。”
平儿自然又拿了两个装着金稞子的荷包给了金钏儿,金钏儿十分欢喜地把荷包塞进了自己的袖子,才笑着说要赶回去回话了。说这话时,却不断瞟着宝钗。
宝钗自知王夫人还有话要对她说,眼瞧着凤姐怕是真病了,这家还要多管些时日。宝钗心里也存了一段故事,便也不肯久坐,辞了辞到底出去了。
等宝钗和金钏儿一前一后地出去了,凤姐这才卸下了笑脸,把手里的那两个锦盒一开,就见两支形状完好品相精致的参躺在绒布上,当下便勾唇冷笑道:“二太太只怕我不肯吃呢,巴巴地要宝丫头送了来。”
黛玉只坐在一边吃茶,脸上神色淡淡的。
凤姐看了她一眼,又见她身后站着的沈嬷嬷脸色平淡,便有些讪讪地。可到底心里气不过,仍是把手里的参递了过去,说:“沈嬷嬷,您给瞧一瞧,这参可有什么蹊跷?”
沈嬷嬷却不搭话,黛玉见凤姐神色焦急,便自叹了一声,对沈嬷嬷轻声道:“嬷嬷,您就瞧着凤姐姐待我们不差的份儿上给她看一看罢。”
沈嬷嬷这才接过那参来,先是瞥了一眼,继而脸色一变,又细细地翻看了一会儿,才把参放回盒子中,却是摇头不语。王熙凤被她这样的一番行为早吓住了,她自知这沈嬷嬷是宫里出来的,身份也不一般,又听黛玉说这沈嬷嬷是用药的好手,这才把东西给沈嬷嬷看了。可沈嬷嬷这反应!
黛玉见王熙凤俏脸雪白,便转头对沈嬷嬷道:“嬷嬷有话只管说,凤姐姐也不是外人。”
沈嬷嬷似乎是犹豫了一下,见王熙凤脸色苍白地看着自己,才道:“这原是你们的家事,我是不该说的。别的我不知道,可这参,是万万不能用的。”说罢,却不肯再说了。
王熙凤心中隐隐猜到些什么,可到底不好在年纪小小的黛玉跟前说开,便勉强笑道:“好妹妹,谢谢你今日来看我。”
黛玉便淡笑着起身,只道:“凤姐姐,你只管好好地照顾着自己的身子,如今府上有三妹妹帮着二太太管家,想来是妥帖的。”说着,又笑道:“我倒忘了今日哥哥出了门,怕是澜儿一人在家里是要等急了的,我就先回去了。”
凤姐便笑着让平儿去送,黛玉只推说不肯,终是自己出去了。等到屋里只有凤姐主仆二人时,凤姐才定住了心神,把那参往桌上一放,对平儿道:“你打发了旺儿媳妇儿,悄悄地带了这参去找李大夫瞧瞧。别的话不许多说!”
平儿忙去办了,凤姐却颓然地躺在引枕上,心里无限悲意。
宝钗和金钏儿又过来回了话,王夫人便打发了金钏儿出去守门,只拉着宝钗的手笑道:“我的儿,我知你自小身上就带了一个金锁是不是?”
宝钗先是一惊,才又笑道:“姨妈怎么问起这个来。”见王夫人嘴角含笑地看着自己,宝钗便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原是父亲找人给我打的一把金锁,皆因我小时候总被吓着,才要金子来压一压。”
王夫人便笑着摸了摸宝钗的鬓发,又笑道:“我也瞧过你那金锁,只是样式太朴拙了些,沉甸甸的也没甚趣味。”
正说着,就听金钏儿在外头说有东西送来了。宝钗抬头一看,王夫人嘴角正上挑了一抹笑来。等金钏儿捧了锦盒进来,王夫人打开来看时,就见其中放了一只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下面坠着一块沉甸甸的金锁。仔细瞧着更有两行字迹。
“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宝钗喃喃地念了两声,才疑惑地抬起头来。王夫人只笑道:“你不知道,你宝兄弟自从落草时口中就含了一块玉来,那玉不过雀卵大小,却精致可爱。上面也有字迹,倒也奇了,字迹虽微,却能叫人都看清楚。”
宝钗在家时也曾听闻此事,现下听王夫人说起,也十分好奇,便问:“那玉上面是刻了什么字迹?”
王夫人便含笑道:“那玉的反面倒也不必说了,不过是一些吉利话。写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云云,不知真假。倒是正面又有一句话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虽不解其意,却也十分雅致的。”
宝钗本就是玲珑心思,听王夫人这样说,哪有不明白的。便只含羞把头低下了。王夫人见她如此娇羞的女儿家作态,不觉便笑了,只说:“常言说:金须得玉来配他才好呢。如今,宝玉有一块玉,可不得要一块金来配么?”
说罢,亲自把那锦盒中的璎珞拿将出来给宝钗戴好了,又笑道:“如今可好呢。”
宝钗抚着胸前的金锁,眼神暗了暗。姨妈这意思再明白不过了,那是希望自己和宝兄弟配成一对。自己上京小选的事,本是说给别人听的,却只有姨妈才知道,自己的小选名额早因为兄长薛蟠的事故被消去了。如今想着,在贾府中住下,眼瞧着宝玉被众人捧着,对自己却也极好的。一面这样想着,一面却悄悄地羞红了脸颊。
第二日,平儿把凤姐交代的事情一一办妥,才进屋就见凤姐正伏在引枕上啜泣不止,忙过去安慰道:“奶奶何故如此,伤了自己的身子值当什么。”
凤姐哭道:“这才是我的好姑妈呢,为了自己的私心哪有什么干不出来的。”说着,又哭道:“我原还疑心沈嬷嬷是骗我呢,想着这么多年我不过是太忙了些,没时间将养着才子嗣艰难,可谁知道……”说着,又哭了起来。
平儿也十分鼻酸。昨日沈嬷嬷来时说的那些话,虽说凤姐平日里管家上下事务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可到底却是因为杯碟茶盏都是有心用药狠狠地泡过的。大房子嗣艰难,日后纵贾琏袭了这荣国府又能如何?怕是因为“无后”这一条要被人诟病死!
何况凤姐善妒,她不先生下嫡子,如何容得了别人先生下庶子呢!
王熙凤擦了擦眼泪,心里已经做出了一个决定,日后再不和那慈姑妈站在一条线上了。她是大房长媳,她公公可是正经地袭了爵位的,却因为老太太偏心,愣是让出了荣禧堂只能在花园子里头住着。而她呢!被她那好姑妈温言软语地哄骗着,放着敞亮的大屋子不住,偏在这犄角旮旯里头蜗居,想想也十分动气!
日后她可再不犯傻了!
姑妈呀,同是王家的女儿,谁又比谁手段差一些不成?你要送这样的药来给我,好要我好生地再病上几病,我便将计就计,把这烫手的山芋索性交给了你去!
“如今府里头又传着什么话呢?”
平儿咬了咬下唇道:“我听着府里人都说着,宝姑娘自小戴了一块金锁,正和宝玉的玉是一对。金玉良缘天生注定的。”
凤姐听罢,冷冷一笑。
她的二姑妈是个傻的,被二太太耍弄着还兀自开心呢!宝丫头是上京小选的,如今传出这话来能好听?满府上下的婆子丫鬟嘴碎到什么程度,没人比王熙凤更清楚了。平日里纵是没事她们还要掰扯些事情出来,如今这么大一宗趣闻在眼前,还怕她们不传出去吗?
若是日后这“金玉良缘”当真成了也就罢了,可若是成不了,宝丫头一辈子那可就毁了!
薛宝钗这辈子会不会被毁了,这不在林泽关心的范围之内。他关心的是,金玉良缘传了出来,那他就要时刻注意着贾宝玉,别让这蠢货再挑出“木石前盟”的话头来!他妹妹可矜贵的很,这蠢货可不配做自己的妹夫!
林泽摸了摸下巴,开始严肃地思考起了如何一劳永逸地杜绝贾宝玉和黛玉的接触这一深刻的人生问题!
第56章 听闲言恩侯慎出手 小选至宝钗巧心思
正所谓“金玉良缘,命中注定”。这话一传出来,就连住在花园子里的贾赦都隐隐地听到了风声,何况是贾母呢!这不,立马就叫了婆子过来回话,可这人没找的好,一找竟然找了赖嬷嬷来。
赖嬷嬷是什么人呀?当年被林家打发回来的时候那是灰头土脸颜面无光,几辈子的老脸是统统都丢在扬州了。可回到京城之后了,人家愣是脸皮子厚的像是什么事儿都没发生过,连同行的王嬷嬷也不得不感叹一声。
贾母找这赖嬷嬷回话也就是一时兴起了,要平日里才轮不着赖嬷嬷来卖乖。
“老太太,您这是白担心了,府内如今上下都井井有条的,哪里还有这些闲话传出来。我倒是听说,那薛家的姑娘原就自打出生就给她戴了一块金锁在脖子里的,说是她小时候身子也弱,常常吓病了,到底要金子压一压才好呢。”
又笑道:“那金锁倒是个巧宗,原也想瞧来着,只是薛家姑娘却是最不张扬的性子,那些个金银玉器的可都妥妥儿的收着,再没就这么拿出来的道理不是?”
贾母越听越觉得不是滋味儿。这原先既然没拿出来过,怎么现在就传出这些话了?便垂眸问:“怎么我听说那金锁上也有字?”
赖嬷嬷便又笑着回道:“老太太的消息比我们还灵通呢,我们也听说那金锁上有字迹呢,只是是什么字迹却不知道的。还得要问宝二爷呢。”
贾母一惊,遂问:“这又和宝玉什么干系,你仔细说明白了!”
那赖嬷嬷原在林家受了挂落回来,幸而王夫人为她讲情,老太太也不欲罚她,只降了她的月钱不叫近前做事了。可日后,却一味儿地只抱着王夫人的大腿,再没有不以王夫人的话当话的。她又是贾府的老人了,说句话出来也多有人听的。眼下这“金玉良缘”的风声既是横空传出来的,免不了要叫人生疑,其中头一个要问的必是老太太。
赖嬷嬷心里再清楚不过的,她如今虽投靠了二太太,可人还在老太太的院子里当差呢。一个话说不周全,惹了老太太的火气,恐怕就要被撵出去的。当下,只又卖好着把话引到了贾母的心尖子上。
“都说宝二爷和宝姑娘一起玩笑时瞧见宝姑娘脖颈里挂了一个金项圈,便定要瞧上一瞧。宝姑娘拗不过他,只好依了。宝二爷瞧过之后,便笑着说那金锁和他的那块玉倒像是一对的。上头的话也瞧着相似,再没有这样的巧事儿。”
赖嬷嬷偷瞧着贾母的脸色,见贾母眸色微沉的样子,便又道:“这话原也不相干,不过是姊妹间的玩笑,有什么大不了的呢。倒是宝二爷身边的丫头嘴碎的很,一句话传出多少闲言碎语来,反而要府里都知道这玩笑了。”
贾母听到这话,脸色更沉了。见赖嬷嬷脸上陪着笑脸,心里更是厌烦,只挥手说:“你去罢,这话叫那些个嘴碎的再不许说。要我听见了,可不饶的。”
赖嬷嬷便笑着应了,一出屋门却早把贾母的话抛在了脑后。老太太这态度可没太强硬呢,许是真被自己的话给哄住了,她现在可着急去王夫人那里讨巧领赏呢!
与此同时,大老爷的院子里,王熙凤听到旺儿媳妇说了这些话后,便冷笑道:“这才是老太太呢。”又转过头去看炕上的邢夫人,只笑道:“太太,今儿个送了许多的瓜果来,可新鲜呢。”
邢夫人这几日都被凤姐哄着陪着,早把平素里对凤姐的不待见抛诸脑后。虽不大明白这媳妇儿何时对自己这样好了,却也不碍着她享受媳妇儿的孝敬。听凤姐这样说,便也笑着拈了几颗荔枝吃了,当真十分津甜,便也笑道:“这荔枝去岁却没有呢,如今庄子上的东西是越发的好了。想来今年的收成必不差的,你们自己也多留着吃,别总往这里送过来。”
凤姐听邢夫人这样说,脸上便有些发红。去年谁会想到大老爷这里有没有瓜果呢,又是她管着家,最是看不上邢夫人这样小家子气的,因而便听着二太太的话,只求面子上过得去也就是了。给邢夫人这里送来的瓜果鲜蔬怕都比不上给迎春她们的呢。
邢夫人又吃了几颗,便笑着对身边的一个丫鬟道:“把这荔枝给你老爷也送去尝尝鲜,今年夏天还没吃上呢。”
凤姐便笑着说:“太太当真想得周到,可儿媳却也不差的,早先就让人送去了。”又笑着说:“太太别惦记我们呢,只您和老爷这里舒服了,才算不辜负了我们的心。”
说得邢夫人也笑起来,又想到如今贾琏也常来和老爷走动,心里十分欢喜,便笑道:“我前几日去老太太那里请安,又不见你。老太太还有问二太太你的身子,我倒想起你病了这些日子,却也看不大出来呢。”
凤姐便笑了笑,让平儿把屋里的人都带了下去,才对邢夫人叹道:“太太是不知道,我这几年管家着实是伤了身子。外人看着我管家的风光,哪里知道内里的苦楚。不说这一大家子吃吃喝喝多大的开销,我们虽也有庄子年年有些个进益,到底还是出的多进的少。这满府里又都是嘴,若苛待了谁,不得把我骂死么?故而这几年,我竟贴了不少自己的嫁妆体己,可却还是心有余力而不足。如今寅吃卯粮,也渐渐不支了。”
邢夫人听她这样说,脸上就是一惊。她先还以为凤姐是说的假话来骗她,谁不知道凤姐管家时那气焰多大。可见凤姐脸上神色却又不似作伪,又听她一一道来,心里已信了七八分。再想到凤姐进门这些年,连个子嗣都没有,更是信了。
当下便道:“如今你不管家,二太太那里肯?”
王熙凤便冷笑道:“再没有不肯的,二太太只怕我不能多病些时日呢!”可却也不好对邢夫人说出那霉坏了的参的事情,怕邢夫人这藏不住话的性子,若然哪一日说漏了嘴,不得要闹出一番风波来么。
邢夫人虽是小家小户出来的,又没什么才干,可见凤姐说了这一大通的话,便觉凤姐是诚心要和他们大房修好的。便也不藏着掖着,只把心里话对凤姐说道:“我也知你这几年是累坏了身子,前两年也怀过身子,却又没留得住。如今你既把这管家的担子卸了,再好不过的,只管将养着,等日后给老爷生个白白胖胖的孙子才好。”
王熙凤便娇笑道:“太太这话也是,难道就是老爷的孙子,竟不是您的了。”说着,又把在贾母跟前的撒娇劲儿拿了出来,对邢夫人笑道:“太太若要说这话儿,就是大姐儿也要哭坏了。”
邢夫人想到乖巧可爱的大姐儿,便笑开了,又道:“还说这话,那孩子我一日不见着心里就惦记,怎么你今日来了却不带她来?”
凤姐便又笑道:“太太是不知道呢,她昨日玩疯了,一身的汗又吹了风,半夜起来两三次,今早又嚷着头疼身子重,请大夫来瞧了,说是受了凉,须得养两日。谁知那孩子,一听见我今日要过来太太这里,只嚷着要过来给太太请安,我和二爷再三劝了,她才肯依。还说,等身体好了,便要过来和太太说话呢。”
邢夫人忙笑道:“这可不得了,受凉也有大有小的,可别要庸医误事。只管拿了你老爷的帖子去请那太医过来瞧一瞧才好呢。”又笑道:“她倒有心惦记我,你们自要她好好养着,再不许这样疯玩的。”
凤姐便笑着应了。又说:“她一个小孩子家家的,哪里就用到太医来看,纵请来了,没得要人说道。”
邢夫人却冷哼一声,只说:“谁敢说这话来,大姐儿是咱们长房嫡孙女,谁要说出那些个混账的话来,只管拉出去打死干净!”
这话却听得凤姐一怔,见邢夫人说得十分认真,心里对邢夫人倒有些改观。
原来这邢夫人乃是贾赦的填房,出身原就低微,嫁进来时也曾因着颜色姣好被贾赦宠爱过一段时日,到底因她气质与前大太太相去甚远,要贾赦不喜,便丢在了脑后。可谁又能知,这邢夫人虽然不曾管家,却也日日生活在荣国府中,坐久了大太太的位置,纵是以往的小家子气仍在,偶尔却也能露出些许合该是她身份应有的果决来。
王熙凤自然知道邢夫人是真心喜欢大姐儿才如此说,当下也笑着说:“大姐儿有太太这样的疼爱她,当真是她的福气了。原是连她娘都没有这样的福分呢,待回去,我是要吃醋的。”
说得邢夫人掩唇笑了,婆媳二人算是真正儿的坦诚相对把心事都说了出来。这边女眷说话聊心事,那边贾琏和贾赦相谈也十分融洽。
贾赦,如今是袭了一等将军的爵位,可偏偏因着贾母的偏心,只能让出了荣禧堂住在这花园子里。心里难道就没个气性儿?说来谁也不信的。
可那又有什么办法呢!这年代,也讲究一个“孝”字呀,“百善孝为先”,一个“不孝”的帽子若真是扣下来,那别说什么让出荣禧堂了,恐怕到时候连荣国府都能被赔进去!
贾琏在这里和贾赦谈谈自己工作上的事情,虽然大老爷如今也不管事,可好歹有个品级在身上啊,早年也曾和一些个官员有这么点子私交,对贾琏的帮助虽不能算大,可好歹也能算是几分助力吧。
贾琏和贾赦聊着聊着,也不知道怎么的,就聊到了如今在贾府里住着的两家亲戚的身上。
“如今你姑妈去了,留下三个孩子住在咱们家,可过的日子却叫人唏嘘不已。那二太太的亲戚也忒上脸了些,我都听说了好些闲话,亏得还日日捧着那家姑娘。”
贾琏听贾赦这样说,也不好搭话,便道:“老爷如今在这里住着,那边的事又是烦心,只不理会也就是了。”
贾赦便冷哼道:“我倒想要清静,可架不住二太太偏像个怕我不知道的,巴巴地要人把话还传进我的耳朵里来。”又想到贾政那性子,更是瞧不上了,只道:“你姑妈那可是我们的亲妹子,如今人走了,府里也不替她戴孝就罢了,偏偏整日里还传出这些闲言碎语的,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说什么‘金玉良缘’,端得笑掉人大牙来。”
要说贾赦对贾敏有什么深情厚谊的,那可就是扯淡。只是比起和贾政之间的兄弟之情,贾赦和贾敏之间的兄妹之情反而要更和谐一点。原因无他,那贾敏到底是一介女流,纵使家里多疼宠些,也威胁不到他的地位。而且老国公在世的时候,喜爱幼女聪敏,他又何尝不喜欢妹妹乖巧呢。在家时也捧着贾敏,等到了贾敏出了门子,也是真心实意地祝贺她和林海百年好合。
可要说起贾赦和贾政,那可要让贾赦气到不行。
别说他年轻时是个纨绔子弟,放眼望去,那四王八公和他一辈儿的人里头,有几个不是和他一样的公子哥儿?就是贾政这个怪胎,每日里作出一副谦逊好学的样子来,要老国公对他也刮目相看。他们贾家那是靠着军功起家的,虽然不说出口,可对文官那也是十分向往的。
贾赦打一出生,那就是被抱到老太太跟前养着的,这老太太不是别人,正是贾赦的亲祖母,如今的贾母的婆婆。长房长子嫡孙,再没哪个做祖母的不喜爱的,对贾赦那是疼爱有加,呵护备至。贾赦也因此度过了一个愉快的童年。
可童年结束之后,贾赦的人生就迎来了一个悲剧的转折点。那就是老太太故去了,他又被接回了贾母跟前,可那时候贾母已经有了贾政,就连贾敏也已经怀在肚子里了,对这个从小就被抱养在婆婆身边的大儿子,贾母说感情那是有的,可一对比从小就在自己跟前乖巧听话的二儿子,那就显然不是一个档次了。
贾赦那时候就觉得,这二弟生来可能就是为了打脸的!
你没瞧着这货成日里四书五经不离手,嘴里最常叨念的就是“之乎者也”么!这些让贾赦最头疼的东西,偏偏是老国公最喜欢的。这就不谈了,可这老话说的好啊,“货比货该扔,人比人该死”。贾赦虽然也没不像话到哪里去,可和勤奋好学的贾政一对比,那高下是立见啊!
老国公那个气啊!你说你个做大哥的,没瞧着你弟弟用功读书给家里都要挣功名了吗?可你这个做大哥的呢,成日里出去斗鸡走狗不干正事儿的,怎么好意思呢!
贾赦内心很苦逼,他一点都不觉得自己哪里需要不好意思啊!
要知道,他生来就是长房长孙,日后这爵位是他的也是他的,不是他的也是他的。他去读什么书,挣什么功名呀?他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他日后必定是袭爵的,谁让他就是托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性别一样不差呢!
本来么,和贾赦一个年龄层,一个家庭背景的同龄人里,也不乏比贾赦更荒唐的。可人家就是比贾赦有福气,人家家里没出现像贾政这么一个对比鲜明的兄弟呀!就算有,那也是庶子之流,谁会分出什么心思去看庶子用功努力啊,笑死人了。
所以直到老国公病得快死的时候,贾赦依旧非常苦逼却又非常隐忍地过着日子,直到老国公快要断气的时候,还惦记着贾政不能袭爵又没考到功名,最终硬是扛着一口气上了折子为贾政求了个庇荫。那一刻,贾赦的心算是彻底的凉了。瞧着二弟虽然接受了老圣人的恩泽,但是那一脸的不情愿,贾赦内心几乎想吐血。等到老国公下葬了,他袭了爵,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贾母跟他玩了一出好把戏。
让出荣禧堂,因为贾母觉得贾政住在荣禧堂更合适。而他呢,堂堂一等威烈将军,只能默默地夹着尾巴搬进了小花园子里,那时候,贾赦的心就彻底的死了。老娘偏心二弟,这是全府上下公认的秘密,不需要解释!
当然了,等到贾政娶了金陵王家的嫡女之后,这种厌恶就升级了。等到自家的儿子娶了那王氏的内侄女之后,这种厌恶已经达到了顶峰,说不准哪一天就要爆棚的节奏!
可是呢,就在贾赦已经预备着要开始发出这种爆炸气息的时候,贾琏和凤姐却像是突然变了一个人一样,对大房重新亲热了起来。
不得不说,贾赦虽然看着是没脑子的,也许实际上脑子确实也因为这几年的花天酒地不大好使了。但是作为袭了爵的继承人,贾赦还是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的。他倒没有一开始就被凤姐和贾琏的讨好卖乖给收买,只是对凤姐的转性儿感到有几分疑虑。
要知道,这王熙凤自打嫁进贾家,和二太太那可是一条绳子上拴着,用贾赦的话来说,那是好得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王夫人拢络人的手段,在王熙凤身上可见一斑!
可这突如其来的,凤姐转性儿了,王夫人却还像是被蒙在鼓里的样子,贾赦就不得不思考思考,这次王熙凤是真心地亲近他们大房还是假意归顺了。
等到这段日子下来,贾琏又孝顺又不忤逆,王熙凤还每日里都带着大姐儿过来请安,对邢夫人也没了往日的横挑鼻子竖挑眼,反而乖巧得当真和那平常人家的儿媳妇一样一样的。贾赦这才信了,凤姐是真心地向着他们大房了。
这其中不得不说,大姐儿的乖巧讨喜也是一大原因。贾赦如今已经是年已五十的人了,半辈子都要过去了,可不就是想着含饴弄孙的心思么。可儿子被儿媳妇儿处处压着一头,儿媳妇儿又被向来不对盘的二太太给拢络着,夫妻俩平日里就跟脑子里进了水一样,镇日地就住在那犄角旮旯里为着贾府上下奔波劳碌的还落不到一个好字。贾赦就是有心要说他们几句,可他们哪有时间精力过来听啊!
现在好了,儿媳妇儿看着是跟二房的离了心,儿子也回转过来看着也有模有样的,算是也没辜负给他捐的六品同知。眼瞧着事事顺心的时候,大老爷偏有听见这么一出儿二房里头自导自演的戏份,心里可膈应的慌,便把贾琏提溜到自己跟前来好一通发泄。
“你姑妈纵走了,好歹你姑父还在呢。以前也是我没好生嘱咐你,你姑妈走时,老太太要你去扬州办事,那二太太怕还存了什么心思呢。如今你林家表弟表妹都住在咱们府上,你媳妇儿虽不管家了,到底两边也要多走动走动。要知道,你姑父是简在帝心的人物,日后说不定就能提拔你一把。”
贾琏听着大老爷这一席话,当下便有如醍醐灌顶。是啊,不说林姑父如今管着江南盐课,就是日后任满了,那也是简在帝心的人物。更别说瞧着林表弟也是极有前途的,指不准日后就要高中榜首。自己还是该和林家多亲近亲近。
没等贾琏应答呢,贾赦吃了一颗荔枝,又说:“我另有一句话要嘱咐你呢,你媳妇儿如今既不管家了,咱们府上听说现在是二太太管着,又说带着三丫头一起。我倒奇了怪了,那咱们大房里的迎春难道不是贾家的姑娘?她二房的庶女难不成还比我们大房的高贵到哪里去不成,却要她说出个道理来给我听听。”
贾琏一听,忙道:“老爷不知道,如今我们府上虽说是二太太带着三妹妹管着家,可实际上却是薛家的姑娘在帮着打理呢。”
一句话,却让贾赦气得一掌拍在了桌子上,只骂道:“混帐东西,这二太太是昏了头还是瞎了眼,咱们是什么样儿的人家,薛家是什么样儿的人家!咱们一家子被个商贾出身的小姑娘拿捏着,传出去能好听?日后咱们家的姑娘还要不要论亲事了!”说罢,犹不解气,就要命人去问老太太。
贾琏忙劝住了,只说:“老爷可不能如此,老太太现今还不知道这事儿呢。许是二太太也知道这事儿是不规矩的,故而瞒着老太太没说。”
贾赦听着更气,冷哼道:“自打那薛家的人来了,咱们府上传出多少话来。什么‘胸怀大度,懂事知礼’的宝姑娘,我瞧着,却是个最不上规矩的!”又说,“这管家的事情,轮得到她一个亲戚家的来插手?莫说她了,就是人家林家的不也没说一句话来,就她能!上赶着来我们家管理家务,这是巴巴地要嫁进来不成?也不想想自己什么出身,配不配得上!”
贾琏便不开口了,贾赦骂了一阵,见贾琏这样,只说:“你明日便去一趟扬州,我便卖个好给你林姑父,瞧着林家的孩子在咱们家这么被欺负,我如今倒要做回主。”说得贾琏也微微一惊,却不敢细问,只得应了一声是,自回去不提。
等回去了,贾琏夫妻俩在屋里一说起今日的事来,王熙凤想了想,便也笑了,说:“大老爷这是要为二爷打算了,我瞧着是好事,二爷只管去就是了。”又笑道:“等吃过了午饭,我也要往林妹妹那里去走一走。大老爷说得很是,姊妹之间常常走动才好呢。”
一时夫妻俩又说了几句,便要人传饭来吃,等歇了午觉,王熙凤便整了衣裳,换了一身茜红色长裙往梨香院去了。
谁知走到半路,就遇见了黛玉的丫鬟甘草,王熙凤便笑着问她:“这是往哪里去呢,你家姑娘可在不在家呢?”
甘草见是凤姐,便知凤姐是来找黛玉的,忙笑道:“给琏二奶奶请安了。我们姑娘原在老太太那里说笑的,听说薛姑娘病了,府上的三姑娘便拉着我们姑娘一起去看薛姑娘了。”
凤姐一听,眉头便微微一皱。宝钗病了?可没听说呀!但是见甘草这么说,心里虽疑惑,脸上却只笑道:“竟是病了?我可也要去瞧瞧,你和我们一起罢。”甘草便笑着应了。
又走了一段路,才到了宝钗所住之处,只见院内三五个婆子聚在一起闲话家常,又有两个小丫头在廊下叽叽喳喳的说话,见来了人也懒怠过来请安。王熙凤见此眼中已有不悦,却因这些都是薛姨妈家里的婆子丫鬟也不好发作,等进了屋里,满是清爽,却又见那外室有两个丫鬟懒懒散散地伏在榻上浅睡,见来人了,其中一个懒懒地站起身请了个安,另一个却仍半眯着眼睛睡着。
王熙凤憋着一口气,脸色很不好看,正要开口时,就听得内室传来一声咳嗽,便是宝钗笑问:“可是有人来了?”
那伏在榻上的丫鬟便半坐起身,只笑着说:“是琏二奶奶来了。”又对王熙凤笑嘻嘻地说:“琏二奶奶,我们姑娘在里头呢。”却不起身来送。
王熙凤自往里面去了,就见黛玉坐在桌边半垂着眼睛,探春也坐在黛玉身侧正在吃茶,宝钗半躺在床上,床沿却坐了一个人。王熙凤微微一愣,见那人抬眼看过来,便吃惊道:“宝玉,你怎么在这里?”
宝玉便笑道:“我原听说宝姐姐身子不舒服,心里挂记,便来了。”又指着探春笑道:“路上碰着了三妹妹和林妹妹,才知道她们也是来瞧宝姐姐的。”
在宝玉说话的空当,甘草早站在了黛玉身边,身子恰恰就挡住了宝玉看过来的视线。凤姐素知林家兄妹都对宝玉有些冷冷淡淡的,当下也不觉得奇怪,便也在探春身边坐了,见宝钗身上只穿了一件半新不旧的衣裳,便笑道:“怎么好好儿的,竟是生病了?我瞧着你却还好。”
宝钗便抿唇一笑,只说:“原也没什么,不过是打小儿的病症了。”
凤姐从不曾听闻她有这样的病症,又见她脸色间似有几分憔悴之色,便也浮现几分关心之意,只问:“你从前也不曾说过,如今好好儿的反而有这等事情来,咱们家药材也是尽有的,我这便让人拿了帖子去请太医来瞧你。”
宝钗便笑道:“何必这样的麻烦,原只是小病。”又见凤姐目光中满是关怀之色,便也笑道:“凤姐姐,我若当真病得重了,哪能还坐在这里和你们说话呢。我自小有这等病,后来得了一个癞头和尚说的偏方,制了药丸子,每次发病只吃一颗也就好了。”
凤姐听她这样说,心里也好奇得很,因问:“不知是个什么海上方儿?你只说来,我们也记着,说与人知道,倘遇见这样病,也是行好的事。”
宝钗见问,便只笑道:“不用这方儿还好,若用了这方儿,真真把人琐碎死。东西药料一概都有限,只难得‘可巧’二字”
说着,便把那药方儿里的东西一一地说了:“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
凤姐不待她说完,便已经笑了,只道:“哎呦!这么说来,这就得三年的工夫。倘或雨水这日竟不下雨,这却怎处呢?”
宝钗笑道:“所以说那里有这样可巧的雨,便没雨也只好再等罢了。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凤姐一听,只又笑道:“阿弥陀佛,真坑死人的事儿!等十年未必都这样巧的呢。”
宝钗道:“我也说呢,纵是巧了,哪有这样巧的事儿。怕不得几年也凑不齐。”说着,又抿唇笑道:“谁知竟好,自他说了去后,一二年间可巧都得了,好容易配成一料。如今从南带至北,现在就埋在梨花树底下呢。”
凤姐听她这样说着,心里的疑惑反而更大,可见宝钗形容间十分认真,便又问道:“这药可有名子没有呢?”
宝钗道:“有。这也是那癞头和尚说下的,叫作‘冷香丸’。”
凤姐听了便点头儿,因又说:“你这病发了时到底觉怎么着?我平日瞧你,却瞧不大出来你有什么病症的。”
宝钗想了想,只道:“也不觉甚怎么着,只不过喘嗽些,吃一丸下去也就好些了。”
凤姐便打住了话头,倒是探春听了她们的话,只掩唇笑道:“这是宝姐姐的造化,若我们得了这样的病症,再没一个癞头和尚来给我们这样的海上方儿的。”
说得凤姐也笑了,只笑骂道:“别人生病,你却还笑话,这可是讨打呢。你当病了是玩的?若哪一日你生病了,看我,再不去瞧你的。”探春闻言,便笑着挨在凤姐身边撒娇。
宝玉瞧瞧探春和凤姐,又转头想看黛玉,却见黛玉侧身坐着,他视线却恰好被甘草挡住了,心里便觉没趣。转头就见宝钗嘴角含了一抹笑意,因她在床上半躺着,身上没有穿外套,只在腰上搭了一条秋香色的被子。宝玉便笑道:“宝姐姐这药的名字却甚雅致,那些个什么‘人参养荣丸’,‘知柏地黄丸’的,再没什么意思。”
宝钗便又笑了,只说:“宝兄弟这话说的,可要大夫们一哭呢。”
宝玉便又笑了笑,二人挨在一处说话,靠的极近。宝钗屋里因只放了两个冰盆,虽进门时甚觉清爽,可坐久了仍有些热气。何况屋内就有六七个人在,哪有不热的?不一会儿,宝钗额头上便冒出了香汗了,才拿手帕擦了,宝玉却突然凑了过来,把宝钗也是一吓。
他们二人此时靠得极近,宝玉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竟不知是何香气,遂问:“姐姐熏的是什么香?我竟从未闻见过这味儿。”
宝钗笑道:“我最怕熏香,好好的衣服,熏的烟燎火气的。况如今天气又热,衣服上薰了香气反而要人头昏脑胀。”说着,便又拿眼去瞧了瞧黛玉。
宝玉没有发现宝钗话里的敷衍,只道:“既如此,这是什么香?”说着,只把宝钗手里才擦了香汗的手帕子拿了过来,嗅了又嗅。
宝钗想了一想,才笑道:“是了,是我今早起来吃了冷香丸的香气。”
宝玉笑道:“我才听姐姐说起这冷香丸的做法,竟不知道这药的香气这么好闻?好姐姐,你也给我一丸尝尝。好姐姐!”
说得宝钗也笑了,见宝玉猴在自己身旁笑闹,便佯怒道:“又混闹了,一个药也是混吃的?仔细姨妈知道了,又要说你。”
宝玉果然不敢再放肆,可又闻着这丝丝缕缕的幽香,心里总有些发痒,不觉靠着宝钗又近了几分。凤姐冷眼瞧着,见宝钗脸颊晕红,又见宝玉脸上仍是一贯和姊妹相处的笑脸,更觉得这薛姨妈被王夫人拢络得没了成算。
等几人又说了一会儿子话,就听到有人进来。凤姐抬眼看去,原来是宝玉房中的袭人来了。袭人先给众人请了安,见宝玉和宝钗二人挨靠着坐在一起,眼神闪了闪,才道:“二爷,老爷那里命人来找你呢,快回去罢。迟了老爷又该说你疯玩忘了时间。”
宝玉一听是老爷找他,便已经怕得缩了缩身子,又道:“怎么这时候要人来找我?”脚下却已经站起身来,对凤姐几人道:“我这就先去了,你们只在这里说话。”
说着,脚下步子却不肯动。宝钗便在一边笑道:“宝兄弟,你快些去罢,迟了又该要被说。”
宝玉讪讪一笑,才肯走了。
等宝玉走了,凤姐瞧着宝钗含笑坐在床上,便也笑道:“我倒忘了一事,今儿个才听说,小选的日子已经到了,你可怎么个说法?”
宝钗闻言,先是一愣,见凤姐含笑看着自己,便也笑了,说:“凤姐姐不知道,我这身子早不发病,晚不发病的,偏这时候病了。小选的日子眼瞧着就要过了,只恨自己身子不争气罢。”说着,又拿眼去看黛玉,见黛玉神色间淡淡的,不觉便咬住了下唇。
凤姐听宝钗这样说,便问:“我瞧你身子好得多呢,你之先不也说了,发病时只要吃一丸下去,也就好了么?”
宝钗便笑道:“虽是这样说,到底身子还是受累。若要在宫里失了仪态,岂不是祸连家中了。因此和母亲商量了,也只得自恨罢了。”
凤姐听她这样说,又想到她平日里好好儿的,哪里像是有病的样子,再有她说的那什么“冷香丸”,又是荷花莲花的,又是风霜雨雪的,又要二十四节气,又要论到细致的几钱几两上,却有哪一样儿真真儿地治病呢。恐怕不过是不去小选的借口罢了!
因此便也不欲再问,只又略坐了坐,就推说宝钗身子不好,几人也就各自回去了。
倒是林泽晚饭的时候听见这事儿,也忍不住要笑,还问黛玉说:“那薛家的姑娘当真有这么一丸药么?哪一日我们也来弄这么个药吃一吃,瞧着是不是包治百病的!”
说得黛玉把眉头一拧,只道:“你以为吃药是好玩的?没病没灾的谁要吃那东西!”
正说着,沈嬷嬷便道:“那是什么药,能治什么病,大爷可别被骗了。”见林泽和黛玉都看向她,便道:“我学医大半辈子,也从没听说过这么一剂方子能治病。那薛家的姑娘,恐怕也是唬人玩笑的话,大爷若要信了,可要上当的。”
林泽原本对这原著中提及的“冷香丸”十分好奇,可现在听着沈嬷嬷的说法,便又笑了:“嬷嬷可错啦,那‘冷香丸’并非为的能治病,只为的能‘治心’罢了。”
见黛玉和沈嬷嬷都十分好奇的样子,便清了清嗓子说:“瞧着那‘冷香丸’的配方,要春夏秋冬四季的白牡丹、白荷花、白芙蓉、白梅花花蕊。次年还得在春风晒干研磨,又要雨水、白露、霜降、小雪的雨水,露水,霜水,雪水。加上蜂蜜、白糖,最后还得用黄柏煎服。哎呦呦,听一听,多费事?”
黛玉便道:“谁说不是呢。”
林泽便只笑道:“正因着费事儿,才可显得这药珍贵么。否则,像什么‘人参养荣丸’的,寻常可见,有什么好觉得稀奇呢?这才是,一丸药配一个人呢!人家薛家姑娘,只怕你们不知道她家里可有能力,把这寻常人一辈子也不一定能凑巧寻见的东西可巧都寻着了,这可是天大的福气呢!”
这阴阳怪气的论调,把不苟言笑的沈嬷嬷也说笑了,何况黛玉和绿柔、红杏等人!
第57章 过东府公子恋风流 设圈套王爷出主意
林泽本来已经打算好今年定是要回家去的,因为想着林如海就快进京述职了,他们三兄妹住在这里,反而被贾母拿捏着,倒要让林如海不好做了。林泽虽然对林如海管着盐课这一处不甚大明白,可听着水湛说了几次这位置的重要性之后就提高了警惕。
朝廷通常在两淮、两浙、长芦、河东等地各派巡盐御史一人。
老圣人在位时,就曾在福建、两广等地派有巡盐御史。就是在今上登基后的三四年里,才陆续停两广、福建、长芦、河东、两浙等地盐差,仅在两淮还派有巡盐御史。
这监察御史本来就有查纠百司官邪、天子耳目风纪之职责,如奉命担任巡盐御史,那么书中记载的关于御史“各以其事专监察”的说法,自然就担负着查察盐政、纠举不法的使命。
盐乃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历代均由官营。从今上的态度看来,撤了两广、福建、长芦、河东、两浙的盐差,可又偏偏留下了两淮的巡盐御史,其中是大有文章的。
林泽别的不大清楚,可林如海做事的小心谨慎和水湛说起这事时对林如海的敬重,那能说明的问题可就太多了!林泽不笨,今上为什么登基做了皇帝,那是因为今上身份最高贵,生母最得宠吗?不,不是!正是因为今上的本性纯良,才让老圣人选中了当了继承人。
可老狐狸能生下一只小白兔吗?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今上虽然是个心地纯善的人,可那是从前他当皇子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品格。如今既然已经登上了皇位,怎么可能还会是当初的样子呢。虽说登基之初的那一两年里是遵从老圣人的懿旨,处处都不露锋芒的,却也是借着老圣人的手清了一大批怀有异心的党羽啊!等到坐稳了位置,那大刀阔斧的改革还把老圣人给气了好久。
林如海是简在帝心的人物,江南盐课又一贯是不太平,那些个仗着腰杆子的世家一向喜欢折腾起波澜来。等过些日子林如海进京述职的话,以贾家这一家子的德行,别说放行了,不把他们扣在家里就不错了!
林泽这里琢磨了好几日要怎么离开贾家的想法,见着紫鹃和贾府的几个小丫鬟时,那眼神看得紫鹃都有些觉得脖子凉凉了。林泽心里隐隐有个计划产生,可没等他计划成熟呢,贾宝玉这货就跑来给他添堵了。
因东边宁府中花园内花木繁盛,贾珍之妻尤氏乃治酒,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赏花。是日先携了贾蓉之妻,二人来面请。
中间却有一事,宝玉也在其列,因想着林泽素日不大常出门的,怕他觉得烦闷便让他一起去。林泽本不想去,他对那比荣国府还要荒唐的宁国府可半点兴趣都没有,没得沾惹了一身的腥气。
宝玉只不依,又连连央告,又禀了贾母。贾母最爱热闹的,林泽虽不是贾敏亲生,却也和几个孩子一样看待。到底要鸳鸯过来请了一回,林泽不好相辞,只得去了。
贾母等于早饭后过来,就在会芳园游顽,先茶后酒,不过皆是宁荣二府女眷家宴小集,并无别样新文趣事可记。宝玉和林泽在席上陪坐了不多时,便听宝玉嚷着困倦。贾母最心疼之人唯宝玉一人耳,当下便要人送他去歇息。又见林泽在旁边坐着,便也笑道:“我们这里听戏唱曲儿的,知道你们小孩子家最不耐烦,也不拘着你们。只去歇个午觉回来罢。”
贾蓉之妻秦氏便忙笑回道:“我们这里有给宝叔收拾下的屋子,老祖宗放心,只管交与我就是了。”又向宝玉的奶娘丫鬟等道:“嬷嬷、姐姐们,请随我这里来。”
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见他去安置宝玉,自是安稳的。
当下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幅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宝玉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秦氏听了笑道:“这里还不好,可往那里去呢?不然往我屋里去吧。”宝玉点头微笑。
便有一个嬷嬷说道:“那里有个叔叔往侄儿房里睡觉的理?”
秦氏笑道:“嗳哟哟,不怕他恼。他能多大呢,就忌讳这些个!上月你没看见我那个兄弟来了,虽然与宝叔同年,两个人若站在一处,只怕那个还高些呢。”
宝玉道:“我怎么没见过?你带他来我瞧瞧。”
众人笑道:“隔着二三十里,往那里带去,见的日子有呢。”
说着大家便要来至秦氏房中,却又听林泽笑道:“也不必麻烦,我就在这里歇了。”说着,便看向宝玉。
宝玉怔怔地看着林泽,秦氏也是一愣,不过一瞬又笑道:“也好,林叔就在这里安歇着罢。”说着,便要跟着来的嬷嬷留下两个,又要自己的丫鬟在廊下守着。一应妥帖了,才带着宝玉继续走向自己房中。
林泽长这么大,那可是头一回被人叫“叔”,心里老大不自在的,便摸了摸鼻子。惹得青梅笑道:“大爷快进去罢,难道要在这里歇个午觉不成?”
说得林泽也笑了,便由着她们上来服侍着睡下,一觉香甜无梦。
再醒来时,已经到了用晚饭的时候。林泽整理好衣裳,便在门口等着贾宝玉过来,却见好一会儿贾宝玉才在袭人等丫鬟的陪同下过来,神色恍惚的样子也不知道走神到了哪里。林泽心里有些纳闷,可是又没什么兴趣问他。二人一路无话,到贾母处,见贾母等人言笑晏晏,便一齐用了晚饭,又回去荣府时各自回去。
林泽才回去,就听得黛玉那里打发了人来问说:“大爷这一天往哪里去了,书院里使人来问了两三回。”
林泽才想起,他今儿个还和闻希白约好的呢!哎,都是这记性!当下便让青梅过去黛玉那里回话,自己又梳洗了一番就上床了。等着青梅回来,便回话说:“姑娘已经睡下了,等明日罢。”林泽听她这样说,也不便去打扰,便也睡下。
第二日天明,就见宝玉又来寻他。林泽心想:自己和这蠢石头何时这么亲密了,自己也没给他什么好脸色瞧,他怎么这些天见天儿地往自己这里来?
等林泽瞧见贾宝玉的时候,突然觉得,自己可能想错了什么。
贾宝玉的脸色酡红,居然还透出了几分羞意来。林泽心里暗惊,这是什么情况?!可不等他开口呢,贾宝玉已经先说话了。
“林表哥,咱们昨天不是在……嗯……”
等等,这个尾音是什么调子啊?!林泽觉得自己可能和贾宝玉在一起说话是个不理智的选择,他应该立刻马上离开才对!
“林表哥,昨天我在蓉儿媳妇儿的房里睡了一宿,梦见了一些别的东西。”扯了扯手指,贾宝玉的脸上的红晕又深了几分。瞧得林泽心也抖了三抖,这都没完呢!贾宝玉又抿着唇低头道:“林表哥,你梦见过什么仙姑不曾?”
仙、仙姑?!
林泽握住茶杯的手抖了抖,差点没把杯子里的茶水给抖落出来。贾宝玉这话说得可真吓人,仙姑什么的,林泽对《红楼梦》里最强大的金手指警幻仙姑还是知道一两分的。又想到这警幻仙姑一出场,好像就教了贾宝玉做了什么坏事……该不会?
林泽看了看贾宝玉酡红的脸颊,又瞧瞧他今日只带了两个平日里不大常带的丫鬟,心里就猜到了一两分。哎呦喂,贾宝玉啊,你如今可才九岁啊九岁啊你知道吗?想到那袭人也不过就十一岁,林泽表示心里某一处名为“下限”的东西似乎被这个世界刷新了。
“我向来睡得熟又没觉扰梦的,再没机会梦见什么仙姑仙子的,想来也是各人的缘法。二表弟这样问,莫不是二表弟你梦见了么?”
一句话把宝玉也问得面红耳赤说不出话来。
林泽就明白了……明白了。
“二表弟,咳嗯,咱们改天再叙罢,我今儿个身子有些不大舒服呢。”假意咳了几声,果然贾宝玉就上了当,一时问这问那把警幻仙姑所教之事也抛在了一边。
直到林泽再三说只是小病并无大碍,贾宝玉才像是松了一口气一般,又陪着说了几句。不觉又把话引到了那警幻仙境中所遇之景物上来。林泽本来还在想怎么打住这话题,可听了贾宝玉几句话后,又把这担忧放在一边了。
原因不为其他,只因贾宝玉也没说起警幻所教授之事,只把自己对那仙境中朦朦胧胧的些许印象深刻之物说来与林泽听听罢了。
“那茶清香味美,醇美非常。我只听那仙姑说,那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又有一杯酒清香甘冽,异乎寻常,问后方知,那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曲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
说着,便笑道:“那茶呀酒的,味道纯美非常,取了这样的名字,再雅致不过的。只可惜独我一人尝了,若和林表哥一起吃一口,才好呢。”
林泽听到这里连白眼的力气都没有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是什么好名字?还一起去呢,依他看来,那什么仙姑就是和癞头和尚一道儿的红尘神棍。都说天家无情,那所谓的仙姑道人不也一样是无情之人么!
宝玉又絮絮地说了数句,见林泽神色间恹恹的,便打住了话头。只笑道:“林表哥身子不舒服,我就不多坐了。等林表哥好些了,我再来罢。”
若不是不合时宜,林泽是当真十分想要诚实地说:别呀,那我就一直不好下去,你可别来!
但是瞧着宝玉笑着出门,林泽又觉得自己对这么一个九岁大的孩子是不是太苛刻了。想了想,还是把这些抛在一边,也含笑送他出去。
“给大爷请安,给宝二爷请安。”
林泽见紫鹃笑吟吟地过来请安,便也笑道:“怎么你在这里呢?”
紫鹃便笑道:“姑娘去了老太太那里,我正要去黄雀那里给她看针线呢。”说着,便拿眼去看宝玉。
宝玉见紫鹃看着自己,忙笑着对林泽道:“林表哥,你就送到这里罢,只让紫鹃送我出去就是了。你身子不好,原该多歇一歇。”
林泽听了,也只含笑应了。就对紫鹃吩咐好生送宝玉出去,这才回了屋。
宝玉见林泽回了屋子,便一把拉住紫鹃的手,只问道:“好姐姐,你上回不是说要把林妹妹的诗词送给我瞧瞧的么。这都多久了,我还没瞧着呢。好姐姐!”
第13节
恋耽美